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谓言之不预,勹叫什么部首?
“勹”做偏旁时叫:包字头。
解析:勹(读音bāo),是"包"的初文,做偏旁时常称作包字头。以"勹"为意符的字,多与人身、包裹有关。
“勹”的写法:
含有包字头的字:勾、勿、匀、包、旬、匍、匐等。
偏旁是从造字构形的角度定义的。习惯上有"左偏右旁"的说法。这是采用"两分法"对汉字进行结构分析得出的认识。由于汉字结构复杂,许多汉字并不是左右结构的。所以,不再区分左右,一律称之为"偏旁"。
扩展资料:
含有包字头的字的笔画:
详细解释:
1、勾[ gōu ] [ gòu ]
基本解释
一:勾[gōu]
1. 用笔画出符号,表示删除或截取 :勾销。
2. 画出形象的轮廓,描画 :勾画。
3. 用灰、水泥等涂抹建筑物的缝(fèng) :勾缝。
4. 调和使黏,调味 :勾芡。
5. 牵引,招引 :勾引。~通。
勾[gòu]
1. 事情,多指坏事 :勾当。
2. 古同“够”,达到,探取。
3. 姓。
二:勿[ wù ]
基本解释
副词,不,不要 :请勿动手。勿谓言之不预(不要说没有预先说过)。
三:匀[ yún ]
基本解释
1. 平均,使平均 :均匀。
2. 抽出一部给别人或做别用 :匀兑(让一部分给别人)。
天下归心是哪首歌?
天行健
调教 : 纳兰寻风
尽管洪水滔天也不曾低头
尽管天崩地陷也未曾俯首
尽管病疾横行也不假外求
火光初现全靠我钻燧双手
尽管溺于沧海或断失其首
尽管山高万仞而年逾重九
尽管十日并出致草枯木朽
张弓射出 天地久
栉风沐雨 三过家门不入
虽我之死 有子孙存焉
智尝百草 何惧肝肠猝断
死犹化鸟 将海填
看我 持绳握矩 决雍疏流
终伏大水 复归东游
治得沃土 以飨兮九州
何必叩首 以求方舟
操蛇之神 惧之上奏
帝命夸娥 负山避走
取火有道 何至于偷
天亦可补 尽显我风流
昆仑巍巍 河水汤汤
先民烈烈 筚路开疆
战天斗地 擘定四方
天灾 地祸 如常
五岳峨峨 四海荡荡
先民孜孜 实干兴邦
战天斗地 拓土八荒
敬天 敬祖 远神 如常
尽管万象更易兮世变沧桑
尽管山河破碎兮国无恒强
尽管分合嬗变或神器更张
天下大同是我不变的信仰
尽管锁国迷醉致巨舰横江
尽管强邻蔑德或祸起萧墙
尽管一穷二白且百孔千疮
自力更生 当自强
师夷长技 以自强以制夷
革命未竟 同志须努力
青春之我 以我血荐轩辕
旌旗十万 阎罗斩
看我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华夏热血 终被点燃
挥师北上 历千难万险
天下云集 誓死抗战
国破如此 如见涛山
剑屦俱奋 披肝沥胆
人间正道 一力承担
天下归心 重整旧河山
昆仑巍巍 河水汤汤
红日初升 其道大光
国虽新立 开来继往
不屈如常 不挠如常
五岳峨峨 四海荡荡
五星辉映 其道堂堂
国虽新立 开来继往
历劫重生 苦难辉煌
没有条件 也要创造条件
英雄筑路 敢为天下先
人若犯我 勿谓言之不预
风枪打通 万重山
看我 雄赳气昂 鸭绿江畔
以刚克刚 立国之战
打出和平 建设的时间
打掉百年 屈辱自惭
两弹横空 卫星上天
破除威胁 挺直腰杆
飞机铁道 汽车轮船
统统自主 敢教换新天
昆仑巍巍 河水汤汤
先辈言传 声犹在旁
艰苦奋斗 矢志不忘
严肃活泼 团结紧张
五岳峨峨 四海荡荡
先辈身教 历历不忘
从不畏惧 绝不屈服
战天斗地 为民为邦
昆仑巍巍 河水汤汤
列宗列祖 先贤在上
惟愿吾民 幸福美满
惟愿吾国 繁荣富强
五岳峨峨 四海荡荡
列宗列祖 先贤在上
幸福美满 看吾双手
中国少年 与国无疆
不要不要的用成语?
