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队大战钉子户,怎么看上海最牛钉子户经过14年拆迁拉锯战?
已孤零零地滞留了14年
被称为沪上“最牛钉子户”
根据协议,老张全家将于9月15日前全部搬空,交出钥匙。9月18日凌晨,这栋矗立在马路中央的“碉堡”将在一天之内被拆除。
当年,老张家为何要当“钉子户”?如今,他们提出的动迁要求得到满足了吗?十多年来,他们住在马路中央的日子好过吗?带着外界关注的一连串问题,记者上门采访了老张一家。
马路中央三层小楼,租户最多时有10多家
沿着沪亭北路往北行驶,老远就看到马路中央的一栋三层农家小楼,旁边还簇拥着一圈“裙房”,四车道到了这里一拐,变成两车道。
张哲伦摄
我们把车子停在路边停车场,准备穿过半条马路进到马路中央的老张家,可路上来往车辆实在太多,不得不在路边等候许久。老张家人进出的门口,就紧挨着这半条马路,每天只能在车水马龙中小心穿行。
抬眼望去,虽然一早阳光并不好,但老张家的二楼阳台上还是晒了好几条床单,估计是准备洗干净了带到租住的九亭家园“新家”中去。而楼下一间门面房外,一对夫妻正在往三轮车上搬东西。据说,老张家的租户最多时有10多家,现在只剩下了3户,租期到9月10日截止,他们也必须赶在9月15日之前搬走。
跟着视频,感受“最牛钉子户”的真实生活
“说我拿到6000万元,其实没有”
陆辉是松江区九里亭街道动迁办主任,而老张家则是他一年来密集“攻关”的对象。当天,我们跟着陆辉,从路边小门进入了张家,只见里面虽然不太宽敞,倒也干净整齐,打好的包裹都用花被单盖着放在墙边。
听到陆辉的声音,走出来一位戴着眼镜的爷叔,看起来清瘦精干,这就是69岁的张新国。把我们引到楼上餐桌前坐下,老张的爱人徐阿姨还特地给每人倒了一杯茶,十分客气。
蔡斌 摄
“最近,听说我家终于签约了,外界有各种谣言,亲戚朋友纷纷打电话来询问,今天上午还有3位陌生人上门来打听。有的人传,我家拿到了6000万元,有的说,我家拿到了4000万元、3000万元。”
“我解释几句,又有人反过来说——看吧,他家摒了十来年,最后一分钱也没多拿,你说傻不傻……”
老张十分健谈,一见记者就倒起了苦水,“说实话,到最后,我们确实没有多拿到房子和钱”。
”
2011年曾签动迁协议,最终拿到4套房
其实,这栋三层楼的宅基地持证人,并不是老张,而是他的岳父——87岁的徐老伯。这栋房子里,共住了7口人,老丈人徐老伯、张新国夫妇、老张儿子一家三口和老张已经成家的女儿,四代同堂。
老张回忆说,第一次收到通知说房子要被拆迁,是在2003年9月,那时可以分到宅基地建小洋房。过去14年,他家不同意动迁,主要是因为自家在上世纪50年代的一份宅基地证明未获得认可,无法按照两个宅基地获得动迁补偿。到了2011年3月,自己也曾签了一份协议同意动迁,但后来又因为家里人口太多、内部利益无法摆平而不了了之。
蔡斌 摄
今年8月21日,老张家终于签约同意动迁,所获得的补偿也并没有超出九亭地区动迁安置政策范畴。最终,他家拿到了大中小三套动迁房,以及按照多子女政策享有的一套给老张已婚女儿的安置房,总共4套房子。而老张最初的诉求——“动迁按两个宅基地算,安置6套房子”,并未获得政府部门支持。
“不签协议没关系、关键是你们保重好身体”
既然已经当了14年的“钉子户”,最初的利益诉求最终也并未获得支持,那老张一家如今为何突然同意动迁了呢?
