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计,中国古代的一两银子?
“小二,一盘熟牛肉,两只肥鸡,十斤白酒!”
“好嘞,马上到!”
……
“客官,吃好了?”
“嗯,这是二两银子,不用找了。”
以上这段对话可能是我们大家在影视剧中屡见不鲜的一个场景了,一位身着劲装的大侠走进闹市中的酒楼,大碗吃酒肉,一番狼吞虎咽之后从怀中摸出一锭银子结账,并潇洒离去。
那么问题来了,古人的生活场景真的是这样吗?是不是用银两结账?历朝历代的白银购买力又是如何呢?
古代流通最广的货币——铜钱在中国古代,白银的确是一种仅次于黄金的货币种类,但并不是历朝历代都以白银为最大众化的一般等价物,而且普通老百姓在购物消费的时候用的最多的也不是白银,而是铜钱。大范围使用白银做为一般等价物的场景基本是不存在,也可以说仅次于各种小说著作以及当代的影视作品之中。
在中国古代流通最广的主流货币是铜钱。铜钱是一种以铜为原料,并加工成圆形方孔模样的货币。自秦始皇将六国货币统一为“十二铢钱”之后,历朝历代基本上都沿袭了这种样式,并且每一个朝代中的历任新皇帝在即位之后都会发布新币。所以整个中国古代,铜钱除了篆刻的年份等字不同,以及本身的重量不同之外,其他方面基本没有过太大的变化。
白银黄金的价格标尺——铜钱铜钱自诞生之日开始就一直充当着国家主流货币的角色。除了劳苦大众在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方面使用铜钱以外,白银黄金等高等级的一般等价物也是以铜钱为标尺,比如说“一两白银或者一两黄金等于若干枚铜钱”(在这里为什么要说“若干”,是因为历朝历代一贯铜钱的数量并不相同,甚至差距很大)。
而中国古代主流货币的换算方式基本上都是:“1两黄金=10两白银=等于10贯铜钱。”此外铜钱也有独属于自己的计量单位“一枚、 一缗、 一吊、一贯”等等,不同时期都有各自的叫法。相对而言,铜钱在中国古代的地位就和如今的人民币相差无几。所以说,以白银来为衣食住行付款是一种比较稀罕的方式。
最知名的白银货币——“银元宝”谈完了铜钱,我们再来说说白银。白银可以说是中国古代仅次于铜钱的一种货币了,在历朝历代都被大规模的开采并投入使用。在中国古代,充当货币的白银其主要形状为银锭和碎银子两种,其中以“银元宝”最为知名。
“银元宝”属于银锭的一种,由于白银的分布比较分散,所以在人类历史早期白银的开采程度要难于黄金,甚至有段时间里白银的价值要更高一些,后来经过开采技术的不断提高,储藏量更多的白银才逐渐沦为了第二贵重的重金属。“银元宝”就是因为白银分布的过于分散,所以人们才将这些碎银子进行加工浇铸,成为了整体的银锭——“银元宝”。
收藏价值远高于流通价值的“银元宝”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银锭是古代社会最主流的一种储存和流通白银的方式,通常以“两”为单位,其大小规格不一,小到2两,大到50两重的银锭都有,而“银元宝”则通常是指50两重的银锭。
“银元宝”的造型十分美观,所以大多时候都用来当做存储品或者收藏品,很少用来直接进行交易。只有一些大户人家进行高价格商品交易或者其他社会需要的时候才会拿出来使用,并且基本上都是起到一个辗转收藏的作用,直接用“银元宝”进行饮食等方面交易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白银货币的形成期——两宋白银,泛称“银子”。中国历史上,白银在历朝历代中的实际价值并不相同,购买力方面有很大的区别。我举几个例子来分别说明一下:
北宋之前,这一时期由于白银的开采方面有很大的困难,所以白银并没有被当作货币来使用,而是作为上流社会的装饰品,当时的主要货币是铜钱和黄金。另外,粮食和绢匹在当时也具有一定的货币职能。唐朝在白银的开采方面虽然有了一定的进步,但同样只有10万两左右,并且商业方面的发展受限,白银基本上没有被当作正式货币使用。
