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途未卜的意思,指别人担心前途的四字成语?
前途无望、前路茫茫、前景堪忧、前途渺茫、前程茫茫、前途未卜、心忧前程、难卜吉凶、此生难料、投荒万里、归期遥遥。
以上词语,常用关于人生、事业、未来;或者用于朋友离别;或者用于出征,去完成危险任务等。具体使用时可根据字面意思选择。
另外,还有长辈对后辈前途担忧的一些词。如:难成大器、无能担当、无望于家国。
娱乐圈有哪些不经意发生的小事最终却酿成大祸?
《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烧伤事件
2010年10月,《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剧组在上海拍摄一场爆破戏时发生意外,主演Selina和俞灏明被不同程度烧伤入院。事故原因是爆破点没有按预先设定的顺序爆破,而是突然全部爆炸,爆破师现场操作失误。
那时候两个人都是当红的时候,但是这场爆破却完全的改变了他们的人生。
10年正是SHE各自发力的年份,hebe出了自己的个人专辑,ella主演的偶像剧《就想赖着你》反响不错,Selina也在内地准备着自己的电视剧作品。
两人烧伤严重,直到现在,也能看到他们的身体上的伤痕。
两人之后数年的工作都受到影响。俞灏明脸部受伤,当年也是以小鲜肉的身份出道的,好在越挫越勇,这两年的影视剧反响不错。
Selina虽然结了婚,却又离婚了,也不能否认这场伤害是否对她的婚姻造成了影响。
只是,当初SHE中最爱美的姑娘,以想不到的坚强重新振作了起来,也算是对粉丝们的安慰。
这部剧后来重拍,主演是袁姗姗和俞灏明,片名《爱在春天》。
如果没有这场意外,他们的人生应该会很不一样吧~
如果喜欢我的回答,点个关注呦~@娱姬大进进
如何评价周杰伦新歌Mojito以及出道20年取得的成就?
【作者:乐评人/青烟岭】
周杰伦6月12日零点上线全新单曲《Mojito》,歌曲发布前一天,QQ音乐平台曾发文称,因为《Mojito》这首歌,周杰伦成为首个唯一最快突破两百万歌曲预约的歌手!(最终达到了三百多万。)
如今,歌曲已经发布,第一时间听完的朋友们表示,周杰伦永远不会让大家失望,《Mojito》亮点满满!不论是古巴风情的拉丁曲风,还是再度邀请黄俊郎写出的优美歌词,都让乐迷感受到了盛夏的清凉。
“这世界已经因为她甜得过头”、“我想上辈子是不是就遇过你”、“这是世上最美丽的那双人舞”……这次的歌词你爱上了吗?
而说到周杰伦的人气,每每发表新歌,最能看出来!目前,《Mojito》的人气还正在持续发酵,而提起上一轮的《说好不哭》,大家估计都还记得。当时也是盛夏,2019年9月中旬,歌曲一经推出,卡爆QQ音乐一个多小时,当晚,无法购买、无法试听,也成为乐坛多年不曾出现的奇观。
周杰伦《说好不哭》发布当天,才公布五月天阿信合唱,并共同出演MV,至今都是乐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而三块钱一首的《说好不哭》,没多久便单曲销量破两千万元,也成为了乐坛的“天花板”。
随后2019年12月,杰伦再度推出歌曲《我是如此相信》,这首歌是“天王嫂”昆凌主演的电影《天火》的主题曲。虽是影视原声,与新专辑关系不大,但一经发布,同样出现刷屏的盛况,歌迷们为了听歌,零点包场观影,也可以说是行业内的“创举”了。
经过这一年的发酵,如今再提到周杰伦这个名字,人们骤然发现,追星其实并不是部分年轻人的专利。“夕阳红”粉丝们集体出动,成就了2019年下半年至今,娱乐圈最壮观的盛世场面之一。
2000后、90后听歌频率会稍微高一些,每每遇到周杰伦发歌,这两个群体会说杰伦是他们永远的偶像;80后、70后则更多表示,周杰伦陪伴了自己的整个青春;再往上一些,父辈们也有不少人从抵触周杰伦,认为他唱歌咬字不清,到现在逐渐喜欢上了他的音乐……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每每面对歌迷们争辩,周杰伦到底属于哪个群体,我都坚定地表示:周杰伦,从来不属于某一个群体,他属于这个时代。
这样的说法当然不是凭空杜撰,因为有太多人深爱这位歌者,而杰伦自己也曾发表个人唱片,称自己“跨时代”。从2000年到2020年,出道20年的周杰伦,不仅是千禧年的重磅炸弹,也是华语乐坛永远的天王级人物!
