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战晓菜,为何变的碌碌无为?
英勇善战的马超在关中战绩斐然,曾经打得曹操狼狈逃窜,可是投靠刘备后却没有展现出他昔日的荣光,让人感觉有些碌碌无为。然而,事实恰恰和感觉相反,马超在投靠刘备后的七年中,其展现并没有碌碌无为,反而依然是那么的光彩夺目,不减当年的威风。
马超的结局虽然有些遗憾,但是作为一员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有此结局也算是善终吧。
为何这么说呢?我们一起来分析马超的生平事迹,纵谈他的辉煌和结局。
一、马超其人其事
马超是扶风人,是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不过到马超的父亲马腾这一代的时候早已没落了,和刘备大概差不多。没落后的马腾找了一个羌族女子为妻,生下了儿子马超。
马超出生的那一年是公元176年,而同是扶风人的法正也出生了,刚好是同岁,后来一同辅助刘备,可谓一文一武,相得益彰。
凉州地区处于东汉边陲,周边杂居着许多少数部落,如羌族,匈奴,鲜卑等,其中羌人占主要。随着东汉中后期朝廷昏聩的加剧,直接影响了边陲部落的安定,因此凉州经历了长达百余年的战乱,一直都是叛乱→平叛→安定再到叛乱→平叛→安定,就这样周而复始模式,没完没了。
马超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和长大。
这种残酷的战争环境极大地锻炼了他坚忍不拔的意志,以及勇猛善战的特质。
年仅二十岁的马超曾经和韩遂部将阎行进行了一场决战,阎行的长矛被马超生生打断了,而悍不畏死的阎行更是以短矛迎战马超,并且在战斗中刺伤了马超的脖子,差点杀死了马超。如果不是父亲马腾接应及时,马超可能要命丧疆场了。
在关中发生动乱之际,马超亲自带兵攻灭不服从的苏氏坞堡,这个时候的马超才年仅二十岁,可谓少年英雄。
官渡之战爆发前,关中诸侯接受曹操的招抚,归属了名义上的朝廷。作为马腾的儿子马超同样也接受了封赏,成为司隶校尉督军从事,率军万余兵马攻打袁尚部将高干、郭援以及南匈奴单于呼厨泉。
马超连战连捷,击杀郭援,并且逼迫高干和南匈奴单于呼厨泉投降,因此曹操封马超为徐州刺史,可是马超并没有接受,于是曹操改封马超为谏议大夫。
到了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加大了对关中诸侯的压力,于是马腾被迫入朝为官,担任卫尉,而马超的两个弟弟马休,马铁被迫随着马腾入朝,分别被封奉车都尉、骑都尉。
马超并没有跟随父亲和兄弟入朝,而是留守凉州,被封为偏将军、都亭侯。原来属于马腾的部队转为马超统属,成为关中最大的两个诸侯之一。
赤壁之战结束后,天下鼎力的趋势愈发明显,曹操急于消灭割据的诸侯,统一天下,于是借口过道关中进攻汉中。曹操的行为让马超和韩遂为首的诸侯感到疑虑,认为曹操居心不良,有消灭关中诸侯的图谋。于是关中十多个诸侯联合起来组成联军反抗曹操。
然而,表面实力强大的关中诸侯联军在曹操的连番攻击下,关中联军节节败退。经过潼关之战以及冀城之战的惨败后,以马超、韩遂为首的关中联军土崩瓦解,各自逃散。
马超则被迫逃往汉中,企图借助张鲁的势力东山再起,可是天下大势早已不是马超纵横关中的那个时期,强大的曹操也不是张鲁能够抗衡的,因此,马超只得另寻他法,企图继续他的兴起之路。
二、马超投靠刘备后真的碌碌无为吗?
