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波那契怎么读,你最喜欢哪个角色?
《琅琊榜》刚播的时候每天等到十二点准时看,后来觉得不过瘾,买了书来看,再后来,剧荒又看。反复看,一直感动,之所以那么喜欢就是觉得这个剧里每个人都是深情之人。江左梅郎。因家族蒙冤陷害至死,死里逃生苦心经营,为的只是有朝一日为七万忠魂昭雪,他忍常人之不能忍,挫骨削皮脱胎换骨,回到京城搅弄风云。哪怕梁帝薄情寡义,他依旧是九死不悔的赤子之心,绝不制造内乱给外敌以可乘之机。面对自己的小小姑娘,心中也要隐忍,不愿让她再次面对失去自己的痛苦。他本是金陵城里最明亮的少年,为着大义甘心做地狱里阴诡谋士,以保挚友赤子之心。怎么能让人不喜欢。
萧景琰。十几年如一日的盼望挚友归来,看着他听完卫铮描述梅岭一战后的惨痛局面,一脸落寞的说,回不来了,小殊真的回不来了,瞬间泪奔。直肠子的他在全世界都认为赤焰军是叛军,萧景禹是乱臣之时,依旧坚信,他的兄长和挚友,绝不会叛君叛国。哪怕梅长苏能为他筹谋至尊之位,他依旧不忘初心,坚持不可伤害忠臣良将,定要拼劲全力为赤焰平反。霓凰郡主。幼时,她是天真烂漫的少女,她的林殊哥哥会保护她。而当她失去林殊之时,一改女儿姿态,一肩挑起云南穆府,叫南境闻风丧胆不敢来犯。哪怕他改了容貌,哪怕他转了性情,女人的直觉就是不讲道理,她还是认出了她的林殊哥哥,长亭相认,潸然泪下。书中霓凰戏份很少,最后与前去操练水兵的聂铎情投意合,终成眷属,电视剧加了很多内容,这个巾帼英雄着实让人敬佩。飞流。心智不全的武学奇才,因梅长苏意外搭救,就认定了他的苏哥哥,护其左右。无论何时,唯苏哥哥的指令是从,哪怕是让他一天只能吃一个甜瓜,心中委屈,也不作争辩。看到他丧心病狂的暴打夏江时真是痛快。他的人生简单直接,保护苏哥哥,听苏哥哥的话,跟着苏哥哥。这个天真少年,萌化了多少人的心。蒙挚。萌大统领,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义字当头绝不含糊。只在赤焰军呆过一年的他,绝不相信赤焰叛乱,得知梅长苏重回金陵,他心急如焚,时时保他周全,甚至不允许萧景琰对他有任何诋之语。言阙。曾经的爱人,并肩的兄长,一一随风而逝,他对这世间早已失望透顶,装作富贵闲人,暗中筹谋,要让那薄情的帝王付出代价。言侯一身正气,面对梅长苏的问询,王爷可愿意,他说愿意。愿意拼劲这潦倒一生扶持一个正直帝王,愿意放弃这荣华富贵搏他一搏,不为官禄,只因一腔热血并未凉透。谢玉。好一个陷害忠良的护国柱石,几近丧尽天良,机关算尽,阴狠毒辣,连自己的亲儿子都能牺牲的人,却在最后一刻为了笠阳功败垂成,他说,我这一辈子,是真的喜欢你。哪怕他杀人如麻,心狠手辣,在那一刻,我也是真的感动了。
哪怕是夏江,秦般弱,心中都怀揣着故国之情,留恋最初那个人,所以哪怕是反面角色,都是深情之人,这也是我最喜欢琅琊榜的一个原因,无所谓立场,都是为情所困,爱情,亲情,友情,爱国之情。
最后那里讲的是什么意思?
丹·布朗,一个没有多大名气的惊悚小说作家,教师出身,先前有过三部作品,反应平平,在好手如云的西方畅销书界算是个新面孔。今年3月《达芬奇密码》出版后,一下子登上《纽约时报》等各大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一时好评如潮。这真是一部非常好看的小说,既混合了谋杀,侦探,解谜,悬疑,追捕等常规的畅销要素,又加进了大量艺术史、宗教史、象征学等文化佐料。令人惊叹的是,他把那些高级调味品洒得恰到好处,丝丝入味,与惊心动魄的故事完全融为一体。这可不是等闲的本领。
哈佛的艺术史和宗教象征学教授罗伯特·兰顿正在法国讲学,半夜里他被法国国家司法警察局(DCPJ,相当于美国的联邦调查局)的人从旅馆里叫醒,请他协助一起血腥谋杀案的侦破。他们来到犯罪现场——卢浮宫的大画廊,死者是卢浮宫博物馆的馆长,雅各·索尼埃,也是著名的象征学学者。为什么偏要叫兰顿这么个美国教授来?第一,他是索尼埃的日程表上最后要见的人。第二,索尼埃的死状恐怖邪异,他被枪击中胃部,可是在生命的最后几分钟里,他竟把自己全身的衣服剥去,仰面朝天躺在地上,四肢伸展开来,做成一个达芬奇“维特鲁威人”(Vitruvian Man)的姿势,用手蘸自己的鲜血在腹部画了一个五角星,还在身旁写下几行谜样的数字和诗句:
13-3-2-21-1-1-8-5
O, Draconian devil!
