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网名,你听过哪些匪夷所思的故事?
1971年7月24日,台风“娜定”登陆我国台湾,狂风暴雨席卷而来。深夜,新竹清华大学的一间男生宿舍内,只有一名周姓同学躺在床上看书,其他3名室友都去登山了。一阵困意袭来,周同学隐约听到室友们说笑着进门以及打扑克的声音。难道他们因为遇到台风返回来了吗?周同学迷糊间未做多想,又转身沉沉睡去。
可当周同学被一声炸雷惊醒后,却发现寝室屋门被狂风吹来,寝室内只有他一人,被雨水淋湿的扑克牌静静地散落在书桌上。
难道他们根本就没有回来吗?那之前听到的说笑声以及打扑克声难道是自己的幻觉吗?周同学想到这里不觉后背发凉,不敢再独自呆在寝室里,顺手抱起铺盖就跑到了隔壁寝室。
几天后,一则5名登山队员遇难的新闻让周同学陷入恐慌之中。因为周同学的3名室友邱瑞昌、钱迪以及柏盛亨的名字,赫然在遇难者名单上,原本他与室友约好一起去登山,只因个人原因才未能成行。
原来邱瑞昌等3人同属一个业余登山队,也就是网上盛传的清华七子。不过这7人中只有6人是新竹清华大学的学生,还有一位则是台大的学生。其中吴建昌、邱瑞昌、钱迪、龚士武、柏盛亨等5位同学就读新竹清华大学核工程系,唯一的女队员赖淑卿则就读新竹清华大学物理系,剩下的那位男队员就是台大物理系的施能健。
1971年初,这几名大学生登山爱好者因相同爱好聚集到了一起,共同探讨登顶奇莱山的计划。奇莱山是我国台湾境内的一座地势险峻的高山,地处花莲县与南投县交界处,海拔约3560米,或因其风景独特,而成为名列“五岳两尖一怪”中的一怪,由此也吸引了大批登山爱好者前来探秘。
但是奇莱山因地势复杂,山中气候多变,也许上一秒还晴空万里,下一秒就会阴云密布,所以登山者在奇莱山中极容易迷失方向造成山难频发的悲剧。
再加上奇莱山的山体多由黑色板岩构成,所以奇莱山又被人们称为“黑色奇莱”,尤其是阴雨天气登顶奇莱山,“黑色奇莱”的风景更为瑰丽,也许这就是奇莱山虽然山难不断,但仍有登山爱好者络绎不绝前来的原因。
1971年7月21日,清华七子由柏盛亨担任领队,计划由新竹出发南下台中,于22日通过那条东西横贯的公路,然后经过大禹岭前往松雪楼,之后由松雪楼出发攀登奇莱山北峰,再纵向走奇莱连峰,最后到达能高越岭道上的天池。
清华七子的这次行程起初一切都很顺利。7月22日,柏盛亨一行人乘车来到大禹岭,然后步行至合欢山,当夜住进了松雪楼。松雪楼原来是老蒋为巡视各地建筑的行宫,1958年被改建成为普通民众住宿点,也是游客与登山者进出合欢山的重要停留据点。
柏盛亨等人入住松雪楼后,就通过收音机得知了台风“娜丁”将要入境的信息,这让他们顿时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如果台风真的过境,那么台风裹挟而来的暴雨以及气温骤变,很可能会让登山过程变得极为凶险。可如果台风最终没有过境,那么白白放弃筹划已久的攀登计划,实在有些太可惜了。
柏盛亨等人经过讨论商议后,一致认为台风每年都有,这次台风也不一定会影响到奇莱山地区,于是他们决定一切都按照原定计划进行。这纯粹是一种抱有侥幸心理的赌博,所以赖淑卿内心莫名地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安。
