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囧全集,老年人该如何安度晚年?
67岁高管阿姨带着两套房和一千万再婚,儿媳妇哭着哀求婆婆:你回来吧,你是我亲妈,以后我们一定好好孝顺你。
阿姨却甩甩头,说:我只是你婆婆。
而知道的人都指责阿姨,说她心太狠了,明明手里握着那么多钱却不知道留给儿孙,偏偏要给外人。
也有人羡慕那被阿姨看中的人,说谁娶了阿姨就像娶了一个金蛋,立马奔小康,而阿姨用自己的实力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阿姨跟随夫姓,姓汪,因为丈夫对她有比夫妻感情更深厚的情感。
听说她是一个非常苦命的人,在她12岁时,父亲喝醉了酒和母亲发生争吵,从而失手把怀着身孕的母亲推倒在地,导致了母亲早产失血过多离世。
12岁的汪阿姨带着比自己小两岁的弟弟一直坐在家里等母亲回来,可是第二天,她等来的却是母亲盖着白布,被大板车推着回来,身边跟着一脸麻木的父亲还有奶奶手里抱着弟弟。
她完全不敢相信,前一天晚上还给自己煮鸡蛋,让自己专心温书的母亲却再也不会对自己笑,更不会偷偷给自己煮鸡蛋了。
她想走近掀开那白布,再一次看看母亲的脸,可是,脚却像注了沿一样像有千斤重。她更希望有人告诉她这只是一场梦,但看着弟弟的哭声,还有奶奶安排母亲后事的声音,她知道母亲是真的走了。
她没有时间悲伤,更没有时间去恨谁,因为,她被父亲赶出来了,父亲说他养不起这么多孩子,让她去农场找小姨。
可是,她唯一一次见到小姨时,正是小姨来参加母亲的葬礼,从小姨的态度中可以看出,小姨和母亲的关系并不好,她不敢确定小姨会不会收留她。
可无路可走的她,只能去找小姨,也算是幸运的,小姨虽然态度不好,但还是收留了她,给了她一个吃住的地方。
只是,小姨家的两个孩子和姨父并不喜欢她,在小姨家,她不但常常饿肚子,还有干不完的活。
姨父说家里不养闲人,说她已经是大姑娘了,要她跟着一起到农场去割猪草。每天有割不完的猪草和干不完的农活,但幸运的是,她遇到了一个好心的大叔,大叔不但教她学知识,还教钻研怎么养猪。
可以说在她连做梦都哭着找母亲的那段黑暗的岁月里,大叔就是她唯一的光。
在那几年里,她就像一块海绵似的,拼命地吸收着大叔所教给她的一切知识。
长大后,她跟着大叔来到城里,进了一家化工厂,这时候她才知道大叔的身份不简单,来头更不小。
后来,在大叔的鼓励和建议下,汪阿姨参加了成人高考,都说“天道酬勤”,汪阿姨的努力和付出终于得到了正面的回馈,她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大学。
也许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感情,有时候是身不由己,汪阿姨与大叔之间正是如此,汪阿姨虽然比大叔小二十多岁。
但是,在这几年互相陪伴的过程中,他们之间的感情发生了变化,汪阿姨对大叔,不再是单纯的感激,而是好了希望共度余生的深厚感情。
而大叔也同样,从刚开始的同情,到不知不觉中产生的男女之间的感情,虽然明知自己比小姑娘大上许多,可还是抵挡不住这份感情。
后来,汪阿姨跟着大叔回到上海举办婚礼,在上海,汪阿姨终于有了自己的家。
只是,她的苦日子并没有过去,在她怀孕的期间,丈夫所管理的公司中,一名员工发生了工伤事故。
而在调解的过程中,双方发生了矛盾,丈夫被伤了头部,导致了听力下降,甚至可以说是双耳失聪。
没有了听力的丈夫只能在家休养,这时候,生活的压力就全压在了汪阿姨的身上,最让她崩溃的是父亲不但没有帮助她,反而让她改嫁,甚至连彩礼都收了。
数落女儿说“何必守着这个没用的男人,这个男人有什么好,又老又需要靠女儿养活,还不如趁着自己还年轻再找一个”。
父亲的话像一把刀子一样捅进汪阿姨心里,看着如此刻薄的父亲,她真不敢相信这个人是自己的父亲。
想想以前,哪怕明知道老丈人不喜欢自己,丈夫还是尽心尽意地去对父亲好,更是为大弟弟安排了工作。
可这些好,在父亲眼里仿佛一文不值,汪阿姨为丈夫感到不值,同时,也为有这样的父亲感到悲哀。
汪阿姨不但拒绝了父亲的“为你好”,还把父亲请了回去,因为汪阿姨的“绝情”,她再一次遭到了父亲的谩骂。
