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声筒原理,电视中经常提到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和无源相控阵雷达有什么区别?
相控阵雷达全称相位控制扫描阵列雷达,其主要特征是利用成百上千甚至过万的小型天线单元组成一个完整的天线阵列,每个天线单元都由独立的移相开关控制,通过控制各天线单元发射的相位幅度,就能合成不同相位波束,进而来改变波束的指向。
(相控阵雷达的基本原理示意图)
相比传统的机械扫描雷达,相控阵雷达因为其波束指向的改变是通过相位的变化来完成的,它不需要像传统机械扫描雷达一样通过转动天线的方式进行扫描。因此,相控阵的反应速度、波束灵活性、多目标跟踪能力、分辨率、多功能性、电子对抗能力等都远优于传统雷达 。不过也具有着重量体积更大、功率需求与技术门槛以及造价成本更高这些缺点。
(F-35所装备的APG-81相控阵火控雷达的扫描能力展示,可见其恐怖的效率。)
而相控阵这个概念又被分为“被动/无源相控阵”(PESA)与“主动/有源相控阵”(AESA)两大类,其中,无源相控阵雷达因为其技术门槛较低的原因,早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就已经开始发展成熟并投入广泛的运用,其中代表型号为“宙斯盾”系统的核心传感器——SPY-1系列相控阵雷达。
而随着集成电路与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突破了收发(T/R)单元的小型化与封装工艺等关键技术后,有源相控阵雷达在本世纪末期迎来了大发展。并借着其相比于无源相控阵在体积重量、可靠性等各项性能上的优势,迅速替代了无源相控阵成为了雷达领域的热门应用,当今世界上各类新锐武器所使用的雷达,基本上都能看见有源相控阵的身影,比如F-22与F-35隐身战斗机所使用的APG-77/81,以及我国052D型导弹驱逐舰上所使用的346A型相控阵雷达,都属于先进的有源相控阵体制。
(我国海军052D型驱逐舰所装备的346A型即为先进的有源相控阵体制)
那么,为什么无源相控阵与有源相控阵会在性能上有着如此巨大的差距呢?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又是什么?
其实从下面这张图中就能很明显看出,无源相控阵与有源相控阵直接最大的差异还是表现在整体结构上。
(有源相控阵(左)与无源相控阵(右)的结构对比)
如果所示,虽然两者的雷达天线都是由多个小天线单元组成。但是最大的不同在于收发单元也就是俗称的T/R单元的数量上有着很明显的区别。有源相控阵是由多个收发单元组成,每个收发单元连接一个天线单元,每个收发单元都能独立的发射与接收雷达信号,通俗的来讲,有源相控阵更像是若干个可以独立工作的小雷达所组成的一个雷达阵列。
而无源相控阵大多数情况下则只有一个的收发单元或者说一个集中式发射机(有些无源相控阵虽然只有一部发射机,但是在接收支路却使用了多个接收机来增强性能,如苏-35上所使用的雪豹-E型无源相控阵雷达。),集中式发射机所产生的射频能量经由功率放大电路放大以后,通过波导管或馈线分配给天线单元,最后辐射到空间中。
从以上的所分析的区别我们很容易的就能看出,有源相控阵因为其多路收发单元这个优势,在可靠性上,相比单一发射机的无源相控阵来说是优势是非常巨大的,毕竟这么多个“小雷达”,即使有些出现了故障,对其整体性能的影响还是比较小的。而无源相控阵因为只有一部集中式发射机,如果发射机出了问题,就意味着整部雷达将无法有效的工作。
另外,由于无源相控阵的射频能量传导主要是依靠导波管或者馈线完成,而这些结构复杂且冗长的导波管的存在,无疑会使其整体体积和重量难以控制,同时射频能量从发射机到天线的传递过程过长,所要经过的各类馈电装置过多,在这种情况下射频能量的损耗和器件噪声水平的上升(如下图所示)也将影响无源相控阵的整体性能。
(典型的无源相控阵(左)与有源相控阵(右)的系统内信号路径示意图对比)
如此种种差距可以看出,这样就是为什么虽然无源相控阵在技术门槛相比有源相控阵低很多的情况下,依旧迅速被有源相控阵所取代的主要原因。
传话效应?
传声筒是利用固体声波振动传递原理,当声源在传声筒的一端发生震荡时,纸杯的物理结构能有效地将声音聚集并且减少声音的扩散,经过中间的绳子最后传进另一端的纸杯中。
两个人各拿一个话筒,拉直绳子,就可以通话了,距离在一百米范围内皆可有效。一人在话筒开口说,另一人在话筒开口边用耳听。声音就可以通过棉线振动远距离传过来。
如果想要传声筒传声越清晰,就要将传声筒中间的绳子绷得紧些
世界上第一个传声筒?
