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拿枪,如何评价无间道系列电影?
我喜欢《无间道》系列是因为这里有那么多缜密的细节值得推敲,无论看多少遍都看不完这些细节,看不透那些疑点盲点。作为一个《无间道》迷,作为一个细节控,不管有没有人看,我都要用我的方式认真打完这道题。 《无间道》第一部 1片头的一段佛经。
(1)《涅槃经》是什么? 《涅槃经》是佛祖释迦牟尼在涅槃之前最後的遗教。
(2)经文是什么意思? 解释一下,世界上许多讲述地狱的宗教中,要算是佛教把地狱描写得最详尽。佛教相信生死轮回,轮回转生。
轮回,共分为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及地狱道。
而地狱道由八大地狱组成, 最令人胆战心惊的就是无间地狱,就是无间断的去受苦,死了又活,活了再死,周而复始,永无间断。这就是无间道三字的意思。(当然,“无间道”中的“道”字还有一种解释,就是白道和黑道,因为卧底是游走在黑白两道中间的嘛)那么电影中是谁进入了无间地狱呢?是陈永仁还是刘建明,这个我们后面再说。
2 胖子。这个胖子第一次我没注意,后来发现他就是后面毒品交易里对陈永仁说泰国人怕冷的胖子,之所以离韩琛这么近,是因为他是韩琛的亲弟弟,看矮胖的身材和曾志伟也算有相似之处吧。 3六个兄弟的对应。韩琛说五年前大家一起做事,一年内死了六个兄弟,看到韩琛后面有六个骨灰盒,才发现原来他是来祭拜他的弟兄。 4一将功成万骨枯。 韩琛说,算命的说我,一将功成万骨枯,可是我不信, 我认为,出来混的,是生是死要由自己来决定。 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意思是,一个人的成功是建立在牺牲很多人的性命基础上(也有可能包括自己),其实这句话预示了韩琛的命运,韩琛成为了老大,是用他的老婆、倪永孝等人的命换来的。 他说他不信,但是这是命,人是抵抗不了命运的。 5 27149和4927。这两组数字已经是《无间道》的经典细节了。 陈永仁的警察编号是PC27149,而刘建明的编号是PC4927, 7*7=49,为什么用7、7、49这组数字呢? 在佛法中,七七四十九天是用来超度的。在佛教的轮回转世观念中,人死后在七七四十九日内,经过七个阶段,也就是说四十九日是个缓冲期,在这个阶段,大多数人经过超度都可以赎罪,能投个好胎,但是,极好的人会立即上天,极坏的人会立即下地狱。 27和49的颠倒象征着刘和陈的错位不难理解,但是陈的编号中有一个1,这个我还无法解释,有大神知道的可以告诉我。(也有看到一种解释说,香港的警察编号都是五位数,单单只有刘建明少了一位,从某种意义来说,刘建明就不是真正的警察。) 6我想和他换。 电影中“我想和他换”这句话,刘建明一共说了两次,这两次的含义完全不同。此时的刘建明并不知道陈永仁是卧底,只是觉得出去很好,他根本就不想做卧底,他是为了玛丽姐才做的混混,谁知道被送进来当卧底,所以,大家不要多想,比如刘建明当时就想做好人,都是身不由己之类的,不是不是,他只是想出去他想天天和玛丽姐在一起。 7第一次交流。在双方知道彼此卧底身份之前,两人只有过两次交流,这是第一次,但是陈永仁看的是刘建明的侧脸,刘建明看的是陈永仁的侧影,是一次属于警察和罪犯非常普通的见面交流,两人也并没什么印象,所以后来在音响店他们俩是完全不记得彼此的。 