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生瑜何生亮什么意思,既生瑜何生亮是什么典故?
这句话来自三国演义,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为了抬高诸葛亮捏造的。三国演义这本小说是著名的褒蜀,抑魏,贬吴的文学作品。自《三国演义》之后周瑜形象以及在世人心中的历史功绩大打折扣,而诸葛亮成为了一个近乎于神的传说。
然而,只要是细心观赏电视剧《三国演义》的观众就会发现,在周瑜死后诸葛亮还说过一段评价周瑜的话:“人说周瑜嫉我之才高于自己,其实他是恨诸葛亮之才不能为东吴所用,不然,当初他就不会让诸葛瑾去说服其弟归顺东吴了。”
“既然有我周瑜在世,为什么老天还要一个诸葛亮啊?”是三国演义中虚构的周瑜对自己的才华比不过诸葛亮的一种叹息。

扩展资料
历史上的周瑜胸襟广阔,气度宽宏。老将程普因周瑜年轻,对他不服,多次当面侮辱他,周瑜都不跟他计较,程普最后被周瑜的才华和品德所折服,感动得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和他成为好友。
《三国演义》描写的心胸狭窄的周瑜是罗贯中为了衬托诸葛亮而刻意塑造的配角形象,是艺术处理,不可当真,“三气周瑜”当然就更是毫无历史根据,周瑜最后是病逝于出征途中的。
历史上周瑜和诸葛亮是根本没有交集的两个人物,诸葛亮出山时周瑜早已是东吴的开国功臣,威名远扬,而诸葛亮当时只是个默默无名的小人物。赤壁之战也是周瑜一人指挥的,与诸葛亮完全无关不假,但孔明却是促成了孙刘联盟的关键人物之一。
如何理解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为什么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萧何是谁?什么朝代的人,发生了过什么事?
让我们回到2200多年前去看看历史吧。
萧何是秦朝沛县人(今江苏丰邑),精通法律,无人能比。在沛县做县吏。
秦皇病死,二世即位,大泽乡900戍卒在陈胜吴广带领下揭竿起义。公元前210年,十月,秦始皇第五次巡幸,再一次到琅琊寻求仙药,未果。
公元前209年,七月,秦始皇返回途中病倒,死于沙丘(今河北邢台广宗大平台)。胡亥在赵高等人操纵下即二世位。九月,秦始皇被葬于骊山脚下。
就在胡亥赵高等人在阴谋篡位,不可开交之际。一批前往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的900戍卒因为大雨被困在蓟县大泽乡(今天安徽宿县)不能按时到达了,按秦律,延误期限只有死路一条。万般无奈之下,900戍卒在陈胜吴广带领下“斩木为兵,揭竿而起”,打出“大楚”旗号,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
大泽乡的熊熊烈火,很快就蔓延开来,各地农民纷纷投入义军行列,杀郡守、攻县城,势如破竹。沛县泗水亭长刘邦斩白蛇起义,落脚于芒砀山中,在待机起事。
萧何推荐刘邦,占领沛县,从此开始兴汉征程。却说起义烽火烧到沛县,举县惊恐。县令惴惴不安,担心自己会被杀死,就想起兵反秦,找萧何商量对策。萧何明白县令意思后,经过一番分析举荐跟随刘邦起事最好。县令无奈,请刘邦的亲戚樊哙去芒砀山寻找刘邦。
就在樊哙走后,县令后悔了,他知道萧何和刘邦是朋友。如果让刘邦挑头,岂不是把自己架空了,于是关起城门防御刘邦,并决定除掉萧何,以防有变。不料萧何看穿,提前翻出城去和刘邦会合了。
县令的反悔是有原因的。
