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赐之门,你认为刘弗陵是汉武帝的亲生儿子吗?
汉昭帝刘弗陵是不是汉武帝刘彻的亲生儿子?这个问题问得有点儿让人莫不着头脑头脑了……提问者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汉武帝临终之时不止有汉昭帝一个儿子,彼时燕剌王刘旦、广陵厉王刘胥都还活着!换言之,汉武帝并不是没得选择、只能让汉昭帝继承皇位。只要对汉昭帝的血统有一丝疑问,恐怕汉武帝绝对不可能放弃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而让一个血统存疑的所谓“儿子”继承皇位吧?除非他脑袋进水了……
更何况,汉武帝还有那么多亲兄弟、那么多亲侄儿,光是他哥中山靖王刘胜就给他生了一百多个亲侄儿,绝对是选择多多!即便只剩下汉昭帝一个儿子,只要他的血统有一丝疑问,汉武帝完全可以选择亲兄弟或者亲侄儿来继承皇位,又为何要把皇位传给一个血统存疑的所谓“儿子”?提问者的这个脑洞开得也太大了!
老来得子对汉昭帝的血统提出质疑,无非因为他是汉武帝的“老来子”。谁说老来得子就一定不是自己亲生的?阿拉法特不是七十多岁还生了一个闺女吗?或许有人要说了,阿拉法特是现代人,谁知道他有没有借助现代生殖医学技术呢?好,现代人我们就不去多说了,就说一说古人。著名的“种马”清圣祖康熙帝,他在康熙五十七年还生下了“老幺”胤褑,虽然这个皇子夭折了,但起码说明清圣祖还能生孩子,不是吗?算一算,这一年康熙多大岁数了,六十四岁!
在看一看汉武帝,他生下汉昭帝时多大年纪?六十二岁,比清圣祖生下胤褑时还小了两岁!如果按照这个逻辑,胤褑的血统岂不是也要存疑?男性与女性的一个最大不同就是没有“绝经期”,女性绝经之后便基本失去了生育能力。但是,男性不同,只要仍然有正常的精子、体力足够支撑“滚床单”,理论上就可以不借助生殖医学技术生出孩子来。因此,汉武帝六十二岁生下汉昭帝并没有什么可奇怪的,这种事在中国历史上其实也并不罕见。
钩弋夫人的背景钩弋夫人与汉武帝的相识在史籍之中被严重“神化”了,说汉武帝巡游路过河间国,有术士——“望气者”对汉武帝说此地有奇女子,于是立即下令“海选”。经过“多方寻找”,一位赵姓女子被人带到了汉武帝面前。那么,她有什么“奇”的呢?据史籍记载,钩弋夫人手握如拳、无法展开,在见到汉武帝之后,汉武帝亲自扒开了他紧握的拳头,神奇的一幕发生了,钩弋夫人的手中居然握着一枚玉钩!因此,这位赵姓女子也被称为“拳夫人”或“钩弋夫人”,拳者握拳也、钩弋者玉钩也……
作为现代人,没有谁会去相信这种事情。很显然,这就是人杜撰出来的。不管是下面人忽悠汉武帝也好,还是汉昭帝为了强调自身的“君权神授”、给自己亲妈脸上贴金也罢,这事情不可能是真的。当然,也不排除河间王之类人物出于政治需要,用钩弋夫人作筹码、众人联手诓骗汉武帝的可能性。但是,有一点基本可以肯定,钩弋夫人并不是什么贵族、世家女子,她只是通过“海选”来到汉武帝身边的普通民间女子而已。
那么问题就来了,一个普通的民间女子,无权无势无背景,却能一步登天,她唯一的靠山就是汉武帝,不是吗?没有汉武帝的宠爱,她什么也不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汉武帝就是钩弋夫人的一切,她又怎么敢给汉武帝带绿帽子?再者说,钩弋夫人被汉武帝“收编”之后就一直很受宠爱,加之远离故土、又居于深宫,在长安城根本没有她的圈子,身边不是宫女、就是宦官,就算她想给汉武帝带绿帽子,可是跟谁私通呢?总不能随便路边上拉一个陌生人吧?自此,钩弋夫人与她人私通生下汉昭帝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综上所述,汉武帝刘彻老来得子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六十二岁生下孩子的男性在现而今比比皆是,在中国古代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儿!更何况,钩弋夫人区区民间女子,是汉武帝给了她一切,没有汉武帝她将被“打回原形”,她又怎么可能去给汉武帝带绿帽子呢?再者说,一个河间国(今河北省)的女子,突然到了长安(今陕西省),那里根本没用她的熟人、没有她的圈子,身边除了宫女就是宦官,就算钩弋夫人想给汉武帝带绿帽子,恐怕也找不到什么合适的男人,不是吗?因此,汉昭帝的血统不可能存疑!否则汉武帝还有两个亲生儿子燕剌王刘旦和广陵厉王刘胥在,凭什么要把皇位传给一个血统存疑的所谓“儿子”?汉武帝被骗?怎么可能!那么多盯着皇位的主儿,只要汉昭帝的血统有一丝存疑,首先刘旦和刘胥就会第一个将这件事捅到汉武帝面前去,不是吗?