8音响店。 音像店里细节很多。 (1)这是两人长大后的第一次见面,谁都不认识彼此,就是客人和店员的关系。 (2)歌曲《被遗忘的时光》第一次出现在了这里,三部曲中《被遗忘的时光》一共出现了四次,这首歌说实话和陈永仁没什么关系,四次的出现都在和刘建明联系着。选择《被遗忘的时光》不单是因为这是一首试音金曲,更是因为这首歌可以让刘建明瞬间回到那段被遗忘,或者说是自己不敢记起的那段时光,就是十年前玛丽拒绝了他然后死掉的时光。(虽然说这是第二部发生的,第二部也是后拍的,但是这个故事早就写完了,所以完全扣得上第二部剧情) (3)被刘建明推荐的线材。 这根线就是陈永仁在毒品交易中与黄SIR传递摩斯密码的工具了。陈永仁曾经想过把偷听器藏于石膏模内,说起来,是刘建明帮他过了这关。因为刘建明介绍了一条讯号线给他,陈永仁忽发奇想,把偷听器藏在交易地点窗边的水渠缝隙间,用讯号线接上,贴到窗框上。后来你看到陈永仁不断用手指敲打玻璃窗,就是这个原因了。 (4)2002.11.28 2002年11月28日和后面墓碑上的2002年的11月27日的矛盾被理解成是个BUG,完全不能接受,这是多么经典而又巧妙的细节啊。 1128和1127,想要说明的是,这是一个无限的轮回,所以说,陈永仁永远进入了无间地狱,此处在第一部结尾处再具体说明。9 送殡。 老板问阿仁去哪儿啊,阿仁开玩笑的语气说,去送殡啊,其实是真的去送殡,因为叶SIR去世了。 这也就间接在交代,现在全世界就只有黄SIR知道陈永仁的卧底身份了。 10三年之后又三年。这段台词已经变成即兴改词的经典了。梁朝伟把原来的台词“都九年了老大”改成了“明明说好是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就快十年了老大”。不仅凸显了他的无奈和激动,也为第二部他三年三年又三年的换主做了一个精彩的预告。11 25号是你生日。
如果还有很多人在纠结11月28日的手写日期和11月27日的墓碑日期到底哪一个是准确的,那黄SIR的话可以回答你了,墓碑上的27日是对的,阿仁25号的生日还没到,这里就已经与28号矛盾了。(但还是那句话,这个时间点不分对错,这叫轮回。)12 刘建明装律师。
这一段很多人没太看懂。
女同事Fanny说,他们什么都不肯说,全部都要等律师来,
另一个同事说,那些人现在都还没有回复。
然后刘建明看了闭路电视后,笑了,他决定假扮律师。
(1)他们不敢录音。
刘建明装作律师的语气说,律师在场,他们不敢录像。这边, 大B清楚听到刘建明的说话,他便机灵地将闭路电视关上。罪犯看到闭路电视镜头上的红灯熄了,顿时放心下来。(2)亲兄弟
这里说明了这个人是警方想要抓捕的毛哥的哥哥,他是毛哥的亲哥,所以刘建明第一句就问他有没有往家里打电话,意思就是有没有打给毛哥。最后刘建明通过他所得到的电话号码就可以找到毛哥了。(3)律师没来别乱说话。
最后这一句,是刘建明作为一个常人对罪犯说的,他的意思翻译一下就是,律师没来之前,你竟然和警察说了大实话,真是个笨蛋。(4)大B的疑问。
这里要注意两点,第一,知道毛哥当然是因为刘建明得到了韩琛的线报了(毛哥是韩琛的对手)第二,大B为什么会对毛哥如此敏感呢,为什么不是其他同时在问,其实这里很有可能是在为大B也是韩琛的卧底,做一个较隐形的铺垫,他当时可能在猜测,刘建明会不会也是韩琛的卧底。