都说“来自亲人给的伤是无药可治的”,汪阿姨再一次被父亲伤害后,她哭得像个孩子,她不知道事情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明明自己那么努力地去工作,去珍惜每一个对自己好的人,可生活还是过得那么艰难。
后来,还是丈夫给了她一个温暖的拥抱,这个拥抱给了她前进的力量。
古人云“天无绝人之路”,汪阿姨的丈夫从公司出来后,再一次来到曾经的农场,搞起了养殖场,这可是他的专业。
只是,从此后,汪阿姨与丈夫渐渐变成了长期异地分居的夫妻,因为担心丈夫无法照顾孩子,自从儿子出生后,汪阿姨基本是带着儿子上班。
哪怕日子过得很苦,哪怕一家人不能常常见面,可想到丈夫脸上那开怀的笑容,汪阿姨就会觉得对生活充满希望。
日子就在等待着团聚中度过,只是,这份平静却被一个突如其来的噩梦所打破。
原来,汪阿姨的丈夫所在的养殖场发生了滑坡,在撤走的过程中,丈夫为救一名孕妇而被泥石流冲走了。
接到千里之外的电话时,汪阿姨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更不相信这是真的,连声说“不可能的,不可能的”,如果不是儿子在旁边扶住她,她可能连站的力气都没有。
后来,她就跟着儿子浑浑噩噩地上了飞机,再浑浑噩噩赶到丈夫所在的农场,看着那面目全非的农场还有施救的工作人员,她崩溃了。
直到面前跪着一名怀着身孕的女子,那女子哭喊着说对不起,她才仿佛恢复一点知觉,可是,她已经痛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她连自己都无法安慰,又怎么去安慰别人。
几天过去了,救援队却一无所获,而汪阿姨却病倒了,儿子只能把她送回上海。
这之后,汪姨仿佛老了十岁,不但头发变得斑白,曾经温暖人心的笑容也不见了。如果不是儿子跪在地上恳求母亲不要抛弃他,也许汪阿姨真的坚持不下来。
儿子说“我已经失去了父亲,不能没有母亲,母亲就当作是为了父亲多陪陪我”。
听了儿子的话,汪阿姨仿佛活了过来,母子俩也算是相依为命。
都说“儿大不由娘”,令汪阿姨无比苦恼的事就是儿子的婚事,儿子已经年过30岁了,却连女朋友都没有。
一心等着抱孙子的汪阿姨可就急坏了,对着儿子就是各种催婚,可是,无论母亲怎么花样催婚,儿子就是一副不紧不慢的样子,甚至还说自己的父亲都是晚婚,他也要晚婚。
为了这事,汪阿姨苦心婆心地使出浑身招数,希望能说服儿子,可儿子就是不接招,总说自己的缘分未到。
汪阿姨只能一直盼着等着,等到退休,儿子还没对象,不过,可能是等得太久,汪阿姨似乎看开了,说各人有各人的活法,自己的人生自己把握。
之后,汪阿姨像是完全放飞了,经常去旅游,还报了很多兴趣班,用她的话说是小时候没有条件,长大后忙着生活,一直没有机会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如今既然有时间,就当作是圆儿时的梦了。
也许真的有天意,儿子终于在39岁结婚了,一直压在汪阿姨心里头的大石头也终于落地了。
汪阿姨高兴得逢人就说“好饭不怕晚”。
而对于这个自己一直盼望得来的儿媳妇,汪阿姨对她简直是当女儿一样宠爱,特别是儿媳妇怀孕的时候,汪阿姨完全像一个母亲一样,不但一日三餐端到儿媳妇前面,甚至连儿媳妇的内衣都帮忙洗。
汪阿姨说自己年轻时吃过的苦、受过的罪,不希望儿媳妇受同样的苦,她说女人应该了解女人,更应该心疼女人。
只是,有时候真心并不一定能换来真心,就如同汪阿姨与儿媳妇之间,她对儿媳妇的好,不但没换来儿媳妇的同等对待,反而换来了儿媳妇对她的埋怨。
刚开始时,汪阿姨并不知道儿媳妇经常在背后说她做菜不是太油腻就是没味道,甚至还嫌弃这个婆婆不舍得给她买好吃的。
汪阿姨知道后很难过,自己整颗心都扑到了儿媳妇身上,落下的却全是埋怨,本来汪阿姨打算撒手不管,可又不放心,想着儿媳妇还年轻,时间长了,总能见人心的。
可惜,这只是汪阿姨的一厢情愿,她不但没有让儿媳妇感动,反而让儿媳妇变本加厉,儿媳妇居然回了娘家,说再也不想回到这个家,不想见到这个婆婆。
汪阿姨真的受伤了,她不知自己到底哪做得不好从而得罪了儿媳妇,为了儿子,也为了儿媳妇能回来,她决定搬出去。
而她的人生从搬出去后迎来了新的转折,同时,也让儿媳妇追悔莫及,甚至哭着求她这个婆婆回来,可是,汪阿姨却有了自己的生活。
