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三国,三国时期的老将廖化是否真的不配当蜀汉先锋?
中国有一句尽人皆知的俗语:“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比喻办事缺乏好手,让能力一般的人出来负责。一句话盖棺论定,把廖化说成了一钱不值的平庸之辈:廖化这个人能力一般般,纯属“矬子里面拔将军”,任用他当先锋是没办法的办法。实际情况是这个样子吗?陈寿的《三国志》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廖化不但不象成语中说的那样窝囊,而且他“高调精彩亮相,武艺无比高强,也曾千里走单骑,差点活捉司马懿”,是一位叱咤疆场的三国英雄。
廖化(?-264年),本名淳,字元俭,荆州襄阳郡中卢县(今湖北省襄阳市)人。三国时蜀汉将领。
廖化登场的时候,他只是小小的山贼,和杜远落草为寇打家劫舍。有一天,同伴劫持了两个美丽的小妇人想和他分享,细问发现是刘皇叔的妻子。廖化认为,做山贼是没有前途的,于是杀掉了不听阻劝的同伴杜远,下山向关二爷邀功,他只是希望能在大名鼎鼎的偶像关二爷手下建功立业。
但他只是一个无名的小毛贼啊,二爷路上收山贼,传出去不好听吧?所以断然拒绝了他。但是关二爷却收了黄巾贼周仓。后来刘备进益州,廖化也进入了蜀汉大营,被刘备任命助关羽守荆州。到这里,廖化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就是投奔到关羽麾下。
关羽攻襄阳,廖化一马当先、奋勇杀敌。关羽兵败,他前往上庸求救,面对刘封无动于衷见死不救,他“叩头出血、大恸告求”。无济于事,大骂出城,只身前往成都。可惜事情发展的太快,关羽父子被斩首。伐吴期间,他跟随刘备征讨东吴,渴望给关羽报仇,结果一败涂地。
诸葛亮与司马懿对决祁山,廖化以副将的身份参战,遇曹真的副将秦良,“秦良死战,被廖化一刀斩于马下”。姜维与邓艾对决祁山,令“廖化、张翼为左右先锋”,“邓艾催督先锋郑伦来袭山后。伦刚转过山角,忽然一声炮响,鼓角喧天,伏兵杀出,为首大将,乃廖化也。二人未及答话,两马交处,被廖化一刀,斩郑伦于马下。”郑伦是智谋有如诸葛亮的魏国大将邓艾的先锋官,武艺不会稀松平常。据史书记载,公元238年,廖化还曾击破魏国南安太守游奕,射杀广魏太守王赟。
后主刘禅登基,廖化为飞卫将军,跟随诸葛亮北伐。曾杀败司马懿,夺得其金盔,获大功。诸葛亮死后跟随姜维北伐,数次任先锋。这个时候,廖化沉寂许久的胸膛中豪情万丈,渴望建功立业的热血又一次沸腾了起来,这个时候他已经快70岁了。可是姜维终究无法逆天,蜀汉也只是苟延残喘了几年就被邓艾钟会强推。想要诈降的姜维也功亏一篑,廖化在被押送到洛阳的途中因忧而死。
他见证了关羽败走麦城的寂寞如雪;他见证了刘备托孤白帝城的含恨而终;他见证了诸葛亮五丈原的秋风萧瑟;他见证了姜维在听闻未战而先降的后主时的无可奈何。他见证了很多人,许许多多当时的上将、君主,从他们的踌躇满志,到最后的遗恨而终。甚至他见证了魏蜀吴,从建立到衰落。
而他自己,从一个黄巾贼,变成了先锋,变成了飞卫将军,变成了车骑将军,最终抑郁而死。“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每每看到这句话,都非常心痛。他活了80岁,活过了整个三国,他也是一名当之无愧的三国英雄。他不是三国时代最勇猛的战将,却是这个时代兴衰的见证人。
三国演义关羽和马谡都是违反军令?
