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缅战争,缅甸的全称叫什么?
缅甸联邦共和国(英语:theRepublicoftheUnionofMyanmar),简称缅甸。是东南亚的一个国家,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成员国。西南临安达曼海,西北与印度和孟加拉国为邻,东北靠中国,东南接泰国与老挝,首都为内比都。
缅甸1044年形成统一国家,先后经历了蒲甘王朝、东吁王朝和贡榜王朝。1824年至1885年间英国先后发动了三次英缅战争并占领了缅甸,1886年英国将缅甸划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1948年1月脱离英联邦宣布独立,成立缅甸联邦。1974年1月改称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88年9月,以国防部长苏貌为首的军人接管政权。1988年9月改名为“缅甸联邦”。2008年5月,新宪法规定实行总统制。2011年2月,缅甸国会选出吴登盛为缅甸第一任总统。2016年3月,缅甸联邦议会选出吴廷觉为半个多世纪以来缅甸首位民选非军人总统,2018年3月,吴廷觉辞职。
为什么说拉玛三世一生没有过真正的爱情?
拉玛三世,泰国国王,策陀皇子(Prince Jett'a),1824年-1851年在位,谥号帕喃格劳(P'ra Nang Klao),进贡称郑福。拉玛三世策陀王子,谥号帕喃格劳,1824—1851年在位,中国史书称郑福。他于1787年3月31日出生于吞武里老王宫,取名“孟昭策陀”(“孟昭”既国王之孙,当时一世王还在位),是二世王与丽妃的儿子。道光四年,郑佛在位十五年。传位策陀皇子,五年遣使入贡请封,自称郑福。郑福在位期间遣使入贡凡五次。
1803年,二世王被封为前宫总管,即副王。他也被封为“拍翁昭”,即国王之子,实际是副王之子。不久他就涉及朝政,任职警察部门。1807年,他21岁的时候按例进入大王宫玉佛寺出家,后驻守曼谷克隆区拉查细他拉寺,还俗后即被封为警察总监。
他侦破努起王子谋反案后,1813年他被二世王封为“如耳目一样的摄政王”,并统管港务、王室资产、大理院、警务等。早在二世王时代,他就日理万机,无暇于诗歌文学戏剧,特别是顺通蒲,使他更加厌烦这些。即位他便宣布自己更注重国家其他方面的发展,尤其是佛教(佛教的传播推动了暹罗教育事业的发展)。顺通蒲后被他削爵为民,赶出了王宫。虽然如此,他自己也还是创造了许多文学作品,如《大海的宣言》、《黑公主教妹》、《孟人败北》、《大城王朝演义》等。1836年,他还下令将重要的文学作品刻在卧佛寺的一面墙上,并将佛教经典、星相卜文和传统医学刻在另一面墙上,保留了大量的文化精华。
三世王也立志要消灭吸食鸦片,当时,鸦片贸易落入了华人手中,特别是被称为“红旗军”的华人地下黑帮。他们是在三世王继位不久后出现的,他们从英国人那里购买产自印度的鸦片,然后在暹罗卖出。因鸦片的暴利,常常导致“红旗军”内讧,经常发生械斗,影响当地治安,也使得暹罗朝廷要坚决对其清剿。在清剿过程中,双方展开了大规模激战,“红旗军”一方被击毙三百余人。
