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火蚁怎么消灭,海龟有多少种?
世界上现存海龟有七种:绿海龟、玳瑁、蠵[xī]龟、平背龟、大西洋丽龟、太平洋丽龟和棱皮龟。
它们都被列入了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濒危”或“极危”类别。
所有海龟都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公约),这意味着海龟的国际商业性贸易被完全禁止。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将我国海域内分布的玳瑁、棱皮龟、绿海龟、太平洋丽龟和蠵龟,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非法猎捕或收购、运输、出售海龟及其制品,都是触犯法律的,违法者将可能面临牢狱之灾。

1、棱皮龟

棱皮龟又称革龟,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多栖息于热带海域的中、上层,有时可进入近海和港湾中,偶尔也见于温带海洋。
棱皮龟是龟鳖目中体型最大的动物,最大体长可达3米,龟壳长2米余,体重可达800-900公斤。
棱皮龟背面没有角质板,被以柔软的革质皮肤,上面有7条纵棱,棱间微凹如沟。它们全身深蓝或黑色,身上散布白色或米白色斑点。
四肢呈鳍足状,没有爪,前肢甚长,后肢短。

棱皮龟非常温顺,主要以水母为食。由于水母并非补充能量的最好食物,所以棱皮龟的最好办法就是一次性多吃水母。
有时候,棱皮龟只需一天就可吃掉相当于自身体重73%的食物,相当于1.6万卡路里,高出其生存所需3到7倍,这也是为何棱皮龟这种号称“吃水母机器”需要锋利牙齿的原因。

牙齿给了棱皮龟进化优势,锋利、尖锐、向内倾倒的牙齿可预防水母逃脱。
它们有特别长的食道,甚至延伸到胃部以外再环绕回来,它就像传送带一样可捕捉、储存以及持续消化食物。
尽管棱皮龟有着出色的消化系统,但它们依然无法区分水母和海水中塑料垃圾漂浮物的区别。这是棱皮龟正面临灭绝的最大担忧,人类需要采取措施保护它们。
当小棱皮龟出生时,其长度只有7.6厘米。棱皮龟是迁徙物种,每年要游1.6万公里,它们需要竭尽所能才能游得如此之远。
棱皮龟已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

2、蠵龟

蠵(xī)龟又称红蠵龟、红海龟,分布于温带和热带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以及地中海。多栖息于大陆架一带,经常出没于珊瑚礁中,也进入海湾、河口、咸水湖等地。在中国南海、东海海域有分布
蠵龟平均长度100厘米,重量大约135公斤。大的个体长度可达280厘米,重量450公斤。背甲棕红色,有不规则的土黄色或黑色斑纹,腹甲色浅,呈柠檬黄色。四肢背面亦为棕红色。颈背色深,眼大,虹膜及眼周棕黑色。
蠵龟主要捕食底栖或漂浮的甲壳动物、软体动物、特别是头足类动物、水母和其他无脊推动物,偶尔吃鱼卵,也吃海藻等植物性食物。喜欢在珊瑚礁、大陆架或是长满褐藻的浅滩中觅食。
掠夺性的乱捕滥杀,滥挖龟卵,是蠵龟急剧减少的重要原因。蠵龟已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

3、大西洋丽龟
大西洋丽龟,又称肯氏龟,偏好温暖水域,从大西洋到墨西哥湾都有分布。最先描述它的是萨缪尔·加曼,而叫做“肯氏”是为了纪念从佛罗里达州基韦斯特寄出了这种海龟标本的渔夫理查德·M·肯普(Richard M. Kemp)。

大西洋丽龟成年个体的胸甲一般是黄绿色或白色的、而背壳则是灰绿色。幼龟整体是黑灰色的。喙状嘴、体侧的肢呈鳍状。
成年大西洋丽龟生活在海岸附近的浅水近岸水域,喜欢温暖。食物包括一些软体动物、甲壳亚门动物、水母、藻类或者海胆。
人为捕杀是大西洋丽龟数量迅速减少的最初原因,而今天其主要威胁则是栖息地丧失、海洋污染以及渔网。

4、丽龟

丽龟,又称太平洋丽龟、榄蠵龟、橄龟,栖息于太平洋和大西洋热带浅海海域,偶而也会在温带海域中看到它。我国沿海从南海至黄海南部均有分布,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台湾、海南及广西等海域均有记录。
丽龟是海生龟类中最小的一种,长度大约60厘米。四肢扁平如浆。头、四肢及体背为暗橄榄绿色,腹甲淡橘黄色。受袭击时龟可以把头、尾及四肢缩回龟壳内。丽龟是肉食性动物,食物包括各种鱼类、软体动物、甲壳类等。
丽龟已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国的丽龟资源不多,理应保护。在丽龟洄游来中国沿海觅食时期应避免误捕,一旦误捕了应立即放回大海。

5、玳瑁

玳瑁,别名瑇[dài]瑁、鹰嘴海龟、十三棱龟等,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玳瑁长度大约100厘米,重量80-100公斤。部分大的个体长度可达1.7米,重210公斤。

