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公司,如何看待ARM成立中国公司?
近期有不少媒体报道Arm中国合资公司4月底正式落地。据悉,该合资公司名为“Arm mini China”,总部设在深圳,中方控股51%,而剩余49%的股权由ARM拥有。这家新公司不仅将接管ARM在中国的所有业务,包括授权和版税业务,而且未来将寻求在中国IPO。
其实,对于这个消息,芯智讯在4月4日的原创文章《Arm中国最快年内将登陆A股市场?官方独家回应!》当中就已经详细介绍过了。
当时,芯智讯也第一时间联系的了Arm官方进行求证。Arm并未正面回应,只表示:“Arm(安谋)与厚安基金于2017年5月14日签署合作备忘录(MOU),宣布拟在中国深圳成立合资企业(JV)以加速Arm的全球战略并支持中国的IC产业进一步发展和其自主创新。为持续加强Arm对中国产业发展的承诺,此合资企业已于四月一日启动试运营,更多细节将在我们正式宣布合资公司的运营时公布。”
众所周知,Arm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知识产权 (IP) 提供商,拥有齐全的处理器、媒体(图形处理器、视频和显示模块)、系统IP和软件(总线、中断控制器、MMU,内存控制器、安全模块、调试模块、系统设计及各类基础软件)、物理设计(物理库和处理器后端设计)、软件工具(编译器、调试工具、仿真模型)、物联网(蓝牙、物联网操作系统)、图像信号等产品线。
而Arm公司的产品并不是芯片,而是半导体知识产权(IP),通过授权的模式向芯片公司或硬件系统厂商提供ARM先进的IP技术,并收取授权厂商的授权费。厂商在获得这些IP后,则可以进行芯片设计与开发。并在出货以后交付相关版权税。目前,全球超过95%的智能手机使用的是基于ARM架构的芯片。
谈到Arm在中国业务的开展,可以追溯到2002年,当时Arm在中国就成立了安谋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不过,安谋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直到2016年12月才正式成立。
随后在2017年1月24日,由中投公司、丝路基金、新加坡淡马锡、深圳深业集团、厚朴投资与Arm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的厚安创新基金在北京正式成立启动。基金规模为8亿美元。资料显示,厚安创新基金由半导体知识产权提供商Arm公司及厚朴投资负责管理。
2017年5月14日,Arm又宣布与厚安创新基金在北京签署合作备忘录,计划以深圳为总部,设立一家合资公司,服务国内芯片企业。而此次Arm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的目标是,使其成为国内重要的由中方控股(占股51%)的芯片核心知识产权开发与服务平台。其中,Arm将提供芯片设计所需的核心知识产权、技术支持和培训,中方将控股合资企业。
正如上图所示,Arm与中方资本新成立的合资公司“安谋中国”,Arm将提供其IP产品,通过安谋中国服务中国市场,同时安谋中国也将会提供其自身的IP产品和新的标准、新的服务给到中国市场。而安谋中国自身研发的新的IP产品将可通过Arm向中国以外的全球市场销售。也就是说,安谋中国实际上就等于是Arm在中国的独家代理商,在中国可以独家销售Arm的所有IP产品。
显然,Arm与中方资本成立由中方控股的合资公司,实际上只是Arm销售策略上的调整,然后把合资公司在中国打包上市,玩的是资本游戏。当然这也是为了中国政府“自主可控”的需求,毕竟合资公司是中方控股,可以销售Arm所有的IP产品,这样可以避免一些类似中兴事件的政治问题。并且安谋中国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研发团队研发出自己的IP产品,这个IP产品也将是完全属于中国自主的,而且可以通过Arm销售到除中国市场之外的全球市场。但是问题在于,Arm在中国的团队更多的还是承担销售和服务的角色,这也使得合资公司本身并没有什么研发实力(Arm的研发团队也主要是在英国),除非Arm也将一部分的研发团队注入到新的合资公司当中,不然只是新瓶装老酒的操作,对于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实际意义并不太大。
无独有偶,高通与大唐建合资公司:主攻低端处理器
同样在5月4日,大唐电信对外正式发出公告,他们将与高通、建广等设立合资公司的方案,已经被批准通过。
去年5月,ST大唐董事会批准,同意公司全资子公司联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属全资子公司全部股权作为出资,参与设立中外合资企业瓴盛科技(贵州)有限公司。
对于这次的合作,高通主要提供技术,而他们也希望接着这个合作,能够成功抢下中低端处理器市场,这之前可是联发科、展讯的主力市场。
