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主题曲,红楼梦主题歌开头歌歌词?
主题曲歌曲名:枉凝眉
写的是宝黛的理想爱情因变故破灭,林黛玉历劫还泪,泪尽而逝。
凝眉:皱眉,悲愁的样子。
枉凝眉,意思是悲愁有何用,即歌词里的“枉自嗟呀”
枉凝眉歌词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啊……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啊……
开头歌
一开始便是情字何其重要,那“鸿蒙”便是情。演红楼梦也从这个,情字入手,更加证明“宿孽总因情”了。歌曲名:红楼梦引子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红楼梦主题曲演唱者有哪些?
87版《红楼梦》主题曲《枉凝眉》是陈力演唱的。
一、《枉凝眉》歌词:
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 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 如何心事终虚化? 啊......啊...... 一个枉自嗟呀, 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 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怎经得秋流到冬尽, 春流到夏! 啊......啊.....
二、歌曲说明:
这首曲子写宝、黛的爱情理想因变故而破灭,写林黛玉的泪尽而逝。歌词是根据小说《红楼梦》第五回十二支曲中第三首《枉凝眉》的内容稍加改编的,由著名作曲家王立平作曲。曲子写宝玉与黛玉的爱情理想因变故而破灭,林黛玉历劫还泪的泪尽而逝。曲名《枉凝眉》,意思是悲愁有何用,也即曲中所说的“枉自嗟呀”。凝眉,皱眉,悲愁的样子。
三、演唱者陈力简介:
陈力从小学京剧,后来在长春一汽做化验员,《红楼梦》作曲王立平发现了她,请她参与该剧主题歌的录制。
在87版《红楼梦》中,陈力独唱了《序曲》、《引子》、《枉凝眉》、《葬花吟》、《紫菱洲歌》、《秋窗风雨夕》、《题帕三绝》、《晴雯歌》、《叹香菱》、《聪明累》、《分骨肉》。并与王洁实合唱了《红豆曲》。
王立平为何选枉凝眉为电视剧主题曲?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这就是《枉凝眉》,红楼梦十二支中的一支,也是贾宝玉游幻境时,警幻仙子让他听的曲子,其实就是影射贾府与金陵十二钗命运的词曲,让贾宝玉警醒,无奈宝玉竟然觉得无味,听着听着居然想睡觉了。
【01】《红楼梦》曲子在第五回里,贾宝玉在宁国府游玩时困了,便在秦可卿的房间里睡下,朦胧间做了一个梦,到了太虚幻境,看了金陵十二钗,又饮酒听曲,听的就是红楼梦十二支。说是十二支,其实有十四支,包括前言和尾声,也就是书中所说的引子与收尾。每一支曲子都影射着十二金钗的命运,其中第三支就是《枉凝眉》。《枉凝眉》对应的就是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其实也是他俩爱情的最终结局,其实第二支《终身误》是以宝玉的口吻,写了他与宝钗的最终结局: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说的就是他最终娶了宝钗,但心里始终忘不了黛玉,既是他的悲哀,也是宝钗的悲哀。其余的曲子,影射元春、探春、史湘云、妙玉、迎春、惜春、凤姐、巧姐、李纨、秦可卿等余下的十位入正册的女子。
【02】《枉凝眉》内容《红楼梦》明面上的线索,就是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曲子一开始就点明两人“仙葩、美玉”,然后说到两人的缘分,有缘遇上了,却无分相守,这就叫有缘无分,所以只落得一个独自垂泪,一个苦苦牵挂。最后也多少泪珠儿,也应了以泪还恩的说法。
【03】主题曲非它莫属《红楼梦》里诗词确实很多,但能够起到全面概括整个故事情节的却没有几个,就拿金陵十二钗的十四支曲子来说,引子不宜,尾声“飞鸟各投林”是树倒猢狲散的意识,也不适合做主题曲,然后其它十一支,都是诉说其它人的命运,与林黛玉无关。而《枉凝眉》恰恰又分寸合适地写出了宝黛的爱情悲剧。所以主题曲选它,是再合适不过了。
我是青鸾惊鸿,70后蜀女,喜欢读书写文字和心理学。感谢相遇在头条,感恩喜欢我的文字。87版红楼梦结尾曲?
