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次要测评的,是IKBC的poker2
在看产品之前,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下IKBC和poker系列,仅供科普,老玩家可以直接跳过这一部分。
官方网站,poker2页面。下面的简介出自官网:
ikbc 是台湾沃特斯VortexGear旗下品牌;于2007年创立。ikbc是“YOUR CHEERFUL KEYBOARD”的缩写,意为能给你带来愉悦体验的键盘。
2008年ikbc开发OEM高度的PBT键帽;2009年ikbc开始生产CHERRY 原厂键盘高度的PBT键帽;2010年ikbc推出第一款键盘产品60%键位的Poker。ikbc推出的第一款键盘Poker是全球最知名的60%量产机械键盘,之后还和台湾KBTalKing合作推出了Race 和Pure等键盘产品。
而这次供测评的poker在轻量化的60%紧凑型键盘里非常有名,常见的60%键盘还有minila、FC660M、GH60等,其中poker系列的价格相对最低,体积也最小(本文也提供了简单对比)。poker系列简单发展,网上有人整理了张图,转载一下。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下这次测评的键盘。
一、外观与拆解
外盒,这一次外壳有了一定的改变,不再突出扑克花色的属性了。
二维码,官网
背面cherry新版MX轴的LOGO十分抢眼,同时也列明了键盘的尺寸、重量、接口以及产地。
键盘上不再以扑克的花色标注轴型,只能查看标签,我这把是茶轴(松了一口气,我个人不太喜欢红轴,手头上没啥红轴键盘,不太好写体验对比,就怕拿到红轴)。
全套,包含键盘本体,两条数据线、替换键帽、拔键器和说明书(说明书在官网没找到下载,记得收好,不少功能不太常用,容易忘记)
先来看看本体,和大部分60%的键盘一样,键帽有正刻和侧刻,正刻的小字为shift+该按键实现,侧刻则是Fn+该按键实现。
很简洁很漂亮
空格上的LOGO
键帽阶梯形排列,人体工程学设计,整个键盘没有额外支撑脚设计,而是固定呈一个特定的倾斜角度,相当特殊。 对比了下,其倾角比660不撑开脚撑稍微大一点点。
C家茶轴,验明正身
背面线槽有三个方向,防滑胶垫、调节开关、铭牌一样不少(防滑胶垫有菱形纹印,防滑效果不错)。不过没有脚撑,倾角固定,不可调节。
这个图案比较特别,158 14/17度,21 3/17度,难道是指键盘的倾角么……
开关特写,关于开关的用途,比较复杂。
1、2号开关可以切换键盘配列(workman、dvorak、colemak、qwerty四种配列),调整好后,可以根据新键位重新配一下键盘,不过要重新适应了。默认的双OFF是QWER配列,也就是我们常用的键盘配列。
3号开关用于调整Pn和Fn的位置(这里有个小插曲,我拿到手的时候Fn是在Pn左边,图册上的样子也是这样,同时全部开关都是在OFF位置,但是实际使用的时候,Fn和Pn起作用的位置是互换的……);4号开关可以将右shift、Fn、右Ctrl、右Alt改成方向键,用来弥补没有方向键的缺憾;5号开关Caps和左Ctrl互换;6号开关Win和左Alt互换。
根据自己需要来设置吧…… 有个方向键是不错,但是Fn没有的话,很多键又出不来,好纠结,目前我还是继续用默认配置。
背后的线槽有三个方向的出口,搭配没有方向的typeC接口,还是很方便的。不过附带的弯头线只能从左右两个方向出,不能从前方出去了。唉,又换了种接口,lindy螺旋线似乎没有type-C的……
有个小遗憾就是,卡线槽比较浅,不太能卡住线,很容易滑出来,用送的两根线试了都是一样的情况。
既然提到了送的线,来看下吧,胶线为双type C接口的线,而尼龙线为USB转tyoe C的线,两根都带屏蔽环。
接下来看下键帽,每排键帽的高度和倾斜角度都是不同的,这样的设计配合键盘本身的倾角,可以更好的提升打字体验,不过鉴于机械键盘都比较厚,还是建议配合腕托来使用。
高度对比(全部都是R4高度),以下自左到右分别是:SP的键帽(ABS)、poker2(PBT)、660M原厂高度(PBT)、G80-3000(POM)、加厚型第三方键帽(好像是PBT)。可以看到虽然都是R4,但poker2的键帽高度是相对较高的OEM高度。poker2的键帽表面呈现轻微的磨砂质感,颗粒感并不如660M那么强烈,防滑、防打油~ 触感舒适。
厚度和小菊花,整体键帽偏厚,比号称厚PBT键帽的660M还要厚一点,忘记拍图对比了,但是可以看到键帽边缘有少量飞边,有些遗憾。
