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刚款的清白玉樽配上青花云龙高足碗,明代江宁将军夫人墓出土的金链香盒酷似近年流行款,还有南京明故宫的“时钟”……17日上午,首都博物馆2020年开年特展——《1420:从南京到北京》拉开大幕,267件文物首博回望北京六百年。
一进入展厅,墙壁上写着一段北京城的“序”,“1420年,明成祖朱棣下诏:以明年正月初一日始,北京为京师,不称行在……”顺着墙往前看,霓虹灯标注着北京城的重要节点年份,重现600年前南京到北京,从钟山渐隐,到燕山乍显的过程,用文物勾勒定都、迁都背后的大明风华。
为了讲述这段恢弘历史,此次展览首博请来了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市博物总馆共同主办,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明十三陵博物馆、南京明孝陵博物馆、南京城墙博物馆和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共同协办。来自北京、南京两地十余家文博单位,共267件(套)文物展品亮相。其中,一级品37件(套)。
已经远去的历史,通过一件件文物,按“定都南京”“迁都北京”和“用致雍熙”三部分重新还原。各式各样的金器成为展厅里最耀眼的展品。其中南京江宁将军山沐斌夫人梅士墓出土的嵌宝石金头面堪称“国宝级”。所谓头面,是明代权贵人家妇女的常用首饰。古代妇女一般用笄、簪、钗等将盘起的发髻固定在头上。展出的这套头面是一副完整的明代贵族妇女头饰,包括挑心、掩鬓、顶簪、分心等,分别作如意形、火焰形、花形。其上均镶嵌红宝石、蓝宝石、绿松石、猫睛石等。有人计算过,这套头面上嵌宝石的金托就达近百个。专家说,这件文物不仅造型和工艺十分精美,而且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黔宁王遗迹”金牌也在展出之列。这件金牌为圆形,直径13厘米,上部为花叶形边,刻有叶脉纹,顶部正中有一圆形穿孔以便系绳。牌身正面中间刻有“黔宁王遗记”五字,两边各刻有四个字,右为“此牌须用”,左为“印绶带之”,字体略小。金牌上提到的的“黔宁王”,指的是明初开国功臣沐英。他被朱元璋夫妇收为养子,并随军征战,屡建战功。因在西南功勋最大,朱元璋命其留镇滇中。沐英家族世袭黔国公爵位,世代镇守云南。
金牌背面还有刻字,为“凡我子孙,务要尽忠报国,事上必勤慎小心,处同僚谦和为本,特谕,慎之戒之”。这是黔宁王沐英对后代的教诲,意在训诫子孙供职朝廷,首先一定要忠君报国;其次对上级,要小心做人,勤恳为官;同僚相处,虚心谦恭;这样方能安享世代荣华。专家认为,这30个字的“特谕”,充满儒家传统的为人处世之道。这件金牌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古代墓葬中发现的唯一一件来自显赫家族的家传遗训,极为珍贵。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28日,市民可以到首博免费参观。
编辑:王海萍
流程编辑:吴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