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做为一个中国人,这个要是不太清楚可就有点尴尬了!我来说一下吧!
一、春节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二、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这便是春节过后的第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也是过去姑娘小伙最喜欢的日子之一。
三、清明节
清明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公历4月5日左右。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相传在春秋时期,有“割股啖君”之功的介之推辅佐晋文公重耳回国后,功不言禄,与母隐迹绵山。晋文公求之不出,抱树而死。后来晋文公为悼他,禁止国人在之推死日生火煮食,只吃冷食,以后相沿成俗,这一天定为“寒食禁火节”。寒食节最初确定在寒冷的冬季,后来“随时之宜,唯变所适”,逐渐演变确定在了清明节令期间。鉴于寒食节活动内容长期在清明节日期间进行,久而久之,寒食节名称渐渐被“清明”所替代。一般风俗是在清明前一天或两禁火禁烟,吃冷食。 四、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主要一说是纪念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在这一天人们吃粽子,划龙舟。
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在我国,在这一天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据民间传说,这一天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并且很少有人看到喜鹊,原因是它们到天上银河为牛郎和织女搭桥相会了。所以这一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现在中国人为了同西方的公历2月14日相对应,这一天就看成了中国式的情人节。
六、鬼节(中元节) 七月十四/十五
相传,每年从七月一日起阎王就下令大开地狱之门,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血食,所以人们称七月为鬼月,这个月人们认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每年农历七月十四/十五日为盂兰节,又称中元节、七月半或鬼节,过去人们在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还准备一些菜肴、酒、饭、金银衣纸之类到路口去祭祀鬼神.
据说,当日阎王也会披着盛装和鬼众们共度佳节,并且让我们活着的人一起为他们祝福,祝愿另外一个世界的人们心想事成,快乐享受人间没来得及享受的幸福。因此,我国许多地方界时将举办祭祀、参佛、净墓、回顾、赏花、垂钓等活动以示庆祝。
七、中秋节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八、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全国各机关、团体、街道,往往都在此时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
九、小年春节民俗。在春节前某日“过小年”。小年即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在中国,它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主要习俗有两个:扫年和祭灶。
