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柏林飞艇音箱,二战德国的海军真的很菜么?
没实力,也可以说是一种菜吧!?。
纳粹德国的战争海军天生就是个营养不足的货,二战打起来以后除了潜艇部队外其它的几乎没什么存在感,它的这个天然的毛病要从一战德国战败说起。输了一战的德国人被逼着签订了一份苛刻的《凡尔赛条约》,其主要内容如下:
《凡尔赛条约》严格限制德国海军的规模与实力,它规定德国只能拥有15000名的海军人员,规定服役长达25年;船舰仅能保有6艘排水量10,000吨以下的旧式战舰(不得装有口径超过11吋的舰炮)、6艘巡洋舰(6000吨以下)、12艘驱逐舰(800吨以下)、12艘鱼雷艇(200吨以下)以及额外规定禁止拥有军用飞机、航空母舰和潜艇。
你看这不就使得德国海军的发展出现断代了嘛。
纳粹扩军
纳粹德国海军(战争海军)来源于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国家海军,战败后的前德国军队以及容克贵族成员一直在暗中发展海军技术。1935年,上台后的希特勒废除了《凡尔赛条约》以及签订了《英德海军协定》,这项协定规定:德国可以装备潜艇,可以建立规模为英国皇家海军35%总吨位的舰队(总吨位约40万吨,其中战列舰总排水量为18万,每艘战列舰排水量不能超过45000吨;而潜艇部队则为英国潜艇的45%)。
附图,纳粹海军军徽
在德奥合并和慕尼黑会议后,希特勒于1938年9月开始要求海军拟定对英国的战争计划,即“Z计划”(纸面上的庞大计划)。Z计划是一个庞大的造舰计划,它计划建立一支能与英国皇家海军匹敌的水面舰队,原本德国海军预计1945年为开战时间,故而设计了6年的大型水面舰队建造计划,但战争在1939年爆发。
“Z计划”内容有数种版本:
Z计划是德国海军之父提尔皮茨主张的“风险理论”(舰队决战)与沃夫冈·魏格纳海军中将主张的地缘战略和存在舰队的应用理论结合的产物(控制贸易线)。1920年代的德国海军接受了魏格纳的“交通控制”理论,许多海军军官都进行了相关战略研究,其中以胡戈·冯·瓦尔代尔-哈茨的《明日的海战》一文对其观点的叙述最为完整与极端,他认为舰队间的战斗已过时,将来海战的发展会转为对海上贸易线—商船的攻防。
海军总司令雷德尔是反对魏格纳理论的保守派军官之一,但一战中德国海军的失败战略使其部分接受了新想法,因此他提出的Z计划就结合了交通战的思想。雷德尔认为需要一支主力舰队来突破英军的封锁,同时派出巡洋舰、潜艇进进行交通战以分散皇家海军的实力,进而相继消灭航母和本土舰队。
雷德尔的Z计划舰队外,卡尔·邓尼兹上校的潜艇战斗群理论(日后的狼群战术)也是备受欢迎。邓尼兹认为只要持续进行“吨位战”,让英国建造新船只的速度低于被击沉的速度,就能降低英国的战斗潜力进而迫使其投降。他主张将用于建造德国水面舰队的资源全部用来制造潜艇,其中以机动力强、适合远洋作战的中型潜艇(即VII级潜艇)为主,至少要300艘,其中100艘巡弋、100艘在往返基地与作战海域、100艘在基地修整待命,并保持与其他类型潜艇3:1的比例。
附图,卡尔·邓尼兹
喋血二战
二战的过早爆发打乱了德国海军的建设计划,当雷德尔听到宣战消息时,他说道:“现在,水面舰队能做的只有一件事,表现出他们懂得如何英勇赴死”。德国海军此时只有2艘战列巡洋舰、3艘装甲舰、两艘重巡洋舰、6艘轻巡洋舰以及34艘驱逐舰和鱼雷艇,因此邓尼兹在日后说道:“早在战争爆发时,我们就被打败了,因为德国并没有在海上做好万全准备”。