【哀矜勿喜】:矜:怜悯。对落难者要同情而不要幸灾乐祸。
【罢黜百家】:罢黜:废弃不用。原指排除诸子杂说,专门推行儒家学说。也比喻只要一种形式,不要其他形式。
【抱朴含真】:抱:保;朴:朴素;真:纯真、自然。道家主张人应保持并蕴含朴素、纯真的自然天性,不要沾染虚伪、狡诈而玷污、损伤人的天性。
【彼弃我取】:别人不要的我拿来。形容不与世人共逐名利而甘于淡泊。
【博弈犹贤】:后指不要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不吝指教】:不要舍不得指点教导。
【不吝珠玉】:吝:舍不得。不要舍不得好的东西。恳切希望别人给予指教的谦词。
【不期修古】:期:希望;修:遵循。不要照搬老办法。指应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变革。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要求立功,只希望没有错误。
【不遗葑菲】:原意是采集蔓青和萝卜时,不要困根部不好而连茎叶都抛弃。对有可取之处的人要尽量收罗利用。
【不以词害意】:不因为只顾文辞而损害了对内容的理解。指写文章不要只追求修辞而忽略文章的立意。
【不以辞害志】:辞:文辞;志:作品的思想内容。原意是不因为只顾文辞而损害了对内容的理解。后也指写文章不要只追求修辞而忽略文章的立意。
【不知轻重】:不懂得事情要紧不要紧。
【不足为外人道】:不必跟外面的人说。现多用于要求别人不要把有关的事告诉其他的人。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思:考虑。在物资丰富时要考虑到缺乏的日子,不要到了缺乏时才后悔。指应注意节约,不要浪费。
【成事不说】:说:解说。原指事情已成,不要再解说;后指事情已过,不要再解说。
【得饶人处且饶人】:指做事不要做绝,须留有余地。
【德音莫违】:德音:善言;莫违:不要违背。别人的好话不要不听。
【断杼择邻】: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废学业,用被割断的纱不成布来做比喻;孟母三迁居处,选择良好的环境,来影响孟子的成长。
【非请莫入】:没有被邀请请不要进入。
【分毫不取】:一个钱也不要。比喻不计报酬。同“分文不取”。
【分文不取】:一个钱也不要。比喻不计报酬。
【分文未取】:一个钱也不要。比喻不计报酬。同“分文不取”。
【富在知足】:有了财富之后,要知道满足,不要贪得无厌。
【各人自扫门前雪】:比喻不要多管闲事。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莫管:不要管。比喻不要多管闲事。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走过瓜田,不要弯下身子提鞋;经过李树下面,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比喻避嫌疑。
【过则勿惮改】:过:过错;惮:害怕。有了错误,不要怕改正。
【行无越思】:所行之事不要超过所想的内容。
【饥虎不可为邻】:邻:邻居。比喻不要与穷凶极恶之人在一起。
【积恶余殃】:多行不善,则会遭受恶报。劝人不要行恶,以免祸延子孙。
【己所不欲,勿加诸人】:欲:想要,希望;加:给予。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施:加,给予。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见怪不怪】:看到怪异的现象不要大惊小怪。指遇到不常见的事物或意外情况,要沉着镇静。
【见怪非怪】:看到怪异的现象不要大惊小怪。指遇到不常见的事物或意外情况,要沉着镇静。同“见怪不怪”。
【见物不取,失之千里】:见:遇到,看见;取:取得;失:失去。见到时不拿过来,以后再想要就更难办了。形容不要错失良机。
【尽信书不如无书】: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有才德的人。君子喜欢正道得到的财物,不要不义之财。
【开阔眼界】:指对事物的看法不要太拘束,局限于狭隘的范围内,眼光要放宽。
【刻鹄不成】:刻:刻画;鹄:天鹅。刻画天鹅不像倒像鸭子。比喻模仿失败,劝诫人不要好高骛远。
【刻鹄不成尚类鹜】:刻:刻画;鹄:天鹅;鹜:鸭子。刻画天鹅不像倒像鸭子。比喻模仿失败,劝诫人不要好高骛远。
【款言不听】:款:通“窾”,空。对于不真实的话不要听信。
【跬步千里】:跬步:半步。走一千里路,是半步半步积累起来的。比喻学习应该持之有恒,不要半途而废。
【量才而为】: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
【量力而动】:量:估量;动:行动。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
【量力而行】:量:估量;行:行事。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
【量力而为】:量:估量。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
【没脸没皮】:不知羞耻,不要脸面。