要说粉丝包括路人们为何如此期待周杰伦的新专辑,大概很大程度是因为距离上一张,《周杰伦的床边故事》确实太久,不知不觉已经4年。
《周杰伦的床边故事》发表于2016年6月底,其中《告白气球》大家比较熟悉,但其实这张专辑的曲风非常多元,十分值得收藏和循环。
4年没有发片的周杰伦,虽然陆陆续续推出过几首单曲,但对于歌迷而言实在不够。而很多可能近10来年都不怎么听歌的朋友,大家其实也在等着周杰伦的新作,毕竟《说好不哭》的全民刷屏,已经引发了所有人的连锁反应。更何况,这也是周杰伦出道至今,最久的一次专辑间隔,之前最久的一次,也不过两年而已。
既然谈到时间问题,我就最后来讨论一下,周杰伦之于华语乐坛的时代意义。
2000年11月,通过首张同名专辑《Jay》正式出道的周杰伦,几乎开启了专辑10首歌全都主打的惊人局面,“每首歌曲都流行”也成为千禧年之初,专属于周杰伦的“独家记忆”。比如《Jay》专辑中,很难说哪首歌最受人喜欢,有人觉得《可爱女人》绝对最佳,有人觉得《星晴》足够封神,有人觉得《黑色幽默》才是周杰伦的最经典,也有人觉得《娘子》、《斗牛》、《龙卷风》才更光彩夺目,总之,杰伦是当时唯一能做到专辑区分不出主打歌,因为每首歌都好听的唯一歌者。
之后的《范特西》、《八度空间》、《叶惠美》、《七里香》就不用赘述了,完全没有“冷门好歌”的周杰伦,横扫了整个乐坛的所有音乐排行榜和音乐奖项,于个人成就而言,也是同期任何歌手都无法抗衡的。
2004年推出《七里香》专辑时,杰伦接受采访时表示:MV随便拍了一下,怕弄得太好,其他歌手没法比(大意是这样)。听众继而发现,虽然连续发表多张专辑,周杰伦依旧精力充沛、才华尚未完全发挥。
这种才华,最可贵的地方其实还不在于唱,毕竟会唱的人,从有流行音乐开始的那天起,就不算少,周杰伦最可贵的地方,其实在于创作。几乎所有歌曲都是自己原创的周杰伦(部分歌曲方文山负责作词),RB、RAP、舞曲、抒情样样精通,很难想象,从始至终,他竟可以一个人负担起如此多样的音乐风格。
并且,最最重要的一点还在于,在周杰伦之前,虽然以“四大天王”(刘德华、张学友、郭富城、黎明)为首的华语乐坛,也面临欣欣向荣的流行盛世,但在当时其实也有一种说法,就是华语乐坛的很多音乐,都是靠翻唱国外养活的。
周杰伦出道前几年,华语乐坛确实也有很多佳作,四大天王、邓丽君,以及很多现在年轻人可能都未曾听说的天王天后们,他们的不少代表作,其实都是以翻唱居多。那些年,网上一直也流传着一句话:一个中岛美雪,就可以养活大半个华语乐坛。
中岛美雪是谁?这句话是怎么来的?原来,中岛美雪是一位日本的音乐人、歌手,她1975年正式出道,曾推出过40多张个人专辑,如今我们经常听歌的华语经典《漫步人生路》、《容易受伤的女人》、《美丽心情》、《伤心太平洋》、《最初的梦想》、《原来你也在这里》等等等等,都是翻唱自中岛美雪,原唱是她,歌曲的创作者也是她。
从这个歌单可以看到,周杰伦出道后,依旧有不少歌手翻唱中岛美雪的歌,但此时,华语乐坛的新生态,已经有了彻底的变革。以周杰伦为代表的原创歌手,在杰伦力量的感染下,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比如林俊杰、潘玮柏、五月天、苏打绿等等,而早于杰伦几年出道的陶喆和王力宏,也共同成为乐坛的重要力量,甚至他们一起组成了新的乐坛“四大天王”:周王陶林(周杰伦、王力宏、陶喆、林俊杰)。
那时的华语乐坛,简直神仙打架、百花齐放,歌手们每年都发片,听众买磁带、买CD都忙不过来。业内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到2010年,华语乐坛这种黄金盛世的局面才逐渐停滞,周杰伦后继无人,没有人能够再次“跨越时代”,而周杰伦本人,不论他是否江郎才尽,仅凭他前10年的音乐贡献,就早已足够,不必苛求。周杰伦跨时代之后,后续没人能够撑起大局,不是周杰伦的问题,而是这个时代需要解决的问题——这种言论,从2010年一直持续到了如今的2020。
