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劳深渊,大家分享一下最值得推荐的科幻小说?
可推荐的太多了,如果大家喜欢科幻作品的话,可以关注我的号,我专门整理推荐科幻小说,每一本都是自己亲自读过的。大家可以根据我写的书评,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目前单本书评21篇,书单整理1篇)
把光明王的贴出来吧
一部拯救过美国人质的科幻史诗---《光明王》2012年,本·阿弗莱克导演了一部影片《逃离德黑兰》。
该电影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影片和金球奖的最佳剧情片奖,改编自历史上真实发生的故事。
电影剧情:伊朗革命时期,一群美国人被困在德黑兰,美国政府的营救计划,为了不被伊朗革命军怀疑,伪装成了拍摄科幻电影的剧组。营救小组选择了一部宏伟的科幻史诗:来自另一个星球的高级文明乘坐飞行器降临星球,在这星球上的原住民将他们当做神来顶礼膜拜,这些所谓的“神”便也顺势接管了整个星球,担负起“神”的义务。
无论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还是在《逃离德黑兰》的影片中,这部剧中剧的名字都是《ARGO》,取自希腊神话中伊阿宋取金羊毛时乘坐的那艘永不腐烂的战船阿尔戈号,起这名字多少有点CIA这个营救人质行动的隐喻。
在电影中选定的科幻剧本《ARGO》
一场科幻冒险
但事实上,剧中的科幻史诗《ARGO》在真实事件中是一部真实的科幻剧本,其原著就是罗杰·泽拉兹尼获得了雨果奖最佳小说奖的小说《光明王》。
在真实事件中,《光明王》1977年被Barry Ira Geller先生改变为电影脚本,而这个脚本在1980年落在CIA筹组的那个皮包电影公司手里,为了能让行动显得更真实,他们不仅大肆打起广告,号称投下五十万美元巨资筹备拍片(以当年物价来说这个价格已经很高了),还说要根据《光明王》里的场景建造一座可与迪斯尼游乐园匹敌的科幻城,请美漫《美国队长》《X战警》的作者Jack Kirby根据《光明王》中极乐尽善之城的场景做了设定。
当然后来人质救出去之后,电影就没有再拍了,这个科幻城也就打了水漂。在电影《逃离德黑兰》里甚至都没有出现过jack kriby画的《光明王》的概念图片,这可真是个悲伤的故事。
极乐尽善城的概念图
中国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和读客组织当初在做《光明王》这套书时,因为封面烦恼过很长一段时间,在电影逃离德黑兰中画过ARGO概念图的jack kirby先生已去世,单张图片很难购买,辗转多人后终于找到了目前拥有这套图片版权的Barry Ira Geller先生,他同时也是当初写下《光明王》电影脚本的人。
barry geller先生非常感人,甚至到现在都没有放弃拍摄《光明王》电影并据此建造科幻城的梦想,每年都会去COMIC CON上演讲,去年据说成功募到了五十万捐款……只可惜现在的五十万不比当年值钱了……虽然因为一些版权上的问题,最终还是没能用上jack kirby的这张图,但还是很希望geller先生的梦想能成真的……(可惜了这套概念图,根本没有在电影中使用上,最后使用的是瑞典艺术家Kilian Eng的作品。kilian eng画作更现代,他曾经为大量科幻电影制作海报,给科幻小说绘制封面,我可以放出一张他画的《沙丘》封面。)