三世王继续推荐对外开放的政策,不仅继续与中国保持良好的外贸关系,多次派遣御使前往北京,还积极推进与西方列国的交流。他本人还有一艘商船,早在继位之前,就在海外贸易中赚了很多钱,二世王一度戏称他是商人。他比王族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清楚海外贸易的意义,这也许正是他积极打开国门的原因之一。
1824年,第一次英缅战争爆发,暹罗一向把缅甸视为仅次于中国的大帝国,英国向缅甸的宣战,给暹罗上下带来极大的影响。1825年,英国官员亨利伯尼上尉领命来到曼谷,请求暹罗与英国结盟,提供运输后勤以及大象、战马等交通工具协助英国。谈判进行的很顺利。1826年3月29日,伯尼将合约草本提交暹罗,6月20日,双方就签订了正式的《暹英条约》(即《伯尼条约》)。条约规定,两国相互和平友好,互不干扰国界领土;除非允许,拒绝租借土地或建立商馆,;禁止鸦片输入暹罗,英国商船停靠曼谷须交纳关税等;暹罗也允许英国商人经商更多的自由。
1828年8月23日,美国人格斯拉夫女士和汤姆林先生,首次来到暹罗。五年后,美国总统安德鲁潆克逊的特使艾德曼圠伯特,也于1833年3月20日于暹罗签订了类似英国合约的《暹美通商合约》。1835年7月中旬,丹迪布拉多携妻来到暹罗,创办了暹罗第一家医院和第一份报纸,为暹罗引进了西方的先进医术,如天花疫苗等,并开创了暹罗的印刷业。
1840年,在新加坡的暹罗官员向法国驻新加坡总领事表示,暹罗愿意与法国建立政治及商贸关系,可惜当时法国人并不感兴趣。
拉玛三世时期,由于对外贸易繁荣,曼谷也开始越来越富有。城市开始扩张,曼谷周围也开始形成了许多数千人的市镇。但1841年鸦片战争以后,中英签订的不平等《南京条约》,引起了暹罗的一定警惕,并于1843年,收回了英国在暹罗收购食糖的权益,还禁止私人在对其他物产如木材的贸易。同时,由于法国、美国等国的传教士相继在暹罗开设了基督教堂和教会学校,三世王对此类活动也感到很不安,担心会影响暹罗文化和安全,也曾下令取缔教堂和修道院,但由于总总原因,没有完全实现。西方列国对于暹罗的这些种种后退行为大为不满,他们也决心打开这个暹罗的市场。
传位与弟编辑
三世王先后与35个妃嫔生下51个子女,但他也未册封过任何一个妃嫔为王后。因此他的子女没有一个取得“昭华”,即王子或公主的爵位称号,也就没有一个子女具有王位继承权。其中缘由,除了他一生没有真正的有过爱情外,更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他的王位原本是属于他的王弟—蒙固王子的。
他病重之时,召见帕康公爵觐见时,对他言及:自己子女中没有一个能够担任领导暹罗的大任,六王子希力泰还算聪明,可惜又英年早逝。能够治理好国家的,非太子(即蒙固王子)莫属。帕康公爵连夜赶到班尼卫寺院,求见该寺住持—蒙固大师,分析时势,恳请他在三世王驾崩后继承王位,直至他答允才离开。
1851年4月2日凌晨4点,三世王驾崩。王公大臣及僧侣委员会马上召开会议,大家一致赞同三世王的选择。3日,成群结队的人们开始到班尼卫寺迎接蒙固王子回宫。他回宫以后,先向三世王的遗体撒圣水,然后进入玉佛寺帕宇母束佛堂接受王公大臣的朝拜。当晚,他又返回了班尼卫寺,并坐禅一天。4月5日重返玉佛寺帕宇母束佛堂坐禅,准备还俗登基。4月6日凌晨1时,还俗后的蒙固王子在大王宫阿玛辇金銮殿正式继位,即拉玛四世蒙固国王,或称宗浩国王。拉玛四世登基后,对王兄拉玛三世很是感激,亲自为他主持了盛况空前的火化仪式,随后将大王宫北面的“火化场”,改名为“王家田广场”。
缅甸长度用什么单位?
