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人物简介,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的事迹哪些是真实的?
千百年来,诸葛亮的相关事迹也一直被人们传颂,其中当然包括记载在《三国演义》中的舌战群儒、空城计等等,然而《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历史小说,难免会有很多虚构的内容,如此在您心中诸葛亮的形象也难免会有些夸大。本篇就来盘点下丞相诸葛亮一些事迹的真与假。
答案是肯定的。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记载: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就是说刘备亲自前往去拜访诸葛亮,连续去了三次,才得以相见。而且在《出师表》中也记载着: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其中也是“三顾”。虽说可能《三国演义》中描述的有些细节有虚构成分,但刘备真心诚意的求贤之心和诸葛亮对刘备极其重要是毋庸置疑的。
第二,诸葛亮一出山,就火烧博望坡和火烧新野立功了?这两把火在《三国演义》中描写的很生动精彩,可是很遗憾,并不是诸葛亮干的。第一把火其实是刘备亲自操刀的,当时曹操派出夏侯惇、于禁等人带兵来攻打荆州,刘表派出刘备去博望县阻击曹军。双方相持了一段时间后,刘备设下埋伏,故意烧掉营寨假装逃跑,夏侯惇追击,中了埋伏被打得大败。而第二把火是不存在的,《三国志·刘备传》记载了,刘备打败夏侯惇后,向南转移,越过了新野,在襄阳隔江对岸的樊城驻扎,而此时刘备才有闲下来的时间去三顾茅庐呢!
第三,诸葛亮的舌战群儒是真的吗?《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了,当时刘备和诸葛亮一行人逃到了夏口,诸葛亮对刘备说:“目前的情况可以说是很危急了,请让我奉命出使东吴去联合孙权,和我们一起抗衡曹操。”于是,诸葛亮到了东吴,直接和孙权展开对话,孙权问,诸葛亮答,再问再答,大致内容可归为三点:第一,向孙权说明情况很危急,必须立刻做出反抗还是投降的决定;第二,用言语激怒孙权,我主公刘备虽然兵少,但是坚决抗曹,你江东号称富硕之地,却想着投降?第三,道破曹军的劣势,言明孙刘的优势,给孙权信心,就这么“舌战孙权”促成了孙刘联盟。至于《三国演义》中的舌战群儒,史书上并没有记载,但相信诸葛亮有这样的口才。
第四,草船借箭是怎么一回事呢?在《三国演义》中,说是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给他出难题,要求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出十万之箭,否则军法从事。诸葛亮却说只要三天,于是趁着大雾,骗了曹军的十万之箭。很遗憾,历史上确实有“借箭”一事,但并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据《魏略》记载,公元213年,曹操在濡须进攻孙权,当时孙权乘坐大船来观察曹军的虚实,曹操命令用箭乱射,大量的箭射中船的一边,孙权又让船掉头,另一面也被射满了,船平衡后,孙权返回。故“草船借箭”是为了美化诸葛亮的形象,其实是蛮不真实的。
第五,诸葛亮三气周瑜真否?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和周瑜斗智斗勇,诸葛亮总是略胜周瑜一筹,便有了“既生瑜何生亮”的经典俗语。然而这也是虚构的,就此说明三点真相:其一,周瑜的死和诸葛亮没有半毛钱关系,当时周瑜在京口面见孙权说他想带兵去讨伐刘璋,得到了蜀地,攻取北方就有希望了。孙权同意了,周瑜正去准备行装,路过巴丘的时候却发病去世了。其二,周瑜其人性情开朗,宽宏大量,很得人心,只与程普不和。并不是像演义中那样小气。其三,在历史上,诸葛亮和周瑜并不是主角,主角应当是刘备和孙权,诸葛亮是基本没有可能和周瑜直接针锋相对的。
第六,诸葛亮用八阵图围困陆逊是真是假?《三国演义》中写道,刘备夷陵战败后,陆逊带领军队追杀,诸葛亮用八阵图阻击陆逊,他才退军。然而史书上只记载了诸葛亮曾“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却并没有说陆逊被八阵图所困,真相是刘备战败逃走后,陆逊并没有亲自追杀,而是把视线转向了淮南一带,防御曹魏的进攻。因为陆逊深知凭东吴的力量还不足以致蜀国于死地,曹魏雄踞北方,是不会袖手旁观的。