后来到了宋朝时期,一方面由于白银开采技术的提升,另一方面宋朝商业也开始蓬勃发展。这样一来就导致白银的出产量成倍增长,逐渐被当作了一种流通货币来使用。宋朝时期白银的购买力大概如下:
1两白银=800枚铜钱,一枚铜钱可以买两个馒头。按如今来说就是一块钱左右,所以北宋时期1两白银的购买力基本和如今的800多块钱差不多。
在这里陈述一下:可能有看过《水浒传》的朋友会对此产生质疑。但《水浒传》一书中白银购买力的反差比较大,而且有很多矛盾之处,很难做为凭据;另一方面,《水浒传》一书实质上是以明朝国情来讲北宋故事,要做凭据也只能是明朝。
由于两宋王朝的社会动荡,所以白银的购买力相对而言也在变化,价值最高时是1两白银等于1000枚铜钱;南宋政府建立后国家弱小,白银储备极速下降,从而导致1两白银只能兑换500枚铜钱。
白银货币的鼎盛时代——明清白银在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当属明清。明朝时期,国家对于商业贸易大力支持,国家以及个人通过海上道路到欧洲各地经商,从而使得大批量的白银流入中国境内,白银也正式成为了比铜钱流传更广的货币。
根据史书统计,明朝最鼎盛时,全世界有差不多一半的白银被明王朝收入了囊中,辉煌程度可见一斑。明朝时关于白银的购买力可以引用的历史文献也变得更多,小说的兴起也对白银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明朝时期白银的购买力和两宋时期如出一辙,同样是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购买力。最贵的时候1两白银可以达到1000元人民币的购买力,但最便宜时却只有300多元人民币的购买力,并且不同的社会形势下,白银的浮动也跟着大规模变动。
后来再到清王朝时,白银的购买力基本上没有发生过大变化。根据《清会典》中的记载,白银的购买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千文制,而且1两白银差不多可以购买150多斤的优质大米,按照如今的米价来说:1两白银还是800元人民币左右的购买力,并且长时间未曾发生改变。
影响白银购买力的主要原因大致了解完白银在中国的货币之路后,我们基本上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白银在中国古代的购买力浮动比较大,而且会受到很多因素干扰。
第一,国家的白银开采能力。开采的越多,白银越不值钱。
第二,国家商业的发展。发展的越好,白银的流通就范围就越广。
第三,国家政局的动荡和世界外部关系。动荡之年,白银变少;和平年代,白银增加。
所以白银在中国古代并不是长期广泛使用的一种货币,而且它的购买力也并不相同,很难对其进行确定,不过大致的购买力应该在1两白银=700到1000块人民币左右。
以上便是中国古代货币的基本发展史,以及白银在自身地位的变迁史,白银的发展历程可以说就是古中国的商业发展史和生活风貌演变史,这其中还是有很大的学问。
月经出血过多该如何缓解?
女性月经过多怎么办?专家指出,正常妇女月经血量一般为50~80ml,以月经第2-3天的出血量最多,如果每日的失血量多于80ml,或月经量较自己以往明显增多,周期基正常的称为月经过多。专家指出月经量大多女性的健康影响很大,一定要引起重视。那么,女性月经过多怎么办?
专家根据女性的生理、心理特点,精心研制出了中西合璧内分泌平衡疗法来治疗女性月经不调,本疗法克服了单一中医或西医疗法的缺陷,可根据患者不同的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另外本疗法对于闭经、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更年期综合症等也有显著疗效。
中西合璧内分泌平衡疗法的四大治疗特点!
