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少年网我为国旗点个赞,歌唱祖国原曲是哪国的?
歌唱祖国原曲是中国的。歌唱祖国原曲是中国的。歌唱祖国是中国一首著名的爱国歌曲,作词者为贺绿汀,作曲者为田世光。该曲于1949年首次面世,之后成为了中国的国歌,至今仍然广泛传唱。因此,歌唱祖国的原曲自然也是中国的。歌唱祖国是中国的国歌之一,也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象征。这首歌曲以高昂的音乐和扣人心弦的歌词表现了中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和珍视。在不同的场合,歌唱祖国也是中国的重要代表歌曲之一,在国际舞台上也广泛地被使用。同时,歌唱祖国的歌词和旋律也激发了许多人的爱国热情,表达了中国人民对祖国团结、奋斗、繁荣的期望和祝福。
你喜欢中国的古诗词吗?
谢邀。
你喜欢中国的古诗词吗?可以写一首吗?
作为主要写诗词赏析和平仄讲解类文章(间杂很多别的内容)的头条号,中国的古诗词就是我在平台的衣食父母,那自然是深爱之了。
不过爱诗词的人很多,每个人爱的角度都不同。我个人就喜欢诗,偶尔也写词,但是总觉得太花精神。诗简单,格律诗在搞懂平仄格律之后,更是不难,难在写诗的内容。
个人是随手将诗当做记录生活中的小感动来用的,就好像你在朋友圈里发两句感慨,而我则按平仄输出来,就算是一时的作品。
一直关注我的朋友就知道,每到遇到这类邀诗的问题时,我基本上就是去翻微动态,把最近发的一些作品稍微整理,记录下来作为回答。
今天也一样。上次写这种文章是六月二十三日的《平凡生活中的诗意,靠自己去发现——诗词记录生活》,收录了六月十一日之前的一些零散作品。
那么今天就从六月十一日之后去查找记忆碎片。这些作品都在动态里发过,不过都是随手写,自然没什么讲究,大家将就着看。
其实这段时间的心情是不一样的。因为我有位同学在群里大概半年多没说话,原来也是非常活跃的,虽然关系并不粘稠,但是来往之中,落落大方,属于没有任何利益关系的交往——这就是最难能可贵的同学之情。虽然天南海北,但是也经常聚聚。
可是这一天,有关系和她更密切的同学发布了动态。原来她在去年底就查出了血液病,却一直没有说,积极乐观地在等待骨髓配型。可是直到四月,还是没有等到合适的骨髓,过世了。
知道这个消息之后,我们的心情真的是很复杂、很低沉,一言难尽。
有悲伤,但是过去了两个月了,连发送的地方都没有,只有默默悲伤;有无奈,随着年龄的增长,周围的人开始逐渐出现各种问题;也有对她不愿声张的理解,因为年前有位同学脑溢血走了,群里面闹腾得很是厉害。虽然都是出于关心,但每个人的方式不一样,最终还闹出了一些不愉快。
我一度以为是原来那位同学走了的原因,让这位也沉寂了——毕竟很多人在热闹过后都沉寂了。谁知道却是又走丢了一个,这个无话不说的小群就这样好像失去了意义。
在那一刻的心情,确实是无能为力,无话可说,唯有沉默和心底的悲伤。
诗者,言之心声。我回头看这段时间,因为兴致不高,所以作品不多。同时就算有,也是哀伤的底色。但是我们的关系又没有好到那种要大声说出自己的伤感的程度,毕竟她走了快两月,我们才知道。
既想说,又不能说,你不能让作品在其他人心中产生任何不必要的想法——中年人,考虑事情,必然要周全而细密。
所以大多数朋友都是沉默、暂时退群,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而我没有退群,偶尔也想写两句,而且写出来的东西在圈里还被诗友说水平下降,言语不清——你不知道我的心态,当然不会理解我为什么会写一些水平明显不对的作品。
今天拿出来说说,心情倒是放松了。
诸位都是我陌生的好友,与生活中的圈子无碍。
六月二十二日入山中散步,雨后清泉暴涨,与去年情境相同。心念忽忽,吟得一首七绝:
山中树木年年碧,石下流泉岁岁新。
君遁仙山寻旧友,归来已是万年春。
这是一首平起不入韵,押平水韵“十一真”部的七绝。