缅甸长度用英制
缅甸联邦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the Union of Myanmar),简称缅甸(Myanmar),是东南亚的一个国家,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成员国。西南临安达曼海,西北与印度和孟加拉国为邻,东北靠中国,东南接泰国与老挝,首都为内比都,人口5458万(2020年4月),共有135个民族,全国85%以上的人信奉佛教,全国分7个省、7个邦和2个中央直辖市。[2]
缅甸1044年形成统一国家,先后经历了蒲甘王朝、东吁王朝和贡榜王朝。1824年至1885年间英国先后发动了三次英缅战争并占领了缅甸,1886年英国将缅甸划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1948年1月脱离英联邦宣布独立,成立缅甸联邦。
缅甸官方历史书是怎么写的?
在中国西南边陲,有这么个国家,人家地方不大,但却一直有着很强的存在感,而且和中国关系还很铁。看过电影《湄公河行动》的都知道,当那帮子毒贩猖獗于金三角时,正是这个国家和中国缉毒警通力合作,才剿灭了一波又一波猖狂的毒贩。
是的,这个小国家,叫做缅甸。
然而,缅甸只是它最新的一个名字,考虑到这个国家也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比起很多欧洲国家都古老呢),古代的缅甸还有其他更古老的名称。今天老王就来简单说说缅甸历史中最辉煌的一段~
01
在中国史籍上,唐代称缅甸为“膘国” , 宋代称为“蒲甘” ,元代称为“缅”,明代以后才称为“缅甸” 。
这其中,蒲甘是缅甸早期的国名,同时,也是蒲甘王朝都城的名称。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一百十二缅甸始末》中说:“缅人,古朱波也。汉通西南后,汉谓之掸,唐谓之骤,宋谓之缅,逮明朝主为缅甸宣慰司。自永昌西南,山川延邀,道路修阻,固名之缅也。”
古缅族壁画
所以缅甸的得名,完全是我大明朝赐予的。
接下来老王再来说说缅甸的前身之一,蒲甘。话说蒲甘原是一个小村,位于亲敦江与伊洛瓦底江汇合地处南不远之地,也就是今天的敏建县境内,和曼德勒相距不远,到仰光也仅仅500多公里。此地地势优越,交通方便,是云南经掸邦到不丹经商的必经之地。
传说公元847年时,有一位叫彬牙的缅甸部落酋长,曾在此地建立了一个革命根据地。刚开始这地儿人烟稀少,后来随着生产(双重意义)日益发展,人口逐渐增多,就变成了一个乡镇。
蒲甘景色
不过直到阿奴律陀登基此地,建立蒲甘王朝之前,这个地方还只能算是一个国家的雏形。它北与南诏为邻,东为山岭,除少数掸族外,几无人迹,而西南方均为膘族人之地,更南一点,就是得楞人的地盘。
蒲甘南部的直通和勃固,是缅甸各民族文化水平最高、历史最为悠久的民族— 孟族集居地,也是最早接受印度传入上座部佛教的区域,当时西部沿海地区的若开族,正在筹建区域自治,许多大小城镇也已逐渐兴旺和发达。
北部和东北部高原地带,则处于掸族封建土司的统治之下,摩尼镇和丹伦县等地区的吉仁族, 也根据各自不同的民族生活习性、特点,散居在各个地区和角落,从事农业生产,扩充实力,抵御外族的入侵。
值得一提的是,南部孟族同中南半岛东南部势力——强大的高棉国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北部的掸族同国力正在不断增强的南诏,进行着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接触。
所以,当时蒲甘周围邻国的情况是:东南面,是高棉族人建立的高棉王国,势力范围扩展到缅甸南部的颠那沙廉等沿海地区,和马来亚半岛。东南隔海的印度尼西亚群岛出现了 一个力量强大的,控制了庞大地域的室利佛逝王国。西南隔海,统一了印度南部地区和锡兰,并将其力量扩展到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的注辈国。正在逐渐走向衰亡的道路。
从上面的格局,可以明显看出,阿奴律陀王登基后,欲完成统一缅甸之大业,绝非易举。
阿奴律陀王
首先,孟、掸两大强族之兴起,是最大的威胁和障碍。此外, 上述诸邻国, 随时都有入侵蒲甘的可能,这对蒲甘王国的存在和巩固显然是不利的。面对这样的国内外条件,蒲甘王国何以能南征西伐,逐步扩大疆土,成为一个大国呢?
