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22年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在经历6个月“太空出差”后,陈冬、刘洋、蔡旭哲刚刚安全顺利出舱! 航天员陈冬安全顺利出仓 北京时间2022年12月4日19时20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发出返回指令,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此后,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返回舱成功着陆后,担负搜救回收任务的搜救分队及时发现目标并抵达着陆现场。 返回地球 航天员的身体要经受哪些考验 航天员返回地面后 各个器官系统要再适应重力环境 据介绍,长期在轨驻留后重返地球,对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是一个综合的考验。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员医监医保室主任徐冲表示,航天员返回地面后,身体从上到下各个器官系统都要再适应重力的环境,比如前庭系统、骨骼肌肉系统、心血管系统、平衡功能、肌肉的协调性,包括整个体液分布的改变。 舱内给予口服补液 舱外配备专用航天员抬送座椅 为了帮助3名航天员更快地适应地球的重力环境,地面工作人员要在打开舱门的第一时间展开一系列措施,促进航天员身体机能的恢复。 徐冲介绍,航天员返回地面时,医监医保人员要在返回舱内协助航天员体位调整,并给予口服补液,促进航天员快速重力再适应。此外,舱旁有专用的航天员抬送座椅,可以为航天员调节比较合适的体位,促进重力再适应。 针对着陆场正值冬季,气候寒冷,徐冲表示,“将压减航天员寒冷环境下的暴露时间,医监医保车里环境温度可以控制,车上还可开展系列医学检查、医学评估以及一些恢复手段。” 此外,专家介绍,3名航天员返回后还要进行为期半年的恢复训练,经过细致的观察评估后,转入正常训练。 航天员将带回多种医学科学实验样本 3名航天员返回要携带的“行李”,除个人物品外,还有一批医学科学实验样本,主要是体液和细胞学样本,可以让地面研究团队更好地了解人体在太空生活中产生的变化。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李莹辉介绍,“行李”中包括航天员的血液、尿液、唾液,科研人员可以从更深层次、细胞分子基因的层面,去研究人对环境的适应性,这也使我国拥有了自己的在轨环境适应遗传资源库。 综合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
正文
操作系统是什么(航天员的身体...)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