1、辨证施治:以中药调理为主,根据每个人的身体情况进行辩证论治,通过调理气血、化瘀散结、补益冲任着手,调理女性各脏器功能,从而调节内分泌均衡。
2、快速消除代谢瘀积:中西合璧内分泌平衡疗法辅以物理治疗,快速消除患者体内代谢瘀积,平衡气血,使雌、孕激素的分泌水平趋于最佳的生理状态,调理女性月经不调疗效独到。
3、针对病因个性化治疗:如青春期发育不良、更年期内分泌失调、多囊卵巢、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甲状腺功能异常等造成的内分泌紊乱性月经不调,以及人流和产后月经不调等不同病因,个性化方案调和女性体内激素平衡,让月经恢复正常的生理规律。
4、调整月经周期:根据女性个体不同的生理周期,通过采用不同的药物进行针对性调整,促进卵巢内卵泡正常发育和排卵,促进子宫血液循环,改善宫腔内环境,增强其生理功能。
月经过多会让女性在经期感到非常不适,不仅下体频繁有经血流出,坐立难安,而且出现腹痛症状后为缓解症状要经常上厕所。出血过多,女性很容易贫血。月经过多怎么调理?下面为大家介绍几款调理身体的食疗方。
一、地黄益母酒成分:益母草、生地、黄酒,分量分为为10克、6克及200毫升。
制法:将益母草和生地放入锅中,然后加水,加黄酒熬煮,20分钟后即可饮用。
用法:早晚饮用一次,每次50毫升。
适应证:月经过多、痛经。
功效:活血止血。
二、母鸡艾叶汤成分:母鸡,艾叶15克。
制法:母鸡去毛,清洗干净后切成块,然后将艾叶洗干净,两者放入锅中熬煮成汤汁,熟后即可饮用。
用法:经期服用3剂,每日1-2次。
适应证:月经过多、气虚血热。
功效:补气活血。
三、归芪鸡成分:黄芪、当归各20克,鸡肉适量,味精、盐适量。
制法:将鸡肉用水清洗干净后放入锅中,然后加入当归、黄芪一起熬煮,煮熟后加少许盐调味即可饮用。
用法:每周饮用3次。
适应证:月经过多、痛经。
功效:温中健脾、益气养血。
四、浓茶红糖汤成分:红糖适量、茶叶少许。
制法:将茶叶清洗干净,然后泡成茶水后放入适量红糖饮用,饮用前先搅拌均匀。
用法:痛经时饮用或流血过多时饮用,每日1次。
适应证:月经过多、痛经。
功效:清热补血。
光绪被慈禧幽禁后?
作为晚清时期的帝王,光绪不仅要面对王朝灭亡前的种种危局,更要受制于慈禧的挟制。慈禧不仅是太后,他的亲姨妈,更掌握着朝廷大权,权术手腕常人难以比拟。咸丰留下的顾命大臣,恭亲王奕欣,满汉大臣,这些人都没能斗过慈禧。光绪作为一个自幼长在深宫的帝王,又怎么可能是慈禧的对手。所以戊戌变法的时候,光绪才会显得如此的不堪一击。他被慈禧囚禁在瀛台,彻底成为了傀儡。
光绪之后的人生,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在八国联军侵华以前,那时的光绪,基本像一个摆设。除了一些朝会上需要他出席,基本上再也没有其他用处。不过,光绪也有自己的抗议方式。既然没有办法有一番作为,不如索性沉默抗拒。
只有在义和团时,在讨论是否对列强宣战的会议上,光绪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不应该宣战。在光绪看来,当年甲午海战时,清国对日本一国都打了败仗,现在对那么多国家宣战,自然讨不到好处。更何况,义和团的拳民并不能作为依靠,这种情况下宣战,只能是自取败亡。
可当时的光绪,也是自身难保。慈禧曾扶持了一个大阿哥,准备接替光绪的位置。而且,慈禧是主张宣战的。所以,光绪的这个提议,自然遭到了反对。慈禧的这次宣战,自然失败。无奈之下,一行人只能仓皇奔逃到西安,电令李鸿章到北京议和。这件事对光绪的打击,不仅是整个国家再次遭到这样的损失,他最宠爱的珍妃,也被慈禧丢到井里。
光绪西行的这段日子,并没有留下确切的记载。有人说,光绪在当时穿着普通人的衣服,私访民间,了解民生疾苦。但确切如何,至今并不明确。倒是经历这次变乱后,光绪再次回到北京后的待遇,反倒好了一些。虽然还是要在慈禧的监视下生活,但最起码,还可以上朝。