十、除夕(年除日)腊月的最后一天为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除夕零点为两年的分水岭,俗语说:“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除日的活动很多,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响(放鞭炮),二是红(贴春联),三是火(点灯守岁)。
除日的主要活动是挂家堂字画,贴春联、年画、窗花,祭天,请神,祭祀等。家堂(卷轴图画)、字画要贴在堂屋正中。春联的内容十分丰富,一般大门上贴的是“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之类显示门第家风的春联,进门迎壁墙上要贴“抬头见喜”、“万象更新”之类的年关吉利的单联,正房门上贴“国泰民安,人寿年丰”之类祈求福寿安康的对联,中堂两边要贴“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之类的祝福祝寿的对联。店铺要贴“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之类寓意招财进宝的对联,天地堂两边贴“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炉香”,宅神堂两边要贴“年年多吉庆,月月保平安,”灶君堂两边要贴“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之类祈求保佑的对联。粮囤上贴“五谷丰登”、“粮食满仓”,猪羊圈贴“六畜兴旺”,牲口槽贴“骡马满槽”,大车上贴“日行千里路,夜行八百里”,其他地方还要贴“福”字(有些地方把“福”字倒贴,意为“福到了”)。鲁西、长岛和蓬莱沿海农村,家中有人去世,三年中不贴红对联,改用绿色对联。日照沿海渔民除日午后到渔船贴对联,将“招财进宝”合为一字,贴于船头,五桅风船的桅杆上分别贴“大将军八面威风”、“二将军日行千里”、“三将军随后听令”、“四将军一路平安”、“五将军马到成功”。长岛县渔民除日早晨为渔船挂大吊子(长方形大旗)拉米旗,傍晚,到船上挂灯笼,设祭桌,敲锣打鼓,放鞭炮,焚香纸,祭海龙王。山东各地都盛行贴年画,年画内容十分丰富,有各种故事如《唐僧取经》等,有历史故事如《李自成》、《楚汉相争》等,有戏曲故事如《回荆州》、《白蛇传》等,还有山水画等。年画的形式有中堂、单开、四条屏等。在诸多的年画中以鸡画、鱼画、娃娃画较为普遍,因为鸡表示吉祥,鱼意味着钱粮有余,娃娃则象征人丁兴旺。胶东、滨州、茌平等地几乎家家贴窗花,窗花一般都是红颜色,其内容因时而异。
旧时全省各地都要在除日祭天。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席或箔搭一个棚子,叫做天地棚子,上面除贴春联外,还要用松枝、竹叶加以装饰,里面的天地桌或香台子上,供奉“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君之神位”,有的还供奉玉皇大帝、地母娘娘等诸神的画像,供品十分丰盛,要全猪全羊、五碗菜、五色点心、五碗水饺、一对枣糕、一个大馍馍,叫做天地供。祭祀时,由家长先点燃三炷香,接着叩头跪拜,并念“祈求天地爷保佑”,然后其他人轮番跪拜,最后烧一道纸表,叫做“送钱粮”。
除日祭祖仪式最为隆重,在这种追念先祖的活动中,也带有一些迷信的色彩。下午开始把家谱挂上,备好香炉、灯笼、长钱、纸表、鞭炮等物,到黄昏时开始请祖。胶东是上坟请祖先回家过年。德州的请祖仪式十分隆重,由本族中长者带领一二子孙,手执长钱,到村头跪下,一边烧纸一边念叨:“爷爷奶奶,回家过年了。”烧完纸便起身回家。到大门前,再烧纸表,鸣放鞭炮,面向大门叩头,并念道:“爷爷奶奶回家过年了,请门神让路”,然后才迈步进门,点燃明烛,彻夜不息。进了大门以后,要在门口横放一根木棍,叫做拦门棍,最好是桃木的,拦住凶神恶鬼不准进门。在院内撒芝麻杆,或者谷草,叫做“踩岁”,据说有什么精灵或鬼怪进来会有响声。海阳县麻姑岛一带,年三十黄昏,合族男子备香纸、“马鞭”(以谷草为杆,糊剪纸)往祖坟焚香、烧纸,于每一坟头插一支“马鞭”,请老祖回家过年,名为“请年”。至家,于街门外设一横木,名为“拴马桩”,于街门外开始撒马草,直至祖谱前,将另一些“马鞭”供于祖谱前,待过年后正月初二晚饭后,持祖谱“马鞭”送至村外,将“马鞭”与香纸一起焚化,名为“送年”。长岛县渔民则于除夕黄昏持锣至祖坟,一路鸣锣,呼唤祖宗回家过年。即墨牛齐埠一带,在布置年节祭祖的同时,必在大街靠墙的地方用3块土坯搭一个小屋,俗称“孤魂棚”,棚内设一个牌位,上写“孤魂之位”,两边贴一副对联:“往日无主今有主,此处非家却是家”或“往日无主今有主,昔日无家今有家”,横批为“四方孤魂”。此后五更发纸,初一拜年,初二送神,都要祭孤魂棚。