7月23日凌晨5点,清华七子攀登奇莱山的旅程正式开始。一路上赖淑卿沉醉于黑色山脉散发出来的迷人魅力,再抬头看看天空一碧如洗,丝毫没有风云突变的迹象,此前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并暗暗庆幸没有草率放弃这次登山计划。
当时奇莱山脉大多还处于原始未开发状态,尤其是山径并不明显,所以赖淑卿等人为寻找路径就消耗了不少时间。到了下午2点钟左右,他们已经精疲力尽,遂决定在半山腰的一处溪流旁短暂停留,经过休整后再度启程,直到傍晚才到达了海拔3444米的奇莱山棱脊。
此刻奇莱山上方的天空黑沉沉的,给人一种乌云随时都会压下来的感觉。可他们并未太在意,依旧按计划在山顶搭好帐篷,准备好好休息一晚,转天再挑战奇莱山主峰。
山中的夜晚格外清冷,赖淑卿等人吃完饭各自钻进帐篷休息,却未料半夜时分气候突变,一场灾难已悄然降临。赖淑卿被帐篷外呼啸的风声惊醒,风卷着石粒砸在帐篷上,发出吓人的声响。赖淑卿再也不敢闭眼,心中的不安越发强烈。
凌晨时分大雨突至,风也越来越大,显然柏盛亨等人预判错误,他们没能躲过台风。但他们依然在苦苦坚持,等着第二天最新的天气预报。果不其然,24日早晨7点钟,最新天气预报显示台风“娜定”已经登陆,即将横扫奇莱山地区。
风雨来得更加猛烈了,气温越来越低,帐篷被吹得东倒西歪,他们只能紧紧拽着帐篷的帘布以免雨水灌进来。可谁料风势来得太猛了,一阵狂风就将帐篷整个掀翻,雨水瞬间就灌了进来。他们身在户外,又没有可以隐蔽之处,随时都会面临失温危险,这可是户外运动最危险的情况之一。
一个正常成年人如果在低温、湿度以及风力三者联合作用下,只要经过2个小时就有可能出现失温症状。一个人在失温初期可能会感觉很冷,手脚都会出现不自觉的抖动,随后就会出现意识混乱,感觉十分迷茫的状态,最终会因为人体热量大量流失大于补给,而造成人体核心区功能衰竭,继而造成死亡悲剧。
此时此刻,清华七子在此险境下,生命已进入倒计时状态,他们不得不面临最终决断。领队柏盛亨思谋良久毅然决定全体撤退。于是清华七子收拾行李沿着来时的路回撤。
中午时分,他们撤回到了头一天曾露营扎寨过的溪流边,却惊讶地发现原本干涸的小溪,在倾盆大雨下已经泛滥成灾。无奈之下,他们只能涉险躺过溪水,可冰冷的河水带走了他们仅存的一点儿热量,而且他们已经精疲力竭。
下午1点30分左右,赖淑卿等人终于走出了原始森林,他们已经来到了奇莱山与合欢山相连的鞍部。如果按照正常速度行进,他们只要再坚持2个小时,攀爬上那段草坡就能达到此前居住的松雪楼寻求帮助。
可他们纵使是精力充沛的年轻人,其体力消耗也已经达到了极限,感觉双腿再也支撑不起身体的重量。但若想走出奇莱山,必须经过这段上行的草原陡坡才能到达松雪楼,一览无余的草原陡坡毫无遮蔽风雨之处,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7个人的登山队伍已经被拖得很长。
登山队员们逐渐拉开了距离,领队柏盛亨、队员钱迪、邱瑞昌3人最先倒了下来,永远留在了队伍的尾部。随后吴建昌与龚士武也倒了下来,只剩下赖淑卿与施能健2人还在苦苦支撑。
暴风雨肆虐下,前方的路能见度非常低,赖淑卿与施能健2人只能摸黑前行。当他们踯躅前行至距离松雪楼还有50公尺的地方,赖淑卿实在坚持不住了,也倒在了地上,只能将求助的希望都托付给施能健,遂眼看着施能健的背影渐渐远去而闭上了双眼。