首先我们需要讲一下这两个故事,在真实的历史中,关羽和曹操并没有在华容道相遇,也就自然不会出现关羽在华容道将曹操放走的事情。而马谡最终是因为生病死掉的,也没有出现诸葛亮挥泪的情景。
一、华容道的故事根据《三国志》中的记载,华容原先的时候是汉朝的一个县城,处于乌林去往江陵的正中心。两地之间直线最短,而乌林、华容、江陵三点一线,是最快捷的道路。这也是为什么曹操在赤壁之战惨败之后,会选择走这一条路的原因。而华容这个地方,因为地形狭窄,路途艰险,路上坑坑洼洼难以行走,一到下雨天路面上就会存有大量的积水,导致道路泥泞不堪,人足马蹄皆不能行走于上。如果说当时关羽能够在这里堵住曹操,就单纯凭借着曹操手下刚刚经历过惨败的军队,根本没有办法突围。
但在当时,曹操先行进入了华容,等到诸葛亮得知消息的时候,也不敢轻举妄动,毕竟华容就如同天险一般,满是泥泞的道路根本无法支持大军前行,曹操如果坚守华容的话,诸葛亮也没有什么办法对曹操进行攻打。本想等到天气晴朗,路面稍微干燥一些之后,再对华容进行攻击,然而诸葛亮没有想到,曹操竟然直接选择了从华容离开,而没有占据这个险地休养生息。所以等到诸葛亮派关羽前去追杀的时候,曹操已经走远了,根本追不上。
关于华容道的故事,虽然传承了几千年,但是这不过是古人们所幻想出来的情节,哪怕无论是戏剧、文学还是其他方面,虽然都是说关羽在华容道放走了曹操,但实际上两个人并没有在这里相遇,也没有发生着一系列的故事。自然诸葛亮也不可能因为这种后人虚构出来的情节,就直接斩了关羽。
二、没有挥泪也没斩成马谡而所谓的挥泪斩马谡也是一样的道理,也是后人们虚构出来的情节。马谡这个人非常自大,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整天光知道吹牛皮,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虽然很多人都觉得马谡成不了大事,但诸葛亮却一直觉得这个人身上还有可以开发的潜力,于是就让马谡担任参军,驻守在街亭。这个地方无论是对魏国还是对蜀国来说都是非常大重要,也是两个势力冲突最大的地方,诸葛亮敢将马谡放在这个地方,也足以看出是有多看重马谡。
然而诸葛亮最终还是看错人了,马谡自身的能力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高,最终导致了街亭被魏国夺去,让蜀国的国境彻底暴露在了魏国的铁骑之下。诸葛亮为了安抚住蜀国上下的人心,只能看下马谡的头颅。这也是无奈之举,诸葛亮虽然不舍得,但是必须要这么做,这也是挥泪斩马谡的由来。尤其是在一些折子戏上,挥泪斩马谡非常考验演员的功底,身段表情都要拿捏到位,才能展现出诸葛亮当时的无奈和不舍。
然而就这个故事,和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一样,都是后人们虚构的出来的,不过不同的是,华容道的故事全部都是虚构出来的,而挥泪斩马谡只是在马谡的结局上进行了修改。历史上马谡因为街亭失守,直接被王平给抓了起来关到了监牢里。而在此之后,马谡也没有向戏剧中所讲述的一般,向诸葛亮负荆请罪,而是选择了直接跑路,最后被子均抓住之后,诸葛亮发下文书要将其斩首示众,可是还没有来得及执行诸葛亮的命令,马谡就在监牢里因病去世了。
三、《三国演义》中为什么要这么写1、罗贯中对于关羽的喜爱