当然,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毕竟遇到大事,掌权的还不是光绪。真正特别的,还是光绪没有磨灭的雄心壮志。戊戌变法后,大多数人都认为光绪已经消磨了斗志,跟大臣交谈时,也是由慈禧安排,答话极少。但从另一些蛛丝马迹中,也可以看到,光绪的另一面。
从西安回来后,光绪仍在学习英语。光绪学习英语的时间,其实很早。在他20岁那年,就从京师同文馆里招来两个毕业生担任英语教师。这在当时,还是不容易的。即便经历鸦片战争,清朝仍自认是清朝上国,朝廷中的显贵都不屑于学习蛮夷的语言,更不用说是皇帝了。同年12月,光绪的日常课程里就有了英语课程。光绪不仅学得极为认真,对张德彝和沈铎两位老师也非常尊重。
即便是有大臣跪拜奏陈,他的两位英语老师也可以坐在身边。在皇家当中,这也是一种特殊的恩宠。不过,仅学了三年,光绪的英语课程就被慈禧停了。光绪倒是没放弃,又开始自学。从档案里可以发现,光绪的英语自学资料有《华英音韵字典集成》、《英华大辞典》、《华英进阶全集》等材料。
后来留过洋的德龄公主跟光绪见面时发现,光绪词汇量不错,就是口语差了一些。但到了1905年,德龄公主离开的时候,光绪的口语,已经可以她进行短暂的交谈了。
除了英语,光绪在最后那段时间,学习了很多关于外国政治、法律的书籍。其中有《日本宪法说明书》、《孟德斯鸠法意》、《欧洲财政史》、《经济通论》、《日本法制要旨》、《英国宪法论》等书籍,有不少都是大部头,纯理论的书籍。一般人看起来,都会显得枯燥无味。光绪能耐下性子去研读,确实不容易。
光绪这么刻苦,自然有他的理由。一方面,他还是想实现自己心中抱负。在与德龄公主的交谈中,光绪曾多次透露出这种想法。另一面,他也认为自己会活得比慈禧长,虽然身体不好,但毕竟占有年龄优势。所谓苦尽甘来,这是一种给自己信心活过当下的希望。可惜,光绪最终还是没有机会实现胸中抱负,比慈禧早一天去世了。
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脑洞外星人,一个研究地球历史的外星人
把汉服推广成常服的可能性有多大?
近几年汉服在国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高校的汉服社和社会的汉服组织也日益增多,甚至还有了自己的汉服春晚。但仔细观察后会发现对汉服感兴趣并会付出行动的(花钱购买),大多数是在校学生和汉服圈里的人,推广也仅限于高校社团和自己所在的圈子里。而其余的广大民众大多数都不知道汉服是什么,更谈不上购买,穿着了。也间接证明了汉服在当今社会是一种十分小众的东西。
在看现在市场上已存在的汉服产品,不论是款式还是布料都有不少的劣质品,消费者购买后都会有上当受骗的感觉,这也打消了消费者二次购买的欲望。而品质较好的汉服价格一直高居不下,有的甚至接近3000快左右,这个价格普通消费者根本承受不起,这也说明了目前汉服还没能形成产业化。
在文化这块,汉服文化目前还没有大型的节日聚会出现,即使是汉服铁粉,也就周末休息,穿着汉服去景色优美的景点去拍拍照片之类的,而且也不会穿着汉服到处跑,日常上班还是是现代服饰为主。
最后个人感觉,汉服的影响对普通民众来说还是太小了,需要在各个圈子进行推广,像央视就举行了中国汉服春节联欢晚会,这种级别的传播覆盖面积就特别广,也能让更多的普通民众了解汉服。
游戏圈例如《宫廷计》手游联合国内汉服品牌华姿仪赏举办了以汉服元素为主题的时装设计大赛,参与者不仅有机会拿走现金奖励,更重要的可以让自己汉服设计落地生产,并且还会给予一套汉服给设计者。
上个月有媒体报道一对新人花了六年时间,准备了一场盛大的汉服婚礼,消息一经报道,有不少网友纷纷表示感叹,原来汉服婚礼也可以这么好看,最后连央视也进行了转载。
1月5日,由信阳市汉服协会主办的2018—2019年信阳市首届汉服年会在信阳市金牛山文化公园圆满举行。现场近四百多名汉服爱好者身穿各色华美汉服展示各种才艺,不仅穿出了文化自信,在装饰喜庆祥和的会场,更是将传统华夏文明带入了现实生活。
如何计算排卵期最准确?