1940年4月9日,德军发动威瑟演习作战进攻挪威与丹麦,海军在战斗中的表现堪称灾难,其损失了1艘重巡洋舰、两艘轻巡洋舰、10艘驱逐舰和4艘潜艇。威瑟堡行动的结果对德国海军战略有决定性的影响,希特勒登陆英国的海狮计划也因德国海军在挪威的损失而受到影响。
占领法国后,德国海军利用法国的港口发动潜艇战,在1940年7月至12月间潜艇击沉了278艘商船,共1492054总吨数的物资。盟军与中立国船只损失(艘/总吨数)如下:
莱茵演习行动
1941年5月18日德国海军发起莱茵演习行动,企图由欧根亲王号和俾斯麦号组成破袭舰队,突入北大西洋执行破交作战。此计划遭舰队司令君特·力长斯的反对,他认为两艘战列巡洋舰要做好准备再进行作战,但雷德尔认为若是到夏季作战将会失去气候和昼短夜长这两个有利条件;更重要的是,希特勒已经准备对苏作战,若海军不能取得战果,希特勒会全面转向陆军与空军。
5月24日,双方爆发了丹麦海峡海战,俾斯麦号和欧根亲王号击沉皇家海军的胡德号战列巡洋舰、重创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但俾斯麦号在3天后也被击沉。莱茵演习行动以德国海军的失败告终,希特勒对大型水面舰的兴致降至谷底。
附图,莱茵演习行动流程与结果
巴伦支海海战
苏德战争爆发后,因为援苏船队的存在与英国多次派出突击队登陆挪威进行破坏行动,使希特勒认为其试图在斯堪地拉维亚半岛登陆反攻,他对此说道:“挪威是这场战争的‘命运之地’”,要求“每一艘可动用的船舰都要部署于挪威。”,1942年驻防挪威的德国海军舰队有5艘主力舰和10艘潜艇,这也意味着德国海军彻底放弃了远洋作战。
1942年12月31日,在挪威北海爆发了巴伦支海海战,德国水面舰队错失歼灭援苏北极船队的机会,希特勒对此结果十分不满,因此他下令拆毁所有含驱逐舰的舰队以及取消水面舰的建造,将军舰上的火炮、装甲与官兵用以加强大西洋防线,雷德尔抗辩无效后辞职。邓尼兹被任命为海军总司令,他将海军资源都投入潜艇中。
纳粹狼群
潜艇部队因为建造速度快,还在大规模的潜艇战中取得一系列丰硕的战果,所以得到希特勒的重视。因此德国潜艇部队快速扩充,潜艇战绩因狼群编队的使用而大幅提高,在1940年10月时达到最高峰。
1941年后英国海军开始反击,他们重组了护航制度、将西航道司令部由普利茅斯改至利物浦、更换指挥官和进行更严谨的海空军合作,透过密码研究协会对德国潜艇的电文和通信进行拦截,判断其出没位置并向海军部提供适合的航线与护航母艇资讯。在1941年3月时,德军已经遭受了巨大损失(英国损失五艘商船就击沉一艘德国潜艇),邓尼兹此时仅有27艘潜艇。
附图,“王牌艇长”君特·普里恩
到1943年,德国潜艇在大西洋越来越力不从心,盟军不但破解了密码机和开发了多种先进反潜武器,如更先进的声呐、雷达、深水炸弹,还投入了大量护卫航空母舰和反潜战斗群进行护航;同年5月德国潜艇因为损失过高而放弃了狼群战术,改以单舰巡弋的方式继续作战。
缺乏战争资源和错误的作战方式
因此,战争海军在二战中的失败是有许多因素的。世界大战爆发过早使得雷德尔的Z计划近乎停摆,而邓尼兹潜艇的生产也因为不受雷德尔的重视而进度缓慢,因此建造快的潜艇与建造慢的水面舰队德国海军皆未拥有。同时,德国海军将原本就已经很少的水面舰队分开攻击商船,其单舰突击的作战方式也就导致了俾斯麦号的沉没;此外,德国海军低估了英国护航系统的弹性与军事实力,尤其是美国加入后。德国海军与分配战争资源的戈林上也有着冲突,戈林身兼空军总司令一职,对德国海军在海空作战与航空母舰的开发上造成了极为不良的影响。
附图,战争海军的宣传海报
武器与装备上的革新