除日这天,民间家家做供品。胶东的供品有鸡(吉祥)、鱼(年年有余)、盛虫(蟠龙,一般在腊月二十八日蒸好,除日半夜供上,过了正月十五撤下,至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吃掉)、团圆饼(用面做成太阳的形状,分层蒸熟,染色,祭日供上,初一中午全家分食,所以叫团圆饼)、猪蹄、小米枣饭、水果、蜡烛、香纸等。泰安团圆饼供品的造型非常美观,用萝卜、豆腐和豆腐渣做原料,雕塑猪、羊、西瓜,加以彩绘。
鸣放鞭炮是除日一项重要活动。爆竹是古人用来驱逐疫鬼的武器。除日鸣放鞭炮的时间各地不一,滕州家家都在午后放一挂火鞭,德州在除夕吃完饺子以后开始,一直到初一拜年,响声不绝,胶东则于除夕饺子刚煮好时,开始祭祖,鸣放鞭炮。龙口、蓬莱以及胶东东部在除夕零点鸣放鞭炮最多,烟火此起彼伏,炮声响成一片。
包水饺、吃水饺是除日的重要内容。包水饺有的安排在除日下午,有的安排在辞岁酒之后。一般包三种饺子,一是荤的,晚上吃;二是素的,祭神用;三是验岁的,包上硬币、红枣等,初一早晨吃。胶东的除夕饺子讲究很多,除夕包饺子叫做“吃去年的陈粮,挣新年的钱财”,饺子包好后,要放上桃枝,叫做“驱邪避恶”。有的要包上豆腐,吃着有“斗福”之运,吉不可言;有的要包上四样素菜,叫做“四季发财”;有的要包上糖块,叫做“新的一年有甜头”;有的要包上花鱼,叫做“年年有余”;刚娶新媳妇的,要在饺子里包上红枣、栗子、花生米,意思是“早立子,生得花花,有儿有女”。最普遍的是在饺子里包上硬币,表示“新的一年有钱用”,硬币数目一般是四、六、八、十,四是“四季发财”,六是“六六大顺”,八是“四平八稳”,十是“大发财”。但乳山一带则忌四,因为四是“事”的谐音。博兴把除夕包的水饺叫做团圆饺子,据说包饺子时,全家团圆,意味着来年一家人和和睦睦,欢欢乐乐。如果有个别成员没有归来,就一边包着饺子一边念叨,盼他早点归来。如果家中有新亡之人,则全家为之流泪,表示哀悼。鲁西南地区除夕煮饺子时,要燃一挂鞭,声音越响则认为越吉利。
山东有除夕守岁的习俗,除夕晚上,全家团聚(或三世同堂,或四世同堂),饮酒叙谈,终夕不眠,叫做守岁。旧时守岁一般都是通宵达旦,建国以后,守岁一般都是象征性的,10点以后各自安寝。近几年来,大家都要看完电视春节联欢晚会才睡。守岁的重要特征是点灯度夜,一直到黎明。莱芜把守岁叫做“熬五更”,一般是老年找老年,青年找青年,妇女找妇女,大家凑酒菜,一边饮酒,一边谈笑,但不能喝醉。有的是一家人喝五更酒。胶东有吃年夜饭的习俗,除夕半夜吃饺子吃面鱼(鱼形馒头)。此时,人们没有食欲,但是非吃不可,一般都吃一块“鱼头”或“鱼尾”,寓意是“头尾都有余”。即墨的年夜饭要吃豆腐和鱼,叫做“福有余”,要吃芋头,叫做“黏合”(意思是团结和睦),要吃黍糕,叫做“年年登高”。此外,还要朝大门口泼饺子汤,据说门神不让无家可归的亡魂进门,只好让他在大门外喝口饺子汤。发纸时,有的人在大街上焚香烧纸,朝着财神的方向叩头,叫做接财神。有的人到处转转看看,据说此时宝贝会变做小动物出来过年,蛤蟆是金蛤蟆,蛇是金条,一旦遇到,决不能放走。午夜饭后,晚辈给长辈叩头,长辈要给晚辈送钱,一人一份,叫做“年份子”,有的人家分糖块,叫做“甜头”。
旧时除日有很多忌讳。泰安、招远等地凡是做供品的饺子要用素馅,一般用豆腐、鸡蛋、菠菜和植物油调馅,饺子要小一些,形状象元宝。据说这样的饺子,神灵吃了头脑清醒。除日请神灵之前,家庭成员和物品必须齐全,否则就是人不团圆、财不完整。神灵请来了以后,供桌两旁的座位,任何人不得占用,否则就是与祖先争座位;不得吵闹,更不得骂人,否则就是对祖先不敬;不得把喝剩的茶水泼在地上,否则就是混淆了浇奠与泼水;大祭神灵时不得高呼孩子的名字,逝世不满三年者不能当神供奉,需要另写牌位单独供奉;香台前的元宝不能扫掉,送神后要用纸包起来,作为二月二围宅之用,据说可以得到神灵的保佑;送神前不得外出挑水,迫切需要时可以带上一对纸做的小元宝到井台上焚烧,以求得井神保佑。
三门记原文及解析?