玳瑁最明显的特点是其上颚钩曲尖锐如鹰喙般,这也是其俗名之一“鹰嘴海龟”得名的原因。
椎盾和肋盾加起来是13块盾片,组成了背甲的主体,俗名“十三棱龟”就是根据这个特点命名的。躯体后部的缘盾往往重叠,呈现出锯齿状边缘。
玳瑁生活在广大的海域中,其最主要的生活区是浅水礁湖和珊瑚礁区,而珊瑚礁中的许多洞穴和深谷给它提供休息的地方,而且珊瑚礁中生活着其最主要的食物-海绵,而这些海绵中的部分物种对于其他生物来说是剧毒且致命的,所以玳瑁肉中往往会含有致人死亡的高毒性物质。
而且由于海绵中通常含有大量二氧化硅(玻璃的主要原料之一),因此玳瑁是屈指可数的能够消化玻璃的动物之一。它们的食物还包括栉水母、水母、海葵、虾蟹和贝类等无脊椎动物以及鱼类和海藻。
玳瑁的繁殖率虽然高,但是与大多数海龟一样,稚龟的成活率相当低。很多成年海龟被人类有意或无意的杀死,如玳瑁会误入渔网而身陷其中,或是被鱼钩钩住,抑或是与大型船只发生碰撞,海龟的巢位也会被人类和动物侵占。
玳瑁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附录Ⅰ中,进出口玳瑁产品,杀害、猎捕或侵扰玳瑁均是不合法行为。玳瑁已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

6、绿蠵龟
绿蠵龟,又称绿海龟、青海龟,广泛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海域中,即约南北纬度20℃等温线之间的海域。绿蠵龟的主食为海中的海草与大型海藻,因此体内脂肪累积了许多绿色色素,呈现淡绿色,也因而得名。

绿蠵龟长度90-125厘米,重量68-150公斤。外被扁圆形的龟甲,头和四肢露在壳外,无法将头完全缩进壳内。背腹扁平,茶褐色或暗绿色,上有黄斑,盾片镶嵌排列。四肢桨状,覆以大鳞,前肢长于后肢。
头部略呈三角形,吻部短圆,上颚前端不呈钩曲,下颚略向上钩曲,颚缘具强锯齿。
成年绿蠵龟因体型大、背及腹甲坚硬且游泳速度迅速,因此,除了人类之外,几乎没有什么主要的天敌。但小绿蠵龟的天敌却是非常多,在陆地有各种沙滩上的动物,如:家畜、沙蟹、浣熊、红火蚁、蛇、勐禽等都会对小龟进行攻击,在海中则有各种肉食性的鱼类。小绿蠵龟在第一年的死亡率很高,研究资料估计,只有约1%的小绿蠵龟能够长大为成龟。
在人为干扰方面,产卵栖地的破坏包括骚扰产卵母龟、不当挖掘龟卵、捕捉小海龟及不当的建设开发、挖取沙滩沙石移作他用、岸上灯光设置等都对它们繁殖有巨大影响。不当渔法造成海龟混获问题严重,使得每年死于误补的海龟不计其数。
绿蠵龟已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

7、平背龟

平背龟,又称澳洲平背龟,多生活在澳大利亚大陆架和北部沿海水域,也会出现在海湾、潟湖、河口甚至内陆的河道中。它们是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小的一种海龟,没有长途迁徙的习性。
平背龟,长度76-96厘米,重量70-90公斤。背甲近圆形且扁平,具有一层薄的蜡质,背甲为榄灰色,边缘为棕黄色。
平背龟是杂食动物,但以吃肉类食物为主。它们主要在浅水区捕食,食物包括:珊瑚、海参、虾、水母及其他无脊椎动物,会偶尔会吃海草,但是占的比例很小。
由于平背龟的活动范围不会远离海岸,分布范围小,因此受人类的影响较其他的海龟更大。
目前面临的威胁,如栖息地的破坏、非法野生动物贸易、捡拾龟卵、污染和气候变化。平背龟的肉与卵是澳洲土著人传统的食物,现在仍然被澳大利亚政府允许采集食用(非商业目的)。

成年的海龟,几乎没有天敌,甚至能够与鲨鱼周旋对抗,它们目前最大的威胁来自人类。
不饲养海龟为宠物,不食用龟肉、龟卵,不购买海龟制品,不随意丢弃垃圾。
有时候仅仅一句好言相劝,也许能救它一条活命。

