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网络,我一直在用一个没加密的wifi会不会有什么安全风险?
风险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wifi并非公共网络,可能是“黑网”。只要一台Win7系统电脑、一个无线热点AP及几个简单的应用程序,黑客就能伪造公共网络,监听并记录用户所有的操作信息。
2、“蹭网”应用自身不安全。“蹭网”应用大多数都是集中收录海量公共wifi账号来实现免费蹭网,同时,由于不向用户收取费用,“蹭网”应用多数都依靠推送广告和APP实现盈利,然而这些推送往往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查,因此钓鱼信息、恶意APP都有可能借该类应用之便大肆传播。
3、路由器可能有风险。作为WiFi网络的发射端,路由器的安全状况也不容乐观。根据互联网攻防实验室的测试,国内某知名品牌的89款路由器均存在漏洞。攻击者可利用向网页植入恶意代码的形式,篡改路由器的DNS设置,并将用户的浏览器指向黑客指定的恶意网址。
什么是CPS?
这是12月16日我在江苏省两化融合大会暨省企业信息化协会年会上分享的内容。因为大部分听众是企业的CIO,所以这次演讲的内容我讲的抽象一些,当时就预计会有很多人是听不懂的。这篇文章是我自己对CPS的一个预测,是我脑子中的模型。希望大家能够记住这张图,介绍的是从产品维度的三种状态,并在2017年底检验这张图。
今天我讲的内容比较抽象,因为今天来的大部分都是CIO,从工业4.0概念提出之后,出了很多概念,比如CPS和C2M,今天演讲嘉宾中提到C2M的概念中,其实已经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了,新的概念在定义还没有完善的时候每个企业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
我推断C2M也好,CPS也好,未来两三年会有一大批落地的项目,今天我尝试把这些概念做一个分析。从以下三部分讲,一是CPS介绍(三个国家对CPS的理解);二是产品CPS模型的三个状态;三是CPS的三种落地形态。
CPS是工业4.0的平台,CPS是因为工业4.0的推出逐步走红的。我最早研究CPS是在2012年,那个时候还没有工业4.0的概念,那时我对CPS的理解是嵌入式编程圈子对未来物联网的定义。
CPS是因为德国提出工业4.0而在国内流行,这个是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研究部2012年3月发布的《德国提出信息物理系统综合报告》中提出的。
报告中定义是CPS是信息物理融合系统连接物理世界与信息科技世界,在下列复杂的互动过程中演进,嵌入式系统、应用系统和基础设施的互动,如车载控制系统、智能十字路口、交通管理系统、通讯网络及其与互联网的连接,在上述系统的联网和集成上互动。
这是德国报告里面提出的一个图,这个CPS包含物联网所有系统,智能物流只是其中一部分,德国提出的CPS是不限于制造业。
美国CPS框架草案是信息物理系统公共工作组2015年9月提出的,它的重点依然是嵌入式系统。德国跟美国这两大体系里对CPS的理解都不限于制造业,实际上是物联网。
但是咱们国家更多的人了解CPS,是在德国提出工业4.0之后,从制造业角度来理解CPS。
今年11月份我参与了CPS标准租讨论的会议,在会议里面咱们国家对于CPS的定义更多是在制造业的信息跟物理系统模型的应用上。在那次讨论会上,即使是专家对CPS仍然有不同的理解,讨论的时候没有做分类,仅仅讲物理融合信息系统。CPS究竟是设备的模型?还是产品的模型?界别不清楚的时候,在讨论的时候有人倾向于从设备层面讨论,而有的专家是从产品层面讨论,这就经常会互相矛盾。
当问题很虚的时候,我喜欢首先做一个分类,CPS做数字影射包含制造产品的信息模型和制造设备的信息模型。讨论问题的时候把这两个模型分开看就容易讨论清楚。因为最近思考时,对产品的信息模型的思考比较成熟了,所以先介绍下产品的信息模型。
