羯族是现在的什么民族,大月氏人是印欧人还是蒙古人?
〈后汉书,西羌传〉记载:大月氏属于汉藏语系。说明汉族和大月氏没有语言障碍,种族同源。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两位杰出帝王对大月氏情有独钟。第一位是周朝第四位皇帝周穆王,根据〈竹书纪年〉记载:“穆天子西行时特意在大月氏小住数月,乡音不改,共叙亲情”。另一位是汉武帝,〈史记〉记载:“为了抗击匈奴,汉武帝先后派多人(张骞)千方百计寻找联络大月氏,要与大月氏结盟抗匈”。为什么两位帝王对大月氏如此厚爱?不仅是帝王将相,还有诸子百家都对西方魂牵梦绕,为什么商、周时期人们对西域、西方、西天恋恋不舍呢?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追溯夏朝究竟在那里?,首先了解夏朝的一些特征,夏朝根据〈史记〉起止470年和〈皇极经世〉记载夏朝存在458年。〈史记〉记载:夏朝有〈禹刑〉、〈政典〉,尚书〈洪范〉、〈五帝三坟〉,〈左传〉记载:〈甘誓〉,说明夏朝具有文字系统的文明古国。文明古国还都包含青铜冶金业、高大雄伟的建筑群、合理的城市功能布局等几个因素。然而现代考古在中国境内挖掘了上百年,没有找到符合夏朝特征的遗址。但是从秦汉以及更早古籍中我们寻找到答案,如〈诗经〉、〈山海经〉、〈淮南子.道原训〉、〈拾遗记〉、〈竹书纪年〉、〈异神记〉等他们均把夏朝指向“昆仑山”、“西海”、“昆仑墟”、“夏墟”,也就是夏朝在昆仑山和西海附近。“西海”:泛指波斯湾至印度洋一线,即阿拉伯海夏朝人称为西海。在喀拉昆仑山南麓印度河下游,考古发现有两处典型的城市废墟:哈拉帕、摩亨约.达罗城符合夏朝特征。当然印度河中下游至大海仍有几百个小型城市废墟,符合〈离骚〉记载:……诸夏。首先,这些城市废墟具有印章文字系统,其语言结构、造字原理和“甲骨文”、“水书”雷同。下图为印章文字。第二、两城青铜冶金器和安阳殷墟青铜器铜、锡、砷、镍、铅配比一致。第三、丧葬习俗一致,如死者佩玉饰、棺椁中放置印章表明身份。还有建筑、五谷、六畜、六艺、水利等等一致。经碳十四测年,他们其青铜文明起止时间为公元前2200年至公元前1760年,北宋大家邵雍著〈皇极经世〉记载:夏朝时间公元前2224年至1766年,正好吻合。公元前1766年后,印度河城市文明变成废墟,人去楼空,然而在昆仑山北麓新疆地区发现多处始于公元前1760年后的青铜遗址,如莎车县、孔雀河、温泉县,直至玉门火烧沟。这些遗址可以连接成一个夏朝人东迁路线图。这条路线与后来的丝绸之路南线重合。大部分夏人离开新疆,或奔向中原、或留在河两走廊、或进入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也有部分走向寒冷北极如芬兰人。然而置留在新疆不走的夏朝人,他们建立了与商周同时期国家“西夏国”,这是商周人对他地理位置和夏朝遗民的称谓,西夏国国民就是汉朝所称为大月氏人。“西夏国”对商周帝王来说:大月氏人和商周人没有语言障碍,他们和商、周人一样都是夏朝遗民、炎黄子孙。大月氏于公元前50年至公元前450年建立了与罗马帝国、东汉帝国、安息帝国一样强大的贵霜帝国。贵霜帝国解体后,其后裔有印度贾特人。贾特人与汉族人长像相似,贾特人在印度自称是中国人。据此我们就能够理解,周、汉两位天子的举动。几年前因东突暴恐分子在乌鲁木齐对汉维群众制造恐怖袭击,西方舆论一边倒,“质疑汉族人在新疆的正当性”,“汉族是入侵者”。〈人民日报〉发表专家文章予以反击:从西汉时期到西辽时期再到现在,汉族人在新疆经营2100年。我的上述观点是:从夏朝人后裔建立西夏国,经商、周、秦、西汉、东汉、晋、隋唐、西辽、明代(哈密卫)、清,我们华夏人连绵不断经营新疆达3750年。西方出于遏制中国目的,所谓中国侵略说:毫无历史依据,恰恰相反华夏民族才是真正新疆原住民。
为什么在中国历史上消失了?