第七,诸葛亮当真六出祁山了吗?阅读完《三国志·诸葛亮传》,就知道诸葛亮一共五次主动北伐,一次是抵御曹魏的进攻,而真正出兵祁山只有两次。五次北伐分别是:公元228年春进攻祁山;公元228年冬围攻陈仓;公元229年进攻武都、阴平;公元231年进攻祁山;公元234年出兵五丈原。
第八,再来说说诸葛亮和司马懿对战的空城计以及火烧上方谷真假?先说空城计,《三国志》记载,当时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马谡没有守住街亭,失去了战略要地,蜀军只好撤退,诸葛亮把西县几千户百姓带回了汉中,首次北伐告终。并没有提及空城计,而且首次北伐司马懿并没有参与抵御蜀军的工作,他本人远在宛县。
再说火烧上方谷,史书记载,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时,抢占了武功的五丈原(渭水以南),在那儿开始屯田耕作,以防军粮不足。和司马懿足足相持了几个月,诸葛亮数次挑战,司马懿均坚壁不出,诸葛亮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巾帼妇人之饰”,想要激司马懿出战,司马懿仍不出战。不久,诸葛亮病逝了。蜀军依次撤退,司马懿前去巡视蜀军的营地,发出“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的感叹。所以,火烧上方谷也是虚构的。诸葛亮这次北伐,吸取了前几次缺粮的教训,开始屯田展开了持久战,怎奈司马懿此人善守又长寿,北伐并未成功。
诸葛亮从随刘备出山到五丈原病逝,为蜀汉效忠了近三十年,刘备死后,是诸葛亮撑起了疲敝的蜀国,而后又为“北伐中原,兴复汉室”的政治理想努力着。虽说诸葛亮绝对不像演义中的那样神,但他依然值得我们敬仰。
这是我的一篇文章,求?求关注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是同一个人吗?
当然是一个人了,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重点描述的人物之一,甚至可以被认为是头号男主角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正史中的诸葛亮和演义中的诸葛亮是有所不同的
诸葛亮外号主要事件人物形象特点?
性格特点:心胸宽广、足智多谋、谦逊有礼、忠心耿耿、不以貌取人、更不大意轻敌,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典范。
主要事迹:
1、空城计
诸葛亮驻西城,得街亭失守之讯,又知司马懿乘胜来攻,所部精锐已俱被遣出,西城空虚;在危急中,定空城之计,令将城门大开,自坐城头,抚琴饮酒以待。司马懿兵至城下,见状大疑,又素知诸葛亮谨慎,不进而退;及至探明回军,诸葛亮已调来赵云,惊退司马。
2、七擒孟获
公元225年,诸葛亮为维护国家统一,削除地方割据势力,采取了著名的南征军事行动,最终平定了南中的广大地区。诸葛亮平定南中后,从政治、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对南中地区进行治理,将汉族先进的经济、技术和文化传播到这一地区,并进而传到缅甸。
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获城将孟获擒拿,并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3、三顾茅庐
徐庶向刘备热诚地推荐诸葛亮,刘备很高兴,便决定去访聘。当时诸葛亮正在襄阳城外隆中隐居。刘备携同关羽,张飞到隆中,不巧诸葛亮出了门,没见到.过了几天,刘备再冒着风雪去拜访,诸葛亮又跟朋友闲游去了。两次见不到孔明,刘备有些失望,但是为了成就大业,他求才心切,不顾张飞关羽的埋怨,又安排第三次的拜访。
这回诸葛亮并没外出,但是还在草堂上睡午觉没醒,刘备便谦恭地拱手站在石阶上等候,直等到孔明睡醒,才得以晤面。诸葛亮为刘备的其诚所感动,答应出山辅佐刘备,终於干出了一番事业。
4、火烧新野
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烧起来。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大败而归。
5、足食足兵
211年,益州牧刘璋派军议校尉法正请刘备助攻张鲁。诸葛亮便与荡寇将军关羽、讨虏将军张飞等镇守荆州。至下年十二月,刘备与刘璋决裂,还攻成都。
诸葛亮受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并受任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每每刘备出兵征伐,诸葛亮便负责镇守成都,为刘备足食足兵
哪个才是诸葛亮的老家?