保护环境防止外来物种都有哪些?
据统计,我国至少发现188种入侵植物、81种入侵动物、19种入侵微生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入侵物种中,我国发现了50种,对农业、林业、水利、畜牧业等造成严重危害。如红火蚁,巴西龟,小龙虾,清道夫等等。
大多数外来物种是依赖人为干扰来传播的,为减少外未入侵物种的威胁,建议解决方案如下:
1、在物种抵达时及尚未广泛逸为野生前,尽快鉴定及评估其入侵性和对本地生态及原生物种的影响,并对恶性入侵种尽快消除,以免广泛蔓延;
2、采取人工防治、机械或物理防除、替代控制、化学防除、生物防治、综合治理等方法,加以消灭;
3、加强出入境检疫工作,制订外未入侵物种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海洋有害物种引进的管理,尤其是严格防范通过压舱水携带的海洋外未物种入侵的巨大威胁;
4、加强对外来入侵物种的生物学特性、入侵生态学、控制措施等方面的研究,建立入侵物种数据库;
5、把外未入侵种纳入国家生物多样性政策、战略和行动计划,着力提高公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制定经济奖惩措施以及其他政策手段。
红蚁有多可怕?
红火蚁其实是一种原本生活在南美洲,后来才出现在我们这里的入侵生物。
与一般动物繁衍后代不同,红火蚁在交配场所不是地面,而是距离地面大约90到300米高的高空,它们之后的配对和交配都是在这个高空区域进行,而它们的巢穴一般都建在距离交配的地方三五公里。红火蚁本来也是一种食性特别杂的生物,再加上自身的觅食能力也很强,所以,数以百计的野生花草种子、数十种农作物、戒指动物、昆虫、腐肉、植物和部分脊椎动物等,都可以被它们当作食物消化,只不过它们能够消化的食物会受到年龄和发育阶段的影响罢了。
红火蚁的寿命不仅与自身体型有关,还与生物性别有关。一般情况下,工蚁的体型如果比较小,那么它的寿命大概只有一到两个月,而中心工蚁则可以活2到3个月,但对于大型工蚁来说,存活3个月到半年都是有可能的。不过,要说到那种红火蚁的寿命最长,那还是蚁后,因为这个群体的寿命长达2到6年。
当然,随着世界各地的来往越来越频繁,入侵生物进入其他国家也变得更加常见了,但是,不同于小龙虾这种可以食用的东西,我们尚且能通过将其食物化来解决,而红火蚁则是有毒的。之所以这些入侵生物可以快速在一个国家的某些地方蔓延开来,本质还是因为它们在这里没有天敌,如果遇上适合它们繁衍的自然环境和气候,自然就能快速繁殖并往四周传播。
红火蚁问题如果放任自流,无疑会对大家的生活和生产活动造成明显影响,民以食为天,如果粮食产量受到较大影响,自然会涉及到大家生活的方方面面。
红火蚁是一种特殊的蚂蚁。它的外观也很容易识别。头部几乎为正方形至略呈心形,长度为1.00至1.47 mm,宽度为0.90至1.42 mm。这也是它的最大特点。同时,它和普通蚂蚁之间存在一定的颜色差异。
1、对人的侵害,叮咬人,严重时,会致命!
红火蚁感受到外来威胁时,会用腹部尖端的螯针,狠狠刺破人的皮肤,同时注射毒液。人类会感到被火灼伤般的痛感!火辣辣的疼!很快就会起泡!
少数对其毒液过敏的人,会很快休克,甚至是死亡!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2、对植物系统的破坏,降低产量
红火蚁,吃多种农作物的种子、根部、果实等为生,特别是对幼苗危害很大,造成明显的产量下降。
3、对其他动物的侵害,影响生存
红火蚁通过食物源的竞争,而使本地蚂蚁,或者其他昆虫,种群严重下降,或者落荒而逃!
红火蚁直接捕食昆虫之地栖型卵生幼体,消灭之,造成该物种之种群严重下降;
红火蚁还可以通过集体行为,吃掉海龟、蜥蜴、鸟类等的卵(看起来的庞然大物)。
红火蚁还可以侵害家畜,使其造成痛苦,而人类还不易及时发现。
树根有蚂蚁怎么治?
1、灯光诱杀: 每年5-7月,在蚁活区域附近,用黑光灯照明,利用蚁的趋性进行诱杀。
2、整巢杀灭:在蚁越冬期,通过工挖巢法、火烧法或向巢内灌水,达到整巢消灭的目的。
3、毒粉诱杀: 每666.7平方米用3%基异柳磷颗粒剂5-6Kg拌肥料,在果树根部周围挖环状沟施入,地面覆盖泥土,每施2-3次,连续1-2年可以减轻为害。
4、 蚁路喷药:每年4-11月,在蚁害区域的果树上寻找蚁筑起的蚁道,发现蚁即用手持喷粉器喷出少量的“灭灵”原粉,使其带毒返巢,并传毒给其他蚁,达到杀灭整巢蚁的目的。
红火蚁为什么越来越多?
首要原因是其繁殖力强。红火蚁是社会性昆虫,一个蚁巢内可有一个或多个蚁后,多的可达百只,一只红火蚁蚁后每天可产上千粒卵,在较短的时间可形成一定规模种群。
其次,适生性强。
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南起海南、北到河北,东起东部沿海、西至西北内陆,共25个省份面临红火蚁入侵的可能。
第三,扩散能力强。传播扩散的方式包括自然扩散和人为传播。
人为传播主要是红火蚁随着园艺植物、草皮、土壤废土、堆肥、园艺农耕机具设备、空货柜、车辆等运输等作长距离传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