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基尼岛,历史上有哪些臭名昭著的实验?
直奔主题,本文分享3个臭名昭著的实验!
小艾伯特实验1920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约翰华生正在进行一项恐惧实验,他想通过这项实验来证明,人类的恐惧是可以控制的。
在挑选实验对象的时候,华生选中了当时只有9个月大的小艾伯特,而小艾伯特的母亲,在不知道是什么实验的情况下,就认可了这项实验,而她,每天都能收获1美元的报酬。
在实验的第一阶段,华生让小艾伯特接触了一些事物,有熊熊燃烧的火焰,有聪明乖巧的狗狗,有活蹦乱跳的兔子,还有一只毛茸茸的小白鼠。
面对这些事物的时候,小艾伯特并没有感觉到恐惧,相反,他还对小白鼠非常感兴趣,每当小白鼠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时候,他总是伸手去摸,然后跟小白鼠玩耍一番。
在实验的第二阶段,华生加入了一个刺激性的变量,当小艾伯特接触小白鼠的时候,华生会使劲敲击一根大铁棒,使其发出刺耳的噪声,小艾伯特被巨大的声音吓了一跳,嗷嗷大哭。
后来,每当小艾伯特接触小白鼠的时候,华生都会敲一下大铁棒,故意吓小艾伯特,经过了很多次实验之后,小艾伯特已经形成了条件发射,每当跟小白鼠接触,就会有恐怖的声音出现。
在实验的第三阶段,华生故意将小白鼠放在小艾伯特的面前,他不再敲击铁棒,不再发出刺耳的声音,但小艾伯特还是出现了恐惧的情绪,每次看到小白鼠,都会被吓得嗷嗷大哭。
不只是小白鼠,面对其他带毛的事物,比如小狗小兔子,甚至是老人的胡子,小艾伯特都会表现出恐惧的情绪,而这些恐惧,一直伴随着小艾伯特的成长。
生活当中,毛茸茸的东西太多了,包括妈妈的头发,于是,小艾伯特每天都处于恐惧的情绪当中,年仅6岁就因病去世了。
口吃实验上世纪30年代,人们对口吃还没有完全了解,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口吃是一种遗传病,天生就是口吃,所以没有治疗的方法。
当时,著名的语言病理专家温德尔·约翰逊却有不一样的想法,他本身就有口吃的毛病,可是在他的记忆当中,自己小时候是没有口吃的,讲话还算流利,直到老师讲到口吃是什么之后,自己才渐渐有了口吃的毛病。
温德尔的父母带着他去了很多医院接受治疗,可都没有找到解决的方法,后来,恩德尔长大了,他决定自己寻找治疗口吃的方法,于是,他变成了一位语言病理专家,而且还策划了一场臭名昭著的口吃实验。
在这次实验中,温德尔找到了22个无辜的孩子,实验只为了证明一件事:口吃并非是遗传病,而是后天引导形成的。
1939年,实验正式开始,温德尔将22个无辜的孩子分为两组,每组11人,其中5个是有口吃的孩子,6个是正常的孩子。
对于第一个小组,温德尔采取了积极的方式进行引导,无论孩子有没有口吃的问题,温德尔都明确告诉他们说话没有问题,而且鼓励他们多讲一点话,即便孩子讲话结巴很严重,温德尔也给予了肯定,给对其进行鼓励。
对于第二个小组,温德尔采取了消极的方式进行引导,无论孩子有没有口吃问题,都被温德尔暗示他们有口吃问题,并严格告诫他们,说话的时候千万不要结巴,为了不让孩子怀疑,他们甚至还编造了一套理论,来证明这些孩子有口吃问题。
经过长时间的实验之后,实验结果出炉了:
第一个小组,每天接受鼓励的孩子,原本有口吃的孩子都有了好转,只有一个孩子的情况严重了一点。
第二个小组,每天被暗示患有口吃的孩子,原本正常的孩子患上了口吃,原本有口吃的孩子口吃更加严重了,甚至出现了语言退化,不会讲话了。
经过这项实验之后,温德尔写出了很多篇论文,获得了诸多奖项,在语言病理方面获得了极高的成就,可是实验当中的孩子,却因为这项实验被影响了一生。
母爱实验1932年,日本731部队在东北进行了一系列惨无人道的人体实验,超过10000人在实验中丧生,而母爱实验,只是日本人闲着无聊,为解闷而进行的一项实验。