《清稗类钞》中详细记载了传声筒制造方法。而其制造原理可能是受到了“听瓮”的影响。听瓮:《墨子·备穴》中对听瓮的制造和使用方法有详细的说明。也就是最迟发明于中国战国时期,距今2500年。在后来的使用过程中,听瓮得到了不断的改进,成为现代窃听器出现前最有效的窃听工具。沈括《梦溪笔谈·器用》中记载了这种窃听器。矢服,就是盛装箭(矢)的器具,矢服用牛皮来制作。当时侦察兵都会配备这种工具,当需要窃听时,拿出箭矢,吹足气,夜里枕在头下,几里以内人马声都能听到。矢服利用的是空腔接纳声音的原理而发明的。另外,民间常用的窃听器还有“听管”,“隔墙有耳”就是这么来的。
第一个翻译英语的人是怎么做到的?
第一个翻译英语的人是谁?这应该说已经不可确考。
但英语作为外邦语言,进入中国应该是随着港口贸易而来,早在那些传教士进入中国前,那些随着大航海时代而来的西方人就把语言带入了中国。同时,随着一些敢于冒险的国人出海谋生,如在英国开发澳大利亚时,就有中国同胞也随着淘金热去了那片岛屿。
中外语言就在这些交汇中产生了传递。
虽说不能知道第一个翻译英语的人是怎么做的,但我们大致可以推断一下。
一靠比划。
先从国内的各种语言交流说起。我们国家幅员广阔,各地方言不同,乍到陌生地界,听当地人说话无异于听天书,这大概跟中国人第一次听英语一样,有类似鸡同鸭讲的感觉。
但语言的产生,本身就是为了交流。对于一样东西,一个举动,给了它一个特定的说法,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人,说起这个词儿,其他的人就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那操不同语言的人指代同一个东西说不同的话,这样在交流中,很快就知道对方说那个词儿就是指那个东西了。比如,说“钱”,对方怕我们不明白,拿着钞票说"money",哦,我们就明白,原来他们的“money”就是我们的“钱”。
就这样,靠着比划大家也就能逐渐沟通了。时间长了,对方的语言就慢慢熟悉
二靠濡染。
其实,语言本也不是一个有多奇妙的东西,它是一个实际运用的工具。看看我们今天的婴儿,刚一出生,啥也不懂,慢慢地,他(她)们在耳濡目染中学习了说话,在中国,学说的是中文,在英国,他(她)们学的就是英文了。所以,国内曾经有一个笑话,说是国外那些小孩子好厉害,两三岁就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了。
这充分说明,作为交流用的语言并不是一个多么高深的东西,它在交流中产生,在交流中熟练。而在两个语境中生活过的人,就可以做二者的翻译。
逐步形文。
有了口头语言后,文字才会逐步形成。中外有了口头交流,很快便会形成文字往来。清同治年间,就有专门翻译文书的同文馆,有专门人员学习外邦文字,负责书信传达,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翻译体系。
虽然第一个翻译英语的人已不可考,但我根据语言的特点,大致推断英泽汉是一个靠比划而至交流而至文字的过程。
怎么准备事业单位的面试?
本人笔试110.4面试87,最终综合第一名上岸本市组织部。作为20年上岸的老人,题主沾沾喜气!