其实但凡是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了解这一点,在罗贯中的心中,关羽就是那种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人中豪杰,忠义无双。翻开《三国演义》,我们发现有关关羽的各个桥段,罗贯中都进行了或多或少的夸大,甚至于还将一些原本就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放到关羽身上歌功颂德,比如“温酒斩华雄”,事实上华雄是孙坚杀死的,比如“过五关斩六将”,事实上曹操让关羽走后,并没有派兵追杀他,而且关羽出了曹操大营之后没多久就找到了刘备。比如“单刀赴会”,说到底鲁肃只是一个文臣而非武将,而且两个人是在两军阵前交涉的,众目睽睽之下。所以,所谓的华容道义释曹操,也不过是罗贯中对关羽又一次的夸大而已。
2、关羽和马谡的不相同
关羽和刘备可是结拜兄弟,而且华容道事件发生在赤壁之战后不久,这个时候距离蜀国建立还有十几年的时间呢,诸葛亮在刘备手下也不过是个军师,比起跟着刘备出生入死多少年的关羽来说,诸葛亮可没有什么资格动他,甚至于如果诸葛亮真的敢动手,估摸着不用关羽说什么,手下的士兵就能直接砍死诸葛亮。而马谡的事情发生在诸葛亮的北伐中,此时刘备已经死了,诸葛亮堪称蜀国境内权利最大的人,他的执念就是通过北伐改变蜀国的境遇,这也是蜀国唯一的出路,但马谡丢失街亭,使得诸葛亮的北伐出现了巨大的转变,将蜀国推向了无尽的深渊。
3、民心所向
虽然罗贯中对关羽一而再再而三的进行夸大,但是不得不说哪怕是在三国时期,关羽都是三国之中响当当的人物,就连民间也都知道关羽是个忠义之士,纵然是发生了华容道义释曹操的事情,这不但不是个错误,反而还说明了关羽是个值得尊敬的人,哪怕是生死大敌也能义字当头。但是马谡可就不行了,马谡丢掉了街亭不光是丢掉了蜀国的希望,更重要是的引起了蜀国境内财阀权贵的反感,毕竟打仗依靠的就是这些财阀权贵提供的财富,他们讲战争当做了投资,马谡的行为让他们赔的血本无归,诸葛亮为了以后还能再次进行北伐,必须要杀了马谡来平息他们的怒火。
三国演义里哪个人最傻?
《三国演义》中蜀汉集团的“傻子”不少,我认为最傻的应该是周仓。说周仓最傻的根本原因在于关羽。因为关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傻子”,而周仓对一个大傻子佩服的五体投地,并且无怨无悔地为这个大傻子扛了十几年的大刀,最后还忠心耿耿地随他而去。你说周仓是不是头号傻子?
那我为什么说关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傻子呢?因为,关羽一共做了九件大傻事。
第一、关羽盲目冲动、以身试险:虎牢关华雄先后斩鲍忠、斩祖茂,又临阵秒杀名将俞涉和上将潘凤。18路诸侯个个不寒而栗、人人沉默寡言。在盟主袁绍无计可施自我解嘲的时候,关羽这个二杆子挺身而出了。他太冲动了,因为华雄的实力是明摆着的,自己一不小心就可能一命呜呼啊!风险太大,而收益太低了。因为你打赢了,奖励也基本没有,打败了,后果自负。不值得啊,你看人家夏侯惇兄弟就沉稳厚重的多了;颜良文丑不在,那张郃高览呢,都不在?关羽其实我觉得也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而已!