02
这是因为,蒲甘王国虽然不大,但土地非常肥沃,物产也是异常丰富。根据考古发现,蒲甘城迷崩佛塔的碑铭载有丈量土地的器具及水稻、玉米、豆类、香瓜等76种作物,堪称是舌尖上的蒲甘……
同时也证明了这个11世纪的古国,已经具有相当水平的农业生产能力。
庄稼多了,也就能够供应得了更大的人口。从公元650年开始,许多由咱们云南流入缅甸境内的古缅族人,就在这里定居下来,附近的著名产米区— 叫栖,始终是蒲甘坚固的经济支柱。
大量史料证明,蒲甘不仅便于同平原地区缅族人民联系,而且是当时正在迁移的缅甸人民的主要通道。因而有利于把缅族人组织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集体。
再到后来,蒲甘盛世揉合了缅、孟、骡、贴等民族的优秀文化,并且依靠佛教作为宗教精神思想,把各族人聚合起来。如此优厚的自然条件和文明基础,是立国强兵和文化繁荣的重要因素,显然在这块土地上,已经积聚了足够强大的实力。
而且,他们的作战主力缅族战士,更是有着勇不可当的战斗力。
03
根据史料记载,古缅族的大规模南迁是在公元七至九世纪之间。尤其是强盛的南诏国攻陷膘国之后,才迅速流入缅甸境内的。
他们从云南来到缅甸的东北部,接着又迁徙到伊洛瓦底江流域,多数云集在蒲甘及其附近的叫栖县一带地区。他们在长期的迁徙生活中,克服了种种困难,冲破层层障碍,磨练了百折不挠的斗志,培养出了英勇顽强的强大战力。
如今的缅族女战士,英姿飒爽
而缅族人中的佼佼者——阿奴律陀,更是缅甸漫长历史上第一位统一全国的大BOSS。他的主要历史贡献包括:发动民众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促进国家的繁荣兴旺,征服直通、阿拉干等地,使缅甸南、北部和西部统一起来。
还有一点,阿奴律陀凭借宗教战争取胜的有利时机,确立了上座部佛教为国教,从而推动了佛教文学及建筑雕刻的发展。从此之后,缅甸人民笃信佛教,很自然地对这样一位佛教的传播者倍加信崇和怀念。
从古至今,各种缅甸史学家们纷纷撰文作书,歌颂阿奴律陀王的伟大功绩。
只不过他们当然不会提到,这位伟大人物也有可怕的另一面:1057年阿奴律陀征服直通后,曾经大开杀戒,给生活在直通的孟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孟族人民怨声载道,不断发起暴动。
哦,后来继承其王位的修罗王,就是在孟族人民的强烈反抗下丧命的。
阿奴律陀之后的一位明君江喜陀,就聪明得多了。他机智地采取了安抚和团结政策,对缅、孟族人民一视同仁。比如在宫廷中起用孟族人担任文武大臣,按照孟族人的习俗为他们举行晋封礼,还册立孟族公主为王妃,用孟族的艺术风格建造阿难陀寺等著名庙塔。可谓是极尽讨好孟族人之能事。
江喜陀像
江喜陀年迈之时,为了使缅、孟两族人民长期友好相处,甚至把自己的宝贝千金瑞因梯,嫁给了前任孟族国王摩奴诃的曾孙那格达门,并生下了缅、孟混血王子——阿隆悉都。
阿隆悉都倒也不负众望,在位时颁布了全国统一使用的度量衡制度,并把一切旧有的判例汇编成法典,还同一些邻国建立了友好关系。
04
如此,正是在诸位大佬的努力,外加内在外在的优越条件下,诞生了缅甸史上辉煌的蒲甘王朝。
这个盛世的确堪称经济繁荣, 武功震栋。经济上,足以供应大量寺院的修建,国势上,足以吸引外国高僧来访,并鼓励缅甸僧徒到锡兰等国求学。
可以说,正是有了这样强大兴盛的朝代,才有了后来的缅甸。
缅甸果敢族是中国人吗?