水口在背面,比较常规,做的比较好的660M是在键帽下沿,根本看不出来。
至于赠送的键帽,全部是耐磨的二色成型,不用担心字符磨损
替换效果……好吧,可能白色版的换了会比较好看点吧,我还是继续用原色。
拔了半天……全拔下来了,作案工具是下面两个,右边的是钢丝拔(钢丝拔要稍微掰开一点才比较好用,poker2送的是并拢的,懒得重新掰了,就用了自己的),左边的是拔轴用的,但是拿来拔大键帽很好用。
特写
键帽
裸键盘……好像没歪轴
卫星轴设计,空格比较肉。
大小写指示灯是在旁边,不是在轴的灯座上……
空格键下方的两个灯
所有的轴都是倒置安装的,但是我的“1”键的cherry LOGO明显和其他按键都不一样,不知道是什么钱情况。另外,可以看到最左边的那颗螺丝,是被轴挡住的,拆解的时候需要格外注意。
接下来我们拆开键盘看看,拆解只要把钢板上的螺丝全部拧出来就好了,就是螺丝比较容易滑丝,拧的时候要当心点。
底板,主要起支撑、固定的作用
USB电源模块,懒得拆了……
正面的轴和固定钢板
反面的电路板
电路板的一些细节,很干净、很漂亮~
开关
芯片是合泰半导体的HT32F1654
二、实际使用
过年回家,弄得有些乱,键盘和XPS13差不多宽度,还蛮搭的,腕托是660的,偏长了一点。(下面部分有大量主观感受描述,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手头的三把60%键盘poker2、minila air、FC660M。从体积看,是poker2最小,660M最大,不过minila 和660M都有单独的方向键和delete键,660M甚至还有独立insert键;minila则集成了蓝牙模块,体积也不算太大,但他的键位就比较非主流了:比如偏短的又shift以及这一整排位置有些偏移,特别短的右shift和空格等等……
重量对比,poker2 596.1克
minila 738.7克
660m 714.7克,居然是minila最重。
三款键盘对比了下,660M用起来是舒服的,键位设置合理,且刚好够用,但是对于一款便携的60%键盘来说,太大、太重了一些。而poker2不仅仅是在体积重量上有明显的优势,其独特的三层编程,可以在编程状态下,指定任意案件的功能,入一键出发全套快捷键等等,而且三层功能互不干扰,无需电脑端加装软件,还是能鼓捣出很多有意思的玩法的。
三层编程分别用空格下方的三种颜色灯来表示。
此外,通过底部开关的组合,能组成多种不同的键盘配列,倒是相当新颖,适合体验不同的键位的打字效果。
在这里,要稍微吐槽下大小写切换的灯效,不透光的键帽,只能从旁边漏光,比较不明显,如果能做成660那样,在键帽上留小窗,填上透明料,那就很棒了。
打字感受,茶轴为四大常见轴之一,被称为cherry的秋天,其主要特点是:压力克数不大、段落感不强属于各项特点都不是很突出的一款轴,甚至有不少朋友茶轴入门,还大呼上当,说和薄膜没啥区别。
可能茶轴是一款比较不怎么有特点的轴,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平庸。单个用试轴器按动,没法体验出一个轴真正录入的整体感受,唯有你坐在电脑前,拿着键盘打完一句长句、一篇短文,你才能体味到它的魅力(简单来说,茶轴的压力克数和普通的薄膜比较相似,但是茶轴的确认感更加清晰,而薄膜则有些含混)。茶轴作为办公键盘、日用键盘是相当合适的,有一定的清晰明确的确认感,适中的压力克数防止误触同时降低手指疲劳,拥有相对薄膜更长的键程的同时,触发距离相对青轴要短、触发压力不大无需走完全程也可触发,能够胜任各种不同的场景,是当之无愧的万能轴。如果你只是普通的机械键盘用户,不追求强烈的刺激,只求舒适打字、使用,那茶轴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官方对茶轴的描述如下:
茶轴也是有段落感的轴体,可以说是加了段落感的红轴,但比青轴要弱一些。一直被称为“万能”轴,无论是游戏还是打字都可以兼顾。
有兴趣可以看下官方的科普贴子
CHERRY MX轴-必看普及知识官方微信公众号文章mp.weixin.qq.com直达链接
我入门的第一把机械就是G80-3000黑色茶轴,玩了一堆键盘后,最后剩下的就是两把茶轴,两把黑轴和一把青轴了。
拿到poker2后手里有三把茶轴键盘,poker2、有钢板、PBT,minila air 、有钢板、ABS,3000、无钢板、POM。既然大家都是cherry的轴,那么区别手感最主要就看底板的支撑、有无钢板以及键帽的材质了。
ABS的键帽最轻、最薄,搭配钢板后,清脆的触底能造成极为清脆的手感,这也是filco家的青轴极为清脆的秘诀之一,你要是换了PBTPOM的键帽,就完全无法达成这样的效果,不过这打油也是无可避免;