人们常说,世界上最伟大的感情是母爱,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母亲保护孩子都是一种天性,日本人很想知道,在面临生命危险的时候,母亲是否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拯救孩子,又或者说,母亲会舍弃孩子,独自活命。
实验的第一个阶段,日本人将一对母子关在一个密封的房间里面,然后往房间里面释放毒气,然后一个个嬉皮笑脸地观察着母子的反应,想看看她们如何自救。
面对猛烈的毒气,母亲把孩子紧紧抱在自己的怀里,用衣服包住孩子的头,试图阻挡一下毒气,做完这一切之后,她才用手掌捂住自己的口鼻。
然而,日本人在这项实验中,根本没打算留活口,他们掐着秒表,想看看母子俩能坚持多长时间,最终,母子两人都在毒气中丧生。
实验的第二个阶段,日本人将一对母子关在一个铁皮房子里,然后将铁皮房子加热,房间的温度越来越高,脚下的铁皮越来越热,鞋子开始融化,脚掌开始被铁皮炙烤。
日本人嬉皮笑脸地看着,他们想要看看,母爱是否真的那么伟大,母亲是否会踩着自己的孩子求生?
面对铁皮的炙烤,母亲牢牢把孩子抱起,不让孩子接触地面,自己独自承受着炙烤,一直到自己的生命结束。
如此惨烈的场景,非但没有唤醒日本人的一丝丝人性,反而还唤醒了他们的兽性,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他们又用很多对母子进行了实验。
写在最后:
这些臭名昭著的实验,原本应该被我们牢记心头,时时惊醒自己,然而,有些人却选择了忘记,甚至选择了原谅!
这是否值得我们反思呢?
核是谁发明?
是德国科学家奥托·哈恩、莉泽·迈特纳和弗瑞兹·斯特拉斯曼制成的,第一个成功的核裂变实验装置在1938年的柏林被德国科学家奥托·哈恩、莉泽·迈特纳和弗瑞兹·斯特拉斯曼制成。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些国家致力于研究核能的利用,它们首先研究的是核反应堆。1942年12月2日,恩里科·费米在芝加哥大学建成了第一个完全自主的链式核反应堆,在他的研究基础上建立的反应堆被用来制造轰炸了长崎的原子弹“胖子”中的钚。
在这个时候,一些国家也在研究核能,它们的研究重点是核武器,但同时也进行民用核能的研究。
1945年7月16日,美国研制的人类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
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从而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9年8月29日,苏联爆炸试验成功了自己的原子弹,成为第二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1952年10月,英国在澳大利亚沿海的一艘船上试爆原子弹成功。
1952年11月,美国在太平洋比基尼岛核试验基地爆炸成功了世界上的第一颗氢弹。
1960年2月13日,法国成为了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1964年10月16日,中国西部地区新疆罗布泊上空。中国第一次将原子核裂变的巨大火球和蘑菇云升上了戈壁荒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人迈进了原子核时代。
2006年10月9日,朝鲜宣布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地下核试验。朝鲜此举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2009年5月25日实施一次地下核试验。这是朝鲜第二次实施此类试验。朝鲜中央通讯社报道,试验取得“成功”,核爆炸威力“比前一次更大”,试验目的是增强朝鲜自卫核威慑能力。
核是谁研究出来的?