也许是命运的安排,汪阿姨在一次旅行中,认识了现在的老伴,两人像多年的老朋友一样,分享着生活的点点滴滴和对人生的一些感受。
那也是汪阿姨自从丈夫走后,第一次向外打开自己的心,在老伴的开导和抚慰下,汪阿姨似乎感悟到了一些被自己忽略的东西,同时,也不再执着于儿媳妇是否真正接纳自己这个婆婆。
彼此感觉舒服的话就走近一点,如果彼此都觉得不舒服,那就少一点往来,毕竟,各有各的生活习惯。
其实,不管是对于这个儿媳妇还是儿子,她都非常失望,只是看在死去的丈夫的份上才一直容忍着,可是,她没想到儿媳妇会得寸进尺,甚至还想把她赶出家门。
她也是有脾气的,既然相看两相厌,那不如成全他们,同时也放过自己。
只是,她在再婚那天对外宣称:属于自己的那两套房和半生的积蓄将会全部带走,这一切与儿子和儿媳妇无关。
这个消息,不但让儿子半天没反应,儿媳妇更是无法相信婆婆会把全部身家带走。
可不管是房子还是存款,都在婆婆手上,如果婆婆真要带走,谁也没办法阻拦。
这下子,儿媳妇蒙了,也腿软了,如果这个家里没有婆婆的支持,那她不得喝西北风?这是绝对不可以。
为了下半辈子能继续享福,她只能泼出面子求婆婆回来。
可是,有些事情不是求就能得到的,汪阿姨再婚后,觉得生活美极了,她再也不想回去面对儿媳妇对自己的嫌弃了。
所以,她只对儿媳妇说了一句话:我只是你的婆婆。
这就是一个发生在身边人的真实的故事,而她在面对儿子和儿媳妇的冷漠时,不但能让自己安度晚年,而且还活得有滋有味,甚至儿媳妇求她都不愿意回来。
主要是她做对了以下两点:
一、存款就是底气。中国有句古话“口袋有钱心不慌”,这个道理很多人都知道,可惜的是,很多人仅仅只是知道却不懂得应用于生活中来。
特别是面对子女的时候,非常不理智,总觉得子女会照顾好自己,更会为自己养老送终,就是这样一个错误的认知,导致很多人的晚年过得并不幸福,哪怕他们本身就有退休金。
原因在于,大部分的父母总是把子女当三岁小孩一样对待,不但把大半辈子的积蓄都交给了子女,甚至连退休金都交出来,导致自己明明是一个拥有金砖的人,却要看儿女的脸色过日子。
这也是大部分老年人的现状。
可悲的是,哪怕到了这地步,他们只会埋怨子女不孝顺,却没有反思,或者说根本不知道问题的根源就出在自己身上。
而汪阿姨在这方面却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她的成功在于她握住了自己的晚年生活的质量和幸福与否。
直白的说法是:哪怕她只有一个儿子,可她还是相信自己多一点,并没有把存款和退休金交给儿子,而是自己保管。
这不但给了她想去哪就去哪的便利,更是给了她底气,同时,也是她给自己的体面。
如果她如同普通老人一样,把所有都给出去的话,那么,她的晚年根本就无法自己作主,更不可能有幸福可言。
所以,退休金、存款就是老年人的底气。
二、看得通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时候不是单方面的付出或讨好就能维持的,而是需要一点缘分。
就如同婆媳关系,哪怕明明是一家人,却偏偏处成了相看两相厌的仇人。
而汪阿姨在和儿媳妇的相处中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既然相处不愉快,那就分开住。毕竟,哪怕不生活在一起,儿子还是自己的儿子。
这就是一种通透。
而很多人却看不透,认为一家人就要热热闹闹地住在一起,特别是独生子女的家庭,这种观念更加强烈。
有的老人甚至觉得被子女或儿媳女嫌弃是一件非常丢面子的事,所以,哪怕只是维持一个表面的现象,或者说仅仅只是做给别人看,他们也要和子女住一起。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是因为经济条件不允许而不得不和子女住在一起。
其实,在这里,笔者认为汪阿姨的做法非常好,搬出去自己住,不但可以规避了和儿子还有儿媳妇之间的矛盾,还可以再为自己找一个老伴,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可能是经历了一些事情后,这些事情总会让人不断地成长和去获得足够的智慧,来面对生活的纷纷扰扰,同时,也使人变得通透、豁达。
