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其锋芒的意思,孙子兵法全文及译文经典名句?
1、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译文:
孙子说:大凡用兵的原则是,以能使敌人举国不战而降是上策,用武力使之降服便要稍逊一筹;能使敌人全军不战而降是上策,而用武力击破取胜便要稍逊一筹;能使全旅不战而降是上策,而用武力击破敌旅取胜便要略逊一筹;能使敌人全卒不战而降是上策,击溃敌卒使之降服就略逊一筹;能使敌人全伍不战而降是上策,击溃敌伍而取胜就略逊一筹。所以,百战百胜者,虽然高明,但不是用兵策略中最高明的;不用武力进攻就能使敌人降服,才是高明中的高明。
2、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译文:
用兵打仗就是运用诈谋奇计克敌制胜之道。所以,明明能征善战,却要对敌人装作软弱无能;本来准备用兵,却伪装成不准备打仗;明明要攻打近处的目标,却给敌人造成攻击远处的假象;本来要攻打远处的目标,相反却装作要在近处攻击。敌人贪利就用小利来引诱他上当;敌人混乱时就乘机攻取他;敌人实力雄厚时就要谨慎防备;敌人强大时就暂时避其锋芒;敌人暴躁易怒就可以撩拨他怒火而让其失去理智;敌人自卑而谨慎就使他骄傲自大,丧失警惕性;敌人休整良好,就要设法骚扰他,使其劳累;敌人如果内部亲密团结,就要设法离间他,使之分裂。要在敌人疏于防备的时候突然袭击防备薄弱之处,在敌人意想不到的情况下采取行动。这些都是军事家用兵取胜的妙计,只能随机应变灵活运用,而无法事先规定或说明的。
三国志刘备避其锋芒?
【指挥战法】暂避其锋:战斗开始后前3回合,使我军智力最高的武将受到的兵刃伤害降低,使我军武力最高的武将受到的谋略伤害降低。
【暂避其锋】可从武将庞德、徐庶传承获得,战法的减伤效果比较针对武将自身的缺陷,智力最高的武将最怕的就是兵刃伤害,武力最高的武将最怕的就是谋略伤害。而暂避其锋刚好能弥补这两种武将的缺陷。而且战法的减伤效果会依据施法者的智力属性提升,给高智力武将配备时,减伤的幅度极大,非常强力。战法配备也没有任何兵种限制,可以随意搭配使用。
游击战十六字诀适用的场景?
游击战的十六字方针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进。
敌进我退是指当敌强我弱时我们要避其锋芒、保存力量、失地存人,杜绝以卵击石,无谓消耗有生力量。
敌驻我扰是指当敌人安营扎寨准备休息时,我们必须采取相应手段对其干扰,做到使敌吃不得吃、喝不得喝、睡不让其睡踏实,拉屎撒尿都不得安生,但是必须尽量不能增加我方的伤亡为前提。
敌疲我打当敌人人困马乏、无精打采、战斗力丧失之时,就是我方集中力量打击消灭敌人的有利实机。
敌退我进就是敌人失败,我方胜利。敌人逃命我们乘胜追击,收复失地。
对付办公室飞扬跋扈的人怎么做?
与嚣张跋扈的同事相处,要学会避其锋芒,学会处事不惊,其实每一个嚣张跋扈的人都有其软肋,只要你不与他发生正面冲突,可以抓住其软肋出击,一是与他建立感情,感情深了,他的什么缺点你都可以指出并帮其改正,二是正确引导,通过感化他,让他学会尊重别人。
守雁门关十大名将?
4.李牧
李牧是战国四名将之一,赵国人,武灵王军队改革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要对付北方的胡人,经过改革之后的赵军也是相当勇猛,将匈奴驱逐至漠北深处,而武灵王身故之后,匈奴再犯。雁门关守将李牧坚守不出,以至于匈奴甚至赵国朝野都认为李牧胆怯不敢出战,一怒之下赵王撤其职位,派其他人守关,要求主动出击,结果是损兵折将,对匈奴一点打击效果都没有。这时赵王又厚着脸皮去请李牧出山,李牧上任之后依然是坚守不出,并且对军士好吃好喝招待着,日子久了,军士个个心有愧疚,意欲出力报国,而李牧抓准时机,好好谋划一番之后,将匈奴十万主力全歼,匈奴大伤元气,至少近一二十年没有力气反扑了,而李牧也成为雁门关第一代守关名将!后来若不是秦国反间之计除掉了李牧,秦一统六国可能要推迟一些日子了。
2.李广
飞将军李广的事迹大家再熟悉不过了,“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飞将军对付匈奴还是有一套的,在任雁门太守时,百骑之兵能唬住匈奴数千人的大部队。李广功勋卓著,但是多以巧胜,只能说李广对匈奴太过熟悉,玩弄匈奴才是李广最拿手的事。与李广同时期的大将程不识评价李广道:“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李广可以说在当时的将军之中算是个异类,匈奴都很怕他,因为这个人很难搞,李广作战也比较随性潇洒。不过也正是因为这种做事的性格,造成了不得意的人生。
3.薛仁贵
唐朝时,匈奴早已不复存在,而北方的胡患并未停止。突厥的侵犯依然困绕着大唐帝国,从唐初为突厥压迫,到李世民反攻,突厥的势力已经分裂。但是经过几十年的恢复,突厥新的一代又生出来了,不断地滋扰着边关。而薛仁贵曾三箭定天山,大挫回纥;后大军征讨高句丽;就连吐蕃也不能幸免,大唐第一名将声名在外。晚年镇守雁门关时期,突厥来犯,问守将何人,薛仁贵脱下头盔,声称是薛仁贵,而突厥听到名号不敢与其敌对,薛仁贵乘势追击,大破突厥,斩首万余,俘获数万人马以及牲畜。正所谓:“老来犹可破胡虏,将军尽忠死封疆。万言难书勇烈事,画戟白袍永留香。”
4.杨业
杨业即杨家将中老令公的历史原形,杨业本为北汉大将,在对阵大宋的战役中基本上没有胜过。后来北汉投降,杨业为大宋守卫雁门关,在与契丹的战斗中,杨业逐渐成了无敌将军,可见杨业不善于窝里斗,他与儿子杨延昭的事迹也被民间演义成了生动的故事。杨业在与契丹的作战中屡出奇兵,声威大震,契丹人都比较怕他,称其为“杨无敌”。无敌将军在986年和潘美领军对敌契丹,可是潘美,曹彬都战败,杨业也因此主张避其锋芒,然而遭到王侁的诋毁,说其有二心,毕竟杨业是北汉降将。杨业为证明自己的忠心,也有斗气的成分,帯军深入,结果被包围,全军覆没,杨业被俘,悲愤绝食而死。有诗称赞:“江迹留空垒,牙枭谶异徵。报君忠贯日,吞虏气填膺。死战悲杨业,生降唾李陵。哀荣褒典存,主上已中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