羯族是五胡诸族中存在感最差的一个,它本不是一个独立的民族,而是匈奴羌渠部的后裔——此外还有源出月氏、羌、康居、栗特之说,人口基数小且地位低下。匈奴都湮没于历史长河更别说羯族了,若不是石勒建立后赵它都很难被单列出来。
羯族可以说兴也后赵亡也后赵,没有后赵会消失得更快,有了后赵则消失得更彻底。匈奴建立汉赵时许多羯人被迁往内地,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化很容易被同化。建立后赵的是聚集在上党武乡羯室(今属山西榆社县)的一支,也因为灾荒被贩卖充军亡散各地,连贵族出身的石勒——其祖父、父亲是部落小帅——都被带上枷锁卖去了山东。若不是石勒建立后赵,这些人也难逃炮灰和同化的命运。
需要说明的是,后赵是石勒这个羯族精英建立的政权,但并不以羯族为主体。石勒发家的“十八骑”中既有匈奴人也有月氏和西域胡,后来组建的“君子营”智囊团基本都是汉人,将士则囊括了匈奴、氐、羌和汉人——其中包括给后赵带来灭顶之灾的冉闵。
后赵政权在一定程度上起了聚拢羯族的作用,但因为存世较短——30余年,也没有特别增加本族人口的举措,加上战争减员人口基数依然不大。重新聚集的羯族后来被冉闵集中屠戮,男女老少杀了20多万,差不多亡族了。幸存者中有1万人辗转襄国城和关中,到北魏时被同化,另有一部分投奔慕容氏逐渐鲜卑化。失去独立存在的条件,羯族这个称谓也就消失了。
羯族是什么人种?
白种人
羯族则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一支少见的白种人游牧种族族群,是一个十分独特的族群。
羯族是白种人。羯族的其实和突厥一样,是一个混种民族,但主体是欧罗巴人,也就是白人。
石勒苻坚拓跋宏宇文邕?
石勒、苻坚、拓跋宏、宇文邕,这四个人当然是胡人君主中比较开明的,石勒作为羯族首领虚怀纳谏重用汉族谋士张宾建立了后赵政权,苻坚重用汉族谋士王猛开创了氐族前秦盛世统一了中国北方,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强力推行汉化改革加速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北周武帝宇文邕雄才大略灭北齐统一北方,为隋唐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朱元璋曾评价石勒:“不逢勍敌,故易以成功。”换言之就是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诚然,这是朱元璋个人看法,是否意味着真理看诸位是否认同。只不过站在朱元璋的高度,想必他的看法还是有一定的参考性。
我个人认为石勒就当世而言,算是一代枭雄了,是个很厉害割据政权君主,他瞧不上曹操,可我看来就历史上的表现未见他比曹操厉害在哪,可能还要稍逊曹操一些。更遑论与刘秀的差距了,无论从历史成就还是地位,或者能力而言,石勒皆不如光武。至于石勒评价光武,自认为能和光武一争高下。纯粹酒喝多了说大话而已。
勒因飨高句丽、宇文屋孤使,酒酣,谓徐光曰:“朕方自古开基何等主也?”对曰:“陛下神武筹略迈于高皇,雄艺卓荦超绝魏祖,自三王已来无可比也,其轩辕之亚乎!”勒笑曰:“人岂不自知,卿言亦以太过。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脱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大丈夫行事当礌礌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能如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朕当在二刘之间耳,轩辕岂所拟乎!”其群臣皆顿首称万岁。——《晋书•石勒传》
石勒喝醉了问徐光:我像哪些开基之主?徐说:比高帝神武,雄艺超绝魏祖。三王以来无可比也。石勒说:“人怎么能不自知呢,你说得太过了,我要是碰到高帝,当北面事之,同韩彭搭档。若是遇见光武,当并驾齐驱,不知鹿死谁手。大丈夫行事当磊落,不能像曹孟德,司马父子那样欺负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
石勒觉得自己介于二刘之间,不能和高帝比,但是可以和刘秀争天下,十分看不上曹操和司马懿。原本徐光压根没提刘秀,他自己倒是拉刘秀出来自吹自擂,认为自己和刘秀可以一较高下。问题是这种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不是口嗨是什么?难道因为他身份是皇帝,就可以说大话不给依据?他可以和刘秀一较高下的依据是什么?这种明显永远也不会有答案的自吹自擂的话也能被一些人当真理,不服不行。石勒能证明自己比刘秀厉害,很简单,一生无败仗,打出和昆阳之战齐名的战役,完成统一并且领土疆域要超过光武,且建立一个长达两百年的大一统王朝,那才能证明自己比刘秀高呢。
石勒绌光而尊高,非尊高也。彼盖见夫当时若项籍、淮阴辈咸勇智绝伦高祖皆得而荡灭臣伏之 ,故不得不俯首北面。光武仁心厚徳与勒异趋,亦岂勒所能窥测哉?曹子建之论汉二祖卓识闳议,信!百世所莫易也!
