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武举考试在紧张激烈的气氛中终于来到了最后一个考试科目——马枪。
所谓马枪就是测试考生在骑马的时候对枪的掌控力。前文说过,枪这个兵器不好练,正所谓“月棍,年刀,久练枪。”然而枪又是古代战场上使用最为普遍的武器。
为什么这个兵器这么难练却又使用如此普遍?
因为杀伤力强!原因就是这么简单。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长”,是的,所谓“一寸长一寸强”。只要枪杆韧性足够,硬度足够,能多长就多长,只要在枪杆上加上枪头就可以用来上阵杀敌。
想想其他兵器,就拿刀剑来说,常规刀剑一米二顶天了,再长就不行了,因为原材料和冶炼工艺的限制。持有短兵器的人即使功夫再高也要能够得到对方才能对其造成伤害。而枪就不一样了,短的两三米长,长得五六米长,任你功夫再强,一枪扎进你的胸膛。
对于武功高强的将领来说,最怕的除了对面飞来的箭雨就是成群冲过来的长枪兵了。我们从许多古装剧中可以看得到,凡是将领与士兵对抗,最终都会栽在成群的单体能力弱鸡的长枪兵手里。这个兵器因为太长导致武功高强的人无法与持之者近战,最终的结果都是被其捅死。
现代战争中,部队领导一般都是配备手枪这种近战单发武器,因为他们基本上不会到一线作战。正所谓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在古代的战场上,将领可是一支军队的灵魂。如果将领骁勇善战不畏死,那么士兵必然士气高涨,只有士气高涨才能打胜仗。所以说每一场胜仗都是离不开将领的的正确指挥和英勇作战。
所以才会流传那么一句至理名言——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作为一个英明的领导者,拥有得力将领是其稳坐江山的重要保障。武举选拔或许是武则天在经受了一系列的兵败之后痛定思痛作出的最英明的决定,她那一帮本家饭桶把朝廷的军力搞得一塌糊涂,上了战场更是一败涂地。历代皇帝积攒的那些家底也被那帮武家饭桶挥霍得差不多了,好在根基没有动摇。
如果武则天不是被迫退位,如果武则天没有立李显为太子,那么大唐的滚滚车轮肯定会走向另一个方向。
书归正传,上面说这么多都是为了说明优秀的将领在唐朝乃至任何时候都是极其重要的存在。
前面的各项考核都已经进行完毕,排名靠后或者没有通过形体关和测力关的都已经收拾行李回家了。形体关不过关的唐朝普通老百姓在唐朝想当个将领是有些难度的,这是天生的,除非整容,否则就不要想着去混官场了。吏部和兵部的考官为了圣人能看到美的东西而心情舒畅,断然不敢让长得不好看的普通人入仕为官的,因为出了事谁也承担不起责任。
测力关没有过的考生倒是还有机会,回去之后多吃一些獐肉、鹿肉、驴肉以及其他各种飞禽走兽的肉(牛肉和马肉可不能吃,犯法的)让自己变得更壮一些,平时的力量锻炼也不能放下,如果胖老婆重量不够可以再把小妾拉上一起练习。感觉差不多了,第二年再来。这次没有通过考核千万不要气馁,想想以后能穿着威风的铠甲骑着骏马拿着长枪背着弓箭驰骋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报效君主然后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再来一次又有何妨。
此时考场上还有二十二名考生,他们各个神采奕奕,因为能走到最后一关足以说明自身的实力强大。掌固们对待场上剩余的这些考生的态度可以说是毕恭毕敬,至于原因,前面说过了,这里不做赘述。
好,看一下最后一关的考试要求,场地上有四个树立的木头人,但是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每个木头人的头上都有一个三寸五见方,高一寸左右的木块。这个木块可不是为了使木头人好看放上去的装饰品,而是靶子。考生需要骑马持枪刺这个小木块,刺中三个以上的成绩为“上”,也就是优秀;刺中两个的成绩为“次上”,即合格;刺中一个及以下的为“次”,也就是说被淘汰了。
很多人一看,这也太简单了吧!真的简单吗?接着往下看。
这里用来考试的枪和我们认知里的枪不太一样,都知道《三国演义》中张飞使的丈八蛇矛很出名,张飞耍起来虎虎生风,矛尖所过之处难有生还者。那么张飞的丈八蛇矛有多长呢?两米五左右。比汉朝及之前的朝代使用的动辄超过三米长的戟要短一些,后来可能是考虑太过笨重不好耍或者是造戟太费原材料朝廷就改用耍起来轻快主要原因是省原材料的枪、槊或者矛。
如果唐朝武举考试的枪只有张飞丈八蛇矛的长度的话,可能就不会安排马枪这个科目或者增加考试难度。
说了那么多,武举考试用的枪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这一关用的枪是长一丈八尺,直径一寸半左右,重八斤的考试专用枪。如果只看后两项会感觉这枪很好驾驭,最重要的第一因素,长度。
一张八尺是多长?看过前面李世民用自己一步规定唐朝的长度计量单位标准不难算出。两步为一丈,一步的长度是一点五一四米,一丈就是三点零二八米,一丈等于十尺,八尺就是二点四二米,合起来一丈八尺就是五点四二米。朋友们,什么概念,五点四二米!
这里插一句,张飞的丈八蛇矛指的不是一丈八尺的蛇矛,即使按照汉朝的计量标准一丈八尺也有四米多长,想想,张飞一米八的个子拿着是自己身高两倍多的大蛇矛上战场,且不说能不能抡起来,就是能抡起来,要怎么收回来。
要知道张飞的兵器可是有五十多斤重,这说的是长度二点五米左右的重量,如果是四米多呢,重量要一百多斤,那惯性可想而知。
张飞的丈八蛇矛指的是矛杆长一丈,矛尖长八寸,也就是十八点四厘米。所以一定要搞清楚这里面的区别。
考试用的枪可不是丈八枪,而是实实在在的一张八尺的长五米多的大长枪。这一关不仅考核考生的骑马技术,更考验考生的腕力。根据杠杆原理,以考生前面的手为支点,这杆长枪就形成了一个杠杆,考生双手需要输出极大的力量才能让枪保持平衡。这里说的是站在平地不动的情况下,考生只需调整好重心,着力点在地上就可以。
如果是骑在马背上,着力点要在马身上,马在受到这么大力之后肯定不会老实地站那不动保持平衡的让考生去完成考核。所以这一关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能取得优秀成绩的考生不是骑术惊人就是物理知识掌握得特别好。
最终,有十二名考生以逆天的实力完美地完成了这一关的考核,当然了能刺中四个木块的只要一名考生而已,其他的人除了一名刺中三块木块都是刺中两块木块的考生,这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相当难得了。最懊悔的就是淘汰的十个人中刺中一块木块的八名考生,就像考公务员的考生,就差最后一步就可以上岸了,没想到竟然止步于此了。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落榜的考生回去接着练习,就像考驾照的时候科目二和科目三没有一次过的考生那样,多考几次也就可以多练习几次,以后上路的时候可以用更好的驾驶技术规避许多道路风险。落榜的武举考生回去以后勤加练习,厚积薄发,以后在战场上可以更好地杀敌,多立军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