毐嫪怎么念,嫪毐的字面意思?
战国末秦人。本为吕不韦舍人,因与秦始皇母私通,受宠幸,权倾一时。事见《史记·吕不韦列传》。后称善淫者为"嫪毐"。用于人名,姓氏。毐:读ǎi,指品行不端的人;也用于人名(用于他人对其贬称)。
女字旁加毒是什么字?
女字旁加毒应该不是现有的汉字,也许是有人看了巜大秦赋》上的嫪毐后引起的联想。
秦始皇是一个怎样的人?
秦始皇,嬴姓,赵氏,名政,别名祖龙,出生于赵国邯郸,秦庄襄王之子,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誉为“千古一帝” 。13岁继位,39岁时统一中国建立秦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位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政治上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上废分封行郡县。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
历史的分分合合,造就不同色彩的历史人物,他们对所处时代的改变,也是铸就中华璀璨文明的重要部分。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的著名历史人物-秦始皇嬴政,实至名归,对泱泱华夏产生了非常的重要影响。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驾崩,13岁的嬴政被立为秦王,当时吕不韦为秦相,独擅大权。秦王政即位时由于年少,尊吕不韦为仲父,国政皆由吕不韦把持。前239年,秦王政年已21岁即将亲政,但此时秦国朝廷中却掀起了激烈的政治斗争。
公元前237年,秦王政免除吕不韦的相职,把吕不韦放逐到巴蜀。吕不韦知他与秦王的关系无法挽回,饮毒酒自杀。其后,虽然秦王政听从秦国贵族所言,下了《逐客书》,逐出六国食客,但被李斯的《谏逐客书》所劝阻。
秦国从公元前230年起,到灭齐时止,耗时10年陆续兼并了六国,继而于公元前219年开始"秦攻百越之战"平定南方百越,从此完成统一大业,结束了贵族王侯专政的王国时代,进入了君主的帝国时代。
尽管秦朝仅仅延续了15年,但秦始皇确立的统治模式却一直延续下去。秦始皇是中国2000余年中央集权封建帝制的主要设计者,影响之深广,为任何其他帝王所难以相比。世界历史上,开创了一个庞大帝国的帝王还有很多,但他们的实际影响却无法同秦始皇相比。
中国人口历史上一直占世界人口的20%以上,对中国有重要影响就可视为对世界有重要影响,而且由于中央集权和忠君思想,帝王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远大于对其他许多国家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到秦始皇对于中国乃至世界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嫪毐是原名吗?
第一种观点,“嫪毐”本是“樛毐”,“嫪毐”乃是名门之后。唐人颜师古在《汉书·五行志》的注解中说到,“樛毐,许慎作嫪毐。”颜师古认为,嫪毐本是樛毐,其人本是邯郸樛氏之樛。唐代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提及“嫪毐是邯郸人,与太后同里。”也就是说,嫪毐还曾经和太后赵姬是邻居。明代周祈在《名义考》卷 8 中 也记载:“嫪毐应为樛毐。”以上所列举的这几位史家皆认为嫪毐为樛毐,是邯郸樛氏的后人。
第二种观点,“嫪毐”非其真名,而是一种贬称。首先,我们要从“嫪毐”两个字的意思谈起。《说文解字·女部》解释:“嫪,婟 也。《声类》云:‘婟嫪,恋惜也。从女翏声。”《说文解字·毋部》解释:“毐,士之无行者。从士毋。贾侍中说,秦始皇母与嫪毐淫,坐诛,故世骂淫曰嫪毐。”而《古今汉语字典》正文第335页记载,“嫪”(lao)去声,义有两条:1.留恋。2.姓,战国时秦有嫪毐。该字典第3页载,“毐”(ai),上声,义有两条:1.指品行不端的男子。2.指战国时秦国人嫪毐。
五马分尸和车裂是一回事吗?
