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而新四军是江南抗战的一支重要力量,相关历史挖掘无疑很有意义。
1937年10月12日,南方8省13个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是首任军长。该番号沿用至1947年1月30日。
无锡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4位成员经过2年左右的挖掘和整理,已发现了近百名无锡籍(含江阴、宜兴)新四军女战士在特殊的年代把“绕指柔”成就了“百炼钢”。这些无锡女性不少出身名门,完全可以生活无忧。她们为什么选择了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呢?
从6人到近百人,大量珍贵手稿浮现
无锡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近年来吸纳了年轻力量,其中学校教师不少,无锡市蠡园中心小学杨肇文老师,就把研究课题列为“无锡籍女新四军人物”的整理和访谈。
宗瑛、江达、沈洪辉、陶云霞、于玲、周淑真,这6位无锡籍新四军女战士,是最初的寻访和资料整理对象,杨肇文说,课题进行过程中得到来自省、市两级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关心,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于无锡籍新四军女战士的珍贵资料,所涉人物近百人,已整理成册的86人。
无锡籍新四军女战士江达亲笔手稿
据悉,无锡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曾出版过《新四军无锡籍人物选编》一书,其中收录了48位无锡籍新四军女战士事迹。
她们出身不凡,多为当时的“白富美”
杨肇文在研究中发现,无锡籍新四军女战士中出身名门者不少,生活优渥、家境富裕,但她们走出闺阁,接受先进思想洗礼,成长为新四军女战士。去年整理完毕的86名女战士,其履历中明确写到家境贫寒的仅6人。譬如,俞宜青、顾行、徐达、诸翌中、曹蔚、章央芬、顾泳越、薛蕙等都出身不凡——章央芬,父亲章养和是清代末年秀才,母亲秦萱则是无锡望族秦氏家女;顾泳越是著名教育家顾述之孙女;薛蕙系实业家、社会活动家薛明剑之女,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之侄女。
还有不少人深受开明父母的影响,和兄弟姐妹们一起全家投身革命事业。譬如傅红渠系中共早期党员陈枕白、傅一星之女,冯丹系早期农民运动领导人冯梦阳次女。
再如无锡荣氏家族,被毛主席称为“中国唯一称得上大财阁的家族”,家族中先后5人参加新四军,其中荣年钊、荣素一、荣蓉之均为女性。荣蓉之祖父荣福龄是无锡振新纱厂董事长,为梁溪荣氏族长。荣蓉之主持的公益小学是当时中共无锡地下党员联络隐蔽栖身之处,在无锡革命史上起着特殊作用。
“无锡籍女新四军中那些出身名门望族的女战士们,不愁吃穿,学业有成”,杨肇文表示,“她们更多的是为了民族复兴,为了追求理想和信仰而参军入党”。
坚强又有智慧,留下可歌可泣故事
这些无锡籍新四军女战士个性坚毅,留下了诸多荡气回肠的抗战故事。譬如无锡堰桥的胡曾钰以外出求学为名,瞒住母亲,参加江抗宣传队,走上抗日前线。为掩护部队撤离,年仅18岁的她最后撤到麦田,腿部中弹不能行走,日伪军猛扑上来,对她连刺两刀,壮烈牺牲。无锡查桥的钱佩芝任秘密通讯员,因叛徒带着敌人指认而暴露。当时她怀孕在身,在受审中倍受折磨,大出血流产也坚决不交代任何党内动向,最后在常州天宁寺被敌人活埋。
这些无锡籍新四军女战士心思巧密,在革命斗争中展现出惊人的智慧。譬如新四军中有支赫赫有名的“女八队”,其中的老大姐宗瑛就是一个大公无私,行事果敢的女性。她跟随陈毅巧设空城计,在带领后方400名伤员行军突破封锁线。她预感到行踪暴露,命令大部队重新绕道二次返回封锁线内,果不其然前脚离开,后脚敌人就包围了驻地。事实证明,多亏宗瑛当时判断精准,众多伤员才躲过一劫。江阴女杰于玲也是一位机敏聪慧的杰出新四军女战士,被谭震林誉为“江南第一个女区长”。她曾派人打入敌人暗杀党内部,成功抓获暗杀党大队长。她一个人连夜奔走100里,仅用24小时就成功动员国民党一家印刷厂全体人员带着印刷设备参加“新江抗”。
拟出书《巾帼英杰》,百岁老战士题书名
杨肇文表示,已经收集86名无锡籍新四军女战士名录,“年内要收集满百名人物事迹资料”,未来准备整理成《巾帼英杰》一书,书名已请百岁新四军老战士施光华题写。
杨肇文在空中课堂中讲解、弘扬英雄精神
杨肇文已尝试把部分成果融入自己的思政课上,在无锡教育电视台的名师空中课堂为全市小学生讲了一堂《硝烟之中 致敬英雄》,让孩子们了解这些无锡籍的女新四军。“我们今年还成功立项了江苏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区域英雄人物事迹融入小学德法教学的实践研究》,让无锡本地珍贵的红色资源,不仅具有史学研究价值,更具有教育价值,进一步助推无锡特色思政教育”,杨肇文表示,她所在的学校有多位老师加入其中,研究力量也将变得更壮大。
无锡市档案史志馆的接玉松表示,无锡目前尚无针对无锡籍新四军女性的专题研究。课题组的成员利用寒暑期和其他业余时间进行了大量的走访和整理,形成了研究成果,很有开创性,值得肯定。他也建议,课题组可继续深化和研究相关资料,为无锡的红色记忆作出自己的贡献。
“研究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可以影响更多人。”无锡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曹建林表示。他也期待能将研究成果转化为视频、动画等各种影像资料,还原老一辈革命者“提着脑袋干革命”的不易,让学生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课题组获多方协助,一并感谢
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拜访了部分健在的新四军女战士,如居家生活的成近建。课题组还前往溧阳水西村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等地参观,收获了薛和、周婉如、孙石、朱微明、朱一等多位女战士的资料。
沈志武是无锡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秘书长,作为课题组的顾问兼成员,他帮助课题组找到了许多女战士家属和一手史料。他们到南京采访于玲、陶云霞、沈洪辉的家属,多次接待来锡作讲座的无锡籍女新四军战士于玲的后人乔阿光、乔春雷。
于玲女儿乔春蕾向课题组赠送《于玲自传》,左一杨肇文,中间乔春雷,右一沈志武。
许多热心人也纷纷为课题组提供资料。荣氏人文研究会会长荣华源在《荣氏宗谱》中找到荣素一的部分资料,还有江南大学的张英凡同学也提供了许多史料与采访成果。
责编:沛青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