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鸡课堂今日答案,雏鸡的第一口水?
初生雏鸡的第一次饮水称之为“开水”
水对于刚出壳雏鸡发育有着积极促进作用。首先,在雏鸡刚出壳后,卵黄囊内的卵黄尚未被吸收完全,如果能够有效利用卵黄囊内的营养物质,可以促进雏鸡发育。做好饮水工作,可有效促进卵黄内物质被吸收利用。其次,雏鸡运输过程中,会导致雏鸡部分水分流失,而及时补充水源,对于雏鸡维持机体正常发育也非常重要。最后,当雏鸡进入育雏舍内,一般舍内温度较高、气候较为干燥,加上雏鸡排泄会导致体内水分大量流失,因此非常有必要、有目的地补充水分,维持机体平衡,预防脱水症的发生。
雏鸡入舍后即可“开水”,如果是经过长途运输到达的雏鸡,需让雏鸡休息2小时左右再开水。 一日龄雏鸡的饮水量不大。给它们提供新鲜的饮水非常重要:水是它们最先摄入的营养。雏鸡到达前在准备新鲜的饮水,这样能确保雏鸡在入舍时喝到的水仍然是新鲜的(但不冷)。
1、水的温度与配方
第一周饮凉开水,水温在19~24℃为宜,水温过低,雏鸡饮后扎堆,水温过高雏鸡不爱饮水。其他季节使用25-28℃的饮水。水温达30℃ 时,饮水量减少30%,水温达35℃时,饮水量减少60%,水温达40℃时,饮水废绝,为了刺激饮欲和补充能量,可在水中加入葡萄糖或蔗糖(浓度为5%~7%)。对于长途运输后的雏鸡,在饮水中要加入口服补液盐,有助于调节体液平衡。
2、确保鸡喝清凉、清洁饮水
①使用水盘时,需每天换水4-6次;
②为了确保乳头内的水保持低温,建议在水线末端用塞子堵塞后,插入输液管让其长流水。
3、从饮水看鸡群
初饮时,至少要保证每100只鸡有1个2升-3升的饮水器。饮水量要严格控制,一般为采食量的2倍。同时,随着雏鸡日龄的增加,饮水量也会逐渐增加。如果期间饮水量突然发生变化,很可能是疾病发生的前兆。饮水增加、采食减少,可能是球虫病、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腹泻性疾病等等。
谷凤柱:禽流感H9的临床再认识(视频课堂)
我国在控制禽流感错过了最佳时机,大规模普免对禽流感的积极传播有突出价值。所以我们要转变思路疫苗防控是保证动物健康,最终不用疫苗的目标,而不是疫苗越来越多。划定区域做好生物安全和环境控制和净化,然后逐步扩大区域最终实现禽流感相对净化这对高致病力禽流感有意义。长按下方二维码进入中国养殖业联盟大讲堂,谷凤柱教授为您带来禽流感H9的临床再认识。
上面就是蛋哥的一些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关注蛋哥养鸡(微信搜索公众号:蛋哥养鸡),让蛋哥帮你一起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谢谢~
你因为学习成绩打过孩子吗?
相当多的家长在面对孩子考试成绩会显得异常愤怒,甚至很多家长会因为成绩而打打孩子。希望通过一段暴力的教育,能够让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这无疑是天方夜谭,而且在我个人看来在学习上打孩子是有很多负面影响的。孩子的考试成绩差,作为父母的家长,应该如何正确的处理这个问题?用科学而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呢?
作为家长的父母绝对不是不能因为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而去打孩子的,暴力的教育绝不是正确的教导孩子,而且能够提升孩子成绩的根本解决办法。多数的孩子学习成绩差,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没有端正学习态度,更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会导致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因而导致在考试中学习成绩都不理想。
面对孩子考试成绩差,冷静的分析找出孩子学习上的毛病才是家长应有的处理姿势基本上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都有一些共同点,注入不爱写作业,写作业的时候拖拉磨蹭现象非常严重,甚至是需要在家长的逼迫下才能完成学校的作业,在做作业的同时,书写潦草错误很多,甚至不愿意,已改正错题,还有甚者甚至都不写作业,也不爱去学校上课,或者是特别厌恶某各学科的老师。如果作为父母留心去观察孩子的这些方面,就能够知道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差的原因。这样才能找到孩子提升成绩的突破口,而不是通过打孩子就能够发现的。
作为很多家长来说,经常因为学习成绩训斥孩子,对孩子的成绩过于挑剔而又没有一个好的解决办法帮助孩子来提升成绩,或者说对于孩子学习上并不了解。家长的这种不满情绪也会导致孩子对于父母的反感,这些家长越是想通过暴力打骂的手段让孩子好好学习,端正态度,孩子就偏偏不认真学习。所以打骂孩子的做法是改变不了孩子以往的错误的,要想孩子能够努力学习,找到孩子,学习上的根本缺点才是解决之道。
作为家长应该通过科学的途径分析孩子学习上的原因作为家长,首先要了解孩子考试成绩差的具体原因,结合他在家里和学校的学习表现,通过和老师深入的沟通,综合的分析自己孩子学习成绩差的缘由,再来选择具体的教育方式。
1、通过考试的试卷,分析孩子定是什么原因导致学习成绩差。有些孩子考试的时候,比较容易紧张,或者说是在考试中经常容易出现马虎的错误导致答题出现了错误;
2、有些孩子在学习习惯上存在很大的问题,诸如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做题的时候审题不仔细,答题也比较粗心大意;
3、自己孩子面对学习的时候,是否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认真的完成老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自主的学习,而不需要大人的催促和逼迫,这些都是一个好学习态度上的问题;
4、学习不同知识时候学习能力的不同,也会导致成绩的差异。每个孩子面对知识的接受能力都是不一样的,在不同的学科中掌握知识的能力也是不同的,有些人在理科上比较得心应手,但是到了文科知识的时候,就有些吃力,成绩不理想。