13监听桥段。
在长达十余分钟的监听部分首次暴露双方都有卧底的事实。
(1)刘建明发现黄SIR隐蔽地戴上了另一只耳机,故猜想黄SIR 在韩琛这边安插了卧底,他正在与卧底联系。
(2)与此同时,陈永仁也发现韩琛带上一只耳机,猜到韩琛原来也安插了卧底。
(3)刘建明看到黄SIR 的手指正打着节拍, 而他电脑屏幕中锁定的频道上显示的频率节奏和黄SIR的节奏不谋而合,他这才知道,黄SIR和卧底的交流方式是摩斯密码。
(4)BUG:刘建明给韩琛群发的信息是“有内鬼,终止交易”,中间有逗号,但是韩琛和其他人收到的信息中间却没有逗号。
14拒绝握手。
剧本里是韩琛拒绝握手,曾志伟临时改成了“你见过人进殡仪馆和尸体握手吗”,接上了上一句对黄SIR说的“我看你什么时候死”,连接的非常自然,又多了一股狠劲儿。15 28种性格。
mary说的这段话,对应上了第三部里得了精神分裂症的刘建明,每天早上起来就和自己演戏,演得连他自己是谁都忘了。16迪比亚路。
这名字是真名就怪了,只能说他是迪比亚路的球迷,迪比亚路就是意大利球星德尔皮耶罗。17保biao的biao。
看到知乎上还有人问到底阿仁会不会写这个biao字,底下好多人的回答竟然是他混黑道好多年,字忘了,我也是醉醉的了。图上右边的这个点不是写错了,他想写的是保镳(这个字是通“镖”)的。我是觉得他前面写的非常连贯,但是写到这想到要掩藏自己。18电影院。
韩琛和刘建明看的电影是1995年的《黑骏马》。
19录音带。
这个录音带是韩琛在和刘建明,这里韩琛是故意让陈永仁看到的,让陈永仁看到没什么坏处,多一个人知道牵制住刘建明的证据没有损失。20傻强很可爱。
这张填写资料写着傻强是1972年生,他底下的填写日期竟然先写成了1972年,后来又改成了2002年,他一定最讨厌的就是填资料了。21小女孩。
这小女孩当然就是陈永仁的孩子了,这个小女孩就是6年前may怀上的,她骗阿仁说把孩子打掉了,不想让他知道,现在依然不想让他知道,说6岁的话陈永仁就一定知道是自己的孩子了,所以说女儿5岁。22喂。
这一段又是影帝的即兴发挥了。黄SIR对阿仁说了一句“喂”,这是黄秋生自己加的戏了,台词根本就没有这一句,所以当梁朝伟听到后,表情很无措,因为剧本里没有这一句,但很快他就心领神会了,给两位影帝点个赞。23黄SIR 的决定。
看到很多人说黄SIR这里不聪明,他可以往下走一层,这样就避免直接和迪路碰面了,就不用死了嘛。其实,黄SIR是故意留在23层的,他有逃跑的机会但是他没有走,是因为他要为掩护陈永仁而拖延时间。 至于为什么没和陈永仁一起搭吊梯,当时是怕被别人看到他们两个在一起,暴露身份了,那样就会前功尽弃。24 林迪安。
迪路一只手伸入电梯这段太惊心了,迪路的扮演者林迪安就是这部电影的动作指导。他解释过这一段,“一个好的动作指导应该按照影片的剧情和风格来进行设计,而不能一味地把动作指导理解为就是设计打斗动作,在《无间道》原来的剧情中,安排黄秋生死前应该有一场枪战和打斗,但被我否掉了,我认为如果单独设计一套火爆的枪战打斗功夫,与影片的风格不符。于是,我安排黄秋生进入电梯,电梯门一关,然后一只手伸到门中间,电梯门再度打开 林迪安。这时梁朝伟坐计程车从后门绕到前门来找黄秋生,在同一个画面里黄秋生在梁朝伟的身后轰然坠楼,这一系列动作设计产生的震撼力比那种拳打脚踢要强烈得多。”25坠楼。