写到最后,也稍微有些遗憾,如同断层,周杰伦开启的乐坛盛世不知不觉已经消退10年,如今,新的10年已然开启,我们最值得期待的竟然依旧还是周杰伦,华语乐坛的低迷局面由此可见一斑。但说到这,所有读者基本也就明白了,我为什么说周杰伦是跨时代的歌者,也就明白了,为什么他这一年来,几次推出新歌,都能造成全民刷屏的壮观局面。周杰伦的影响力,自他出道至今20年来,大约一直都是如此——《Mojito》之后,下一次据说就是新专辑了,有这份期待,这个2020怎么说都不算糟糕吧……
——本文原创,侵权必究!作者:青烟岭,华语流行音乐乐评人。欢迎关注我,一起交流,更多资讯可查看“青烟岭”的同名微信公众号。红楼梦中贾雨村闲游智通寺一段有何深意?
《红楼梦》里迷团甚多,在小说第二回,作者写了一个朽败被旧的智通寺、一齿落耳聋老僧,乍看略显突兀,貌似与小说情节相脱离,但细想小说主旨,智通寺和老僧一节,算得上是小说的大关节处。《红楼梦》小说写了诸多寺庙道观,唯智通寺是特立独行的存在,写了诸多道士尼姑,唯老僧远离尘世。而且,这一节写在甄(士隐)家败落(小荣枯)和贾家败落(大荣枯)之间,两枯之间来一“智通”,细细想来大不寻常。
智通寺通过贾雨村之眼写来,其位于姑苏城外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看上去门巷倾颓、墙垣朽败,门额上题着“智通寺”三字。此处有脂批:
谁为智者又谁能通一叹。又有脂砚眉批:
大都世人意料此终不能,此不及彼者而反及彼,故特书。意在村野风光却忽遇见子兴,一篇荣国繁华气象。智通寺除了名字之警,还有一幅对联极其破旧又极其有名: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此处又有脂批:
先为宁荣诸人当头一喝……、一部书之总批。而贾雨村看了此联心中是有所动的:
(他)想这两句话文虽浅意则深,想必有个翻过筋斗来的。此处又有脂批:
随笔带出禅机又为后文多少语录不落空。(贾雨村)入内,只有一个老僧在煮粥,小说原文写:
那老僧既聋且昏,齿落舌纯,所答非所问。此处连有两句脂批写:
是翻过来的 !是翻过来的!于是贾雨村不耐烦便走出来了。又有脂批说:
毕竟雨村还是俗眼,只能识得阿凤宝玉黛玉等,未觉之先却不识得即证之后。未出宁荣繁华盛处却先写一荒凉小境,未写通部入世迷人却先写一出世醒人,过风舞雪倒峡逆波,别小说中所无之法。原文这一段着墨不多,脂砚斋几乎一句一批,如此密集之批语全书并不多见,又说是部书之总批,可见作者巨眼巨笔。作者写此一荒境意欲何为呢?既然是给宁荣一棒喝,写贾家又有相当的篇幅在写其钟鸣鼎食、繁华富贵,欲写其盛,先来一荒凉小境曰之“智通”,个中玄妙,实口笔难讲难书,实为神来之笔。
一甄(士隐)家之枯也是贾府的一面镜子,甄家先丢了女儿,继而遭受火灾,再失庄园田土,又遭亲戚盘剥,遭此连环打击的甄士隐在听得那二仙师一僧一道的《好了歌》后彻悟,注解了《好了歌》,是为《好了歌注》,随后追随二仙遁去了。原文: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中埋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已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枷锁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全篇皆智通矣。