家长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意识到自己学习成绩差,那么动手打骂来改变这种现状是不科学的,就通过以上的种种原因去分析,找到孩子自己的不足所在有针对性的去提高才能根本上的解决。
家长应该用理智的心态来保护孩子学习的上进心面对于成绩差的孩子,仅仅通过打骂的惩罚,是没有用的,只有通过正确的引导才能让孩子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说不要过于太看重孩子的考试成绩,更加要注重孩子平时的学习生活态度。家长有没有在家庭中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也是对孩子的成绩非常有影响的。每个孩子对于学习的掌握能力都是不一样的,并不是所有的孩子就一定能把学习这件事情干好。
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是面对学习成绩差就无动于衷的,每一个孩子当学习成绩差的时候,作为孩子自己来说也会感到特别的沮丧,好的,家长应该在这个时候懂得用理智的心态来看待孩子成绩的问题,不苛责不盲目的打骂孩子才是家长正确的,针对自己孩子不理想的成绩找到原因,帮助孩子提高学习的能力,才是最关键的。
因为考试成绩差孩子受到打骂只会更加挫败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在现实的生活中,很多家长自己平时并不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但是孩子考试成绩一旦很差的话不进行反思和分析,仅仅只盯着孩子的成绩说事。说到恼火处甚至就会训斥打骂孩子。很多性格上自卑内向叛逆的孩子,在学习上不肯用心努力的多数都是,多数都是因为父母经常打骂自己孩子。打的越多的孩子,反而成为了越来越难教育的孩子。
对于因为考试成绩而受到打骂的孩子,在他们的内心中看来父母只关心考试成绩,对于自己永远只是考试的机器,成绩决定了一切,他感受不到父母对于他的关怀。所以因为考试成绩,而打骂孩子是万万要不得的。孩子考试成绩差,肯定是有多方面的原因,找出成绩差的原因,亡羊补牢才是优秀的家长应该做的,仅仅依靠打骂孩子是提高不了孩子的成绩的,更加容易挫败孩子日后的学习积极性。
成绩的好坏也不能够判断一个孩子的优劣,因此家长不能够通过暴力教育的手段来总结孩子的成绩,这样的处理方式既会伤了孩子自尊又会破坏孩子学习上的主动性。
与其寄希望于打骂孩子提高成绩,父母不如多学习一些家庭教育知识绝大多数的因为孩子成绩不理想而打骂孩子的家长,多数都是没有什么教育孩子的概念,更没有什么科学培养孩子的手段。这样的家长都坚信他只有通过严格的打骂才能让孩子重视其学习,家长自己都因为成绩不好,反复揪着孩子的缺点不放,大声的训斥和打骂是改变不了结果的,其中通过打骂来达到教育目的的,基本上是没有成功的,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仅没有提高,更多的反而造成了厌学。所以个人建议,家长还是要重视自己家庭教育知识的更新,如果作为家长的对待孩子学习的观念永远是陈旧的,不能与时俱进的,总是将孩子学习成绩的不好归结于孩子的本身,作为父母的家长,却不愿承担自己的教育之过。作为家长,你就是把孩子打上几遍,也是不可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的。
作为家长只有认识到自己孩子在学习上的消极错误做法,认真反思自己作为家长教育上的偏差,重新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对待孩子多一些,肯定多一些欣赏,让孩子从内心感受到父母对于自己的关心,让孩子在学习态度上能够有所改善。再通过各种辅导手段来帮助孩子突破学习瓶颈远比打骂孩子要来的科学,而实际有用的多。
作为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提升学习状态,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才是根本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只有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才能逐步的提高学习效率,最终达到提升学习成绩的目的。作为家长如果有时间的话,每天应该和孩子心平气和的交流讨论学校的问题,更多的时间陪着孩子哪怕是和孩子一起去参加一些文体活动,随着和孩子接触的机会的增多,逐步的培养孩子的与父母的情感,让孩子乐于在学习的问题上与父母进行交流,在平时的这种点滴无声处,对孩子的学习进行引导和教育。
1、不管孩子的成绩有多差每个孩子总有那么一两门相对较好或者更有兴趣学习的学科,那么作为家长就应该鼓励孩子先把这些较好的学科学习好不会丧失对于学习的兴趣和自信。通过这一两门学习的好的学科来帮助其他学习差的学科保持学习的劲头。
2、对待孩子学习比较差的学科,也要科学的进行去补课,不能将全部的时间都用来补习这些薄弱的学科,否则补来补去,不但成绩不能够提升,还会造成进一步的后退和学习信心的降低,应该全面的合理的分配时间保证所有学科能够稳步增长。
3、用赞赏的态度来欣赏孩子学习上的进步,作为父母来说,哪怕孩子的考试成绩只进步了一分也应该学会欣赏孩子,让孩子能够体会到,通过努力得到的进步是父母会给予积极的肯定的,那么孩子在后来的学习中才能更加主动的学习,把孩子真正想学好会认真学习的这种强烈,求知欲启发出来才是父母真正需要做的事情。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先谈下“教育不是万能的”
教育本身是教授和孕育,把已经有的经验和知识传授,引导求学者变得更优秀。
从主动被动来说,属于被动传授。只有学生主动接受,才能是教育达到理想化。
所以,有个词叫“求学”,也叫求知欲。求知的欲望越大,学的更多。
另外,谈教育,是将已经有的经验和知识传授。所以并不是你学了就一定最强,只是比你自己以前更强更优秀。
再谈教师不是万能的有句话更能让人理解“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
教师把知识都讲出来了,学生能接受多少是个体原因。比如网上说的一个段子,学霸是开千兆宽带听课,学习好的是开百兆宽带听课,学习中游的是开4g听课,差生没开流量。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该如何解决?