陈永仁下了吊梯,立刻在大厦后门打车去大厦正门,避免漏了马脚。而下了车,黄SIR坠楼正好摔在了他刚才坐的出租车上。26刘建明这时出去的心理动机。
他让内务部门去跟踪黄SIR,给手下的理由就是怀疑黄SIR与黑道有关,所以他现在是不得不赶去了, 韩琛的人来了那么多,就说明黄SIR根本不是黑道的人,而是要被他们攻击的目标,他没想到韩琛如此高调派了那么多人,一定是动了杀机,此时已经说明他在警局犯了一个错误,就是判断有误。他绝不能犯第二个错误,就是让黄SIR 被他们杀掉,黄SIR要是死了,这案件一定会被查的彻底,那样就一定会查到他的头上,所以他要阻止这一切。
27傻强。
关于傻强大家一直有两个疑问。
一,傻强到底是不是卧底警察。
二,傻强到底知不知道阿仁是卧底。
这两个问题在我看来是很简单的答案,只能说大家真的想太多了。
(1)关于第一个问题,傻强当然不是卧底了。
最容易证明的就是墓园里根本就没有傻强的墓碑。 另外,在刘建明对陈永仁说出合作两个字后,画面立刻切换到报道傻强是卧底的新闻,因为这就是合作计划的第一步,警方放出那个消息是刘建明为了掩护陈永仁,为了能够消除韩琛的疑虑。而且只有说傻强是卧底的话,才会让韩琛暴露货仓地址,然后有机会去铲除韩琛,至于大家说那傻强为什么还要为了阿仁牺牲自己性命,那是因为傻强把阿仁当亲兄弟看,他是把兄弟情意放在第一位的人,这也是傻强这个人物最为出彩的地方。(2)关于第二个问题,我认为傻强之前一直不确定,直到最后去大厦杀黄SIR的那天,他心里确定了,阿仁就是卧底。傻强临死前最后一句话也是再次强调卧底的特征,只是想提醒陈永仁不要让别人看出来,而他永远不会去揭穿。
28 张SIR为什么生气。
张SIR觉得黄SIR的死和内务部有直接关系。内务部找人去跟踪黄SIR,所以警局的卧底一定是知道了这个消息,通知韩琛,黄SIR才会被杀,如果内务部不去跟踪黄SIR就不会出现这种事情了。
29韩琛对阿仁的疑虑。
韩琛并不知道这个过程,不知道到底谁不在,迪路等人又被警察枪杀了,所以没人知道。陈永仁说他杀了傻强,傻强是卧底,如果这是在韩琛看到新闻之前他一定不信,但是有刘建明帮阿仁,放出这个假新闻后,韩琛就只好半信半疑了,或者说还没有时间让他来得及完全怀疑时,他就得立刻赶去货仓,所以 阿仁在这里算是骗过韩琛了。
30刘建明看到卧底的心情。
如果陈永仁不知道刘建明的身份,刘建明或许会和阿仁做一辈子的朋友。在音响店的第一印象已使他产生了好感,知道阿仁是卧底之后,更是多了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看他此刻的表情也是豁然开朗,竟然有一个人和自己一样有着相近的经历,受着无尽的痛苦,他是想珍惜的。
31陈永仁为什么要逃跑。
这是第一部中引起争议最大的问题。很多人觉得阿仁这个做法太冲动不冷静,如果不跑不就everything is ok了吗,但是,请大家不要用上帝视角去思考问题好吗。
阿仁跑是因为怕刘建明加害于他,而且当时他手里没有任何有力证据直接证明刘建明就是韩琛的卧底,所以必须先逃跑再做计划。他又不知道刘建明突然想要做好人了,打算给他恢复身份了,任何人在当时的情况下,都必然会慌乱的。32选择天台。
陈永仁选择天台见面,一是因为这是自己熟悉的地形,二是因为他是警察,他永远都光明磊落,由此也与只能躲在黑暗的电影院做交易的刘健明形成鲜明对比。33天台决斗。
