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多少岁登基,乾隆后面有几个个朝代?
乾隆后面的皇帝顺序是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前后共六十年,起止时间为1736年2月12日至1796年2月8日。
清高宗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清军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生于1711年9月24日,卒于1799年2月7日。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乾隆后面的朝代介绍。
乾隆过后的皇帝是嘉庆皇帝,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公开立为皇太子。
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嘉庆四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在位25年。
康熙早还是乾隆早?
康熙早,乾隆是康熙的孙子。
康熙是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是顺治第三子,八岁时继位,于公元1662年登基。是为圣祖,在位61年。之后是儿子爱新觉罗胤禛当皇帝,公元1723年登基,是为世宗,年号雍正,在位13年。雍正之后是儿子爱新觉罗弘历 。于公元1736年登基。是为高宗,年号乾隆,在位60年。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共同开创了清朝长达一百三十余年的康乾盛世。
清朝康熙乾隆皇帝在位都在60年以上?
导语:康熙与乾隆时期统治时期,被称为“康乾盛世”,这说明康熙乾隆都是很有能力与作为的皇帝,但如果二者选择历史功绩和治国水平最强者,也不好就是以偏概全,只好来分析分析二者的功绩。
康熙生平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穆麟德:Hiowan Yei,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 。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Enkh Amgahan)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成年后先后平定三藩、收复台湾(郑氏台湾)、亲征噶尔丹、保卫雅克萨(驱逐沙俄侵略军),以尼布楚条约确保清王朝在黑龙江流域的领土控制,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
康熙帝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局面,被后世学者尊为“千古一帝”,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
乾隆生平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弘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汉学在此期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弘历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受灾百姓,在位期间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且重视水利建设,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的国库日渐充实。弘历武功繁盛,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并拓广了领土,并且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占领了新疆,正式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了最大化。弘历在位期间,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在位后期奢靡,吏治有所败坏,多地爆发起义。并且闭关锁国政策也达到了最高,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使清朝统治出现了危机。文字狱之风比康熙、雍正时期更加严酷。 卒于嘉庆四年(1799年),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之裕陵。
二者都有何功绩,谁更胜一筹?一、康熙
康熙的统治背景是满汉深度矛盾下,明清两军刚制造了举世大屠杀。清军中的大多数军队是汉军,满兵顺治五年后只剩五万多点。可不妨碍当时的民族矛盾。
鳌拜在元明四百年圈占土地的基础上率旗人变本加厉。更加使当时的矛盾加重了。
少儿皇帝,太后垂帘,权臣环伺,强大的内藩,大分裂,反叛,北方游牧,小冰期顶峰,黄患,党争,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内斗的军队,不安份的外敌。
除了太监和外戚,一切大型考验全落在他身上,属实是困局。
他既没有奋七世余烈大秦上百年几代秦王稳扎稳打的雄厚基本盘,也没有刘邦身边的兵仙谋神,也没有李世民乱世之中青年力强,更比不上有红巾军顶着元朝的朱元璋。
这次,全天下内奸反贼都是各种旗号冲他来的。他能战胜吗?
事实是康熙赢了,不止是武功维护中国统一。他还废除了顺治的开海,停止了四百年圈地,还地于民,废匠籍,亲自培育杂交水稻,赐江南数学家同进士岀身改变了数学家地位,历制改为西制,创造了中国沿海炮台防线,制火炮几十种,大规模推广了人痘,首次供奉历代大一统皇帝。
所以康熙大捍卫者的地位是当之无愧的。
当然,康熙时代对民人还是有防备的典型封建社会,贵族在当时仍是超脱存在,他本人虽然试废科举,创蒙养斋,也没有根本改变这种情况。
二、乾隆
乾隆即位后废掉了士绅一体纳粮。因为这种先进的制度实际使士绅更加压迫百姓,造成了社会暂时不稳定。
他规划了全国炮兵统一编制、炮制,加大了火器列装率,平掉了准噶尔,彻底解决了游牧民族的致命威胁。他奠定了近代中国版图,将封建中国历史灾害最多的时代打造的治下人口空前,经济规模空前的时代。将宗藩制度达到空前,可称为大奠定者。
也正是他,倒退了康雍以来大力重用汉臣的趋势。他本人为了维稳大兴文字狱,制造各种冤案。他无法接受拜上帝而不让拜牌位的传教士,也就打消了传教士向中国传播科学的动力。他还进一步缩关,虽然一定程度保证中国不受觊觎。但是,先进产物的流入也被大程度阻碍了。
人口大国的地位不仅没有促使国家科技进步,反而让人们认为人力足够,没有动力去推广发现科技。
马戛尔尼访华,他一方面否了英人想占中国沿海岛屿的狂妄要求,一方面否了英人的先进技术。他本人见识过燧发枪,却固执的相信这玩意儿和几十年前的大火绳枪差不多。这种老年人的经验说,老人治国的弊端非常明显。他治下贪官规模空前,岀现过甘肃官场集体塌陷的奇观。
当然,乾隆也绝说不上是败家子,这个国家怎么说在他手中没有到败掉的地步。
清朝最大的基本盘就是关外,关内外的人不受调动是严格禁止流通的,实际上和明朝的籍贯流动限制是差不多。但目地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证关外王公的利益。这种情况下,乾隆明明知道,还是默认把流民放出关外。而不是像自古一样将流民赶杀掉。
有人说乾隆国库不盈,他为民生五次豁免全国农税,这笔钱如果不免,恐怕也能攒个一二亿两,留个好名声。
所以,乾隆也只能是个大奠定者。
总结:在科举、汉文化融入方面,康熙比多尔衮时期要温和许多,也有很多功绩,逐渐的让汉人对国家认同感增强,汉人官员逐渐在朝局上地位提升,政治格局更加稳定。所以乾隆皇帝和康熙大帝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尤其乾隆皇帝“七下江南”更是浪费了大量人力财力物力,乾隆后期的统治,更是放任了贪官污吏横行,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
乾隆分为几个时期?
应属中前期,或中期
清朝皇帝
入关前分别为:
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1616年-1626年 天命 1616年—1626年
太宗 爱新觉罗皇太极 1627年-1643年 天聪 1627年—1636年
入关后计十位皇帝依次为:
世祖 爱新觉罗福临 1644年-1661年 顺治 1644年—1661年
圣祖 爱新觉罗玄烨 1662年-1722年 康熙 1662年—1722年
世宗 爱新觉罗胤禛 1723年-1735年 雍正 1723年—1735年
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 1736年-1795年 乾隆 1736年—1795年
仁宗 爱新觉罗颙琰 1796年-1820年 嘉庆 1796年—1820年
宣宗 爱新觉罗旻宁 1821年-1850年 道光 1821年—1850年
文宗 爱新觉罗奕詝 1851年-1861年 咸丰 1851年—1861年
穆宗 爱新觉罗载淳 1862年-1874年 同治 1862年—1874年
德宗 爱新觉罗载湉 1875年-1908年 光绪 1875年—1908年
爱新觉罗溥仪 1908年-1911年 宣统 1909年—1911年
乾隆19年距离现在多少年了?
乾隆十九年离现在(公元2022年)268年。乾隆十九年是公元1754年。乾隆是清朝第六位,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后的第四位皇帝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在位期间使用的年号。该年号共用了六十年(公元1736年~1796年)。弘历登基后曾说过在位时间决不超过爷爷康熙帝(61年),因此在登基60年后退位做太上皇,退位三年后去世,享年89岁,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