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莲,inchs是多少厘米?
3寸是10厘米。
计算过程如下:
∵ 3尺=1米,1尺=10寸,1米=100厘米,
∴ 3寸=10厘米。
拓展资料:
三寸金莲,最早出现于宋代,是古代妇女传统习俗的极端发展。人们把裹过的脚称为“莲”,而不同大小的脚是不同等级的“莲”,大于四寸的为“铁莲”,四寸的为“银莲”,而三寸的便为“金莲”。三寸金莲要求脚不但要小至三寸,而且还要弓弯。
大家来谈一谈中国女人的缠足裹小脚的历史?
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
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
——苏东坡《菩萨蛮.咏足》
缠足,是中国古代束缚妇女的一种陋习。渊源甚远,始于宋朝,终于建国后,绵延千余年,对女子毒害尤深。今天,填哥就跟大家讲讲这个缠足的问题。
中国古代的审美:男子爱小脚
说到缠脚,就不得不提中国古代的对女子的审美观点了。这个方面,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的特点。
原始社会的时候,由于需要生产劳动的关系,人们以粗壮和结实作为美的标准。这是最接近自然的审美观点。
从夏商周到秦汉,中国社会对女子的审美由结实逐渐转变为柔弱精致,正是所谓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与此同时,逐渐强调女子的德行之美。
古装美女
从三国到隋唐时代,中国人对女子的审美观点逐渐由个性化逐渐转向雍容华贵,这就是所谓的以肥为美。
而从宋朝到明清时期,对女子的约束则越来越多,更加提倡女性的内在之美。
而有关女性的足部,则自秦汉以来,无论任何一个时代,都是以有一双小脚为美。
传说汉代的赵飞燕,能跳掌上舞,身轻如燕,以此取悦汉成帝。由此可见,赵飞燕的一双脚,应该如何细小。否则,早就“飞出掌外”了。
大家叹息的大才子曹植,其实也喜欢小脚,所以洛神赋中有:“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隐居东篱下的陶渊明,更是这方面的典型,以至于在闲情赋中写道:
愿在丝而为履,同素足以周旋。纤纤玉足似月牙,盈盈一握手感佳。肌肤胜雪若凝脂,此生一见不言他。这应该是写小脚的最让人销魂的诗句了。
甚至连喜欢肥胖的唐人,在诗句中也不乏对女人小脚的赞美。
比如杜牧的《咏袜》中的诗句”钿尺裁量减四分,纤纤玉笋裹轻云”,就是直接赞美女孩子的纤纤细足的。真的不懂,在肥胖的身躯下面有一双纤纤细足,是如何“美”的。
缠足的历史——源于五代宋朝
中国古代的以小足为美的审美观点,到了五代乃至宋朝,发展到了极端,以致导致女性的缠足。
有关“缠足”的起源,历史上众说纷纭,其中可信度最高的就是源自南唐和北宋了。
传说南唐后主李煜的的舞女窅娘,她能歌善舞,李后主专门制作了高六尺的金莲,用珠宝绸带缨络装饰,命窅娘以帛包脚,使脚纤小屈上作新月状,再穿上素袜在莲花台上翩翩起舞,从而使舞姿更加优美。
不过现在大多学着认为缠足开始于北宋,兴于南宋。
本文开头的苏东坡《菩萨蛮.咏足》就是一首歌咏缠足的诗篇。
《鹤林玉露》就记载,北宋的王室公主多缠足,以至于王室公主柔福帝姬南归,因为长着一双大脚而被人怀疑是假的了。
到了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年)缠足风俗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枫窗小牍》说宣和以后汴京闺阁“花靴弓履”,更重要的是这是出现了专门的缠足鞋——“错到底”并在社会上了流传开来。
南宋,缠足风俗得到发展。从图绘上看,南宋时代妇女穿弓鞋的就较多。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搜山图》和《杂居人物图》中妇女的脚都很纤小。考古中,南宋妇女缠足鞋也有发现。福建福州南宋墓出土的六双女鞋,长13.3-14厘米,宽4.5-5厘米。《夷坚乙志》“三王夫人斋僧”条云“我以平生洗头洗足分外用水,及缠帛履袜之累,阴府积秽水五大瓮,令日饮之。”南宋妇女缠足已经比较多了。到了南宋末年,小脚已成为妇女的通称。
