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本能玩游戏吗,你遇到最奇葩的渣渣是什么样的?
李二,因是父母老来得子,从小宠溺,性格自私偏执,眼里只有钱财和自己。
直到父母身体老弱之后,才停止外出挣钱,对此李二满腹抱怨,怨恨父母不再能够挣钱给他。
开始对父母言语不恭,并分家别过。
父亲病重之后,他也不送医院救治,说白了就怕花钱,自己不缺吃喝,对缺医少食的父母不管不问。
父母住的老房子拆迁,他又赶紧跑过去照顾,生怕父母把房子给了他姐姐。
结果最终老房子没有划入拆迁范围,父亲葬礼上,大家都说李二哭的最伤心。
对于子女,李二从小没有过关心,孩子成天穿着破旧的衣服,连块糖都没吃过。
远房亲戚家想要领养一个孩子,李二第一个把自己闺女送过去,收下了对方5000元钱。手里只要有点钱了,就出去吃吃喝喝,围着街里小饭店的老板娘转来转去,妻子找上门发现两个人的事,李二却当着众人把妻子一阵打骂。
对于乡邻,他经常是借钱不还,遇到谁家有红白喜事就上门闹事,撒泼打滚,主家只好拿出钱来给他,他才作罢。
邻居老父病重急需救治,找他想要要回借给他的钱,结果他却躺在对方车轱辘下面,反倒讹了2000块。
他自己都说,钱是亲爹,酒是娘,别的都不放心上。
一次,他酒后在马路上被路过的汽车撞倒,鲜血直流,旁边路过一个好心人把他送到医院救治,清醒后得知对方是某个公司老总后,就赖上人家了,和人家不依不饶,出院后甚至住到人家公司,直到对方拿出10万元才了事。可以说,任何人在他眼里都是可以利用的工具。
一处地方要盖高速,听人说墓地赔付的更多,他连夜把父亲的棺木挖出,想要给埋到盖高速的地方。
刚刚挖好坑,听到消息说因为赔偿价格没有谈拢,高速改道了,李二为了省钱,干脆就把父亲的棺木没有掩埋的放在一边。
过一阵子,他家里墓地又修水库,他想起老父的棺木还在别处,赶紧过去寻找,到了那边却发现已经被人拉走给火化,他找上门又生生吵闹了一个星期,直到对方赔付三万元了事,真是不知道他父亲看到这一幕会不会晚上回来找他。
手机游戏对孩子是利还是弊?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游戏,我们的孩子身处在网络时代,所以他们必须要玩手机游戏,这是时代的特性,不是你我能够左右的东西。我们能做到的只有正确的去引导。
手机游戏的好处:
网络游戏并不是一无是处,至少在手机游戏当中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同时也可以增强孩子的协作能力,竞争意识,进取心。还能够放松心情,使人身心愉悦,当然我说的这些情况都是不沉迷于手机游戏的情况下。
手机游戏的弊端:
网络游戏的弊端特别多,包括对身体有害,对眼睛有害,对思想有害,很多游戏充斥着暴力血腥,恐怖色情包括对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会造成一些扭曲,甚至有些人沉迷游戏无法自拔作出违法犯罪的事情,这都是有可能的。
本人并不建议把手机游戏取消:
一:手机游戏代表着互联网先进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带动就业。而且网络公司在不断的推陈出新,不断的改进的过程当中也能够促进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换句话说手机游戏代表的是互联网这个新兴行业的发展趋势。