陈永仁和刘建明影片最后的天台对决,本来是两人来一段港片式的武打戏,最后被刘德华建议改为斗智的语言对决,不落俗套。34爆头。
警察一般是不会爆头的,只有黑社会才这么做,而大B骨子里就是个没有正义的黑社会,才会去爆陈永仁的头,同样在第三部片尾,刘建明也是爆了警察杨锦荣的头。
35枪的位置。
大B把阿仁打死之后,把阿仁脑袋旁边上的枪捡了起来给刘建明,但是当镜头再次回到电梯的时候,阿仁脑袋旁边的枪还在原位。这的确是一个bug,不过,瑕不掩瑜。
36持枪。
很多人说这里穿帮了, 警员们手指都没放在扳机上,太假了。这里要解释一下,警察在开枪前,手指是不能伸进扳机护圈的,所以这里并没错。37我想和他换。
这一次的“我想和他换”已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不知此时的刘建明想和他换的是一个真正的警察身份,还是想要和他换一个结局,一个死去的解脱,而不是活着的折磨。
38无间地狱。
佛经中,清楚说明了哪种人死后将被打落无间地狱,佛曰: 犯五逆罪者永堕此界,尽受无间。(我们常听见父母骂子女五逆,所说的五逆就是指「五逆罪」。)五逆者,一:杀父,二:杀母,三:杀阿罗汉,四:出佛身血,五:破和合之僧。次序以罪行轻重排列,杀父最轻,破和合之僧最重,其中任犯一种,即堕无间地狱。破和合僧,就是说在一个修行道场或团体中散布谣言,挑拨是非、造成纷争,终使道场或团体分崩离析。
这样看来无论是刘建明还是陈永仁都犯了破和合僧这一条罪。
陈永仁可能会进无间地狱,因为虽然他是正道中人,不得不作奸犯科以得到老大赏识,但是对受害者来说,都是一样受到了伤害。所以,像陈永仁这样的一个警方卧底会有什麽下场,真的难以肯定,但我希望是好的。
至于刘建明,他注定厄运难逃。导演用这一句话给了他一个明确的结局,“佛曰:受身无间者永远不死,寿长乃无间地狱中之大劫。” 生不如死的刘建明必将承受无间炼狱之痛。
《无间道》第一部 完
不管有几个人喜欢,我都会把这个系列更完的。
《无间道》系列 未完待续
历史人物陈济棠是个什么样的人?
1931年,汪精卫在广州另立国民政府之后,陈济棠统治下的广东基本切断了与南京国民政府的政治管辖与隶属关系,此后,广东虽然并未宣布独立,广州国民政府也宣布取消,但是,广东从此事实上处于了半独立地位。在此情况之下,被称为“南天王”的陈济棠,在剪除广东内部有可能威胁到自己的势力后,开始大力经营广东。
陈济棠
像所有的军阀一样,陈济棠试图将广东经营为自己的私人地盘。除了办理军校、培植亲信、要求部下歃血为盟等“常规手段”,他也开始学习老上司常凯申,大力任用家乡之人。陈济棠是广州防城人,属于钦廉籍,因此,钦廉籍的军官将领成为陈继堂最为信任的人。
为了牢牢的控制部队,陈济棠在粤军之中的每个军都安插一个钦廉籍的师长,每一个师,又至少安排一个钦廉籍团长。其他诸如任人唯亲、将自家的亲戚大量安插入军队等手段,更从未停止。
陈济棠
最夸张的是,也许是内心的不安感作祟,也许真的相信,陈济棠甚至听从了他的哥哥的进言,使用所谓的相面术来决定官兵的升迁。当军队招生或部队需要提拔军官的时候,陈济棠的哥哥以及一些被陈济棠所信赖的算命先生就成为了主考官。
再这样的主考官鉴别之下,被这些人认为有“反骨”面相的人,即使表现再优异也会被淘汰,而被看得顺眼的人,即使表现平平,也会被破格录用。
