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萝蕤怎么读,你的家乡还回的去吗?
就当北京人民,每天被地铁站内的“刘若英邀你来乌镇”的广告刷一次印象分时,新市,一个位于太湖之南、湖州市境内的千年古镇,却对乌镇“不屑一顾”。
“乌镇的窗户、门廊都是从新市拉过去的。在我们新市人看来,乌镇以前就是大运河畔一个茅草丛生的地方。”
说这句话的,是在新市生活了50多年的龙哥。黄金项链上挂着生肖龙,左臂上雕刻着龙的纹身,喜穿一身白,戴一白帽,名曰这样穿精神,乍一看像严厉的古惑仔,不过却是爱家乡爱到骨子里的“小镇青年”。
如果说乌镇在全中国的知名度为100,可能新市的知名度为10,甚至更低。然而,几日下来,包括龙哥在内的新市各行业老百姓,无不为新市的过往而骄傲,又无不为新市如今比不过乌镇而义愤填膺。
那么,新市又是怎样一个了不得的城市呢?
因大运河而兴
据史册记载,新市始建于公元308年,属西晋年间。而乌镇建镇,则在公元872年,属唐朝咸通年间,那时已到晚唐。两城相隔500年有余。
新市河湖纵横,水运便利,历史记载新市商贸活动起于两晋时代,随后随着隋唐大运河开凿,宋代经济中心往江南移,坐享太湖之滨之利、而又离大都市杭州极近的新市,成了大运河上的货物集散地,变身大码头。
而乌镇,史载境内乃河流冲积平原,沼多淤积土,河道不如新市通畅发达,且邻近有了新市做货物集散大埠,所以在财富与人流聚集上,远逊于新市。
据说,到了清朝与民国年间,新市最盛时有四大商会,从事商品集散、桑植布染等行业,尤其是曾作为贡品的湖丝生产,拥有独一无二的品牌竞争力。渐渐巨贾汇集,土木大兴,整个小镇建起36条弄堂、72座古桥、500多间带院的青瓦房。寺庙、道观、当铺、学校、大宅深院,依次建立,各项公共中心数量据说远超只有2座小寺的乌镇。至今,虽然因历史沧桑,不少已不见,但剩下的,仍能一见风华。
经济上的富足,也带来了人文上的荟萃。新市人杰地灵,南宋有状元诗人吴潜,清朝有影响日本一代画风的画家沈铨,现代有著名神学家赵紫宸和他的翻译家女赵萝蕤,中国古桥古船专家朱惠勇等等。反观乌镇名人,多在近代,且人数要少的多。
历史的骄傲,至今仍在新市人心中深耕,成为鲜明的地域心理。只是伴随着乌镇的崛起,又透露着不少无奈。
逝去的风华
这段时间去到新市,恰巧梅雨季节,时而毛毛细雨,时而淅淅沥沥,顺着临河而建房屋的青瓦流下,落入廊前的河中,滴在天井下的竹叶上,晕染了已渐变灰色的白墙,真是最美好的时节。
只是对龙哥这样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来说,略微可惜的是近代以来,经过文革与工业化,新市不少湖泊河道被填,变成能通车的水泥马路。临河而建的青瓦房,不少也被拆迁,变身楼宇。承载着新市风华历史承载的雕砖、窗棂、名木,悉数卸下,“被当做垃圾一样运到了不远处的乌镇。现在,你在乌镇看到的不少瓦楞名木,其实‘家’都在新市。”为此捶胸顿足的不只龙哥一人。
停留新市期间,也见到了当地公务员。他坦言,目前GDP的考核标准下,还是以工业为主,旅游业虽好,但富民不富公,工作力度难免会有权衡。
不过所幸的是,残留的新市古镇街区,范围仍有,纪念北宋高僧的觉海寺、有900多年历史、纪念南宋时代抗金英雄的刘王庙,以及各种名人大宅,不少仍在。目前新市也在拿出资金,修缮与保护并举,为市民留下乡愁。
除了实物保存外,新市近20年来也复活了一些传统节日。比如当地著名的蚕花庙会,源自春秋战国时期,相传越国范蠡送美女西施去姑苏,途经新市,给养蚕的姑娘、嫂子送过鲜花,祝愿她们风调雨顺,蚕茧丰收。此后,方圆百里的当地蚕农为纪念西施,每到清明时节,都要举办盛大的蚕花庙会。
据说1999年首届蚕花庙会举办时,曾吸引10万人潮,夹道欢迎选出的美女西施,一时好不风光。那时没有严重的警备,据说人群与花轿隔得很近,万人争睹芳容,不少人也伸出咸手,摸到大吉。反而到了近年,秩序与治安优先,多了安全,少了一丝互动与热闹。
回得去的家乡
龙哥一直在家乡,虽然一身精瘦,乍看像古惑仔,但接触多了,才知道是暖男一枚,充满戏剧张力。
龙哥自述,儿时成绩不好,初中毕业后入国营厂,晚间下班回家,无甚娱乐,和一众男厂友,来到街口昏黄的路灯下,和另一厂女厂工们,保持着距离,发呆聊天,品味暧昧的距离。因身材不高,龙哥直到32岁时才找到真爱,不过他已非常感恩。
随后,国营厂破,龙哥下海开起饭庄,江湖不少人来吃霸王餐,龙哥索性纹上巨龙,主要目的就是吓唬威慑:我也乃江湖中人,尔等好自为之,倒也奏效。
虽如此,龙哥感觉上实则暖男。据他介绍,曾见义勇为三次。现在虽不如昔日同学发达,但同学回乡,有忙必帮。此外,最令我感动的场景是,儿时龙哥父亲带着龙哥去公共浴室洗澡,如今父亲年迈,返老还童,有时不知世事,龙哥就将老父亲坐在自己双腿上,为其擦洗。曰:旧时父亲带我洗澡,现在我为父亲擦洗。
