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视天地魏国威望将,为何最终是秦国统一天下?
秦国统一天下不奇怪,要是统一天下的不是秦国反倒奇怪啦!为啥呀?因为,秦国占尽了天时、地利和人和的优势!
(东周初年的秦国)一、天时战国之际天下分崩,原本横亘在中原地带,堵住了秦国向东方扩张的晋国瓦解了!
“三家分晋″不仅把历史由春秋带入了战国,而且还让秦国获得了冲出函谷关的机会。
晋国分裂并频繁内讧后,"三晋″已经没有一个国家具备与秦国对抗到底的实力,即使是雄起一时的魏国也不行!
(扩张中的秦国)可以说,如果晋国没有分裂,秦国是不大可能轻易征服山东六国的。
获得天时,是秦国得以消灭六国的前提之一。
二、地利地利就好理解了。
秦国占据的地盘本是西周的根据地。
(吞并巴蜀前的秦国)这里不仅土地肥沃,资源丰富,还依山带水,易守难攻。
有机可趁,秦国可以从容出击。
无机可趁,秦国可以躲在函谷关以西休养待机。
这样的进可攻、退可守的地理优势,是山东六国无法与之比拟的。
因此,自从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之后,秦国的国势更是如虎添翼,渐渐地超越了山东六国中的任何一国。
(战国后期的秦国)秦孝公死后,秦惠王杀了商鞅,但却保留了商鞅变法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充了秦国的实力——秦惠王任用客卿司马错,趁着巴国和蜀国爆发冲突的时候,一举吞并了它们。
由此,秦国得以利用巴蜀地区丰富的木材、粮食等资源。
后来,在李冰主持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加持下,巴蜀成了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与“郑国渠″加持下的关中一起成了秦国的粮草、物资基地。
(秦军)地理优势加上物产丰富,是秦国消灭六国的物质基础。
三、人和一,是秦国君臣因痴迷于对外扩张,进而谋取利益最大化,从而产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股凝聚力和向心力,不仅对秦国本土的人才产生了作用,而且还吸引了山东六国渴望建功立业的人才涌向了秦国。
(秦始皇)你看,商鞅是卫国人,张仪、司马错、陈轸、范雎,以及后来的吕不韦和李斯、尉缭子,他们都不是秦国人,但却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投奔了秦国!
这个目标是什么呢?
当然是辅佐秦王统一天下,而他们自己也可以借此留名青史啦!
二,秦国奖励耕织、鼓励军功晋爵的政策,调动并激发了秦国下层人士的进取心。(秦灭六国的次序)以往这些人是很难获得上升空间的,因此都把军功晋爵视为改变命运的机会!
于是,秦国上上下下燃起了一股股“勇于公战”的情绪,秦军将士都把杀敌立功,晋爵改命视为人生一大幸事,那秦军的战斗力还能不嗷嗷叫吗?
那个“战神"白起一生斩首“百万”的战绩,就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的。
如果没有“人和”(至少是特殊的人和),秦军也不可能拥有如此强大的爆发力!
(秦国终于蜕变为秦朝)六国呢?不仅内部不和谐,而且军队的战斗力也不如秦军。甚至几个国家组成的联军,都没有办法重创秦军,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总结一下:既然拥有天时,拥有地利,拥有人和,秦国消灭六国,统一天下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了!战国五雄是哪五位?
第一位雄主便就是 秦孝公 嬴渠梁。
秦孝公嬴渠梁,是秦献公的嫡子,在他即位之时,因为与魏国连年争夺河西之地,连年征战,国力衰微,就连最弱小的韩国,都敢来咬秦国一口。
秦孝公深感国家的衰微,于是向天下发布“求贤令”,号召天下士子入秦,在这批入秦的士子当中,他便发现了卫鞅,这之后便就有了商鞅变法。
他在位期间,使得秦国国力强盛,东取河西,为秦国的霸业奠定了基础,可以说,秦国的崛起与统一,都是从孝公伊始!