《宋史.五行志》记载:理宗朝,宫妃系前后掩裙而长窣地,名“赶上裙”;梳高髻于顶,曰“不走落”;束足纤直,名“快上马”。束足,指的就是缠足了。这是官方的最早的有关缠足的记载。
缠足的历史——发展于元明
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是在马上建立的政权。游牧民族武功显赫,但是在文化方面就差远了,所以也对文化方面不够重视。缠足,仍然在慢慢的发展中。
明朝,是中国最后的一个汉族政权。深受宋明理学影响的明朝,封建礼教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对女孩子的影响更是深入。缠足的习俗,在汉族地区被广泛接受,并影响到全国。
例如,朱元璋将与其对抗的张士诚旧部编为丐户,下令浙东丐户,男不许读书,女不许裹足。是否缠足成为社会地位、贵贱等级的标志,可见当时社会对于缠足的推崇。
甚至,朱元璋的妻子马氏,因为元朝末年,兵荒马乱的,没有时间缠足,长着一双大脚,被称为“大脚皇后”。
另外,所谓的“三寸金莲”称呼也来自明朝。王鸿渐《西楼乐府》中“狸红软鞋三寸整”、朱有炖《元宫词》“廉前三寸弓鞋露”,都是明证。女子小脚不但要下,而且还要弓,要裹成角黍形状等种种讲究同样始于明代。明代,女子缠足在各地发展迅速以至于山西大同和与其接壤的位于近河北西北部的宣德府成了全国著名的缠足地区。
缠足的历史——全盛于清朝
清兵入关之后,对汉族百姓实行严酷的“剃发令”,命令全国男性必须剃去大部分头发,剩余的小部分头发必须结辫。
但是对于女子,就没有那么多的限制。而且,由于满族女孩子不缠足,所以清初的统治者曾经三令五申,女孩子不得缠足。但是没有任何效果。而且,缠足并不会影响到清朝的统治。所以,后来清朝统治者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在反对了。
因而,缠足在清朝中期得以全面发展,几乎没有汉族女子不缠足的。社会各阶层的女子,不论贫富贵贱,都纷纷缠足,作为一个女人,是否缠足、缠得如何,将会直接影响到她个人的终身大事。“三寸金莲”深入人心,甚至还有裹至不到三寸的,以至出现女子因脚太小行动不便,进进出出均要他人抱的“抱小姐”,而且这样的女子在当时还很受欢迎。
缠足的历史——消亡于清末到解放后
缠足,对女孩子的身心产生巨大的毒害。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一直有反对女孩子缠足的声音。
直到清朝的末年,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晚清时许多知识分子认为缠足造成中国妇女的羸弱,进而影响到整个民族及国家的力量,因而开始纷纷发表文章,成立组织,反对缠足。
毒害妇女的三寸金莲
特别注意的是,当时的太平天国,虽然有落后和封建的一面,但是在禁止缠足这一方面还是不错的。洪秀全提倡的男女平权虽然是一句空话,但是却下令女子禁止缠足,违者斩首,在太平天国控制的地区严厉实行禁止缠足的政策。
随着反对缠足运动的展开,各个社会团体纷纷倡导反对缠足。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宣布禁止缠足。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时期,缠足成了各派批斗的对象。中国共产党更是厉行禁止缠足。全国解放之后,缠足的陋习被彻底革除。
新的“缠足”——高跟鞋
高跟鞋美女
妇女缠足的陋习,历经千年,最终被彻底革除。随着缠足陋习一起革除的,是对妇女的歧视和偏见。女人,终于获得自己的一片天。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一种新的,对自己的脚很不健康的方式也逐渐兴起,这就是——穿高跟鞋。高跟鞋能使妇女走路看起来很优雅,就像缠足一样。不过也跟缠足一样,高跟鞋对女性的脚百害而无一利。而比较可怕的,是妇女缠足是自小被迫的,而穿高跟鞋,确是长大之后自愿的。
其实,对于女性来说,生活的健康,幸福才是最主要的,何必要为了所谓的好看而虐待自己双脚呢?