一日一囧的作者是谁?
一日一囧是上海迪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栏目 一日一囧节目由著名网络博客刘洋(曾拍摄高露洁TVC,主演英特尔系列广告灯著名博客节目)创办,传说在一个夜黑风高,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刘洋突然灵感乍现创作出了一日一囧系列节目。
作为原画作者和配音声优,刘洋充分体现了囧人囧文化的特点。只为过着平凡的一生对此你怎么看?
“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李宗盛的这首歌,唱出了平凡你我的人生无奈。但,生而平凡无法改变,过的不平凡是可以追求的。
那一夜我也曾梦见百万雄兵。关于梦想。不是每个人都是王思聪同学。绝大多数的我们,都有着各不相同但基本雷同的平凡人生:出生在不可选择的家庭,成长在不由自主的童年,受限于生活环境和家庭条件,开始各种求学,各种与命运抗争的过程。年少轻狂的你,是否也曾抱怨过:为何生在这样的家庭?为何生在主要鸟不拉屎的破地方?为何别人就能比我过的好?为何......不忿、不平、不甘心。于是,怒吼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不想做一只没有出息的小小小小鸟! 发奋读书,头悬梁锥刺股,只为离开自己所处的破地方,越远越好;吃尽苦楚,风里来雨里去,只为改变自己的囧环境,多赚钱,赚大钱,过随心所欲的生活.....时过境迁,或许你已经不再年轻,或许梦境依然没能实现,但是,你是否还记得,年轻时你的雄心万丈?是否还记得当年你的豪情满怀?
拼搏到感动自己。关于坚持。人常说,人生要谨记六个字:年轻时候,“不要怕”,老了以后,“不要悔”。说的也是该折腾,该拼搏的时候,千万不要轻易放弃。还记得小时候课本上那个漫画吗?浅尝辄止往往意味着与美好未来失之交臂,意味着辛勤汗水付诸东流。就好比爬山,不累的时候是走下坡路,如果觉得累,吃力,快要坚持不下去了,也许你走的正是上坡,也许你即将登上山顶。所以,有些时候,面对困难和挑战,还是要多一些坚持,多一些一往无前不留余力的拼搏。老郭同志如今如日中天,德云社一帮人在他的带领下基本横扫了相声的大半江山,巡演开到世界各地。但是,当年一个剧场就一个观众的时候他经历过,玻璃橱窗被人当街观赏几十个小时他经历过,一碗面条配大酱一吃好几顿他也经历过,没有当年的苦日子,成就不了他如今的江湖地位。同样,没有他这些年勤学苦练,他也不可能做到胸中有韬略、下笔成文章。
岳龙刚(岳云鹏)同学,14岁辍学打工,去过工厂,当过保安,面馆也干过,德云社里最初只是负责收拾桌子打扫卫生,第一次上台几分钟就被呛下台,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很多人劝退的初中没毕业的伙计,在德云风云变幻之际抓住机会,成长为现在的擎天一柱。你尽可以笑话他识字不多,水平不高,六妮儿(他有五个姐姐)能混到现在,我挺佩服他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里,他哭着追坐在出租车里的柳岩,喊着:燕子,没有你我可怎么活啊...... 比科班出身的小鲜肉带感多了。
成就更好的自己。关于悦纳。王思聪,岳云鹏,郭德纲,都只有一个。就算你再努力,你也成不了他们。你能做到的,只有成就最好的自己。永远比昨天好的自己。经历成长的坎坷,走过时间的小河,你会发现,那小时候你一心想抛在脑后的兜兜转转的偏僻山村,是你魂牵梦萦难舍难割的故土。你小时候你百般抱怨没有本事渐渐老去的双亲,是最疼你爱你呵护你的温暖爹娘。虽然收入百万千万依旧是个梦,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有些距离,但是你也实现了有房有车,有家有妻有孩子,闲来旅旅游,偶尔小资一下,比起当年的梦想,虽然缩小了很多,但是好歹比过去是越来越好了。
问你何时曾看见,这世界为了人们改变。有了梦寐以求的容颜,是否就算是拥有春天?人生何其短,你觉得你拥有春天了吗?