就是这首七绝,被诗友批评修辞、技法、用典都没有,明、平,没有诗词韵味,没有嚼头,说“山中寻故”应写虚,“归来已是万年春”十分不恰当。
这些批评,我全盘接受。因为我无法要求读者理解我当时写诗的时候那种悲伤、思念友人的感觉,甚至是有些故意遮掩的。我那位同学在发布这位去世友人的消息时,正是用的一张两位同学在一起行走的背影,前后一年,照片中的两位就都离开了。
因而有句“君遁仙山寻旧友”,这里面的东西相当个人,确实很不好理解,这也是到了今天,就能拿出来说说了。
“归来已是万年春”在这种大家最终必然会相会的情境就可以理解了吧。
诗言志,是沟通的事情。而诗抒怀,有时候又是相当个人的事情。
所以从共情角度,文学修辞,文法角度来说,这确实不是一首好作品。
因为太个人了。
六月二十五日(端午)到一个很高的山上景点去聚餐,有老妹送了一坛紫苏梅子姜,感觉挺好。山上风大日烈,写了四个句子发朋友圈祝大家端午安康:
江山无限,桃梅子姜。
风长日烈,端午安康。
这就纯粹是端午问候语,生活记录,没啥好说的。心情不高不低,不兴不败。
日子如流水东行,白驹过隙。
七月六日有朋友所居城市被洪水侵袭,他发了张图片,配了两句五言。
图片非常有意思,这两句诗也很有味道。一时手痒,为他续上了后两句:
大风吹酒冷,独看满城潮。(友句)
风雨从来旧,华灯醒碧涛。(续句)
组成了一首平起不入韵,押新韵“六豪”部的五绝。意思配上图还不错,朋友很满意,自己感觉也还行,能在前两句别出风采的情况下不落下风,已经算是十分难得。
个人感觉终于从那种颓废、悲伤的情绪中开始复原了。
七月九日天雨,微凉,午后,文毕。
从梦中醒来,孤单一个人。
为自己煮一壶茶,静静地思索一下近段时间在心态上的变化,吟一首五绝记之:
窗外雨微明,煮茶撩梦清。
隔年如隔世,各自向天行。
这两年真是隔年如隔世,正当年之时,朋友们却因为各种原因而离开。
成年人的悲伤,温婉如茶,淡泊如梦。
人生来来往往,正如歌中唱到:
看过故人终场戏
淡抹最适宜
怕是看破落幕曲
君啊江湖从此离
无言淡漠中,我们从此相离。
可我们终归要各自前行,成熟的思绪就是为悲伤画一个休止符——我们总有一天会江湖再见。
七月十三日江边散步,水位线已经超过警戒线,每年这个时候都是大灾之时。
水静深流,江面铁索连舟,城市中看不出下游的苦难,只有老树浮江,日月更替。
想写出大江横流的景色来,脑海中却自动跳出老杜的名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无论如何挥之不去,这两句实在是太大气、太经典,后来也就放弃了。干脆就套用老杜的两句,续上两句当时代之忧心忡忡吧。
成五绝一首: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何来舟万里,停我泽乡鸥。
套用杜甫名句的个人作品,不能算原创,不过用来写当时的景色和地理位置,实在是更无好句。
这是一首仄起不入韵,押平水韵“十一尤”部的五绝。很明显,当时这个“浮”发“fóu”的音,所以这是押韵的。
后两句是因为看到江中铁索连舟,联想到下游万里泽国,鸥鸟无处落脚,心中的忧虑重重。不能说忧国忧民之心重吧,但是确实还是挺担心的。
希望风调雨顺,洪水不再祸害在大灾之年拼搏挣扎的老百姓。
回顾自己的动态,其实也还是有点意思的,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心态在沉沦中慢慢地修复。
事后来看,多了一层淡泊,但人生在世,总要有些辗转的记忆,才叫做活过。
想起有朋友跟我说过,写文章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写诗也不知道写什么,学会了格律,却忽然发现不会写了。
其实就从身边开始吧,拍些照片、视频,写写小感悟,这都是灵感的积累。
总有一天我们可能用到,就算用不到,在回眸的时候,尽管知道自己碌碌无为,但是在动态中,我们曾经做过那么多事情,感情曾经那样婉转。
至少在闭眼之前,我们可以欺骗自己,看上去也并非一事无成。
山东十运会会徽含义?
