巽怎么读,日本有一个字的姓吗?
当然有,日本古代五大贵族姓氏:源、平、藤原、橘、丰臣,其中三个都是单字。通常印象中日本人的姓氏多是两个字组成,不过实际上日本姓氏从单字到四个字的都有。如今的日本单字姓氏虽然没那么多,但也不罕见。
日本姓氏一般都是1到3个字,也有比较罕见的4字姓氏。古代的日本原本没有姓氏只有名字,而当时出现了“氏”与“姓”。古日本的氏都有自己的名字称作“氏名”,而姓是赐给氏的称号,表示该氏的地位。所以之后能够有姓的也都是贵族等,平民仍旧有名无姓。在日本,主要的单字姓氏一般有“樱”“原”“林”“泉”“森”“橘”“源”“菅”“秦”“堀”“东”“南”等等。日本很多名人中,也有很多都是单字姓,比如茶道大师千利休,单姓千;日本以往的首相森喜朗、原敬、桂太郎、菅直人都是单字姓。
著名的日本动漫《哆啦A梦》里的女主人公静香,其本名是源静香,她的姓氏就是单字姓“源”。《樱桃小丸子》主角樱桃子,她的家族就是“樱姓”,父亲是樱宏治、爷爷樱友藏、姐姐樱杏子,奶奶樱小竹。
《数码宝贝》是很多人童年的回忆,第一部的主角之一光子郎,本姓是泉,全名“泉光子郎”;而第三部男主之一的李健良是混血,所以单姓为“李”。
通常在日本,单字姓主要是两种,第一种祖上原本是贵族,有一定的爵位,比如原氏、橘氏等;第二种是外来姓氏,比如日本的林姓、秦姓、李姓等等。
一般中原的汉姓大多数都是单字,而由于日本与中原之间的历史文化渊源,日本其实也还是有不少中原烙印的姓氏,而这些姓氏通常都是单字的。日本是全球姓氏最多的族群,但真正常见的姓氏只有四百多个,日本的单字姓大多数都是很古老的传统姓氏,在明治维新前就已经存在。
这个汉字念什么啊?
读巽[xùn]。巽xùn 字形字义:根据给定字形解释。会意。字从二巳,从共。巳,子也。二巳,二子也。“巳巳”与“共”联合起来表示“二子一起(辅助大人)”。本义:(一起)辅助、(合共)翼辅。参考:《康熙字典》:“《韵会》:‘胫本曰股,辅下体者。’《易·说卦》:‘巽为股。’”
解释:《韵会》说“股”就是身体下部的辅助性肢体。《易·说卦》说“巽”就是“股”。所以说,“巽”的意思就是“辅助”。同本义 巽,具也。――《说文》 部首: 八 笔画数: 12画 消散 巽,散也,物皆生布散也。
――《释名·释天》 巽 八卦之一。代表风 巽为木,为风。――《易·说卦》 又如:巽地(吉利的地方);巽二郎(传说中的风神);巽二(古时传说中的风神名。
《易·说卦》有“巽为木,为风”,故名) 东南方巽卑顺;怯懦 童蒙之吉,顺以巽 巽xùn八卦之一,代表风。巽旺于春,衰于夏巽(xùn,音训) ①顺也。
《灵枢·周痹》:“九者,经巽之理,十二经脉阴阳之病也。”
②八卦之一。见《灵枢·九宫八风》。
周易应该怎样读?
谢谢邀请!
现代人一说到《周易》,似乎就是算卦的,其实这是对的!易经本来就是远古卜辞汇编。但是,现代人读周易,重点在看易理,不要再学占算了!这样说,并不是否定周易预测技术。而是说,未来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预测的准确率,一定会超过人,至少是绝大多数的人。
相反,随着科技的发展,也许终究会发现,周易、中医,甚至西洋的星座、塔罗牌等等,都是上一次文明的遗迹,都是大数据。在大数据的预测机制下,不需要知道“为什么”,只需要找出相关性,也就是“会怎样”,给出一个大概率的结论,这与周易预测也是十分相像的。
所以,未来,你要么有天赋和机遇,能在周易预测这个领域,做到前10%甚至是5%,否则还是不要涉足这块了,拼不过机器的。
现代人读《周易》可以学一些易理,既可以仰望星空,也可以引爆心灵换句话说,就是从周易里求“慧”。智慧这个东西,其实“智”是智,“慧”是慧,“智”是可以记忆、习得的,比如数理化文史哲;“慧”这个东西,“慧根”、“慧心”、“慧眼”——未必可以学来,只好领悟。恰好周易就是这样一个很好的引信!