缅甸果敢曾为中国西南边境少数民族的地域,明末大量汉族涌入云南省。18世纪,一支汉人移民后裔成为科干山的地方势力,后受封为世袭果敢土司县。19世纪末,果敢并入英属缅甸,成为缅甸境内以华人为主体的土司县,也开始了百年的罂粟种植历史。1959年缅甸废除土司制度之后,果敢陷入了长期的动乱,直到1989年停战才趋于稳定,成为今日的掸邦第一特区。绕过滇西惊心动魄的崇山峻岭,经中国云南省镇康县的南伞口岸,跨越一条分界小河,就到了缅甸。这是一块中缅山水相连的坝子,一牌坊上用中缅文写着“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这块名为麻粟坝(“麻粟坝”在傣语里的意思是“最野蛮的地方”,今果敢首府老街的所在地。)的坝子在毒品历史上可是赫赫有名,它在金三角一带以盛产著名的“麻粟坝烟土”、最早武装护镖贩运鸦片闻名于世。这块长约十余公里、宽不过几公里的坝子,管辖着缅北萨尔温江东岸总面积约52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与中国云南省临沧地区的镇康县、沧源县、耿马县以及保山地区的龙陵县接壤,边境线长达250公里。今缅甸联邦的这个总人数只有20多万的少数民族“果敢族”,95%以上人的血统是中国的汉族,他们最早来到这片土地的始祖,是一批追随明永历帝朱由榔残存的官兵。 果敢的明清那些事明末,永历帝朱由榔在李定国、白文选等护卫下,先是定都南京(编者注:有网友指出永历帝从未入南京,故不可能定都南京。实则永历帝先为监国,后为皇帝,驻跸之地只称行宫、行在,都城仍是所奉南明的正统首都南京),后败逃到昆明建立“滇都”(又注:定都昆明是在与原大西军将帅合流后。)。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正月初三,吴三桂三路大军数十万人,兵逼昆明。朱由榔带1500余人走腾越西逃,进入当时中国的属国缅甸瓦城(即曼德勒近郊的古都阿瓦),(观望形势的)缅王“慰留贵客于缅北山区”。1661年,缅京老王驾崩,新王莽白继位。他看清形势,派精兵夜袭,砍死了南明数十名遗臣武将,囚禁了永历帝。同年底,平西王吴三桂大军饮马怒江,直逼缅甸。莽白立即献出永历帝。朱由榔被押回昆明,囚禁在篦子坡头的金禅寺(今利民巷)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4月,永历帝被吴三桂用弓弦勒死。南明王朝彻底覆灭。出于对吴三桂叛国降清的义愤,昆明百姓一直称此地为“逼死坡”。清云贵总督认为有损大清声誉,于道光年间,强将“逼死坡”改为“升平坡”,并勒石立碑以宣扬其“升平盛世”。但昆明人至今仍称“逼死坡”。后云南都督蔡锷将军以“三迤士民”的名义,在逼死坡头立“明永历帝殉国处”石碑一方。石碑一度失落,1983年幸得找回,如今又重立在坡头。永历帝身后的溃兵上千人,逃到了麻粟坝,开始和这一带的掸、克钦和克伦等尚处于刀耕火种原始部族生活的原住民们打客家。原住民打不过这群远来如狼似虎的有谋略的职业军人,迁到周边高山,中国改朝换代的难民们,得以在此休养生息。在果敢采访期间,很多老街(果敢首府)人向记者强调:“我们是汉人,好多人祖上是从南京府过来的。”南京与果敢为什么有如此深的历史渊源?