制造产品信息模型,我们把产品分为设计状态、生产状态和运行状态。在设计状态里面,如果CPS实现之后是有数字虚体和物理实体,设计状态、生产状态、运行状态都包括这些数字虚体和物理实体。
比如说设计状态,现在一个产品的设计,首先是设计,设计好之后要做一些样品,做数字虚体和物理实体的映射。同时这个产品在生产状态里面,现在大部分的企业其实在生产状态跟运行状态的过程当中只有物理实体,非常少的部分有数字虚体。而只有物联网真正实现之后把物理实体的很多数据收集上来之后形成模型之后才会形成数字虚体。
在这张图里面,设计状态更多是数字虚体影响物理实体。而生产状态是根据设计直接对物理实体进行生产,有了这个数据模型之后,物理实体在生产过程当中会有更多的传感信号传到形成数字虚体,数字虚体会根据检测状态和设计状态进行校正,校正好之后通过它的设备对这个物理实体进行更改,这里面就会有两个改变。
那么运行状态的产品,现在来讲,还没有很多传感器,等有了传感器之后就有了数字虚体,而有了数字虚体数据之后,就会影响到整个设计状态。也就是说现在我们一个产品的设计,更多是在设计状态,通过样品的这一个循环。而在未来CPS实现之后,它会实现设计状态,生产状态,运行状态,都有一个小闭环之后,还会形成一个统一的闭环,这是一个大的闭环。在这个大的闭环中产生的数据没有产生价值,那真正产生价值是什么呢?
它未来还有一个进化态。这张图我们可以做一个比喻,其实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人的进化当中我们比喻成设计态,而生产状态则可比喻成小孩妈妈的怀孕过程,而小孩生出来之后就是我们讲的运行状态。通过人一代一代的进化,我们就完成了整个状态。但是人的进化,这些数据记录在哪里了?其实记录在我们的基因里,这个基因就是我们讲的进化态,在进化态里面只有数据虚体,而进化态就是刚才红领讲C2M的时候讲到大数据的驱动。我们可以看到有了生产状态和运行状态获得的这些传感器的数据,通过进化态进一步影响到我们设计态,这就是我们讲的未来一个大的闭环。
生产状态,运行状态,设计状态,原来是小闭环,而有了大数据就形成了大的闭环。有了大的闭环我们可以想象把所有数据全部联结在一起,这必然会产形成一个平台。所以CPS一方面是讲,现在我们很多企业讲CPS叫数字双胞胎,那么数字双胞胎之前,比如在信息化时代其实就已经可以物理世界的数字映射了,比如面向对象的设计,就是通过将物理世界映射到计算机世界的设计方法,但为什么现在做虚拟影射的数字双胞胎才这么火?原因是一个单个系统数据集成不能创造价值,不能形成整个状态的闭环。而实现整个状态的闭环其实就是在云计算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所有数据能够在一个平台上,才能实现整个数据的闭环,而整个大数据的闭环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刚才讲的这三个状态,加上进化态,其实是从技术维度来讨论CPS三种落地的状态。
下面我会从商业的纬度看,从工业角度来看有三种类型,就是原材料工业、设备制造工业、终端消费者工业。这三种工业类型难点是不同的,你用一个原则去解决所有问题是很难的,所以我们就把它做一个分类。
原材料行业,比如说找钢网,上面提到CPS是一个平台,平台型公司的竞争一定是非常非常激烈,因为平台型公司能制定行业规则。在这么大竞争压力之下,而原材料这种行业更多是能够帮助企业做一些采购,形成平台之后,通过B2B大宗交易再进一步形成物联网。我推断找钢网现在是B2B大宗交易平台,但是下一步一定是利用大的交易量进而做一个物联网CPS系统,进而控制到钢厂领域。
设备制造行业,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工业互联网为主要特点的设备联网。一个是工业4.0为主要特点的数字工厂。现在工业4.0大部分其实映射的是设备制造行业,针对设备制造行业,那么这个行业其实是最复杂的,今天不着重讲。