科幻经典《沙丘》封面画
事实上在发现买不了jack kirby的封面之后,光明王译本出品方就在网络上给Kilian Eng先生写了一封信,没想到他真的回了……(感谢互联网!)不过剧中剧ARGO关于光明王的海报图图片版权归电影公司,他也没办法卖出,于是最后他的另外一幅作品作为《光明王》的封面。
光明王中国译本的封面原图---连标题都还没加上
《光明王》讲述的是一个外来文明来到一个野蛮落后星球上的故事,只是《光明王》中的诸神取自印度神话,这些来自高级文明的宇航员以印度神话中的诸神自居。通过高级生物技术,这些宇航员得以如印度神话一般地进行“转世”,将灵魂从一副躯体中转移到另一副躯体中,从而永世不灭,远超过本地土著的机械文明加持便成了这些宇航员的“神性”。
说到本书的主角萨姆,他原本也是最早来到这个星球的宇航员中的一员,但却渐渐对这套统治系统产生了怀疑。一开始萨姆并没有直接举起反旗,他只是有些质疑,却被告知因为他没有全心全意忠于三神一体,所以也无法获得转世,只能一直以老朽的身体继续存活。当下他就怒了,使用诡计骗了一具好身体,接着便开始轰轰烈烈地反抗天庭。
本书的背景设定是一大败笔,如果略过背景设定直接看正文,会有更好的悬疑色彩,本书作者在全文中给出的线索仅有三十多个,逐渐挖掘,各位的代入感会更强。
------------------------下边就是背景设定-------不看为好------------------------------------
罗杰·泽拉兹尼镇楼
背景设定:
无数年后,乘坐飞船的人类来到一个新世界。他们击败了当地的土著,如纯能态生命的罗刹、灼热之母,统治了这个世界,让自己的子孙后代在这里生息繁衍。他们被称为“原祖”。
但是,这并不是又一个人类开疆拓土、创建新世界的故事。
掌握着高科技的原祖们能够将自己的意识传输进入另一具躯壳,一次次传输使他们永世长存。
但是,这并不是又一个关于长生的故事。
手握无与伦比的技术,面对这个蛮荒世界,原祖们觉得自己无所不能,相当于天神。于是,他们成了神祗,他们的后代成为匍匐在神坛之下的凡人。
于是,技术不再是技术,而是这些天神的“神性”,是他们的“法力”。“死神”、“夜之女神”、“梵天”、“湿婆”……各具神通。意识传输也不再是传输,而是一次次的转世轮回。
以轮回为手段,这些天神可以随时向世人显示自己的威力。种姓制度将凡人分成不同等级,也可以参与转世轮回。向神祗效忠、奉献,凡人便能逐步提升自己的种姓,直至成为半神甚至天神。这一切有一个前提——决不能让凡人得到技术,他们必须永远蒙昧。天神们会亲自出马,抹掉人间科技的火光,甚至不惜发动大战。
但是,原祖中间仍有正直的人,他们决心帮助凡人。为此,他们被逐出天庭。萨姆就是这些人的领袖。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神祗们借用了婆罗门种姓制度,萨姆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借用了人类远古时期的佛教,与婆罗门制度对抗。信徒们称他悉达多、佛陀、觉者、缚魔者、光明王。
他战败了。天神们不敢杀死他,更不敢让他转世,于是将他的意识传进遥远的电离层,希望将他囚禁起来,直到永恒。但萨姆还有战友,和他一样,是被放逐的天神。他们将他从囚禁处拯救出来。把他的意识输入一具新躯壳。这便是这部小说的开始。
最后------在网上能够找到免费的电子版,但是本书值得购买一个实体版收藏。
国际上高于或与三体相当的科幻有哪些?