二贾家的败落和贾宝玉的出家,贾宝玉的经历在某种程度上和甄士隐有许多相似之处,一是:二人都经历严重的感情打击,甄家是丢女儿,宝玉是经历爱情和婚姻的幻灭;二是:二人都经历了盛衰荣辱,品尝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三是:二人都梦游太虚幻境,识了通灵;四是:都是由二仙师点化遁世。
三甄家和贾家都是贾雨村人生仕途之路上的贵人和恩人,因甄家之助贾雨村有了第一次崛起,因贾家(林家、王家)匡助贾雨村得以起复并飞黄腾达。但贾雨村明明从葫芦庙门子之口得知英莲下落而不施救,攀附更有权势的四大家族,经过宦海沉浮,贾雨村从硬了心肠更蜕变成鬼蜮,倒向四大家族政治对立面的忠顺王府,从对恩人甄家的见死不救发展到对败落下来的贾家落井下石。而“智通”以及那幅对联都是贾雨村所见,脂砚斋批作者:秉刀斧之笔。由此可见一斑。
四《红楼梦》里寺院庙宇庵尼众多,馒头庵的姑子静虚专管红尘中事,为钱财仗荣国府之势拆散了张金哥和守备之子的婚事,使得一对佳偶命丧黄泉;水月庵的智通和地藏庵的圆信,两个尼姑听得芳官几个被王夫人驱逐的女孩子不愿配人要出家,巴不得拐了去,作者直写二尼为拐子;清虚观的张道士算是钻营的典范,专门游走于上层社会,两句话没说就要为宝玉提亲了;天齐庙的王一帖专卖假膏药,竟被世人传为灵验的神药,并冠以“王一帖”的雅号;玄真观的贾敬也不用说了,枉为长房长子,毫无家族责任担当,甚至置幼女于不顾,一门心思要自己当神仙。总之,《红楼梦》里的这些宗教人士一个个要么利欲熏心、结交权贵、弄权官场,比红尘中人更关心红尘中事,一个个八面玲珑,如鱼得水,得心应手。要么自私到令人发指的程度。有一个例外就是“智通寺”,只是这个例外混的太差,庙宇朽败倾颓,修行的老僧只一钵薄粥,齿落目昏耳聋,所答非所问。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修得此大智慧也不过被人遗忘,无人问津而任其破旧衰败下去。
五《红楼梦》里的“了悟”“彻悟”“智通”者寥寥:有甄士隐、贾宝玉、秦可卿、柳湘莲几个,几人要么有慧根,要么历经一番冰彻寒骨、生离死别,是“翻过来的!”昨日风流富贵,今日既聋且昏;昨日担风袖月,今日齿落舌钝;昨日饮甘餍肥,今日一钵薄粥;昨日仆奴成群,今日形影相吊;昨日是活龙凤凰,今日枯骨衰肠;昨日的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不过是过眼云烟、瞬间的繁华,今日的门巷倾颓墙垣朽败才是现实的世界、真实的人生,此境此地,智了也通了。
想当初甄士隐怀抱女儿英莲,癞头和尚道:“将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怀里作甚,舍我吧!”世人怎可舍骨肉舐犊之情?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以仙茗、仙酿、仙曲、仙册、仙女可卿警之,世人怎可舍此享乐温柔?可笑刚刚被革职也算翻了个筋斗的贾雨村看了,一点也没悟,而是不耐烦,更妙在贾雨村和老僧问答是所答非所问,屏山在此借用妙玉一词:槛内槛外(智通内外)怎能不答非所问呢?雨村之眼看老僧,实为昏也,雨村之耳听老僧,实为聋矣!
甄士隐、贾宝玉、柳湘莲,都是“翻过来的!”他们身上,俱有老僧的影子!
(我是屏山,欢迎点评、关注,为您探究红楼一梦。我的喜马拉雅FM:屏山讲读红楼梦)
(此文原创,未经本人同意,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现如今过得怎么样?