对于终端消费者行业,我认为是讲C2M的平台。从管理角度来讲,这三个行业的生产模式是不一样的。第一种原材料行业,用量最大的生产方式是按库存生产。因为原材料生产的每种产品的选择会非常非常少,比如设备制造行业客户是企业,而这个企业里面采购人员是专业人员,他们能够提出设计要求。而终端消费品,比如说买一件衣服,我需要对这个服装行业很熟吗?我没有这种能力!如此就需要我们在C2M这个平台上做个性化定制,在定制这个平台上,要为终端消费者提供一个工具来帮助终端消费者定制这个产品。红领酷特介绍的很多客户里面,其实有很多设备制造业。如果用红领酷特的定义就没有一个影射方式到终端消费品行业,所以我把C2M定义为是终端消费品行业个性化平台。
今年7月份我曾经尝试写一本关于C2M的书,我对C2M做了很深入的思考,我认为C2M平台包含的功能:(1)电子商务的功能(2)个性化定制设计平台(产品设计)(3)产品生产设计(4)产品定价策略管理(5)制造执行系统(6)生产排程(7)服务管理。C2M一个典型特点是后制造,甚至这个产品还没有生产出来。比如用户要个性化定制一个产品,这个产品交付出来之后,个性化定制设计这个平台要确定这个产品是否生产的出来,同时产品生产设计里面要决定这个产品的成本是多少。同时还需要根据盈利部分来定价。有了定价策略之后,生产的时候如果产能不足,承诺人家7天到货,实际上15天才到货,那用户就不满意。所以整个体系都需要这个平台几分钟之内就能够给用户一个答案。因为有了这些功能,就要求所有功能都在一个平台上,这就是我们讲的C2M平台。
大家看下面的数字,大家记住哪个数字了?209,其实刚刚是64个数字,但是大家记住的只有209,因为人的注意力更多是集中在动态变化的部分,其实包含了静止部分的图才是最完整图。个性化定制是未来商业环境中变化的部分, C2M时代个性定制是主要特点,但标准部件才是主流,是未来制造中静态部分,而C2M的个性化定制是标准部件与个性部件的组合。
大家都都知道海尔互联网工厂的个性化定制功能,我之前询问过生产线上个性化定制的生产产品比例是有多少?很低!大部分还是在传统原来属于按库存生产的模式在生产。未来个性化定制是一步一步实现的,在早期绝大部分C2M平台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仍然是传统的模式,但是它会一小部分,一小部分逐步改变,个性化定制比例是逐步才能够变大的!
公共无线网络怎么连接不上?
手机无法连接WiFi网络的可能原因及解决方法:
1.首先检查无线路由器是否正常工作,可以使用其他手机或者数码产品连接该 WIFI 信号,如果都能正常连接和正常上网,那么一般来说这个路由器是可以正常工作的。
2.手机开启了休眠状态关闭网络。 检查手机是否开启休眠状态下关闭网络的选项,手机过一段时间就会断开连接或者接收不到后台聊天软件的可能原因是误开启手机休眠关闭网络的功能。
3.长时间使用路由器,路由器可能会出现假死现象。重启无线路由器即可。
4.认证类型不合适。尝试更改路由器的认证类型,选择安全的 “WPA2-PSK” 类型模式要好,下面的加密算法最好选择 “AES”。
5.手机或路由器网络设置异常。考虑恢复路由器出厂设置和手机网络设置。 iphone7手机目前已经正式发售了,如果需要可以直接登录安徽电信网上营业厅 www.ah.189.cn进行购买的
电信是什么网络?
电信现在是中国最大的网络运营商,是全国互联网产业运行的平台!
至于他是什么网络的。这个问题比较难确切的回答,现在电信是CDMA+WLAN 网络。
C网是指电信CDMA网络,G网是指现在移动和联通的网络;电信的C+W的意思就CDMA+WLAN;(WLAN指无线上网)
补充:更正下CDMA指电信的3G手机网络CDMA2000;wlan就是指通过电信的无限网络进行移动上网,这些只是电信的一些业务套餐,不需要理解太深;电信手机上网的号段是指133,153,189,不只是189。
网络与新媒体主要是学什么?