由于德国水面舰队的失败,大西洋海战逐渐由潜艇主导的,美英盟军无论是在护航体制还是武器装备上都在快速演进,包括无线电测位网、新型深水炸弹、反潜迫击炮、新型雷达、探照灯、高频率测向仪和支援群都得到应用。支援群弥补了英国早期护航兵力不足,在驱赶德国潜艇后往往不能将其击沉就回到船团的情况,反而有余力击沉德国潜艇。美国建造的大量护航航母使续航力不长的潜艇浮出水面时不断受袭,且盟军压倒性的生产力更将此问题放大。
战争期间德国潜艇未对盟军的新科技有所反制。德军潜艇的水面航行速度仍比水下快、用来躲避雷达的美托装置也无法应付盟军新的搜索手段、早期德军设计潜艇用加强舰炮的错误方式来反制盟国空军、后期开发的制导鱼雷也被福克瑟音响机所破解,最优秀的潜艇科技——通气管式潜艇(XXI级和XXIII级)的开发与服役过晚以及缺乏强大的海军航空兵等。
附图,战争海军
没有取得决定性胜利
德国海军在整场战争中多是扮演牵制和辅助性的角色,它也错过了几次少有的决定性战役,如在敦刻尔克战役中剿灭盟军部队或是在其撤退途中组织进行对英登陆作战等。战争初期,潜艇数量不足使其难以实行狼群战术,因此错过了英国还在为护航制度犹豫且飞机数量不足的时机,之后又因为分散到各不同的战场而未集中使用。其他还有鱼雷问题、恩尼格玛密码机的破解、德国生产力等一系列问题。
欢迎交流与讨论!!!
汽车音响改装什么品牌好?
以前是用摩雷的,但是经常涉及宝马车保修的问题,宝马车车主都比较谨慎,所以后来就采用德国鼓动GLADEN的BOXMORE解决方案了、随后就对这个牌子产生极大的兴趣。研究了一下
德国鼓动GLADEN,分为专车款和主流系列。
专车款:宝马专车、奥迪专车、高尔夫专车。
主流系列:
魅力M-LINE、朗诗RS-X、爱发ALPHA、笙歌SQX LINE、诗歌乐SQL、狮蕾ZERO PRO、同轴RC LINE、同轴MC LINE等。
其中入门级是ALPHA,和众多国外的入门概念一样,大部分车可以直接由主机直推。高端的航天系列AEROSPACE LINE代表着鼓动的最高品质,不过这些都是2017年之前的信息。产品更新方面没有详细了解
这里描述下BOXMORE方案,这个方案真的是下了心的,鼓动GLADEN和舞仕刚柔MOSCONI专门与德国宝马厂家合作,拿到了宝马的VIN车架信息,宝马车主都知道,每辆宝马车的部件都基本不一样,比如在电缆上,得到的电流强度等都有差,所以拿到了VIN车架信息,基本就知道整个车的生产厂家,及用料信息,然后BOXMORE就是根据原有厂家组合信息调节好,再请交响乐大师做好每种组合的方案音质调优,然后客户装好后,用软件核对VIN自动调教就能得到最优音质了,就省去了让人烧脑的人耳调优。成本也下来了。这里讲得比较浅,大家可以自行去官方了解
而且BOXMORE分三个档位
达到的效果,对比原厂喇叭
而且针对个性化的特殊需求,鼓动GLADEN官方还推出了Aures,真心的黑科技满满啊。
双耳入耳式传感器的车载测量系统,替代传统的拾音设备(下图)和人耳裸测。
鼓动GLADEN的超低音也是发烧级的。
常常在举办声压比赛中破记录。
Gladen Audio在德里举行的2017年Bass Battle比赛中再次获胜(下图)。 Gladen团队现场说到“以声音质量(SQ)而闻名,从不会在SPL竞技场表现懒散”
鼓动GLADEN官方还有自己的实体店,通过对个人客户的需求了解,随时改善自己的产品,所以就我觉得,鼓动GLADEN的产品是非常适合采用的。
德国大众帕萨特的改造片段
泰国福特改装片段
荷兰保时捷918 SPYDER改造方案
特斯拉改造片段
知不知道一些好听的英语摇滚乐?