众所周知,排卵期是女性最容易受孕的时间,所以很多备孕女性都想知道如何计算排卵期最准确。
如果是月经周期规律的人,通过月经周期推算法就可以很容易地推算出排卵期,推算公式为:排卵日=本次月经日+(月经周期日数-14日)。举个例子:如果你的月经周期是28天,那此次月经结束后的第14天就是你的排卵日,排卵日过后14天则是下次月经来潮时间。若月经周期是35天,那排卵日会是此次月经结束后的第21天左右。所以要注意排卵日的计算并不是从这次月经算起的第14天,而是下次月经来临前的14天。
如果是月经周期不规律的人,要怎么找准排卵日呢,以下4个方法帮你找到最佳受孕时机。
一、B超监测通过医院的B超监测排卵,相对来说更加科学和精准,因为B超可以直观的看到卵泡的生长、发育及排卵的情况。根据B超的结构合理安排同房时间,有助于增加受孕的几率。但是,B超监测会比较麻烦,需要多次前往医院检查,一般从月经周期第8-10天开始监测,隔日去医院做一次B超检查。当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情况,具体的监测时间和监测次数,请遵医嘱。
二、宫颈粘液监测法一般女人的白带在整个月经周期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生理期的变化而出现黏稠或清薄的状态。在月经周期的前半期,宫颈不分泌粘液,外阴也比较干燥。之后宫颈会分泌少量黏稠而不透明的粘液;待接近排卵时,随雌激素高峰的出现,宫颈粘液会变得稀薄、透明、清亮,量也会增多,还会出现拉丝,此时受孕成功率更高,想要怀孕的夫妻可以安排同房。
三、基础体温测量法测量基础体温一般需要前一天晚上睡觉时将体温计放在枕头边上,方便第二天睡醒睁开眼时摸到体温计,进行体温测量。一般推荐使用口腔电子体温计,因为口腔温度更贴近人体内的温度,且温度更稳定些。测量基础体温需要每天连续测量,且睡醒时测量不可下床活动直接测量。
一般情况下,基础体温会从来月经的当天开始下降,在排卵日达到最低,排卵次日基础体温将升高0.3~0.5℃,基础体温上升3天后,基本可以确认本次排卵。由于体温测量法需在排卵后稳定才会升高,所以建议结合排卵试纸使用会比较好,若是单独使用易错过排卵日。
四、排卵试纸测试法排卵试纸是通过检测女性黄体生成素(LH)的峰值水平,来预知是否排卵。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在家就可以检测,相对来说准确率也比较高,所以备孕女性最常用的检测方法就是排卵试纸。一般从月经结束的第五天开始使用排卵试纸,每天同一时间测试最好,但不能使用晨尿测试,当测到接近强阳时,建议每隔4小时测试一次,如果检测到强阳转弱时,说明已经排卵了,此时同房受孕几率最大。不过,并不是所有女性都适合使用排卵试纸测排卵,因为患有多囊卵巢综合症、卵巢早衰等病症的女性,即使没有排卵LH值也是高的,如果用排卵试纸检测的话会一直出现强阳。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找准排卵期的4个方法介绍,希望可以帮到你。另外为了提升受孕几率,备孕女性除了要找准排卵期外,还要努力调整好自己的身心状态,注意休息,合理安排同房。
不知道你是通过哪种方法找到排卵期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我是『好孕育儿说』,每天分享实用的育儿知识,一起交流成长,做更好的父母,欢迎点赞、关注和转发。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有些被误传了千年的成语?