Oh, lame saint!
索尼埃是在用这些词句和符号告诉人们关于他死亡的原因和凶手的线索吗?既然死者本身精通宗教、美术史上各种图像符号,那当然用得着他这一行的专家来解读这些符号的意义。可是法国警方似乎还有一些瞒着兰顿的东西,警察头子法歇是个骄横强悍的家伙,急于毕其功于一役,对此案又怀着某种阴暗而不可告人的目的,
这样的开头,当然也不错了,但在我这样熟读大量惊悚小说的人眼里,只能算是平平。要想吊起骨灰级读者的胃口,还要有更好一点的招式才行。但是别急,令人眼睛一亮的人物马上就要来了。一个穿着随便的年轻女子不顾守卫的阻拦,迈着风一样的步伐穿过了警戒线,在法歇的恼怒中昂然登场。这位贸然闯入的苏菲是DCPJ密码破译处的探员,她告诉法歇那组数字她已经破解,就是数学史上最有名的斐波那契(Fibonacci)数列。数字重新排列后,变成1-1-2-3-5-8-13-21,每一个数字都是前两个数字的和,就那么简单。
仅此而已?死者在和活着的人开玩笑吗?在苏菲向法歇解释密码的同时,她交给兰顿一个电话号码,说是美国大使馆托DCPJ转给兰顿的口信,有要事需兰顿马上给美国大使馆打电话。兰顿接通了这个号码后,发现那是苏菲家的录音电话,里面录好了苏菲几乎是耳语一般的声音:
"兰顿先生,不要对这段话作出任何反应,冷静地听下去,你现在身处危险的境地,请完全按照我的吩咐去做。”
看到苏菲这个干净漂亮的暗渡陈仓,我便知道自己是肯定放不下这本书了。在暂时避开了其他警察耳目的盥洗室里,苏菲向兰顿出示了凶杀现场的真实照片,那上面有着被警察们悄悄擦去的最后一行文字:“P.S.找罗伯特·兰顿”。苏菲说,布歇认定了兰顿就是凶手,设计了“协助破案”的圈套,不动声色地请他心目中的嫌疑犯到现场,一面听兰顿的讲解和意见,一面暗暗观察他的表现,然后准备一举把他拿下。
只有苏菲知道兰顿肯定是无辜的,只有她知道那个P.S.不是“又及”的意思,而是她自己的昵称的缩写,因为死者正是她的祖父。《维特鲁威人》是苏菲最喜爱的达芬奇作品,那一串数字是为了把DCPJ密码破译处卷进来,是濒死的索尼埃向苏菲发出的最后召唤。索尼埃要苏菲找到兰顿,是要他们一起合作寻找发现一个被保存了几千年的事关人类命运的重大秘密。
(三)
这个世界,秘密是太多了,因为谎言太多。我们其实就是生活在无穷的秘密之中,每个秘密都很难说和人类的命运无关,久而久之,难免麻木,任是惊天大密,充其量也就是姑妄听之。而且,所谓的秘密,说来说去也就是那么几种类型,令人生厌,最多骗骗那些天真而轻信的菜鸟。说来也奇怪,很多人明明知道所谓的秘密多为无稽之谈,却还要傻头傻脑地趋之若鹜,甘之如怡。是自欺,是无聊,还是因为永恒的窥视欲?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有无知,就有秘密。
秘密本质上是雷同的,相似的,乏味的,通向秘密的道路却各有巧妙不同。看悬疑惊悚小说,外行就像那个猴急的贾瑞一样,总是急不可耐地要直奔大结局,完全不解风情,老手却更注重推理和解谜的过程。此中的真味,和世界上的很多事情一模一样。在这一点上,丹·布朗干得很出色。
比如说,那个死者在地上用鲜血写就的数列,固然是要把苏菲卷进来,如果和下面的诗句结合起来,难道不是暗示那些字母也要重新组合?果然,这是一个字谜,谜底是一幅绝世名画,至于是哪一幅画,大家可以自己动手试一试。不过,我最佩服的是在小说的后面,这串数字竟然又被用了一遍。根据名画背后的钥匙,兰顿和苏菲来到瑞士银行的密室,外面追兵马上就要破门而入,情形十分危急,里面的保险库却要取物者输入10位数字的密码,而且只允许输入一次。就在电光火石的瞬间,兰顿终于想起了那串数字:1332211185。够聪明吧?不,还有更聪明的人。就在他要按下确认键的当口,苏菲挡住了他,把数字修改为1123581321。想得明白吗,为什么后面的数字是正确的?这绝对是神来之笔,最妙的是作出正确的选择根本不需要额外的知识,只需要一点点人人都知道的常识和最合乎逻辑的推理。
上面说到的名画还只是层层叠套的无数画谜的开始。在这些画中,不仅暗藏着通向秘密的钥匙,画中的人物和意像还隐藏着一些尘封已久而又与本书主旨密切相关的故事。这些画都出自达芬奇之手。布朗研究艺术史和地下宗教社团史多年,他告诉我们,达芬奇表面上是个虔诚的教徒,兢兢业业为教皇服务,骨子却是个绝对的异端。他是长期饱受教庭迫害的一个地下教派的首脑。这个名为Priory of Sion的秘密社团,成立于1099年,它的使命是坚守和捍卫一个两千年来教庭既恨且怕,竭力要摧毁的一个关于基督的秘密。这个秘密是——哈,我不是说过嘛,重要的不是秘密本身,更何况我早已坏了规矩,把小说的秘密抖露得太多了。
