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v是什么单位,哪个对人体辐射会更大一些?
CT和X线片都是有电离辐射的,但不可笼统的说CT的辐射剂量一定高于X线片,要看具体的检查部位和检查方法。
问题中提到的辐射,其实是指电离辐射,这种电离辐射跟手机等的辐射不同。
什么是电离辐射?当X线、伽马射线等穿透人体时,与体内物质作用产生“次级粒子”,使物质电离,这一现象称为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本身对人体没有好处,过量的辐射甚至是致命的,相信很多人都读过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和日本福岛核电站泄露的相关信息,那种辐射也属于电离辐射,所以很多人谈核色变。但要注意的是,医院放射科里的X线和CT常规检查的辐射剂量是很低的,远远达不到致死或确定性效应的量。电离辐射的大小是可以定量的。一是吸收剂量:单位质量物质接收电离辐射的平均能量。单位:戈瑞(gray),符号Gy。 二是当量剂量:乘上了适当的修正系数后的吸收剂量称为当量剂量,衡量辐射吸收剂量对生物组织的伤害。单位:Sv(希沃特)。而1Sv=1000mSv,放射科里面的检查都是用mSv计算,远远达不到Sv的量级。
为何说CT和X线的辐射必须要考虑到检查部位和方法呢?
人体各个部位的密度不同,X线要想穿透不同的器官和组织,需要的辐射剂量本身就不同。另外,某些部位,比如肝脏CT,需要做动态增强扫描,就需要扫描3-4次,辐射就会增加。比如颈椎X线片,有的拍正侧位两张片子,有的则需要拍正侧斜位,甚至过伸过屈位多张片子,其辐射自然不同。要想达到诊断标准,我们所有检查的图像必须有一定的清晰度,某种程度上,清晰度越高,需要的辐射的就越大,但我们的原则是,能满足诊断的前提下使用尽可能低的辐射。
上图是笔者某次科普讲座中的一张幻灯,列举了常见的CT和X线,以及PET-CT的电离辐射量。可以看到同样的胸部CT,常规CT为7mSv,而低剂量则为2mSV,现在的技术,我们甚至可做到1个mSv左右了。则X线检查中,多数的拍照曝光检查量很低,比较高的是透视,造影等,比如钡灌肠,可达到8mSv,高于很多的CT检查。需要注意的是,PET-CT的电离辐射,因为除了全身CT的辐射外,还有注射药物的辐射,所以其辐射量很高,但就其辐射而言,并不适合用于年度体检,更何况,对疾病的显示本身也有很多缺点。
需要指出的是,人类生活的环境就存在电离辐射,这种辐射多来自宇宙和自然环境中的辐射,每年最高大约3.1个mSv。另外,吸烟也有电离辐射,具体可参考本头条号之前的文章。https://www.toutiao.com/i6299270375691780609/
因此,很多担心体检LDCT有辐射的吸烟人群,先戒烟吧。有哪些比做CT可以更早发现肺癌的诊断手段?
有哪些能比CT更早发现肺癌的诊断手段?以前有段时间传得沸沸扬扬的一滴血验癌症,其实也只是一个辅助的检测,是明显夸大了作用。目前胸部的检查特别是肺癌筛查还是首选CT。相反,CT能发现其它诊断手段发现不了的早期肺癌。
胸部检查有哪些方式肺部的检查,目前最常见而且也做得最多的是胸部平片(即胸片)跟胸部CT。胸片看到的是整个胸部重叠的影像。像正位胸片看到的就是胸部组织器官前后重叠的影像,侧位胸片看到的就是胸部组织器官左右重叠的影像,这样病变容易被某些组织遮挡住从而掩盖了影像,比如病变恰好与肋骨或脊柱、心脏重叠了就很难发现,容易漏诊。而胸部CT看到的是胸部某一个断层的影像,不存在遮不遮住的问题,所以可以发现很多胸片发现不了的病变。
胸片是入院常规,住院的基本都要照,一般照正位跟侧位,因为怕有的病变可能正位或侧位会与正常组织器官重叠,两个位都照有利于病变的检出。而胸部CT一般是病情需要才会做,属于进一步检查。比如拍了胸片怀疑胸部有问题或是拍了胸片没问题但临床症状怀疑肺部有问题,或是胸片发现病变但不能明确诊断需要CT再进一步诊断的,还有就是肺癌高危人群筛查。前几天就又遇到一例,56岁男性,咳嗽咳了好久,拍了胸片没什么问题,吃了止咳药后来还是一直咳嗽,做了胸部CT,发现是右上肺癌并纵隔淋巴结多发转移(资料如下图),因为肿瘤位于脊柱跟大血管旁,正侧位都有重叠,胸片就很容易漏。
肺癌的症状早期肺癌大多没有任何症状,有的可能会有出现咳嗽咳痰或是咯血,但因为咳嗽咳痰只是人体很常见的症状,即使出现了很多人也不会重视,往往都是等到症状加重了或是出现新的症状了才重视,比如出现胸痛、吞咽困难、声嘶、骨头痛或是头痛等,但到了这个时候代表肿瘤已经进一步侵犯周围组织或出现远处转移了。
早期肺癌是怎么发现的实际工作中早期肺癌的检检出绝大部分都是偶然或是意外发现的,可能有的人是体检发现,而有的人是因为身体其它方面的问题做的胸部CT。像这部分人其实都是幸运的,虽然说是肺癌,但早期的预后很好,根治的几率很高。所以说肺癌高危人群有必要每年做一次胸部低剂量CT今进行筛查。
我是@影医C浩 ,可关注了解更多相关医学知识。
毫希弗是什么单位?