原文:
天地阖辟,运乎鸿枢,而乾坤为之户;日月出入,经乎黄道,而卯酉为之门。是故建设琳宫,摹宪玄象,外则周垣之联属,灵星之横陈;内则重闼之划开,阊阖之仿佛。非崇严无以备制度,非巨丽无以竦视瞻。惟是勾吴之邦,玄妙之观,赐额改矣,广殿新矣,而三门甚陋。万目所观,辟之于人,神观不足,一身之内,强弱弗侔,非欠欤?观之徒严焕文深念前功,是图是究。
时则有夫人胡氏妙能,捐其簪珥,给其资用。爰壬辰之纪,岁亟先甲以庀徒。曾几何时,悉更其旧。翚飞丹栱,檐牙高矗于层霄;兽啮铜环,铺首辉煌于朝日。大庭中敞,峻殿周罗,可以树羽节,可以容鸾驭;可以陟三成之坛,通九关之奏; 可以鸣千石之虡,受百灵之朝。气象伟然,始与殿称矣。
于是吴兴赵孟頫复求记于陵阳牟巘。土木云乎哉,言语云乎哉。惟帝降衷,惟皇建极,因人心固有,与天下为公,初无侧颇,无充塞然。或者舍近而求诸远,既昧厥元;欲入而闭之门,复迷所向。孰与抽关启钥,何异擿埴索涂。是未知玄之又玄,户之不户也。
夫始乎冲漠者,造化之枢纽;极乎高明者,中庸之阃奥。盖所谓会归之极,所谓众妙之门。庸作铭诗,具刊乐石,其词曰:
天之牗民,道若大路。未有出入,不由于户。而彼昧者,他岐是骛。如面墙壁,惟弗瞩故。脱扃剖鐍,孰发真悟。乃崇珍馆,乃延飙驭。閈闳洞启,端倪呈露。四达民迷,有赫临顾。咨尔羽䙱,壹尔志虑。阴阖阳辟,恪守常度。
集贤直学士朝列大夫行江浙等处儒学提举吴兴赵孟頫书并篆额
解析:
笔法:此书显露出来的赵字用笔风格,与《妙严寺记》《胆巴碑》等如出一辙。赵字的用笔,一方面恪守中锋、顺势的原则,一方面又杂糅行书的笔法,从而形成了或藏锋痕迹含蓄,或露锋意味明朗的风格。既不同于魏晋、南北朝书法的工整、严谨,也不同于唐楷的法度森严与精雕细琢。 从单个字的处理来看,线与线之间的顾盼承接,空间与空间的虚实对比,无不包含着一种内在的力量和如涓涓细流永无休止之势,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线条娴熟的驾驭能力,如“臣”字,其中虽少一笔,但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在势的处理上一笔到底的那种按捺不住的律动。
结体:此书结字方正,左右、上下之间的呼应紧密,字形大小因其自然而由之,布白在匀称之中却又能够表现虚实之间的和谐相处。有些字分别添加、减省笔画,或者变形书写。添加笔画的有“鸿、建、象、氏、民、旧、陟、土”等字。如“旧”字应当是王羲之、王献之该字写法的杂糅与合成,字形取势则模仿了李邕的写法,即将字底“臼”字作“旧”形,藏在右下角落里。减省笔画的有“摹、念、矗、曾、飙、层、度、远、罗、宪、严”等字,有些是合理运用异体字,有些则为其独创。笔画变位或变形书写的有“悉、旧、几、受、化”等字,大多是唐楷已有之。
瑕疵:楷体书法间架结构务求平正,布白均匀,结构谨严,少数字在这些方面白璧微瑕。“鸾”字上部右侧的“糹”与“言”之衔接过于密切,过于壅堵。“求”字虽系行草笔法,但横连竖钩之处,即左肩处也出现了壅堵现象。“舆”字上部右侧连二点的写法不够清晰。“颇”字之弊,在“皮”的横钩画,虽使用了行书笔法,但失之于折叠之画所形成的夹角过小,也是不应当出现的壅堵现象。“无”字中部第四竖朝左之拐,使本该清晰的布白被挤掉了。“额”字之失,在于左右两部分之间的衔接过于松散,虽然“页”部首横已粘到了“客”的横钩,但彼此之疏松的间隔不够理想,从大章法而言,此字过于宽松,作为篇末之字有懈怠之嫌。
有人说要多行善事?