二:其实有的时候我们把手机游戏的缺点过分给夸大了,我们的很多的孩子其实是有很好的自控力的而发生那些极端事件或极端问题的孩子往往是少数,只要我们家长能够正确的引导和控制手机游戏,并不会对孩子造成太大的伤害。
给广大家长的建议:
一:给孩子的手机中安装健康的益智的手机游戏,这样孩子在玩的时候同时也能够增长能力和见识做到寓教于乐
二:严格监控孩子玩手机游戏的时间,而且一定要把孩子玩手机游戏的时间切碎,例如我们规定一天他可以玩一个小时的手机游戏,那么我们可以给它分成两段。每段30分钟中间间隔最少两个小时以上,这样既能够让孩子保持兴趣又能够一次来要求孩子完成学业任务后才能玩手机游戏
三:手机一定要设置密码锁,指纹锁绝对不能够让孩子狮子的长时间的玩手机同时一定要注意不要在孩子身边玩手机或者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在孩子身边玩手机,这样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诱惑会使他分心。
四:可以选择和孩子玩同一款手机游戏,有利于增加亲子之间的感情,走进孩子的心灵,成为孩子的朋友,找到更多的共同话题,正确的引导孩子。
手机游戏并不是洪水猛兽,只要我们对孩子加以正确的引导,给孩子灌输正确的观念同时采取正确的方法,手机游戏也可以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助推器,也可以使我们教育孩子的有力武器。
小孩子自控能力差爱玩游戏怎么办?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强调孩子爱玩游戏,爱玩手机等电子产品,甚至还会抱怨“我家孩子不好好学习,总爱玩手机,这怎么办呀?”,我想您需要自己的角度做些反思,请问在家里,您玩手机吗?或者您的家人玩手机吗?其实,是您和您的家人在无形中教会了您的孩子玩手机。
甚至于一两岁的孩子,也离不开手机,沉迷于电视动画片,正是大人玩手机的乐趣传递给了孩子。
2019年5月25日,“游戏障碍”被世界卫生组织纳入最新版国际疾病分类,成为“新晋”疾病。半年里,北京安定医院开设了网络成瘾专病门诊,在收治的患者中,符合收治标准的患者中成年人占了一半,青少年不是绝对主角。游戏障碍
“即一种游戏行为(‘数码游戏’或‘视频游戏’)模式,特点是对游戏失去控制力,日益沉溺于游戏,以致其它兴趣和日常活动都须让位于游戏,即使出现负面后果,游戏仍然继续下去或不断升级。”
在人们的印象中,此类患者一般是未成年人,而网瘾诊治也基本是青少年的专利,可医院门诊给出的数据,却打破了这一固有认知。也许有人会说,玩游戏没什么,但如果用“娱乐障碍”代替“游戏障碍”,就会有更多的发现。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刷短视频或者一些娱乐资讯上,又何尝不是一种“障碍”?
试想,在一群未成年人的身边,有这样一群“爱玩游戏”的成年人存在,他们“沦入”的几率也是很大的。如果,您不希望您的孩子沉迷,首先,请保证家庭手机使用环境的洁净。
家长常常将孩子对电子产品的上瘾行为,看成是孩子的自制力差。其实不然。孩子沉迷手机只是一个表象,每个沉迷手机的孩子背后,都藏着未被满足过的心理需求。一提起哪个孩子爱玩游戏,大人们都说:“这孩子自制力不行。”身边有不少学生对游戏上瘾,无一例外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碰了壁。有的是家庭出了毛病,如父母感情出了问题;有的是人际交往遭遇挫折;有的是因为学习成绩差,压力大.....