原来最早来果敢定居的那跟随明永历帝南逃至此的兵将,因南明王朝原在南京定都,所以不管他们后来跑到哪里、祖籍何乡,几百年后统统对外说“祖上来自南京府”。果敢公安局的杨忠校举例说:“比如罗星汉的第10代祖先,就是永历帝身边的偏将。本地几大姓如原来的土司王杨姓一支、果敢政府主席彭家声一支,祖上都是跟随永历帝南逃至此定居的。”果敢大庙的守庙老人告诉记者:“其实果敢人就起源于昆明的逼死坡。我们以前的老辈人,到了昆明时,都要去那里看看那块‘永历帝殉国处’的石碑。”“永历帝事件”后,在今腊戍附近的登尼,清政府设立“木邦宣慰司”一职,命一杨姓将领为土司王(祖上南京府人)世守其地。现存果敢大庙附近的封诰碑记载了此事。从此清政府对缅北属地开始统而不治,果敢一带实际成为“化外之邦”。1852年,英殖民者侵占缅甸,中国开始失去对这片土地的控制权。英国人发现这里的土壤气候适合罂粟生长,派人传授种植技术,并指定东印度公司垄断收购。再销往世界各地,后来在鸦片战争中吃了败仗的大清国受害最深。罂粟人称“懒汉庄稼”,每年10-11月播撒在刀耕火种的坡地上,只消间苗一次就不再料理。直至来年3-4月果实成熟,就可以刮浆制膏,女人孩子都能轻松胜任。果敢人也和缅北众多民族一样开始垦荒种烟。百余年后,种贩鸦片成了当地主要经济来源……到1897年,英人与清王朝(时为光绪帝在位)谈判定界,订立《中英续议缅甸条约》,勘边定界后,果敢正式被划入英属缅甸。生活在果敢地区的汉族由此改称为果敢族,汉语改称果语,汉文改称果文。在果敢大水塘(传统鸦片种植区),记者见到了当年用中英文写就的大清与英缅堪界碑,以及1941年由英殖民者颁布土司杨文炳次子杨振材为“印袭官”的敕封碑。英人也从中国制,确立了英缅抗日时代杨家的末代土司地位。离此碑几百米处,建有抗日将士阵亡纪念碑―抗战时果敢人与中国远征军93师配合,在果敢老街、西山区大水塘一带浴血奋战,使1000多名日寇在此毙命。因为对缅甸抗日保土有功,1947年在缅甸立国的“班弄”会议,土司杨文炳作为“果敢族”的代表参加了民族加盟缅甸联邦政府的签字仪式,缅政府总算正式承认300年来不被接纳的果敢族为其境内合法少数民族。 罂粟盛开的土地事实上到了上世纪20年代,果敢麻粟坝的鸦片已经在金三角一带远近闻名,以交易鸦片的“烟节”,也成了仅次于春节的重大传统节日。手持文明棍的英国绅士,带着印度奴仆,雇请“赶洋脚”的马帮每年从麻粟坝带走烟土不下上千驮。据老一辈果敢人说,果敢是在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后开始种植鸦片的。《果敢志》记载:20世纪初期,每至春节后三四月鸦片上市时节,中国川、滇赶来的马帮和印度、泰国来的商贾,都云集果敢老街赶“烟会”,时间为10天到半个月不等。作为果敢政治经济中心地带的老街,当年尽管只是一条小街,却因这一鸦片盛会而声名远播。100余年来,整个果敢及周边地区出产的鸦片,几乎全以老街为集散地。可以说,果敢是金三角地区最早形成的、最负盛名的鸦片集贸地。果敢人也成了最会做鸦片生意的人。在金三角,只要说是果敢人,旁人莫不礼让三分。这不仅因为他们是金三角地区最早的押运大烟土的保镖专业武装,还因为果敢人“一致对外”的强悍武勇与团结。百来年,果敢人靠经营闻名滇缅的大烟集市和贩运鸦片为生。