第二位雄主便就是齐威王田因齐。
齐威王,是 齐国 的第一位王,田氏代齐之后的第四任君王。
他在位期间,善于纳谏,以铁血手段整肃吏治,使得齐国朝堂一片清明,国力大大增加,开始称霸于列国,与西边的秦国并称为“二强”,使得五国坐卧不安。
他又在临淄建造稷下学宫,广纳天下士子来此讲学,这里成为了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使得齐国文化极度昌盛。
第三位雄主便就是秦惠 文王 嬴驷。
秦惠文王,是秦献公的孙子,秦孝公的嫡长子,他在即位之初,便为了安抚即将叛乱的宗室,诛杀了卫鞅。又在公元前三百二十五年称王,成为了秦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王在秦惠文王在位期间,秦国重用张仪、司马错等人,以连横之策纵横于天下,北灭义渠,南取商於,西占巴蜀,东进中原,使得秦国有了傲视群雄的实力,单打独斗,无惧任何一国,又为秦国此后用人“不唯秦人”的政策奠定基础。
第四位雄主便就是 赵武灵王 赵雍。
赵武灵王赵雍,是战国中后期赵国的君王,也是赵国的第一位王。
他即位之初,赵国的形势比秦孝公即位之时的秦国还要差,其父去世,列国陈兵数万于赵国边境,赵武灵王沉着指挥之下,逼的列国撤军,又在公元前三百零二年,开始胡服骑射,赵国因此从战国七雄下游水平一跃成为了仅次于秦国的强国。
最后一位雄主便就是秦昭襄王嬴稷。
秦昭襄王嬴稷,是秦孝公的孙子,秦惠文王的次子,秦武王的异母弟,他即位之初,因为年龄太小,无法处理政事,所以便有了其母秦宣太后、其舅父魏冉专执权柄数十年的状况出现,在这期间,秦国压制三晋,大败楚军,又取得鄢郢之战的胜利,夺取楚国黔中、鄢郢等地
曹操曾说世人皆看错了自己?
世人皆说曹操一代奸雄,但我不这么认为!!!
一说到曹操,我们自然会想到:“宁可我负天下人,勿令天下人负我”,“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等等的语句。曹操在我们老百姓心目中就是一个大奸贼,大坏蛋,篡权夺位的乱臣贼子。其实,人们对曹操的了解是从罗贯中著的《三国演义》获得的。那么,历史上的曹操真的是这样的人吗?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曹操。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
在《三国演义》里,曹操是一个典型的“宁可我负天下人,勿令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奸诈多疑的典型形象。出于文学,形象刻画的需要和曹操形象的大致影响,小说里的曹操给人留下了敌对和可恶的印象。为了刻画这个人物典型,作者独具匠心地通过借黄祖之手杀害曾帮助 自己解粮草之危、韬略满腹又恃才傲物的扬修的举动揭露他的奸诈和卑劣行径;通过描写曹操的梦中杀人以防随时的不测来表现其生性多疑、欺诈;通过借督粮官之 首以平众怒定民心来渲染曹操的诡诈和残忍。特别通过描写其杀害故人吕伯奢一家,然后竟声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狠毒心性刻画其忘恩负义和 残忍无情。
作者还通过曹魏集团的内部关系来刻画曹操对人才的迫害。文中的曹操为了罗致人才,往往不惜利诱和胁迫;对于已经到手的人才,又大抵充满猜疑和欺诈。一 些谋士对曹操事业的发展殚精竭力,屡建奇功,可当他们对曹操的愿望有所忤逆时,曹操便“深恨之,以为不助己也”,不久或赐死或借他人之手杀害。似此宅心, 小说中多所描绘。 苏轼《东坡志林》载王彭语云:涂巷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说明拥刘反曹的倾向在宋朝已非常明显,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只是这种思想倾向的总结和发挥。
可以说曹操奸险的形象在人们心中已根深蒂固,已成了无法改变的事实,这只能说罗贯中塑造的曹操形象太成功了。那么历史上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由于优越的生活环境,他养成了任性妄为,放荡不羁的性格,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但是他也在这样的环境中培养了机智警敏,随机应变的能力,能辨别人才,更有笼络人心的能力。我甚至觉得他有点像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他们都有雄才大略,能驰骋神州大地,创经世之伟业,而我觉得曹操更胜一筹。可是,曹操由于当时的形势没能完成统一大业。俗语说,“成者王,败者寇”,历史永远是写给胜利者的,况且《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小说的内容不可尽信,小说有时会加入作者的主观因素。