十四个被误用千年的成语
来源:乱翻书的清风
朝三暮四
“宋有狙公【养猕猴】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节省下】其家口【口粮】,充狙之欲。俄【不久】而匮【缺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骗】之曰:‘与若芧【橡子】,朝三【早上三个】而暮四【晚上四个】,是乎【可以吗】?’ 众狙皆起毕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 众狙皆伏而喜。”——《列子·黄帝》
由原文可见,朝三暮四其实是形容人善用手法,同时也指人思想片面,容易被别人的花言巧语所愚弄。
现在则常被用于形容某人反复无常。
呆若木鸡
“纪渻子【人名】为周宣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可斗已乎?”曰:“未也。方虚骄【骄傲而并无实力】而恃气【依仗气势】。”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影向【闻响而应,见影而动】。”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怒目而视,气势旺盛】。”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别的鸡大声鸣叫,它也不会为之所动】
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耳。”——《列子·黄帝》
由原文可知,呆若木鸡是用来本来比喻精神内敛,修养到家,也就是老子所说的:”与世无争,则莫能与之争“。
现在却用来形容人发傻、发愣。
东施效颦
'故西施病心【心口疼】而颦【皱眉】其里【村子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认为很美】 ,归【回去】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 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惜乎,而夫子其穷哉 【命苦啊】!”——《庄子·天运》
孔子去卫国,颜回问师金(鲁国乐师),说孔夫子这趟会怎么样。师金说,孔子命苦啊。为什么呢?因为孔子抱着仁义,如同抱着用过的刍狗(祭神用的),都已经是没用的东西了,他还当个宝儿似的到处传播却不受待见。
水上行船,陆上行车,这是起码常识。看见船既然能行水,便认为也能行陆,硬要推上岸去跑跑,累到死能跑多远呢。古代好比水,现代好比陆,难道不是吗?西周好比船,鲁国好比车,难道不是吗?想把古代西周的那一套政策。包括仁啦义啦,搬到现代鲁国来推行,正如推船行陆地,费力不讨好。灵活转变政策,方能顺应现实,永远立于不败。现代和古代不一样啦,如同猿猴比周公,你老师孔子想在猿猴社会推行周公礼服,那是鬼迷心窍啊。最后师金指出,孔子把古人的那套东西用在现在人身上,就如东施效颦一样可笑。
此语今天大意虽未变,但其当初所指代的深刻道理却没有多少人懂得了。
愚不可及
“宁武子;邦有道则知【智,发挥才能】;邦无道则愚【装傻】。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论语·公冶长》
宁武子是春秋时卫国的大夫。卫成公前期,国家形势不错,宁武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也很有建树;到了后期,国势趋乱,他就表现出愚笨的样子,韬光养晦,以等待时机。愚不可及指人懂得审时度势,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大智慧。
现在常被理解为愚蠢到了极点,这可真是愚蠢到了极点了。
危言危行
“邦有道,危【正直】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谨慎】。”——《论语·宪问》
意思是国家有道,则正言正行;国家无道,行为仍要端正,但说话要谨慎。
现在常理解为危险的言行。
瓜田李下
“君子防未然,
不处嫌疑间,
瓜田不纳履【瓜田不提鞋,防止被误会偷瓜】,
李下不整冠【防止被人误会偷李子】”——曹植的诗《君子行》
瓜田李下指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作为君子,行为要谨慎,应懂得避嫌。
现在有人也知道这是一句劝善的话,但具体什么意思却不知道。还有人居然还把这四个字和‘你侬我侬’放在了一起,”瓜田李下“成了男女谈恋爱的地方,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
差强人意
“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 汉【吴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回来说】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 吴公差强人意【还不错】,隐若一敌国【以一敌国】矣。’”——《后汉书·吴汉传》
