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佬族的民风民俗,电白区麻岗镇上坝村人口?
上坝村总人口中4332人,农业人口430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6人,行政区面积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267亩,主要民族有苗族、仡佬族和土家族,下辖27个村民组。
越南主要有哪些民族?
越南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54个国家获得政府承认。每个越南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生活方式和文化遗产。西越大多数民族统称为“山里人”。
越南有54个民族,分别是哲族、芒族、越族、土族、布依族、热依族、佬族、卢族、侬族、山泽族、岱依族、泰族、仡佬族、拉基族、拉哈族、布标族、瑶族、赫蒙族、巴天族、巴拿族、布娄族、布鲁-云乔族、遮罗族、戈族、格贺族、戈都族、叶坚族、赫耶族、抗族、高棉族、克木族、麻族、莽族、墨侬族、俄都族、勒曼族、达渥族、欣门族、色当族、斯丁族、华族、艾族、山由族、占族、朱鲁族、埃地族、嘉莱族、拉格莱族、贡族、哈尼族、拉祜族、倮倮族、夫拉族、西拉族。
根据1999年越南人口数据,越南前八大民族及其在人口中的比例如下:1。京越族(主要民族),占86.2%;2、傣族彝族,占1.9%;3) 公民身份1.7%;4、无国籍,相当于1.5%;5) 高棉族,相当于1.4%;6、华裔,占1.1%;7、非居民公民身份,相当于1.1%;8、苗族/苗族,占1.0%。其余46个民族占4.1%。
探究为什么竹王是仡佬族的祖先?
仡佬族聚居地是一个山清水秀,并具有历史神韵的西南热土。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孕育出了,众多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从上古时期一直到封建社会退出历史舞台,这块极具民族魅力的土地上,曾生活着人数众多的“南蛮”。
而在众多“南蛮”中有一个以竹子为图腾的民族,他们崇拜竹子并以无比崇敬的心态祭祀竹王。其民族名称“仡佬”在仡佬语中,其实就可以被翻译为竹子。从这一点来看这个以竹为名的民族就是仡佬族。
探究仡佬族的对竹子的钟爱,以及无比虔诚的奉祀“竹王”。其实,归根结底就是源于古老的自然崇拜思想。仡佬族不仅将竹子奉为图腾,而且在一些比较重要的祭祀长河中,还会祭祀祖先和蛮王老祖,这其实也是一种原始的祖先崇拜思维。仡佬族有什么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
仡佬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老民族,其先民自古以来就广泛活动在整个西南地区,留下了开荒拓土的不朽功绩,随后逐步分化、重组,其中一部分逐渐形成了仡佬族这一单一民族。他们的特点有:
1.传统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仡佬族的传统文化是厚重而丰富的。仡佬族崇尚教育,有极深厚的国学教育渊源,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傩戏与傩文化这一戏剧中的“活化石”。此外还有独特的民间医药文化、传统手工艺以及别开生面的传统体育活动,比如“打竹绣球”、高台舞狮等,保存至今,并得到了较好的继承和发扬。
2.风俗习惯:“茶三酒四烟八杆”,展现了仡佬族人的朴实无华和热情好客。而仡佬族的古老丧葬习俗十分丰富且寓意深刻,极具代表性。独特的婚嫁习俗如打牙、哭嫁等也常常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当然许多古老的传统习俗如今已不复存在,比如打牙习俗、古老的葬俗等,成为仡佬族珍贵的文化记忆尘封在历史当中。
仡佬族民族音乐的特色及起源?
仡佬族的民族音乐特色乐器有二胡、横箫、唢呐、锣鼓等。仡佬族演奏的“八仙”乐曲富有民族特色,由八人使用二胡、横箫各一对和其他乐器合奏,音调十分和谐动听。唢呐是仡佬族喜庆佳节不可缺少的乐器,用唢呐吹出的《老灰调》、《过山调》、《过河调》、《过街调》、《迎亲调》等十余个曲牌,仡佬族,族源和古代僚(lǎo)人有关,民族语言为仡佬语,属汉藏语系,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文。仡佬语崇拜祖先, 奉祀竹王、蛮王老祖、山神。
仡佬族集中聚居在贵州省北部的务川和道真两个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石阡县,其余分别散居在安顺、平坝、普定、关岭、清镇、正安、凤岗、松桃、黔西、六枝、织金、大方等二十多个县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