还是靠自己的努力改变的?
个人感悟:命运,很多时候,命是注定的。正如有句话说得好:有些人住高楼,有些人住深沟,有些人一生奋斗,有些人一生锈!谁都无法预测明天会发生什么,唯一能做的就是过好每一个当下。我们带着生活的使命步步前行,只要认真思考,我们会发现,其实命运二字最重要的在运,我们不妨把运理解为运用,运筹!每个人如何运用好自己有限的生命,运筹好自己变动不居的人生,或许我们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分享一篇文章:命运赋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
盖闻: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钓于渭水。颜渊命短,殊非凶恶之徒;盗跖年长,岂是善良之辈。尧帝明圣,却生不肖之儿;瞽叟愚顽,反生大孝之子。张良原是布衣,萧何称谓县吏。晏子身无五尺,封作齐国宰相;孔明卧居草庐,能作蜀汉军师。楚霸虽雄,败于乌江自刎;汉王虽弱,竟有万里江山。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乘龙之才,一生不遇。韩信未遇之时,无一日三餐,及至遇行,腰悬三尺玉印,一旦时衰,死于阴人之手。
有先贫而后富,有老壮而少衰。满腹文章,白发竟然不中;才疏学浅,少年及第登科。深院宫娥,运退反为妓妾;风流妓女,时来配作夫人。青春美女,却招愚蠢之夫;俊秀郎君,反配粗丑之妇。蛟龙未遇,潜水于鱼鳖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衣服虽破,常存仪礼之容;面带忧愁,每抱怀安之量。时遭不遇,只宜安贫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扬眉吐气。初贫君子,天然骨骼生成;乍富小人,不脱贫寒肌体。
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注福注禄,命里已安排定,富贵谁不欲?人若不依根基八字,岂能为卿为相?
吾昔寓居洛阳,朝求僧餐,暮宿破窖,思衣不可遮其体,思食不可济其饥,上人憎,下人厌,人道我贱,非我不弃也。今居朝堂,官至极品,位置三公,身虽鞠躬于一人之下,而列职于千万人之上,有挞百僚之杖,有斩鄙吝之剑,思衣而有罗锦千箱,思食而有珍馐百味,出则壮士执鞭,入则佳人捧觞,上人宠,下人拥。人道我贵,非我之能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嗟呼!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
龙凤马鬼虎麒麟是指哪些人?
细数中国历史上的英雄时代,三国时期是少不了要说道一番的。可以说“乱世出英雄”这句话在三国时期得到了最好的体现,神机妙算的文人智士,骁勇善战的威猛将领,他们或一人便可指点江山,谋略过天,或无畏无惧,冲锋陷阵,以少胜多。
千百年后再读三国,都仿佛能感受到书卷间溢出来的英雄热血,仿佛能听见穿越千百年的战场呐喊声和剑刃相碰的铮鸣声。那个时代的人物都带有一种传奇的色彩,他们的作为令今天的我们直呼:神人也!
