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神吞噬其子,有哪些短命王朝和长寿王朝?
我是午夜影子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中国古典文学《三国演义》第一回有这样一句话:“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觉得说的非常对。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从夏朝到清朝。王朝不断更迭,究竟哪些王朝算短命王朝,哪些王朝算长寿王朝呢?
在我的看来,立国时间少于30年的算短命王朝,立国时间超过200年的算长寿王朝。下面我就为大家列举一下!
短命王朝
秦朝(前221年-前207年)
新朝(8年-23年)
前赵(304年-329年)
后燕(384年-407年)
后凉(386年-403年)
南凉(397年-414年)
南燕(398年-410年)
西凉(400年-421年)
北燕(407年-436年)
夏国(407年-431年)
齐国(479年-502年)
东魏(534年-550年)
西魏(535年-556年)
北齐(550年-577年)
北周(557年-581年)
陈国(557年-589年)
武周(690年-705年)
后唐(923年-936年)
后晋(936年-947年)
后汉(947年-950年)
后周(951年-960年)
这里要说明一下,东周到秦朝这一时期我们就不列举了,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东周虽然名为统一的国家其实早就不复存在了,而春秋和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更不能算朝代了。长寿王朝
夏朝(前2146年-前1675年)
商朝(前1675年-前1046年)
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西汉(前202年-8年)
隋朝(581年-618年)
唐朝(618年-907年)
辽国(907年-1125年)
大理(937年-1254年)
明朝(1368年-1644年)
清朝(1644年-1912年)
以上是我列举的短命和长寿王朝
古代周末年间是指的什么时候?
一、古代”周末年间“一般指周朝末年,有两种情况:
1、指的是西周王朝的末年:大约在公元前780年左右,西周灭亡于公元前771年,最后一位帝王是周幽王。
2、指的是东周王朝的末年:大约在公元前260年左右,东周灭亡于公元前256年,最后一位帝王是周赧(nǎn)王。
二、周朝简介:
周朝(前11世纪—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周亦为“华夏”一词的创造者与最初指代。周朝共传30代37王,共计约791年,另一说是868年,两者相差近一百年,问题在于周朝的建国之年一直无法确认。
周朝分为“西周”(前11世纪中期-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成王五年营建东都成周洛邑;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其中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周朝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史书常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
在灭商之前,周部落源自华夏(汉)民族,因为遭到戎、狄等游牧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亶dǎn)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下的平原定居下来。生活于渭河流域(陕西关中地区),其始祖姬弃就是被称为农神的“后稷”,《说文》云“黄帝居姬水(一说是陕西关中中部武功县一带的漆水河,另一说位于陕西关中北部黄陵县附近的沮河,两河均是渭河的支流),以姬为氏,周人嗣其姓”,语言为上古汉语,文字上仍采用古汉字,在民间记事仍以龟骨和牛骨刻字记事为主,王室则以新兴的锦帛等记事为主。周朝行分封制,周王为“天下共主”。
三、西周灭亡
公元前781年,周幽王继位,任用好利的虢石父执政,朝政腐败,国人怨声四起;幽王三年(公元前779年),伐六济之戎失败;同时天灾频仍,周朝统治内外交困。幽王废正后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改以嬖宠美人褒姒为后,其子伯服为太子。宜臼逃奔申国,申侯联合缯国与犬戎进攻幽王。幽王与伯服均被犬戎杀死於戏。前771年,西周覆亡。
四、东周灭亡
周赧(nǎn)王听信楚孝烈王,以天子名义召集六国出兵伐秦,因六国不配合而告失败。公元前256年,秦破洛邑,杀周赧王,东周灭亡。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即秦始皇嬴政)即位。他任用尉缭、李斯等人,加紧统一的步伐,用金钱收买六国权臣,打乱六国的部署,连年发兵东征。经过多年的争战,从公元前230年秦国灭韩至公元前221年灭齐,东方六国先后为秦统一。中国实现了华夏民族的统一、建立起了一个中央集权国家。
山海经到底是一本什么书籍?
山海经是一本中国志怪古籍,也是一本最古老的地理奇书,现代作家认为作者应该不是一人完成,涉及的地域之广,先秦汇集成册。
至于是一本怎么样的书,您可自行到书中去找。
这本书若是在设计人手中,将会是一本激发灵感的宝库。
图源收集:来源杉泽老师的佳作
你知道为什么圣诞老人会把礼物放到袜子里?