早先的果敢人只是靠充当大烟贩子的押运保镖获取报酬,抗战胜利后,部分当地豪强如杨家土司、金三角地区第一个世界级大毒枭罗星汉等,开始自己涉毒,并武装贩运鸦片牟取暴利。基于专业贩毒的传统,果敢因此产生了不少代表性人物、国际通缉的大毒枭。“鸦片将军”罗星汉就是使金三角毒名扬天下的果敢标志性人物,其祖上是亡国的南明永历帝身边的一个副将,传到罗星汉这一辈刚好是第10代;前些年中国抓获的泛金三角地区新一代大毒枭谭晓林,原来就是盘踞在果敢,后以果敢地区的勐固为基地活动。果敢南面100余里是另一个著名的大毒枭坤沙的老巢莱莫山,果敢与莱莫山之间历来有鸦片贸易往来和民间友好交往的历史。果敢公安局警员刘三透露说:“果敢现在的年轻人,很多人都以罗星汉、坤沙是果敢培养出来的大人物而感到自豪!” 果敢如何培养出了金三角两代毒王?上世纪50年代初,国民党残军93师败逃果敢,在此地开办了“果敢军事学校”。时年14岁的罗星汉和时年15岁、后来的“果敢王”彭家声(缅共创军元老、果敢政府主席)成为该军校首批22名毕业学员之一,罗星汉是其中最小的一个。毕业后他们均被授予“少尉”军衔。比罗星汉、彭家声年纪稍小的莱莫山土司的儿子坤沙,20岁时也到果敢入读这所“果敢军事学校”。老人们说,该校当年的教官是蒋残军系中的老黄埔生,罗星汉、彭家声、坤沙在此学到了黄埔军校系统军事战术,以及中国远征军丛林作战等军事技术。“这对以后三人成年后的创业,起了决定性作用。现在连果敢当地知道罗、彭曾是同窗的人,都已经很少很少了。”果敢公安局干事何峰说。知道两代毒王罗星汉、坤沙竟然也师出同门的人,当然就更少之又少了。 果敢的“小三国”纠葛当地人称果敢有个“小三国”。即果敢在二战结束后初步形成了三大势力主导局面:杨家土司的地方民族武装、受缅政府扶持的罗星汉“自卫队”武装,以及彭家声领导的缅共民族武装。因果敢是金三角地区最早最专业的鸦片贩运地区,果敢政要历来涉毒贩毒,20世纪80年代初,彭也曾被国际社会宣布为金三角毒枭之一。1989年3月11日,彭家声成立“果敢同盟军”,实行果敢民族自治,实行民族和解,提出了禁毒口号。从此缅甸境内的16支民族武装中,有15支放下了武器与政府讲和。“果敢之父”彭家声一时成了缅甸的“民族英雄”。1992年11月,因推行禁毒,彭家声与掌握兵权、大肆贩毒的副司令杨茂良发生内讧,双方兵戎相见。杨转而向强邻佤邦求助。因果敢历来与南部莱莫山的历史渊源,彭家声与坤沙的关系较为密切,而缅政府军那时正联合佤邦军和坤沙交战,佤邦于是“助杨倒彭”,派出1500人的佤联军支援杨氏兄弟。1993年5月,彭家声被迫退出了果敢地区。杨茂良开始主政果敢。云南省公安厅禁毒官员说,在杨茂良主政期间,果敢地区的毒品问题变得更加突出。杨氏兄弟本身就是大毒枭,大毒枭主政果敢,更主要的是他们把毒品出口的主通道,指向了中国境内,一度给中国云南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中国公安部当时把杨氏兄弟列为对中国危害最大的大毒枭。1994年,杨茂贤在潜入中国临沧地区贩毒时被抓获,同年由临沧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判处其死刑。杨氏兄弟先是宣称要给中国政府出多少多少钱,想赎回杨茂贤的命,中国方面不为所动。杨氏兄弟于是叫嚣要武力报复,杨茂贤的儿子还猖狂地把一尊钢炮架到了相邻的中国南伞口岸海关前,以示威胁。