中师生,一群曾经被上天所眷顾,在历史的长河中又被历史所遗忘的人。
最早的一批中师生应该是那些刚恢复高考之后,全国上下大力发展教育时期的那一代人吧。他们和以后加入中师生队伍的其他人没有两样,都是从成千上万的初中生中选拔出来的人才。都是班上的尖子,全县几千人中的佼佼者,都属于井冈山的毛竹,是出类拔萃的人物。在初中一毕业就跳出农门,成为所有中专中最先录取的人物,在那个年代,他们是时代的精英,上天的骄子,因为祖辈为农的他们上了中专,就已经有了光宗耀祖的骄傲,在全村,全乡,全镇人眼里他们就是最优秀的人,最受尊敬的人。
如今,最早的一批老中师中的大多数人,已经变成了茫茫青山当中的一堆埋在地下的白骨,只有四季常青的松柏守在墓前,偶尔飞来几只无名的小鸟,落在树上为他们唱上几句,又匆匆地离开。每天白云悠悠飘满山沟,却再没了他们的身影,只有坟头的荒草还在伴着岁月疯长。
他们再也没了天没亮就必须起床赶路的忙碌,也在没了日落之后的灯下耕耘。青春时书写的大红标语早已雨水洗刷得干干净净,即使是满头银发时用白色的粉笔书写在水泥黑板上的横平竖直,也被一座座高大的教学大楼深压在了地下。他们曾来过这个世界,还有一些年老的村民还会偶尔记起,他们又好像没有来过这个世界,岁月的印痕中早已没了他们的足迹,连一丝印痕都没留下。他们轻轻地来,又轻轻地走,没带走天上的一片云彩,只在亲人们的心里留下曾经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即当教师又当农民的生活艰辛,和最让儿女自豪的吃苦耐劳的精神,仅此而已。一生赤裸裸地来,又在儿女们在死亡证明上按下红红的指印的一瞬间赤裸裸地消失在了人世间。
活着的第一代老中师们,不是疾病缠身,常年卧床,就是一天颤巍巍的领着孙子享受天伦之乐。人生的规律谁也躲不过,还好,他们还在享受世间的幸福,只是没了牙齿的他们吃什么东西都没了味道,就连坐个电梯都会气喘吁吁。每天溜溜弯,打打太极拳,不舒服了,住上几天医院去保养上一段时间,其实平淡的日子过着也好。在他们牵挂小孙孙的时候,就会没了任何烦恼,只是感叹,活着真好!
一代老中师在完成各自的使命之后,每个人都在不同的归宿中谢下了人生的帷幕。
第二代八十年代的老中师也是人中的姣姣者,如今大多已接近退休的年龄。他们的人生最丰富,转行的不是大富大贵,就是谋得了一官半职正在任上。留下来的有功成名就的专家教授,也有出类拔萃的校长,更有默默无闻和我一样的乡村教师。更有禁不住苏丹红,受不住农药、化肥残留食品而长眠地下不幸者。这些活着的人,是时代的宠儿,在吃了商品粮之后,也经历了历史的巨变,目睹了改革开放经济飞速发展的三十多年,见证了香港、澳门的回归,祖国的强大。
历史前进的步伐,不会因为某个人的不再勤奋而停滞不前,也不会因为某些人曾经的付出优秀而不去改变。改革开放带来的是社会的巨变,他们一下子没了刚跳出农门的优越,有的只是那文凭贬值之后的无所适存。为了生活,很多人既当学生又当教师,自学、函授走在了继续学习熬夜苦读的路上。还有很多人则由于种种原因没及时改变,一直在讲台上埋头苦干,当发现自己早已被时代淘汰时,早已两鬓斑白。他们在教学生“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同时,老天爷在讽刺着他们自己。
如今,这些人还在工作的岗位上辛勤工作,为了那让人煎熬了一辈子的职称,晋升的晋升,没有晋升的还在苦苦奋斗,没了资格的只能在悔恨中度着光阴。
历史早已将进入了信息时代,而他们早已没了第一学历的中师文凭,有的只能是大专,本科文凭。他们的文凭就像他们的母校一样,早已退出了历史的长河,在合并、撤办的河流中,随着改革的浪潮消失得无了踪影,他们早已成了一群连自己母校都没有了的人。两鬓斑白的他们只能在影集中看看曾经的母校,在照片中找找昔日的恩师。虽年事已高,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信念还扎根在他们心中,还让他们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事业上践行着自己老中师生的誓言。
生活就是一首歌,老中师的生活也不例外。他们干着花的事业,从那天将理想的种子播撒到天南海北发芽,在山乡村野扎根之后就注定了一生的平凡,活得辛苦,却很实在。他们没有波澜起伏的故事可讲,也没迷人动听的赞歌可唱,有的只是一首普通的人一生的酸辣苦甜,唱也只能唱那首人间喜怒哀乐,悲欢离愁的歌。
老中师们芳华早已逝去,青春不在。别再问我,他们生活得好不好?我只能告诉你,步入黄昏的他们还在唱着人间最普通的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