确实三国称得上是一个众神时代,太多的能人异士被历史记住,若一一说道不免有些错乱,因此后人便总结了三国六奇士,谓一龙一凤、一马一鬼、一虎一麒麟,你知道这六大奇士是谁吗?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
首先是一龙一凤,我想这个大家应该都有所了解,尤其是这“一龙”,就是号为卧龙的诸葛亮,他草船借箭、巧借东风的故事可以说是老少皆知,他早年并未参与到争乱之中,隐居在隆中,过着不问世俗的生活。
后被刘备三顾茅庐请了出来,由此开启了他神话般的一生,刘备三顾茅庐也被成为佳话,诸葛亮甚至成为了智慧聪明的代名词。这一凤就是庞统,他是刘备座下不可或缺的谋士,同诸葛亮一起为刘备的军师中郎将。在刘备和刘璋决裂之时,他给了刘备上中下三个计策,最后刘备用了中计,最后成功进入蜀地。但是在后带领众兵攻城时被流箭射死,年仅36岁,天妒英才,就此陨落。
接着是这一马一鬼,一马就是马超,在《三国志》中陈寿将他与张飞、关羽、黄忠、赵云记到一传之中,为《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因此他在三国中的勇猛可见一斑。而且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这五人还被并称为“五虎上将”。而在《三国演义》小说里曹操最狼狈的割须弃袍这章中,就是马超率领西凉兵马为父报仇,杀的曹操节节退败后早就的局面。之后马超又投奔张鲁,在葭萌关与张飞大战,但是受到了张鲁手下杨松诬陷,最后选择归顺刘备。
加入蜀国后的马超上来就立下了犬马功劳,帮助刘备大胜刘璋,并迫使对方投降。而在刘备称帝后他被封为骠骑大将军,并且身兼凉州牧,在镇守西境上能独当一面。一鬼说的就是郭嘉,他之所以为“鬼”,就是因为他被称为鬼才。郭嘉有多厉害呢,他追随与曹操,可以说曹操前期在北方的战役中取得的胜利,郭嘉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在官渡之战中更是体现出了他超凡的智慧,过人的谋略。后他又劝曹操东征吕布刘备,基本奠定了曹操在北方的势力。
曹操还为他设定了一个专门的职位称军师祭酒,相当于是曹操旗下的总参谋,由此可见郭嘉对曹操的重要性。但不幸他年仅38岁就病逝,有人甚至说郭嘉不死就不会有三国,这一点虽有夸大的嫌疑,但是郭嘉的才能确实是让人惊叹的。
一虎一麒麟,其中的一虎就是孙坚,孙坚出生时就带有传奇人物的色彩,传说孙坚出生前孙家祖坟上就出现云光,上连于天,盘于数里,简单点就是孙家先辈启示,孙家要昌盛了。后孙坚的母亲在生他之前还做了一个很神奇的梦,梦见肠子从腹中拖出,环绕吴地阊门。
有人就告诉她这是祥兆,果然这小伙子生出来就俊的很。虽然这些都是传说记载,但孙坚此人的作为也确实很出彩。17岁便敢一人与强盗搏斗,并令强盗胆怯,后因此事被召,此后在讨伐董卓的战役中大胜,令董卓畏惧不已,真是一猛虎也。麒麟说的是姜维了,他算是三国时期的后起之秀了,他所在的时代很多被人们所知晓的英雄都已经陨落。他按照诸葛亮的遗愿北伐中原,在曹魏蜀汉之前他就有所察觉,并多次上书报于刘禅。
但是刘禅并没有在意,依旧我行我素,整日寻欢作乐,最终导致了蜀汉的灭亡,刘禅被俘虏后姜维并没有放弃,一直在暗中积蓄力量,想要光复蜀汉,并运用计谋煽动曹魏首领造反,但蜀汉确实是大势已去,凭他一人翻身真的太难,最后他在乱军中被杀害。
三国已经离我们太远,但是关于三国的英雄故事,后人仍然在采用不同的方式讲述着,每个人读过三国都会有自己欣赏的那一位英雄,三国硝烟今不在,一切也都归于历史。好了,这就是三国时的一马一鬼、一龙一凤、一虎一麒麟,各位读者还有什么补充吗?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东汉耿恭十三将士归玉门的事迹为什么没人拍成电影?