是德国科学家奥托·哈恩、莉泽·迈特纳和弗瑞兹·斯特拉斯曼制成的,第一个成功的核裂变实验装置在1938年的柏林被德国科学家奥托·哈恩、莉泽·迈特纳和弗瑞兹·斯特拉斯曼制成。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些国家致力于研究核能的利用,它们首先研究的是核反应堆。1942年12月2日,恩里科·费米在芝加哥大学建成了第一个完全自主的链式核反应堆,在他的研究基础上建立的反应堆被用来制造轰炸了长崎的原子弹“胖子”中的钚。
在这个时候,一些国家也在研究核能,它们的研究重点是核武器,但同时也进行民用核能的研究。
1945年7月16日,美国研制的人类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
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从而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9年8月29日,苏联爆炸试验成功了自己的原子弹,成为第二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1952年10月,英国在澳大利亚沿海的一艘船上试爆原子弹成功。
1952年11月,美国在太平洋比基尼岛核试验基地爆炸成功了世界上的第一颗氢弹。
1960年2月13日,法国成为了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1964年10月16日,中国西部地区新疆罗布泊上空。中国第一次将原子核裂变的巨大火球和蘑菇云升上了戈壁荒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人迈进了原子核时代。
2006年10月9日,朝鲜宣布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地下核试验。朝鲜此举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2009年5月25日实施一次地下核试验。这是朝鲜第二次实施此类试验。朝鲜中央通讯社报道,试验取得“成功”,核爆炸威力“比前一次更大”,试验目的是增强朝鲜自卫核威慑能力。
一枚原子弹杀伤面积有多大?
一枚原子弹威力有多大呢?原子弹因为只是利用最基础的核裂变能量,因此只能算是核武器中的小弟弟,威力和聚变热核弹头(氢弹)根本没法相提并论。一枚原子弹的杀伤力有多大具体得看它的TNT当量,因此这个区间实际上也是相当宽裕的,但是因为裂变临界质量的限制,上下都有一个极限。(一枚典型原子弹头的结构)
地球上曾经存在过的威力最小的原子弹是美国于1961年开始制造的W54型内爆式核裂变弹头,它一共有ABC等数十种小型号,TNT当量从10吨到20万吨几乎无所不包,也算是世界上最诡异多变的核弹头之一了。
(W54核弹头)
W54核弹头被做成炮弹以后被称为M-388原子炮弹,重量约为34.5千克,长度约78.7厘米。它最出名的就是装备在戴维克罗克特系列武器系统之上,这一系统分为M28型120毫米无后坐力炮和M29型155毫米榴弹炮,M–388核炮弹的威力约为10吨TNT当量,冲击波和高温辐射的绝对致死半径约为100米,核辐射致死半径约为150米。
(120毫米无后坐力炮)
(M29型155榴弹炮核弹头试验)
如果常规的炸弹想达到这样的威力需要多重的质量呢?美军装备的威力最大的常规炸弹为著名的炸弹之母—GBU-43燃料空气炸弹,其总重量约9.8吨,内部装填4吨重环氧乙烷燃料空气炸药,而它的爆炸威力也不过11吨TNT当量,作为对比M388核炮弹的重量不到炸弹之母的1%,威力却几乎完全一样,可见相对于传统炸弹来看,原子弹还是具备相当大的先天性优势!(GBU43炸弹)
(GBU43实际爆炸画面)
那么原子弹的威力可以无限叠加吗?当然不行!原子弹都是通过压缩次临界的铀235和钚239等核材料达到临界质量和密度,从而引发链式核裂变反应,最终引爆原子弹。而如果要增加原子弹的威力,只能不停地叠加核材料的重量,最终引发的结果就是核材料超过临界质量会产生自发核裂变,性能极其不稳定,因此原子弹的威力是有上限的。反之如果核材料太少则不足以引发链式裂变,因此原子弹威力也是有下限的。
(两种原子弹原理基本相同)
人类研制过的威力最大的原子弹是1955年美国在常春藤计划中引爆的MK18助爆型原子弹,它的威力约为50万吨TNT当量。根据有效杀伤距离= C × 爆炸当量^(1/3)................ (C为比例常数,^(1/3)为求立方根),MK18的绝对致死半径约为2千米,有效杀伤半径约为5千米,严重辐射影响范围约为15千米,也就是说一颗50万吨TNT当量的原子弹爆炸,可以对一座50万人口左右的中等规模城市形成毁灭性打击!(模拟画面)
氢弹因为使用以氚化锂6为主的核聚变材料,这些材料的单位爆炸威力超过铀235和钚239的4倍,而且因为没有临界质量的限制,氢弹的威力理论上可以无限叠加,但是受制于投射平台的运载能力,氢弹的重量实际上也存在一个上限。人类制造过的威力最大的氢弹为著名的沙皇炸弹,也被称为大伊万,它的威力达到了史无前例的5000万吨TNT当量,但是重量也突破天际,达到惊人的27吨,而这也几乎已经是人类核武器的极限!(广岛长崎原子弹和沙皇炸弹的威力对比)
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为何被称之为不死之舰幸运舰?