举例来说,比如周易归类取象的精神如杨振宁先生所言:“……符号化是《易经》的精神”。从最早的阴阳爻,到八卦,直到六十四卦,其实都是对于世界的取象归类。
对此,冯友兰先生的观点是:
爻卦符号系统是宇宙之道的图象,其作用类似于一种“变数”,是作为某类或者某些类具体事物的替代物。属于某一类别,并且满足某些条件的一个具体事物,可以纳入某个公式和某个变数,由此也可以纳入某个卦辞和爻辞所说的内容。在此,这个爻和卦就是这一事物的符号或者象征,成为某类对象所应当遵循的指示。如果简单来说,套用赵抡元先生的观点,周易包含:
一个真理——太极两者对待——两仪(阴阳)四种现象——四象(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八项原则——八卦(乾、坤、坎、离、巽、震、艮、兑)六十四种方法——六十四卦无穷技术……这样的归纳分类之法,简单却又高明,万事万物纷纭复杂,但能够归于阴阳、归于八卦……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这也算的是一种“慧性”吧?
再比如,对立统一的变化原则关于周易的变化原则,东汉郑玄有著名“一名三义”:
“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变三也。”第一,易简。
大道至简,越是高深的理论、根本性的规律,其表述似乎越是简单明晰。《道德经》五千言,却是“综罗百代,广博精微”,“治身治国,并在其中”。阎崇年曾在《百家讲坛》评述满清勃兴,承继天下,究其原因,只用了一个字:“合”,实在意味深长,尽在其中。《周易》虽然难懂,但其中的道理如真能为人所领悟,大约也是如此简易。
第二,变易。第三,不易(不变)。
这两点必须放在一起讨论。因为周易从本质上,是讲“变”的,同时也是讲“不变”的,变与不变之间相互转化、相互渗透,是一体的两个方面。所以《系辞》中说道“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所谓“周流”、“无常”、“相易”等,即体现了变易;又有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所谓“定”、“位”、“常”等,便又体现了不易。
大概可以这样理解:
变是必然的、一贯的,但是具体到某个有着特定内涵或质的规定性的客体来说,在特定历史时期内,变中必有不变,必有相对的稳定性。特定阶段变化中的质的规定性是不变的。
变与不变的哲学,犹如火车行于双轨,飞鸟翔于两翼,保障了中华民族的长期持续发展。一个民族能秉持和发扬不变哲学,就会凸现信仰层次的建构,争千秋而未必争一时;同时,一个民族能秉持和发扬变化哲学,就会避免因不变哲学而落入宗教性格,就会强调因时而变、顺势而行,努力求其今生今世的成就和利益。幸运的是,在周易的光辉笼罩下,中华文明数千年薪火相传,长期辉煌而不堕,恐怕正是因为兼顾了变化哲学与不变哲学的缘故吧!
又比如,周易中的阴阳哲学,这里既有归类取象又有对立统一“一阴一阳之谓道”,按照冯友兰先生的观点,中国古代阴阳学说的意义,在于解释世界的本源,认为宇宙中一切现象都是由阴阳两个原则、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同时,阴阳里也有对立统一的变化规则,例如:阴阳转化,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平衡。
1、阴阳转化。对立的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其转化的最终结果就是各自变到自己的对立面,阳变成了阴、阴变成了阳。
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是这个道理。最经典的是老子的至理名言:“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
比如某君的人生,最近厄运缠身、久困难解,但如果理解了阴阳转化,自然就会淡然处之,就会明白,这只不过是沧海桑田的变化过程罢了,吉利运气或许下一秒就要爆发呢!“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也并非不可能吗!