24日下午4点左右,施能健终于坚持到了松雪楼前。他再也没有力气站立起来,最后20米只能靠着模糊的意识与方向感,爬到了松雪楼门前,用尽最后一点儿力气拍打着大门。
闻声前来开门的工作人员看到施能健狼狈不堪的模样,惊得目瞪口呆。施能健只勉强说了一句队友还在外边等待救援,就眼前一黑陷入了昏迷之中。
当时松雪楼内住着3位林区管理人员,还有4位在此避雨的游客。他们闻讯赶紧冲了出去,试图营救被困风雨中的登山者,但因风雨太大,仅救回了距离松雪楼最近的赖淑卿。吴建昌与龚士武还是未能支撑到最后,未能被拖上陡坡,救援人员只能无奈放弃。而最先倒下的柏盛亨等3人则早已没有了生命体征。
5条鲜活的生命就此湮没在了冰冷的奇莱山。5位青年才俊殒命奇莱山的新闻,一经媒体报道就引发了社会广泛议论与反思。
曾有人认为柏盛亨等人在山上遇到暴风雨,不应该立刻下山,而应该就地寻找一块可以遮风避雨的地方,等台风转移后再下山。显而易见柏盛亨等人缺乏登山经验,才会做出错误的选择。
我们姑且不论柏盛亨等人的最后决断是否正确,只说奇莱山中没有修建足够登山者临时躲避的场所,就是一项致命缺陷,这也引起社会共识,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于是新竹清华大学的学子,为了减少后续此类山难悲剧的发生,也为纪念那5位命丧奇莱山的学长,遂联合老师签名请愿,要求在奇莱山为登山者逐渐避难场所。后来新竹清华大学筹资在奇莱山上修建了多个可供登山者躲避休整的场所,并命名为“成功堡一号”、“成功堡二号”以及“成功堡三号”等。
本来以为此次事件已经尘埃落定,但是新竹清华大学师生的一个后续动作,又让这次登山悲剧披上一丝神秘的色彩。
原来成功堡一、二、三号建成后,新竹清华大学工程系的系主任杨觉民与6名学生一起爬上奇莱山,在成功堡内挂上了纪念5位遇难学生的金属牌,以及5位遇难学生的黑白照片,以示永久的纪念。
民间素来对遗照类的人物照片有些忌讳,认为那是容易被鬼魂附着的物品。如果登山者在奇莱山遇险躲进成功堡过夜休整,就不得不在孤寂的夜色下与这些遗照面对面,可想而知那将是怎样惊魂未定的体验。由此一系列有关5位登山遇难者与成功堡之间的诡异传闻,在民间传得甚嚣尘上。
曾有传闻称,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几名登山者躲进了成功堡,却听到奇异的滴水声持续不断。后经登山者四处查看,才发现原来是空气中凝结的水汽顺着那5张照片流了下来,当流经照片中人的眼睛时,就像照片中人在流眼泪。
这样诡异的传闻太多了,还有一个比较著名的传闻称,有一个登山队突然遇到暴风雨,于是就顺势住进了成功堡避难。可就在这些登山队员准备入睡时,突然又传来一阵敲门声。他们以为应该是其他登山者要进来借宿,于是就打开了大门。
只见门外站着5位帽沿低垂、面无表情的登山者,一副死气沉沉的模样。先入住的那些登山者,热情地与那5个人攀谈。可那5个人却始终一言不发,只默默地低头摆弄行李。
先入住的登山者见此情景自觉无趣,也就自顾自睡觉去了。可谁料第二天早上,那5个人却莫名消失不见了。就在他们慨叹那5个人的举止太过奇怪时,竟突然发现墙上的遗照与那5个人的面孔一模一样,只不过昨天晚上光线太暗,没有注意到罢了。
有关成功堡与奇莱山的诡异传闻就这样接二连三地传出,还有登山者声称在奇莱山迷路后,柏盛亨等5人现身为他们指引方向。当然有人觉得这都是人为炒作的鬼故事,只不过是故弄玄虚,自己吓唬自己罢了。可在柏盛亨等人的同学与亲友心中,他们的意外离世终是心中永远的伤痛。