汉高祖还是一个布衣的时候,萧何就多次保护,当亭长后也经常得到萧何的帮助。当初刘邦曾以官吏的身份到咸阳去服役,县吏都资助路费三百钱,只有萧何资助五百钱。
还有一次萧何为了刘邦而招惹官司。按着萧何的政绩可以到得到更好的征调。萧何坚决请求留下,才未被调走。
而今天下纷纭。真是大浪淘沙,见证英雄的时候。本以为顺理成章就可以举事。不料县令变卦,欲要加害。萧何与刘邦会合后商议,决定杀了县令。于是刘邦写信,命人抄写多份,用弓箭射进城中。
大概意思是说:
秦朝把天下老百姓折磨惨了,现在全天下的老百姓都想推翻暴秦。可是县令依然顽固不化,如果父老乡亲为他守城,恐怕到时候会被屠城,大家都不好过。如果我们联合起来杀了县令,响应义军,就能够保存我们的家乡。
果然,沛县的百姓自发组织起来,拿着兵刃冲进县衙杀死县令。打开城门迎接刘邦,推举他为县令。时势造英雄,刘邦自称沛公,以沛县为基础走上了争夺天下的道路。萧何负责督办公务,辅佐功刘邦。
公元前206年,刘邦带兵攻入咸阳,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其余秦朝苛法,尽皆废除。早在2008年,刘邦就奉楚怀王之令西征伐秦,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关者就在关中称王。经过一年多的战斗,终于在公元前2006年十月开进咸阳。将士们被咸阳宫殿的豪华惊呆了,饿虎扑食一般扑向府库,抢夺珍宝异器,唯独萧何先进入秦宫内库收取丞相和御史
掌管的律令图书简册等保存起来(避免毁坏)。
刘邦封存府库,退出咸阳,屯军霸上,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秦国人很高兴,争先恐后把牛羊酒食拿来犒劳汉军,唯恐沛公不在汉中做秦王。
刘邦为汉中王,萧何为丞相。汉王之所以能够全面了解各地的军事要塞,户口多少,人丁情况,地理环境,民众疾苦,都是因为萧何得到了秦朝全部的图书资料。做到了心中有数的缘故。萧何功莫大焉也。
可是,有一天侍者汇报说萧何跑了。刘邦一听大发雷霆。
怎么回事?
韩信出场,上演萧何月下追韩信,刘邦登台拜大将。江苏淮阴有一个叫韩信的人,平民出身,贫穷没有好的德行,不能被推举做官,又不会做生意,靠寄食度日。有一个屠夫侮辱他:“你虽然身材高大,喜欢佩戴刀剑,实际是一个胆小鬼。”当着众人的面侮辱韩信说:“你要是不怕死就拔出剑来刺我,怕死就从我裤裆下钻过去。”韩信打量一番对方,跪下来,从他的裤裆下爬过去了。满大街的人都嘲笑他,骂他是一个胆小怕事的人。
等天下起义的时候,去投靠项羽,屡屡献策不被重用。就逃离楚军归附汉王,依旧默默无闻。因为犯错差点被斩首,后被举荐给汉王说有宏才大略,汉王任命为治栗都尉,但没有看出有什么奇才。
平时与萧何交流多,给萧何留下很好的影响。知道韩信非常人可比。韩信始终没有达到被重用的目的,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又一次离开军队逃走了。萧何闻知韩信走了,顾不上报告汉王,就亲自骑马去追。上演了一出“萧何月下追韩信”。
汉王不知道内情,听说萧何跑了,等于没有左膀右臂。气的是大发雷霆,我对你不薄,怎能离我而去?
两天后,萧何回来了,禀报拜见汉王。汉王一听又惊又喜:“你干嘛去了,跑啥你跑?”
萧何说:“臣是不敢逃跑的,我是去追逃跑的人。”
汉王问追谁去了?我去追韩信了。
“韩信?逃跑的将领十几个,你不追别人追韩信?我不信。”
萧何说:“别的将领容易得到,像韩信这样的人天下没有第二个。大王假如想长期在汉中称王,就没有地方能用韩信;假如想拥有天下,除了韩信是没有人可以与你某事的。就看大王如何决策了?”
刘邦一听,我当然是想着向东发展,怎么甘心郁郁不乐长久留在这里呢?