十运会会徽以龙腾虎跃为主题。
整个图形由数字“10”变化而来,又是一个“S”的变形,“S”为体育英文的头一个字母,也是江苏简称“苏”字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
整个图形以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表现了飞舞的龙和盘踞的虎及燃烧着的体育圣火,意在以虎踞龙盘的艺术形象,体现十运会举办地江苏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浓郁的地域特征,以及竞技体育生龙活虎的鲜明特点。
图形色彩采用国旗的红黄两色。象征着此次运动会乃全国性的体育盛会。
会徽图形的设计既注重传统又立足现代,特别强调活力和动感,以凸显体育健儿奋力拼搏的精神面貌,充分体现“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理念。
迎风飘扬的意思是什么?
1、迎风飘扬的扬意思是:在空中飘动。
2、扬的其他意思:高举,向上升;往上撒;传播出去;称赞;指江苏扬州;又用作姓。
3、相关组词:飞扬、表扬、扬起、颂扬、悠扬、扬长避短。
雪风号驱逐舰为什么被戏称为祥瑞之舰?
“雪风”号是日本旧海军一艘著名的军舰,以在太平洋战争中屡经恶战却每每全身而退著称,有“祥瑞舰”之号,不过在日本和中国,对于这艘军舰的“祥瑞”有明显不同的解读。
“雪风”舰侧视图(1941年状态)
日本人认为“雪风”历经恶战而不死,可谓命大吉祥,誉为“不死鸟”,是幸运和顽强的象征。而“雪风”的这种“祥瑞”在中国的军事爱好者圈子里则是一个著名的梗,因为“雪风”历经恶战虽然不死,但是与她共同参战的战友舰却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往往非死即伤,由此“雪风”的“祥瑞”是以队友的折损为前提的,于是在国内“雪风”又有点“的卢妨主”的意味,是一艘“她没事而别人必然有事”的“方人”的不吉利军舰,似乎谁和她一队必然就会倒霉。
回溯“雪风”舰的历史。
“雪风”舰属于“阳炎”级一等驱逐舰,是日本海军著名的“舰队决战型驱逐舰”。这型军舰的设计缘起于1936年末,当时《伦敦海军条约》到期失效,日本海军从此得以完全根据自我的意愿设计、建造军舰,而不用顾忌条约限制。为执行扩张侵略国策预作战力储备,日本海军专门制定了从1937年开始的大规模造舰计划——“第三次补充计画”,“雪风”号所属的“阳炎”级驱逐舰就是在这一大的背景下诞生,由于《伦敦海军条约》中对签约各国所拥有的驱逐舰的总规模等限制已经不复存在,“阳炎”级也就成了大正时代以后日本海军发展的第一级不用考虑国际条约约束的一等驱逐舰(日本海军自大正时代后对驱逐舰分为三等,排水量超过1000吨的为一等,1000吨以下、600吨以上的为二等,600吨以下的为三等)。
“雪风”舰侧视图(1945年状态)
“雪风”所属的“阳炎”级军舰标准排水量2000吨,全长118.5米,宽10.8米,吃水3.8米,主机选用2座舰本式透平蒸汽机(并列安装),配套装备3座“ロ”号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炉膛最高温度350摄氏度,压力30千克/平方厘米),双轴双桨推进,功率52000马力,航速35节,续航力达到5000海里/18节,能够满足当时军令部策划中的从日本本土直航菲律宾进行作战的需求。因为舰上的电器装备加多,电力载荷加大,“阳炎”级装备了3台发电机,位于主机舱后方的辅机舱,总容量为290千伏安。