这个秘密据说是真的,从本世纪以来,已经出现在不少的电影、小说和戏剧里了,像卡赞察基斯的,艾柯的,韦伯的都对此有明确或间接地涉及。 不少学术的或准学术的著作也把它当作严肃的课题来研究,代表作有迈克尔·柏坚特(Michael Baigent)等人的(Holy Blood, Holy Grail)。至于Priory of Sion,随便用google查一下,就可以得到几千个结果。根据在发现的秘密档案,Priory of Sion的历届掌门人都是人类文化史上闪闪发亮的巨星,除了达芬奇,还有波提切利,牛顿,雨果,德彪西等人。是什么样的渊源把这些大师们连接在一条血线上?
就拿达芬奇来说吧,这当然是个在任何意义上都远远超越他的时代的人。按照布朗的说法,达芬奇的思想和他所要保护的秘密既不能容于当世,就只能用他的艺术作品来隐晦地表达,所以他的绘画作品中到处都是暗藏的象征和密码。比如《蒙娜丽莎》,为什么要把人物背后左面的地面画得比右面低?因为画家要让她从左面看过去显得更大,更庄重堂皇。左是代表女性的,达芬奇骨子里是个女性主义者,所以要从“左”的一面来宏扬女性。如果这听上去有些牵强的话,现代电脑扫描的结果发现蒙娜丽莎的面部和达芬奇的自画像有很多相似之处。达芬奇为什么要把自己画进一个永恒的女性形象?因为他要用这种方式隐晦地挑战以基督教为代表的西方男性霸权话语。蒙娜丽莎既不是男的,也不是女的,她/他是一个雌雄合体,这是达芬奇心目中人性最理想的结合方式,男人和女人平等地融合在一起。从字源上来看,古埃及的生殖男神叫AMON,生殖女神叫L'ISA,稍微玩一点变体的游戏,合在一起的话,就变成了Mona Lisa。
还有更惊人的,仔细看看那个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壁画。我们都知道这是一顿一个男人加上十二个男人的晚饭。可是再好好看看紧挨着基督右手的那个人,这个一头秀丽红发,双手宁静交叠,胸部微微隆起的漂亮门徒真是男人吗?这个人的衣服和基督的衣服彷佛互为镜像,一个穿红袍蓝篷,一个穿蓝袍红篷。他俩的髋部好像是碰在一起的,但是上半身却似乎有意拉开一点距离,构成一个V字的形状。在象征学者的眼里,V长期以来一直是和一些女性的意像密切相关的。
奇怪的是,几百年来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一点,也许,太伟大的作品和过分强大的传统总是会让我们都瞎了眼。可是,现在人们终于开始注意到这个人了。一些研究者说,她真是女人,她就是有名的抹大拉(Mary Magdalene),圣经上说她是个妓女,被基督所拯救和赦免。再看一下画中俩人的姿势,他们俩的身体轮廓连在一起犹如一个大写的M。现在有人相信他们之间的关系不那么简单,长话短说吧,他们结婚了,而且生了孩子,血统一直延续到今天。
瞧,一不小心,这个秘密又被我绕回来了。看来在秘密面前,我们实在是无处可逃。不过放心,小说中天机多多,稍微在这里泄露一二是不会严重败坏未读者的阅读兴趣的。而且这些所谓的秘密,本来就是严重争议的话题,足够写好些个博士论文了。达芬奇专家会争辩说,不对,最后的晚餐上哪里有什么女人,那根本就是约翰,达芬奇在原作的草稿上画得清清楚楚,每一个使徒都标上了姓名。如果真是抹大拉的话,约翰到哪里去了?难道基督和达芬奇竟会弃约翰而不顾?那可是主最心爱的使徒啊。
假作真时真亦假,还是别认死理了,让我们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吧。《达芬奇密码》虽然穿插了这些宗教和艺术史的知识,但作者讲得清晰明快,完全不影响故事的高速发展,读者很可以充分地得其要领,绝对不会有摸不着头脑的感觉。相形之下,像大名鼎鼎的学者艾柯写的《福柯摆》,也是涉及到基督和抹大拉的故事,他是这个领域方面真正的行家,十分细致严谨,表现的主题当然远比布朗要丰富深刻得多。《福柯摆》应该是最出色的学者小说了,可是读起来实在艰涩沉闷,那种刻板的学究气是怎么都掩饰不住的。说老实话,在领教过《福柯摆》之后,看到学者们写的小说,我总是心存敬意,掩鼻而逃。