农村教育问题解决之道,是“解决生存和陪伴之间的矛盾”吗?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真的有那么难吗?
教师互动:我在农村教育一线工作多年,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孩子在留守儿童中所占比例很高。这些孩子大都是隔辈儿养着,爷爷奶奶年龄大了,力不从心,顶多管个吃喝,不饿着不冷着就万事大吉。孩子的爸妈跟我通电话,最常说就两句话,一句是“我家孩子就交给老师了”,一句是“一边是生存一边是儿女我这也是没办法啊!”农村教育问题解决的根本之道到底是什么?是解决生存和陪伴之间的矛盾吗?提出这个问题,是想引起大家的重视和思考。
答:谢邀。农村教育问题解决之道是“解决生存和陪伴之间的矛盾”?我并不这样认为。我的不同意,不是主观情绪随口随便说的,是有根有据从真实生活案例中总结来的——农村教育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绝不是解决生存和陪伴之间的客观矛盾,而是“解决过度物质欲望与亲子陪伴之间的主观选择矛盾”!
第一,农村教育问题解决之道,为什么不是“解决生存和陪伴之间的客观矛盾”?
农村教育问题解决之道,为什么不是“解决生存和陪伴之间的客观矛盾”?之所以产生这样“美丽的误解”,是因为绝大多数人对农村的印象还停留在多年以前自己所经历或影视剧所表现的、赵本山小品中黑化了的农村旧面貌以及农民旧形象中。
且不说家家户户大都有的大彩电、洗衣机、冰箱、自来水等标配,境况好些的,至少有半数以上人家的天然气、互联网、小洋楼或大瓦房也差不多成了标配。如果按存款数量、小汽车拥有量及人均住房面积计算,如今农村大部分家庭比小城市中等家庭要过得好的多。除了大量务工人口的劳务收入绝对拉升农村家庭收入之外,国家对农村倾向性政策的密集扶持、密集补贴也占了相当部分——解决不了生存或温饱问题的农村和农民有吗?西北五省2011年贫困人口为1852万人,占西部地区贫困人口比重的近1/3,但如今呢?2019年呢?生存线以下人口起码在广大西北的存在不超过3%!而西北几乎是华夏地域最偏、地势最差、水土最坏、收入最低的片区。所以说,生存与陪伴之间,并不是客观的、不可调和的绝对矛盾。
事实上的当下农村的真实生活状况是什么样子呢?按平均水平来说,家家户户衣、食、住、行等等方面的富裕、宽裕程度,都要强过中小城市普通工薪阶层。
1、从“衣”而言,谁没有个几十件?
从“衣”而言,应时应季的新装,从大人到孩子,年年季季各种添,实体店购的、网购的,各式各样的新衣不老少,谁没有个几十件?物质欲望再强烈些、奢侈些的女性上百件都是常态。有些新衣裳甚至上身一两次洗水后就压箱底儿了,看不上穿或忘记穿了;如果再加上家里头在外务工人员从所在大城市带回来的城市人口转手赠送的八九成新四季衣裳,说是满屋子、满箱子、满柜子堆得都是衣裳也不为过。
至于“穿不暖”这种旧历史,如今的农村孩子根本就无法理解好吧,不少孩子求得是“穿得时尚”——有无孔不入的影视资讯及时装信息作风向标,你若有心可以在农村小学或中学里瞧瞧,孩子们身上衣服、脚上鞋子甚至书包与发型,哪样儿不是紧赶着潮流的?哪样儿不是紧追着时尚前沿的?区别无非是,有些孩子被家里娇纵的厉害所以想要啥就有啥,追时尚更快更紧;有些孩子过度消费欲望被家里管控的稍微严一些,追求时尚的步子稍微滞后一些罢了。
多么遗憾,拥有了许多漂亮衣裳和花样翻新新书包、新文具、新手机的孩子们,却不能拥有与爸妈一日三餐粗茶淡饭的平常相守,不能拥有鸡飞狗跳各种闹腾后被揍被骂又被疼被宠的日常陪伴。
2、从“食”而言,不少农村家庭日常食用的馒头面条都是花钱买成品
从“食”而言,如今的农村正如君所见,西北陇原大地上无数的村庄十室九空,上至六七十岁身体还算健康的老人,下至十三四岁勉强称得上是劳动力的半大孩子,大家一窝蜂都涌去了城市,青壮年去工地或其他行业赚个高收益,老人和妇女去敬老院或医院当护工挣个中等收益,十三四岁的毛头小子或如花女孩儿在这样那样不合格用人单位当个黑劳工挣点低等收益——曾经人声鼎沸、炊烟袅袅、鸡犬相闻的农村,还剩下什么人呢?这些被剩下、被留守的人们日常怎么吃的?