我老家有一户姓周的人家,老一辈哥四个,现在只有周老大住在村里,三个弟弟在六十年代当了兵,都在部队上提了干,转业后都留了大城市,周老大今年八十多岁了,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五个儿女在八十年代都考上了大学,毕业后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留在了大城市,只有小女儿为了照顾父母回了老家,在市里高中做了一名教师,村里人非常羡慕周老大,都说周老大的爷爷生前做了很多善事,所以他们老周家的后人才会如此有福。提起周老大的爷爷周朝奉,在当地是一个传奇人物,上了年纪的老人没有不知道的,周朝奉出生在清朝末期,那时候社会动荡,百姓生活非常穷苦,东北这地方土匪胡子非常多,几乎每个山头上都有靠打家劫舍为生的胡子。
周朝奉幼年父母早亡,有一个叔叔也很早过世了,从小跟着守寡的婶娘和堂妹一起生活,婶娘对周朝奉视如己出,当亲生儿子一样对待,周朝奉从小在城里一家酒楼当了伙计,学了一手厨师的手艺,长大后自己开了一家小饭馆。
有一年冬天,天色傍晚的时候,一个衣衫褴褛,十三四岁的小乞丐倒在了周朝奉的饭馆门前,周朝奉心地非常善良,就将小乞丐抱进了屋里,放在热炕上,喂了点稀粥,把小乞丐给救活了。
小乞丐被救醒后,周朝奉就对小乞丐说:“天这么冷,你这么小的年纪,出去也没有活路,就暂时留在我的饭馆里当个小伙计吧,等春天暖和了,你再另做打算。”小乞丐千恩万谢,就留了下来。
第二年春天,小乞丐就对周朝奉说:“俺是从山东那边过来的,寻找俺父亲,俺父亲就住在北边的大青山上,去年大雪封山没能进得了山,今天俺就去找父亲去了,多谢周大哥的救命之恩,有机会俺一定报答。”周朝奉给了小乞丐两块银元,让他路上买点吃食,小乞丐就辞别了周朝奉走了。
周朝奉开了五年小饭馆,后来娶了一个妻子,岳父只有他妻子这一个独生女儿,是个经销药材的商人,岳父就和周朝奉说:“小饭馆生意也不好,你不如关了吧,和我经营药材生意,我年纪大了,远路走不动了。”于是周朝奉就接替了岳父,常年走州过县的倒卖药材。东北的胡子虽然很多,但只劫财不伤人,对过往的商人只收取过路费,就像收保护费一样,如果年头不好,还会派人下山到城里,向一些商家借粮,就当提前收取过路费,所以很多经商的人,和胡子都是认识的,周朝奉在岳父的陪同下,走了几趟,胡子们认识了周朝奉这个人后,周朝奉也明白了道上的规矩后,开始独立行商。
有一年,周朝奉领着伙计,赶着七辆马车的货物,从奉天回来的路上,遇到了一伙胡子,领头的竟然喊出了周朝奉的大名,周朝奉仔细打量了这位膀大腰圆的胡子头好久,才终于认出来是当年他救下的那个小乞丐,小乞丐热情地邀请周朝奉去了他的山寨,原来小乞丐的父亲是大青山里一伙胡子头,小乞丐找到了父亲后,也入伙当了胡子,父亲在和其他的一伙胡子争地盘火拼时死了,小乞丐就当了胡子头。
周朝奉在小乞丐的山寨里住了三天,临走时,小乞丐对周朝奉说:“前几天遇到了从京城来的一路商队,这帮人不懂道上的规矩,伤了俺们几个弟兄,就把他们的货劫了,是十多车的苎麻,山上留着也没什么用,就送给恩公吧。”于是,小乞丐就把十多车苎麻,连车带马都送给了周朝奉,周朝奉估计这些东西价值要几千大洋,周朝奉就对小乞丐说:“这些东西太贵重了,等我回去后,给你送来几千大洋来。”小乞丐坚决不肯,小乞丐对周朝奉说:“大哥,这些东西你就收下吧,不要再提钱的事情,当胡子也不是长久的事情,以后等俺万一活不下去了,俺可能还会投奔你的。”周朝奉也不再推辞,对小乞丐说:“等你不愿当胡子时,就来找我,有我一口干的,就不会让你喝稀的。”
周朝奉回到家里后,看着十多车的苎麻,知道这是黑货,也没敢出售,就藏了库房里,想着过几年后,再拿出去贩卖,周朝奉就将十多辆马车和马匹卖到了很远的地方。
又过了三年,周朝奉才打算出售这些苎麻,拆开了几捆想检查一下,结果让周朝奉又惊又喜,原来每捆苎麻里竟然藏着五六根金条,周朝奉拆开上千捆的苎麻,足足得到了五千多根金条,过了几天,周朝奉又去了山上寻找小乞丐,可是山寨里早已经人去寨空,小乞丐带领着胡子不知投奔哪里去了。