事过半个多世纪后,当年的周同学已是年过古稀的老人了。可他却从未忘记过早逝的室友,于是他召集60余位仍健在的校友,在2021年7月23日,也就是当年柏盛亨等人由松雪楼向奇莱山进发的日子,在线上召开了“奇莱山难50周年追思纪念会”。其中还有4位同学亲赴奇莱山,重走当年清华七子走过的路。
黑色奇莱山的山难衍生出的诡异传闻令人匪夷所思,也许是不断重复惧怕,更使人对大自然产生莫名的敬畏与向往吧。随着时间推移,还是有许多人对此信以为真。当然对于我们来说,这些传闻的真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从这些山难中汲取教训。
据了解奇莱山山难的遇难者大多都是突遇台风等恶劣天气,终因低温以及全身湿透造成失温而亡。譬如柏盛亨等人意外遇难原因就是失温所致,可他们如果不是心存侥幸,本可逃过此劫。
柏盛亨等人明明预先知道台风“娜定”即将登陆的信息,却难舍已筹划近半年的登山计划,遂误判台风可能不会波及奇莱山地区坚持前行,最终无谓地丢掉性命。
也许在柏盛亨等人眼中,攀登就是踏过危险、绝望与死亡彰显出的无敌勇气,可他们却不懂得有时在危险面前的果断放弃,其实也是一种勇气。“登上去”与“活下去”同样重要,可只有“活下去”才能有重整旗鼓再攀高峰的机会。
一个人喜欢追寻极限冒险运动无可厚非,可是懂得适时放弃,不去盲目追求所谓的成功,才是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明智选择!
能分享一句你特别喜欢的沙雕句子吗?
一、记住不要做家里第一个开空调的人,要把机会留给长辈。这样“这才几月就开空调”的疑问就是你来说了
二、拿着一根竹竿走在油菜花田里面,有没有一种顶级大号拿着倚天剑走在新手村的感觉
但为什么你大爷就成了骂人的话了?
大爷”,从书面到口头,也多歧意。
大爷、老大爷。伯父,父亲的兄长,比父亲年长、和父亲同辈。口头发音大重爷轻。有时向别人提到平辈的大哥,也说“大爷”:俩字都是重音:我们大爷或拇们大(读“的”音)爷。
一方面,"大爷"是对老年男性的尊称,另一方面"你大爷"却又用来骂人。其实在北京话和其他北方方言里,大爷有三层含义。
一是指伯父,这个就不用解释了。
二是前义的引申,指受人尊敬的老年男子。前两者“爷”字要读轻声。
三是指很有身份、很有派头的人,引申为空有派头、傲慢无礼的人。在这里“爷”字一般读二声。大爷虽然在辈分上与爸爸平级,但地位显然比爸爸要高。
正因为如此,在北京,被人称呼一声大爷,是件很受用的事。老舍《正红旗下》中的定大爷“只要有人肯叫‘大爷’,他就肯赏银子。”足见老北京人对“大爷”的重视程度。
至于作为第三层含义的“大爷”,在现在,大多用作贬义。因为告别了封建社会,人人讲平等,不太用的着派头十足的“大爷”。在报章上,偶尔也可以看到这样的标题:《谈谈某地服务业的大爷作派》。
我们为什么要骂"你大爷"
“你大爷”是什么意思呢?熟悉北京话的人都知道,这实际上是“X你大爷"的简称。
在北方,伯父往往是家族的族长,又是派头和权威的象征,骂了某人的大爷,实际上等于骂了对方的祖宗八代,等于扫荡了对手的一切权威,打击了对手所有的气焰。
到了后来,“你大爷”就成了一句口头禅,失去了骂人的火药味,成为朋友之间发泄不满的一句话。
女生狠起来有多可怕?