龙哥酷爱制作网络相册,我勉励他,拍好照,参加比赛,开拓第二春。在龙哥看来,新市就是他的家,虽然他看不惯街上愈来愈多的外地口音老板,但他仍然要将历史的骄傲,贯彻到底。
与龙哥相对的是,龙哥的发小,曾经屡抄作业的对象,长大后去了北京,成了业内知名的电影导演。
导演从小喜爱美好,对他而言,故乡最令人沉醉的,除了白墙青瓦的美学,底蕴深厚的人文,年少轻狂的过去,还有只有他才能发现和品位到的“美好”——比如屋后柚子成熟的掉落瞬间、河边讲究的石缸、打醋捎酱油的店铺、以及儿时对未来的无限希冀。
不过,虽然“贵”为导演,但也有自身的烦恼,尤其在压力“贼大”的影视圈,让从不喝酒的导演,也开始借家乡杨梅烧酒浇起了愁。
导演也看年轻人的动态:想回家乡歇一歇的时候,家乡还回的去吗?
导演的答案是:能回的去。
所以导演花近三年时间筹备拍了一部电影,叫做《拿摩一等》,致敬家乡。预计今年中秋节期间全国上映。电影讲的就是一对年轻人回到家乡再起业的故事。据说,电影名来自英语,叫做Number One。海纳百川的新市人民,用自己的方言去标音,渐渐不少人都用起了这个词,意为:最好的。
电影主演有归亚蕾,“巧”的是归亚蕾也是新市人。家族从这里逃避战火,跨过海峡,去到台湾,不想到多年之后,竟能在故乡拍戏。据说拍摄期间,归亚蕾还在当地妈妈们的帮助下,找到失传多年的家族老照片,几多故事,无限感慨,让归亚蕾感动不已。
导演说,这部电影是自己给家乡的一份情书。想必归亚蕾也是如此。
如今,新市到杭州市中心开车约莫半小时到1小时间,离上海也不甚远,经济发达,是浙江百强县(新市所在的是浙江湖州市德清县)。不过,不少正处于成长期的年轻人,纷纷去到附近的杭州和上海,毕竟这个年纪少有乡愁。
但在导演看来,不管思念与否,养育过大家的故乡,永远都在那里,不时翻动在外漂泊与打拼的你的心头!
河水一年又一年,青瓦一片又一片,不知道你的家乡,你还能回的去否!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杨绛?
正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杨绛老先生和林徽因女士作为民国时期两位杰出女性深得人们喜欢,两人都颇具才情,但又有着不同的个性与人生轨迹。之所以喜欢杨绛先生而不喜欢林徽因女士,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生观不同。杨绛先生有一句话很经典,后来证实是杨绛先生翻译的兰德的诗句“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争名逐利的社会里,杨绛先生很超脱。她致力于读书翻译写作,治学严谨,与世无争,豁达淡泊。而林徽因女士作为兼具美貌与才情的一代才女,虽然在文学与古建筑等方面也取得了杰出成就,但是她的处世态度又有所不同,用费正清老先生的评价就是“她是具有创造才华的作家、诗人,是一个具有丰富的审美能力和广博智力活动兴趣的妇女,而且她交际起来又洋溢着迷人的魅力。在这个家,或者她所在的任何场合,所有在场的人总是全都围绕着她转”。
二是婚恋观不同。杨绛先生自1932年春天在清华大学并与钱钟书相识,到1935年与钱钟书结为夫妇,从此便相夫教子,从未有什么绯闻传出。两个人无论是在英、法留学的日子,还是干校的艰苦岁月里,都相濡以沫相亲相爱直到终老,堪称模范夫妻之典范。林徽因女士拥有出众的才,倾城的貌,情感生活也像一个春天的童话,幸福而浪漫,因此她的婚恋生活充满着传奇色彩。尤其关于她和她老公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的“三角”关系一直成为当时和后世人们乐此不疲的谈资。而她与冰心的结怨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三是性格特点不同。杨绛先生作为一位可敬可爱的女人,有着普通女性的关怀与慈爱,也有着中国传统女性的淡泊与坚韧。用钱钟书老先生的评价就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而林徽因女士个性独立鲜明、争强好胜、疾恶如仇、才思纵横。这就决定了她的一生注定跌宕起伏,这决定了她注定成为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从她与冰心的龌龊,到与吴晗的怒怼,从鲁迅等对她的评价可见一斑,
也正因为以上原因,所以两位民国杰出女性给人的感觉很是不同。杨绛先生优雅的令人肃然起敬,像酒老而弥香,像茶韵味无穷;林徽因女士美丽的让人有蒹葭之思,像一朵玫瑰美丽充满诱惑,像一首诗多彩而富有激情。
喜欢一个人是不需要理由的,而讨厌一个人却可以找出千万条理由。所以,对于我们当代人来说,对待杨绛先生和林徽因女士,个人浅见还是以包容的心态为好,多多欣赏她们的优点,多多学习她们的长处。毕竟她们作为那个时代的杰出女性其成就建树已经是我们所不可企及的!
