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克牌、麻将是我们大家最为熟悉的两种娱乐活动了,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的时候,总喜欢围坐一圈打打扑克牌搓一圈麻将。这两者相比较扑克牌更便于携带,随时随地都可以玩耍,所以,也受到更多人的青睐。并且,许多魔术表演和赌博活动都离不开扑克牌,那么,对于这五十四张纸牌你又了解多少呢?
扑克牌上面那些花花绿绿的外国人物图案可能会使很多人产生“误解”,理所当然地认为:这种娱乐方式是由欧洲传入国内的。现在的扑克牌的确是经过欧洲人改造后传到世界各地,但是,扑克牌真正的发源地是我们中国。
根据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考证:远在古代周朝初,传说年幼的周成王在宫庭中与弟弟叔虞就曾玩一种“削桐叶为圭”的游戏。那时尚未发明纸张,故以树叶为玩具。
中国的纸牌最早出现是在唐朝,当时的人们将这种娱乐方式称为“叶子戏”。史书中还曾详细描述过,同昌公主和身边的侍女玩“叶子戏”的过程。唐朝末年,民间还出现了有关这种娱乐方式的专著《叶子格戏》,可见,“叶子戏”在当时已经逐渐发展成熟。
到了宋代纸币产生之后人们将“叶子戏”进行改良,玩法也变得多种多样。实际上,纸币最初也具有赌博娱乐的功能,但是,由于纸币逐渐流行,“叶子戏”中使用纸币比较危险,并且,不甚方便,所以,人们将游戏中的纸币用“假钱”代替,类似于我们现在的游戏币。
直到明朝,这种纸牌游戏才算最终成形,当时人们称它为“马吊牌”,将部分水浒人物绘制在牌面上,一副四十张且分为四门,也就是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四种花色”。
而纸牌游戏从中国传出是在元朝时期,由于,蒙古人扩张纸牌逐渐走出国门,十三世纪开始出现在波斯,接着又传到了印度。直到十四世纪纸牌才真正传到欧洲,瑞士和巴黎的历史上首次出现了玩纸牌的记录。但是,当时的欧洲还没有掌握印刷术,所以,纸牌全部都是由丝织物手工制作而成,只有上层社会才能玩得起这种游戏。
十五世纪欧洲出现木刻印刷技术后才使得纸牌游戏逐渐走入了民间,得到了推广。
就这样,纸牌开始了自己在异国他乡的升级改造,意大利人开始将红心、铃铛印制在牌面上,除了花色之外他们还将国王、将士的图案带入了牌中。德国人钟情于王后、王子、侍臣等图案,而法国人则喜欢用他们国家历史上或者神话传说中的著名人物。
十六世纪末,葡萄牙人将他们的纸牌传入了日本,在欧洲经过改造之后的纸牌又传回到了亚洲。而那时的纸牌游戏不仅改变了外观,游戏规则也变得更为多样化。
一六九三年,人们首次将纸牌的标记印制在牌的边角处,这样一来玩家就可以用单手执牌。紧接着宫廷牌也重新设计,使得图案上下翻转之后并不产生变化,这就使得玩家在整理牌时不必要翻转,这种设计便于玩家整牌同时也避免留给其他玩家猜牌的机会。
为了避免因为纸牌磨损而露出花色图案,方形牌逐渐转变成了圆角牌,十九世纪中期纸牌背后也开始出现了各种图案。
十九世纪末,现代扑克成形,走出国门将近六个世纪之后纸牌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故乡。不过扑克牌的最终定型还是以美国人引入“鬼牌”为标志的。“鬼牌”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大小王,美国人将它们作为最高级的宝牌,并且,赋予了他们“百搭牌”的权力,可以替代任意一张牌打出。
扑克牌游戏无疑是如今全世界最为流行的纸牌游戏,世界上各个地区的人们为它设计出了成百上千中玩法。尽管,花色图案并不一致,但是,它作为人们消遣娱乐的方式是一样的。52张正牌又均分为13张一组,并以黑桃、红桃、梅花、方块四种花色表示各组,每组花色的牌包括从1-10(1通常表示为A)以及J、Q、K标示的13张牌,玩法千变万化,多种玩法。
扑克不仅有纸制的,还有许多其他材质的。有景泰蓝包金的扑克、金箔银箔做的扑克、水晶扑克、玛瑙扑克、象牙扑克、象骨扑克、牛角牛骨扑克、竹制扑克、有机玻璃扑克、玻璃钢扑克……
一种娱乐游戏能够让全世界的人们都喜欢这本身就已经很难得了,扑克牌从最初的“叶子戏”作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调剂品,历经几个世纪没有消失反而焕发出了更为强盛的生命力,其原因就在于,人们对它的改造设计始终都以便捷、趣味性为出发点,同时它还可以和当地的风土人情融合起来,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娱乐游戏。
如今,扑克牌不仅仅作为一种娱乐消遣的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热衷于收藏这种具有历史和观赏价值的“艺术品”,收藏家们从各地收集那些古色古香以及做工讲究的扑克牌牌举办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它!
比如:玛瑙扑克、象牙象骨扑克、牛角牛骨扑克虽然都被做成了麻将的形状,但玩的时候还是扑克的玩法。另外还有许多异型扑克,如圆形、圣诞树形、鞋形、三角形、雪人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