治国之能臣!二十岁时曹操就被举为孝廉,开始步入仕途。他在洛阳任北部尉时,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将蹇图用五色棒处死。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曹操将最难治理的地方都能治理得井井有条,可见他是太平盛世中治理国家的能臣,更可以看出他有非常的能力。
济南国有县十余个,各县长吏多依附贵势,贪赃枉法,无所顾忌。曹操之前历任国相皆置之不问。曹操到职,大力整饬,一下奏免长吏十分之八的长吏,济南震动,贪官污吏纷纷逃窜。当时正值东汉政权最黑暗的时期,而且国内还爆发了大规模的黄巾军起义,可以说朝廷的威信力已经下降到可有可无的地步。对于济南国这个小地方,朝廷根本就管不了。处于这么乱的地方,曹操能处之泰然,可以看出曹操无论在盛世还是在乱世都是治理国家的人才。
乱世之英雄!汉灵帝死后,朝纲败乱,各地军阀割据,起义四起,人民急需一位能叱咤风云的能人来拯救。这个人是骁勇善战的吕布吗?不是!吕布有勇无谋,只顾自己的利益,不管百姓死活。那么是袁绍吗?不是!袁绍自恃三公之后目中无人,不听谏言,处事犹豫不绝,非大将之才。那么是孙氏父子吗?不是!他们雄而不奸,偏安一隅。那么是刘备吗?不是!刘备势单力薄,整天把“皇叔”挂在嘴边,有点招摇撞骗的感觉。他有严重的妇人之仁,拘泥于小节,受儒家思想影响太深,不敢冲破世俗束缚,没有帝王之风。
那么是曹操吗?他有匹夫之勇,只身一人刺杀董卓;他谋略过人,在进军遭遇水源断绝时想出了一招“望梅止渴”;他唯才是用,有拢略人心的能力,招揽了像郭嘉,毛玠,司马懿,张恰,夏侯渊等一大批人才;他有“若使国家无孤,当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的自信与豪迈;他在政治上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优势;他占据了中原地区,物产丰盛,人口庞大;他认清时势,在他有生之年不称王称帝,避免了成为众矢之的。因此,曹操是一位拯救黎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王者。时势造出了曹操这样的大英雄。
当时东汉已经四分五裂,皇帝昏庸无能,忠臣死的死隐居的隐居,百姓流离失所,已经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了。曹操只是顺应大势,采用非常的方法,这有什么不对?说他凶狠奸诈就有点过了。生于乱世之中,他不凶狠就治不了暴民反贼,就不能做到令行禁止;不奸诈就不能以雄者姿态立于乱世之中。奸诈只能说明他处事圆滑,谋略过人。因此,人们说他是奸雄就错了,他其实是一位大英雄。向来皇位都是有能者居之,那么把他当做反贼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他关心人民疾苦,推动社会的发展。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实行盐铁官卖制度,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经济的整顿起了积极作用。总的来看,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可见,他的确是一位帝王之才。
曹操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文人,创作了《短歌行》,《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门行》等名篇。他还推动了建安文学的兴起与发展。
总的来说,曹操是一个能在太平盛世中很好地治理国家的忠君爱国的大臣,更能在乱世中有所作为的英雄。如果撇开政治,他也是一个能舞文弄墨的大文人。曹操就是一个这样真真彻彻的人,不应该把“奸雄”,“反贼”这样的帽子强加在他的头上。还原曹操的真面目不是说硬要帮他平反,况且死者已矣,而是要我们学会用质疑的眼光去看待问题,认清历史的根本面目,以史为鉴,不要一味地去追崇某个人或否定某个人。
有更多精彩回答,如:胡雪岩临死前说“白虎勿近”白虎是什么?西游记女儿国真的有吗?青楼女子生活?日本“帝银事件”?阿房宫有多大?“试婚格格”是什么?等有趣的历史问答?请关注@黑白史 ,带你了解历史的故事。
傲世霸主将领排行?