【没皮没脸】:不知羞耻,不要脸面。
【免开尊口】:免:不要。不必开口说什么。多表示要求不会得到同意。
【明鉴未远】:明鉴:明显的鉴戒。明显的教训没过多久,不要忘记。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桑榆:指太阳到了桑榆星附近,比喻晚年。不要说岁数已大,将落的太阳还能放出满天霞光。比喻老当益壮,老有所为,积极进取。
【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直:正直;不仁:不讲道义。不要相信表面上的正直,要防备别人心存不良。
【宁教我负人,莫教人负我】:负:辜负;莫:不要。宁可让我辜负一切人,不要让任何人辜负我。指极其自私自利的处世态度。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负:辜负;休:莫,不要。宁可让我辜负一切人,不要让任何人辜负我。指极其自私自利的处世态度。
【宁缺毋滥】:宁:宁愿;毋:不;滥:过度。选拔人才或挑选事物,宁可少一些,也不要不顾质量贪多凑数。
【宁缺勿滥】:宁:宁愿;勿:不;滥:过度。选拔人才或挑选事物,宁可少一些,也不要不顾质量贪多凑数。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负:辜负;毋:不要。宁可让我辜负一切人,不要让任何人辜负我。指极其自私自利的处世态度。
【宁遗勿滥】:宁:宁可;遗:遗漏;勿:不要;滥:过多。宁愿遗漏,也不要降低标准,一味求多。
【宁与千人好,莫与一人敌】:宁愿与千人做朋友,不要与一个人为敌。
【宁玉碎,毋瓦全】:宁:宁愿;毋:不要。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而死,决不苟且偷生。
【贫贱之交不可忘】:贫贱之交:贫困时的知心朋友。指人富贵时不要忘记贫贱时的朋友。
【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贫贱之交:贫困时的知心朋友;糟糠:酒糟和糠麸。富贵时不要忘记贫贱时的朋友,不要抛弃共同患难过的妻子。
【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贫贱之知:贫困时的知心朋友;糟糠:酒糟和糠麸。富贵时不要忘记贫贱时的朋友,不要抛弃共同患难过的妻子。
【亲痛仇快】:做事不要使自己人痛心,使敌人高兴。指某种举坳只利于敌人,不利于自己。
【亲者痛,仇者快】:做事不要使自己人痛心,使敌人高兴。指某种举动只利于敌人,不利于自己。
【穷寇勿迫】:穷寇:势穷力竭的敌人。对陷于绝境中的敌人,不要追迫太急,以防敌人情急反扑,造成自己不应有的损失。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旧时俗语。意思是为了追求金钱,连生命都可以不要。
【如此这般】:虚指没有详细说明或不要求详细说明的某种事物。
【锐卒勿攻】:对精锐的军队不要攻击。
【赏不遗贱】:奖赏时不要遗留地位低下的人。
【稍安毋躁】:暂且耐心等待一下,不要急躁。
【少安无躁】:稍稍安静,不要急躁。
【少安毋躁】:少:稍微,暂时;安:徐缓,不急;毋:不要;躁:急躁。暂且安心等一会儿,不要急躁。
【少安勿躁】:少:稍微,暂时;安:徐缓,不急;勿:不要;躁:急躁。暂且安心等一会儿,不要急躁。
【胜败乃兵家常事】:胜利或失败是带兵作战的人常遇到的事情。意思是不要把偶然一次的胜利或失败看得太重。
【胜负兵家常势】:意思是不要把偶然一次的胜利或失败看得太重。同“胜败乃兵家常事”。
【时不再来】:时:时机。时机错过就不会再来了。指行事不要放过时机。
【时不再至】:时:时机。时机错过就不会再来了。指行事不要放过时机。
【食不念饱】:吃饭不要求吃得很饱。
【食不求饱】:吃饭不要求吃得很饱。
【食不重味】:味:菜肴。吃饭不要两样菜肴。形容生活俭朴。
【食无求饱】:饮食不要求饱。指饮食要节制。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饮食不要求饱,居住不要求安逸舒适。指对生活要求不高。
【事缓则圆】:碰到事情不要操之过急,而要慢慢地设法应付,可以得到圆满的解决。
【适可而止】:适可:恰好可以。到适当的程度就停下来,不要过头。
【手下留情】:下手的时候留点情面。比喻处理事情不要太苛刻。
【虽畏勿畏,虽休勿休】:畏:佩服,敬畏;勿:不要;休:赞美。虽然受到尊敬,但不要自认为可尊敬,虽受到称许,但不要认为可赞美。
【虽休勿休】:休:赞美。意思是虽受称许而不要沾沾自喜。
【贪生舍义】:为了活命,可以不要道义。
【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危邦不入】:危:危险;邦:邦国,代指地方。局势不稳定的地方不要去。
【无耻之徒】:不知耻辱或不要脸的人。
【毋忝厥职】:毋:不要;忝:辱,谦词;毋忝:无愧于;厥:其。不要辱没自己的职守。
【勿怠勿忘】:勿:不要;怠:懈怠;忘:忘记。告诫不要懈怠,不要忘记。
【勿念旧恶】:勿:不要;念:记着。指不要总是对别人原来的不好之处念念不忘。
【勿谓言之不预】:不要说事先没有说过,表示事前已讲明白。