杏子熟了,落得满地都是,夏日的雨下一场、太阳晒一场,腐烂的杏子味在寂静无人的村庄上空默默弥漫。没有谁嬉笑打闹眼巴巴盯着杏子熟得最早的那棵树,呼朋唤友彼此壮胆颤巍巍爬到最高的树梢,摘到最好的那几个冲回家孝敬给长辈赢得几声夸赞或笑骂……是的,杏子熟了,没有人吃,甚至连个去树下捡杏子、晒杏干或拾掇杏核的人都没有。除了没有人气,一切城市里有的农村都有,城市里能吃得着的农村都有,真是什么也不缺。冰箱里从冷藏到冷冻都塞得满满当当——老人们胳膊疼腿疼,体力急剧衰竭,蒸不动馒头,擀不动面条!
家常饭要吃的馒头、面条都是半大孩子跑去小小集市买成品回来。如果实在连个半大孩子都没有,青壮年回家过年的同时便会置办好大半年甚至整年的易存吃食,比如挂面,直接拉一车麦子去集市磨面坊兑换几百斤,先带回百来斤存在家里,吃完了就电话遥控给钱请人从磨面坊再领百来斤送到家,足保老人孩子每天煮一顿面条到年底也吃不完。成品蒸馍烤饼油饼买回几百个冻在冰箱里,一个冰箱不够就两个,还得存储买回来的蔬菜瓜果!
多么遗憾,老人们太老了,挪着小马扎一点点在地里头往前蹭着下几样菜种子,再复杂点的耕作或菜蔬实在是务不动了啊,只能眼睁睁看着门前屋后的菜地逐年荒芜,看着曾经精耕细作的良田被机器连年粗糙耕种越来越“吃化肥”、越来越贫瘠。
3、从“住”而言,谁家只满足个片瓦遮头?谁家不是大瓦房或小洋楼?
从“住”而言,如今西北农村的住房条件确实好太多了。原本就在塬上或离塬上较近的村庄,基本上家家户户都盖了大瓦房,有些人家是带车房和洗澡房的四合院,占地宽广,整洁漂亮;也有些人家盖得是小楼房,二层或三层,栽花种草,设计时尚。这些将曾经大片大片良田分切成碎块儿的、拔地而起密密麻麻的新楼新房,绝不比城市大款们的小别墅差。至于那些原本在偏远山里头住窑洞的人家,也被整村整村搬迁出来,住进了由政府牵头建设并且大额贴补的小康屋,整齐有序合理规划的小院子、又便利又便宜的自来水和天然气。有些小康村建的实在贴心,素白瓷砖贴围、青花瓷砖勾边的大炕,由社会渠道捐助批量设计、精美又实惠的窗帘,由专家设计统一施工、又节能又好用的灶台……等等这一切细节都是弄好了的,新迁来的人们只需要带着铺盖行李直接入住即可。
唯一遗憾的是,这些四合院或小楼房,美则美矣,就是太空太大了——没有人的村庄,还叫村庄吗?没有人的房子,还叫家吗?村与村的柏油路再怎么平整、新盖的房子再怎么长脸,也都只是路和房而已。
4、从“行”而言,差不多的村庄半数人家都有小轿车
从“行”而言,如今的农村出行条件也确实好太多了,除了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公交之外,家家户户都有的摩托车、小三轮车那是标配,还有半数以上的人家拥有小轿车,甚至于有些人家的小轿车不止一辆,老一辈儿有属于自己的旧车,小一辈儿成长起来出去打工的年轻人也有自己分期付款的新车,与城市里人们小轿车的拥有量相比,唯一区别是小轿车的档次,城市里中高档次的小轿车占主流,农村中低档的小轿车占主流,除了在城市站稳脚跟、紧追潮流、要面子要派头的年轻人选中档小轿车,大多数家庭所拥有小汽车以载货载人两用的面包车或两三万的电动汽车为主。
唯一的遗憾是,这些漂亮汽车大多在漂亮车房里蒙尘,逢过年才能“开张”一回。村子里没人了,所有能动能走能干活儿的都离开了,只剩下病痛缠身无法出行的老人和呀呀学语无人教养的小孩子再加上那只一直望着路口总也望不见主人的永远沉默的看家狗,老人孩子和狗,一日日守着空荡荡的房子车子和空茫茫的村庄与未来。
第二,农村教育问题解决之道,为什么是“解决过度物质欲望与亲子陪伴之间的主观选择矛盾”?
“过度物质欲望与亲子陪伴之间的矛盾”,不是客观的矛盾,而是成年人主观选择的主观结果。而这些由于社会价值体系异变、个人主观攀比、传统观念遗毒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的过度膨胀物质欲望,在广大农村最直接的表现方式有三类,一是亲子陪伴与生活消费欲望之间的主观选择矛盾,二是当下养育责任与巨资盖新房之间的主观选择矛盾,三是长远成长目标与高昂彩礼之间的主观选择矛盾。
1、亲子陪伴,与过度消费欲望的主观选择矛盾
“过度物质欲望与亲子陪伴之间的主观选择矛盾”,是导致农村和偏远小城镇大批量出现留守儿童的主要原因,其第一类表现主要在于“过度生活消费欲望与亲子陪伴之间的主观选择矛盾”。从这个层面深入挖掘、倒追细分的话,是成年人和孩子们共同的过度消费欲望导致了亲子分离——换句话说,孩子们自己的无度物质消费也是导致亲子分离的原因之一。
孩子们有错吗?