周朝奉得到如此巨大的一笔横财,并没有动用也没有告诉任何人,而是偷偷地藏了起来,直到1946年冬天,东北解放的时候,数十万将士在当地驻扎修整,古稀之年的周朝奉,带着两个儿子,才把这些金条拿出来,给全军数十万将士购买采办了棉衣,周朝奉也因此被某位将军嘉奖为开明绅士拥军模范的称号,而周朝奉因为这个缘故,在解放后的几十年里,无论大小运动中,他和子孙后人都没有受到过冲击,而他的三个孙子,也因为这个原因,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非常容易的参军到了部队,提干后转业到了大城市里。
周朝奉临终的时候,才把这段经历告诉了自己的儿孙晚辈,后来人们也慢慢知道了周朝奉所做的这些事情。
通过这个故事,说明一个钱不常花人长在的道理,无论多么巨大的一笔财富,哪怕是座金山银山,也不能让子孙后代永远的富贵下去,也有花空的那一天,而周朝奉把这些财富拿出来,做了利国利民的大事,就是最大的善举,他的子孙后代也因此受到了福报,假如不是周朝奉的善举,他的三个孙子不可能如此容易的当上军人,更不要说能成为军人干部,居住到大城市里去。如果周朝奉没有开明绅士这个称号,周朝奉的子孙后人,也许是另外一种命运。所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视之有度,用之有节。赚钱要赚可赚的钱,花钱,更要花在对社会对自己有益的事情上,才是君子所为。(注:本故事人物都是化名,切勿对号入座。)
有哪些不出名但非常好看的小说推荐?
【传媒教材类话题】
谢邀。我辑注《又然文存(上中下附编)》的流程,之前向出版单位报选题是《李又然文集(文字生涯长编)》。就在《李又然文集》上编(李又然著译)之中,以附注曾披露——上世纪50年代初,中央文学研究所就教材或辅教选本,有过争执或无限上纲;更有甚者,是一再要将教辅材料的诗与小说的推荐人并教研组等三人,打成反党集团。于是,我写了《读〈要区别开来〉和〈可笑孰甚〉——李又然选的两篇作为教材的作品及风波》的文章,以正视听。
问题来自1953年6月后,中央文学研究所第一期第二班副班主任徐刚(班主任马烽、副班主任还有李方立,三人均为中央文学研究所第一期第一班的学员)作总结涉及教研组教员李又然选的两篇作为教材的作品引起风波;此事甚至成为1955年12月30日公木、古立高所作《关于中国作家协会李又然案件的审查结论》举证材料之一。现辑注者终于找到“两篇作为教材的作品”全文刊发揭示真相,亦将当时副班主任徐刚作总结引发风波的回忆节选以辅阅读。
中央文学研究所唯一一个专任教员李又然1942年5月23日,延安文艺座谈会合影,最后一排的五个人中左一为李又然,右一为萧军-郑景康摄鲁藜的诗《要区别开来——对阿垅“论倾向性”的初步认识和感想》,现在读来依然令人震撼,很适合第一期第二班学员日后作为文学编辑阅读,从那时到目前,很少有如此肝胆的文艺批评,何况是用诗来写作。马拉沁夫诸多的困惑,见其书信,当即可知。徐刚作为第一期第一班学员、第一期第二班副班主任,以“原则”要挟教员,显然不讲“原则”,不懂“原则”。这里有必要把鲁藜的这首批评诗、哲理诗找出来给读者看看,何谓坚持“原则”一目了然。
孙用以世界语翻译为汉语的以《春天的歌》为书名,于1931年,由中华书局按现代文学丛刊印行,计266页;该选辑为波兰小说家戈尔札克小说七篇,不知道李又然当年选用的是否这个版本——七篇小说的各题目为:⑴可笑孰甚;⑵毫无趣味;⑶打倒清洁;⑷堂倌者人也;⑸职业;⑹春天的歌;⑺讲文法的一课。由于本文的篇幅所限,现只把戈尔札克的小说《可笑孰甚》找出来(方便读者难也找来),从中会帮助找到李又然选《可笑孰甚》为教材的前瞻。
