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是哪个朝代的人,秉公执法形容哪个历史人物?
秉公执法的历史人物有包拯,狄仁杰,海瑞,汉朝董县令董宣,徐有功等。
一、包拯
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 ,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二、狄仁杰
唐高宗仪凤元年676,狄仁杰升任大理丞,掌管刑狱诉讼等事宜。他上任后,明辨是非,秉公执法,一年中解决了大量的奇案、冤案。在涉案的一万七千余人中,没有一人蒙冤,狄仁杰因此成为举朝闻名的断案如神的大法官。小说狄公案便是参照这段历史,讲述了狄仁杰破案断狱的传奇故事。
三、海瑞
海瑞,明朝嘉靖时期的著名清官,海南琼山人,号刚峰,他铁面无私、刚直不阿、敢于直言、惩恶扬善、一心为民,被人们誉为海青天。他四岁时,父亲病逝,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异常清苦,在母亲的督导下,他自幼诵读大学、中庸等,渐有了报国之心。
四、汉朝董县令董宣
董宣,字少平,陈留郡圉县今杞县人,东汉光武帝刘秀时期官员,因办事不畏权贵被称为卧虎、强项令硬脖子的洛阳令。起初被司徒侯霸征召,后升迁至北海国相。
后来江夏郡有巨贼夏喜等侵扰郡境。朝廷任命董宣为江夏太守。外戚阴氏是江夏郡都尉,董宣轻视侮慢他,因此被免职。后来朝廷特征召董宣为雒阳县令。
五、徐有功
徐有功前后执正大案六七百件,救活人命数以万计,因而难免得罪酷吏的他三次被控死罪,三次被赦,两次被罢官又两次复出,虽如此他仍持志不渝,一心执法守正。因此徐有功能成为历史上罕见的一位名留青史的专职法官,被当时人誉为自古无有的好官。
知否里面有包拯吗?
没有包拯,知否是赵丽颖领衔主演的一部剧情,该剧情讲究是古代商户人家的爱情故事,剧中赵丽颖与男主角琴瑟和鸣,得到了幸福
包拯的衣服怎么穿的?
在一些影视剧中,包拯所穿的衣服确实有些像龙袍。不过,那也仅仅是像而已。
在古代,唯有皇帝才能穿龙袍,诸侯王只能穿蟒袍。蟒袍与龙袍最大的差别,是蟒袍四爪,而龙袍具有五爪。
我们常说的五爪金龙,就是皇帝所穿龙袍的模样。
另外,皇帝的龙袍与王爷的蟒袍颜色也大有不同。在古代,唯有皇帝才能穿明黄色的衣服,诸侯王以及其他大臣只能选择穿其他颜色的服饰。至于影视剧中的包拯,他所穿的严格来说并不是古代官服,而是明清时期的戏服。
包拯真的公正廉明吗?
因为古代百姓对于“好官”的需求,经过戏曲、影视形象的“包装”,包拯几乎成为了百姓心中最理想的“官”。
在戏曲中,包拯长的黑,脑门上有一个月牙;但是真实的包拯并不黑,脑门上也没有月牙。在戏曲中,包拯是集智慧、公正 、清廉为一体的好官。那么历史上的包拯真的是一个公正廉明的官嘛,他和戏曲中的形象又有多大的差距呢?
包拯剧照因为宋朝的以钱养廉政策,再加上包拯家境殷实,他是真的清廉包拯的事迹其实在宋朝并不出名,直到元朝戏剧的出现,包青天的形象才开始在人们的心中广泛流传。
正如包拯长的黑是戏曲中的形象一样,真实的包拯家境殷实,身世也并不凄惨。
在公元1027年,28岁的包拯考中进士,在现在的江西永修任职,但他的父母并不愿包拯离家太远,包拯换到家附近的和州就任没多久,就决定辞官回家奉养父母。直到1037年,包拯三年守丧期满,他才再次出来做官。
包拯画像包拯在任期间的表现,可以让人信服他并不是一个贪官。
在包拯42岁时,他成为了端州的知府。根据《宋史》记载,端州的砚台是贡品,前任知府就常用端州砚台做礼物去讨好上级的官员;但是在包拯就任期间,他却始终没有将砚台作私用,。也没有往家里拿过一块。一块砚台就可以看出包拯的为人,也可以看出包拯的清廉和人们想象的一样。
因为皇帝想要以钱养廉,宋朝的官员工资是最高的;按照现在的物价来算,清朝的九品官员一年拿到的俸禄折现是1万8千元;而宋朝最末等的官员一个月俸禄折现也有6.4万。因为这样一个政策,宋朝官员贪污的情况真的很少。
即使是宋朝的官员工资高,也并不影响宋朝的官员利用权力谋一点福利。但是包拯始终没有拿端州的砚台,这足以证明包拯的品格,并不是通过影视剧中夸张而来的。
包拯真的公正吗?这一点他和影视剧中的形象有一点出入在《宋史》中记载,包拯在做官期间真的做到了嫉恶如仇,尽管他的身边并没有展昭和四大护卫的帮助,但是这并不影响他在朝堂中仗义直言;尽管他在就任开封之时没有御赐的三把铡刀,但是包拯一直在上书奏不平事的前沿,为此他得罪了不少的人。但是在包拯当官的后期,他的初心就有些变了。
包拯和他的帮手剧照为了能够出任三司使,包拯将前任三司使张方平弹劾;随后这一职位由宋祁接任,包拯再次将宋祁弹劾,直到包拯接任了三司使这一职位。
但在包拯就任三司使期间,他的确通过自己的手段将改变了原来的官吏乱政的情况,直接还给百姓一个清明的环境。
包拯剧照根据《宋史》记载,在包拯就任三司使期间,使得百姓不再受到官府的困扰;“拯特为置场和市,民得无扰。吏负钱帛多缧系,间辄逃去,并械其妻子者,类皆释之”。
尽管包拯在历史上的断案就“牛舌案”一桩,但历史上的包拯是真的做到了公正廉明,不然历史上也不会给他塑造那么多的形象。在公元1062年,包拯去世之前,他留下家训,告诫自己的后代要做一个好官,千万不能贪财。
四面楚歌铁面无私的人是谁?
四面楚歌是指楚霸王项羽。项羽与刘邦的楚汉战争最后一战,项羽被围垓下,张良让士兵唱楚歌,动摇项羽军心,加速项目失败。铁面无私一般指北宋名臣包拯。包拯办案不讲私情,皇帝的面子也不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