作为舰队决战型驱逐舰,根据日本海军的理念,这种驱逐舰应当具备高航速和强大的鱼雷攻击能力,能够组成编队对敌主力舰,甚至主力舰群实施鱼雷齐射攻击。在这种思想影响下,该型军舰除了装备3座“三年”式C型127毫米口径双联装舰炮,2座“九六式”25毫米口径双联装高射炮之外,还装备了极具威力的鱼雷兵器,舰上安装2座带有控制室、可以360度转向的“九二”式4联装610毫米口径鱼雷发射管,可发射威力巨大的“九三”式氧气鱼雷。
综合而言,“雪风”所属的“阳炎”级驱逐舰战斗力突出,属于秉持进攻至上理念的小军舰,就此而言,设计颇为成功,被日本海军史研究界评价为“真正摆脱了条约的限制,吸取了大正时代以来日本海军血汗经验的代表性驱逐舰”。自在舞鹤工厂开工的首舰“阳炎”之后,同级一共建造有18艘之多,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日本海军的主力型驱逐舰,也是日本海军中一个成员数量相当庞大的驱逐舰族群。
具体到“雪风”舰
该舰是在日本挑起全面侵华战争后的1937年8月2日开工,由日本海军佐世保工厂建造,1939年1月24日定名,同年的3月24日顺利下水,而后经过舾装,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的1940年1月20日竣工,舰籍隶属吴镇守府,在日本海军中又有“吴の雪风”的雅号。
服役未久,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当时“雪风”编在第16驱逐队,参加了掩护运输船队侵略菲律宾的作战。此后又参加了侵略荷属东印度群岛的作战中,“雪风”在南太平洋地区虽然经历数次战斗,但是既未遭到重大损伤。1941年12月27日,“雪风”在棉兰老岛的达沃港停泊修理时,因为舰长临时起意的调整了泊位,竟使“雪风”如奇迹般地躲过了稍后美军飞机的大规模空袭,从此“祥瑞”的名声鹊起。
1942年,日本海军在中途岛战役惨败,日本大本营实施以攻为守的第二段作战计划,预防中途岛战役失败后太平洋战线出现退潮般的崩塌。将战斗重点转移到南太平洋方向,试图控制包括所罗门群岛在内的一系列南太平洋岛群,切断美国对南太平洋地区的澳大利亚等反法西斯阵营国家的交通联络。此后,围绕所罗门群岛中直接威胁着美国至澳大利亚航路的瓜达卡纳尔岛,美、日海军展开了如同的争夺、绞杀。
“雪风”在此期间相继参加了圣克鲁斯海战、第三次所罗门海战等战况异常激烈、残酷的海战,虽然同队参战的军舰多有损失,但“雪风”居然奇迹般地一次次全身而退。日军在消耗巨大的瓜岛战役最终告败后,太平洋战场上的战力天平发生明显偏转,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转入了全面的反攻,“雪风”舰此后又相继参加了日方损失惨重的俾斯麦海海战、战况激烈的科隆班加拉海战等战斗,均全身而退,在1943年9月返回了母港吴港。
太平洋战争末期,美军步步逼近日本本土,大势已去的日本海军1945年在冲绳海域发动了最后的疯狂出击,最终曾经是日本海军的象征的战舰“大和”被美军战机击沉,伴随“大和”出击的“雪风”则又一次从恶战中全身而退,此后偃旗息鼓直至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到此时为止,“阳炎”级18艘军舰中仅有“雪风”一艘仍然还存活着,这艘历经诸多战役,曾经的战友们或伤或沉的军舰,以其迷一样的幸运被视为生命力顽强的祥瑞舰。