——乾隆《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乾隆这段话大致意思就是,石勒踩刘秀捧刘邦,并非是捧刘邦,他可能见当时项羽韩信之辈都被刘邦消灭,而不得不臣服。实际是自知不如韩信和项羽,关于刘邦是怎么铲除韩信的,大家心知肚明。而刘秀仁心厚德和石勒不同,(这里其实言下之意石勒品行更类刘邦,所以才夸刘邦)又岂是石勒能窥测一二?曹子建汉二祖确实是百世不变的卓识宏议啊!还是那句话,机会从来都有,但从来都不平等。天下大乱,并不对所有人而言都是好时机。而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张宾要投靠石勒了。石勒知人善任,固然是重要原因,但汉人的无法成事,应该也是张宾的考虑之一。
五胡乱华时期的局面亦然。在北方的大环境下,胡人成功的可能性要远高于汉人。相对于汉人较为松散的组织体系,胡人的民族区分甚至于部落区分,天生就是一种强关系的组织形态,这一点在战争中发挥的优势十分巨大。而汉人作为异族,很难融入到胡人的这个体系中去。民族的不同,带来的不信任是天然的。
几十年后,王猛就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印证了这个事实。尽管深得前秦皇帝苻坚的信任,但他依然遭到了几乎整个氐族高层的反对。虽然在历史中,王猛也曾有过引兵出征的记录,而且战果不俗,但在更多时候,他对前秦这个国家的作用,主要还是奇谋妙计和经营国家。
从总体上看,在苻坚登基时,北方战乱刚刚结束不久,且政治名义和军事实力都要弱于南方,其政权性质也刚从少数民族军阀集团转变为地方政府,且存在着经济基础凋敝,缺乏吸收残存士族,统合地方豪族的大义和制度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可以说苻坚接手的是一个百废待兴,内外危机很严重的烂摊子。
而将它与大的时代背景结合起来,我们便能看到:苻坚执政期间的前秦,实际上在绝大多数时间里,是处于一个从强有力的军阀集团向一个成熟的地方政府和不成熟的国家政权转化的状态,一方面,它超越了前赵,后赵,甚至是前燕,在关中地区建立起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具有一定的官僚政府萌芽性质的,能吸纳一部分汉人豪族进入其中的地方政权,而另一方面,它依然有着很严重的军阀集团的残余性质,体制上层存在着大批足以影响政权决策的握有军权的皇族/军事贵族(如苻重,邓羌,吕光,姚苌、慕容垂等),热衷于依靠暴力进行急功近利的军事征服,这便导致了在关中这个基本盘外,大量的新征服地区因为被吞的太快太急,而无法被前秦的制度所消化,中央政府对关中以外地区的掌控程度,以及各地豪强对中央政府的向心力都严重不足。而苻坚能左右逢源统一北方与其开明的统治策略不无关联。
但这其实也正是汉族人自己的优势:经过上千年的文化传承,汉人在典章制度、政权统治,甚至于权谋诡计上,所积累的经验、知识已经要远远多于尚未开化的胡人。
他们能给胡人提供他们从自己内部无法产生的技能点,这才是像张宾一样的谋士能出人头地的机会。当我们回头再看,张宾给石勒提的最重要的建议,就是让他回到河营,抛弃流寇习气,认真经营根据地。于石勒来说,这不啻于拨云见日。但其实早在五百年前,萧何就已经给出了一个相当成熟而且完整的案例范本。这些知识储备胡人没有,汉人却信手拈来。在这样的背景下,胡人和汉人之间的分别,自然而然,又泾渭分明:胡人提供军事将领,汉人提供文臣谋士。这其实就是一个大环境给不同的人提供不同机会的标准案例。你具备哪个方面的条件,环境就会让你发展成它所需要的那个样子。
在这当中,“条件”是关键,能力只是第二位。如果你是胡人,那么更容易以将领的身份出头;如果你是汉人,则知识储备更重要。