二战海军历史上,有一些极其幸运和不幸的“邪性”军舰,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
比如幸运的旧日本海军“雪风”、“时雨”两大祥瑞;美军打满全场劳苦功高的CV-6“企业”号航母等等。
▲专坑队友的祥瑞“雪风”号
不幸的有首航17小时被击沉的日本信浓号航母;被数十枚鱼雷、炸弹痛揍的大和、武藏战列舰;以及被几十艘英军战舰围殴的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等等。
当然,这份名单中也少不了被人称作“幸运舰”和“不死之舰”的德国“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它在二战中时而东奔西跑,时而入港维修,躲过了重重灾难没太大损伤。又在战后美国两次原子弹实验中坦然自若,直至1946年8月修成正果,以善终退役。
▲“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
1936年4月,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3号舰——“欧根亲王”号在德国基尔克虏伯日耳曼尼亚船厂开工建造,1940年8月1日服役。它是德国海军中为数不多的大型水面战舰之一,也是海军元帅雷德尔眼中的宝贝疙瘩。
1941年5月,它同俾斯麦号战列舰一同去大西洋执行破交任务,途中遭遇英军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与胡德号重巡洋舰截击。
双方爆发了激烈战斗,眼花的“胡德”将“欧根亲王”认作“俾斯麦”号一顿猛轰,数十发炮弹却无一命中。欧根亲王反击,4枚炮弹击中威尔士亲王号。
一旁的俾斯麦号一剑封喉,几轮齐射就炸沉了胡德号,击伤了威尔士亲王号。英军眼见不敌掉头逃走,俾斯麦号也受了伤,只得与欧根亲王分手,先去法国修理。
▲莱茵演习行动
没想到,独行的俾斯麦号被英军42艘复仇舰队围殴沉没,欧根亲王号却无惊无险的抵达大西洋战场。经过数天巡航,它没有发现任何盟军运输船只,,只好去法国布雷斯特港口修整。
俾斯麦号沉没后,希特勒严禁大型水面战舰出击,所以欧根亲王在法国悠闲的待了半年多。
1942年2月,希特勒发动“瑟布鲁斯-雷霆”行动,将欧根亲王号、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三艘大舰调回德国。
这次行动要在英军眼皮子底下穿过英吉利海峡,着实危险。幸亏德军计划周全又出其不意,最终摆脱了英军舰队、飞机的一路追击返回德国。临近威廉港时,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森瑙号触雷受伤,欧根亲王号又一次毫发无损。
▲“瑟布鲁斯-雷霆”行动
1942年3月,欧根亲王奉命去挪威,路上被4艘英军潜艇伏击。这一次它受伤了,舰尾几乎被鱼雷炸断。它到挪威港口维修,港口没干船坞修不了,经3个月简单维修后,欧根亲王号又返回德国。
在回家的路上,它被英军24架轰炸机和27架鱼雷攻击机追击,凭借优秀的躲闪和转向,躲过了至少12条鱼雷和大量炸弹,再一次平安返回基尔港。
在那里它待了5个月,换上了新舰尾。10月份维修完毕,就在平静的波罗的海试航。1943年1月再次前往挪威,又以失败告终。遂转入波罗的海训练舰队任旗舰,搞了一年多训练任务。
