袁枚是哪个朝代的,雍正朝的8位总督分别去了哪里?
清朝时,总督掌管地方军政大权,官阶正二品。总督制度虽然沿袭明朝,但随着形势变化,清朝对这一职位进行了诸多调整。清朝前期是重要的调整阶段。雍正年间,朝廷对总督的职权、辖区、官阶品级做出了诸多调整,但并未成定制。雍正十三年,皇帝驾崩。
当时清朝一共有8位总督,分别是直隶总督、两江总督、陕西总督、四川总督、云贵总督、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和闽浙总督。总督是朝廷封疆大吏,他们的变化,也可以看出当时清朝历史脉络的潜在变化。(陕甘总督的名字要到乾隆时确立,东三省总督要到晚清时确立)
乾隆元年,朝廷裁撤原本管辖甘肃、陕西两省的陕西总督,废除四川总督,改为川陕总督。乾隆会在刚刚继位时对陕西总督进行大规模变更制度,主要还是处于西北战事的需要。所以,原来的陕西总督、四川总督就失业了。当时的陕西总督是刘于义。
他是进士出身,曾在翰林院任职。刘于义擅长撰拟谕旨,雍正对他十分满意。后来让刘于义担任地方官,也有不错的政绩。所以,雍正特旨,让刘于义担任陕西总督时,又兼任兵部尚书的职位。但是,乾隆改制后,刘于义并未继续担任川陕总督,而是由满洲镶黄旗出身的查郎阿担任。
雍正后期,查郎阿参与清朝西北平叛,立下战功,授文华殿大学士。担任川陕总督时,同样兼任兵部尚书职位。刘于义在三年后遭到查郎阿弹劾,曾短暂革职。乾隆后来念及他在陕西的政绩,又重新起用刘于义。时任四川总督黄廷桂,汉军镶红旗出身,他在乾隆年间,仍多次担任总督职位。
除了陕西总督变化较大,其余总督,更多是人事上的调整。这种调整,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种是完全没有调整的情况。首先是直隶总督。直隶总督管辖今天天津,河北大部分地区与河南、山东小部分地区,属京畿要地。在8位总督中,地位最高。雍正十三年,由李卫担任直隶总督。
李卫被誉为雍正朝的“三大模范督抚”,出身江苏富户,靠花钱买官获得职位。雍正继位后,对李卫提拔重用,让他先后到云南、浙江等地处理盐政,推行摊丁入亩等事项。在雍正朝推行的改革中,李卫做出了较大贡献。
这也是李卫第二次担任直隶总督了。此时李卫48岁。乾隆继位后,让李卫继续担任直隶总督的职位。直到乾隆三年,李卫告病退休。同年,李卫病逝,乾隆以总督的礼节安葬。
其次是两江总督。两江总督管辖江苏(含今上海市)、安徽和江西三省,是清朝最富裕的地区。每年可以为国库贡献三分之一以上的财政。
乾隆继位后,当时的两江总督赵宏恩,仍继续任职。他是汉军镶红旗出身的官员。在两江总督的职位上,已经任职两年。直到乾隆二年正月,赵宏恩才被乾隆召回京城。
接下来是云贵总督。云贵总督管辖云南、贵州两个省份。雍正十三年,由尹继善担任云贵总督。尹继善是满洲镶黄旗人,受乾隆、雍正信任。雍正对他十分栽培,乾隆更是直言:“我朝百余年来,满洲科目中惟鄂尔泰与尹继善为真知学者。”
乾隆还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尹继善的儿子,两人结为儿女亲家。而尹继善的弟子,便是清朝有名的学者袁枚。尹继善担任云贵总督的职位到乾隆二年,调任他职。后来曾担任川陕总督的职位。
最后是两广总督。两广地区管辖广西、广东。乾隆继位后,两广总督仍由鄂弥达担任。鄂弥达是满洲正白旗出身。在雍正十年,鄂弥达便担任两广总督的职位,久经考验。后来鄂弥达又回到京城担任刑部尚书。
第二类是根据情况的调整。闽浙总督便是如此。闽浙总督比较特别。乾隆十三年,这个职位由郝玉麟担任。郝玉麟是汉军镶白旗出身。但是,乾隆让郝玉麟驻地福州,继续担任闽浙总督后,又让嵇曾筠担任浙江总督。
其实,浙江总督的职位,在雍正时已经裁撤,乾隆的做法,更多是效仿当年雍正任命李卫的做法,让浙江总督专管浙江,闽浙总督专任福建,更好处理闽浙地区的事务。
第三类就是换人。雍正十三年,湖广总督由汉军镶红旗的张广泗担任。张广泗原本是监生,靠买官获得知府职位。
因为用雍正提拔官员,不考虑是否科举出身,更在乎才能、品行,张广泗被一路提拔。担任湖广总督时,张广泗兼任兵部侍郎的职位,兼贵州巡抚和七省经略,权势极高。
为平定云贵地区的叛乱,乾隆把张广泗调到贵州,让史贻直接任湖广总督。史贻直是汉人进士出身的官员。但只当了两年湖广总督,就召回京城,历任工、刑、兵、吏四部尚书,后来又加封大学士,还被乾隆加为“人瑞”的称呼。而张广泗就没那么幸运了。他在乾隆十四年的时候因为延误军机,被斩立决。
但是,总体上来说,乾隆初期,为了保持稳定,对于雍正朝的安排,仍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变动,只是根据现实情况,略做调整。
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脑洞外星人,一个研究地球历史的外星人
贺知章和袁枚是哪个朝代?
贺知章是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
袁枚是清代的人。袁枚(1716-1797),汉族,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清代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古诗所见的作者与朝代是什么?
作者是清代的袁枚。
所见
作者:袁枚 (清)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仓山居士是指哪位诗人?
仓山居士是指袁枚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袁枚的古体诗长期以来更是受到忽略。实际上,古体诗创作集中体现了袁枚诗歌的天才特色,激情澎湃,纵横恣肆,充满生命力和创造性,呈现出不同于近体诗创作的美学特征,是我们全面认识袁枚诗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袁枚是清代中叶最负盛名、最有影响的诗人,居“乾隆三大家”之首,执诗坛牛耳近50年。他在考据成风的乾嘉时期,在重经学、重学问的诗坛上,以充满创造精神、洋溢着天才之气的诗作,独树一帜,非同凡响。
文学著作
袁枚著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新齐谐》24卷及《续新齐谐》10卷;散文 ,尺牍等30余种。
袁枚之妹袁机亦甚具学识,《如皋县志》、《杭州府志》、《清史稿·列女传》皆有传。袁机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卒,袁枚八年后写成的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袁枚收录了许多鬼怪故事,以简洁明了的笔法,写成笔记小说《子不语》,与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齐名。袁枚也是一位美食家,写有著名的《随园食单》,是清朝一部系统地论述烹饪技术和南北菜点的重要著作。该书出版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