孩子们没有错!是因为大人长年在外因亏欠而生的过度补偿心理,催生或催化着孩子们过度的物质消费欲望——可问题是,“多给钱”就能让一个“有父母的孤儿”不孤单吗?就能补偿父母欠下的爱与温情吗?就能让冷风嗖嗖空洞洞的心暖和又圆满吗?
父母在外务工的年限越长,欠小孩子的陪伴时光就越多,这越来越多的缺欠需要越来越多的金钱来填满,而越来越多的金钱填进去却越填越空虚、越填越填不满。于是,大人需要更长的时间与年限在外务工,而孩子除了“有钱花”之外再什么都没有,父母能够证明他们爱子女的唯一方式是定时打钱、打多多的钱,而子女唯一能够证明被父母爱着的方式就花钱、花更多的买更多更好的消费品——这样的恶性循环是身为父母的成年人被过度消费欲望所牵引导致的主观选择错误!
在农村,一个人或一个家所需要的生存成本、生活必须成本真的很高吗?如今的农村中小学,孩子们的书本费、学费全免,就连早餐的牛奶和面包也是国家全额贴补,每天早上准时配发的——真的需要常年常年在外务工才能够活得下去吗?并不是!互相攀比死要面子诱发的、社会大势价值体系驱动的衣食住行等等方面过度膨胀的物质消费欲望,以及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导致的不稳定感、不安全感共同作用下,人们全部生活的意义便成了“第一挣钱、第二挣钱、第三还是挣钱”!
至于“挣钱”之外的生活意义?“挣钱之外”还有生活意义吗?挣好多好多钱、再花好多好多钱,而花好多好多钱便需要再挣好多好多钱,于是,社会价值体系异变导致的生活死循环之大网便形成了;于是,身在其中的每一个人包括城市农村男人女人老人小孩都深陷网中,越挣扎越被缚得更紧——于是,过度膨胀的物质欲望便以“生存为名”冠冕堂皇从人们的总时间成本中瓜分并占据越来越多的部分,那些原本该属于亲子亲密陪伴的时间便越来越少,甚至近乎于无了。
2、巨资盖房,与当下养育责任的主观选择矛盾
“过度物质欲望与亲子陪伴之间的主观选择矛盾”,其第二类表现主要在于“巨资盖房与当下养育责任之间的主观矛盾”。
“土地是爹,劳动是妈,只要撒种啥都往出结。”确实,广大农村的真实生活成本并不高,粮食瓜果和蔬菜都可以从地里长出来,油盐酱醋、穿衣吃饭等日常开销也不算太高,可为什么绝大多数民工背井离乡一去十几年、几十年的不返乡呢?需要掏空几代人心血的、最大笔的开销一是盖房,二是彩礼。
不论是攀比所致、社会所逼或生存硬需求,在农村,盖新房是绝对开支,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在医院里当护工、在工地上当小工、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起早贪黑吃苦受累的赚,从一百到一千到一万到二三十万慢慢抠、慢慢攒,攒得差不多了“荣归故里”去盖房,你家盖了个九连环的大瓦房,我家就得盖个十二连环的大套房,家里有几口人、用不用得上这么多间房另说,房子盖得又大又气派,是绝对标准——二三十万远远达不到想象中“又气派又大”怎么办呢?找亲朋好友挪借、找银行贷款。于是,漂亮的大房子成了,年迈的老人和弱小的孩子留在空荡荡的房子里,背负巨额债务的民工又开始了背井离乡、经年累月、没日没夜的奔波辛劳。
生了孩子而不养是真实现状,盖不了大瓦房或小楼房就会被亲朋好友以及全村人看不起是真实现状、没有新房就娶不上媳妇更是真实现状——巨资盖房,与养育责任之间的主观选择矛盾是“有你没我”“你死我活”的,怎么办?这是个挖骨剔肉式两败俱伤的两难选择,怎么办?
“有苗不愁长嘛”,孩子既然已经生出来了,有亲爷亲奶守着,饿不着冻不着,一天天也就长大了——至于“这个苗会长成什么样子?”有谁会深想吗?一是爹妈的格局及文化程度所限,想不了那么远;二是纵然可以想那么远,“会长成什么样儿”的那个远离得还很远嘛,还在未来嘛,先把脚面一寸处、当下里的急关难关过了再说。于是乎,理所当然的,人们像鸵鸟似的把头埋进沙子里、自动自觉蒙上自己的眼睛不看长远不管未来,只顾着当下里“能挣多少钱”“能盖多大房”!
于是,在“巨资盖房”与“养育责任”不可调和的绝对矛盾中,年轻的父母们理所当然的选择了前者,天经地义的放弃了后者,而且放弃的理直气壮:盖了大房子,将来娃长大了娶媳妇就有底气、不愁肠了嘛。至于娃成长的过程中是长正了、长歪了,那完全是另一回事。把娃生下来、好吃好喝“饲养”大、再给娶个媳妇,为爹妈的就功德圆满啦,足可含笑九泉。
“咱家盖了(买了)大房子都是为了你”——这是家长们自认为的、自己能够给孩子的最美保障,可事实上,这些孩子长到十三四岁之后会跟他们的父辈们一样背井离乡去打工,与父辈们不一样的是,他们的选择是“打死也不回农村”!