以上纯属个人意见,欢迎各位批评指点。谢谢。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图片的原作者。
你怎么看待三寸金莲?
我们的同龄人都知道“三寸金莲”是对女人的小脚的一种“美称”。旧社会女孩子从4,5岁起开始裹脚,因为这个阶段女孩子的骨骼柔软不易折碎。裹脚大多数都是由母亲执行,首先母亲会用言语说服女儿,让女儿心甘情愿的接受裹脚的事实,再开始裹脚。
母亲会将女儿的脚板强行压成弓状,挤成尖形。为了顺利的进行,不让女儿太对抗,起初用布条轻轻的缠住,几天后逐渐缩紧,以控制脚掌缩小变形,这个过程疼痛难忍,还要被母亲逼着走路,以适用裹脚后的正常行走。
大概到十三岁足部已经定型,母亲由为女儿裹脚改为监护女儿护脚。过去女人的小脚与女人的贞操直接挂钩,脚不能外露,更不能让外人触碰。有好色的男人引诱女人时,第一步就是找机会以触碰女人的足部来试探女人的反应。当时的人们普遍将小脚当成是美的标准,脚越小越美:三寸为金莲,四寸为银莲,五寸为铁莲。
裹脚时代的小脚女人经受了身体的摧残,度过了畸形的少年时代,经受着一生的桎梏,她们的人生是悲催的。而裹脚时代的大脚女人,是很难嫁得出去的,要受人歧视一辈子,她们的命运也是多舛的。我孩提时看到小脚的奶奶们,走路摇摇晃晃,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看着都让人心里难受。
裹脚始于南宋时期,终于辛亥革命的新时代。“三寸金莲”是古代限制压迫女人的产物,也是新时代女人当家做主的参照物。如今老话重提,我们了解了“三寸金莲”的痛苦,更能体会出我们新时代女人的无比幸福。
三寸金莲是传统文化吗?
三寸金莲是传统文化吗?
答: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长河中,流传下来了很多的传统文化,有一些常人无法理解的风俗,就比如古代女性缠足,
三寸金莲”是对于缠足这一风俗的称呼。
一、缠足是中国古代一种陋习,是指女性用布将双脚紧紧缠裹,使其脚畸形变小,以为美观。一般女性从四、五岁起便开始缠足,直到成年骨骼定型后方将布带解开,也有终身缠裹者
3、缠足是对于女性身体的一种摧残,缠足后对于生活上非常的不方便,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女性是非常的痛苦的,一般缠足的额女性脚不会超过十五厘米,虽然痛苦,但是普遍流行,最早从宋朝开始的,延续了近千年才结束。
4、据现代学者考证,缠足开始于北宋后期,兴起于南宋。元代的缠足继续向纤小的方向发展。明代的缠足之风进入兴盛时期,出现了“三寸金莲”之说,要求脚不但要小至三寸,而且还要弓弯,但清以前的出土女尸尚未发现有缠足者,可见在当时缠足也并不十分普遍。清代的缠足之风蔓延至社会各阶层的女子,不论贫富贵贱,都纷纷缠足,但不缠足者也不在少数。
二、三寸金莲起因
1、说到缠足起因,大概说来有四个方面:审美的要求、两性隔离制度、宋明理学的推动、处女嗜好的促进等
2、汉族人追求女子身材美感由来已久,古来就有“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说法,历朝历代歌颂美女们身材娇好,步履轻盈的诗句不胜枚举。宋朝统治者的推崇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宋朝皇室与宋朝上层社会是最早开始缠足的。
3、缠足也很受宋朝文人的推崇,连苏轼、辛弃疾这样杰出的文豪都有歌咏和欣赏缠足的篇章。苏轼《菩萨蛮》词中有“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句,辛弃疾《菩萨蛮》有:“淡黄弓样鞋儿小,腰肢只怕风吹倒”句,常常为人们引用。林语堂先生曾描述过女子缠足后的步态:中国女子的缠足,完全地改变了女子的风采和步态,“其作用等于摩登姑娘穿高跟皮鞋,且产生了一种极拘谨纤婉的步态,使整个身躯形成弱不禁风,摇摇欲倒,以产生楚楚可怜的感觉。”而正是这种“可怜的感觉”,膨胀了封建士大夫的自身优越感。从而滋生出其“在性的理想上最高度的诡密。
4、缠足源于北宋中期
