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国是现在的哪里,中原是那省?
广义的“中原”是指包括河南省大部分地区以及河南周围的河北省南部、山西省南部,陕西省东部及山东省西部一部分,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
而狭义的“中原”专指河南,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原”就是指狭义的中原,即河南省。这与我国悠久历史分是不开的,在中国历史上大部分时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都在河南,可以说河南是中国人祖居之地。
河北人在宋代是不是属于辽国或金国?
舜分天下为12州,河北为幽州。后又属于冀州。
春秋时期河北北部属于燕国,南部属于赵国和魏国。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郡,其中在河北境内陆续设置了上谷、渔阳、右北平、广阳、邯郸、巨鹿、代、恒山等八郡。
北宋时期,河北北部为辽国占有,南部属于北宋。
南宋时期,辽国为金国所灭,河北全境归金国。
地图显示,契丹建立的辽国版图。
公元947年,辽国当时除了占据关内包括现在的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山西北部一带、今天的东三省、内蒙古中东部地区、朝鲜北部、蒙古国全境和俄罗斯远东滨海地区,面积在400万平方公里以上。可以说当时辽国面积非常广。连朝鲜和蒙古、远东地区都包括在内。
但是北宋与辽国的澶渊之盟后,与辽国间100多年没有战事,双方以白沟河为界。
白沟河源头太行山,流过山西东部、河北张家口、保定,汇入入白洋淀。是宋朝与辽国的界河。《岳飞传》里描述的泥马渡康王,过的就是白沟河。
北沟河流经地区。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辽大军由萧太后亲自带领攻入宋国。萧达赖接连攻破遂城,定州。宋真宗想迁都到江苏南京或四川成都。但是宰相寇准在抗辽大将杨肆和杨延郎(杨业之子,后名杨延昭)的支持下,力主宋真宗赵桓亲征。宋真宗到达前线澶州,宋军士气大震,并射杀辽军统领萧达凛。杨延朗上疏,建议"饬诸军,扼其要路,众可歼焉,即幽、易数州可袭而取”但是意见没有被采纳。可惜赵恒畏敌如虎,只想媾和,而朝中大臣们也都惧怕契丹,纷纷表示支持合议,甚至联合起来攻击寇准拥兵自重,寇准无奈之下,也只得同意与契丹讲和。
辽宋争夺的重点地区是幽云16州。16州在关内,在长城之外。辽国一直占有16州随时南下威胁中原。幽云16州农业发达,原本在春秋时期就是赵国、燕国旧地。
辽史载:"将与宋战,(萧)挞凛中弩,我兵(辽兵)失倚,和议始定。或者天厌其乱,使南北之民休息者耶!"
宋真宗1124年,辽国被其附属国金国所灭,金兵在金兀术带领下南下,
1126年,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河南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北宋灭亡,南宋大将岳飞写道:"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河北当然都归于金国。
这里我们看到杨家将故事距离岳飞故事只有100多年。
岳飞
南宋与金国版图,双方大约以秦岭淮河一线为分界。
金灭亡后金人去哪了?
金人变成了奴隶。
蒙古灭金之后,金国的皇室被蒙古人屠戮殆尽,而金国的普通百姓,则在蒙古人的铁蹄之下,过着亡国奴的下等人生活。
蒙古人攻打金国时,由北向南,层层推进。金国皇帝和宗室也是一路从北方逃到南方。1214年,金宣宗畏惧蒙古人的攻势,宣布迁都开封。
蒙宋联军攻入蔡州后,蒙古人把金国宗室残存的漏网之鱼,全部予以消灭。
蒙古人攻占了金国的领土之后,原先金国地区的普通百姓,都过着亡国奴的生活,蒙古人把他们视作战俘,可以随意羞辱。
蒙古人每攻占一座金国的一座城池,都会大开杀戒,奸淫掳掠、无恶不作,普通百姓非常遭殃。破城之后,普通百姓无论男女被虐杀的,比比皆是。
待到蒙古人平定天下后,无论金国人,还是南宋人,都在蒙古人的铁蹄之下,过着亡国奴的下等人生活。蒙古人视他们为贱种,随意凌辱和杀害。
古东京是现在的哪里?
最早的东京,指的是洛阳。虽然她很早就被作为都城,但真正被称作“东京”始于南北朝时期的北周,在北周平齐后,升洛阳为东京,置六府官,号东京六府。隋朝时,又被称作东都。到了唐玄宗天宝年间,东都又被改成东京。
北宋朝时,其都城为东京,在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现在一提我国的东京,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就是她。开封,最早定名“启封”,取“启拓封疆”之意。后因避汉景帝刘启讳,更名为开封。在北宋当时,开封的经济、政治、文化等达到顶峰,是“万国咸通”的国际大都市。
元朝有几个都城?
三个,上都,大都,中都
一、上都
上都是元朝建立后的第一个首都,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东20公里闪电河北岸。
早在忽必烈未即位前的1256年春,他即命近臣僧子聪(刘秉忠)于桓州城东、滦水北岸的龙冈相地建城,以此作为他统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的藩府驻地。1258年新城建成后,被命名为开平。蒙古大汗蒙哥去世后,忽必烈在1260年春于此正式即位,建元中统。此后,开平府不断得到增修扩建。中统四年(1263)五月,正式升为都城,定名上都。到第二年八月燕京改名中都,两都巡幸制正式确立后,上都遂成为元代长期并存的两大首都之一。
二、大都
大都位于今天的北京,是元朝建立的第二座都城,也是有元一代最为重要的一座都城。
元朝建立后,因统治重心南移,忽必烈在继续扩建上都的同时,于至元元年(1264)八月,将原金朝首都燕京定名为中都,开始正式确立两都巡幸制度。至元四年,因中都旧城残破不堪,忽必烈决定在中都的东北建筑新城,至元九年二月,改中都名为大都,到至元十三年,新都建成。元朝统治期间,大都不仅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国际大都会。
三、中都
元中都位于今河北省张北县馒头营乡白城子。金属抚州,元属隆兴路。大德十一年(1307),即位不久的武宗海山下令于此处建旺兀察都行宫,第二年行宫建成后,立中都留守司兼开宁路都总管府,于是,元朝又一座都城产生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