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的传统乐器是,槟榔谷景区展示的哪几个少数民族文化?
谢谢邀。海南三亚是地球上最迷人的风景地带,四季如夏,鲜花盛开。素有“东方夏威夷”之称。是中国最好的旅游城市。
三亚也是个多民族聚集的地方,除了有汉族外还有好些少数民族,如黎族,苗族,回族等等。
去年我们在前往槟榔谷的途中,导游祥细介绍了槟榔谷景区黎苗土著文化,景区由非遗村、甘什黎村、谷银苗家、田野黎家等组成。
其实槟榔谷最初就是一个黎族山寨,经过这十年发展已经成为海南岛最大的一个展示海南原著民民族风情的地方。
在这里三月三特色文化,就是黎族青年谈情说爱的节日,他们穿着黎族的民族节日盛装,挑着山兰米酒,带着竹筒香饭,从各地汇聚一起,需要祭拜始祖。
能歌善舞的黎族青年,三五成群相会,还边歌边舞,晚上燃起篝火,吹奏乐器,同时还有摔跤,拔河,射击等其它活动比赛项目,还持续整天到第二天天亮,男女看上的就互赠信物。
牛是黎族的图腾大力神,因为牛能吃苦耐劳,人们的各种生活都离不开它,所以就把他当神一样的养着供着。
黎族的织锦,已被列为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图案精美,色彩艳丽而享誉海内外。
随后我们跨过一道道栈道木桥,信步走入一带曲折的游廊,数万株槟榔树在炽热太阳照射下显得五彩缤纷。
侗笛的吹法是?
竖吹。
侗笛,是侗族独特的吹口气鸣乐器。
侗语称介各、济各斯。
又称各笛、草笛。
流行于贵州 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从江、黎平、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 县、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和黔、桂、湘三省毗邻的广大地区。
? 关于侗笛的起源,除侗族古歌中有:“地平金富人造笛”外,在侗族韵文叙事诗歌《祖公河 上》中也载有:在“苗娘(姑娘名)还不会打扮,银汉(男子名)也不会玩,年老的不会结亲家 ,姑娘们不会嫁丈夫”的年代里,“金转造芦笙,金烧造笛子……,姑娘听了笛声跟着唱… …。
”这就是民间流传的有关侗笛和笛子歌的传说。
在黔、桂、湘三省广大侗族地区,峰峦 呈秀、溪流错综,在这山青水秀、如诗如画的自然环境中,聚居着勤劳勇敢、多才多艺的侗 族人民。
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文化艺术源远流长、丰富多采,素有“音乐之乡”誉称 。
在侗乡,几乎人人会吹侗笛,个个都能自制侗笛。
每到夜晚,就会从飞阁重檐的鼓楼上传 出侗笛伴奏的夜歌,或从寨边飘起一阵阵优美动听的笛声和情歌声。
传统的侗笛,管身多用水竹制作,也有用紫竹、金丝竹或黄枯竹制作的,长短、粗细规 格不 定,一般管长30厘米~40厘米、内径1.3厘米~1.5厘米。
上 端除有坡形吹口外,并 留竹节或堵以笛塞,下端敞口,管身上开有六个按音孔,在近上端吹口处,开有一个装着竹 片的哨孔(图)。
制作时,通常使用八月砍下的竹材,选择竹节距离较长和粗细较均匀者 ,经阴干或蒸干后,以较粗的一端为吹口,先在距上端5厘米处的管身上开一个方形哨孔(也称发音孔或音窗),孔长1厘米、宽0.8厘米。
再将哨孔正上方的管壁 劈开一道 竹皮,修削掉3/4,成为深0.15厘米、宽0.8厘米的长方形沟槽,竹槽两侧用细竹条 垫高,上面盖一竹片并用竹篾或细线缠绕固定,形成一个进气孔道。
哨孔的薄竹片作为分气 阀,也通过竹篾固定在哨孔下半部,使之成为笛哨。