既然提到了英语摇滚乐,那我强烈推荐齐柏林飞艇。恰好刚刚写了天梯的乐评。
被物欲吞没的人,灵魂必会暗淡无光。闪闪发亮的不一定全是金子,如果敢于在喧闹的浮世中做一颗拒绝滚动的顽石,那么这粗陋顽石的亮度比耀眼的金子还要高出万倍。
1986年某天,香港尖沙咀的一家酒吧内,观众热情的欢呼声此起彼伏,台上的歌者则显得安静许多,这名男子低下头缓缓拨动着木吉他的琴弦,献唱了一首哀怨的歌,虽然他忘词了,但似乎并没有影响到掌声的数量。
低缓的人声,哀怨的旋律,清脆的吉他,无不流露出悲情的意味,一如歌唱者既定的命运。
这名动情弹唱的男子便是黄家驹,这支歌就是Led Zeppelin乐队的传世名作「Stairway to Heaven」,天梯。
纵观家驹短暂的一生,他始终带着不解的目光在打量这个世界的名利,然后又不断拷问自己的内心,在摇摆和坚定之间多次做出艰难的选择后,他毅然回归了真实的自己。于是今天,黄家驹的名字成了一个时代的符号,成了不忘初心的摇滚英雄。
家驹一定对这首歌大有感触,成蹊无比坚信这一点。对物欲和灵魂有过深度思考的人,被理想和现实狠命撕扯过的人,都一定会被天梯准确击中。
2019年,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大卖,让许多平日远离摇滚乐的人听到了QUEEN那首惊世骇俗的Bohemian Rhapsody,其实这首歌用到的多曲风融合并现与多章节推进叙事的手法,齐柏林飞艇在1971年就开始尝试了,要知道Stairway To Heaven比Bohemian Rhapsody可是提前诞生了4年的。
围绕天梯的讨论,48年来从未停止过,有音乐层面的,也有思想层面的。
不少乐评人评价这首歌时最常用的语句是:吉他世界杂志百大吉他solo第1位,《滚石》杂志历史上最伟大的500首歌曲第31位,仅天梯这一支单曲就创下了近6亿美元的收益,它是摇滚圣经……除了背诵这些数字,还有人热衷于根据歌词编故事,或根据乐手的私生活拼凑创作背景。
很多人听歌都听偏了,包括那些高高在上的乐评人。当一首好歌摆到眼前,如果过度去关注外在的东西而忽略艺术的本源之美,那么无疑是在与欣赏的初衷背道而驰。
早前发出“1986年,黄家驹翻唱齐柏林飞艇的名曲Stairway to Heaven”这篇推文时,成蹊就曾说过,后期会对天梯做精致赏析,今天算是填坑了。
这篇乐评不同于网络上常见的逼格类乐评,既不会罗列数字,也没有牵强附会,我听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就会写什么。
齐柏林飞艇创作音乐时有个特点,他们不喜欢被关在录音室里,而是更青睐宁静的郊外,远离喧嚣能让自己专注,灵感也爆发得更为彻底。他们喜欢无死角地听到博纳姆的鼓声,还极富创意地把吉他音箱放在壁炉里。天梯就是在乡间的一座农庄里被这样缔造出来的。
几十年来,天梯从未做过单独发行,所属专辑《Led Zeppelin IV》。这首作品给欣赏者带来的体验可谓极度美妙,我们可以从四个维度去聆听感受。
音色之美
正像普兰特唱到的“熠熠生辉”那样,天梯整体的音色质感散发着晶莹的珠光,无论木吉他、笛声、电吉他还是人声,均自带高亮属性。拆分之后,甚至觉得每种声音都像是一种特殊颜色的宝石,合体之后更显光芒耀眼。
初段的木吉他像透明的泪珠,也像汩汩的清泉,在忧郁的灰色天空下,人声开始了娓娓讲述,带有神学味道的史诗画面也随即展开。可惜画中没有喜悦,只有接连不断的疑惑。
天堂之门洞开时,一道刺目的强光自门后射出,电吉他和鼓声营造的音效宏大震撼,令人有过电的感觉。高潮时电吉他、人声、鼓点、键盘一起发力,带给人强烈的律动,像海绵蓄满水后突然外泄,又像是情绪一再堆积后猛地炸裂开来。乐器之间并非简单的和鸣,而是激烈的对话交锋。凭借这段嚣张的吉他solo,佩奇顺利被载入史册并一举封王。
在耳机里听天梯,声声入耳丝丝透心,耳膜和心脏会进入极度舒适状态。你总是忍不住想问,这样绝美的音色究竟是怎么调出来的?