实力相对比较弱小的张鲁突然得到了马超这条大鱼,非常的高兴,打算将女儿嫁给他,以示拉拢。可是张鲁的想法遭到了部下的反对,他们的反对理由是马超不爱惜自己的妻子子女,这样的人怎么能够结为亲家?言外之意,你如果把女儿嫁给他,说不定也会落到尸首异处的下场。
张鲁一听,觉得很有道理,就放弃了这个想法,从而失去了拉拢马超的机会。
不甘心的马超向张鲁借兵反攻凉州,可是由于实力不够,连攻一个多月没有成功,因此只得丢掉器械粮草狼狈地逃回汉中。
张鲁的部将杨白觉得马超这个人的名气太大,能力也太强,未来肯定会盖过自己,因此暗地里想办法除掉马超。
马超也觉得张鲁这里不是久留之地,于是跑到氐中避难。
正在这个时候,入川的刘备听到马超的消息,如获至宝,立即派李恢去劝说马超来投。
马超正在惶惶不可终日,感到未来日益暗淡,不知道何处何从。这个时候刘备派人招揽,犹如久旱逢甘霖,立即同意了刘备的招揽,带着部下连夜入川。
在关中一带叱咤风云的马超就这样投靠刘备了,此后一生再也没有离开刘备,忠于刘备的事业,为蜀汉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是,由于此后的事迹并没有像关中那样波澜壮阔,因此显得有些波澜不惊,给人的感觉就是碌碌无为,可是投靠刘备后的马超真的是碌碌无为吗?其实不然,他主要做了四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促降了刘璋。
刘备在攻破雒城之后,和诸葛亮,张飞等人合围成都,可是刘璋仗着成都积粮丰富,没有投降的意思,打算据城抵抗。
可是当马超带着刘备给予的兵马来到城下之后,刘璋的心理防线就这样崩溃了,决定开城投降。
成都有兵马三万之众,粮食也够吃一年,而且城中军民都想继续守下去。如果真的这样耗下去,对于刘备而言是极为不利的,因为曹操已经攻克关中,逼近汉中。以张鲁的战斗意志和实力而言,曹操拿下汉中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如果刘备在成都城下继续耗下去,恐怕就要和曹操直接在成都城下和曹操决战了。
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恐怕明末山海关之战提前预演了。到时候,胜利的果实极有可能被曹操给窃取了,那么刘备就白忙乎一场。
幸好,马超出场之后,刘璋就投降了。
《三国志·马超传》记载:先主遣人迎超,超将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
可见,如果没有马超的出场,此后的结局就难以预料了。然而,马超一出场,事情就圆满解决了,马超可谓功不可没。
因此,马超被封为平西将军,而此时的刘备只是左将军,从职位上讲,只是比刘备低那么一点而已。
第二件事就是招降氐族万余人。
刘备夺取益州之后不久就派马超和张飞、吴兰、雷铜等将领屯兵下辨,和曹操争夺汉中。
马超在关中少数部落中的声望非常高,因此当马超带兵屯守下辨的时候,附近的氐族雷定七部纷纷响应马超的号召,前后多达一万多人跑过来投奔,这对于兵力薄弱的刘备而言可谓是一场及时雨,极大的增强了刘备的军力,而加剧了武都郡和阴平郡的局势,迫使曹操后来不得不迁徙这些地方的部落。
第三件事就是马超和张飞协同防守,阻止曹洪支援汉中。
下辨之战失败后,张飞与马超带兵从下辨退回,直接进入汉中进行防守。在刘备和曹操争夺汉中期间,马超和张飞的防守阻止了驻扎在武都郡和阴平郡的曹洪、曹休军,从而确保了刘备军侧翼的安全,保证了刘备能够顺利的夺取汉中。
正是在马超的有力支持下,导致曹操无法从武都郡和阴平郡抽调精锐虎豹骑,支援汉中之战,为刘备夺取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四件事就是领衔众官推举刘备为汉中王。
汉中之战结束之后,蜀地发生了另外一件大事,这事就是刘备从左将军升格为汉中王,迈入了王爵级别,为此后称帝打下了基础。
刘备晋级之前,马超的职位最高,即为平西将军、都亭侯,因此在他的领衔下,向远在许昌的汉献帝上书,正式推荐刘备为汉中王。
从以上四件事情可以看出,马超投靠刘备以后并不是啥也没有干,而是做了许多事情,只是这四件事情是最主要的事情。
这四件事情是刘备创立,发展和巩固蜀汉中重要的四环,而马超均一一参与其中,因此说马超碌碌无为确实有欠妥了。
由此可见,马超投靠刘备之后依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并没有默默无闻。
三、马超最后的结局怎么样了?