缠足始于宋代,并被宋朝理学家推波助澜,从缠足可见宋朝妇女深受礼教压迫。
三、三寸金莲的发展
1、到了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年)缠足风俗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枫窗小牍》说宣和以后汴京闺阁“花靴弓履”,更重要的是这是出现了专门的缠足鞋——“错到底”并在社会上了流传开来。进入南宋,缠足风俗得到发展。从图绘上看,南宋时代妇女穿弓鞋的就较多。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搜山图》和《杂居人物图》中妇女的脚都很纤小。考古中,南宋妇女缠足鞋也有发现。福建福州南宋墓出土的六双女鞋,长13.3-14厘米,款4.5-5厘米。《夷坚乙志》“三王夫人斋僧”条云“我以平生洗头洗足分外用水,及缠帛履袜之累,阴府积秽水五大瓮,令日饮之。”南宋妇女缠足已经比较多了。到了南宋末年,小脚已成为妇女的通称
2、明代,妇女缠足之风进入大盛时期。明初,朱元璋将与其对抗的张士诚旧部编为丐户,下令浙东丐户,男不许读书,女不许裹足。是否缠足成为社会地位、贵贱等级的标志,可见当时社会对于缠足的推崇。
3、为此时缠足风气很盛,所以胡适把它同八股文、鸦片放在一起,列为明朝三大病症。
4、清代,统治者起初极力反对汉人缠足,一再下令禁止女子缠足,但此时缠足之风已是难以停止,到康熙七年(1668年)只好罢禁。这件事一度被人们渲染为“男降女不降”(清廷推行“剃发令”,汉族男子剃发被视为向清廷屈服的象征。清廷也下令禁止女子缠足,但后来并未达到禁止目的,故而有“男降女不降”之说)。清康熙朝北方流行缠足,南方未涉及;至乾隆朝南方也开始流行女子裹脚;到咸丰年间,清代社会各阶层的女子,不论贫富贵贱,都纷纷缠足,甚至远在西北、西南的一些少数民族也染上了缠足习俗。作为一个女人,是否缠足、缠得如何,将会直接影响到她个人的终身大事。“三寸金莲”之说深入人心,甚至还有裹至不到三寸的,以至出现女子因脚太小行动不便,进进出出均要他人抱的“抱小姐”,而且这样的女子在当时还很受欢迎。
四、废止
1、清代曾出现反对缠足的强烈呼声。清朝立国之后屡屡禁止缠足。崇德三年(公元1638),清太宗皇太极下令禁止妇女“束发裹足”。顺治十七年,规定有抗旨缠足者,其夫或父杖八十,流三千里。康熙三年(公元1664)再申前令,但此时缠足之风已是难以停止,到康熙七年(公元1668)只好罢禁。
2、当时清政府的禁止妇女缠足是与男子剃发令一样,意在用满洲习俗化为汉人习俗,从而加强统治,也因此当他们发现汉族女子缠足对于清政府的统治非但无害反而有利时,也就不再严格执行了。
3、清朝民间一些有识之士于举世崇拜缠足的狂热中清醒地认识到缠足的危害,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力辟缠足之非、反对缠足,他们是清末天足运动的先行者。
4、晚清时许多知识分子认为缠足造成中国妇女的羸弱,进而影响到整个民族及国家的力量,是中国落后的象征之一,因此反缠足运动逐渐兴起。
这一时期由于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的大力倡导,在上海、广东相继成立“天足会”,一时间四方响应。康有为写了一篇《戒缠足会檄》,在女儿到了缠足的年龄后拒绝为其缠足,遭到了家乡人的强烈反对,但他仍坚持不给女儿缠足,成为近代反缠足运动中的一段佳话。此后,康有为的女儿还曾陪他到西方游历考察。1902年,清廷发出上谕,劝戒缠足。
5、在这个时期发生了一次禁止缠足的实践活动,即太平天国的反对缠足,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洪秀全主张男女平权,提倡妇女天足。太平军进入南京,他下令妇女不准缠足,违者斩首,当时在太平军控制的地方也确实厉行禁缠。
6、满清封建王朝被推翻后,孙中山正式下令禁止缠足。到了“五四”时期,缠足更成为各派革命运动和激进分子讨伐的对象,陈独秀、李大钊等人都曾撰文痛斥缠足对妇女的摧残和压迫。自从中国共产党登上政治舞台后,毛主席真正消灭了小脚,中国的妇女才得到了彻底的解放!