(四)
这就触及到我长期以来的一桩心事。我是一个文学系的教师,我在课堂上教学生细读乔伊斯、叶芝、卡夫卡,艾略特,海明威。我剥笋抽茧地给他们分析大师们的主题、象征、风格、修辞,细到毫发,自己也蛮觉得像回事,仿佛是把妙处都发掘钩引出来,把自己都讲晕了。可奇怪的是,回到家里,除了备课和为了写论文完成工作量以外,我很少会有主动要拿一本什么名著出来倚在床上细细品读的愿望。我还是很爱读小说,可是能让我一个饿虎扑食地抢来看的,能让我挑灯夜读的,大多是通俗小说。
我常常而为此感到惭愧。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出了什么毛病?或者说这是文学系的毛病,甚至是纯文学本身的毛病?很难说。但是有一点我算是想明白了:我的通俗文学执迷,与我童年少年时期的阅读经验大有渊源。我小时候狂热阅读的作品,像《野火春风斗古城》、《林海雪原》、《敌后武工队》等等,全部同惊心动魄的斗争有关:人物是平面的,性格是简单的,敌人是凶恶的,斗争是激烈的,情节是曲折的,刺激是强烈的,胜利是最终的……这和西方的惊悚小说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吗?那是文学最稀缺的年代,也是我个人历史上最热爱文学的年代。这种热爱的程度,同上瘾没有什么两样。我口味就那么早早地被定型了。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说,我的大脑皮层对刺激所需的阈值早就被提得很高,等闲的刺激根本就不起什么作用。既然今天这些老作品已激不起我的阅读兴趣,我当然会本能地寻找和它们同属一类但却更加“杀根”的东西来看,那就是西方的通俗小说。
《达芬奇密码》让我有一种特别的怀旧的感觉,因为通篇没有那些西方通俗小说中常见的性描写,文笔清新干净。以作者的才情,他根本就不屑于写那种无聊的东西,这才是真正的高手风范。像谢尔顿、柯林斯、华莱士之流,总要弄些和情节毫无关系的恶心吧唧的下流场面来糊弄人,令人望而生厌,早已为我所唾弃。布朗不但不写性,连爱情都几乎不写。兰顿和苏菲是那样地相互救助,生死与共,却只是到了小说最后才有一点点微弱的爱情表示,这实在是太对我的胃口了,因为我过去最爱看的革命战争小说中的爱情,就是这么纯洁,这么朦胧。
读《达芬奇密码》,就是我怀念自己童年的方式。
交易系统里的去繁从简?
去繁从简,首先要由简到繁,试想一下刚刚进入到投资市场的投资者,什么都不明白的时候,谈不上去繁从简,刚开始他们需要慢慢的学习、积累、经历、总结,他们需要学习交易规则、学习各种方法、指标、理论、资金管理、心态等等,如果没有这些经历,即使一个交易相对成功的老手毫无保留的手把手带领他,他也不一定能成功,且不说他能否适应别人的交易系统,就算能适应,但是毕竟外面的花花世界诱惑太多,可能某一段时间不断止损就会让他心态崩溃,也可能盈利比较少他看不上,想要暴利等等情况。当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时候才需要去繁从简,那么,该如何去做呢? 其实,在经历了这一段时间后,很多人脑子里已经有n种方法、理论了,但是这些是交叉混乱的,而且每个时期都会有一些新的想法,甚至有些想法都会对前面的想法有些颠覆,但这不要紧,因为有些大体上的东西,无论交易了多长时间,都不会变。我们要做的就是提炼这些关键点。
比如以下几点:
1、如果把交易分到每一单,不只是开仓,平仓两个动作,而是持仓的过程,这是对单笔交易的执行力和心态考验最大的地方,推广到每一个账户,也不仅仅割裂的看待每一次交易,而是整个的过程有没有盈利的逻辑贯穿始终,这是决定一个账户盈亏的关键因素;
2、基本面或者技术面方法不是交易的全部,资金管理和心态所占地位要比方法要重要很多。
3、交易中,所谓的胜率,盈亏比,以及资产净值曲线这些东西,都是一个结果,对后面的结果参考意义也许相当有限。但胜率低,盈亏比不合理,甚至资产净值曲线不好看,这些都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点在于你的资管策略,方法,对应到具体交易的品种上是否有与之相称的交易结果与之匹配等等。
这些,都是一些我的感悟。当然,会有人反对,这也正常,因为每个人的感悟会有所不同,但这都是感悟!