这个成语意思是“还可以,大体上能使人满意”。差:稍微,大致,比较。 可能是因为现在把‘差’作‘差劲’理解,所以‘差强人意’成了令人不满意的意思了。
不学无术
“然光不学亡【无】术,暗【不懂】于大理【大道理】。”——东汉·班固《汉书·霍光传》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霍光传》中评论霍光的功过。说他“不学无术,暗于大理”,意思是:霍光不读书,没学识,因而不明关乎大局的道理。
此成语只是没有学识之意,并不是指不努力,不上进。人们常说谁谁整天不学无术,这么用是不对的。
侧目而视
'(苏秦)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匐,四拜自跪而谢。”——《战国策·秦策一》
苏秦游说连横之策没有成功,穷困潦倒地回到家里,妻子不理睬他,嫂子看不起他。他潜心学习,学问大增。后游说赵王合纵抗秦,一举成名,衣锦还乡。妻子吓得恭恭敬敬站在一边,又恨又怕,嫂子跪拜谢罪。
侧目而视和怒目而视意思接近,但侧目而视还有怕的意思,而今天则常被人形容为令人惊叹之意。
曾几何时意思是过了没多久。今天常被误用为想当初之意。
蹉跎岁月
“误东未终极,白日勿蹉跎。”——晋 阮籍《咏怀》
'蹉跎'意思是白白的度过。再如《明日歌》里的“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所以,蹉跎岁月意指白白浪费掉的日子,现在常被误解为艰难的岁月。
糟糠之妻
“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抛弃)。”
——《后汉书·宋弘传》
光武帝刘秀手下一员大将叫宋弘。当年刘秀被王莽追杀时,宋弘在一次战斗中不幸负伤。逃到饶阳境内时,宋弘实在走不动了,刘秀就把他托付给一户姓郑的人家照料。姓郑的这户人家对宋弘很好,特别是郑家女儿,虽然长得不漂亮,但对宋弘特别好。一来二去,二人就产生了感情,好了起来。宋弘伤好后,二人便结为夫妇。 后来刘秀得了天下,万事如意,只有一件让他放心不下。刘秀有个姐姐,早年丧父,终日闷闷不乐,很多人来提亲她都看不上。后来刘秀得知,原来他姐姐看上了大将宋弘。刘秀心想,这事还不好办?宋弘的妻子郑氏年龄大不说,那模样和姐姐比差多了,便派人向宋弘提亲。哪知宋弘说了这么句话: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刘秀听来人禀告后,深为宋弘的为人所感动,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对他敬重有加。
宋弘,真男儿也!
糟糠指穷人用来充饥的酒渣、米糠等粗劣食物。糟糠之妻喻指共过患难的妻子。现在糟糠之妻常被理解为粗鄙丑陋的妻子,实在是太不应该。
明日黄花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原指重阳节过后,菊花即将枯萎,便再没有什么好玩赏的了。后来用“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价值的或已失去作用的事物。
现在常用“昨日黄花”,其实是不对的。
一言九鼎
“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史记·平原君列传》
战国时,赵国的都城邯郸被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关键时刻,赵国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 平原君临危受命,挑选了二十名门客跟他一起去楚国,此时,毛遂自荐前去。到了楚国后,平原君立即与楚王商谈 援赵之事,可是迟迟没有进展。此时,毛遂就走上前对楚王说:“我们今天请你派援兵救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 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 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 楚王被毛遂一席话所打动,于是答应出兵援赵。平原君回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大吕:钟名,与鼎 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毛先生以三寸之 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这就是成语“一言九鼎”来历,是指一句话的重要性。现在变成了信守诺言的意思。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