毫西弗是辐射剂量的基本单位之一。辐射剂量的主单位是西弗(sv),但西弗是个非常大的单位,因此通常使用毫西弗(mSv),1mSv=0.001Sv。此外还有微西弗(μSv),1μSv=0.001mSv。对一般人来说,比如在日常工作中不接触辐射性物质的人,每年的正常因环境本底辐射(主要是空气中的氡)摄取量是每年1~2毫西弗。
64岁老太一周连续拍胸片2次有危害吗?
放射线诊断检查作为一种常见的医学诊断手段在国内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包括普通X射线拍片、胸透、CT、CR、DR片等。国际原子能机构专家指出,X射线检查对人体有损伤,射线照得越多,致癌的危险性越大。放射线可使人体免疫力下降,造成胎儿畸形,可诱发白血病、癌症等疾病,人体对射线敏感的部位有甲状腺、胸腺、性腺等。
1、辐射剂量 辐射剂量的单位为希沃特/(Sv),代表了个人所受到辐射照射的总伤害。每千克人体组织吸收1焦耳,为1希沃特。希是一个很大的单位,我们更常用的是毫希沃特(毫希)(mSv)。
1Sv=1000mSv,1mSv=1000μSv
2、公众照射剂量限值 根据国家标准GB18871的有关规定,实践对公众关键人群组成员产生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不得超过1 mSv;特殊情况下,如果5个连续年的年平均剂量不超过1 mSv, 则某单一年份的有效剂量可提高到5 mSv。
3、生活中的辐射
人类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各种天然射线的照射,如宇宙射线和自然界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发出的射线,这种辐射叫天然本底辐射。就是说你不拍片、不做放射线检查,也会受到辐射。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天然本底辐射水平对健康无影响。
辐射在自然界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很多食物也含有天然放射性物质,因为含量甚微,实际上对人体是无害的。
此外,因为医疗、交通和日常生活,我们也会多多少少受到各种辐射。
辐射源 剂量(mSv)
吃一个香蕉 0.0001
每年每天看2小时电视 0.001
坐1小时飞机 0.005
1次X光胸透 0.02
国际安全标准每年剂量上限 1
4、利弊分析
X光检查作为一种常见的医学诊断手段在国内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尽管大部分患者知道辐射对健康有一定危害,但都认为其危害微乎其微,为了治病也习惯于暴露在X光射线之下。
在做出放射线诊断检查和治疗前,医生和患者共同探讨、权衡利弊,做出抉择。
64岁老太一周连续拍胸片2次,需要分析利弊的不仅包括以下因素:
A、做了检查有什么好处?例如,帮助诊断,进而明确治疗方向。1次X光胸透的辐射剂量0.02 mSv,远低于国际安全标准每年剂量上限1 mSv。要不要以微小的损害(致癌的概率)换取巨大的现实利益(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记住:任何损伤都是以剂量为前提的。
B、不做检查有什么坏处?例如,影响诊断,贻误病情。
C、年龄与预期寿命?
5、防护措施
做X光等检查时,听从专业医生指示安排,除患者之外的其他人不要同时待在放射室里,放射室的门必须紧闭。
由于儿童对放射线敏感、儿童做放射性检查前应该做好防护措施。
为避免造成胎儿畸形,育龄妇女在不能排除怀孕时,做放射线检查前应向医生说明。
关于这个问题,涉及到十分专业的放射医学知识,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难免挂一漏万,不能以此为就诊依据,是否进行检查应咨询临床执业医师,并由患者本人及家属做出选择。
毫希伏和毫格瑞换算?
微希伏就是微西弗,微格瑞就是微戈瑞。如果吸收剂量是1格瑞,那当量剂量就昰1希伏。
当量剂量与吸收剂量对应的单位是西弗(Sv)、毫西弗和微西弗,例如对于X、γ和β射线,如果吸收剂量是1戈瑞,当量剂量就是1西弗了最常用的辐射剂量:吸收剂量、当量剂量和有效剂量。
吸收剂量是指单位质量的组织或器官吸收的辐射能量大小,吸收剂量的单位为戈瑞(Gy),1Gy相当于辐射授予每千克质量组织或器官的能量为1焦耳。
当量剂量是组织或器官接受的平均吸收剂量乘以辐射权重因子后得到的乘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