2、阴阳互根。阴阳双方是各以对方为生存条件的,没有阴(阳)、则阳(阴)也就不存在。
这世上没有高富帅也就无所谓屌丝,没有白天也就谈不上黑夜,把皇帝一个人扔在孤岛上,也就没有尊卑君臣之分,简直比衣锦夜行还让他难受。
有慧根者如范蠡,早早就明白“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文种就只有“智能”,无此慧根,最被赐死。后世历史中,这一规律也是不断的在重演。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其实某种程度上,阴也就是阳、阳也就是阴。平时我们说“菜单”,上面反而大多是鸡鸭鱼肉;我们说“这可不敢当”,其实内里早已是当仁不让;我们说“还请您笑纳”,其实目的恰恰是想从对方那里求得点什么……这,也许就是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吧。
3、阴阳消长。阴阳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存在着,而是不断地比消此长、此消彼长,以此才能推动事物的不断发展。
如果说阴阳转换是质变、是结果,那么阴阳消长就是量变、是原因。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其里就有对阴阳消长的解释:“敌之不利因素和我之有利因素均将随战争之延长而发展……到了新的一定阶段时,就将发生强弱程度上和优劣形势上的大变化,而达到敌败我胜的结果”。
对此,孟子却看得更为深远。基于阴阳消长是一种持续作用,他指出,“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也就难怪历朝历代,开国皇帝的英明神武最多延续个三五代。到民间,则变换了一下说法,叫“富不过三代”。这么看来,倒也不无道理。
4、阴阳平衡。阴阳在变化消长中保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阴阳平衡是宇宙间事物保持自身相对稳定的根本条件,自然界失去平衡就会有自然灾害,人体失去平衡就会产生疾病。
这一点,金庸先生借少林寺里的扫地僧之口,讲得颇为惊骇:“本寺七十二绝技,每一项功夫都能伤人要害、取人性命,凌厉狠辣……均须有相应的慈悲佛法为之化解……每日不以慈悲佛法调和化解,则戾气深入脏腑……比之任何外毒都要厉害百倍”。想想《天龙八部》里面鸠摩智、慕容博的彻骨之痛,看来阴阳一旦失衡,结果往往是不妙啊。
剧烈的阴阳失衡,必然带来彻底的阴阳转化!
由此,也就不难理解老子为什么要说“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这也许还真不是说反话,为的就是要加剧阴阳失衡而加速事物向对立面的阴阳转化。无独有偶,古希腊也流传这样一句类似的话:“上帝要让谁灭亡,一定先使他疯狂”。足见东西方之比,异曲同工。
最后,现代人读周易,切忌生搬硬套如果是中小学生,你问我月亮在哪里,老师说我画给你看。
如果是成年人,你问我月亮在哪里,《周易》说我伸手指给你。
作为现代人,我们顺着手指的方向,自己去行走,去探寻就好了,每个人的路,每个人的月亮,都会精彩而各不相同。
但是,如果紧盯住手指头不放松,恐怕是什么也看不到,这个东西哪里像是月亮呢?也许你还会对着手指头说,你是个大骗子。
几千年前的古人,不可能在操作层面上,对今天的你我留下什么有效的指导,但仅仅是指月之手,就已弥足珍贵了!
但后人如果还在看手指头,又是何其的懒惰和可悲呢!
最后要说,题主的这个问题,真是出的很大,以上拙见,不能解其万一,各位行家有何高见,还请多多指教!八卦怎么念顺口?
八卦代表着八个方位,震代表东方,兑代表西方,离代表南方,坎代表北方。乾代表西北,坤代表西南,艮代表东北,巽代表东南。八卦怎样才能方便记忆念着顺口呢?
从八卦图上的乾位开始顺时针转着念。乾坎艮震巽离坤兑,正好转一圈,正西兑收尾,再结实际方位就更好记了,不防试试。
食己己共念什么?
“馔”,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zhuàn,读四声,最早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
“馔”的基本含义为饮食,吃喝,如盛馔;引申含义为陈设饮食,如馔具。
在日常使用中,“馔”也常做名词,表示一般的食品、食物,如馔玉。
释义:饮食,吃喝; 陈设饮食;食用。
(1) 馔、巽 zhuàn
(2) (形声.从食,巽(xùn)声.本义:陈设或准备食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