最后我想说,去繁从简到什么地步呢,个人觉得50个字以内就能写出来最好。
河图洛书是不是真其图其书?
一人有一人的河图洛书 各家有各家的五行八卦
金栋按:河图洛书,简称图书。河图洛书到底是什么?古今饱学之士、贤达俊者、智者名家各有说。既有神话其说、推演阐释宇宙万事万物变化之规律者,亦有视为牵强附会、荒诞无稽不值一提者,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兹溯其源,汇集历代诸家之说如下。
⑴河图是江河山川地理图。
河图一词,首见于《尚书·顾命》说:“赤刀、大训、弘璧、琬琰在西序,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对于此河图,汉儒郑玄认为是帝王受命之符,刘歆、孔安国认为是伏羲氏据龙马出河之图而画的八卦。而
认为此河图即江河山川地理图者,如南宋薛季宣《河图洛书辨》中说“图载江河山川州界之分野”,与《禹贡》《山海经》为同类图书。清·黄宗羲《易学象数论》承袭说:“谓之‘图’者,山川险易,南北高深,如后世之图经是也;谓之‘书’者,风土刚柔,户口扼塞,如夏之《禹贡》、周之《职方》是也。”其后如高亨《周易大传今注》、王玉川《运气探秘》等多从其说。
王玉川《运气探秘》说:“考之先秦古籍,最初只有‘河图’,并无‘洛书’之说……《尚书·顾命》之‘河图’,即是地图,即是江河山川地理图的简称。这是不容置疑的历史事实。后人有循其名而不求其实者,以为《顾命》之河图,即宋明理学中的‘河图洛书’,这是地道的无稽之谈。原其初衷,盖欲借《顾命》经书之地位,以高其身价,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⑵河图是国家宝器。
从《顾命》东西序所列八种品物分析,皆至尊、至贵之宝物,金器、宝器之属,河图亦不例外。对于宝器说,“元朝俞琰解释《尚书》文,认为东序中的河图,同玉器并列,乃宝器之一。如同西序中所藏的赤刀,乃金器,刻上文字则为大训。”(朱伯崑《易学哲学史·二》)刘宝楠《论语正义》承袭之,说:“此元俞炎之说,最近事理者也。”刘明武《黄帝文化与皇帝文化》说:“在成王的顾命中,出现了殿堂摆设的各种礼器,礼器之中出现了河图。”
⑶河图洛书是吉祥瑞物之一。
此说见于《论语·子罕》《墨子·非攻下》《管子·小匡》等先秦诸子典籍。孔子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孔安国注:“圣人受命则凤鸟至、河出图。今天无此瑞,吾已矣夫者,伤不得见也。河图,八卦是也。”而《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曰:‘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管子·小匡》说:“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洛出书,地出乘黄。今三详未见有者,虽曰受命,无乃失诸乎?”
古人认为,圣王受命必有吉祥瑞物出现,如凤鸟(神鸟)、麒麟、河图、洛书、乘黄(四匹神马)等。
王玉川《运气探秘》说:“祥瑞者,吉祥之征兆也。古人迷信,谓帝王修德,时代清平,万民和喜,即有祥瑞的感应。‘恒物有种,瑞物无种’,所以,祥瑞物都为罕见之物,种类甚多。以为‘河图洛书’是上天神灵降至人间的祥瑞物的说法,大约早在春秋时期就广为流传了。《管子》有载,《论语》也有载……作为祥瑞物之一的‘河图洛书’,到底是何种形状的东西?文献无考,看来连管子、孔子也未曾见过……这种谁也没见过的‘河图洛书’ 既不能与《尚书·顾命》陈设在东序的‘河图’相提并论,更不可能把同刘歆、孔安国等人所说‘画卦之本、叙畴之原’的‘河图洛书’混为一谈。”
⑷河图洛书是帝王受命之符。
两汉之际,谶纬神学图书兴起,假托河图洛书为圣人受命之符,编造“龙龟衔负而出”的神话。
王玉川《运气探秘》说:“这是一种名声最坏的‘河图洛书’,它是由祥瑞说转变而来的神话。其发生年代,可追溯到先秦,而盛行于汉代。与先秦‘绿图、录图书’和‘汉代纬书蜂起’有关……在这些故事里,‘河图洛书’既是上帝的命令,又是改朝换代的预言书。其编造的痕迹十分明显,它是用移花接木的手法,把《周易·系辞传》的‘河出图,洛出书’,跟史前传说中的黄帝、尧、舜、夏禹等帝王禅让故事拼凑而成的……总而言之,西汉末年以后,制造河图洛书,是窃取帝王和大官的一种手段,这是《周易·系辞》作者始料未及的。这种图书的泛滥,对于社会的稳定有极大的危害,而其根源则是纬书。”