这是因为啊,因为早晨起来穿袜子时就看到礼物了:)
关于圣诞节在火炉边悬挂圣诞袜有一个美丽的传说。Long long ago,有一个心地善良的贵族,他的妻子因病去逝,抛下他和他的三个女儿。这个贵族尝试了不少发明,都失败了,但也因此耗尽了钱财,所以他们不得不搬到一家农舍里生活,他的女儿们也只能亲自烧煮、缝纫和打扫。一晃几年过去,女儿们陆续到了出嫁的年龄,父亲却变得更加沮丧,因为他没钱给女儿们买嫁妆。
一天晚上,女儿们洗完衣服后将长统袜挂在壁炉前烘干。圣人Nicholas知道了她们父亲的境况后,就在那天晚上,来到她们的家门前。他从窗口看到一家人都已睡着了,同时也注意到了女孩们的长统袜。随即,他从口袋里掏出三小包黄金从烟囱上一个个投下去,刚好掉在女孩们的长统袜里。
第二天早上,女儿们醒来发现她们的长统袜里装满了金子,足够供她们买嫁妆了。这个贵族也因此能亲眼看到他的女儿们结婚,从此便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圣诞树据称,圣诞树最早出现在古罗马12月中旬的农神节,德国传教士尼古斯在公元8世纪用纵树供奉圣婴。随后,德国人把12月24日作为亚当和夏娃的节日,在家放上象征伊甸园的“乐园树”,上挂代表圣饼的小甜饼,象征赎罪;还点上蜡烛,象征基督。
到16世纪,宗教改革者马丁.路德,为求得一个满天星斗的圣诞之夜,设计出在家中布置一颗装着蜡烛的圣诞树。不过,西方关于圣诞树的来历流行着另一种说法:有个善良的农民,在圣诞节那天,热情地招待了一名流浪的孩子,临别时,孩子折下一树枝插在地上。
树枝立即长成大树,孩子指着这树对农民说,每年今日,树上都长满礼物,以报答你们的盛情。所以,今天人们所见的圣诞树上总是挂满了小礼物。
圣诞老人的 原型是一位名叫“圣尼古拉斯”的好心主教,他乐善好施、帮助穷人、关爱孩子,是个家喻户晓的大善人。圣诞大餐
圣诞节作为一个隆重庆祝节日,不能少了好吃美味食品。圣诞节火鸡大餐就是例牌主菜了,以前的人们或许会用微波炉自己做,现在的人们过节好多就是在外面餐馆里用餐了,商家们也会利用机会赚顾客们的钱,当然还有许多圣诞节食品,姜饼、糖果等等。
圣诞PARTY
圣诞节必不可少的节目,有家庭式的,朋友式的,情人式的各种歌样PARTY。一种友情,亲情,爱情聚会的好时光。戴着圣诞帽,唱着圣诞歌,说说大家的圣诞愿望。
圣诞帽
圣诞袜
最早以前是一对红色的大袜子,多大都可以,因为圣诞袜是要用来装礼物的,小朋友最喜欢的东西,晚上他们会将自己的袜子挂在床边,等待第二天早上的收礼。要是有人圣诞节送小汽车那怎么办?那最好就叫他写张支票放进袜子里好了。
圣诞礼物
据《圣经》记载,来自东方的圣人在耶稣降生的时候赠送礼物,这就是圣诞老人为儿童赠送礼品习俗的由来。英国儿童在圣诞前夕把长统袜子放在壁炉旁,相信圣诞老人在夜里会从大烟囱下来,给他们带来满袜子的礼物。法国的少年儿童把鞋放在门口,让“圣婴来时把礼物放在鞋里面。”
回到现实生活中,如今是不可能有圣诞老人送你金子!不过长大了的我们依旧可以保持童心,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 给自己和家人、朋友送上一份心仪的圣诞礼物!为什么说神农氏并非炎帝?