曾经“又气派又大”的新房子旧了、老了,曾经年迈的老人病了、死了,那些在外务工一辈子如今再也奔波不动了的民工回到家乡,守在与他们一样老了的房子里养育他们孩子的孩子。一代一代,放弃了养育责任与亲子陪伴只管挣钱的父母与子女之间亲情的纽带越来越脆弱稀薄,父母与子女之间唯一的联结便只剩下“我挣钱、你花钱”;爹妈挣着挣着挣不动了,爹妈老迈了。子女花着花着,子女长大了。老迈了的爹妈与长大了的子女之间唯一的联结,也是近乎于宿命般的“我挣钱、你花钱!”
3、高昂彩礼,与长远教育目标的主观选择矛盾
“过度物质欲望与亲子陪伴之间的主观选择矛盾”,其第三类表现主要在于“高昂彩礼与长远教育目标的矛盾”。
当下的农村,过度膨胀物质消费的“必需”与“想要”相互混淆导致的日常开支增加之外,挖空几代人心血的大额开支除了盖新房(或买楼房),再就是高昂的彩礼。
虽然政府近两年屡屡出台限制高昂彩礼相关政策,但以我所亲历及调查得到的数据,周边各县各村镇的在民间极有市场的“相亲角”几乎相当于“女子专卖场”,是近乎于明码标价的,身高长相再加打工能力,“越不行”的要价越高(“越不行”的人家越穷、越不把女儿当人看,“越不行”女性也越没有能力做自己的主),高到三四十万的也有——这只是彩礼!订婚结婚相关的每一道程序及衣物首饰也都有与之相应的配套明码标价,杂七杂八归起来没个六七十万是娶不上媳妇的。
最最可怕的是,掏空几代人心血娶来的媳妇如果没有当祖宗供奉到相当高的位置,稍有得罪人家是会“跑了”的。“跑了”的媳妇换个手机号轻易就能切断了所有联系,然后轻轻松松在某个城市的某个角落安顿下来,与另一个人临时组合“新家庭”堂而皇之过上“新生活”;而赔了钱财、丢了媳妇的那家几代人便会陷入恶性债务危机。陷入恶性债务危机的这一大家子其他成员,看在亲情份上愿意拉一把的唯一选择只能是把年幼子女完全扔给年迈老人然后背井离乡去打工,不看在亲情份上只看自己日子份上的唯一选择,也只能是把年幼子女完全扔给年迈老人然后背井离乡去打工,一个或一对年迈老人照看好几个孙辈儿是常事。
小孩子的爹妈们不知道年迈老人只能管好孩子吃喝、管不好孩子成长教育吗?知道的!怎么可能不知道!知道,却也只能选择“只顾当下的挣钱挣钱挣钱”!至于小孩子在学校的读书成绩、长远教育目标的实现,这些事儿一则太远顾不了,二则嘛,“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就连受过良好教育的小城父母们,也会发出“学霸都是给学渣打工”这样的感慨与疑问,更何况乎本就教育程度较低又普遍无法跟上时代脚步的农村父母们?
这真是一个令人心酸又胆寒的现状:从大城市到中小城市再到农村,无论男女老少大家的目标前所未有的一致,都是冲着“挣钱”而活!挣钱有错吗?挣钱没错,事关家庭生存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事关家庭发展的自我教育孩子教育等等,哪样不需要钱来支撑?但是,多少钱是个够?这个“够”没有绝对的量化指标!这个量化指标是由成年人的物质欲望膨胀到什么程度的主观决定,更是成年人心里头那杆秤的两端对亲子亲密陪伴与过度物质欲望称量之后的本能选择!
是的,亲子陪伴与过度物质欲望、巨资盖房与当下养育责任、高昂彩礼与长远教育目标,这三类矛盾的解决途径与终极答案,只不过是“一种选择”而已,是成年人更重视哪一个的主观选择!
小结:孩子足够好的成长本身,才是金山银山!
简单概括的话,农村教育问题最根本的解决之道,并不是“解决生存和陪伴之间的矛盾”,而是孩子成长需要陪伴的亲子情感需求与成年世界过度膨胀物质欲望需求之间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这一场不见硝烟却挖骨剔肉般疼痛的战争中,并不存在实质意义上的红军与蓝军,这一场战争中的红军与蓝军永远都只是成年人自己!孩子们哪里有什么发言权啊?如果成年人自己真正把孩子放在心上的话,陪伴的实现真心不难——“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只要与孩子在一起,只要陪伴着他们更好地成长,当下的生活略略清贫些又有什么关系呢?至于孩子长大以后的所需,那些大房子、高彩礼之类的能是事儿吗?孩子本身就是一本万利的最好投资啊!现盖的新房子会旧会老,花钱买来的媳妇会跑掉会离婚,存下的钱会贬值会缩水,可孩子从人品到能力都成长的足够好、发展的足够好,其增值空间与增值能力又岂止于一幢房子、一笔彩礼?其本身能力、个人魅力又岂止于“勾不住”媳妇?树有根本水有源头,太多的家长只顾着抓眼前头的芝麻小钱,偏偏就忘记了“孩子足够好的成长本身,才是金山银山!”