萧何说:“大王能够任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来,不能任用,他最终还会跑的。”
“那就看在你的面上,用他做将领吧。”
“就算做将领,韩信还是不会留下来的。”
“那就做大将。”
“很好。”
于是汉王就要召见韩信来任命。萧何说这样不行,大王向来傲慢,不讲礼节。如今任命大将就想呼唤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离开的原因。大王如果重用韩信,就要挑选良辰吉日。进行斋戒,在广场上设置高坛,举行完备的仪式,才行啊。
汉王同意了,安排进行登坛拜将。封韩信为大将。众将多有不服,俱各惊讶。
韩信拜将以后,给汉王献策。很快就平定了三秦。
第二年(公元前205年),韩信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收复了魏地和河南,又联合齐国赵国攻打楚君,继而背水一战等等。简言之,韩信定三秦、救刘邦、掳魏王、破代兵、擒赵王、北定燕、东定齐、下七十余城。南败楚兵二十万,杀了名将龙且;九里山十面埋伏,杀尽楚兵;又遣六员将逼死霸王于乌江。为大汉建业创下汗马功劳。
封齐王,改楚王,降为淮阴侯,萧相国一言断送。公元前203年,韩信平定齐国,汉王封韩信为“齐王”。
公元前202年,韩信破项羽后,汉王夺去齐王兵权,封韩信为“楚王”,定都下邳(今江苏睢宁)。韩信到了自己的封国,找见了当年胯下之辱的屠夫,升任他做中尉。
楚霸王有一个部将钟离眛,家住伊庐县,一向和韩信较好,项羽死后就投奔了韩信。这件事被汉王知道了,不悦。下令楚国(就是韩信)逮捕他。韩信没有执行。
第二年(公元前201年)有人密告汉高祖刘邦:楚王韩信要谋反。
刘邦采用陈平计,说要外出巡幸,要到云梦泽,通告各诸侯在陈县集合。其实意在韩信,韩信不知。韩信想要谋反,又觉得自己没有做错什么。想要去见高祖又怕被擒获。有人劝说韩信杀了钟离眛去请罪。韩信去见钟离眛商量,钟离眛说:“汉王之所以不敢来围攻楚国,是由于我在这儿。假如你杀了我去讨好汉王,你也快完了。”于是破口大骂韩信:“你不是一个厚道的人。你不会有好下场的。”自杀了。
韩信拿着钟离眛的首级去陈县拜见刘邦,被武士拿住,捆绑在车上。韩信说:“果然是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汉高祖刘邦说:“有人告你谋反。”
于是给韩信带上枷锁,到洛阳时,赦免了韩信的罪,降为淮阴侯。
寒心知道刘邦害怕自己,就常常装病不上朝,也不随从。从此日夜怨恨,闷闷不乐。
韩信曾经和刘邦有过一次关于带兵的谈话,刘邦问:“我能带多少兵?”
“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你能带多少呢?”
“多多益善。”
“既然多多益善,为何被我擒获?”
“陛下不能将兵,但能用将,这就是我被您擒获的原因。况陛下是上天赐予,非人力能为也。”
此事过去四年,到公元前197年,陈豨 谋反,刘邦亲自出征,韩信有病没有随从。却暗中通知陈豨共同举事。不料走漏消息,被吕后(刘帮正妻)知晓,吕后召萧何商议对策。萧何传言给韩信,假说大王已经除掉陈豨,群臣都在庆贺,你就是有病,也应该参加才对。韩信以为是真,且对萧何有感激之情,于是前往。一进宫就被武士绑架。在吕后授意下,杀死在长乐宫悬钟室。一家三祖尽被诛杀。
当初登坛拜将得力于萧何,而今刀下之鬼也是萧何设计。
这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登上天子宝座。不惜裂土封王。西汉初年分封异姓王七人,待天下平定,刘邦就后悔了觉得这些手握重兵的异姓王简直就是江山毒瘤,必须想办法除掉,而韩信是第一个。仅仅五年,就变作刀下之鬼了。
司马迁说:假如韩信能够谦让的学习圣贤道理,不炫耀自己的功劳。不夸口自己的才能。那就好了。他对汉朝的功劳,可以跟周公、召公、姜太公这些人相比,享用后世的祭祀了。可是他不从事这个,而在天下大局已经安定的时候,反而图谋造反,落下灭杀三祖之祸,实在是可惜啊。(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两句连在一起怎么理解?
既生瑜,何生亮,是说周瑜是天才,但是诸葛亮却压他一筹,让他非常无奈 但是既生亮,何生懿,就不对了,分明是诸葛亮力压司马懿一筹。而且诸葛亮是带着弱蜀北伐强魏。而司马带着强魏一直防守。这种情况下,诸葛亮就差点杀了司马一家,结果天降大雨,灭了诸葛的火计。这算是天命吧。要说输了,那诸葛亮也是输给了天命。寿命不够用,给司马懿耗死了。
即生亮何生渝是什么意思?
原文是“既生瑜何生亮”,周瑜禀赋极高,足智多谋,但碰上诸葛亮,每次用计都被识破,弄巧成拙,就是著名的诸葛亮三气周瑜,周瑜被气第三次时,说了这句话,意思就是老天爷既然生了我周瑜,为什么还要再生诸葛亮?!然后吐血而亡!建议下载《三国演义》小说mp3听听,很精彩。
既生瑜又生亮是什么意思?
既生瑜,何生亮。是周瑜去世前对诸葛亮的感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