不过,无论哪种手段,都是陈济棠巩固自身权势、加强对广东地方控制的一种手段罢了。以上的这些手段,陈济棠与其他民国无数军阀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为了权势无所不用其极的乱世草头王罢了。
民国时期的广东地图
然而,这只不过是陈济棠的一方面而已,在竭力揽权巩固自身统治的同时,在统治近乎独立广东省的8年间,陈济棠通过一系列施政手段,广东不但结束了数10年的动乱,开始出现和平景象,经济也有巨大的好转。
在陈济棠的领导和推动之下,广东的工业、农业、教育、商业等诸多方面都有了迅猛的发展。陈济棠治下的广东,比之新桂系麾下的广西省,和阎锡山治理下的山西省,也不遑多让。
从辛亥革命爆发以来,历来富庶又有着深厚革命传统的广东省,就成为了四战之地。广东先后经历了胡汉民、龙济光、陈炯明、陆荣廷、许崇智、孙中山等多股势力的统治,但从没有哪一个势力能长久的统治广东,彼此之间的纷争与战乱从未停歇。
军阀割据的民国时期
哪怕广州国民政府统一两广并誓师北伐之后,作为大后方的广东也从未平静下来。国民党势力内部,又先后爆发了蒋桂战争、粤桂战争、中原大战等大规模战争,广东毫不意外的再次被席卷进去。
一直到陈济棠主政广东之后,广东省才真正有了几年和平的时间。在难得平静的数年时间内,面对广东土匪遍地、经济困难、市场凋敝、治安极端恶劣、官府贪污腐败,行政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陈济棠对于广东开始了大力改革和建设。
陈济棠雕像
他先是进行了人事调整,消除了个地方政府机构的内部掣肘,取消了上百种苛捐杂税,严厉整肃贪污腐败,将全省的财权纳入了统一指挥范围。与此同时,面对广东全省治安混乱的局面,陈济棠开始整顿各地方警卫队,编练地方自卫武装,大力清剿各地土匪,使得广东的治安有了根本性的好转。
有了良好的治安这一发展的前提,陈济棠开始大力招揽技术人员、知识分子和学者,对广东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业企业、农业、教育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大力建设。
他修通了粤汉铁路,创办了数十所大中小学,广东的企业也开始如雨后春笋般接连涌现,在最苦、也最容易被忽视的农业方面,陈济棠也实施了一系列增加农业产量和农民收入的举措,例如增加农业投入,推广先进技术等等,大大提高了广东农业水平和农民收入。
陈济棠主政建设的海珠桥和广州政府大楼
在陈济棠的数年治理之下,一片凋敝、战乱不断的广东,开始恢复元气,并有了蓬勃发展之势。虽然南天王陈济棠治理广东出发点,未尝没有增强自己势力的目的,但他卓有成效的建设,的确在客观上给了当时在中国多增了一分元气。这一点,在1980年总设计师接见陈济棠的儿子陈树柏时,也对陈济棠治理广东8年的成果,给予了“确有建树”的肯定。
然而,随着广东情况的逐渐好转和个人欲望的进一步膨胀,陈济棠逐步有了将自己“南天王”头衔变为中国第一人的野心。1936年,陈济棠联合广西的桂系,共同发动了反蒋抗日的两广事变。
两广事变
然而,陈济棠比之常凯申,终究不是一个数量级的,这场事变最终以陈济棠和桂系的失败而告终。失败后,陈济棠被迫离开广东,经香港赶赴欧洲,统治广东8年之久的南天王陈济棠黯然下台。
历史上有哪些知名的元帅和将军?