在哨孔以下的管身上,垂直开有六个圆 形按音孔,下端管口至第一孔的距离,完全和下端管口的周长相等,在哨孔至第一孔的1/2 处开第六孔,在第一孔至第六孔之间开四个按音孔,六个按音孔等距排列。
? 演奏时,笛身竖置,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按上三孔,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按下三孔 ,嘴含吹口,运用循环呼吸法将气流均匀地送入气道,直接冲激哨孔下半部的竹片,激发管 内空气柱振动,并通过手指按孔而发出高低有别的音。
民间传统侗笛,因规格不一,音调也 各不相同,较常用的有F调(音域c1—f2)、bE调(音域?bb—be2))和D调(音域a—d2)三种。
侗笛的音色柔美、明亮,介于竹笛与洞箫之间,明朗而不浮华,甜美而不消 沉,并富有浓郁的山野风味。
演奏中常运用独特的指颤音和滑音技巧。
常用于独奏、合奏或 伴奏。
但由于音域窄、音量小,一般只适宜为声乐伴奏和演奏简单的独奏曲。
在黔东南黎平 县的南部和桂北三江侗族自治县,侗笛主要用来伴奏“小歌”(笛子歌)。
凡专用这一乐器伴 奏的歌曲,都称作笛子歌,唱奏形式多为男吹女唱,曲调优美动人。
在湘西南通道侗族自治 县,侗笛还参加八音芦笙等丝竹乐器组成的小型民间乐队合奏。
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60年 代,侗笛曾用于歌剧《刘三姐》音乐中,并且还作为乐队的主要乐器,使歌剧具有浓郁的民 族风格,它也成为侗族乐器中的佼佼者。
侗笛是侗族青年男女恋爱或社交活动中最喜爱的吹奏乐器之一,它和木叶一样,常用来为情 歌伴奏,木叶一般是白天在野外吹奏,侗笛则多在夜晚吹奏,用以伴奏曲调流畅、节奏自由 的 侗歌独唱——夜歌。
侗家后生“会姑娘”时,常边走边吹,姑娘们可以从那音调不同、悠扬 动听的笛声中,辨别出自己的心上人来。
在通道侗族自治县,还有“情妹唱歌郎吹笛”的恋 爱过程,这是由侗笛伴奏的一种“歌跟笛”的情歌。
这里的吹奏侗笛能手,可以堵住一侧鼻 孔,而用另一侧鼻孔吹奏,虽然发音轻弱,但奏者可以一边吹笛一边唱情歌,形成风趣别致 的自吹自唱,为恋爱生活增添了奇异的色彩。
此外,侗族老年人,也用侗笛为叙事歌或酒歌 伴奏。
著名民间艺人有梁老开、胡汉文、石国兴等。
布依族特产?
五色花糯米饭
农历三月三、七月半,是布依族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五色花糯米饭是册亨布依族人民这两个节日的特色食品。五色花糯米饭有古老的传说和历史。其制作方法就是将采摘山上生长的天然新鲜的枫香叶、苏木、糯米花、观音草等植物煮沸后,用其五颜六色的水汁浸泡当地优质糯米,蒸熟后放在竹制簸箕中搅拌,就成了色泽鲜艳的五色花糯米饭。
芦笙几个孔?
多为六孔,也有四孔或八孔。
苗族芦笙,是苗族人民特别喜爱的一种古老乐器之一,是民族节日中必备的乐器。而芦笙更是苗族传统的簧管乐器,在苗族地区广为流传。芦笙是苗族文化的一种象征,苗族芦笙在表演吹奏方面把词、曲、舞三者融为一体,保持了苗族历史文化艺术的原始性、古朴性。
苗族人在古代是什么人?
据学者考证,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
而蚩尤是炎帝族,所以,苗族人也应属于炎黄子孙。根据苗族的还傩愿习俗,巫师们头戴神相面具,还可发现与8千年前的北福地文化的陶质面具也有渊源关系。苗族流行盘瓠的传说,流行画八卦传说,似乎与伏羲氏也有渊源;苗族的乐器芦笙似乎与"女娲作笙簧"有渊源关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