1、魏国:
金将:曹操,司马懿,张辽,夏侯惇,郭嘉,典韦,许褚
紫将:夏侯涓,夏侯渊,夏侯令女,曹丕,曹植,曹彰,曹仁,曹休,曹真,曹节,曹洪,于禁,钟会,蔡文姬,乌桓触,毋丘俭,陈宫,程昱,贾诩,杜预,郝昭,张春华,杨俢,羊祜,荀彧,徐晃,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李典,乐进
2、蜀国:
金将:刘备,诸葛亮,张飞,关羽,姜维,庞统
紫将:鲍三娘,周仓,诸葛果,黄月英,徐庶,张星彩,张莺莺,张苞,关凤,关兴,关索,关平,迷当,马良,马谡,法正,蒋琬,司马徽,王甫
3、吴国:
金将:孙权,孙策,周瑜,太史慈
紫将:程普,淳于丹,大乔,小乔,甘宁,韩当,黄盖,凌统,鲁肃,陆抗,陆逊,吕蒙,潘璋,孙大虎,孙小虎,孙坚,孙诩,太史享,太史昭蓉,文鸯,徐盛,张昭,周泰,诸葛谨
4、汉国:
金将:吕布
紫将:吕玲绮,彻里吉,貂蝉,左贤王,单于,董卓,左慈,汉献帝,华佗,紫虚上人,张角,南华老仙,华雄,于吉,娄圭,李意,李春香
5、益国:
金将:刘漳
紫将:张任,严颜,李严
6、荆国:
金将:刘表,黄忠
紫将:魏延,文聘
7、凉国
金将:马腾,马超
紫将:庞德,马岱,马云禄
8、蛮国:
金将:孟获
紫将:阿哙南,带来洞主,金环三节,祝融夫人,兀突骨,沙摩柯,木鹿大王,孟优,忙呀长
9、翼国:
金将:袁绍
紫将:淳于琼,甄姬,张郃,颜良,文丑
世界除了美国韩国日本和中国?
在战国时期有七大国家,它们分别是秦、齐、韩、赵、魏、楚、燕。那么除了这七大国之外,战国时期就没有其他的国家吗?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对的,秦灭六国之后还有一个小国‘卫国’就得以幸存。
同样的道理,除了美国、韩国、日本、中国外,难道其他国家就不生产手机吗?今天我就以战国七雄来说说各大国的手机品牌。
1,中国手机品牌众多,当之为秦国世界手机品牌占比,我国绝对是名列前茅的,仅华为一家的手机销量位列全球第二,而小米也获得了全球第四的傲人成绩。oppo和vivo两家在全球也是实力强劲之辈,魅族、一加在国内外也颇有影响力。由此可见,把中国手机品牌比之秦国实至名归。
2,韩国三星销量位列第一,当属楚国楚国是战国时期统治区域最大的国家,而三星手机的销量已经多年位列世界第一,2019年,三星的手机销量接近3亿,即使华为手机也不能与之相比。
3,苹果手机利润最多,当属齐国苹果手机的销量虽不如华为、三星,但在利润方面苹果手机却远超所有安卓阵营。据悉,在2019年,苹果一家的手机利润占所有智能手机的65%以上。而齐国是战国时期一直很富足,把苹果比之齐国实至名归。
4,索尼、夏普、爱立信落日余晖,当属魏国日本手机品牌众多,在智能手机早期,其手机品牌在国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现如今辉煌不在,即使是小厂魅族也比日本手机品牌销量高。而魏国早期实力强劲,后期被齐国压制,从那以后,魏国再无再战之力。
5,诺基亚中途陨落,当属赵国芬兰手机品牌诺基亚是一方巨头,在功能机时代,诺基亚的实力傲视群雄,苹果、三星、华为在其面前就是弟弟。遗憾的是智能手机时代,诺基亚没有抓住安卓系统的机遇,自此诺基亚中途陨落,现如今也成为历史的尘埃。同样的,早期赵国也十分强大,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由于策略问题,用错了赵括,最终赵国由盛转衰。
6,阿里郎手机是朝鲜之光,奈何名不经传,当属燕国朝鲜也有自主手机品牌‘阿里郎’手机,这款手机被朝鲜老百姓寄予厚望。虽然在实际体验上,阿里郎手机不如国产300多元的智能手机,但朝鲜百姓却十分心仪阿里郎手机,而阿里郎手机时至今日也发布了第三代。阿里郎手机名不经传,也就在朝鲜有所名气,这和燕国在战国时代十分相似,因此阿里郎手机当属燕国。
7,俄罗斯Yota手机曾风靡一时,奈何没有销量,当属韩国大家应该听说过水墨屏手机吧,这就是俄罗斯的Yota手机。曾经Yota水墨屏手机可是风靡一时,大家对水墨屏手机可谓是兴趣盎然,奈何水墨屏手机中看不中用,最终成为手机历史可有可无的存在。同样的,战国时期的韩国灭了春秋小霸的郑国,其影响力颇大,奈何从这以后,韩国就没有什么可说的,因此Yota手机当属韩国。
总结:其实除了美国、韩国、日本、中国外,像芬兰、俄罗斯、朝鲜都有自己的手机品牌。只不过这些手机品牌在国内并无销量,且人气也远不如华米ov,因此大家觉得手机品牌只有那么几家。(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秦国究竟是如何崛起的?