第二、关羽纵敌为患、留下污点:还有比这个更好笑的事吗?敌人打累了请求休息一下再打,他就傻乎乎地同意了。结果人家这一休息,不出来了,你有火朝谁去?还是纪灵精啊!30合不分胜负,好,我见好就收不跟你打了。这一下,纪灵可露脸了,跟关羽打了30合不分胜负,怎么样?张郃只跟马超打了20合还败下阵来;徐晃跟颜良才打了20合也败下阵来;而老纪我能打30合不分胜负,我厉害吧?关二哥可亏大了,此战留下了30合拿不下纪灵的历史大污点,再也没有机会洗刷了。而张飞不到10合刺死纪灵,因此使的很多人坚定地认为:关羽的武功不如张飞。
第三、关羽以夜为昼、以苦为乐:你说关二这是何苦来着?人家曹操为了节省地皮,分给你叔嫂三人一套房子。你不好意思和嫂子一起住,就在门口站岗放哨。你俾夜作昼不要紧,不睡觉也不要紧,你非要站着不动一晚上吗?你倒是找个沙发坐一会啊?实在找不到沙发,就席地而坐也比站立一夜好啊!你不累,人家看的人都看累了。
第四、关羽挂印封金、千里寻兄:你千里寻兄,把二位嫂子送给大哥不就可以了,有必要辞职不干吗?好好的一个侯爵就放弃了,那可是有多少人一辈子都达不到的境界啊!把嫂子送回家,再回来接着干,有什么不好?曹老板要什么给什么啊?礼节和待遇都是数一数二的。所以说,关羽的“降汉不降曹”可是傻到家了。
第五、关羽以身试法、自取其辱:华容道要放曹,是正确的策略不假,可是有的是人来执行。你非要出头来背这个黑锅,就怕人家不知道你义气、你厉害敢于违反军令。别人放曹要军法处置,你就把这个难题接过来了,赌一赌诸葛亮敢不敢杀你?要我说,你就是一个字“彪”!你就不能沉住气等诸葛亮求你,让你去放曹操。其实,刘备、诸葛亮心中雪亮:关羽是放曹的最佳人选。只有他去执行放曹,东吴才无可奈何,底下人也无话可说。
第六、关羽临阵手软、敌我不分:战长沙,关羽又犯傻了。黄忠马失前蹄,咔嚓一刀下去,又一个超一流高手死于非命了。关羽的功劳簿上再添辉煌。可是关二竟匪夷所思的放过老黄,那可是敌人啊!敌人马失前蹄,百年不遇的好机会啊!关羽竟然放人家换马再接着打。战场上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酷。这么简单的道理,名将关羽不懂吗?非要给人家机会拿箭来射你吗?好在人家老黄也讲义气,否则二哥怎么死的都搞不清楚了。也难怪军师反复叮嘱。关二也早把军师的嘱咐抛到九霄云外了。黄忠是纪灵吗?他可是有百步穿杨的神技啊!你又不是不知道。所以说,关羽的傻可是空前绝后了。把自己好好的一个斩杀绝世高手的机会变成了一个被别人斩杀的风险和战平七旬老人的污点。
第七、关羽义气用事、藐视权贵:人家孙权看得起你,来提亲。你不干也就罢了。非要一口一个“江东鼠辈”地叫着。还扬言什么“虎女焉能嫁犬子乎?”你是虎不假,人家孙权是犬吗?再说了,犬怎么了?藏獒不也是犬吗?关羽是典型的“胡子长,见识短”!
第八、关羽沽名钓誉、自讨苦吃:刮骨疗伤,有麻药坚决不用,这不是耍“二杆子”吗?人家华神医又不收费,你非要搞得与众不同吗?痛的咬牙切齿的,还强作欢颜又喝酒又下棋的。不就为了一句“关将军真乃神人也!”傻啊,傻到家了。
第九、关羽感情用事、幻想和平:人家徐晃是来打仗的,不是来叙旧的。关二还打出感情牌来了,一口一个“大兄”地叫着。真的恶心肉麻啊!人家都和你一样,临阵喜欢放过自己的敌人?徐晃可是一代名将啊!什么叫做名将?就是对敌人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同志才是像春天一般的温暖啊!徐晃可是绝对不会放过一个打败超一流高手的机会。此时的关羽只有拼死一搏,别无选择。曹魏和东吴对他都是欲杀之而后快的,他已经成了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遗憾的是,他还是浑然不觉。
关羽的一生做了这九件大傻事。即使是做了其中任意一件也傻得可爱了,何况他做了九件。所以说他是头号傻子丝毫也不为过。
而周仓对这样一个傻子的崇拜之意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并且对一个大傻子忠贞不二、生死相随。周仓是不是更傻?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所以,我要说:“英雄泪,令人醉,几时重?但愿人生常傻耳长聋!