张艺被彻底惹怒了,她指着婆婆破口大骂:“这世上真的没有像你这样的恶毒婆婆,我嫁进你们家,没有要你们一分的彩礼钱,我们连酒席都不摆了。为了照顾你们,我白天上班,晚上回去洗衣、做饭,伺候你们一家子。这也就算了,你对我半点好感也没有,反而是处处刁难,我处处忍让,现在还挑起我们夫妻的矛盾,想让我们离婚?没门。”
张艺把她的婆婆赶回了老家,不让她带孩子,并扬言道:“从此以后你我各过各的,我不会阻碍你的儿子回去看你,但是以后即使是逢年过节,我也不会再回你那个家。”
张艺和她的老公是大学同学,两人从校园开始谈恋爱,到出到社会工作,在一起的时间都超过十年了,两人的工作稳定后,便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
母亲从第一眼看到张艺就不喜欢她,说她“额头尖窄,双眼无神,不是一个有福之人”。
母亲曾多次劝阻儿子离开她,但是他们两人的感情已经经历了十多年,感情很稳固。
最后母亲无奈,只好默许张艺入门。
张艺的爸爸妈妈是学校的退休老师,为人善良,淳朴,大方。
当他们知道女婿的家庭经济环境并不好的时候,他们只问男方要了100元作为结婚彩礼钱,只是过了一下结婚流程。
至于婚礼,也遵循女儿和女婿的意见,没有摆结婚酒席,而是一家人平平淡淡吃顿饭,就领了结婚证。
自从儿媳妇进门后,婆婆非但没有体会到儿媳妇的善良和体贴,反而使出各种方法刁难她。
公公身体不太好,平时都是在家里看看书,写写字,还有到附近公园跟人下下围棋,到点吃饭就回家里来。
婆婆平日喜欢看剧和跳舞,白天可以在家看一天的电视,晚上就到外面跳舞。
儿媳妇有自己的工作,婆婆却要求她,每天下班回来去菜市场买菜,回家做饭给一家人吃。
晚上还得把一家人的衣服洗好,晾好,才能去休息。
婆婆喜欢吃素,儿媳妇也会考虑到她的饮食习惯,每天都会做一些素菜,婆婆却很喜欢挑剔:“今天的菜放多了盐,昨天的菜放多了油,这个青菜我不爱吃,你不记得了吗?”
张艺很难过,婆婆终会找到理由来训斥自己一番,但是她没有放弃。
其实从谈论婚事的时候,张艺就知道她的婆婆一直都不喜欢她,她却天真地以为只要自己付出真心,好好照顾她,终会被婆婆感动而接纳她。
丈夫做的是销售,经常要出差,家里就剩自己和公婆。
有一次,张艺在网上买了一箱苹果,因为网上买便宜,谁知快递送来家里的时候,婆婆一打开,发现里面有一半的苹果是烂的。
便开始对儿媳妇冷言冷语:“给我们两个老头就买便宜的烂苹果吃啊,你的心真黑。就不怕我们生病,拉肚子吗?”