“这并不是突然发生的。早在今年初,我们就发现,老张一家人在言谈之中出现了松动,他们主动提出了几种解决方案,希望要么货币安置、要么就近安置……这就说明,动迁有戏了。”为此,街道的班子成员几次三番上门走访,与老张一家面对面沟通,研究解决方案。
蔡斌 摄
而十多年的“滞留”,也让老张一家心理渐渐发生了改变,“其实,我们也想早点动迁的,并不想影响交通,更不想侵害公共利益”。而且,经过十多年的心理博弈,他们也看出来,政府部门应该不太可能支持他们家“按照两个宅基地动迁安置”的诉求了。此时,沟通与信任起到了重要作用。
“去年以来,街道干部一次次上门,连党工委书记也亲自到我家来了,让我们很不好意思。”张新国说,街道动迁办主任陆辉和副主任徐民强更成了自家常客,每次临走还握手安慰“不签协议没关系、关键是你们保重好身体”,让自己很感动。
而且,自己还四处打听了陆辉的履历,听说他原来当过居委会书记,是说话算数、讲信用的人,值得信任。
当钉子户和早拆迁区别大吗?
钉子户不是谁都能当的,如果靠山,背景不硬,还是早争取点利益为好。[呲牙]
说说你村里身边钉子户的故事?
滨海路修到范屯时,遇到了一个钉子户。
情况是这样的:范屯两面高山,中间一水池,据说此处是一风水宝地。滨海路要想从此地通过,最好的路径是从水池边绕过去,不挖山,也不架桥。
问题来了:范八爷(这可不是黑白无常范无救范八爷)的家就在山脚下,水池边,挡住了去路。
范八爷不答应,此路不通。
范八爷何许人也?此人姓范,这里的人都叫他八爷,今年七十多岁,老伴前几年病故,也没听说有儿女,家里还有个八十多岁的老哥瘫在床上,老哥俩相依为命。
自从几十年前他从外地搬到范屯,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就一直没有挪窝,转眼半个世纪过去了。
按理说,建筑部门给了一定赔偿金,再找一处山青水秀的养老院颐养天年,老哥俩该知足了。
没想到范八爷认准了一个死理,就是不让拆迁。
于是一场围绕"钉子户"的战役打响了。
先礼后兵,派人嗟商,讲道理,摆事实,许重金,范八爷不理踩。
派人恫吓,砸玻璃,踹门栓,扔拉圾,范八爷不惧怕。
最后规定期限,到时不动迁,就霸王上弓……硬拆。
转眼规定日子到了。
一大早,筑路大军开着铲车,掘土机,浩浩荡荡向范屯山脚开来,眼看着越来越近, 突然,车停了下来,所有人都睁大眼睛,惊呆了。
只见前面范八爷房子周围一下子冒出黑压压一群身着迷彩服,荷枪实弹的军人,正对准他们。
这些筑路工人那见过这种场面,吓得差点转身就逃,这时,一个少校军官走了出来,要求对面领导出来答话。
这边人商量了半天,才派出一个经理战战兢兢过去。
双方商谈了半天,终于达成协议:可以将房子拆迁,但绝对不能动山坡上的土修路;不破坏水源;路修好后,经过这里的车辆不许高声鸣笛……
随后,部队开始撤离,人们惊奇地发现,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将军陪着范八爷还有担架上抬着的瘫老头向远处一架盘漩的军用直升机走去。
过了很长一段日子,人们才慢慢得知,范八爷原来是一位隐名埋姓的老军人,曾参加过很多次著名战斗,多次立功。最后在塔山阻击战中,他所在的团奉命阻止南下救援敌军,激战了两天两夜,打的非常惨烈,成建制的士兵死亡。他亲眼目睹全班六个战士牺牲,只剩下他和老班长(就是那位瘫哥哥),等他们从泥土里苏醒过来,才发现大部队已经南下继续追击敌人。因为两人都身负重伤,在后方医院经过治疗后,带着一身伤痛便离开了部队,回到老家范屯,选择依山傍水的地方住了下来。
这期间,他几次去当年自己战斗过的地方,把战友的死骨带回来埋在山坡上,逢年过节祀祷纪念,后来,他和当地一寡妇结了婚,也没有孩子;老哥哥十年前旧病复发,瘫在炕上。
当年一个班八个战士,他最小,排号老八,就叫八爷。
那位白发苍苍的老将军,就是当年指挥作战的老团长。
范八爷迟迟不动迁的理由就是害怕这些人破坏了这里的风水,生怕惊动了躺在这里的战友们。
沈阳大东区万城楼盘有钉子户不走?