⑸河图洛书是出土甲骨。
余永梁先生在《易卦爻辞的时代及其作者》一文中指出,“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个传说“适足以知八卦与龟甲刻辞有相当关系,是传说者无意留下来的徽识”。这话很有见地。古代一班易学家,无不以为《周易·系辞》“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即是八卦取法于河图洛书的证据。什么是河图洛书呢?他们的解释虽有分歧,但都以为河图与龙马有关,洛书与神龟有关,都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笔者认为,所谓的龙马、神龟,实际上即是卜骨和卜甲……刘歆把河图洛书研究引入了歧途……刘歆根本不懂《周易》与《洪范》之原则区别,强作解人,横生枝节,搞乱学术家派,把后学引入歧途,给《易·系辞传》和《尚书·洪范》的理解,制造了障碍,增添了麻烦。(王玉川《运气探秘》)
⑹河图洛书是象数学的基础。
图书之学成为易学之象数学,源于宋初道士陈抟。相传陈抟是华山道士,其宗承道教典籍《周易参同契》炼丹术和《周易》象数学,推演发挥创制易图。后传之刘牧《易数钩隐图》(河图、洛书),邵雍《皇极经世书》(伏羲先天图)与周敦颐《太极图说》(太极图)。以图书之学阐释推演《周易》原理,乃宋儒治易之一大特点,影响深远,其后元明清有承袭而大行其道者。但其并非圣人创制,故清儒黄宗羲、毛奇龄、胡渭等颇有微词而撰文驳之。
今所流行的黑白点河图洛书两幅图,见于宋儒朱熹《周易本义》卷首,其数是图十书九,与刘牧图九书十相左。《四库全书荟要·易数钩隐图提要》说:“《易数钩隐图》三卷……宋刘牧撰……汉儒言易多主象数,至宋而象数之中复岐出图书一派……牧之学出于种放,放出于陈抟……而以九为河图,十为洛书……至蔡元定则以为与孔安国、刘歆所传者不合,而以十为何图,九为洛书。朱子从之,著《易学启蒙》。自是以后,若胡一桂、董楷、吴澄之书,皆宗朱、蔡,牧之图几于不传。”以易图而言,后世治《易》者多从朱、蔡。
据清儒黄宗羲《易学象数论》、毛奇龄《河图洛书原舛编》及胡渭《易图明辨》等考证,河图源于汉代五行生成数与《系辞传》天地数,洛书源于明堂九宫数。
朱伯崑《周易通释》说:“战国秦汉时期的阴阳五行家,有一套关于宇宙万物生成模式的理论。他们将四时、五行、五日、五数、五方、五音、五色、五味等等事物的自然属性排列组合起来,构成一种系统的世界模式图。这种思想始于《洪范》《夏小正》。《管子》一书中的《五行》《四时》《幼官》等篇,也有较多论述。到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十二纪》和《礼记·月令篇》,大体上已形成完整的理论……西汉学者刘歆……他根据《左传》关于‘五行妃合’的理论,提出了以《洪范》与《系辞》天地数相结合的五行生成数……后来郑玄又对刘歆的说法略作改变……加上方位,汉代阴阳五行宇宙模式理论发展至此,遂确定不变。”
又说:“关于明堂,在古书中有许多不同的记载,历代学者对其名称和制度争论不休……汉朝人又为明堂九室配上九个数字……又称九宫算……‘九宫者,即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汉代又有人将九宫数与八卦相配。早在《周易·说卦传》中,已按阴阳五行说将八卦与季节(四时八节)、方位(四正八方)相配,此即文王后天八卦方位。东汉纬书《周易乾凿度》对此论述更为明确……《说卦传》虽将八卦配于八方,但没有提到以数字与之相配。《乾凿度》则以九宫数与八卦方位相结合,提出‘太一行九宫’的说法……明堂九室和八卦方位,原是战国秦汉间阴阳五行家所杜撰的社会制度和世界模式。后来有人为其配上数学幻方,从而形成所谓的九宫数。但是无论戴德或是郑玄,都没有说过九宫数与河图洛书有什么关系。”
王玉川《运气探秘》说:“河图洛书之说,经过隋唐两代相对沉寂之后,至五代末北宋初又逐渐活跃起来,开始出现了一种新的河图洛书,即是以天地生成数和九宫数组成的河图洛书,并以图书数字的形象解释《易》理,推测天地、人事等方面的一切变化(这就是所谓的象数学),先后形成了两个对立的象数学派……近年来有人把象数学基础的河图洛书,看作是古代科学技术的巅峰,是包罗万象永远不会枯竭的自然科学宝库,任你现代科学上的尖端新发现,都可以从这个包库里找到它的原型。然而,也有人以为讲解河图洛书的旧书新书,统统都是捕风捉影,只要你有兴趣海阔天空地瞎讲一气,不论什么都可以算作河图洛书范围内的东西,总之,河图洛书是荒诞无稽的玩意儿,不值得一提。”