游戏能满足的孩子社交需求,游戏中的组队、结伴、一起打怪杀敌,往往能满足孩子的交友需要。长期沉迷于网络的孩子,或多或少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不同程度的、不易被父母察觉的难题。因为现实生活不快乐,才会对网络世界产生依赖,游戏也才会被孩子当做逃避现实生活的途径。
问题不仅在于孩子,更在于父母,试着给孩子多些陪伴和爱的给予,并多在亲子关系上下功夫,始终做好孩子的榜样,关心孩子成长期的各种心理的发展需求。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电子产品就成为了陪伴者,用玩游戏的方式逃避现实的空虚。一个童年在父母用心的陪伴中度过的孩子,是没那么多心思想着游戏的。想要孩子少玩游戏,就多多陪孩子。
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有良好的相处模式,亲子关系差,孩子也很容易对手机游戏上瘾。在生活中,得到父母的认可和欣赏太难了,但是游戏不一样,它能给孩子被鼓励的感觉。亲子关系好,意味着孩子信任你,你的话才能真的被孩子听进去。
让孩子远离手机游戏的最好办法,一是大人做好榜样,二是对孩子合理引导。有句话说得好“你离手机有多远,就离孩子有多近”。同时也需要做到合理引导,在时间和内容上进行把控。尽量避免过早地让孩子接触手机游戏,对于才两三岁的孩子,能不让他玩,就尽量不让他玩。6岁后的孩子,需要限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定好规则。
让孩子接触大自然吧,大自然是孩子的第二个母亲,陪他去旅行、探索,爱上阳光、大河山川,热爱生命中的每一切。您和孩子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才会成为他童年时最美好的回忆。带他走进大自然,爱上户外,把你对待生命的热情传递给他,让你的孩子感受到现实生活的温暖和快乐,如此他才没那么容易被那个虚拟的世界诱惑,因为来自家庭的爱和温暖是最力量的的盔甲。
感觉他的心思全在游戏上?
高中是一个孩子非常重要的时期,高考是决定人生的重要节点,因此,在高中时期加倍努力学习才是改变人生阶层最好的方法。哪怕正上高中的孩子不被周围人看好,家长也要投入百分之百的信心和支持,帮助孩子开启人生逆袭的开关。你的孩子学习兴趣不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
一、从自身出发,陪伴和鼓励孩子展开积极期盼。
每个孩子都有他们在乎的人和事,当他们觉得自己被忽视时,学习的积极性就回急转直下。而家庭教育在孩子的人生中又占据着无可比拟的比重。因此,当孩子出现厌学情绪时,家长首先要从自身的角度检查,是否在生活中积极陪伴、鼓励、引导孩子。所谓积极期望就是从改善学习者自身的心理状态入手,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科充满信心,让孩子相信该学科是非常有趣的,自己一定会对这门学科产生信心。孩子想像中的“兴趣”,能积极推动孩子认真学习该学科,从而导致对学习真正感兴趣。
2、从一小步到一大步,鼓励孩子学习从达到的小目标开始。
在学习之初,先让孩子内心对自己又足够信心应对所学知识,要帮助他确定小的学习目标。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学习伊始,目标不可定得太高,看准孩子的基础及学习要求,从努力可达到的目标开始。鼓励孩子在不断的进步中提振学习的信心。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不要期望在短期内将孩子的成绩提高上去,用耐心和爱心陪伴孩子学习。有的同学往往努力学习一两周,就急于想提升,结果却发现成绩提高不大,于是逐渐失去信心,进入恶性循环,继而更加厌恶学习。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必须以掌舵者的身份把握航向,鼓励孩子持之以恒地努力,一个一个小目标的实现,以实现更大的大目标。
3、任课老师协助孩子了解学习目的,间接建立起学习兴趣。
仅仅从孩子自身及家长两方面着手可能还不够,还需要借助任课老师的力量。所谓学习目的,其实是指某学科的学习结果是什麽,为什么要学习该学科,对于这个问题,任课老师是最清楚的。很少有人天生就喜欢学习,毕竟学习不像玩电脑游戏,有音乐、画面等从感官上直接刺激人。当学习该学科对孩子没有太强的吸引力时,要从对最终目标的了解着手。学习过程多半都是要经过长期艰苦努力的,对于成年人来说,这种艰巨性往往让人望而却步。但是学习又是学生的天职,不能不学,所以要认真了解每门学科的学习目的。家长可以带着孩子积极与任课老师沟通,多听老师介绍学科发展的趋势,或从国家、社会的发展前景的高度去看待各门学科,从而建立起学习兴趣。