钉子户不是走了嘛,3号楼的钉子户已经拆了。10.11号楼的也快拆了呀~!!! 现在去工地看都可以看到的呀~!
你身边有钉子户因为狮子大开口结果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事吗?
我们村从几年前就开始实行旧村改造了。
当时的政策是,一个房产证可以换一套楼房,但是因为楼房的面积有大有小,所以,98个平方以内的,是360一个平方结算,超过98个平方,按600块钱一个平方结算。
那时候我们村已经盖了有8栋楼了,一直都是这样的政策,村民们也基本上都没有什么意见。
直到后来,拆迁到了村委会西边的一些平房,我们村有一户姓王的人家,一直不满意拆迁条件,好多人家都搬了,就剩他那一户还在那里没有搬家。
村民小组长以及村委会的干部,都去过很多次,后来镇里的包户干部也到他们家了解过情况。
这个王大叔提出的条件,他们家只有一个房产证,但是因为面积稍微有点大,他需要换两套楼房,而且他不会再另外付钱,还要村里再给他8万块钱。
这样的条件,村里从来没有答应过,谁也不敢给他答应下来。
最后,村委会开会,照顾到他们家旧房的面积比较大,可以给他两套楼房,但是其余的政策要和其他村民的政策一样。
也就是说,还是要按照原来的价钱买楼房,而且村里也没有答应他那个8万块钱。
村干部把村委会的意见给王大叔说了一下,王大叔本来想要考虑一下的,但是王大婶当时就说:不行,我们就是要原来的条件,少一分钱都不行。
后来村里实在没办法了,就召集村民代表进行开会表决。村主任把王大叔要求的条件给大家说了一下,村民代表们如果同意,我们就按照他的条件来办。
很多村民代表都是按照以前的条件,已经住进了楼房的,听到王大叔这样的条件,他们都觉得不合适。
村民代表们也是议论纷纷:就算他房子面积大,凭什么要村里给他那么多钱?
能给他两套房子就不错了,面积当然要和以前的政策一样来算,不能多给他钱。
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大家都不同意王大叔的条件。
最后,我们村书记说,本来我们的图纸已经设计好了,设计院还有规划院以及上级的各个部门,都是按照原来的这个图纸来上报的。
现在因为他这一户,我们要把盖楼的地方往前移十米左右,原来打算盖三个单元的,现在只能盖两个单元了。
大家都觉得,就算是村里要改图纸,改地方,也不能同意王大叔的条件。
开会之后,大家都在会议记录上签了字。
后来,村干部向王大叔传达了村里开会的结果,王大叔当时是有点后悔的,但是王大婶觉得村里这样做也有损失,她觉得村里可能还会再找她。
但是村委会在这之后一直没有再找过他。过了一段时间,图纸都修改好了,楼房也开始动工了。王大叔和王大婶这才觉得,村里是动真格的了。
后来他们又托人去找了村干部,但是事情已经决定了,谁也没有再改的权利了,所以他们后悔也晚了。
春节我回村的时候,看到王大叔的房子还孤零零地矗立在那里,村里没有因为这件事情而断了他们的水电,但是他们已经不在那里住了。
不知道是觉得不好意思,还是觉得只有他们自己在那里住着实在不方便,他们搬到儿子那里去住了。
后来村里好多人都说,王大叔和王大婶真的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本来好好的事情,还有商量的余地,结果让他们自己一下子给堵死了。
三清三拆三整治中钉子户怎么办?
放任不管,实在不行到最后把他划在范围之外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