刘备称汉中王后,马超跟着水涨船高,担任左将军,假节。刘备称帝后,马超更是被封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其地位依然崇高,其职位比张飞的车骑将军略高一点,可见马超深受刘备的重用。
然而,如此受到重用的马超依然过着心怀危惧的生活,毕竟曾经也算是一方诸侯,现在羁旅它地,唯恐受到猜忌,因此对于任何事情都是小心翼翼。
蜀地狂士彭羕受到了贬斥,居然跑到马超这里大发牢骚,痛骂刘备为老兵,还要和马超一起合伙干大事。受到惊吓的马超不敢隐瞒,立即上告刘备,而彭羕获罪下狱被杀。
不久之后,马超病重。在患病期间,马超给刘备上了一道奏疏,希望刘备能够善待从弟马岱。
马超去世的时候年仅四十七岁。
马超的父亲以及两个哥哥被曹操屠戮干净,妻子和儿女在冀城也被对手诛杀,留在汉中的庶妻马氏被迫改嫁阎圃,而儿子马秋被张鲁亲手杀死,如此遭遇,导致马超子嗣单薄,人丁不旺。
马超投靠刘备之后再次娶妻,此后诞下了一儿一女。儿子是马承,继承了马超的爵位,女儿马氏则嫁给了刘备之子安平王刘理。
马超死于驻地勉县,距离阳平关不远,至今留有马超墓,后人在此建造了马公祠,以供人瞻仰。
四、总结。
马超投靠刘备之后,之所以感到马超没有以前那么厉害了,那是因为马超在投靠刘备之前,领导的关中联军是以马超和韩遂为主,他是主角,所有的战绩和战事都是以他为中心,因此光环都在他的身上,许多大事也是在他的指导下参与的。
可是投靠刘备后,他只是众多角色中的一个,刘备集团不再以他为主,而是刘备为主,依靠集体团结合作来完成,他的行为只是众多行动中的一个,这样他的所有行动都是在刘备的指导下进行,这样感觉就不那么耀眼了。
比如,汉中之战,马超和张飞只是配合刘备的汉中行动,他们并没有直接参与其中。反而,只是阻隔曹洪和曹休的军事行动,这样主要的行动则由刘备来完成,而马超则是配角了。
因此,给人的感觉就是马超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变得庸碌了。
实际上,他在刘备这个集团中依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非碌碌无为,否则在刘备称帝后也不会将他升为骠骑将军,驻守阳安关这么重要的职位和地方吧?
正史上真实的关羽有多厉害?
曹操听说关羽的大军离自己很近了,立马嚷嚷着要迁都,还是司马懿好说歹说才把他给劝了回来。
而《三国志》说得更夸张,称关羽“威震华夏”。这可是西晋编撰的正统史书,全书只有关羽一人得到此等评价,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虽然《三国演义》过于夸大了关羽的实力,但是他确实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将帅之才。
作为主将,他能在万军之中取敌军上将首级。作为主帅,他能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力敌两国之兵。相比之下,“兵仙”韩信都自愧不如。
关羽作为主将,拥有万夫不当之勇,可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虽然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阵斩颜良文丑、过五关斩六将都是《三国演义》杜撰的,但是关羽的实力在当时依然属于超一流水准,能和他相提并论的人寥寥无几。
当初衣带诏事情败露,刘备与曹操决裂。曹操亲率大军征讨刘备,在这危急关头关羽挺身而出殿后,刘备得以突围而出,而关羽则成了曹操的俘虏。
曹操这人虽然毛病很多,但是在识人用人方面的水平可谓是天下第一。
关羽在当时不是很有名,但是曹操却一直想将关羽纳入麾下。曹操不仅放了关羽,还任命他做偏将军。
在当时,这偏将军职位可不低,马超、赵云、徐晃、于禁、张郃等人都当过偏将军。曹操直接将关羽封为偏将军,至少在他看来,关羽在当时绝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猛将。
而关羽后来的表现证实曹操的真的非常有眼光。
虽然文丑不是死在他手里,但是他确实有阵斩颜良。而且不是《三国演义》里那种阵前1V1单挑,而是在两军对战之时,将位于大军之中的颜良给斩杀。
当时官渡之战刚刚爆发,袁绍派遣大将颜良会同其他将领兵犯白马,为袁绍大军打前锋,史称白马之围。