围城中的三闾大学是西南联大吗?
不是。据好事者考证,钱锺书先生《围城》中的“三闾大学”其实是影射蓝田国立师范学院。1939年至1941年,钱先生曾在这里任教,担任英文系主任。在此期间,完成小说《围城》的布局和构思。
猜测“三闾大学”影射西南联大,可能是因为后者由三家大学联办而成。“三闾”一般认为是战国时期楚国王族的“昭、屈、景”三姓。屈原被贬后就曾任三闾大夫一职,据说就是掌管这三个大姓的宗族事物。“昭、屈、景”三姓地位显赫,组成西南联大的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战前就是教育界翘楚,两者颇有相似之处,所以难怪有人这样猜测。但其实是不对的。
(钱锺书 杨绛夫妇)
说“三闾大学”是影射蓝田国立师范学院,在现实中能找到证据。比如《围城》里描述,“三闾大学”是一座“摇篮”,这“摇篮也挑选得很好,在平成县乡下一个本地财主的花园里,面溪背山”,“花园”其实是指李园;“溪”就是蓝田的升平河;“山”是光明山等。而且所谓“平成县”的名字“平成”是“平安成化”的缩语,所暗指的是“安化”县,当时的蓝田镇就隶属安化县。
另外,战国时期的楚国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湖北、湖南等地,并不包括云南的昆明。所以“三闾”云云指湖南的蓝田要比指云南的昆明更合乎逻辑。
当然,三闾大学的人物,有一些是以西南联大的人物为原型的,毕竟钱锺书也曾有在西南联大的清华短暂任教的经历。比如才女苏文纨最后下嫁的那位“小个子大诗人”曹元朗,就是影射后来从政的叶公超。据传,钱锺书当年评价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时就说过“叶公超太懒,吴宓太笨”之类刻薄的话。
【陈梦家 赵萝蕤夫妇(前排)】
顺便八卦一句:钱先生曾追求过的赵萝蕤就是叶公超的女弟子。人家当年心仪是诗人陈梦家,看不上钱锺书。而且据比钱尚年长几岁的施蛰存说,《围城》中方鸿渐追求的女神唐晓芙,其原型即是赵萝蕤。
钱钟书和杨绛爱情遇到哪些挑战?
钱钟书在与杨绛确立恋爱关系前,曾暗恋学姐赵萝蕤。可惜钱非学姐之菜,赵爱上了风流倜傥的诗人陈梦家并厮守终生。这个情况,杨是知道的。杨也不乏追求者,例如大名鼎鼎的费效通等,但与钱确认关系后,钱杨相敬如宾,相濡以沫,终生不渝。
云南大学中文系怎么样?
云南大学文学院人才辈出,在全国享有很高的声誉,特别是以其当地少数民族为研究主要方向,有别于其他大学,通过研究当地文化,进而促进当地的发展。在全国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排名中,云南大学排名比较靠前,也是属于云南大学的王牌学科,如果选择云南大学的中文系算是不错的选择了。
一、云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全国排名情况分析云南大学的中文系在全国大学中开办比较早的大学,学校历史上拥有很多名人名家在云南大学教学及讲座。在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中,北京大学是最为出名,其次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等一批名校在中国的汉语言文学史上做出了重点贡献。云南大学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全国排名中,被评为B-类。
二、云南大学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优势分析及建议云南大学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一级学科硕士点,汉语言文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文艺学、民族文化学为云南省重点学科,云南大学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依托当地特色,云南是一个少数民族多样化的区域,因此,云南大学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发展方向,有别于全国其他大学。因此,如果能上云南大学的中文系还是很不错的选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