直到1944年6月,苏军反攻德军节节败退,战火烧到波罗的海边。欧根亲王才重披战袍,在波罗的海东奔西走,四处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支援从各地撤退的德军。
▲在波罗的海来回奔波
在一次混乱行动中,欧根亲王撞上了同行的莱比锡号轻巡洋舰舯部,锋利的舰首几乎把对方截成两段。14小时后两舰才分开,欧根亲王受了轻伤,莱比锡号直接残废,从此只能当浮动炮台使用。
1945年5月,纳粹德国彻底完蛋,欧根亲王号向丹麦的英军投降。战后抽签中它被美国抽中,编入未分类船只中,编号IX-300。水兵们松了口气,他们原本还担心被苏联抽中受到严厉惩罚。
欧根亲王在美国整修一新,美军仔细的研究了其声呐和主炮系统。1946年7月,美军“十字路口”原子弹试验,欧根亲王和其他94艘舰艇作为靶舰,拖到比基尼环礁中。
实验分Able(空中)、Baker(浅水)、Charlie(深水)三轮。
第一轮Able 实验,一枚23000吨当量Mk3A型原子弹在距水面158米处爆炸。2艘驱逐舰、2艘运输舰沉没,萨拉托加号航母大火,距爆心1090米的欧根亲王号仅受轻伤。
二十几天后,第二轮Baker试验开始。一枚21000吨当量的原子弹在水下27米处爆炸,因水下能量传递效率高,威力比第一次大得多。
▲圈中黑影是抛起的“阿肯色”号战列舰
爆心处的LSM-60登陆舰直接气化,阿肯色号战列舰当场沉没,萨拉托加号航母8小时后沉没,日本长门号战列舰4天后沉没。运气爆栅的欧根亲王号在1820米外再次逍遥,只沾染了些辐射,船体并无大碍。
▲红叉是Baker实验中沉没的船
两次实验取得了足够数据,第3次实验就此取消。1946年8月,几经曲折的欧根亲王号正式退役,从此世间纷争再与其无关。
它在夸贾林环礁边待了4个月,终在一次大风暴中受损倾覆在珊瑚礁中,现在成为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1978年德国将其左侧螺旋桨拆下来,拉回基尔海军博物馆留念。
▲浅水中的欧根亲王号
从此这艘打满全场、饱经磨难又终得善终的战舰,就被人们称作“幸运舰”和“不死之舰”,永远留在历史中。
和风漫谈原创文字,欢迎关注。图片来自网络,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人眼能够看到什么?
1945年8月6日的上午八点十五分,第一颗原子弹小男孩在广岛被投下并引爆。
根据美国方面所公布的数据显示:原子弹小男孩的实际当量相当于13000-15000吨TNT炸药,绝对杀伤半径约为2公里,最大杀伤半径约为5.6公里,当时的美国方面认为要在距离爆炸中心8英里以外才能够保证安全。
据美军资料显示:广岛原子弹爆炸的瞬间,10亿度的高温将爆炸中心及周围一切化为灰烬,瞬间产生的强烈光波,使成千上万人瞬间失明…
广岛原子弹爆炸后的幸存者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时说:“天空出现了耀眼的闪光和天塌地陷般的轰鸣,死伤者十余万人,广岛几乎被夷为平地,到处都是烧焦的尸体。”
国际上对于原子弹的杀伤范围的计算公式是这样子的:杀伤范围(半径)= C × 爆炸当量^(1/3),C为固定值:1.493885。以广岛的原子弹小男孩为例:设计当量为20000吨,实际当量为15000吨,计算得知杀伤半径为1.71千米。
在绝对安全的距离之外,人眼能看见天空闪着亮光,视野没有遮挡的话,也许还可以看到蘑菇云的升起。但是距离靠得太近的话…就直接瞎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