张艺急忙解释:“不是的,网上买的水果,运输途中磕磕碰碰,会有烂果的情况,我已经申请理赔了,会赔我钱,你们就挑好的吃。”
婆婆听了,心里并不想理解,反而是让她更有理由挑出她的毛病。
丈夫在外出差回来,婆婆和丈夫在房间的对话,不小心被张艺听到。
大概的话语是 “她啊,就喜欢买一些烂水果我们吃,做的饭菜一点也不合我们的胃口,最近我们吃得不好,她还说,我们爱吃不吃,不吃拉倒。哎,当初就让你不要娶她,偏不听我的。”
善良的张艺,听了之后,伤心了一地。她一直坚持着贤妻良母的形象,努力照顾公婆,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还是不被婆婆接纳。
她知道继续在这里生活下去,只会有越来越多的矛盾,便向丈夫提出,搬出去住。
张艺把自己的想法也跟自己的父母商量了,父母很能体谅女儿的做法。
她的的爸爸妈妈便提出,让他们买房子,组建一个家属于他们自己的家。
同时也体恤到女儿和女婿生活的困难,便借了20万给女婿作为房子首付。
不过,岳父母有一个要求,等到自己儿子结婚的时候,需要归还10万给回张艺弟弟买房,另外十万就当作给女儿的嫁妆。
女婿感激不已,答应会按照承诺归还10万给到弟弟。
据张艺说:“他们结婚之前,丈夫每个月大部分的工资都是打到了母亲的账户上,自己只留了小部分的生活费,所以丈夫的存款很少。”
自从两人结婚以后,丈夫的工资就转到了自己名下。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婚后,婆婆一直刁难她,把她当作抢走了儿子的坏人。
搬出来新房子住了以后,张艺很快了怀孕,并生了一个女儿。
由于两人各自都有工作,丈夫便请来了自己的母亲来帮忙照顾孩子。
有一天,婆婆在给孩子喂奶的时候,竟然把奶瓶拿起来,喝一点点来测试牛奶的温度是否适合孩子,然而这一幕却被刚刚进门的儿媳妇看到。
儿媳妇生气地把包一扔在柜子里,大声呼喝婆婆:“别动,把那牛奶瓶放下。”
接着大步跑向女儿身边,“原来你平时都是这样喂孩子的?你不知道这样很不卫生,里面有很多细菌吗?”
婆婆愣在原地,还死活不认同这个说法,觉得自己很委屈,心里对于这个儿媳妇更加怨恨。
当自己的儿子下班回到家里,婆婆便偷偷向他控诉儿媳对自己的态度恶劣。
刚开始,儿子还会有些耐性去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后来,婆婆的控诉越来越多,每一件事都是针对自己的儿媳,婆婆甚至劝说儿子放弃这个妻子,再找一个门当户对。
儿子这时候也受不了,大喊 “为什么你们两个就不会好好相处?”他骂了一顿母亲,也与妻子大吵了一架。
妻子生气把房门关上,任由丈夫在外。丈夫生气地离开了家里,走了出门。
婆婆见状,便张开她的大嗓门,一边敲房门一边责骂儿媳:“你这样子的女人,怎么做人老婆…………”
婆婆在门外骂了儿媳足足半个小时,唠唠叨叨,没完没了。
这时,张艺彻底被惹怒了,她忘掉了贤妻良母、懦弱的性格。
她指着婆婆破口大骂:“我嫁进你们家,没有要你们一分的彩礼钱,因为你们家穷,我们连酒席都不摆了。为了照顾你们,我白天上班,晚上回去洗衣、做饭,伺候你们一家子。这也就算了,你对我半点好感也没有,反而是处处刁难,我处处忍让,不是因为我怕你,也是因为我跟你儿子相爱,不想让他难做,这世界上真的没有像你这样的恶毒婆婆。”
说完,张艺让婆婆把钥匙留下,让她明天收拾好回到自己的家,孩子让她的妈妈照顾,以后都不劳烦她。
“从此以后你我各过各的,我不会阻碍你的儿子回去看你,但是以后我再也不会回你那个家。”张艺最后说道,接着“啪”一声,换上了房门。
女人狠起来有多怕?
女人一般都是被逼得无法忍受,才会狠心起来。
张艺已经对婆婆百般忍耐,花光了所有的耐性,才会说出那边决绝的话语。
女人狠起来,真的会做到不顾一切。
老人去世有啥前兆?