有哪些金句语录值得摘抄?
100条来自世界名著里的人生金句,字字珠玑直达灵魂,太适合摘抄收藏了!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01. 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即使最狂热最坚贞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02. 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03. 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04. 所有人都显得很寂寞,用自己的方式想尽办法排遣寂寞,事实上仍是延续自己的寂寞。寂寞是造化对群居者的诅咒,孤独才是寂寞的唯一出口。05. 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无论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我们相爱还是我们成功失败,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维克多·雨果《悲惨世界》:06. 释放无限光明的是人心,制造无边黑暗的也是人心,光明和黑暗交织着,厮杀着,这就是我们为之眷恋而又万般无奈的人世间。07. 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垂青。08. 没有被听见不是沉默的理由。09.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10. 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维克多·雨果《巴黎圣母院》:11. 人的心只容得下一定程度的绝望,海绵已经吸够了水,即使大海从它上面流过,也不能再给它增添一滴水了。12. 这是黄昏的太阳,我们却把它当成了黎明的曙光。13. 一个独眼人和完全的瞎子比起来缺点更严重,因为他知道缺什么。14. 爱就像一棵树,它自行生长,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内心,甚至在我们心灵的废墟上也能继续茁壮成长。这种感情愈是盲目,就愈加顽强,这真不可思议。它在毫无道理的时候反倒是最最强烈。15.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在我们的才智、我们的道德、我们的气质之间,存在着某种平衡,它们毫不间断地自行发展,除非生活遭到重大的变故才会中断。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16. 幸福的家庭有同样的幸福,而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17.「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这个世界从来只有更美,而没有最美。而最靠近完美的一刻,就是最容易走向相反的时刻。18. 人都是为希望而活,因为有了希望,人才有生活的勇气。19. 人们往往把欲望的满足看成幸福 20. 一个人只要能忘我和爱别人,他在心理上就不会失衡,他就是一个幸福的人和完美的人。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21. 每个人都会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22. 没人对你说「不」的时候 你是长不大的。23. 两个相爱的人不应该有隔阂,因为他们的敌人是整个世界,一旦他们产生隔阂,世界会立即将其征服。 米兰 • 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24. 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心中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我已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走。25. 令她反感的,远不是世界的丑陋,而是这个世界所戴的漂亮面具。26. 表面是清晰明了的谎言,背后却是晦涩难懂的真相。27. 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28. 压倒她的不是重,而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29. 决心不过是记忆的奴隶,它会根据你的记忆随意更改。30.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31. 