秦国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里,秦国以递增的趋势不断变得强大,从而在春秋战国时代崛起。而秦国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那么秦国是如何崛起的呢?
今天就来简单说一说秦国的崛起之路。
第一阶段:从平王东迁到秦穆公时期秦国人的祖先原先是给周王室养马的,周孝王认为他们劳苦功高,就把秦邑赏赐给了他们。于是,秦成为这些人的族称,但这他们建国还为时尚早。
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後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史记·秦本纪》时间一眨眼来到周幽王时代,这位多情天子为了博美人一笑在历史上留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周幽王时代发生了“镐京之变”,在这场政变中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伴随着西周灭亡的是一个契机降临到了秦人头上,“镐京之变”爆发时,秦人的首领秦襄公派兵进入镐京援救周王室。周幽王被杀以后,各诸侯拥立姬宜臼为周平王。
由于镐京在战乱中已经残破不堪,再加上犬戎猖獗,周平王因此决定东迁洛邑(洛阳),秦襄公于是一路派兵护送周平王到了洛邑。
有感于秦襄公的善意,周平王把岐山以西的大片土地都赏给了秦襄公,虽然那里居住着大量的犬戎人。但最重要的是由于秦襄公对周王室做出的贡献,周平王便把秦襄公封为了诸侯,秦国由此建立。
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曰:“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与誓,封爵之—《史记·秦本纪》秦人虽然获得岐山的大片土地,但是那里居住着大量的犬戎人。所以秦人开始了和犬戎艰苦卓绝的长期斗争,经历数代国君的努力。秦国人击败了犬戎,收复了大片土地,由此在西陲之地站稳了脚跟。
临至秦穆公继位时,秦国已经成为称霸西陲的一个新兴强国,其地域版图已经扩张到关中平原的大部分地区,开始与晋国接壤。
第一阶段是秦国的建国时期,秦国在西陲站稳了脚跟,不断的发展国力,打牢了国家基础。因此秦穆公继位以后开始谋求向东面的中原发展。
第二阶段:秦穆公到秦孝公时期秦穆公继位以后,开始谋求向东面发展,进而称霸中原。不过当时还有强国挡在了秦国和中原之间,那就是老牌诸侯晋国。
彼时的晋国在晋献公的率领下达成了“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的巨大成就,成为春秋时期的超级大国之一。秦国作为新兴强国,一时也难以与晋国争个高下。
于是秦穆公开始谋求和晋国达成友好合作关系,他娶了晋献公的女儿,这样一来两国的关系就不一样了,晋献公是他的老丈人,那么晋国自然就成为了友邦之国。
不过历史证明秦穆公没有那么简单,随着晋国发生内乱,重耳被迫流亡,秦穆公相继通过扶持晋惠公、晋文公的相似试图达到控制晋国,从而东图的目的。
不过由于晋文公重耳的励精图治,晋国反而变得越发强大,硬生生的把秦国挡在了西面,导致秦穆公的东图计划化为泡影。秦穆公去世后,秦国进入了长达百年的衰弱期,再也无力东图。
不过虽然东面的发展受到阻挡,但秦国在西面继续进攻西戎,并且击败西戎王,使得秦国的国土再次向西面大幅度扩张,奠定了秦国在大后方的稳定。可惜的是,由于晋文公的横空出世,导致秦穆公在东面无所作为。