4、培养自我成就感,以培养直接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的过程中每取得一个小的成功,就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进行自我奖赏,达到甚么目标,就给自己什么样的奖励。例如,如果是有小进步、实现小目标,就给小奖赏,比如买一件心仪已久的小礼物;如果有中进步、实现中目标,则给予中等奖励,比如买一本喜欢的书画或乐器等;如果是有大进步、实现大目标则给予大奖励,如周末旅游等。这样通过渐次奖励来巩固自己的行为,有助于产生自我成就感,不知不觉就会建立起直接兴趣。
5、将把原有的其他兴趣转移到现在的学习上来,以提高学习效率。
每个人在少年儿童时期都有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事,如爱玩汽车、爱搭积木等,当然也有的孩子喜欢玩游戏。那么如何将兴趣与学习相结合呢?爱玩汽车,就从汽车的发明、发展以及构造原理等方面出发,加深对这个行业的了解和认识,在熟悉这些内容的过程中,提升学习的兴趣和效率。爱因斯坦中学时只对物理感兴趣,不喜欢数学,后来他在向纵深研究物理时发现数学是其基础,便又产生了对数学的兴趣。孩子喜欢游戏,就从网络知识或书籍中找一些游戏发展史、游戏程序开发程序员的成长故事讲给孩子听,让孩子从另外的角度感知游戏的开发过程,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6、想像学习成功后的情景,形成持续学习动力。
坚持做一件事情是难熬的,如何形成持续的动力呢?当我们满腔热情地去做任何一件事前,每个人都会对它的结果有预期的想象,因为这种期待而持续地去做这件事情。例如,厨师想象着自己做出来的佳肴会给顾客带来味蕾的满足,继而辛苦劳作;作曲家想象出自己作出的曲子会给听者带来享受,从而激发出他的创作热情。与孩子沟通时,鼓励孩子想象考出优秀的成绩,可以顺利进入大学深造,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作出贡献,为个人创造锦绣的前程;当然也可以想象考出优异的成绩后,得到老师、家长的赞扬,得到同学们的羡慕等,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想像会帮孩子成功。与此同时,“吾日三省吾身”,还要在不断的检讨自己哪些方面做得不足,并采取对应的行动弥补这些不足。
最后,祝天下学习都能圆梦!
参与主力是中小学生青少年?
你好,关于这个问题我的看法如下。
“游戏成瘾”不仅仅在我国是一个大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大问题,之前一段时间中,“游戏成瘾”已经被界定为一种“精神疾病”,可见其危害性,再加上如果是中小学生、青少年沾染了“游戏成瘾”,那么确实可能会耽误终身。
但是问题来了,为什么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国内依然没有找到能够有效抑制“游戏成瘾”的措施呢?为什么一代又一代人中间总是会出现“游戏成瘾”者呢?并且他们的表现又都基本一样——丧失学习兴趣、撒谎、骗钱……
我个人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教育本身出现了问题,虽然教育指的是三块——家庭教育、校园教育和社会教育,但我个人认为造成这种局面关键在于“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
