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酶,小米咋样做稠酒?
1、浸米
将小米倒入浸米池,放水淘洗干净后进行浸米,水面淹过米面约30cm,水温控制在20-25℃,浸泡24h。
2、蒸饭
把浸米沥干后倒入甑锅内,开汽蒸料,待上汽,再蒸3-5min,关掉蒸汽,泼入90℃以上的热水(泼水量为25%-30%),加盖焖数分钟,待米吸水后,再开汽复蒸。待上汽后,再蒸20min即可。米饭的感官质量要求:熟而不黏,内无生心。
3、落缸发酵
待米摊凉至28℃时,加入生麦曲5.2kg,翻拌均匀后入缸,投料温度为26-27℃。发酵用缸事先必须。投料前在缸内放水180kg(水温控制在24-25℃),再在缸内加入糖化酶0.13kg。投料后搅拌均匀,经10h左右品温上升到28-29℃,酒醪已开始稀薄,味淡,即可开头耙。头耙后品温继续上升,维持24h左右进行喂饭。
新衣服上有蓝色的点点是什么东西?
那些蓝点点是酶,只有加酶洗衣粉里才会出现。 酶其实是一种有活性的物质,咱们可以理解为是除去污渍的小帮手,但是他们都是有活性区间的,即在一定的温度下它的活性最高,最能帮你把污渍除净。
有时候我们喜欢用温水洗衣服,但是用加酶洗衣粉时我们应该先把水温调好在倒入洗衣粉,一般情况下温水中酶的活性是最高的。 切记不能把洗衣粉导入开水中再加凉水,这样的话酶就被开水烫死啦
RNA聚合酶的各个亚基都有什么作用?
细菌、真核生物以及噬菌体的RNA聚合酶有所不同,但都含有的亚基有α、β、β’和δ。 RNA聚合酶全酶形式为α2ββ’δ,共5个亚基。其中α亚基与RNA聚合酶的四聚体核心(α2ββ’)的形成有关;β亚基含有核苷三磷酸的结合位点;β’亚基含有与DNA模板的结合位点;而δ因子只与RNA转录的起始有关,与链的延伸没有关系,一旦转录开始,δ因子就被释放,而链的延伸则由四聚体核心酶(core enzyme)催化。所以,δ因子的作用就是识别转录的起始位置,并使RNA聚合酶结合在启动子部位。
原核生物RNA聚合酶各亚基在转录中的作用是什么?
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
细菌中只发现一种RNA聚合酶,能催化mRNA,tRNA和rRNA等的合成,研究得比较清楚的是大肠杆菌(E coli)的RNA聚合酶。
(一)大肠杆菌RNA聚合酶的组成
大肠杆菌RNA聚合酶的分子量约450kDa,由四种5个亚基(α2ββ′σ)组成全酶(holoenzyne),σ亚基与全酶疏松结合,在胞内、外均容易从全酶中解离,解离后的部分(α2ββ′)称为核心酶(core enzyme)。通过利福霉素等抑制转录的实验研究,对转录酶各亚基的功能已有一定的认识:α亚基可能参与全酶的组装及全酶识别启动子,从而决定哪些基因可转录;β亚基与底物(NTP)及新生RNA链结合;β′亚基与模板DNA结合;β和β′亚基组成酶的活性中心,通过DNA的磷酸基团与核心酶的碱性基团间的非特异性吸附作用,核心酶能与模板DNA非特异性松驰结合;σ亚基的功能是识别启动子,辩认转录起始点,但不能单独与DNA模板结合,当它与核心酶结合时,可引起酶构象的改变,从而改变核心酶与DNA结合的性质,使全酶对转录起始点的亲和力比其他部位高4个数量级,在转录延长阶段,σ亚基与核心酶分离,仅由核心酶参与延长过程。因此,σ亚基实际上被认为是一种转录辅助因子,因而称为σ因子(σfactor)。
(二)σ因子
生物体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或在内、外环境有所变化时,其基因表达有一定的时、空顺序,以适应生长、发育及环境变化的需要。RNA聚合酶的活性是决定基因表达的重要一环。而σ因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及结合启动子的亚基,原核生物中所有RNA的转录都由同一种RNA聚合酶催化,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或不同环境下,这个酶如何识别所有转录单位的启动子,是由识别启动子的σ因子来完成的。
基因启动子 -35和-10区的共有序列是σ因子识别的位点,不同的σ因子能识别的共有序列可以完全不同
葡萄酒二次发酵时是否应该密封?
葡萄酒二次发酵时应该密封。
葡萄酒初发酵一般不超过10天,如果时间过长容易变成醋,一般葡萄皮充分变色,且有下沉趋势为最佳时间,启封后,捞出浮在上面的葡萄皮,滤掉桶底的葡萄籽和过多酒泥。 再将混浊的葡萄酒重新装桶,进入二次发酵。
葡萄酒二次发酵过程中无需过多人为干预,在密封的环境下进行,防止氧气进入,要将发酵桶置于阴凉低温处,但如果滤皮滤籽的酒体仍产气剧烈,需继续用塑料布轻扎口,待两天后不再剧烈产气,即用塑料布扎紧口密封。
一般密封两个月,酒体即可完全澄清,用吸水管通过虹吸原理抽出上清液,便可饮用了。如喜欢喝甜的,可在喝前加冰糖。
扩展资料
自酿葡萄酒更放心,这是误区:
由于家庭酿制有许多因素无法控制,多余的甲醇等杂醇容易产生和累积,一旦摄入过量就会导致中毒,尤其是视神经损伤。葡萄酒酿造过程中甲醇主要产生于葡萄果胶的分解产物,葡萄皮与籽中的果胶在果胶酶或热能的作用下分解出甲醇。
酿酒过程中不用果酒专用酵母发酵,腐败菌易繁殖,也会导致自酿葡萄酒甲醇含量增高。
来自成都中医药大学的科研人员采集了6份自酿葡萄酒,发现甲醇含量最高者超出国家标准1。358倍,总体合格率仅为33.3%,而市售葡萄酒中甲醇的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的限定,同时也低于所有自酿葡萄酒样品。
此外,自酿过程中由于发酵不完全、品温太高、酒精度太低等原因,还容易造成生花菌、醋酸菌、乳酸菌、苦味菌等杂菌污染。这些微生物在葡萄酒中生长繁殖,发生不良的理化反应,不但破坏了葡萄酒原有的风味,还会造成非常大的健康风险。
参考资料来源:
人民网-专家亲授史上最全自酿葡萄酒全过程
参考资料来源:
人民网-自酿葡萄酒更放心?这是误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