1947年7月6日,中国海军在上海接收日本赔偿的“雪风”舰,照片为中国国旗升上“雪风”桅杆的一刻。
编在台湾地区海军中的“雪风”/“丹阳”舰
日本战败后,“雪风”被拆除武备,成为给中国的赔偿舰之一,用以象征性地赔偿日本在侵略战争中给中国海军所造成的损失,1947年由日本舰员驾驶来华,7月6日正式由中国海军接收,更名“接1”号。1948年5月1日以江苏省丹阳县的名字正式命名为“丹阳”舰。1949年随国民党海军撤往台湾,经重新武装,因为吨位大,火力强,成为20世纪50年代台湾地区海军的主力舰,曾在巴士海峡多次拦阻抓捕向中国大陆运送战略物资的中波轮船公司以及苏联商船。“丹阳”于1966年11月16日从台湾地区海军除籍,1971年拆解。
“丹阳”舰侧视图。
在得知“丹阳”退役后,日本国内一些对“雪风”舰拥有特殊感情的旧海军军人成立了“驱逐舰‘雪风’保存期成会”,发起了声势浩大的“‘雪风’返还署名运动”,并通过游说台湾当局权力人物的方式,希望台湾当局将赔偿给中国的“丹阳”舰归还给日本。当“丹阳”拆解后,在日本台湾地区海军武官郭宗清认为极为遗憾,行文申请将“丹阳”遗留的舵轮、舰锚等归还给日本,“以弥补双方因不可谅解而引起的误会”。最终,台湾当局同意郭宗清的方案,从高雄拆船厂将“丹阳”的主舵轮、主舰锚各一件取出,交由招商局轮船运抵日本横滨。未料抵达日本时遭到日本海关的拦阻,无法进入日本,郭宗清又以台湾“大使馆”官员身份亲自与日本海关交涉,使舰锚与舵轮成功通关。
陈列在江田岛海上自卫队第一术科学校内的“雪风”主锚,是台湾当局“归还”给日本的“雪风”遗物之一。
1971年6月30日,“中华民国驻日大使”彭孟缉在驻日官邸举行仪式,“邀请台日双方有关人士参加”,由彭孟缉将归还“雪风”遗物的正式公文递交给日方代表、日本前首相岸信介(二战甲级战犯,日本现任首相安倍晋三的外祖父),再由岸信介代为转交给“驱逐舰‘雪风’保存期成会”领袖野村直邦,就此将舰锚与舵轮交付日方。当年年末12月8日,日本海上自卫队在横须贺海军基地举行正式移交仪式,邀请台湾方面代表郭宗清等到场观礼,在媒体面前,“驱逐舰‘雪风’保存期成会”代表将“雪风”遗物赠送给日本海上自卫队,由海上自卫队幕僚长内田一臣代表接受。
此后,为用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历史传统教育,“雪风”的锚与舵轮从横须贺移送到了江田岛海上自卫队第一术科学校(前身为旧日本海军兵学校)保存陈列,供海上自卫队学员和游人参观。
作为后话,台湾当局将“祥瑞”“雪风”的遗物归还日本后,并未获得期望的巩固“日台”关系的效果,事后仅仅数月,日本政府宣布与台湾当局“断交”。
除“归还”给日本的物品外,“雪风”另有部分遗物被保留在台湾,其中螺旋桨两件分存于台湾“三军大学”、“海军官校”,舰钟一件保存在左营的“海军官校军史馆”内。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谁创的?
王莘,原名王莘耕,男,1918年10月出生,江苏无锡荡口镇人。著名作曲家,天津市音协名誉主席。
1954年《歌唱祖国》获全国群众歌曲评选一等奖。1989年《歌唱祖国》获中国唱片总公司金唱片奖。中国音协“金钟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