对此,我认为主要的问题出在家长们并不是很重视孩子们的心理成长,或者说他们完全不知道如何去关注和引导孩子们的心理成长。例如三观塑造,很多家长一方面教育孩子要诚实,要谦让,要乐于助人和善良;但现实中他们的做法却与之相反——比如让孩子们不去帮助老人以防他们碰瓷,在孩子没有抢到座位的时候对他们进行训斥,或者是经常叫孩子“别乱说话”。我个人认为应该提早告诉孩子“真相”,究竟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世界上到底有没有“绝对”的东西,没有的话就应该直接告诉他们,凡事都要“审时度势”,如果他们年纪尚小不理解,那么就要耐心解释。否则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会多次产生心里矛盾,这样好吗?显然是不好的。当产生心理矛盾的时候他们会更加想知道到底哪一种说法是对的,相信我,没有人喜欢模棱两可的感觉,但游戏世界不同,游戏世界会用最真实的方式告诉你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当你在格斗游戏里测试连段的时候,连不上的招式就是连不上,没有中间地带;当你在射击游戏里练习投弹的时候也会发现,有的轨迹就是投不出来,也没有模棱两可的说法;甚至你在和有钱人的孩子对战的时候也无需太多后顾之忧,因为全靠实力,赢了就是赢了,有再多钱也没法贿赂机器让它篡改结果,这种“确定”的感觉确实很有吸引力。
此外,我国家庭教育还有个问题就是——只给孩子“目标”但给不了孩子“理想”,虽然在很小的时候家中会问“以后想做什么”,但还是老问题,家庭不会持续跟进孩子们关于“理想”的变化和思考,仅仅是机械化地授予他们“目标”——好好中考,好好高考,或者是细化到“好好准备每一次的考试”,毕竟有“家长会”这一“秋后算账”的机制,有不少我的同龄人一想到这玩意儿现在都还有点头皮发麻。而且我还清楚地记得,之前读大学的时候,很多同学到了大四都还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而人脑有一个本能——给自己布置任务,可以理解为,人的大脑本身就有设置理想和追求理想的本能,在家庭教育无暇顾及这一点的时候,游戏“站了出来”,“今年要打到钻石段位”“今年要冲上XXXX分”“X月之前要过掉N个BOSS”,这一系列都是现成的形象的目标,再加上游戏本身对玩家的代入感(比如玩家会被代入成为“雇佣兵”“冒险者”“勇士”等等),孩子们为了满足大脑“设置理想”的本能很容易就会陷进去,但主因还是因为家庭教育并没有给他们设置合理的理想让他们为之奋斗。
除了上述2点以外,还有一点和家庭教育无关,而是游戏相对于当代教育模式确实有两个重大的优越性。
第一,游戏训练的是孩子们“探索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而作业和考试仅仅是测试孩子们“是否知道怎么解决问题”。举例来说,在《猫女》这样的潜入游戏中,玩家在潜入被发现导致任务失败之后就会开始寻找另外的路线再次尝试潜入,直到任务目标顺利达成,这就是游戏给了玩家们足够空间不断进行尝试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一面。
但反观学校里的家庭作业效果就比较差了,因为孩子们只有一次写作业的机会,在交上去之后老师就要进行批改,后续轻则看到几个红叉和很低的分数,重则请家长或者遭到责骂,也就是说学生在上交作业之前并没有机会不断对作业进行调整和修改,而是只有一次机会就要面对结果,这就像是“猫女”在游戏里任务失败一次就永久game over……
第二,游戏的反馈速度远比作业快,这个很简单,当玩家在游戏里做出一个操作的时候,他就可以知道这个操作是有正向收益的,还是有失误的,而作业和考试必须经过冗长的批改时间才能给予反馈。
综上来说,要想让孩子们摆脱“游戏成瘾”,关键还是要靠改良家庭教育,从父母一辈开始做,帮助孩子们从小树立起正确的3观,做到“知行合一”;不断跟进孩子们理想和目标的变化情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而在学校教育上也可以对家庭作业进行改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纠错而非面对很难看的家庭作业分数(这里并不涉及考试,仅仅是家庭作业)。
对游戏本身进行管制是非常无用的一种行为,因为问题的根源不在游戏,而是教育,就像孩子玩火柴烧到了自己,这并不是火柴的错误。
你对网络游戏是什么看法?
大家好,我是游戏答主顺哥哥。
关于这个问题,前面已经很多人说过了,这里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觉得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就像有人问,抖音有什么好,快手有什么好,综艺节目有什么好?电视剧有什么好?音乐有什么好?网络游戏有什么好?
以上的问题,你能说出电视剧有多么好,就一定有人能说出多少电视剧的不好,比如你说电视剧让人们看到了不同的生活,那么低俗电视剧呢?所有的电视剧都好吗?所有的音乐都好吗?所有的网络游戏都不好吗?
