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
AR眼镜厂商每次发布新机的时候,都会丢出来一大堆参数给消费者,虽然看不懂但是很NB的感觉,实际上消费者在真正使用时,会比较关注一些显而易见的体验,比如是否看得清,画面是否绚丽等都是一眼就看出来的问题。
我最近就体验了不少AR设备,国内外比较出名的品牌基本上都试了一遍,比如国外的HoloLens、Realwear、Epson,国内的亮亮视野、亮风台、Rokid等等,发现眼镜的亮度和对比度是个很大的问题。
当然今年新发的toC的眼镜除外,比如雷鸟、视享、Nreal,但是这些眼镜更多只是一个显示屏的功能,严格来说不算普遍认可的AR眼镜一类。
亮度,看清屏幕的关键
在最近的AR眼镜体验时,不少第一次使用的C端消费者和B端客户领导都不认可AR的效果,其中诟病最多的就是亮度。特别是在户外环境使用时根本没法用,自然光线太强了,大多数的屏幕亮度不够亮。大家在户外使用手机时也会遇到,如果你不小心把屏幕亮度调得很低,基本看起来和黑屏一样。
亮度就是画面的明亮程度,比较常用的单位是尼特(nits)。手机屏幕是比较常见的,“大部分中端机型的手机屏幕亮度可以达到 500-700 尼特,部分旗舰机型可以达到 800、900 甚至 1000 尼特。”
对于AR来说,之前HoloLens 2的官方说法是,屏幕中心位置是500尼特。国外有个测试显示亮度范围是16~538尼特,官方的数据是符合的,这个亮度范围并不太够,白天环境光最亮的时候500尼特太暗看不清,晚上环境光最暗的时候16尼特又觉得太亮不舒服。
当前提高手机显示屏亮度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提高LCD面板(或者OLED)的光通过率;另一种就是增加背景灯光的亮度。
第二种方法直接增加背景亮度对于AR来说不合适,因为用户还需要直接看到真实世界,第一种方式提高光透过率是AR所使用的解决方式。苹果公司在申请的AR专利中,就有一些是关于亮度自适应调节的。
对比度,图像生动、色彩丰富的关键
对比度指的是图像中最亮的白和最暗的黑之间不同层级的测量,范围越大代表对比越大。简单说来就是对比度越高,图像越清晰醒目,如果对比度不高,图像会显得灰蒙蒙的。经常P图的朋友应该对这个参数很了解。
对于AR来讲,对比度是图像是否清晰显示而且好看的关键因素。对比度越高,AR中的图像的色彩越清晰。但是目前AR眼镜在实际用时,外面的光透进来,会让AR里面的虚拟图像显得有点“虚”,像鬼影一样。
总结
现在的AR眼镜观看效果还不能同时满足消费者和企业用户。
消费者偏向于屏幕显示效果,比如浏览图片、观看视频,这时候可以采用把AR眼镜外观设计为墨镜或者遮光片的方式,减少外界光线进入,提升屏幕亮度和对比度。
企业用户希望能够在正常工作中使用,比如戴上AR去巡视现场的机器设备,更需要看清外部环境,这时候对比度的要求就不高,只要能看清文字和图形轮廓就行,亮度依然是很大的难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