这一战对于曹操来说意义重大,白马一旦丢失,袁绍的大军便可长驱直入,到时候曹操没有足够兵力抵挡,将会非常被动。
而且如果能打赢这一战,便能挫败袁绍军的锐气,提升己方士气。为后面的决战积累一些优势。
曹操采取荀攸的计策,派遣疑兵吸引袁绍的注意力,成功使袁绍分兵。此时围攻白马的军队只剩下颜良所部了。
接着曹操亲率大军攻击颜良所部,而他派出的前锋便是张辽和关羽。
两军交锋,立刻厮杀起来。
当时,颜良坐在只有大将才有资格乘坐的戎车上指挥着战斗。只见一个绿袍红脸的壮汉拿着一把长柄大刀策马而来,此人正是关羽。
关羽的想法很简单,他知道这戎车上的人便是敌军大将,只要杀了他,敌军无人指挥,自然会溃败。
虽然颜良处在大军阵中,且周围有亲兵保护,但是关羽毫不在意。或者说在他看来,这些人不过是插标卖首罢了,不足为惧。
于是他策马而出,手起刀落,所有妄图阻拦他的人都成了他的刀下亡魂。此刻的关羽宛若一尊杀神,很快便接近了颜良的戎车。
作为袁绍的心腹大将,颜良在当时可是天下闻名,绝对属于一流武将。见到地将来袭,颜良立刻起身迎战。
高手对决,往往一招定胜负。周围的人还没反应过来,颜良便被关羽斩于马下。关羽甚至还从容不迫地拔出腰间佩刀,割下了颜良的首级,然后掉头返回。
等袁军将士反应过来,关羽已经退回曹军阵地,只留下颜良的尸体。
由于失去了主将,袁军大乱,只得慌忙退兵。
此战,关羽凭一人之力便决定了战斗的胜负。更重要的是他于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的行为令天下人为之震惊,关羽因此一战成名。
曹操这才发现自己还是小看了关羽,于是一会给他送金银珠宝,一会给他送女人、房子,还时不时让张辽去打打感情牌,目的只有一个:留住这个宝贝疙瘩。
可惜关羽对刘备忠心不二,在得知刘备的下落后,立刻离去了。
这一战,关羽所表现出来的实力绝对是超一流水平,别说三国时期,就是历朝历代能做到这样的人也是寥寥无几。关羽作为主将的实力,绝对是当时的天花板了。
而关羽的敌人们对其战斗力更是称赞有加。
程昱、郭嘉皆称关羽乃万人之敌,而周瑜、吕蒙则称关羽乃熊虎之将。
所谓万人之敌,就是一个人的战斗力抵得上一万个普通士卒。而关羽阵斩华雄的时候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至于熊虎之将,那时候森林里最厉害的动物就是熊和老虎了,而一个猎户一生最高的追求便是猎杀一头熊或者一只老虎。然而真有这能耐的人没几个。
被称作熊虎之将则意味着关羽的战斗力已经达到了武将的顶点,这是比万人之敌更高的赞誉。
当然,如果关羽只是自己能打,自然不会有这个大的名声。事实上他更擅长作为主帅指挥大规模战役。
关羽作为主帅,把曹操吓得差点迁都,以三郡之地力敌两国之兵赤壁之战后,刘备算是有了自己的地盘,接着他接连发动了益州之战和汉中之战,蜀汉的势力范围达到了巅峰。
就在汉中之战结束后不久,刘备任命的荆州最高统帅关羽开始行动起来,他的目标很明确,那便是曹魏手中的南阳郡。
樊城之战一触即发,这一战充分体现出关羽作为主帅的厉害之处。
首先,关羽出兵的时机非常好。
很多人觉得关羽此次出兵乃鲁莽之举,是因为自己没有参与益州之战和汉中之战,于是想找机会立下战功。
但是真的如此吗?关羽当时已经是蜀汉的二把手,刘备最倚重的心腹,根本不需要什么战功。
事实上,此时出兵是很好的时机。
此时荆州的局势非常复杂,曹魏占有南阳郡,东吴占有江夏、长沙、桂阳三郡,而蜀汉则占有零陵、武陵、南郡三郡。
也就是说,此时的蜀汉在荆州的势力范围还不足半个荆州。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为刘备做的战略规划里,荆州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只有控制整个荆州,蜀汉才能实现两面出击攻打曹魏的策略才能实现。
而且控制了整个荆州也能有效遏制东吴的发展,为蜀汉一统三国奠定基础。
作为刘备的心腹,关羽自然明白荆州的重要,也明白刘备迟早要夺取整个荆州的。而此时正是夺取曹魏手里的南阳郡的最佳时机。
经过汉中之战,曹魏大败,曹军士气低迷,而蜀军士气高涨。
而且曹军新败,曹操此时应该缩在自己老窝舔伤口恢复元气。曹魏能派出的援军有限。
如果等曹魏恢复了元气,再想夺取南阳郡那就是一场举国之战了。
此外,曹仁在南阳郡过度压榨民力,当地百姓纷纷反叛,
所以,此时不出兵更待何时?