历史上的知名将帅多如繁星闪耀,仅中国近代史上的将帅也是济济一堂,军备君今天就说说两位开国功勋:粟裕大将和许世友上将。
粟裕大将是中国近代史上少有的军事家、战略家,他思想观念灵活,接受新事物反应快,在抗战与解放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粟裕是新中国授勋的十员大将之首,除了历年累积的卓著战功,其睿智的军事战略和卓越的指挥艺术尤其值得称赞。我军很多将领也对粟裕钦佩有嘉,将军在国内外拥有众多的“粉丝”,很多人甚至直呼其为“战神”。
粟裕在抗战和解放战争中都立下了赫赫战功,在抗战中,粟裕率领的新四军第一师在各师中战功最多。粟裕大将不是那种死搬硬套,只会运用兵法书本之人,而他灵活多变,有着极强的战场敏锐性和控制能力,能够根据战事变化而审时度势、随机应变。
在解放战时期,中共中央采纳了粟裕的建议,改变太行、山东、华中3支大军同时出击外线计划,同意华中野战军主力为先在苏中内线作战的意见。1946年7月时,在华东解放区组织苏中战役是粟裕大将最为经典的一场大兵团会战。他用兵灵活,不拘一格,连战连捷,被陈毅誉为“愈出愈奇,越打越妙”。
在1946年8月,毛泽东在电报《华中野战军的作战经验》中说道:“粟裕指挥正确,既灵活,又勇敢,故能取得伟大胜利”。不难看出,毛泽东对粟裕的军事才能的肯定与夸奖,重要的是,他同样提到了“灵活”一词,这充分说明了粟裕的战略方针,大局意识强,战术多变、反应敏捷的军事天赋。在1949年时,毛泽东认为:“淮海战役中,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这样的高度评价来赞扬粟裕。刘伯承夸赞粟裕时说:“粟裕同志智深勇沉,非常优秀,百战百胜,有古名将之风,是我军最优秀的将领。”
新中国成立后,在1955年8月27日,粟裕被评为十大大将之首。虽然没有被评为元帅,但从战争中的表现来看,天才般的军事战略家是实至名归。
上将许世友,在军旅一生中,是最忠诚的一位大将,他对毛泽东的忠诚是无人能及的,同时,又是大孝子。许世友是开国上将,位列十大将军行列,曾担任国防部副部长兼南京军区总司令。许世友的一生,可以用“武、忠、孝”三个字概括。幼时曾随武术教练学习,之后进少林寺习武。在十大将军中,算是武术最厉害了一位了,这段经历也赋予他很多传奇色彩。
许世友于其他将领完全不同,他学历低,肚子里的弯弯绕比较少,最大的特征就是“忠诚”。由于自身本来就是武者出身,在思想观念上表现的有些愚钝,其实应该是称之为大智若愚。
在大革命时期,他就担任泗店区六乡农民自卫队队长,在1928年工农红军第十一军成立时,他历任班长、排长、营长、团长。后随红四方面军转战川陕,先后任二十五师师长、副军长、军长等,曾七次参加敢死队,5次担任队长,四次负伤,展现了奋不顾身的革命精神,为毛泽东、周恩来率红军右路军长征北上走出草地打开了门户。
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先后跟随朱德、刘伯承、邓小平、陈赓在冀南抗日根据地和山东纵队指挥作战。解放战争中,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并参加了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胶东保卫战、解放济南等重大战役。在孟良崮战役中,歼灭了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王牌军队74师。
在毛泽东的字典里,许世友是最值得信任的人,在许多重要关口,毛泽东都没有忘记对许世友的特别关照。经过1937年的延安事件,毛泽东和许世友成为生死之交。在1967年武汉“七二0”事件中毛泽东对许世友说:“如果你没有地方住,到北京来,住我家里”。可见,毛泽东与许世友之间的感情并非是上下级那么简单,而是从某种意义上讲,毛泽东把许世友当成了自己身边最信任、最安全的“友”人。而许世友也把自己的一生都交给了毛泽东,他忠诚跟随和保卫毛泽东,至死不休。
在他这一生当中,除了忠诚还有孝道。年幼时母亲一人含辛茹苦的把他养大,所以他对母亲的感情是非常深的,小小年纪就帮母亲挑起养家的重担。参军后由于忠孝不能两全,他内心非常愧疚,建国后将母亲接到济南,却因母亲无法适应城里的生活环境,不得不送回了大别山老家。每次回家,看到母亲年迈,许世友长跪不起、泪流满面。
母亲去世时,许世友因公务缠身,没能及时赶回去给老人家送终,而这也成了他终身的遗憾。中央发布领导干部死后火葬《倡议书》后,许世友毫不犹豫的拒绝了。他说:我死后要和母亲埋在一起,生前没有为母亲尽孝,等死后我要去和她老人家做伴。中央为此特批了“下不为例”,并为他挑选了一口上好的楠木棺材。
能够立刻爬起来吗?