中国方面迅速调集部队,严查封关,这使得果敢的主要经济来源断了(无论是日常消费还是商贸都是靠中国),一下导致果敢民心倒向。1995年11月12日,彭家声与其女婿“果敢东部同盟军”司令林明贤,联合缅政府军数营兵力,入驻果敢。杨氏兄弟被迫从此逃离果敢地区。“果敢王”彭家声重新控制了果敢。而缅政府军则趁机控制了老街至清水河42公里几乎所有的军事制高点。1995年12月20日,缅政府、彭家声、果敢三方成立了“果敢临时政府”。为了调查大烟种植的原生态,2002年4月20日,记者去到果敢西山区大水塘。副区长李树林和派出所所长赵小德带记者到附近山头,看3月底4月初收割了的罂粟地。地里是一片片已经枯干了的罂粟,偶尔还能看见有晚熟的罂粟青果生长。地里堆着一地已经收割过的鸦片果。当时缅政府军和同盟军一直在做铲除种植罂粟的工作。政府人员在大水塘砍掉了种植面积在2000拽左右的罂粟(当地人没有亩的概念,以产鸦片量缅斤“拽”来计数产地面积。“一拽”是指一缅斤,合3.3市斤)。旧历的八九月间,正是往常种植毒品的时候,缅政府提供了豌豆、麦子种子,改种了1000多拽麦子、蚕豆。但山民还是习惯性种了很多罂粟,政府人力有限,也难以监管到那么偏远的地方。一般只要有四五个劳力的家庭,很容易就可以种上七八亩罂粟,每亩大约可产一拽鸦片。一般四五拽可以生产出一件货(750克)的海洛因。大水塘地区烟农零零星星收了1000多拽鸦片。在没有禁种前,这一地区每年可以产4000多拽鸦片膏。收购者往往在每年下种罂粟的时候就来了,他们赊账给烟农,到收购时再扣除。收购价钱不好时,每拽才卖1600-1700元人民币。年成好时,一拽就可以卖到5000-6000元。年年发财的都是收购者与制造海洛因者,烟农贫穷依旧。 留着余香的罂粟地果敢特区政府承诺在2003年全境成为无毒区,2000年就对烟农下达了禁种令,2001年允许限量种植最后一季罂粟。从2002年起,再不许任何人种植罂粟。记者指着一地晒着的罂粟种子,问:“晒这些种子做什么用?”烟农笑了,说:“那些是晒干了用来磨粉熬芙蓉汤喝的,成熟的罂粟种子完全无毒,鸦片子的含油量超过50%,还可以榨油。真正用来播种的种子是不能晒的。”烟农告诉记者:“一般是每年农历的八月份播种罂粟,一个来月苗就长成绿油油的了。到开花前上坡除一两次草,基本不用再经管。春节过后几十天,就到了鸦片果收获的时候了。”果敢在中国开展的跨境替代种植帮助下,铲除毒品经济,与世界主流文明接轨,重新融入现代社会。记者所著《解毒金三角》一书提到“据云南植物学家多年研究,因生物间奇妙的作用,凡种植过罂粟的土地,改种大叶种普洱茶后,茶叶别具一种香气。”这段话被果敢当地的美乐茶庄拿来当作商标贴注,向中国推销他们在鸦片地里进行的替代种植产品茶叶。烟农反映:替代种植如茶叶的价钱,都远远低于鸦片的收入。果敢坝子上搞的替代种植品是橡胶和甘蔗,因为这几年中国那边糖价下挫,南伞糖厂也不怎么来收购了,茶叶也卖不出去,因此本烟农对替代种植热情不高。是年4月初,中国派出20多人配合缅甸禁毒人员在果敢查抄毒品,当地烟农说,这一行动后“没人敢公开摆卖了,烟价跌到了金三角罕见的低价。”果敢公安局官员承认“禁烟使得毒源地百姓生活水平下降”,但他们说:“禁烟是无条件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