为什么说石勒是被这个时代造就出来的英雄人物?就是因为时代给了胡人以机会。中原丧乱,这正是胡人建功立业的好机会;而石勒也以自身的卓越,回报了这份命运。他以超凡的能力,创立了胡人从未有过的极大功业。机会是命运给的,而石勒也最终成功抓住了这个机会。
我们再来看孝文帝拓跋宏身上很重要的一个气质特征,其实是“仁”。他的所作所为,已经很符合儒家传统文化对于君王的要求。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儒家所描述的“圣君”,也已经是孝文帝自身修养的目标。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以后,鲜卑贵族已经能够培养出一个符合中原文化传统的帝王了。自两百年前刘渊起兵、塞外胡人进入汉地以来,胡汉之间的融合,始终在以一种极为缓慢,但从未停止、逐渐积累的方式进行着。胡汉之间,从最初的相互仇杀发展到相互接纳,再到胡人主动融入汉人,直到如今,胡人中已经能培养出汉人意义上的好皇帝了。
从苻坚到姚兴,再到如今的孝文帝,这是一个水滴石穿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不是一味因循守旧的。与此同时,汉人自秦汉统一以来所积累的缺陷和弊病,也在逐一得到解决:文化上,魏晋以来务于清谈的玄学被北朝所摈弃,佛教的传入给汉文化带来了新的活力。观念上,大一统四百多年以来逐渐丧失的尚武精神,因为两百年的战乱而再次勃发。地方组织上,自汉初以来形成的地方豪族——或者说高门大阀控制基层的局面正在逐渐被弱化。
虽然在孝文帝时期,北方四姓在政治上依然享有特权,但他们的经济基础已经丧失。北魏重建基层组织的努力虽然功亏一篑了,但几十年后,府兵制的出现就将真正断绝地方豪强赖以生存的土壤。而再到百年后,科举制的出现,将会给豪强最终致命的一击。孝文帝不管是他这个人,还是他的改革,都是北朝胡汉交融的整个过程中,最为高光的时刻,犹如暗夜里的启明星。虽然启明星的光芒终将逐渐暗淡,但那之后,迎来的将是,东方之既白。
而对于北周武帝宇文邕的评价,笔者还是觉得史书中记载的那段总结语说的最好:
帝沉毅有智谋。初以晋公护专权,常自晦迹,人莫测其深浅。及诛护之后,始亲万机。克己励精,听览不怠。用法严整,多所罪杀。号令恳恻,唯属意于政。群下畏服,莫不肃然。性既明察,少于恩惠。凡布怀立行,皆欲逾越古人。身衣布袍,寝布被,无金宝之饰,诸宫殿华绮者,皆撤毁之,改为土阶数尺,不施栌栱。其雕文刻镂,锦绣纂组,一皆禁断。后宫嫔御,不过十余人。劳谦接下,自强不息。以海内未康,锐情教习。至于校兵阅武,步行山谷,履涉勤苦,皆人所不堪。平齐之役,见军士有跣行者,帝亲脱靴以赐之。每宴会将士,必自执杯劝酒,或手付赐物。至于征伐之处,躬在行阵。性又果决,能断大事。故能得士卒死力,以弱制强。破齐之后,遂欲穷兵极武,平突厥,定江南,一二年间,必使天下一统,此其志也。——《周书·武帝纪》
只能说,人力终究有尽时,宇文邕十七岁即位,蛰伏十二年,一朝发力,诛杀权臣,三年积累,两年灭强齐,虚怀纳谏、政治开明可谓一代英主,但是,谁又能想到,此时不过三十五岁的宇文邕,正值青春之时,却居然在第二年北征突厥之时,因病去世了。若是上天再能给宇文邕三年时间,或许中国历史就真的没有隋唐了。
历史羯族是现在的哪个民族?
羯族是白种人。羯族的其实和突厥一样,是一个混种民族,但主体是欧罗巴人,也就是白人。羯族人的皮肤白皙,眼窝深陷,黑发黑眼。羯族的祖先应该是中亚的月氏人。他们强大以后,一度进入蒙古高原,结果被这里强大的匈奴人击溃。
一部分月氏人成为匈奴的奴隶,形成匈奴麾下的部落,这就是羯族。五胡乱华期间,匈奴人逐步衰败,被曾经的奴隶羯族消灭,后者建立了后赵政权。羯族在东晋十六国时期建立了后赵政权,是北方游牧民族匈奴族贵族的奴隶军队。
匈奴造反的时候,羯人强大,五胡乱华时期的一段时间内在中国北方地区称霸,成为北方游牧民族政权之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