曲风之美
将各种曲风玩弄于股掌之间是齐柏林飞艇的一贯做法。他们热衷试验和融合,布鲁斯、雷鬼、硬摇滚、重金属、民谣、放克等统统都不放过。
在一首天梯里,至少囊括了民谣、布鲁斯、硬摇和金属四种风格,多种曲风碰撞后带着神秘难懂的气息,那些玄之又玄的神学和信仰问题也是齐柏林善用的题材。民谣担当讲述的角色,布鲁斯渲染了哀怨的底色,硬摇和金属是内心疑问的倾诉和思而不得的苦闷。
旋律不仅美妙引人,还在推进的过程中营造出不断向上攀爬的感觉,代入感非常明显。随着向上攀爬,人的疑虑却并没有停止,反而好像更加迷惑了,这迷惑始终无法消除,直到后来在沉默中爆发。
结构之美
中国的《诗经》在诗歌里有三种表现手法最为常见,赋、比、兴。赋,陈述,排比,平铺直叙。比,类比和比喻,多为更深刻的描写。兴,借物或借事表露情感阐述道理,点出中心思想,引发读者思考。
在现代的文艺作品中,古人的智慧依然在起着指导作用,而且中西通用。
天梯的叙事结构异常严谨,前段的静静陈述,中段的细致描绘,尾段的想法表达,完全符合赋比兴的推进方法。这样的设计让听者更容易“入戏”,生动且极具感染力,每个章节之间的衔接一点也不突兀,你只要自然而然跟着作者的思维往前走就够了。
也正是因为天梯运用了这样的手法,所以才能令极度安静和极度暴躁共处一室,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实现了和谐并存。全曲由慢到快,由弱到强,由静到动,尽管前后反差如此之大,你却丝毫不感违和。全程都能感知到音乐人卓绝的创意和灵性,暗赞妙极。
深层之美
在这世上,真的是闪闪发光的金子最为贵重么?一味追逐物质到底是对还是错?为了探究真相,这位女士踏上了天梯,可就算她上了天堂,问了上帝,最后依然没有找到标准答案。可能每一位听者心里的答案也不尽相同吧。
开头是主角在购买通往天堂的梯子,在一切归于平静后的结尾,她依然在购买着梯子。无解却一再想要求解,这是一个残酷的死循环。
当人彻底被物欲征服时,她的精神世界一定会渐渐荒芜,最后变成物质的傀儡。锻造灵魂,终生莫弃。万物即一,一即万物。快即是慢,少即是多,简即是繁,静即是动。
好的音乐作品不止悦耳,还能给人巨大的思考价值。成蹊最喜欢这句词,To be a rock and not to roll,做一块顽石,拒绝滚动,引申义为坚持自己的选择,切莫随波逐流。这句词里恰好含有Rock和Roll两个单词,与摇滚乐的英文Rock and Roll紧紧呼应,我不认为这是巧合。创作者已经把态度直白地告诉你了。
当被华丽的物质诱惑到不能自拔,进而放弃精神层面的追求时,基本宣告我们已经放弃了自己。到达终点时,其实并没有什么好抱怨的。亲手杀死我们的凶手正是我们自己。
(欢迎真正热爱音乐的朋友关注 微信公众号 一路有家驹)
哈曼卡顿音响怎么样?
哈曼卡顿就像电器界的飞利浦,公司早不早,上个世纪50年代,东西多不多?多,汽车小玩意Av都有,属于推广型品牌应用,里面80%的价格是外表以及品牌费,至于音乐效果,只会略高于中级水品,个别领域顶尖水品例如笔记本上的小喇叭。跟hifi技术型公司还是有差距,差距不在用料,不在外表,而在于本身对于产品的喜爱。苹果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不死帝对设计产品的喜爱,其他同期产品它们的ceo的心思和现在苹果掌门人的心思是一样的,一直再算投入多少钱能赚多少钱。产品线种类这么多,它注定是个广普公司,很难在音响这种需要技术下潜的领域领先。
齐柏林音响设置方法?
奔驰柏林之声的音响调节方法是:在车辆的中控大屏里面选择音响设置就可以调节高、中、低的音响效果,另外还有古典、流行、朋克、民谣等音色供用户选择,可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