成功的骗子,不必再以说谎为生,因为被骗的人已经成为他的拥护者,我再说什么也是枉然。32. 凡事需多听但少言;聆听他人之意见,但保留自己之判断。33. 当悲伤来临的时候,不是单个来的,而是成群结队的。 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34. 外观往往和事物的本身完全不符,世人都容易为表面的装饰所欺骗。35. 世间的很多事物,追求时候的兴致总要比享用时候的兴致浓烈。 塞林格《麦田守望者》:36. 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37. 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38. 我们确实活得艰难,一要承受种种外部的压力,更要面对自己内心的困惑。在苦苦挣扎中,如果有人向你投以理解的目光,你会感到一种生命的暖意,或许仅有短暂的一瞥,就足以使我感奋不已。39. 你千万别跟任何人谈任何事情。你只要一谈起,就会想念起每一个人来。40. 快乐要有悲伤作陪,雨过应该就有天晴。如果雨后还是雨,如果忧伤之后还是忧伤.请让我们从容面对这离别之后的离别。微笑地去寻找一个不可能出现的你。 巴尔扎克《高老头》:41. 我们的心是一座宝库,一下子倒空了,就会破产。一个人把情感统统拿了出来,就像把钱统统花光了一样得不到人家原谅。42. 难道你的人生你的幸福,真的在于装出你没有的身份,花费你担负不起的金钱,浪费你宝贵的求学时光,去见识那个社会吗?小仲马《茶花女》:43. 你们同情见不到阳光的瞎子,同情听不到大自然声响的聋子,同情不能用声音来表达自己思想的哑巴;但是,在一种虚假的所谓廉耻的借口下,你们却不愿意同情这种心灵上的瞎子,灵魂上的聋子和良心上的哑巴。44. 我不够富,不能像我希望的那样爱你;我也不够穷,不能像你希望的那样被你爱。让我们彼此忘却 —— 你是忘却一个对你说来相当冷酷的姓名,我是忘却一种我供养不起的幸福。45. 除了你的侮辱是你始终爱我的证据外,我似乎觉得你越是折磨我,等到你知道真相的那一天,我在你眼中也就会显得越加崇高。46. 也许我活在你的心中,是最好的地方,在那里别人看不到我,没有人能鄙视我们的爱情。47. 一个人心中没有爱情的时候可以满足于虚荣,但一旦有了爱情,虚荣就变得庸俗不堪了。 大仲马《基督山伯爵》:48. 如果你渴望得到某样东西,你得让它自由,如果它回到你身边,它就是属于你的,如果它不会回来, 你就从未拥有过它。49. 当你拼命想完成一件事的时候,你就不再是别人的对手,或者说得更确切一些,别人就不再是你的对手了,不管是谁,只要下了这个决心,他就会立刻觉得增添了无穷的力量,而他的视野也随之开阔了.50. 你是不是因为太懦弱了,才这样以炫耀自己的痛苦来作为自己的骄傲?51. 上帝给了人们有限的力量但却给了人们无限的欲望。52. 幸福就是一双鞋合不合适只有自己一个人知道。 艾米莉 • 勃朗特 《呼啸山庄》:53. 爱他脚下的土地,头顶上的空气,他触摸过的每一件东西,他说过的每一句话,我爱他所有的神情,每一个动作,还有他整个人,他的全部。54. 在我的生活中,他是我最强的思念。如果别的一切都毁灭了,而他还留下来,我就能继续活下去;如果别的一切都留下来,而他却给消灭了,这个世界对于我就将成为一个极陌生的地方。我不会像是它的一部分。55. 如果你还在这个世界存在着,那么这个世界无论什么样对我都是有意义的,但如果你不在了,无论这个世界多么好,它在我眼里也只是一片荒漠,而我就像是一个孤魂野鬼。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56. 没有时间磨不掉的记忆,没有死亡治不愈的伤痛。57. 历史孕育了真理,他与时间抗衡,保存了人们的实践;他是往昔的见证,当今的教训,未来的借鉴。 简 • 奥斯汀《傲慢与偏见》:58. 傲慢让别人无法来爱我,偏见让我无法去爱别人。59. 骄傲多半不外乎我们对我们自己的估价,虚荣却牵涉到我们希望别人对我们的看法。60. 将感情埋藏得太深有时是件坏事。如果一个女人掩饰了对自己所爱的男子的感情,她也许就失去了得到他的机会。 罗曼 • 罗兰《约翰 • 克利斯朵夫》:61. 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62. 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乔纳森 • 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63. 盲目可以使你增加勇气,因为你看不到什么危险。64. 无论是谁,如以怨报德,就应该是人类的公敌,不知报恩的人,根本不配活在世上。65. 如果一个品行端正的人因为无知而犯错误怎么也不会像那些存心贪污腐败的人那样给社会利益造成极大影响,也正因他们本事大、手段高,能够加倍地营私舞弊,同时还会巧妙地掩饰自己的腐败行径。 丹尼尔 • 笛福《鲁滨逊漂流记》:66. 