顺便把前年上岸的面试心得总结一番,希望您不嫌随的礼薄。 头一回总结,有遗漏之处欢迎评论指正。 1.国考人的心事 每次提到面试我就心慌,因为我本人特别害怕面试。有什么是笔试解决不了了的吗? 非要面对面碰一下。 因为本人看上去不善言辞闷头闷脑的,在外面的公司面试真的去了我半条命。兢兢业业备战了100多天才成功进面。结果居然上岸了,想想也是受了太多折磨,终于熬来上天的馈赠吧。 经历这次面试我又重新找回了自信,它对我来说真的做到了绝对公平,而且颇有“英雄不问出处”的意味。如今在本市组织部天天做传声筒工作。
因为疫情上班口罩没断过。(麻了)
2. 面试题的秘密
我首先用的资料是往年国考面试真题,真题题目一看顿时有点茫然无措。 诸如此类,“小李谦虚低调,只管自己工作,平时不发言,随声附和,久而久之,同事们认为他没有进取精神,缺乏主见。你怎么看待小李的处事原则,他应该如何改?” 满篇的“你认为”“你如何”“你觉得”“你怎么看” 我怎么看啊?我感觉题目设计得代入感还挺强的? 我感觉那个小李就是在说我!!面试果然是“不问过往”的,不像公司一样做个自我介绍吧,之前做了什么工作啊,你是怎么理解我们这个工作的?那你之前这类工作取得的成就是什么啊? 他俨然已经把你当做了体制内的一员,通过你对问题的回答角度和反应判断你配不配成为自己身边的同事。 那回答问题最要紧的就成了你有没有机关人员思考问题的角度能力。 大家一般都没有体制内经验,上哪儿去有这种思考能力啊? 我甚至想难道我去政府门口碰瓷,找体制内的人认识一下日后好请教?? 不过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嘛。 最后我总结了一套复习方法,走了一条普普通通又行之有效的路——刷课+练题。 想掌握体制内工作思路,备考的时候就必须要把《面霸进阶教程》刷完。看它的考官视角和高分思路精讲,了解考官的想法以及如何组织出高分答案。 看的时候遇见真题先暂停自己想一个思路,再打开听它怎么说的,发现自己的不足就记一下作补充,就当重新写个完整的思路。听完配合真题练个二十套题,把体制内的工作思路学到手练明白,考试当天表达不掉档的话面试高分已经是稳的了。
配合练习的是粉笔《面试真题200例》,因为我笔试时候就用了粉笔的教材,对它的排版和风格很心水,面试的时候再次向粉笔下手了。练一道题先看题,把想到的观点记本子上,再把观点按逻辑理一次。
我练题不讲究快,只讲究精。这么一下来题目已经清楚得七七八八了,再回到真题理,发现思维很顺畅。只要内容过关,就不怕面试失利。 整个过程中我没有考虑过报地面班,我堂堂备考小天才当然不是因为报不起(好吧是的)。另一方面是看别人的帖子学习经验,看到帖子里提到的模板化问题。 还有现在报班的质量参差问题,有些班是靠那20%的“自然通过率”赚钱。想想我也没有很强的分辨能力,最主要还是那笔钱对于没有积蓄的我而言实在不是小数目。 咱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也有点自信,更不需要被看着学习,事实上面试花大价钱报班的还是少数。大家心里都会打鼓,我就直接刷课走起了,几百块也能掌握面试要领。 不会有人真的因为需要看着学习去报班的吧? 就图那个氛围? 行叭您可能对钱没有概念,我格局直接拉胯。 退了退了。
3. 面试都看重什么咧?
3.1 万能模板狗不理
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啊!如果知乎有弹幕,我一定把这几个字的键盘敲烂! 这也是我“阅万卷面试书”得来的结论。 我们面试的时候,考官是愿意看见一个活生生的准公务员谈谈自己对于这些社会现象的看法的。首先你就需要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 正如上面提到的模板化问题,考官问你个什么,你都是“首先其次最后”三部曲。不管是“假如你是办事大厅的工作人员,有群众上访闹事,你如何处理”还是“大数据加持和算法优化下,平台开始精准推送信息使用户信息接受面狭窄,你怎么看这个现象” 你的回答都是“考生开始作答。首先考虑一下这个原因是...然后它的这个现象对如今的社会....我们是新时代的青年人,对待...应有正确的工作态度。考生回答完毕。” 发现哪里不对了没? 你这个答案放在前面那道题跟后面那道题都不显得突兀。 你真是空口套答案啊! 这就是答案的模板框架。不论题目背景如何,情况如何,一股脑这么回答。 再过几年人工智能更加完善了,来参加公务员面试。我相信它都不好意思说出如此没有思考能力的话。 狗听了都摇头啊兄dei
这样显得自己很不会独立思考,考官会给你盖一个“乐色”的章。 那独立思考怎么体现呢? 按照第二部分提到的学习方法有自己的思路之后,就是“去模板”。 很简单,多次cue下题目关键词,结合题目情况加一些细枝末节,听起来答案操作性很强,落到实地上。这就是带了思考的回答。 比如“这是时代特点...需要拓展传播渠道,打破人们个人空间封闭性,设置热词排行榜,推送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各方面内容...” 是不是找到了切实的解决办法? 哪怕你的内容没有亮点,也不至于令人叹息。 3.2 积累丰厚真牛批 思路好仅仅是骨骼良好,答案的题干好,真真要听起来高能密集,少不得积累。 这个已经是老生常谈了,公考人哪个手机里没有人民日报app和半月谈呢? 谁又不曾夜里总结几大会议? 谁没见过五年里的感动中国呢? 又有谁不了解国家今年的改革,火炬接力的传递,注册个图工农商户的人数,小山村20年的天翻地覆,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 谁没看过疫情人员工作的一天,或者祖国生态北大门,谁在大兴安岭地区不辞劳苦地巡护? 我再推荐一个节目,白岩松的《新闻1+1》。之前也是别人安利我的,他在里面针砭时弊,分析民生。深度和广度兼具,而且素材十分鲜活。最重要的是他看久了还真的挺帅的。
我说的积累可不是让你考前十天七天,三天冲刺这些。那就不是积累,是知识只是在你的脑海短暂停留过。 须知“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如果你不是长久积累下来的,对素材的理解是不够格的,面试时更甭提反应到这个素材了,你压根想不起来。 现场估计就是“喜羊羊就拥有这样的优良品质,它经常出谋划策保护伙伴们的生命安全。”“跟修马蹄的道理是一样的,嗯...考官你爱炫砂糖橘吗?”