祁云:擅散文,善评论。专注于家庭教育、写作辅导、华夏大语文教学研究。
原创版权: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plqiyun)
因为结巴闹出过什么笑话?
那一年,村子里年终评工分时,生产队长宣布:谁背的主席语录多,思想就先进,可评高工分。
村子里有个结巴急了马上就给他老婆教“下定决心,不怕恓性,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那段语录。
结巴子一本正经地样子:
“下么思下下下定决心......”
他老婆故意逗他跟他学着说:“下么思下下下定决心!”
结巴急红脸大声喊:
耶么思地你包(别)管我下几下,你,你么思地只能下一下!
二:集日。
街道旁有个卖西瓜地朝过往的人群吆喝着:
“西瓜!西瓜!红沙嚷!赛冰糖!”
一个结巴刚好从旁边路过,忍不住朝卖西瓜的瞅了一眼,卖西瓜忙热情地招呼着:
“吃西瓜?”
“吃,吃吃!”
卖西瓜的急忙拿刀把西瓜切成两半。
“吃吃不起!”
卖西瓜好不生气,原来碰见了个结巴子。
三年级学生作文写不好怎么教?
然,从每个家庭、每个孩子而言,三年级与四年级,相差的可不至一个年级、一个属相这么简单。从生理心理成长角度及基础知识积累、学习能力提升等方面而言,三年级学生如果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话,四年级学生已经是“黄四娘家花满蹊”了,完全不是一个段位的。亲爱的,大家好!这里是“平凉家长之家”频道,我是祁祁喵。今天是2018年11月28号,是我们的第222期。本期专题:三年级孩子的作文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写不好如何教
读者求助:我家孩子上三年级,因为作文问题,孩子和我都被折腾得特别焦虑。无意中读到了您的“家长该如何指导三年级学生修改作文”,有点释然了。原来,不是我家孩子水平太差,而是家长和老师的要求太成人化、太标准化。为了让如我一样更多的家长心里更有底,能不能请老师费心再出一期专题,说说关于三年级作文到底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等相关问题?
谢谢邀请,也谢谢信任,很荣幸能为您答疑解惑。要说清楚“三年级孩子的作文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这个问题,就必得先揣摩明白《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不同学段的识写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不同侧面的具体要求。这方面资料占篇幅较长,此处不过多赘述。网上很多的,家长们可自行搜索。
1、从课标的角度出发,三年级作文的标准是什么?
两个字:写话。
从课标的角度出发,三年级作文的标准准确括算的话,其实就这么两个字:写话!
但是,家长们别小看这两个字!想想看,语文课标,那是倾国家之力、集千年智慧为孩子们量身打造的个人成长计划书哦,是既考量过孩子们生理发育与心理成长规律的,又考量过社会发展与知识迭代需求的。这就像是胖妹子的减肥计划书,即便制定的合情合理、有规有矩,但若要使其生效,势必得严格甚至严苛地遵守教练规定的一餐一饭、一汤一水,以及每一个时段配套的每一个不同锻炼动作,重复、重复再重复,最终才能收获时间累积的复利回报,成为削肩细腰、身姿娉婷的倾城佳人。
将这两个字拆解开来、铺展开来,就是教育部规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三年级学生的作文要求。
课标中对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分为了三个阶段,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两个年级为一个阶段。即一至二年级为第一阶段,三到四年级为第二阶段,五到六年级为第三阶段。
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应的五个标准,即识写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随着孩子年龄渐长、年级渐升,这五个标准也会按更高层次的要求同步升级。
有必要强调的是,家长们最好能深入了解一下小学生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年龄阶段孩子们需要筹备和到达的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即大语文概念的陈述性知识)有个起码了解,国家课标规定所要求的,严格意义上来说就只是个平均数,绝大多数孩子要远超于这个标准才成,这就像交社保要以当地平均工资为基数一样,课标规定是个最低保障线。处于最低保障线下位置的孩子,前景堪忧啊。君不见,近几年国家教育政策动向频繁,精英教育倾向已非常明显,纵然考上了名牌大学可后劲不足照样被退学或被“大专”。毋庸置疑,语文是一切学科知识的基石,也是决定一个孩子到底能走多远、能飞多高的生命基石。
2、从家长角度出发,三年级作文的标准应当是什么?
两个字:喜欢。
从家长角度出发,三年级作文的标准应当是什么?准确来说只有两个字:喜欢!