(7)河图洛书被彝族保留及出土证实
据现代考古学,在陕西华县元君庙仰韶墓地出土的陶器上,有原始的河图;在安徽含山陵家滩大汶口文化墓葬出土的长方形玉版上刻有的图案,有原始的洛书和八卦的象征。可见河图洛书产生年代非常久远,传说洛书与神龟有关及汉代纬书“元龟、神龟负图”等确实不虚。据此玉龟图案,冯时《中国天文考古学》认为,传统的河图洛书只能被认为是性质彼此相同的同一类图形;宋人指定的河图洛书其实表现的只是两个不同的布数过程;所谓河图其实只是体现生成数体系的五位图,而洛书则是体现天地数体系的九宫图。殊不知,自先秦至宋代,在中原大地上失传的河图洛书,被彝族保留了。而且证实了阴阳五行,源于史前天文历法,是用河图洛书表达的。见冯时《中国天文考古学》、陈久金《中国少数民族天文学史》、阿城《洛书河图 文明的造型探源》、李零《中国方术正考》《中国方术续考》及刘明武《黄帝文化与皇帝文化》《换个方法读内经》等相关书籍。
据上七说,可谓是“一人有一人的河图洛书,各家有各家的五行八卦!”
短线压力位和支撑位怎么看?
在投资市场,我们常常看见很多分析师在各种传播渠道上对个股和大盘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常用的模板就是大盘上方面临成交密集区、压力较大,建议逢高派发,下方或将受到均线或者整数位置支撑,逢低吸纳,而且将大盘点位或者个股价格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但是我们按照分析操作就会发现,支撑和压力绝大多数时间失效,支撑处买入股价接下来总是一落千丈,按照压力卖出股票反而一飞冲天,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咱们好好聊聊这个问题。
支撑和压力位简介支撑和压力常用于投资分析中,指大盘或者个股上涨到一定价位,或者下跌到一定价位之后不在继续沿着即有的趋势前进,转而下跌或者上涨,其由上涨转为下跌或下跌转为上涨的点位、价格就称之为压力位和支撑位。
1、压力线,又称阻力线,是指股票价格上升中形成的高点,当股价上涨到某个价位时,股价停止上涨甚至回落,这是因为多方卖空。
2、支撑线是指价格回落中形成的低点,当股价跌到某个价位附近时,股价停止下跌,甚至还可能会升,这是因为多方再次买入造成的。
如下如:
支撑位和压力位形成的原因支撑和压力形成的原因,一是投资者思维惯性和交易心理,二是筹码密集区。
1、思维惯性和交易心理
一直股票如果处于上升趋势中,每一次股价的回落其低点都比前一个低点高,投资者肉眼就会发现股票处于明显的上涨趋势中。投资者这时会做出回调买入的决策,同时也纠结、生怕买不到,当股价回到其认为合理的位置时会快速买入,而这个买入带来股价止跌上涨,上涨的事实会带来更多的人买入,于是低点就不断抬高,如此循环形成上升趋势支撑。
相反,在下跌趋势中这个原理也成立。
在横盘趋势中,个股在阶段性形成矩形走势,股价在矩形区域内来回震荡。这同样的由于思维惯性造成的。道理不难理解,一直股票从15元跌到10元再涨到15元随后回调,当股价第三次达到15元,投资者肯定心里会咯噔一下,上次在这个位置没有上涨,这次也许一样,先卖出观望吧。
2、筹码密集区
在股价上涨中,总会出现在某些价位上,投资者一致的买入或者卖出,于是形成成交密集区。当下次股价运行到同一位置时,套牢者的投资者一定会长舒一口气,终于解套了之后卖出,而盈利者也预期此位置有卖出,套牢者和盈利者同时抛售,压力就此形成。
在股价下跌中,同样会出现在某一价位止跌,没有买入者买入,高位套牢者补仓,两者齐心协力之下,股价由跌转涨,密集的成交就形成了支撑。
支撑、压力的特征之所以很多投资者在使用支撑和压力时经常被打脸的原因就在于,没有深刻理解体会支撑、压力的特点,仅仅机械的认为某一条均线,有一水平线,某一缺口有这支撑压力,然后不经大脑就直接套用。
1、支撑压力相互转换
股价在一定时期内形成压力之后,将会在压力下方运行一段时期,之后当突破压力之后,走势将会发生改变,此时的压力则会变为支撑,并且形成支撑之后,将会在一定时期内一直运行与支撑位上运行。
如下如:
2、支撑压力的有效性同时间周期有关
该特征是指,一直股票在运行过程中,会在不同时间周期上形成N多个支撑和压力,通常时间周期越短,其支撑压力的有效性就越差。
即我们经常说到周线支撑压力,日线支撑压力,分时支撑压力。
所以在谈到压力时,一定要有一个前置条件,即在什么时间周内的支撑和压力,这点相当重要。投资者经常被打脸原因就是,明明日线级别压力明显,分时级别上的支撑其实通常是无效的。
3、支撑压力是一个区间,绝不是一个点位和价位
这是散户投资者认知上的最大误区,实际上,支撑和压力是一个区域,一个价格带或者点位带。
如果有人精确的分析到了某一个点位和价格,请不要崇拜和惊呼,那仅仅是蒙对了的,不具有持续性。
在投资中,唯一的确定就是不确定,这点请一定要牢记。我们宁愿模糊的正确,而不要精确的错误。
4、支撑和压力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
这一点的意思是,支撑和压力在特定的时间,周期下,有时间是有效的,有时间是无效的。投资者分析支撑和压力,一定要结合其它市场因子综合分析,不要一根筋,这里的支撑,那就一定不会下跌,这里的压力就一定会下跌。
通常,很多在支撑和无效时,不会去思考为什么?反而是嘟嘟嚷嚷的抱怨,为什么像祥林嫂一样不断的重复,为什么无效呢?
这于实战没有任何用处,只会让投资者更加怀疑自己,怀疑市场,从而被市场左右,被市场愚弄,最后破产离场。
支撑压力的表现形式支撑压力有很多市场表现形式,常见的有均线,缺口、趋势性、箱体、整数等等。
1、均线支撑、压力
所谓均线支撑,是指股价在上升趋势或者下降趋势中,股价始终不跌破某一均线,或者股价始终无法突破某一均线。
当股价从高位回落到均线附近,投资者择机买入,当股价从低位反弹至均线附近卖出。
比如:
2、趋势线支撑压力
在股价运行中,根据高低点的相对关系,然后连接不同高点或者不同的低点,会形成一个直线,该直线很神奇的支撑和压制股价的上涨和下跌。
同样当每一股价回踩到直线附近时就是不错的买点,反之就逢高离场的机会。
如图:沪深60分钟K线图,从2646以来的反弹趋势明显,但是4月21日到4月23日的下跌破坏上升趋势,随后转为下跌趋势。同时今天上午第一个小时突破下降趋势线后,很明显可以看到该趋势线变成了支撑
3、缺口支撑和压力
缺口是指股价在快速大幅变动中有一段价格没有任何交易,显示在股价趋势图上是一个真空区域,这个区域称之“缺口”,通常又称为跳空,通常简单分为跳空向上缺口和跳空下跌缺口。
向上缺口代表着多方力量极其强大,对空方形成碾压式的绝对优势,那么市场观望者会认为该缺口就是多方的心里低价,但估计会到缺口区域,他们会选择买入,同时也认为多方不会轻易将战火燃烧在自己的成本附近,从而形成支撑,反之亦然。
4、整数关口支撑和压力
这个支撑和压力从理论上讲其实最没有道理,但在A股市场却是实实在在的存在。比如我们说3000点,2700一带支撑。
沪指来看,去年5月跌破3000点之后到当下,在近一年的时间内,股指收盘在3000之上的时间大约12%,而收盘在2700以下的时间不足10%。这其实就是整数位支撑和压力的体现。
在实战中使用支撑压力的注意事项不管任何投资理论,流派,最后都必须落实到实战,否则没有任何意义。同时任何一种投资理论和方法,在使用中一定要注意某些细节和综合考虑,不然就是会画虎不成反类犬。
在我的投资生涯中,有以下几点体会供你参考。
1、支撑和压力,一定要结合大趋势,即大盘的走势。
如果大盘处于明显的上涨趋势,那多用均线支撑和缺口支撑,在箱体震荡中,则使用箱体支撑更接近市场本质。
2、要结合市场的风口,处于热点板块的个股,支撑和压力有效性更高,因为热点大部分都是投机交易,而投机交易者都是使用的同样技术分析,这时技术分析有自我强化功能。
3、一定要设置止损,因为支撑和压力不是绝对,一成不变的。
4、一定要有资金管理,切忌一把梭将自己置于不利的位置。
综上所述,关于支撑和压力的理解中,一定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同的市场场景使用不同的支撑和压力,当然还要结合资金管理,大盘,热点等,只有这样支撑和压力才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否则就是嘴上派。
我是溯源归一,极简投资践行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