就是目前积累不下多少也要坚持阅读官媒文章,巩固你的体制内思路很有效啊!而且面霸里老师举的例子也都挺新鲜的,刷课的时候顺便积累也有不少可以用的了。 最后一个就是你的人生阅历。活了二十多年,多少对这个社会的很多现象都有了些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这些也可以运用在面试里。多少谈几句自己的想法,一则可能是亮点,二则可能丰富了你这个人的形象。考官们意识到你是个经历丰富的人,不是东拼西凑答题的AI。 你可不要小看“活生生”的力量。 3.3 答题要有节奏感~ 答题需要什么节奏吗? 要的要的。 一般面试时间是15-25分钟,一道题的时间在5分钟左右。 除去考官念完题目我们假装思考的一两分钟,每道题其实只有3-4分钟时间。 短短的时间里你是把所有的观点都平铺直叙输出给考官呢还是轻重缓急地说呢? 拜托你对考官好一点吧。 正常人谁稀罕听罗里吧嗦,很多话知道你下一句要说啥了还得装不知道听下去。
有些可说可不说就一笔带过,自己的亮点要着重展开说说。 要是统一对待,考官可能已经在眼皮打架了,你说到亮点他们接受不到信号啊! 而且艺术都是有留白的,你的答案也是。3-4分钟也不是让你满满当当说到计时员把牌子竖起来给你看。一般说两分半就可以了。 时间更短你更要捡着精华说了。咱也理解你想展示自己角度多样,但有些角度一言概之即可。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4. 分手应该体面~~面试更是
其实面试刚开口你说几句话,考官那资深的经验和毒辣的眼神已经锁定你的分数档次了。不过这个计较的不是你的衣着多体面,或者妆容多精致。 “我的公务员啊,只要他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就好了。” 相信这也是大多数考官的心声。 你没必要过于在意自己穿的是不是贵重,穿的符合平时的审美爱好,又不失对正式场合的尊重即可。 如果穿得过于张扬,会在人群中格外突出显眼,给到考官期待,你的表现可以就算了,如果你的表现只是尚可,考官就会有失望的感觉。 你的分数甚至会因此更低。 然而虽然不要求贵重,却要有一定的“赏心悦目”。面试其实也就是面人,跟找对象一样,如果不合眼缘,一看就不修边幅,邋里邋遢,大家都会兴致全无。 “以貌取人”本质上也并非毫无道理,你对自己的外表打理可以看出你的品位,你是否勤快,你生活是积极性高还是乐于做绿叶和背景板,都能窥见端倪。 而且公务员印象不仅仅是着装,你的举手投足,讲话神情态度,都是你的一部分。
这时就要说到眼神交流了。 如果你遇见一个人,他连抬头看你都不敢,你会感到心动吗? 同样面试的时候有些考生全程低头看本子,有些考生声音如蚊,还有些声音颤抖,眼神飘忽的。 面试官的态度可想而知。 我当时全程紧盯考官,他看起来也慈眉善目的,我就大胆地一直对视。自己讲的时候人已经飘忽了,不知道是下午热了还是太激动。直到出门还觉得浑身沸腾,脸颊飞红。但我心里清楚,我终于终于证明自己了! 因此面试虽然没有明显的仪表要求,建议还是小小的收拾一下,女生优雅且干练,男生朝气且稳重。就算内容没有亮点,起码留下了清新怡人的印象。对面试结果只好不坏。 尤其你全程自信微笑,讲话声音洪亮,气场十足,考官也会为之一振啊。 Last: 面试经验暂时写到这儿了,想想还没有提及的,那就是勇气了吧。 应是一人当关,万夫莫开之勇, 凡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 希望下次看到一个问题是“在面试中杀红了眼是什么体验” 我一定怒而答之! 祝做到以上的准公务员们早日上岸,岸上风光正无限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