如何看待马天宇在三国机密里的演技?
首先,笔者坦诚对马天宇有好感。但评价演技,我尽量客观公正。
《三国机密》是我期待了很久的一部剧,因为它是马天宇从影以来,我认为的质量最好也是非常考验演技的一部剧。在这部剧里,和马天宇演对手戏的那些演员不再只是毫无演技的面瘫或者是生涩稚嫩,缺乏演技的年轻演员。相反,这部剧里云集了太多的演技派,正是因为他们,连带着马天宇的演技也提高了不少。
坦白来说,马天宇的演技也是个很玄乎的东西。虽然颜值很高,但是演技却没有配上他的颜值。迄今为止,除了在《万万没想到》以及《淑女之家》中惊鸿一瞥,表现惊艳之外,其他的角色均是平平无奇,没有十足的发挥空间,包括曾令他再度翻红的《古剑奇谭》。在刚看到《三国机密》预告片的时候,我还隐隐有些担心,因为在短短十分钟的预告片里,我依然没有看到马天宇的成长。
但是,事实告诉我,我错了。
第一集中,马天宇的表现似乎有些不在状态,尤其在马车里,杨彪告知其真实身份的那场戏。他的面部表情并没有起太多的波澜,眼神是略空洞的。如果一个演员眼睛里没有感情,那么再多的表情都无异于是雪上加霜。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还是为马天宇捏了一把汗的。毕竟,被一群演技派包围着,要么大放异彩,要么黯淡无光。我不希望他是后者。
如果第一集只是前戏的话,那么从第二集起,才是故事真正的开始。
第二集开始,刘协下线。杨平替兄承志,在匆忙之中接过帝位。在这里,马天宇将一个原本只是一介布衣,却不得不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穿上那身龙袍,独自面对那群如狼似虎的大臣的少年,所惶惶不安的心境演绎地淋漓尽致。
接下来的剧情里,杨平也就是刘平,汉室的天子,一个本应不存在的皇帝。在乱世的风雨飘摇中,身侧全是曹操以及各路诸侯党羽环伺的情况下,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周旋其中,去拯救汉室于危难。从最初的想要模仿哥哥的道路,到最后坚守仁政,最终找到了自己的治国之道。多集看下来,我看到的已不再是马天宇,而是刘平,一个在汉室大厦将倾时,依然屹立不倒的天子。
目前腾讯视频已更新到36集,从曹操上线开始,剧情便一步一步走向高潮。至今我觉得马天宇表现最好、最令我感到惊艳的是为了救司马氏而与曹操直面对峙的那场戏。
因为司马懿选择天子的阵营从而得罪了曹操。曹操认为,既然不能将其收入麾下那就索性将其毁灭,以免将来祸患无穷。郭嘉得知消息后,故意让貂蝉去给天子通风报信。天子心急如焚,思来想去只有将自己献给曹操做人质为担保才能救出司马懿一家。
那是曹操三年来第一次奉旨入宫,他昂首挺胸,神态带着轻蔑,全然不将天子放在眼里。
可是天子对这一次的谈判是抱着必胜的决心的。因为他给出的条件,曹操根本无法拒绝。
为了救司马懿,天子放弃了从袁绍手中夺来的资源,放弃了一干世子的培养,不惜深入曹营,随军北征,用自己做人质担保司马家安然无虞。
曹操有些震惊,因为以前的天子杀伐果断,从不悲天悯人,更没有所谓的情义。可是如今的天子变得不同了,不仅在官渡之战中只身去袁绍大营助其夺取官渡之战的胜利,如今更是为了一个小小的司马家,放弃自原本可以用来放手一搏的势利。
最终,曹操答应了天子的条件,放过了司马家。曹操走后,此时的天子,依然傲立于朝堂之上,神情毅然。其实这个时候的刘平已经超越了自己的哥哥,纵使先帝再聪慧果断,也没有和曹操这样直面对抗,并且还说服了曹操。
这场戏里,马天宇表现的非常稳。从头到尾,我没有看到一丝让人出戏的细节。他的眼神里透露着一个末代天子独有的决然,在面对曹操这样的枭雄,天子的尊严也依然不容侵犯。
总的来说,希望马天宇以后能多些机会接到像三国机密这样的剧,和更多的老戏骨,实力派搭档。古代武侠剑术讲究遇强则强,演技其实也是如此。
为何他们的政权都是数代而亡?