中国的科幻《三体》绝对是问鼎之作,无人望其项背,即使在国际也绝对跻身一流。不知道你是否看过刘慈欣的另一部作品《球状闪电》,如果还没的话建议可以看看这一部,想象力绝对不输三体。
另外推荐几部国际上比较知名的科幻佳作可以做参考。
第一部《永恒的终结》《永恒的终结》(The End of Eternity),是美国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1955年出版的一部以时间旅行为题材的科幻小说。问世60年来,这部作品被全球科幻迷们一致奉为阿西莫夫的最高杰作,也是20世纪科幻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作者艾萨克·阿西莫夫,俄裔美籍作家,全知全能,被全世界读者誉为“神一样的人”。美国政府授予他“国家的资源和大自然的奇迹”这个独一无二的称号,以表彰他在“拓展人类想象力”上做出的杰出贡献。
阿西莫夫创作力丰沛,一生之中著作近500 本,涉及杜威图书分类法的每一个范畴,涵盖人类生活的每一个层面,上天下海、古往今来、从恐龙到亚原子到全宇宙无所不包,从通俗小说到罗马帝国史,从科普读物到远东千年历史,从圣经指南,到科学指南,到两性生活指南,每一部著作都朴实、严谨而又充满幽默风趣的格调。
第二部:2001太空漫游(亚瑟·克拉克与库布里克合著小说)《2001:太空漫游》是英国科幻小说家亚瑟·查理斯·克拉克为斯坦利·库布里克1968年的电影剧本所做的小说。这个故事是根据克拉克不同的短篇故事所拼凑的,其中短片作品“前哨”(The Sentinel)里的某个概念,可看做本书基础架构 。库布利克和克拉克最初一起合作,小说和电影同步进行,到后期库布利克还投入编剧本的工作。
刘慈欣曾说过:我所有的作品都是对太空漫游的拙劣模仿。
还没看过《2001:太空漫游》的地球人要抓紧恶补一下了。这非常有助于你为即将快速到来的全民太空时代做好最基础的准备。 ——姬十三(果壳网CEO)
我的所有作品都是对《2001:太空漫游》的拙劣模仿。——刘慈欣(《三体》系列作者)
克拉克是世界上最好的科幻小说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基地》系列作者)
克拉克让我们看到,人类从地球摇篮向自己在星海间的未来伸出了双手。
——斯坦利·库布里克(《2001:太空漫游》《大开眼戒》导演)
《2001:太空漫游》这部作品我总是看不够。——汤姆·汉克斯(奥斯卡影帝)
是克拉克为我们的登月提供了最重要的知识动力。——美国宇航局(NASA)
书中有一些内容居然成功的预言未来:
1970年,“阿波罗13号”遭遇意外,向任务中心报告的第一句话是:“休斯顿,我们出问题了。”几乎和本书所言一模一样。
1977年,“旅行者号”探测器应用了本书中所预言的利用行星引力加速的技术,并于2013年9月13日代表全人类首次成功飞出太阳系。
1981年,“旅行者号”探测器传回第一批土卫八图片,其景象与本书中所描述的竟然完全一样。
第三部:沙丘(弗兰克·赫伯特)《沙丘》 是美国科幻巨匠弗兰克·赫伯特的一部著名科幻小说。
每个“一生必读”的书单上都有《沙丘》,它是科幻小说史上的必读经典。《沙丘》入选了美国亚马逊“一生必读的100本书” 、BBC“英国最受欢迎的100本书”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科幻·奇幻小说TOP100” 等多项榜单,更是首部同时获得雨果奖与星云奖的作品,摘得《轨迹》杂志“20世纪最佳科幻小说”桂冠。
这本书也是我个人非常推崇的一本。
看看媒体怎么评价:
《沙丘》在科幻文学中的地位就如同《魔戒》在奇幻文学中的地位。 ——《图书馆杂志》
科幻小说史上的里程碑。 ——《芝加哥论坛报》
这部作品所描绘的外星星球比其他科幻作家所描绘的更完整、更细腻,完美地平衡了技术描写和心理描写。 ——《华盛顿邮报》
随着气候变化、中东局势、能源危机层出不穷,《沙丘》比50年前更具现实意义。如果你还没看过,的确该找来读读。 ——《纽约时报》
赫伯特对于这个星球的创造,包含了复杂的情节发展,以及对生态、宗教、政治和哲学,是科幻史上一个伟大而又影响深远的成就。——《路易斯维尔时报》
极强的感染力,情节令人信服,绝对天才的创意。 ——《星船伞兵》作者罗伯特·A·海因莱因
《沙丘》在故事的生动复杂方面,《沙丘》同金庸的小说有的一比。《沙丘》又不仅仅是一部科幻小说,这里面有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生态学,未来学等等,更把人性、人的本质、人的目的放在一个宇宙的尺度上进行思考,这个规模恐怕又是金庸所不及的了。——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