感谢邀请,从早期的史料记载可知,神农氏与炎帝属于被后人合为一体的上古先王。最初并非指同一个人。
神农氏在后世有主要有三个称号,一是神农,二是炎帝,三是烈山氏。但在先秦古籍中炎帝、神农氏、烈山氏大多独立存在,如《庄子》中都只提神农而不称其为炎帝,《管子·卦禅》《吕氏春秋》则把炎帝和神农氏作为两个人区别对待。
从记载上看,神农氏和炎帝事迹并不重叠,如神农氏发明农业、医药,是黄帝之前的帝王;而炎帝以火为官,曾与黄帝交战。最早有关炎黄二帝的文献《国语·晋语》记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从这则记载看,炎黄二帝两人还是亲兄弟,而且黄帝还排在炎帝之前,炎黄说法也出现较晚,在先秦时期的古籍中,更多是称黄炎,黄帝多在前,炎帝在后,这和发明农业的神农的辈分明显不符。
到了西汉时期的《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炎帝欲侵陵诸侯……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这段话的意思是黄帝时期,神农氏已经衰落,诸侯之间互相侵伐,暴虐百姓,神农氏不能征讨,于是黄帝讨伐欲侵陵诸侯的炎帝,最后代神农氏而有天下。
司马迁在文中并未将神农氏称为炎帝,而且先指明“神农氏世衰”,不能征伐诸侯,然后又说“炎帝欲侵陵诸侯”,显然并不把炎帝与神农氏当同一个人。在《史记·封禅书》“神农封泰山,炎帝封泰山……尧封泰山,舜封泰山”这段中,同时提到神农和炎帝,但是明显并非一人,炎帝是神农之后、尧舜之前的帝王。这充分说明在西汉时期还普遍不把炎帝和神农当作同一个人。
西汉末年刘歆等学者通过五行相生理论得出伏羲就是太昊后,进一步推论五行以木为首,伏羲是木,木生火,根据《周易·系辞》“伏羲氏没,神农氏作”的记载,神农在伏羲之后,所以神农属性是火,正好和炎帝相符,从而论证出神农就是炎帝,东汉的班固将其引之《汉书》,从此神农就是炎帝登上正史,成为广为流传的说法。
而烈山氏就是神农炎帝的说法,直到东汉时期的经学家郑玄才正式确定下来。郑玄在《礼记·祭法二十三》“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殖百谷”作注中称:“厉山氏,炎帝也,起于厉山,或曰有烈山氏。”到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进一步写明:“神农氏起列山,谓列山氏,今随厉乡是也。”烈山即历山,也就是今天湖北的随州市历山镇,在今天这里还设有“神农故里风景区”。但是根据《竹书纪年》记载:“炎帝育于姜水,故以姜为姓。”姜水位于今天陕西宝鸡地区,宝鸡也号称神农的故乡。烈山氏和神农炎帝的合并导致陕西宝鸡和湖北历山两地神农故里之争。
(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
很明显炎帝神农氏的形成是传说融合的结果。其实华夏上古帝王应该很多,远不止三皇五帝这八人,他们合并一方面是为了符合阴阳五行的学说,另一方面是传说的相似性,如农业神各个民族都有,但是随着这些民族都融入华夏,所以这些名字不同而事迹相似的农业神最终合为一体,形成炎帝烈山神农氏之类合体帝王的出现。
人类姓氏是怎么来的?
谢邀,
炎黄的子子孙孙,根据自己所在的地方或者其他定义模式,设定了自己的姓。以下是氏族清单。黄帝和他的儿子们:炎帝和他的儿子们:周武王姬发和他的秘书姜子牙就是炎黄联盟的杰出代表,分封诸侯,国君姓姬的有五十三个。那么多姓姬的,为了神格和逼格,氏就很重要了。比方说你是射箭的,你就是姬姓张氏。比方说你是糊篱笆的,你就是姬姓樊氏。你当史官,你就是史氏。你是杀猪的,那你就是屠氏。你姓姜,但你在魏地呆久了,你就是姜姓魏氏。姓姜的太多了,有的住东郭,那就是东郭氏,东郭氏的后代,代表人物有东郭顺子和东郭先生;有的住西门,那就是西门氏,西门氏的后代,代表人物有西门豹和西门庆。黄帝的孙子颛顼就是高阳氏,住在高河之阳,身份高贵,所以屈原就很自恋,他讲: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姚姓最有意思,舜帝叫姚重华,他家附近有个姚墟,还一条妫河,所以他既姓姚也姓妫。(《通志·氏族略》:“舜有二姓,曰姚曰妫。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妫水之居而姓妫。”)妫姓子孙后来为了避难改姓田,在战国时田家的势力太大了,到了汉朝,刘邦一看,这他妈哪儿行啊,一怒之下把老田家大卸八块。刘邦是个粗人,他送给老田八个好听的姓氏: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姓第五的最多,代表人物——第五伦。这姓最终演变成了第。有的演变成了伍。(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伍姓都是第五流变而来)秦汉之际,姓氏合流。秦灭六国,子孙该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兹姓与氏浑为一者也。战国之中的绝大多数子孙,在被秦朝灭国以后,要么把国名当姓,要么直接把氏当姓,要么拿姓当姓,在未来基本都成为了中国的大姓。齐(妫姓田氏)→齐、妫、田楚(芈姓熊氏)→楚、熊、芈(后有相当一部分流变成米姓)燕(姬姓)韩(姬姓韩氏)赵(嬴姓赵氏)魏(姬姓魏氏)秦(嬴姓)鲁(姬姓)卫(姬姓)滕(姬姓)宋(子姓)越(姒姓)邾(曹姓)→邾(后部分流变为朱)、曹中山(姬姓,狄族所建)晋(姬姓)应邀放出各姓氏起源:至于王姓,列国中的王族,在国家灭亡沦为平民或本身就是王族之后,为了彰显身份,便改姓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