天意乎?人祸乎?当真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乎”?纵观历朝,几乎每个朝代都是开朝明君,然后就是富不过三代的趋势,一代不如一代。如汉武帝那等雄姿英发的接班人少之又少,更多的是“何不食肉糜”之流。对于后代的培养成长束手无策,似乎成为覆灭的命门。
三分天下,曹魏孙吴刘蜀,都是当世英杰,各有各的过人之处,而刘备的接班人刘禅恰巧凡庸暗弱,据说小时候被他爸摔的。最大的好处就是听话,对于亚父诸葛亮言听计从,后期偏信宦官黄皓,以至蜀国成为第一个被灭国的。投降到了曹魏后,好吃好喝乐不思蜀。对刘禅的评价是:能力有限,心智欠缺。
再说孙吴的末代皇帝孙皓。孙皓初登位时,尚施明政,初期还算明白,到了后来越发膨胀,残忍暴虐,沉湎酒色。乱用酷刑,好杀人,搞得吴国人心揣揣,后被司马家的西晋给吞并,封为“归命侯”,可以说此君是自毁长城。
至于曹魏更窝囊,属于半路就给截胡了。曹操的孙辈曹睿临终时,将国政委托给亲族曹爽和司马懿,后司马父子诛杀曹爽,独掌国政,此时已经接收了曹家产业。末代曹奂自14岁登基起就成了傀儡,再往后司马炎仿效曹丕代汉,直接取而代之,真是因果循环。不过还好,司马炎登位后并未屠戮曹氏宗族,还给曹奂封了个陈留王。
真是三分天下各称雄,最后便宜司马家。
为何长沙桂阳的守将都不战而降?
刘备速失三郡,并非是刘备用人不当,关羽也算不上重大失职。主要问题出在蜀汉集团三个重要人物突然离开,决策层没有做出相应调整。
演义中,刘备刚刚打下益州,民心尚未安定,因担心曹操从汉中南下,主动割让江夏、长沙、桂阳三郡给东吴,以换取东吴出兵合淝,减轻益州的压力。
孔明曰:“曹操分军屯合淝,惧孙权也。今我若分江夏、长沙、桂阳三郡还吴,遣舌辩之士,陈说利害,令吴起兵袭合淝,牵动其势,操必勒兵南向矣。”玄德问:“谁可为使?”伊籍曰:“某愿往。”玄德大喜,遂作书具礼,令伊籍先到荆州,知会云长,然后入吴。
然而史书中并非如此,史书是东吴索要荆南三郡,刘备不给,东吴直接武力夺取。
备既定益州,权求长沙、零、桂,备不承旨,权遣吕蒙率众进取。备闻,自还公安,遣羽争三郡。
是时刘备令关羽镇守,专有荆土,权命蒙西取长沙、零、桂三郡。蒙移书二郡,望风归服,惟零陵太守郝普城守不降。
东吴偷袭三郡,惹得刘备大怒,亲帅大军五万驻扎公安准备和孙权开战,因曹操得了汉中,形势有变,刘备不得已和孙权和谈,重新划定边界。
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东属,南郡、零陵、武陵西属,引军还江州。
史书记载的和谈结果和演义大致相同。
不过不少看过史书的人很不解为何长沙、桂阳都是战而降呢?是刘备选人不当,任命的太守太逊?