独领风骚。只有《指环王》可以与之媲美。——英国著名科幻作家阿瑟·C·克拉克
如果你只读过这部杰作的外延或改编作品,你都不算真的了解《沙丘》是怎么回事。这是一次“必须通过阅读才能完全领略的全沉浸式的体验”。——《合成人》作者帕特·卡蒂根
现代科幻史上的标杆之一,想象力创造上的丰碑。——美国科幻作家P·斯凯勒·米勒
第四部:《海伯利安》(丹·西蒙斯)《海伯利安》是美国作家丹·西蒙斯所著科幻小说。书名取自英国诗人约翰·济慈的同名长诗《Hyperion》。这是一部著名的太空歌剧经典、一部浩瀚壮美的星际史诗,充满着真实可信、面临艰难道德抉择的故事人物:末日将临,宇宙中烽烟四起,七位一同前往海伯利安的光阴冢(Time tombs)的朝圣者,在路上分享彼此过去的故事。全书由六篇故事组成,分别叙述了朝圣者与伯劳(Shrike)的联系,透露了地球七个世纪以来的历史,并展露了伯劳与人类未来的关系。作品用神似英国古典文学大师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的铺陈手法,传颂亿万年的宇宙绝唱。该书出版后横扫重量级科幻奖项:雨果奖、轨迹奖、西班牙科幻小说奖、日本星云奖、日本雨果奖、法国宇宙奖,并入围阿瑟·克拉克奖、英伦科幻奖、科幻纪事奖,被轨迹杂志票选为1990年前十大科幻小说,1997年和2006年两次入选“推荐100部科幻奇幻作品榜”。
丹·西蒙斯的英文版
《海伯利安》系列包括四部长篇小说:《海伯利安 / Hyperion》(1989)、《海伯利安的陨落 / The Fall of Hyperion》(1990)、《安迪密恩 / Endymion》(1996)、《安迪密恩的觉醒/ The Rise of Endymion》(1997);及三部短篇小说《忆希莉 / Remembering Siri》(1983)、《半人马之死 / The Death of the Centaur》(1990)、《螺旋的遗孤 / Orphans of the Helix》(1999)。
对于著作的评价如下:
“构思宏大,文笔雄健……不落窠臼,堪比伊萨克·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弗兰克·赫伯特的《沙丘》和吉恩·沃尔夫的《新日之书》等经典之作。”
——《纽约时报·书评》
“丹·西蒙斯用一支生花妙笔,描绘了700年之后的未来。小说见解独到,故事错综复杂,可以与伊萨克·阿西莫夫和詹姆斯·布利什的作品相匹敌。”
——《华盛顿邮报·图书世界》
“主题和风格的华丽结合。”
——《丹佛邮报》
“《海伯利安》(包括《海伯利安的陨落》)是代表最尖端水平的科幻小说……我觉得这部作品将会成为准绳,未来作品都会拿这部作品作比较,就好比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和勒古因的《黑暗的左手》在彼时以同样方式树立了新标准一样。一言以蔽之,这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伊萨克·阿西莫夫科幻小说杂志》
“西蒙斯以精湛之技挖掘了科幻的潜能。”
——《轨迹》
“这部小说,作为文笔最优美的科幻小说之一,模仿了《坎特伯雷故事集》,构画了一个遥远未来的宇宙,一个名为海伯利安的星球,那正是以约翰·济慈的诗命名的。”
——《落基山新闻报》
最后一部:《新日之书》(吉恩·沃尔夫)《新日之书》(The Book of the New Sun)是由美国小说家吉恩·沃尔夫(Gene Wolfe)所著的科学奇幻小说,构思来自杰克·万斯的《濒死的地球》。故事背景设置在万古之后的地球,日光暗淡、文明衰微,人类重回蒙昧时代,主人公肩负召唤新日的重任踏上冒险之旅。 全书共四卷,于1980至1983年间陆续出版,曾摘得星云奖、轨迹奖、坎贝尔奖、世界奇幻奖、英国科幻协会奖、奥古斯特德莱斯奇幻奖等许多世界级幻想文学奖项。
对于作者和作品的评价:
你很难找到哪个当代奇幻作家是没有直接受到沃尔夫影响的。
——约翰·斯卡尔齐,《星际迷航:红衫》作者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奇幻之一。这套书就像一个宝库,其中装满了奇迹,装满了珠宝般的画面和令人沉醉的字句,装满了在记忆中挥之不去的角色和场景。在未来的许多年里,我们将会看到许多模仿《新日之书》的粗劣之作,这些书的封面上会印着“沿袭了沃尔夫的传统”这样的话语,因为所有伟大的原创作品都会无法回避地得到此类“致敬”。
——乔治·R.R.马丁,《冰与火之歌》作者
二十世纪最棒的科幻小说。
——尼尔·盖曼,《美国众神》《星尘》作者
《新日之书》创造力的深度鲜有作家可企及。沃尔夫把语言打磨得如此精巧,他的小说本身就可以当成写作教科书。
——奥森·斯科特·卡德,《安德的游戏》作者
吉恩·沃尔夫是一位巫师、一位拷刑吏,既愉悦又骇人。当心!这是魔法一般的东西!