网络与新媒体学习的时候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1、价值
就媒体本身意义而言,媒体是具备价值的信息载体。载体具备一定的受众,具备信息传递的时间,具备传递条件,以及具备传递受众的心理反应的空间条件。这些综合形成媒体的基本价值。这个载体本身具备其价值,加之所传递信息本身的价值,共同完成媒体存在的价值。这个也就是媒体存在价值。即便理念上新形式上新科技进步也具备一定受众,但是媒体成本远高于受众所带来的商业效益,亦不能形成媒体的有效价值。
比如近几年来由于媒体的发展,各类媒体风暴市场,但是经过市场考验的留下来的却少之又少。其中有一些就是因为其没有深入调研媒体核心价值所在而盲目拷贝别人的理念导致失败的。或者是由于理念过于超前不能被市场认可,没有深度分析消费者形态而强加细分难以体现媒体的基本价值,或者基本价值与市场不协调导致失败的。原因诸多,不一一赘述。
2、原创性
新媒体之所以称之为新,就新在这里。应该具备基本的原创性。这里的原创性,区别于一般意义上个人或个移动互联网别团体单独的原创性,应该一段特定的时间内时代所赋予的新的内容的创造,一种区别于前面时代所具备的内容上形式上理念上的更革新的一种创新。更具备广泛意义的创新。比如,分众传媒就是一种新媒体,具备原创性,它之所以可以称为原创是因为它把原有的媒体形式嫁接到特定的空间上,形式上是嫁接,理念上却是原创。但是那时的聚众或者当下更多家类似媒体,都是新媒体典范,他们或者是不谋而合或者是复制,这个原创是这个特定的时间内时代的原创,仍可称其为具备原创性的一面。而这个原创是理念上创新的典范。
当时兴起的分众传媒、聚众传媒、框架传媒等细分受众的媒体都是在媒体理念上具有一定意义的原创性。以及后起细分到社区的安康、细分到医院的炎黄、互力等媒体,虽然复制了分众的细分概念,也不失为理念上创新应用成功的典范。
3、效应
效应是在一定环境下,因素和结果而形成的一种因果现象。新媒体必须具备形成特定效应的特性。或者说新媒体必须具备形成一种更新的效应的特性。新媒体必须具备影响特定时间内特定区内的人的视觉或听觉反映的因素,从而导致产生相应的结果。网络在90年代中期接入我国,属于一种新型的信息载体,而且形成了巨大的效应,在特定区域特定时间内几乎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这种效应必然产生特定的结果。由于这个效应得变化发展,不排除新媒体可以发展成为主流媒体的可能,也就是新媒体在一定的时机也可以脱离新媒体概念限制。所有的概念都是随着发展而变化。
关于效应的说法,举一个例子即可言明。分众无线,以手机信息为载体传播广告信息,这样的应时代需要而诞生的媒体,是新媒体。虽然是手机屏幕上的广告,但是却形成了一定的效应,惊动了央视315,可见一斑。对于无线媒体,将来市场空间不可限量,虽然分众无线遭遇滑铁卢,那是有具体执行上的原因而导致的,这样一种媒体形式不会消失而且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而且会更绿色更健康发展。
4、生命力
新媒体作为媒体而存在,必须有一定生命力。或长或短必须有其存在期间的价值体现,而这个价值体现的长短,就是生命周期。由于近几年我国媒体的发展迅速,新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由于各类细分性媒体这种细分思维的影响,各种形式的创意嫁接层出不穷。但是就其形式新技术新并不能决定其存在的价值,在无情的市场面前,折戟沉沙的数不胜数。就其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把握住新媒体的核心价值是什么,而盲目生搬硬套,导致媒体不具备一定的生命力。因而这些在混乱中夭亡的媒体不能算是媒体,更不能称其为新媒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