关于两郡的太守人选,史书《三国志》有一点点记载。
桂阳太守最初是赵范。后来赵范在史书中莫名其妙的消失了,取代他位置的是赵云。
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从平江南,以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代赵范。
我们知道赵云后来和诸葛亮一起入蜀,太守的职位谁接了班,史书并没有交代。桂阳太守不可查,长沙的太守却很有名。
廖立字公渊,武陵临沅人。先主领荆州牧,辟为从事,年未三十,擢为长沙太守。
廖立这个人,诸葛亮对他评价极高,认为他和庞统齐名,是荆楚一代难得的人才。但是廖立在吕蒙袭击荆南三郡时并未做出什么像样的抵抗。
建安二十年,权遣吕蒙奄袭南三郡,立脱身走,自归先主。先主素识待之,不深责也,以为巴郡太守。
面对吕蒙大军,廖立这货直接跑路了,而事后刘备也没有处理他,反而又交给了他一个郡,让他继续做太守。
犯了错误理应处罚,只有赏罚分明才能真正公平公正,才能真正收纳人心。刘备不处罚廖立,反而继续让他做太守以示安慰,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件事主要责任在刘备。
类似的处理方式,刘备还做过一次,那一次是夷陵惨败,水军将领黄权被迫帅军降魏。刘备认为责任不在黄权,并没有牵累黄权家人。黄权的儿子黄崇成年后继续为蜀汉效力,后来和诸葛瞻父子一起镇守绵竹时阵亡。那么刘备犯了什么错误呢?
虽然史书并没有交代,但是我们可以从当时荆州重要人物的人事任命可以看出一点端倪。
诸葛亮——军师中郎将,督长沙、桂阳、零陵;
赵云——偏将军,桂阳太守;
张飞——征虏将军,新亭侯,宜都太守;
关羽——荡寇将军,襄阳太守(遥领),驻扎江北。
当时刘备入川带走的是庞统、黄忠、魏延,黄忠隶属长沙,按照演义的说法韩玄死后,黄忠举荐刘磐做了太守。黄忠虽然不是太守,但长沙的兵力应该是黄忠统领。也就是说刘备入川抽调的主要是长沙郡的兵力。
后来庞统战死,入川作战不利,刘备紧急调诸葛亮、张飞、赵云入川。
注意赵云当时是桂阳太守,桂阳就属于荆南,而张飞是宜都太守,大部分地区也属于荆南。也就是说刘备第二次调兵入川,抽调的仍然是荆南的兵力。
刘备两次调兵入川保守估计得有4万的兵力(或许实际更多),荆南本来就地广人稀,抽走这么多的兵力,还能剩下多少防卫力量呢?抛开位置靠东的宜都不说,长沙和桂阳肯定是空了。
刘备之所以从荆南调兵也是无奈之举,刘备的手上的荆州只是2/3,荆北的大城襄阳、樊城、南阳属于曹操。刘备地盘唯一能称大城的只有南郡。南郡当时是关羽镇守(驻扎江北)。不让关羽入川,一方面关羽是诸葛亮离开后,总督荆州的最佳人选,另一方面关羽的兵力抽调不得,他得负责防御襄樊的曹仁。所以只能从靠近盟友的辖区调兵。长沙、桂阳首当其冲(其中武陵蛮族人较多,需要有足够的兵力震慑)。
这种安排,孙刘联盟最初处于蜜月期还行,真因为利益闹翻了脸,这样的布局是很危险的。刘备和他的谋士集团未必看不出来,但是资源上和时间上(只有一年左右的时间)不允许他做出调整。作为一方太守,廖立应该提过增兵的需求,因无法满足,故廖立弃城未受到惩罚。另外东吴既然想强取也不可能等刘备补上这个漏洞。
这就是为什么吕蒙率东吴精锐进攻荆南三郡,长沙、桂阳没有像样抵抗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