3个月前,96岁的姥姥去世了。所有人都觉得很意外,因为最近20年来,方圆10公里的人都认为,我姥姥活个100岁完全没有问题。
这么多年来,在我所认识的老年人里面,姥姥是最为与众不同的一位,可以这样说,在我们那边周围3个镇上,很多人都是知道有姥姥这么一个人的。
70多岁的时候,姥姥一个人插秧,捆草头,像40多岁的人一样可以挑100多斤的草头到稻场。姥爷去世的时候,姥姥刚好70岁。舅舅有2个孩子,舅妈身体不好,舅舅长年在外打工,养活一家人。
为了不给舅舅增加负担,70岁的姥姥,要了自己的一亩三分田。花生一个人种,一个人摘。自己一个人插秧,一个人割稻谷,一个人挑草头到稻场。
不仅如此,她自己忙完了,还给舅妈帮忙做农活,或者帮舅妈做饭,做家务,帮舅妈减少了不少的负担。
平时,他还会自己种菜,养鸡,养猪,养兔子,平时孙子回家了,她都会杀鸡给孙子们打打牙祭,孙子们去上学,她都会煮十来个鸡蛋,让孙子们带到学校去吃。
如果说很多70多岁的老人干活是被迫的,那姥姥则完全不是。她不仅外表看起来年轻,而且步履轻快,精神很好,头发乌黑,说话中气十足。
姥姥80多岁的时候,精神状态依旧很好,经常晚上打麻将打通宵,第二天竟然还可以干活。姥姥80多岁的时候,舅舅家里条件好了一些,舅舅也不再经常出去打工,她坚决不同意姥姥再自己种田了,姥姥同意了。
平时没事做,姥姥就喜欢到处找人聊天,到处玩。村子里人最多的地方就是小卖部和麻将馆。
慢慢的,姥姥学会了打麻将,斗地主,跑得快等等。一下子就上瘾了。很多时候,晚上打通宵,第二天像没事一样。村子里的50多岁的人都对她顶礼膜拜,自愧不如!
最近3年,姥姥开始驼背了,走路慢了,饭量变小了,视力下降了,听力也下降了。但总体来说,还算不错!最近几年,我们做外甥的,基本上只有每年正月初二去一趟舅舅家,给姥姥拜年。
能很明显的看到姥姥的白头发多了一些,以前每年初二,姥姥都是很热闹的。可最近几年春节,姥姥虽然状态还是不错,但我们都能看出来,她驼背严重了,走路变慢了,我都开始忍不住想扶着她,想让她省点力,也担心她会摔倒。
以前姥姥每顿可以吃2碗米饭,后来就只吃一小碗。以前她喜欢吃肉,后来就不喜欢吃肉,只喜欢吃青菜。
不仅如此,去年春节我到她房间给她拜年,屋子里当时没开灯,光照有点暗,她竟然没有一眼认出我,看了我几秒钟,才说:“小锋,是你来了啊,快,快,过来坐”。我说:“好”。可在她起身去柜子里给我苹果的时候,我眼泪哗哗流下来了。我知道,姥姥真的老了。
今年上半年,姥姥咳嗽非常厉害,经常卧病不起。还得了白内障,需要很大声说话她才能听见。过完年,有一段时间特别冷,有几次打电话给我妈,我妈说姥姥最近咳嗽厉害,吃点药会好一些,药一停就咳嗽不止,晚上都没办法睡觉的那种。
又过了一个月左右,姥姥说眼睛前面总感觉有什么东西一样,叫了一个医生一看,说是白内障。
5月份,那次我回老家,舅舅说姥姥得了重感冒,发烧很严重,我跟我妈立刻赶过去。
到了医院,我第一次真正发现姥姥瘦得特别厉害,几个月不见,感觉人都变形了。她醒来后,慢慢睁开眼睛,看到我,嘴角上扬露出了笑,她想把手抬起来,但我感觉她很吃力,于是主动握住了她的手。
我问她:“姥姥,你感觉好了一些没有?”我连续说了几次,她竟然没反应,只见她嘴巴在轻轻的说着什么。