“车裂”又称“五马分尸”,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商鞅就是被施以极刑“车裂”。
车裂是古代一种残酷的死刑,民间称为五马分尸。人们认为,此刑的执行方法,是将受刑人的头与四肢分别系于五车之上,然后以五马驾车,同时分驰,将肢体撕裂。
“车裂”的由来古人对“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极为看中,很多罪孽深重之人得知自己将被处死,都会祈求留个全尸。
“车裂”这酷刑就是为此诞生的,此酷刑让人“身首异处”,连四肢都各在一方,难怪一些罪犯想起这一刑名,都会不寒而栗,因为这酷刑不仅让死者其受身体分裂之苦,还要让其精神崩溃。
此等酷刑它专用于谋反、篡逆等大逆不道之人。
在汉朝之前,此酷刑只叫“车裂”,那么“五马分尸”之说从何而来呢?有人指出,自汉景帝改革刑法后,景帝以前一些死刑的真相慢慢使人淡忘,最终失传。
一些古书几经后人妄改,如《 南燕录》中有“车裂嵩于东门之外”一句,在《太平御览》中已被改为“五车裂之”,中华书局的影印本中又成了“以五车裂之”,读者以今视古,难免产生种种误解。
此外,民间文学、古典小说对这一刑罚的描绘,起了直接传播作用,如《东周列国志》说商鞅被“五牛分尸”,这是五马分尸俗说的近源,什么时候五牛被五马取代更不可考。
但至少在近代,“五马说”已广为流传,以至于洪秀全将“五马分尸”刑当作太平天国正式刑名颁于天下,这是中国法制史上独一无二之例。
古代哪些名人被“车裂”致死1.商鞅
商鞅原名卫鞅,只因为秦国数次立下大功,被秦孝公嬴渠梁分封到商地,故又名商鞅,封地百姓亲切称呼商鞅为商君。商鞅为了让秦国富强起来,在政治、军事、经济、农耕等各方面进行了大力改革,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商鞅变法”。
在嬴驷还是太子的时候,一度触犯了禁条。商鞅说对秦孝公说,国君真要实行法治就要从太子开始。太子若不能受墨刑就让太子的师傅处罚他的师傅公子虔,这样一来,法令便畅行无阻。
商鞅也因此得罪了太子嬴驷。秦孝公去世后,太子登位立马就找商鞅治罪。商鞅被迫逃往魏国,魏人不愿意收留他,无奈只能会秦国发动兵变,但战败而亡。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极刑,当时是用牛拉的车,所以又称“五牛分尸”。
2.嫪毐
嫪毐如果老老实实地做一个“魏丑夫”,他的人生也许就完全不一样了。但因为其为吕不韦表演了一项特长,被吕不韦所利用,将其献给了嬴政生母赵姬,两人一拍即合,他们后来还生了两个孩子。
秦始皇起初对这些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毕竟在赵国时赵姬和他两个人经过了千辛万苦才能活下来,秦始皇在心里对这个母亲就算有万般不满,还是有一定的情分的。
只要赵姬和嫪毐不要做的太过分,他都不会对他们有太多干涉,可是后来嫪毐越来越膨胀,嫪毐后来在人前说他是秦始皇的假父,甚至还说,等到秦始皇驾崩后,就让自己的孩子继位,这正应了那句话,不作不死。
公元前238年,嫪毐趁秦王住在雍城,盗取了秦王和太后玉玺,调用了军兵进行叛乱。秦王派相国昌平君平息叛乱,后来嫪毐被抓,被处以“车裂”极刑。
3.赵高
众所周知,秦朝的覆灭,和赵高的篡权夺位有着不可磨灭的联系。名垂千古与遗臭万年,赵高选择了后者,成功地让大秦王朝二世而亡,成为一个改变历史的风云人物。
赵高是秦始皇非常信任的宦官,任职中车府令。时常陪伴于秦始皇的身侧。秦始皇在巡视的中途病逝,被赵高隐藏真相,并逼迫丞相李斯篡改始皇帝遗诏,立胡亥为秦二世。逼死始皇帝长子扶苏自尽,逼死与扶苏关系莫逆的秦国大将蒙恬。胡亥继位以后,赵高气焰嚣张,满朝文武都要看他的眼色。
赵高用“指鹿为马”的招数大肆排除异己,在害死李斯以后,取代了李斯的位置做了丞相,并想更进一步当皇帝。于是逼死胡亥,选了看似傻子的子婴为王,却被韬光养晦的子婴设计杀死。
在赵高死后,子婴命人将其尸体行以“车裂”极刑!
4.李存孝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中原大地一片狼藉。在战乱年代曾经有过很多故事,也有过很多英雄人物,颇负盛名的就是“十三太保“。
最早的“十三太保”就是唐末藩镇割据将领李克用的十三个力大无比的养子们。
其中最为出门的当数李存孝,此人是一个与西楚霸王齐名的人,有人说:“将不过李,王不过霸”,说的就说李存孝的能力。
此人打仗从来没有败过,他手下有五百飞虎军,让敌人闻风丧胆,飞虎军一出现心理上就摧毁了对方。
致其死亡的就是他的赫赫战功,功高盖主在任何时代都不是一件好事。李克用利用儿子们的嫌隙,设计陷害他,扣上罪名,采用极刑“五马分尸”赐死。
但李存孝天生神力,以一人之力拉回了正在奔跑的五匹马,连续十来次都是这样。李存信上前劝道:“十三弟,你这样挣扎又有什么用呢?你是必死无疑的,放弃吧,我也好去交差。”
李存孝也是爽直之人,说这样杀不死他,除非先挑断自己的手筋、脚筋,行刑之人照做,才终于杀死了他。
结语:五马分尸,也就是车裂,这种刑罚早在周朝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而在春秋战国时期,这种刑罚就更加普遍。
除去一些谋反、篡逆等大逆不道之人,还有不少死于车裂的都是名人,他们大多都是生前扶摇直上,建功立业,但是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竟然会受到这样的待遇,这就是所谓的伴君如伴虎。
“五马分尸”间接性地反映了古时候残酷的酷刑。各位能够想象,那时候的剥削阶级是多么的惨忍,并且古时候的酷刑是远远不及这种。
不由感叹,我生活在和平年代是多么的幸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