虽说语文课标对第二学段的写作,有以下八条具体规定:
一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二是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三是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四是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五是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六是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七是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八是课内习作每年16次左右,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300字的习作。
但是,家长们不要忘记了,这八条规定是对第二学段的,即三年级、四年级学生共有。从国家及学校层面,三四年级归为一个学段没任何问题,反倒更有利于着眼长远的学生个性成长及教学连贯递进。然,从每个家庭、每个孩子而言,三年级与四年级,相差的可不至一个年级、一个属相这么简单。从生理心理成长角度及基础知识积累、学习能力提升等方面而言,三年级学生如果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话,四年级学生已经是“黄四娘家花满蹊”了,完全不是一个段位的。
所以说,尽管都是同一个学段的小学生,但三年级与四年级对语文和作文的要求应当有相当大的不同。家长们别拿四五年级的较高标准要求三年级学生,过高则怯、则畏、则厌;也别拿一二年级的过低标准要求三年级学生,过低则怠、则满、则废。
大道至简,家长对于三年级学生阅读、习作、口语交际方面的要求应当只有一个标准:喜欢!为什么特别强调了“阅读”和“口语交际”呢?大家都明白的,阅读、口语交际这两件事,实质上与作文是一回事。
为何又没有强调识写与写字、综合性学习方面呢?这个家长们应当更明白,作文如果是按照图纸盖房子,那么识写与写字、综合性学习便是盖房子所必须的砖料、水泥等原材料。而原始原材料的积累是实打实的,容不得半天花巧。
兴趣才是第一导师!三年级正是孩子写作兴趣养成的前奏阶段,家长和老师们千万别对孩子写下的任何文字说三道四、指东道西。懂行的家长,就请中肯的、针对性的赞美几句;不懂行的家长,就连赞美的话也免了吧,一个满满肯定、满满赞赏的眼神或拥抱,甚过虚头巴脑千万句。
一言以蔽,三年级学生作文标准从家长们、老师们角度出发,四个字概括就是“没有标准”,三个字概括就是“随便写”,两个字就是“喜欢”,一个字就是”野“。
3、从孩子角度出发,三年级作文的标准应当是什么?
两个字:乐意。
乐意是什么意思?《官场现形记》第八回有这么一句:新嫂嫂竭力张罗:宽马褂,打手巾;先生敬瓜子,装水烟。左一声“大人”,右一声“大人”,叫得陶子尧好不乐意——话说回来,身处于这般被人奉承到浅浅醺醺如同酒微醉、淡淡渺渺如同雪梅开的飘乎状态中,人家有什么求的要的,谁又忍心拒而不应呢?快修炼成精了的我们尚且不能免俗,何况乎三年级小学生呢?
自律到极致的圣贤除外,自虐成瘾的病人除外,但凡正常的普通人,不乐意的事总也干不到很好是吧?只有心甘情愿愿意干的事,才能真干好。不心甘情愿的事,成年人如我们,干出来的那个结果离真的好有多少距离,我们自个心里一清二楚不是吗?即便是赖以养家糊口的本职工作,乐意时的结果与不乐意时的结果,差距那是大大地。所以说,孩子愿意写与被迫写,其结果绝对是高天上云彩与地底上污泥的差别。
怎样让孩子乐意写呢?办法只有一个:玩!
孩子玩到很高兴的事儿很多,孩子哭天抹泪的事儿也很多,怎么样将这些引动孩子真实情绪的事儿与写作完美结合起来呢?这实在是个考验家长引导与转化功夫的大难关——确实很难么?其实也不!录音笔这种小工具几乎可以当得上无敌法宝了。家长只要有心,每天于固定时间(比如餐饭后留出五分钟、入睡前留出五分钟)有意识与孩子谈天说地,话题打开之后,就将主动权交给孩子,家长只要学会听就好。然后呢,瞅准时机,在孩子表达自己言语最连贯、状态最精彩时候进行录音。
对口头作文进行录音需注意的要点有两条,一是录音这事儿,先期别让孩子知道。待孩子自己事后听着好玩了、得乐子了,愿意主动表达自己、主动要求录音时候,就可以放手让他自己玩着录。二是不必每次录音都整理成作文,挑孩子自己喜欢的、乐意的,家长用语音转换小软件帮忙转成文字并打印,然后请孩子在不同场合声情并茂地读给不同的人听,比如给家人、给同学、给小伙伴等。孩子自己诵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将灵感化、生活化的口头作文重新进行系统的逻辑训练的过程,使孩子能够较好地将其内化为书面作文能力的过程。
总之是,三年级孩子的作文应该达到水平,不论是从国家、学校、家长以及学生本人的任何一个角度出发,“写话、喜欢、乐意”这六个字,不只是孩子在校期间语文学科成绩的基石,更是孩子个人素养与生命境界的基石。而这基石最基本的前提就是兴趣养成,即“乐意”。
只要孩子能够将作文这事儿通过“玩”而玩得风生水起,家长们何乐而不为呢?
喵儿曰:后期修改比写作文本身更重要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咱千万别以成年人的功利势利和世故世俗过于苛刻的要求孩子的作文,得让他保持高昂兴趣而从不生怯、生畏、生怠,则孩子们眼睛可见的一花一草、一沟一壑、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眼睛不可见的书里书外、天上地下、古往今来,都可以成为叽叽喳喳、吟吟哦哦的口头作文之泉源,即所谓“天地交而万物通”,心态平和而中正,世间万物、身周巨细就没有不能成为作文素材的。纵然说的写的驴头不对马嘴、让人哭笑不得,那也是独属于自家孩子的作文路上最有温度的回忆。好玉是需要打磨,但华夏民间哲学有个“心急吃不了热豆饭”,官方哲学还有个“相时而动”不是?人类所有的力量,只是耐心加上时间的混合罢了。
一句话概括本篇:三年级作文这事儿,家长、老师和孩子本人大家都别太正儿八经才好。
这里是“平凉家长之家”在线课堂,欢迎互动留言,祁祁喵将用心为你答疑解惑。明天同一时间,我们不见不散!
祁云:擅散文,善评论。专注于家庭教育、写作辅导、华夏大语文教学研究。
原创版权: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plqiyun)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