我凑过去,把耳朵靠近她的头,她断断续续的说:“伢儿,我的耳朵听不到了”。
一瞬间我泪如雨下,哭的稀里哗啦,姥姥手伸过来,帮我擦眼泪。用力的说:“伢儿,不要哭,姥姥都90多岁了,早就该聋了。”
住了几天院,姥姥症状减轻了很多,医生开了一些药,我们就接姥姥出院了。
姥姥最后一段时间,变得跟以前有一些不同,舅舅说,这次是真的要做准备了。
姥姥叫舅舅给2年没回来探亲的大姨打电话。大姨是姥姥三个女儿中唯一一个远嫁的,嫁的地方在300多公里省城边的农村,已经2年没回来看姥姥了。每年过节,姥姥总是唠叨,说大姨最近几年回来看她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姥姥从医院回来才3天时,就叫舅舅给大姨打电话,叫她回来住几天。
大姨回来的几天,姥姥别提有多高兴。她叫舅妈提前铺好了床,自己洗了个澡,洗了头发,还穿上了最好的衣服。
那段时间天气很好,姥姥杵着拐杖,跟大姨到了姥爷的坟前看了看,还去了村子水井那里。那口水井在当地成为龙眼,水冬暖夏凉,特别甘甜。
大姨在老家呆了4天,因为有事要回去了,姥姥一直送大姨到村口大巴车站台处。姥姥对大姨说:“不忙的时候,就回来看看。”可看到车来了的时候,姥姥却分明握着大姨的手,是那么的不舍。车走了以后,姥姥还在那里坐了半个小时。
姥姥开始把很多没用的东西扔掉,把屋子打扫干净,把6323块钱给了舅舅,把手镯,银耳环交给了舅妈。最后那几天,姥姥突然开始收拾东西,把很多以前多年来舍不得丢的又几乎没穿过的旧鞋子和旧衣服扔掉。
一些放了不知道多久的零食,蜂蜜,糖,麦片,饼干等等,姥姥全部清理好,装进了一个箱子,叫舅舅搬到门前烧掉。
姥姥把自己的6323块钱,整理的整整齐齐,放在了一个小小的布袋里,交给了舅舅。
姥姥有一个手镯,两个银耳环,姥姥把他们包在一个红色的手帕里,交给了舅妈。
那几天每天晚上,姥姥都叫舅舅给我妈和大姨,二姨打电话,问我们在做什么,什么时候有空,说她还有一只老母鸡,等着我们过去了一起吃。
第三天,我们全部都回去了,舅妈帮忙煮了那只老母鸡,姥姥煮了50多个鸡蛋,把两只兔子送给了两个曾外孙。
吃完了午饭,27个人,一大家子都坐在门口晒太阳,年龄最小的才3岁,姥姥96岁,那次也是我第一次意识到生命的仿佛在流淌,一代一代的人在交替。
姥姥坐在靠椅上,充满安详,看着我那几个最大年龄不超过10岁的外甥玩耍。突然她叫舅舅给她拿一个毯子盖一下,她想睡一会。姥姥闭上眼睛,就再也没醒来。
写在最后这就是我 96岁姥姥去世的故事。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姥姥去世的确是有先兆的。她想要见见2年没回来看自己的女儿,格外思念,又异常不舍。
姥姥知道自己要走了,提前把自己的屋子收拾的干干净净,把不要的东西全部扔掉,烧掉。把6000多块钱和手镯、耳环给了舅舅舅妈。
在临走最后一刻,还想着能跟最亲的人团聚在一起,最后再看他们一眼。
生命是神奇的,神奇到不可思议。神奇到不能用正常逻辑思考的方式,告诉每一个即将离开人世的人和家人,如果可以,是该准备抓住最后的时间,尽可能为结局画上一个尽量完美的句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