这个问题其实简单的不能再简单,只是宛人的胡闹,才让事情复杂化,
这样说吧,除了南阳人自已撰写的文章外,我可以说100%外省人都支持襄阳说,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山东,四川,陕西,江西人,我觉得他们最有发言权!
不扯远了,说点最简单的,现在抖音上,出现了行走在地图上人,这种很直观的玩法,我们不仿借来用用。
史书,与史学家们给出的行走线路图为:山东沂南/南昌/荆卅(襄阳)而南阳给的行走线与史书,与众学者,史界大亨相违背:沂南/南阳/南昌/荆卅(襄阳)
由此可见,线路都画歪(错)了,历史会公证?宛人为躬耕地,实际连抢都没准备好。他们给诸葛画的第一站就是南阳,而诸葛亮随叔父出来才13岁,南阳人也真是心狠,13岁就让诸葛亮去干农活。
南阳不能自圆其说的还有:诸葛亮在宛县呆了多久?他进的是那一家学业堂?他的老师是谁?这些话题宛人是回答不了的,所以宛人一直避此话题。
换一种说法,诸葛亮去宛县,也算是入了福地,你看诸葛亮在宛,未进过学堂,照样可以成为,熟知天下的神童,先生。这个不是说诸葛先生有多聪颖过人,而是宛人对细节遗漏无从补进,宛人因无史参照,故事出现超断档纯属自然。这也算是造史者顾头,顾不住屁股的原因。
宛人造假从不考虑合理性,不知道造假的前提,要经的起逻辑推敲。这要是让我做假,我真没那本事自圆其说,
说直观点,宛人如果被警察传换,我敢说,警察只需二个来回,就让宛人招实你信不信?然而现代造假,无法可依,真伪只能靠大众认可(宛人全民皆兵,着实也忽悠不少善良的人们)如果有法可依的话,宛人那几个文痞喇叭,早该狱了。
没我真替南阳感到人累,为假而假,脸被扇的满地找牙,仍我行我素,不知红脸!为一个不实躬耕地耗尽全力,宛人真的比祥林嫂还可怜,可悲。宛人头恼有时真简单,前言不撘后语事层出不穷,一件事,因无统一口径,所以,编造的故事,版本无数,百人百嘴,百人百样。
编故事,靠想像,怎么可能统一到一起?
襄阳为什么就能众口一致,那是因为有史书作依据。
宛人也知道编慌会漏洞百出,但他们真没办法补进遗漏问题。如果让你按照南阳人,给诸葛先生画出的行走线路,你也很难把经得起推敲,反驳遗漏细节,插进某一段落内,并趋于完善,让人无懈可击。诸葛孔明几岁进的学业堂业?在那里就读?13岁就去卧龙岗种地合适吗?有人信吗?然造者顾不过来这多,索性随它去。逻辑思维,逻辑推理,它是打击造假者最有力的武器,有它在,一切编造慌言者,分分钟就会被打回原形。
?
三国重要人物及其判词?
刘备 面善心强,雄心壮志,孺人技术一流,演技高超,合格的君王 诸葛亮 英俊豪迈,忠肝义胆 ,一代鬼才,鞠躬精粹 ,死而后已 张飞 勇猛无常,略显韬略,言词直爽,行为猛撞,终受其害 关羽 文武双全,尽仁近义,温酒斩华雄,赤马诛文丑,力擒庞德,千里走单骑,一代名将,远赴笑谈中 周瑜 英俊潇洒,小乔初嫁,足智多谋,火烧赤壁,留传千古,惜英雄气短,英年早逝 曹操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博学多才,慧眼识珠,青梅煮酒此真英雄 孙权 临危受命 稳固江东,紫髯碧眼,广纳忠言,胆略超群,乘马射虎 像苏轼这样的大文豪,谁能写的这么好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