87版红楼梦片尾曲是《红楼梦序曲》,片尾曲则是纯音乐,没有歌词,片尾曲是片头曲的乐器演奏部分。87版《红楼梦》剧成经典后,插曲也流传开来,优美低缓、凄惨委婉的旋律瞬间触动了观众最敏感深处神经。《红楼梦》剧的音乐从配器到演唱,凝聚乐王先生实实在在的呕心沥血。
全曲包括《引子》(红楼梦曲)、《序曲》、《紫菱洲歌》、《红豆曲》、《好了歌》、《秋窗风雨夕》、《晴雯歌》、《聪明累》、《题帕三绝》、《枉凝眉》、《分骨肉》、《叹香菱》、《葬花吟》等13首歌曲。
你为什么喜欢红楼梦?
天地同流眼底群生皆赤子,古今一梦人间几度续黄梁。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我结合庚辰本《红楼梦》一起看的。两本前前后后看了几个月,看完完全可以用爱不释手来形容,看完感觉意犹未尽,还想隔段时间再读一遍。就如白先勇所说,《红楼梦》适合任何年龄读,每个年龄读都会有每个年龄不同的感受。
曹雪芹的《红楼梦》,不偏激地站在哪一面,以一种平和包容的状态去品说中国人的世故人情,就如他笔下写每个人物一样,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荣国府宁国府大观园的万象,形形色色各具独特性格的人物,栩栩如生。
如同黛玉那么孤傲清高的一个人,仙女似得才气,也都描写的让人觉得好像真的有这么一个人,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处弱柳扶风。在我看来吃醋时有那么一点小气和矫情的一个女孩子还是有很多让人觉得可爱的地方。她和宝玉的心灵之交,真真让读者牵肠挂肚。
“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这种字字珠玑的句子,读者也读的肝肠寸断、感同身受。
红楼梦写的好的地方还有它对每个人物的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宝钗最后虽然和宝玉成婚,但宝玉一心一意都用在林妹妹身上。就如他丢掉玉,疯疯癫癫谁都不认识,但黛玉去看望他,问他为什么生病。他说:我是为林妹妹病的。
他和黛玉的感情不仅仅只是相互喜爱。她们是心灵之交,灵魂伴侣。
宝玉叫黛玉林妹妹,怜爱之情总是溢于言表。
就如他对林妹妹所说:“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世间有百媚千红,我独爱你这一种。
但是宝玉是多情的。他对女孩都有一种疼惜之情,他对所有女孩子都会关照,用今天所说的暖男来评价宝玉绝对不过,而且没有人能暖过宝玉,他的暖是没有邪念的,有点忘我的境界,所以他最后入了佛门。他是具有佛性的一个人。
他和宝钗是不一样的,宝钗是很符合宗法礼教的一个女性,理性端庄聪明又有修养。很遵循儒家学说的那一套。宝玉最反感宗法社会的那一套,他喜欢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竹林七贤,他是反儒的。用今天的话来说,是不是两个人的世界观不一致?只能可叹停机德了,但也只有宝钗这样的媳妇,能撑起以后的贾家。宝玉最后出家,所以人都哭的昏天暗地的,袭人直接哭晕了过去。只有宝钗虽然哭但是不失端庄。
宝玉同父异母的妹妹探春也是个不简单的女性。才自精明志自高,正义又有报复。很有骨气的一个女孩子,在大观园自己抄自己家的时候我对她敬佩得不得了。她对家族的命运是很在意的,他说我要是个男孩,容不得我的家族变成这样。若是宝玉是她妹妹的个性,或许贾府最后又是另一番局面吧。
《红楼梦》就是这样一本读完后写感叹都写不完的一本书,因为每个人物都太生动,太具体了,每个人物都有独特的表达方式,每个人物都是清晰而独立的个体。同时《红楼梦》中的诗词、昆曲、园林艺术及服饰、美食,都精致而有内涵。让人不得不喜爱,红楼梦有一种人世苍凉之感,人的一生太渺小甚至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刹那。读完能明白如何豁达的对待人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