台湾导演杨德昌曾经说过,在电影发明以来,人类的寿命至少提高了三倍,因为他们可以再电影里体验到不同的人生。
而电脑游戏由于发明的时间较晚,对人类有怎样的推动,我们还不敢随意下定论,不过,新技术一直在推动人类寿命的增长,让人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这是事实。
谈到网络游戏,就得先说说电脑游戏,电脑游戏的出现与1960年代电子计算机进入美国大学校园有密切的联系。当时的环境培养出了一批编程高手。1962年一位叫斯蒂夫·拉塞尔的大学生在美国DEC公司生产的PDP-1型电子计算机上编制的《宇宙战争》(Space War)是当时很有名的电脑游戏。一般认为,他是电脑游戏的发明人。 1970年代,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其成本越来越低。1971年,誉为"电子游戏之父"的诺兰·布什内尔发明了第一台商业化电子游戏机。不久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电子游戏公司--雅达利公司(ATARI)。在1970年代,随着苹果电脑的问世,电脑游戏才真正开始了商业化的道路。此时,电脑游戏的图形效果还非常简陋,但是游戏的类型化已经开始出现了。这是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游戏,人类的历史在有了绘画、雕塑、建筑、音乐、文学、舞蹈、戏剧、电影八种艺术之后,终于迎来了第九种艺术,电子游戏的艺术,也称第九艺术。
第九艺术的最大特点就是参与感,是交互式的艺术,他不同于电影戏剧,却又和他们相辅相成,于是成就了一种更高价值的艺术。
我想每一位游戏玩家,不论是网络游戏,还是单机游戏,都会因为极强的参与感让自己体会其中丰富多彩的乐趣。好的游戏讲述的故事,丝毫不逊色于任何电视荧幕上的作品,随便说一些游戏改编电影,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港台影视喜欢曾经最喜欢改编的《超级学校霸王》、《笑林小子》(片段)、《93街头霸王》虽然都是动作类游戏,但却是因为当时动作电影流行导致的。而其他的各种荧幕大制作,比如2001年的《古墓丽影》由知名女影星安吉丽娜·朱莉饰演了剧中性感女主角劳拉·克劳馥。
次年,另外一部经典作品《生化危机》也登上了荧幕。改编自Capcom电影的本作,在遵循了原作基本剧情之上,又加入了大量的动作场面,并且完美还原了游戏中丧尸潮的惊悚画面。我们抛开游戏改编的外衣,单独作为一部丧尸电影也极为出色。
21世纪后的电影改编作品不仅有标准的好莱坞动作电影诸如《古墓丽影》、《杀手47》这类,有惊悚恐怖电影《寂静岭》,有飚车动作电影《极品飞车》,有枪战电影《毁灭战士》,另外还有知名网游改编的《魔兽》。
可以说电脑游戏的制作给了其他艺术更多的发展,精致的游戏背景音乐,绝佳的配音,完美的画面,感人至深的剧情,将其称为艺术的综合表现形式毫无问题。
这里再以答主这些年来玩网络游戏的经历来说说别的一些游戏相关的体会。
《魔兽世界》曾经是最为吸引玩家的经典网络游戏,每一名魔兽玩家都能讲出让自己迷恋它的理由,其他网络游戏也是如此,有人喜欢做任务看剧情,有人喜欢和游戏好友一起经历异世界,有些人喜欢团队打副本时候团队配合时的那份努力的成就感,每个人在这个世界里都在寻找着自己的目的,如果说网络游戏的世界是虚拟的,谁又能说得出身边的世界是真实的?庄周梦蝶,到底你是蝴蝶,还是庄周?生活中的人们已经有很大压力,每个人带着面具,在家人面前报喜不报忧,在朋友面前也不敢坦诚自己的一切,生活,工作,学习的压力此起彼伏,结婚有的结婚的难处,单身有单身的不甘,工作有工作的辛苦,生病有病体的难过,如果有一个世界可以快意恩仇,摘下生活中的假面,让人找到一个放松心灵的地方,为什么这不好呢?
就像有人问心理医生有什么用?可是心理医生却是治愈了很多人的心灵,网络游戏也有其自己的魅力,治愈了太多人的心灵,任何事物极端地说好与不好,这真的是对的吗?
生活是复杂的,并不是非黑即白,游戏也是如此,能够被世界上那么多的人认可,国家和政府也从抵制变成了发展壮大整个行业,必然有其道理。
刀是做菜还是杀人,在于用刀的人,而不在于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