对此,大唐电信副总裁、联芯科技总经理钱国良曾对外表示,此次多方资源整合成立合资公司,将融合高通和联芯双方的先进技术,依托双方市场客户资源与本地化的技术服务能力,聚焦移动通信应用。合资公司初期计划定位在中低端领域,主攻100美元左右的全球化市场。
除上述Arm、高通在中国设立合资公司外,去年浪潮与IBM也在中国设立合资公司,共同研发、生产、销售基于开放的POWER 技术的服务器。甚至在更早的2016年,AMD与天津海光先进技术投资有限公司达成协议,设立合资公司开发X86芯片(AMD可通过合资协议获得2.93亿美元许可费和版税收入)。AMD与海光合资采用了双层架构设计,其根本原因在于规避Intel的专利限制,以及满足合资企业以国产身份销售境外CPU的要求。
外资寻求技术合作或企业合资的方式让中国对其产生新的依赖
1978年,我国汽车工业搞了20多年,当年汽车产量是14.5万辆,而且“缺重少轻轿车基本是空白”。所以,汽车工业一直在探索如何引进技术。
中国汽车产业开办合资企业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至今还是有人坚决反对,认为汽车合资是失败的。现在很多人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中的“以市场换技术”失败了:市场被进口车和合资品牌占据,技术却依然落后。
4月底,中国科学院院士、计算技术研究所总工程师胡伟武在接受媒体专访时强调,近期随着我国自主CPU的研发和应用推广取得持续发展,一些我们想通过自主研发摆脱依赖的CPU和操作系统,纷纷通过技术合作或企业合资的方式让我们对其建立新的依赖。通过引进技术只能在别人掌控的技术体系中做几个产品,不可能形成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
此次ARM将中国合资公司控股权出让给中方,是否会重新走汽车产业“以市场换技术”的老路?尚待观察。
作者:芯智讯-夏天/浪客剑
苹果公司带领个人电脑拥抱Arm后?
英特尔忽视了手机市场是它最大的失策!如今,智能手机高速发展,英特尔想进入移动市场已经困难重重。但英特尔如果想卷土重来,可能吗?当然有可能!不过必须更加专注,放开芯片制造,让公司更加专注于芯片设计。
1、英特尔错失良机在处理器领域,英特尔绝对是行业老大,也是响当当的巨头。它是集设计、制造、封测于一体的IDM公司。不过曾经有一份最佳的合作,英特尔没有珍惜。如果上天再给它一次机会,我相信它一定会答应合作。时间拨回到2013年,当时即将离任的英特尔CEO保罗•欧德宁在专访中表示,苹果第一代iPhone原本可以采用英特尔芯片,但英特尔却错过了,从而错过了一个改变世界的机会。错过的原因有两方面的。
价格英特尔看不上:英特尔在过去的12年中实现利润110亿美元,高通盈利61亿美元,德州仪器盈利18亿美元,英伟达盈利5.6亿美元,而老对手AMD则亏损了十多亿美元。英特尔躺着赚钞票独领风骚,正处在巅峰时刻。苹果谈合作出的价格低于英特尔的预期。英特尔内部看不起手机领域:当时,英特尔内部是讨论过要不要做手机芯片的。只是当时那么风光的英特尔根本瞧不上手机。他们认为手机屏幕那么小,就打个电话,拍个照,最多再放放歌,其他功能根本用不了啥。所以,英特尔决定没有和苹果合作。当然,过后英特尔还是反应过来了。但是,当它准备进入时,移动市场已经是高通、三星、苹果的天下了。它虽然也做低功耗芯片,后面也还供货给苹果iPhone XS一些芯片。但终究因为起步晚,跟不上高通而被苹果抛弃了。
2、当前英特尔的晶圆制造落后又是一大问题在手机芯片市场,英特尔已经很难进入。但自己的根据地PC市场又因为自家的晶圆厂跟不上技术发展,制程工艺逐渐在落后。台积电一路高歌猛进,已经遥遥领先。
2017年,台积电已经超过了英特尔领先的14nm生产的晶体管密度;2018年,台积电以7nm工艺抢先获得为苹果iPhone XS代工生产A12 SOC芯片;英特尔嘴里说着10纳米,手上却还在磨14nm;2020年,台积电5nm都已经量产了,英特尔还在磨14纳米,10纳米虽然有部分生产,但良率和产能都跟不上。芯片制造这一块如果持续落后,英特尔将非常被动。很难与AMD、高通等对手抗衡。
3、英特尔卷土重来需要条件苹果生产M1芯片的MAC笔记本,就是带了一个很大的头。英特尔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果想要卷土重来,必然要改变过去的做法,跟上时代的脚步。所以,英特尔需要更加专注芯片设计:
抛弃高高在上的想法,潜心专研移动市场芯片的开发,多条腿走路;设计、制造分不分开,应该好好想想了。如果制造持续提升不了,就必然要分开;高利润时代已经过去,互联网时代是谁圈的用户多,谁才是王者;当然,英特尔现在依然是PC领域的老大,它有它自己的打算,将来何去何从还得看他们的领军人物。
总结苹果公司的个人电脑拥抱ARM是必然趋势,因为,英特尔错过太多,如今制程工艺跟不上正在着急。要想卷土重来,绝对是可以的,只是需要更加专注芯片设计。
感谢阅读!我是数智风,用经验回答问题,欢迎关注评论。
高通三星苹果要依赖他吗?
