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读,4cm的估读值是多少?
估读值只估读一位,所以估读为4.0cm
卷尺测量需要估读吗?
不需要。因为既然选择卷尺来测量的话,其要求的测量精度应该是mm级别,所以不需要估读。通常根据测量需要,首先确定选择什么仪器或者尺子,包括尺子的总长度(5M,10M,30M,50M,100M),或更短,还有在测量较长距离时还要配备张力器!才可以进行测量工作!
5估读法?
估读法是:
电表一(0-3A , 0-3V)最小刻度0.1准确到0.1位,估计到0.01位二(0-0.6A)最小刻度0.02准确到0.01位,估计到0.01位五(0-15v)最小刻度0.5准确到0.1位,估计到0.1位。
在物理中
刻度尺、螺旋测微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弹簧秤等读数时都需要估读。因为最终的读数要以有效数字的形式给出,而有效数字的最后一位数字为估计数字,应和误差所在位置一致,在实际操作中,究竟估读到哪一位数字,应由测量仪器的精度(即最小分度值)和实验误差要两个因素共同决定。
根据仪器的最小分度可以分别采用1/2、1/5、1/10的估读方法,一般:
最小分度是2的,(包括0.2、0.02等),采用1/2估读,如安培表0~0.6A档。
最小分度是5的,(包括0.5、0.05等),采用1/5估读,如伏特表0~15V档。
高中物理刻度尺怎么估读?
1、在高中,只有刻度尺的读数不说明也要,其他的测量工具读数都要估读。
2、估读到最小单位的下一位,如果最小单位是厘米估读到毫米,是分米就估读到厘米。
3、估读的数是多少呢?读到最小的单位后,还多出来的部分占最小一格的10分之几,估读的数字就是几.如刚好对准了刻度线,没多出来,估读数字就是0,这个0是不能省的。
刻度尺是以长度单位为标准作刻度记号,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刻度尺的分度值一般为1mm,一般规格的学生量程为10cm、15cm、20cm 。刻度尺测量长度是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也是其他测量仪器正确读数的基础。
扩展资料:
使用前:
做到三看,即首先看刻度尺的零刻度是否磨损,如已磨损则应重选一个刻度值作为测量的起点。
其次看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即量程)。原则上测长度要求一次测量,如果测量范围小于实际长度,势必要移动刻度尺测量若干次,则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最后应看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最小刻度代表的长度值不仅反映了刻度尺不同的准确程度,而且还涉及到测量结果的有效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应从实际测量要求出发兼顾选择。
读取结果:
一般情况下应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如学生用三角尺最小刻度是mm,用它测量长2cm的长度,若正好对准在刻度线上时,正确记录应为2.00cm,其中2.0cm是尺面准确读出的数,由于无估读数,需在毫米的10分位上加“0”。
注意: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写上相应的单位。
记录结果:
注意: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写上相应的单位。
误差:
①误差产生的原因来自于测量仪器的准确程度、实验原理的局限性、环境与人为的客观因素等。因此,任何测量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②只能努力设法减小误差,不可能消除误差。
③误差与错误不同,错误是由于方法不当、人为主观因素(读错、记错等)造成的,因此在实验中错误应该避免也能够避免。
④减小误差的途径:选用准确度较高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熟练实验技能等。在一般实验中,减小误差的有效途径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这种方法对偶然误差的减小有效)。
天平游码读数方法?
1.需要估读.小数点后三位,如果天平的读数可以为任意值,则读数时需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2.如果只有砝码+游码可估读,那么误差来自游码估读,如果是砝码+游码+指针读数,那么误差来自指针读数。扩展资料
天平使用方法
1.要放置在水平的地方。游码要归零。
2.调节平衡螺母(天平两端的螺母)调节零点直至指针对准中央刻度线。
3.左托盘放称量物,右托盘放砝码(左物右码)。根据称量物的性状应放在玻璃器皿或洁净的纸上,事先应在同一天平上称得玻璃器皿或纸片的质量,然后称量待称物质。
4.添加砝码从估计称量物的.最大值加起,逐步减小。托盘天平只能称准到0.1克。加减砝码并移动标尺上的游码,直至指针再次对准中央刻度线。
5.过冷过热的物体不可放在天平上称量。应先在干燥器内放置至室温后再称(或在特殊器皿中称量)。
6.物体的质量 =砝码重量+游码所显示的度数。
7.取用砝码必须用镊子轻拿轻放,取下的砝码应放在砝码盒中,称量完毕,应把游码移回零点。
8.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时,应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然后把药品放在纸上称量。
9.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上(如:小烧杯、表面皿)里称量。
10.砝码若生锈,测量结果偏小;砝码若磨损,测量结果偏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