要看使用的是什么枪支、距离远近、对方是否有防弹装备等等。
如果是普通的警用枪支,超过几十米距离以后,被子弹击中,可能还是能够爬起来,以内警用枪支的子弹威力很小,以前的59式手枪、52式手枪为例子,很多时候,人长得胖一些,隔上几十米距离,穿得厚一些,子弹就造成皮外伤,可以说,只能在成一定的疼痛并不能让对方瞬间失去反抗。
包括现在的新式9mm转轮手枪,威力也是比较小,何况很多时候,还会使用橡胶子弹,威力也就不是特别大。
当然,警用手枪也别小看它们的威力,真枪实弹的情况下,十米以内真正挨上一枪,也是瞬间失去反抗,包括打中手脚等等部位。
接下来,就是军用手枪、冲锋枪这些,毫无悬念的说,在有效范围内中枪,如果没有防弹装备,基本上瞬间失去反抗。
毕竟,这些枪支的穿透力度非常大,基本上,击中人体以后,弹片对人体的冲击,有的甚至隔得距离近,会有空腔效应,就是前面是个小弹孔,后面是个碗口大的伤疤,对于人体的伤害,可想而知,不用多介绍啦。
如果是重机枪,以一百多年的马克沁重机枪为例子,11.43毫米,枪重量:27.2千克,容弹量为333发,1000米的范围内,子弹打中手,基本上会带下整个胳膊。腿中一枪,基本上就断掉。腰部中一枪,基本上死翘翘。甚至,子弹三四千米的范围,还有杀伤力。
什么,你问你穿着防弹衣能不能管用?只能告诉你,能够有全尸都算是运气很好了,就算子弹打在防弹衣上面,没有击穿人体,也很可能那种冲击力都会让你内伤身亡。
稍微现代一些的89式重机枪,在800米距离上可穿透10mm的钢板,如果配备89式穿甲爆炸燃烧弹和89式穿甲燃烧曳光弹,在有效射程内能轻松穿透15mm的钢板。你确定,要试试?
如果是狙击枪,那么,我只能说,中枪之后,很难有生存的机会。毕竟,狙击枪讲究的就是一枪毙命,自然子弹的威力相当猛。
比如,英国的L115A3狙击枪,最远的射程高达2475米,这个射程内,击中你,哪怕防弹头盔,也很可能救不了你的小命。
我是老鱼,一个热爱解答问题的创作者,有用请点个赞,有问题欢迎评论提出来哟亲眼看到枪决死刑犯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本人以前因为工作关系,多次在刑场亲眼目睹枪决死刑犯。感受如下:
一,所有的死刑犯都怕死。不管死刑犯以前如何猖狂,如何作恶多端,如何不可一世,如何叫嚣“不怕死”,真正到了要枪毙他(或他们)的时候,全部都怕死。
在去刑场的路上,死刑犯面对前后的警车和执法人员,早已吓得脸色惨白,浑身哆嗦,双脚几乎无力站稳,在刑车上要由两个武装警察挟住。
到达刑场后,死刑犯下肢已经瘫软,无法走路,由两个警察拖到行刑地。
二,死刑犯一副可怜相。不管死刑犯以前如何可憎可恶,但到了临死一刻,全都是一副可怜相,大有乞求饶他一命之意。
三,大都是一枪毙命,一点也不精彩。法警近距离对准要害部位开枪,致命是无疑的。而且枪声较小,如同一声小小的爆竹。
四,乐生恶死,乃人之本性。人活在世上,可以享受许多乐趣,还是要倍加珍惜。千万不要作恶,最终毁了自己。真到了万劫不复的时候,悔之晚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