POM材质最硬,也最耐用,原厂不薄的键帽加上无钢板的软触底,造就了比较柔的手感,和ABS+钢板互为两个极端,日常办公使用,打字相当的轻松愉快,尤其是大量录入,一点都不累。
而本次poker2采用的是加厚PBT键帽+钢板的组合,手感上综合了两种键盘的特点,相对ABS+钢板有着稍柔和的触底感,但是比起3000茶的无钢板又偏硬一点,触底的确认感更强。键盘手感整体上更加偏向ABS+钢板,触底比ABS键帽产生的清脆激烈的手感稍微柔和一点点。由于触底偏硬,尽管是比较省力的茶轴,每次按键全部按到底的话,超长时间使用也会比较累(万字为单位的录入这种程度吧,日常聊天打字不用考虑这个)。如果需要大量录入文字的话,可以试着不把键程按到底,也就是说,按键按到触发点以下就松手(这虽然是黑轴常用的手法,但是茶轴也可以用,就是稍微有点飘),这样的话,你就不会感受到钢板对轴产生的刚性支撑,甚至会觉得手感变轻了。
当然,描述了这么多,怎么才最舒服和你自己的手指习惯的压力有关系,用了几年机械键盘,我已经感觉茶轴渐渐的不能满足我了,日用改成了3000黑+660黑,黑轴连贯而又较重的压力让人有种键程变长的错觉。
之后试着换了下键帽,把minila的ABS键帽拆了一部分装上poker2,感觉poker2的手感变得和minila比较难区别了…… 虽然好像也有些细微的不同,可能是心理因素吧……
三、其他测试
全部按键按了一遍,除了空格偏肉一点,其他按键全部手感正常,小按键手感一致。测试表明全部按键正常工作(prtscr比较奇怪,截图功能正常运行,我也成功完成截图,但是测试软件上就是不点亮)
至于全键无冲测试就比较麻烦,我就测试了字母、数字区2键无冲,小轻松。几个常用组合的测试也有试过,没有问题,这点还是相信IKBC吧,毕竟也是家老厂了。
此外,键盘上有几颗比较特殊的键无法被识别出来,Y下方写着Cal,Fn+Y可以直接打开计算器;而FN+FGH三键则可以调节按键的响应时间。
四、总结
一直在考虑要不要如一把poker或者race,非常有幸能参加这次测评。我对poker的认知一直是,实用性的小键盘的极致了,再小的键盘就比较难以保证完整的功能。而这款有着三层编程、新版接口的poker2则是带来了新的惊喜。
1、重量、体积控制优秀,本文也对几把60%键盘进行了对比,其便携型是相当好的,这对于一块机械键盘相当难能可贵,尤其是对我这种中长期出差就喜欢带一块键盘的用户来说,从660M到poker2,能省下不小的重量和宝贵的体积(能轻松装入XS号的timbuk2,660就有点挤),过完年准备去配个绒布袋。
2、价格实惠,先不说高“贵”的filco minila,代工费较高的GH60,即便是Leopold FC660M,也要近700的售价,取得一块便携的机械键盘,价格不菲,而poker2的价格更加亲民,附送了6颗2色键帽、两根数据线(带屏蔽)和钢丝拔键器相当实在。
3、做工不错,从拆解的情况来看,poker2的整体做工不错,加厚的PBT键帽用料实在,工艺也还可以,电路板焊接也不错,整体做工优秀,整体设计感较强,键盘很漂亮。
4、在传统的跳线开关的基础上,增加了三层编程功能,同时有三套内置配列方案,可玩性极强,可供发烧友自行调整、把玩。最棒的是,这一切都是无需驱动支持,直接集成在键盘上的,相当有意思和方便。
5、弯头数据线,从左右两侧出线,对于桌面狭窄的情况,相当有帮助,很棒!
6、采用原装Cherry MX轴,纯正机械键盘体验。
当然,键盘也有一些小的不足,列出来供参考:
1、大小写锁定键要是用灯帽就更好了。
2、没有独立方向键还是稍微有些不便。
3、数据线卡槽卡得不是很牢固,厂家要是能进行一些调整就更好了。
4、没有脚撑。
整体来看,这块键盘性价比相当的高,而且做工、可玩性都不错,同时兼顾了便携的体积和重量,能够提供较好的机械键盘使用体验,非常适合需要经常移动使用键盘的玩家,甚至作为入坑键盘也未尝不可,有兴趣可以放心入手。
本次测评主体部分到此结束,谢谢阅读,如果是对机械键盘还有兴趣的新玩家,下面附录准备了一点延伸阅读。
附录(老玩家不用看了,一些科普资料和杂图):
1、哈,一直没审核,自己找了点没用的键帽,配了个颜色……不是套件,有点怪,套件还在海上漂,不过粗看好像还行啊~
lindy线……不过没有type-C,用了转接头
好像……也还行嘛~
2、cherry现有在售主要轴体一览
3、其他几款常见轴的参数
4、官网介绍
cherry机械轴相关介绍页面
http://www.cherry.cn/index.php?m=Index&a=about_us
5、IKBC官网页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