及至秦孝公即位时,秦国的国力已经大不如从前,甚至一度被各诸侯嘲笑为夷戎。
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史记·秦本纪》不过彼时的形势对秦国却是大大有利,因为晋国在“三家分晋”后已经不复存在,晋国一分为三大大的减轻了秦国东进的压力。因此秦孝公决心重振秦国,他招贤纳士,任用商鞅进行改革。
秦国因此开始走上复兴之路,在秦孝公的治理下,秦国很快就恢复了国力,其成就甚至超越了秦穆公,因为秦国的霸主地位得到了周天子的认可,而那时的秦穆公不过是得到周天子赏赐一个金鼓作为激励。
十九年,天子致伯。二十年,诸侯毕贺。秦使公子少官率师会诸侯逢泽,朝天子—《史记·秦本纪》在经历这一番折腾之后,秦孝公以后的秦国政治相对稳定,国君贤明,秦国由此开始走上了其势不可挡的兼并战争之路,而战国也进入了极为精彩的连横合纵时代。
第三阶段:秦孝公到秦昭王时期战国时代百国林立的状态已经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战国七雄之间的相互角逐和兼并,而秦国由于东进的意图十分明显,而且国力强大,由此成为众矢之的,各诸侯都联合起来反抗秦国。
秦惠文王继位后,任用张仪的“连横”之策,有效的击溃了各诸侯之间的合纵联盟,秦惠文王善于识人用人,在他的任用下公孙衍、张仪、魏章、司马错这些人都帮助秦国做出了巨大贡献,而秦国在版图上也在持续扩张。
九年,司马错伐蜀,灭之……伐取义渠二十五城……十三年,庶长章击楚於丹阳,虏其将屈匄,斩首八万;又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史记·秦本纪》不过,这一时期的局势依然处于胶着状态,而秦国尽管处于“一超多强”的地位,但是由于各诸侯经常联合起来抵抗秦国,这让秦国也一时间难以吞并各国。
及至秦昭襄王继位后,任用范雎为秦国宰相,并且制定了著名的“远交近攻”的政策,这一政策有效的瓦解了各诸侯之间的合纵意识,使得秦国能够集中精力蚕食三晋之地,有力削弱了赵韩魏三国的实力。
而秦昭襄王在位期间攻陷了洛邑,俘虏了周赧王,把象征王权的九鼎转移到了咸阳,正式结束了周朝的统治。
於是秦使将军摎攻西周。西周君走来自归,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城,口三万。秦王受献,归其君於周。五十二年,周民东亡,其器九鼎入秦。周初亡—《史记·秦本纪》这一幕也是非常的戏剧化,或许任何人都没有想到,当初给周王室养马的秦人最终灭亡了周朝,但从另一方面来说,秦人从当初只是给周王室养马,经过自己艰苦卓绝的奋斗。
从偏于西陲之地的一个小地方走出来,逐渐发展成为称霸春秋战国时代的强国,这其中蕴含了大量秦人的努力和心血。可以说,周王室衰弱的过程就是秦国崛起的过程。
至于为什么不把秦始皇算在里面,我认为秦始皇统一六国是建立在几十代秦国君主努力打造的基础之上,正因为这些前代秦国君主的努力和耕耘,才让秦始皇摘取了胜利的果实。
正犹如司马迁做出的评价:
秦之先伯翳,尝有勋於唐虞之际,受土赐姓。及殷夏之间微散。至周之衰,秦兴,邑于西垂。自缪公以来,稍蚕食诸侯,竟成始皇。可见,秦国的崛起真正演绎了什么叫白手起家,是一出可歌可泣的奋斗史。不过,秦人尽管赢得了最终的胜利,但或许正如《道德经》中说的“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过于苛刻的政令并不能够维系这个大帝国的长久存在。
秦国消灭了六国,然而最终又在六国贵族掀起的浪潮中灭亡,真叫人唏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