在芯片行业,很多人认为,能制造出高性能处理器才是牛逼,比如台积电;能设计并制造高性能处理器简直是无敌一般的存在,比如英特尔、三星。
遗憾的是,这种看法并没有洞悉到芯片行业的发展规律。一家企业在芯片业的地位,主要是看它拥有多少核心专利,并通过这些专利构建出的生态系统是否强大。
英特尔之所以是CPU(特指PC用的处理器,下同)领域的王者,关键是它通过X86指令集建立起强大的生态系统,系统软件方面有Windows支持,支持英特尔处理器的应用软件更是数不胜数。要打败英特尔,首先必须说服从系统软件到应用软件的提供商反水,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所以英特尔称霸CPU数十年,连AMD也必须获得它的授权。
在RISC架构领域,ARM的地位类似于英特尔。但和英特尔稍有不同的是,ARM不生产处理器,而是一家半导体知识产权(IP)提供商,设计了大量高性价比、耗能低的RISC架构(业内习惯称ARM架构)处理器、相关技术及软件,然后再授权其他芯片设计公司,比如苹果、高通、华为、联发科、三星等。
ARM公司的授权模式通常是这样的:
对希望将ARM内核整合到自行设计芯片中的公司,ARM公司就提供ARM内核的整合硬件叙述,包含完整的软件开发工具(编译器、debugger、SDK),以及针对内含ARM CPU硅芯片的销售权。
需求更多的客户,包括整合元件制造商(IDM)和晶圆厂家,可以选择可合成的RTL(暂存器转移层级,如Verilog)形式来取得ARM架构处理器的知识产权(IP)。
上面两段文字看起来有点艰深,其实大白话就是,ARM公司可以提供套餐,也可以分散卖(IP授权),就看芯片设计公司的需求了,总之必有一款适合你。
ARM公司有多厉害?了解一下获得其授权的公司名单:
Atmel、Broadcom(博通)、Cirrus Logic、Freescale(飞思卡尔)、Qualcomm(高通)、富士通、英特尔、IBM、英飞凌科技、任天堂、恩智浦半导体、OKI电气工业、三星电子、Sharp、STMicroelectronics、苹果、联发科、德州仪器和VLSI等,嗯,还有华为海思。
如果将这些公司在地图上一一标注出来,你会发现,完全涵盖了北美、欧洲、东亚等科技发达地区,也就是说,ARM通过IP授权的方式,影响力已经渗透世界高科技大公司。
上图为ARM生态圈(官方信息)图谱另一个体现ARM影响力的指标是公司的价值。全世界超过95%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都采用ARM架构,仅在2014年,基于ARM技术的芯片全球出货量达120亿颗,到2017年,这个数字还会呈爆发式增长,因为人人都离不开智能手机。未来,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的发展,对ARM架构芯片的需求只多不少。
ARM公司总部在英国,员工1700人上下,2016年日本软银打算收购它,开价310亿美元。你可以算算平均每人创造了多少价值。
这就是玩生态的公司和开生产线的公司的区别,后者不过是在为前者打工而已。
如果喜欢回答内容,请点赞、关注,谢谢!
段马乐咨询,专业品牌咨询机构,坐标上海,原创解码企业经营成败得失,解读名企品牌传奇。arm公司的a53a73这样的核心是IP核吗?
IP核是知识产权核,做IP(intelligent property)的公司,比如ARM公司,nvidia等,是专门做芯片内部的构架和功能设计的,是电子行业的最具知识智慧含量的行业。而做芯片的公司,如台积电,中芯国际等做芯片的公司,则是从IP设计公司买入IP(包括微电路的网络图,芯片原件原理图等)程序数据,把IP程序载入自己的芯片光刻机,衍膜机,腐蚀机等,按程序进行芯片的大规模生产的公司,相对来说科技含量较设计要低些。
arm属于世界第几大芯片公司?
ARM 是设计公司,本身不生产芯片。采用转让许可证制度,由合作伙伴生产芯片。
ARM公司是苹果、Acorn、VLSI、Technology等公司的合资企业。ARM将其技术授权给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半导体、软件和OEM厂商,每个厂商得到的都是一套独一无二的ARM相关技术及服务。利用这种合伙关系,ARM很快成为许多全球性RISC标准的缔造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