其次,关羽准备充分。
虽然蜀汉接连发生大战,但是荆州军团却不受影响。关羽的荆州军一直在养精蓄锐、积极备战。宝刀磨得够锋利了,是时候出鞘让世人见识下荆州军团的实力了。
而且他对东吴方面也有所提防。
他和吕蒙之间有书信往来,关羽的语气傲慢,明摆了是在试探对方。如果吕蒙震怒,那么关羽可能就要调整战略了。
结果吕蒙的回信却很谦逊,一边对关羽那是赞不绝口,一边声称自己身体不好。事实上吕蒙身体真的不行,打完樊城之战他就咽气了。
换成我是关羽,也会觉得吕蒙这人是个怂包,只要自己不碰东吴的三郡,东吴是不会插手关羽攻打南阳郡的。
更何况关羽还针对东吴出兵的可能做了一番布置。
他重修江陵城,加强了城防,又修筑了烽火台预警。很显然这些都是房补东吴的。
此外,关羽还在江边布置了大量暗哨,以防东吴方面偷偷渡江。
这也就是为何吕蒙要白衣渡江的原因。他和东吴的军队装作百姓渡江,为的就是躲过关羽的侦查系统和预警机制。
可见关羽的准备还是很有用的。
最后,关羽这樊城之战打得也很不错。
关羽攻南阳郡,樊城是关键。
曹操派出于禁率领七军三万人前往增援。结果恰逢暴雨,被关羽“水淹七军”。于禁被俘,庞德战死,曹军不是被大水冲走就是做了蜀军的俘虏。
一些人说“水淹七军”是关羽运气好,不是真本事。
问题是,天气是公平的,蜀军也要面对暴雨,也有被水淹的可能,为何蜀军没事,魏军被淹?
很显然,关羽提前预判了情况,针对暴雨提前做了相应的部署。包括抢占有利地形和做好防雨、防水准备。
狭路相逢,有准备的人自然会赢。
于禁的援军被灭,南阳郡各地盗贼四起,这些人和关羽联络,愿为党羽。
樊城危在旦夕,城中只有曹仁的数千人,且由于连日暴雨,樊城的城墙也出现了坍塌,樊城一失,南阳郡便是关羽的囊中之物了。
由于樊城离许都太近,而且关羽的实力曹操最清楚了,因此在得到于禁七军被灭的时候,曹操的第一反应是迁都。
是时汉帝都许昌,魏武以为近贼,欲徙河北。
在曹操看来,这关羽就是个怪物,仅凭他手里现有的兵力,他觉得根本没胜算。
这时候司马懿看不下去了,这仗还没怎么打,怎么能认怂呢?于是帮曹操分析形势,让他相信东吴必有动静,好说歹说,算是让曹操打消了迁都的想法。
此时樊城被关羽围困,城破之时时间问题。而曹操派遣徐晃前往增援,也被关羽击败。
可以说到此为止一切都在关羽的掌握中。而《三国志》也称关羽此时“威震华夏”。
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
后来曹操亲率大军前往增援樊城,同时孙权也与曹操结盟,派兵攻打蜀汉在荆州的地盘。由于关羽早有防备,吕蒙只得白衣渡江。这其实也延缓了东吴的进军速度。
在得到兵力补充后,徐晃再战关羽。曹操这次是把能调动的军队都带上了,兵力充沛。
而此时关羽用来迎战的军队大概也就一万人,剩下的军队,至少有一万围攻樊城,余下的则留守后方。由于兵力上处于明显劣势,关羽不得不撤退。
而此时关羽的劣势也显露了出来,那就是资源有限。
关羽治下仅有荆州三郡,民力、物力有限,供养三万大军已经很不容易了。结果关羽接收了于禁手下的降卒后,导致后勤物资跟不上了。
他一面恐吓负责后勤的麋芳、士仁,让他们努力筹集物资确保后勤供应,否则军法处置。一面夺取了孙权存放在湘关的粮草。
此举看起来极不明智,奈何关羽此时没有更好的选择。他总不能学项羽杀了降卒,那样会大大增加魏军的抵抗程度。
关羽只得两害取其轻,只要能拿下樊城夺取南阳郡,到时候关羽再想办法弥补孙权慢慢修复关系好了。至于麋芳、士仁,关羽也就吓唬下他们,打赢了这一仗什么都好说,打输了估计也没机会治他们的罪了。
可惜天不遂人愿,麋芳、士仁把关羽的恐吓当真了,于是接受了吕蒙的招降,关羽后院失火。
更要命的是,吕蒙虽然大军压境,但是却不强来。他一边善待百姓,争取民心,一边招降各地城池,结果蜀汉在荆州的守将大都降吴。
由于关羽手下的士卒大多是荆州本地人,见到自己家人得到善待,他们都无心战斗,很多人都跑掉了。
关羽调驻扎在上庸的刘封、孟达前来增援,结果被他们却拒绝了。
这下子关羽彻底孤立无援,只得败走麦城,最终战死沙场。
关羽之败,在于他手上的资源严重不足。与他个人能力无关。
兵力上,关羽仅有荆州三郡的三万人马。曹操、孙权都是出动举国之兵,加起来至少有十万人马。
人才上,关羽手下真没什么人才,全靠他自己一个人。而他的对手包括曹仁、于禁、庞德、徐晃、满宠、张辽、吕蒙、陆逊等一干名将,这还不算上曹魏和东吴的一群谋士。