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着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67. 我们老是感到缺乏什么东西而不满足,是因为我们对已经得到的东西缺少感激之情。68. 非要亲眼看见更恶劣的环境,否则就无法理解原有环境的好处;非要落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否则就不懂得珍视自己原来享受到的东西。69. 在不同的环境下,人的感情又怎样变幻无常啊!我们今天所爱的,往往是我们明天所恨的;我们今天所追求的,往往是我们明天所逃避的;我们今天所希冀的,往往是我们明天所害怕的,甚至会吓得胆战心惊。70. 一个要教育别人的人,最有效的办法是首先教育好自己。 欧内斯特·海明威《老人与海》:71. 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日子。走运当然是好的,不过我情愿做到分毫不差。这样,运气来的时候,你就有所准备了。72. 等待也是种信念,海的爱太深,时间太浅。 73. 现在不是去想缺少什么的时候,该想一想凭现有的东西你能做什么。 欧内斯特·海明威《永别了武器》:74. 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75. 男女之间虽然相爱,却时常想要单独静一下,而一分开,必然招来对方猜忌。夏洛蒂 • 勃朗特 《简爱》:76. 我越是孤独,越是没有朋友,越是没有支持,我就得越尊重我自己。77. 即使整个世界恨你,并且相信你很坏,只要你自己问心无愧,知道你是清白的,你就不会没有朋友。78. 我无法控制自己的眼睛,忍不住要去看他,就像口干舌燥的人明知水里有毒却还要喝一样。我本来无意去爱他,我也曾努力的掐掉爱的萌芽,但当我又见到他时,心底的爱又复活了。79. 在你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你常常会发现不由自主地被当作知己,去倾听你熟人的隐秘。你的高明之处不在于谈论你自己,而在于倾听别人谈论自己。80. 我贫穷,卑微,不美丽,但当我们的灵魂穿过坟墓来到上帝面前时,我们都是平等的。 萨克雷《名利场》:81. 人性的确如此,既轻信又爱怀疑,说它软弱它又很顽固,自己打不定主意,为别人做事却又很有决断。82. 人生一世,总有些片断当时看着无关紧要,而事实上却牵动了大局。83. 如果所有的人娶亲的时候都打细算盘,世界上的人口一定要大大的减少。84. 浮名浮利,一切虚空!我们这些人里面谁是真正快活的?谁是称心如意的?就算当时遂了心愿,过后还不是照样不满意?85. 一个人如果遭到大家嫌弃,多半是自己不好。 莫泊桑《羊脂球》:86. 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87.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糟。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 高尔基《童年》:88.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人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89. 欢乐和忧愁永远是相依相随的,它们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90. 走你的路吧,摔倒了不要怨别人! 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91. 当一个人不能拥有的时候,他唯一能做的便是不要忘记。92. 生命只是一连串孤立的片刻,靠着回忆和幻想,许多意义浮现了,然后消失,消失之后又浮现。93. 我终将遗忘梦境中的那些路径、山峦与田野,遗忘那些永远不能实现的梦。94. 任何一样东西,你渴望拥有它,它就盛开。一旦你拥有它,它就凋谢。95. 当岁月流逝,所有的东西都消失殆尽的时候,唯有空中飘荡的气味还恋恋不散,让往事历历在目。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练成的》:96.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97. 人应该支配习惯,而决不能让习惯支配人。98. 钢是在烈火里燃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中从不灰心丧气。99. 要抓紧时间赶快生活,因为一场莫名其妙的疾病,或者一个意外的悲惨事件,都会使生命中断。100. 生活就是这样变幻莫测:一会儿是满天云雾,转眼间又出现灿烂的太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