在我回答的时候,这个事件已经拍成电影了。
而且,拍了两部!一部是:《大汉十三将之血战疏勒城》,导演:回宇。小制作,没什么名气另一部是:《十三将士归玉门》,导演:韩磊。小制作,也没什么名气不过,不建议去看,都是小成本片子。插一句:和“十三将士归玉门”的故事相比,“斯巴达三百勇士”要稍逊一筹!建议我们的电影人好好反思!但是,电影没卖出票房,不代表这个事件本身没有价值!这件事,值得被反复说道,也应该被后人铭记。汉戊己校尉耿恭东汉明帝永平十八年,东汉大军班师,戊己校尉耿恭率三百余人驻守车师国金蒲城,卡住天山通往北匈奴的咽喉,防备匈奴侵入西域北道。匈奴趁着汉军班师,大举进攻,两万余人把金蒲城围得水泄不通。耿恭率部下死战不退,更于夜间冒着暴雨突击匈奴大营,趁匈奴人毫无防备冲锋蹂躏了一番,杀者甚众!匈奴人惊恐之余败走。虽然胜了一场,但耿恭知道匈奴人迟早会卷土重来,而金蒲城地势开阔,无法固守,于是移驻疏勒城,此城依山傍水,地势险要,宜于久守。匈奴人果然去而复返,两万人猛攻疏勒城,却都被耿恭率部击退,匈奴人无奈,只能变强攻为久围,还把河流上游给截断了,导致耿恭军中缺水,后来更是“笮马粪汁而饮”。屋漏偏逢连阴雨!正在耿恭拼死作战的时候,明帝驾崩,车师人也叛变了,与匈奴一起攻城。几个月过去了,疏勒城中军士把弓弩上用筋腱做的弦和甲胄上的皮革等都统统煮了吃了,但疏勒城依旧没有陷落,此时守城军士已经伤亡过半,幸存者却宁死不屈,汉军大旗依旧矗立。大汉铁骑,就是大汉屏障匈奴人也已精疲力竭,强攻攻不下,放弃又实在咽不下恶气,便遣使企图招降,许诺让耿恭当他们的白屋王,军士尽皆赏赐。耿恭却把使者抓到城头,一刀杀了,然后用火烤其肉,与军士分而食之。此等景象,正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耿恭此举,断掉了匈奴人最后的幻想,他们疯狂地攻城,想杀光这些汉人。耿恭和军士们虽仍然不肯屈服,但区区一百余人如何一直抵挡数万人,何况人越战越少。就在前线恶战之时,新登基的章帝也在和朝臣们激烈辩论:到底要不要派兵救援?司徒鲍昱竭力请求派出援兵,并说了一番荡气回肠的话:“今使人于危难之地,急而弃之,外则纵蛮夷之暴,内则伤死难之臣。此际若不救之,匈奴如复犯塞为寇,陛下将何以使将。”这话说简单一点,就是六个字:“不抛弃、不放弃”。“不抛弃,不放弃”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章帝虽然刚刚登基,却是雄才大略之主,有着满满的血性,于是发张掖、酒泉、敦煌三郡以及鄯善国军队共计七千人,驰援疏勒城。援军与匈奴鏖战,斩首三千八百级,获俘三千余人,驼、驴、马、牛、羊三万七千头,匈奴大溃,车师国复降。但疏勒城的守军,能够踏上回家路的,只有区区二十六人。他们与援军一起南返,但是回家的路同样充满杀机,有满怀仇恨的追兵,有大雪肆虐的天险,他们且战且退,不断有人倒下。次年三月,他们进了玉门关,二十六人,只剩下了十三人,耿恭幸在其中。油画:十三将士归玉门驻守玉门关的中郎将郑众,见到这十三名勇士归来,感动不已,亲自为他们沐浴更衣,并上疏为他们请功。疏中记述了他们的丰功伟绩,更有五个字,令人动容。“不为大汉耻!”但耿恭不像卫青、霍去病那样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也不像张骞那样带来丝绸之路的开拓意义。他们本只是普通的戍边战士而已。所以,汉章帝对这么一个榜样模范并不重视,最后只是给耿恭提拔了一级,剩下的几名士兵进了羽林军。但是,“不为大汉耻!”这五个字,却是汉民族不屈的精神彰显,是支撑我们屹立不倒的脊梁。致敬!他们不应该被遗忘,他们的铁血精神一直在我们的血脉中延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