物资上,他仅有荆州三郡的粮草辎重、武器甲胄。刘备是一点支援都没给他的。而曹魏和东吴都是发动举国之力,资源充足。
这种情况下,关羽能把仗打成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事实上,要不是东吴插手,曹操来了关羽也不怕,最差也能打退曹操,守住荆州三郡。
一个人手里资源越少的时候,越能看出他的本事。
像“兵仙”韩信,他能打那么多胜仗,其实是靠着手里兵力充足,他手里几乎是碾压对手的兵力。除了对战龙且的时候计谋用的不错,剩下的战斗基本是一路平A过去的,没多少技术含量。甚至以几倍兵力攻击项羽的时候,还被项羽给击退了。
反观关羽,他是在利用极其有限的人力物力打“樊城之战”。要不是出现了太多意外,这南阳郡已经是蜀汉的了。而曹操可能已经迁都了。
总之,关羽无论是作为主将还是主帅,都是超一流的存在。也正是因此,他才能入住武庙,受到后人敬仰。
为什么三国只有诸葛亮入选武庙十哲?
能力排在第一位,但三国期间,和诸葛亮相若的人物虽然不多,但也有一些,但是这么多能力差不多的人物选择诸葛亮还是因为他忠臣的形象+美名的结局。
那么其他的能力差不多,但有名誉瑕疵的人都有谁,我们来看一下,并且对比一下,这样为什么三国只有诸葛亮入选武庙十哲就很好理解了。
1、诸葛克星司马懿,无奈是个权臣反骨仔司马懿,字仲达,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谋略家,魏国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曹操封魏王后,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马懿和曹爽。249年,发动高平陵之变夺取权力,诛杀曹爽。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2、出将入相陆伯言,可惜晚节不保死狱中陆逊,字伯言,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一生出将入相,被赞为“社稷之臣”。陆逊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击败刘备,一战成名。孙权称帝后,拜为丞相、荆州牧、右都护、总领三公事务,领武昌事。后因卷入孙权父子相争中愤忿而卒,追谥“昭”。
3、火烧赤壁美周郎,怎想英年早逝难建功周瑜,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21岁追随孙策平定江东。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4、威震华夏关云长,着实不该大意失荆州关羽,字云长,东汉末年名将,被后世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关羽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赤壁之战后被刘备任命为襄阳太守,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219年,关羽围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后曹操派徐晃前来增援,东吴吕蒙又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被潘璋部擒获,被杀于临沮。
5、江东止啼张文远,可惜曹操麾下光芒小张辽,字文远,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早年在辗转群雄势力,恪尽职守。曾亲自劝降昌豨,攻袁氏而转战河北,驱逐辽东大将柳毅,平定新军叛乱,击灭陈兰、梅成。此后,驰骋江淮,在215年的合肥之战中,令东吴军队全都披靡溃败。其后,再次击破孙权、凌统、甘宁等人,威震江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