【勿谓言之不预也】:勿谓:不要说;预:预先。以后不要说没有跟你事先说过。指把话说在前面。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不要;为:做。不要以为是微小的坏事就可以做,不要以为是不大的好事就不去做。
【闲话少提】:没有用的话就不要说了。多用于章回小说,也指说话和写文章不要扯远。
【闲话休提,书归正传】:提:提说。指不要紧的话不必说了,还是回到正题上来。
【闲话休题】:题:提说。没有用的话就不要说了。多用于章回小说,也指说话和写文章不要扯远。
【闲话休题,书归正传】:题:通“提”,提说。指不要紧的话不必说了,还是回到正题上来。
【一般见识】:平常的见识。表示不要跟知识低、修养差的人争论,说“不要跟他一般见识。”
【一介不苟】:形容廉洁、守法,不是自己应该得到的一点都不要。同“一介不取”。
【一介不取】:一介:一粒芥菜子,形容微小。一点儿小东西也不拿。形容廉洁、守法,不是自己应该得到的一点都不要。
【疑人勿用,用人勿疑】:怀疑的人就不要使用他,使用的人就不要怀疑他。指用人应充分信任。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疑:怀疑。既然已经任用的人,就应当充分信任;有怀疑信不过的人,就不要用。
【冤仇可解不可结】:有仇恨的双方应该解除旧仇,不要弓弦不放,继续结仇。常用作规劝之辞。
【冤家可解不可结】:佛教主张结下冤仇的双方最好是化解冤仇,不要结仇不放。
【冤家宜解不宜结】:有仇恨的双方应该解除旧仇,不要弓弦不放,继续结仇。常用作规劝之辞。
【糟糠之妻不下堂】:糟糠:用以充饥的酒糟糠皮等粗劣的食物;堂:正房。不要遗弃共过患难的妻子。
【正冠纳履】:端正帽子,穿好鞋子。古时讲李树下不要弄帽子,瓜田里不要弄鞋子,以避免有偷李摸瓜的嫌疑。亦作“正冠李下”。
【知止不殆】:殆:危险。知道适可而止的人就不会遇到危险。旧时劝人行事不要过分。
【知止不辱】: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表示不要有贪心。同“知足不辱”。
【知足不殆】:指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旧时劝人行事不要过分。同“知止不殆”。
【知足不辱】: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表示不要有贪心。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殆:危险。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知道适可而止的人就不会遇到危险。多用以劝诫人不要贪得无厌。
【诸恶莫作】:诸恶:各种坏事。佛家语,凡是坏事都不要做。旧时用以劝人行善。
【祝哽在前,祝噎在后】:祝:祝祷;哽、噎:食物塞住喉咙。古代帝王接养三老、五更,以示仁惠。当三老、五更进餐时,派人在前后祝祷他们不要哽噎。
【祝咽祝哽】:古代帝王接养三老、五更,以示仁惠。当进餐时,使人在前后祝祷他们不要哽噎。同“祝哽祝噎”。
言名读什么?
言的音节是:yan
言,yán
(1)(名)话:~语|语~|格~。
(2)(动)说:~之有理|畅所欲~。
(3)(量)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诗。
(4)姓。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言的成语:
不言而喻;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言简意赅,一言九鼎,只言片语
勿谓言之不预也,自言自语,危言危
打架前说你再说一遍是一种什么心理?
题主好。
“你再说一遍”可以被看做开打前最后的临界点。这句话里包含着最后的隐忍和恐惧,甚至还有一些“期望”。假如对方真的“又说了一遍”,那么所有的隐忍和恐惧就会烟消云散,这架就得必打无疑了;相反,如果对方犹豫了,没有“再说一遍”,那么己方极有可能会因为“期待”的实现而放弃打架的念头:对方基本已经认输了。也就是说互相都给个面儿,找个台阶下。
一般的打架行为大都是因为一句话引起的(除了那种蓄意的、报复的)。世上最伤人的不是刀子,而是语言。一句话能温暖人心,也能把人心伤透。在你有来言我有去语的不断升级中,把本来只是“吵架”的行为最终变成了出手“打架”的举动。
“你再说一遍”其实也是一种提醒或暗示。其意味着如果对方“不再说一遍”,那将是大家都可以接受的结果。就一般的打架而言,双方之间肯定没有什么深仇大恨,非得通过大动拳脚来解决,往往都是因为误会引起的。要不然何必要抛出一句“你再说一遍”,直接动手岂不利索?所以说遇到这种情况双方都应该理智地后退一步。我敢肯定,假如被质问的人不再回话,这架就打不起来。
说一千道一万,打架都不是什么好玩的事。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有很多,何必非得弄得拳脚相加呢?抛开文明与否不说,在法治建设越来越健全的当下,打架的成本也越来越“昂贵”。所以不要为一时的冲动而付出不必要的代价。“冲动是魔鬼”从来就不是一句废话!不论听上去还是看上去,“化干戈为玉帛”都都是一件不错的事。您说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