——厄休拉·勒古恩,《地海传奇》《黑暗的左手》作者
不认可吉恩·沃尔夫是主流文学永恒的羞耻。
——柴纳·米耶维,《地疤》《鼠王》作者、“新怪谭”代表人物
吉恩告诉我们,文学可以是一切:一场游戏、一道谜题、一种宗教或坠入最深处的纵身一跃。
——金·斯坦利·罗宾森,“火星”三部曲作者
吉恩·沃尔始终是我眼中的泰坦巨神。
——特德·姜,《你一生的故事》作者
阅读沃尔夫的小说,乐趣之一就是苦苦思索以推敲谜题的答案,乐趣之二就是欣赏他的文字,你确信自己已落入了一个讲故事大师的手中。
——迈克尔·德达,著名文学评论家、普利策奖得主
科学奇幻小说的一大名作,其重要性堪与托尔金、刘易斯的主要作品相较。
——《出版人周刊》
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一部重要作品。《新日之书》有斯宾塞般的寓言、斯威夫特般的讽刺、狄更斯般的社会意识和瓦格纳般的神话。沃尔夫创造了一套真实而奇异的社会秩序,读者的体验来自其内部……一旦进入故事,就不忍释卷。
——《纽约时报书评周刊》
二十世纪幻想小说中最具野心的一部。
——《奇幻与科幻杂志》
请参考,如有疑问欢迎交流。
有哪些令人发指的案件?
这个案子不仅令人发指,而且,让我们中国人在日本丢尽了脸面,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可以说是丢人丢到国外!这对中国夫妻在日本居住,居然把孩子放冰箱活活冻死掉!
消息来源于《日本时报》的一则报道,讲的是一对同居的中国籍男女发生了一起命案,
要说日本发生的各种千奇百怪的命案,那是没有一千也有八百,怎么这件案子,引起了轰动?
首先,是这对夫妻都是比较年轻的,分别为24岁和27岁,可以说是年青一代的代表,
但是,他们犯下的错误,简直是让人发指,活生生的杀害了自己的亲生骨肉!
而且,手段很残忍,他们将出生仅4个月的男婴尸体放置于冰箱,活活的冻死!
起因就是去年感恩节,埼玉县川口市儿童咨询中心举办了一次地区儿童保护协议会,
在会上,资讯中心表示,一位今年7月份刚刚生下一名男婴的中国籍27岁女子一直联系不上,
本着负责任的态度,日本人做事情也本来就较真,于是,就开始前去调查,
结果让人大吃一惊,被询问孩子去向的时候,女子还淡定地指向冰箱:“就在那。”
然后,进一步调查,更是让人吃惊,问及为什么要这样对待自己的亲骨肉的时候,
这位母亲居然表示:哭声太大了,我要烦死了!并且表示自己可能是产后忧郁症。
据悉,该女子目前并无正式工作,处于无业在家状态;男子自称是一名公司的职员。
由于两人经济比较拮据,所以生活比较艰辛,可能这也是导致这一悲剧的导火索。
最后,我想说的是,虎毒不食子,无论是贫穷还是产后忧郁,
都不是,对自己骨肉下手的理由和借口!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咱们有着理智和感情,人有自己的底线!
血浓于水的情感,都能够抛弃,就别怪网友们一边倒的谴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