㈠鲁藜:《要区别开来——对阿垅“论倾向性”的初步认识和感想》(略)中央文学研究所第一期第二班学员刘蕊华1956年3月,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南海与作代会代表及会议工作人员合影,刘蕊华参加㈡戈尔札克作、孙用译:《可笑孰甚》房东要领导他的女儿到世间来,又要送他的儿子到外国留学去。他说:对一切租户,我要加房租了——他就实地进行——觉得很为满意,像完成了自己的职务的人一样。看那,有一大批极可笑的事发生了。
这屋子里,有一家贩卖衣衫,围巾,手杖,和装饰品的商店。商店的东家为了房租的增高而烦恼着;于是他便只管沉思,计算,思量,综合,一直到他决定了的时候:
“我要辞退一个伙计——从现在起,缝一件汗衫我要少付十格络仙(德币名,约值英币一便士余),缝一条围巾则少五格络仙——今年,花红我也要不发了。”他心头的一块石头落下了。
那天之后,七个女裁缝和三个做围巾的女工不得不每天多工作一小时之久,去赚到以前所得工资的数目。商店里的那个佣人也为了这事叹气,说他不能买一棵小圣诞树给他的孩子们了。那一个辞退了的伙计自己去开了文具店,三个月后,他蚀去了他妻子的嫁妆和自己的一点小资本;后来他卖掉了一切,上美洲去了。
就在这一间屋里,还有一家别的小店——蚀本的——它的东家也为了租价增高之故而烦恼着;后来他沉思着,最后又决定了:“以后我们买面包,土司,应该到卖得贱一点的面包店去,虽然他的货物要坏一点——买肉和别的什么,我也要到卖得贱一点的贩子那里去——关于粉和盐的种类,没有一个人能够完全懂得,而且牛乳就使掺一点水,也是和纯牛乳一样有相同的白色的——商业并非感情上的事哩⋯⋯”
在临街的二层楼上,住着一个律师。他也为了租价的增高而烦恼着,又告诉给他的妻。而律师夫人就决定了:“我不再做贫儿救济会的会员了——我要每月只付六卢布(卢布:俄币名,约值英币二先令一便士半)给女教师,七卢布给集古斯约的教师——我也不再为孩子们订阅《我的杂志》了,我要劝我的丈夫,别再订阅《三东》那种并非律师所必需的杂志,而且此后我也要在商店里争让价钱了。”
那位六卢布的女教师教授了课程上的功课,却省下来不付钱的一课,就用以教给那门房的儿子。那位集古斯约的教师对他的母亲说:“他们不肯多付钱,可是做学费也尽够了,至于冬天的皮外套——我全然不需要,因为冬天又是会热的吧。”
商场里的女店员们都诉苦说,现在的生意一点也赚不到什么,因为人人没有要买的东西了。
在四层楼上一间小小的事务室里,有一个通信售书人住着。当他一知道了增高租价,他就跑到他的朋友那里说:“你昨天对我说起的关于晚上两小时的事——我决意接受了。”他的朋友却回答道:“我听到好像他们已经雇定一个人了,可是我试去打听一下吧。”
他们告诉这候补者说,位置已经没有空了;他又带来这消息去告诉他的母亲——一个花白头发的穷寡妇。
有一个医生,住在三层楼的,出诊到上维斯妥拉区的一个病人那里,仍旧要收一卢布的诊金,因为人真不能以博爱自娱了,假如房东竟增高了租价。而那个病人的妻,将仅存的一卢布付给了医生之后,就没有钱去买药了——他拿了布到当铺里,而这布,他不会再去赎了。
四层楼上左边的公事房里,一位办事员断定说,在生活环境渐渐变得不幸了的时候,人是不能像猫一样的。为什么呢?假如有所给予,就应得有所收取。贿赂——人家都以这为丑恶之至的,然而它却有许多正的方面哩。
在戏园里——在洋台的上面——有一个位置空着——假如房租不曾增高,那边就有一位住在五层楼上一间小小的房间的租户坐着了。
在二层楼的院落里的办事室,因了租价增高之故,减少了它的办事人了——辞退了一个仆人。这人有三个孩子。失去了那位置,他就成为送报的人,比以前的收入要少二分之一。他将自己的房间的一角,以每月一卢布的代价,让租给一个年轻的花匠。这花匠常常去探望他的姊姊,而她的孩子们正患着喉症,他竟将这病传染给送报人的孩子们了。他们全在一星期之内死去。
这屋子的地下室里,住着一个鞋匠。当他知道了关于加租的可恼的消息,他的一个八岁的女儿正在向他讨十格络仙去买抄本。那个鞋匠就回答说:“女孩子可以不必再读什么书了!”他就送了她到跳舞场里。他有一个妹夫是在戏园里的。此外,他又给他的学徒们吃得更坏了。
有许多、许多可笑的事遇到了;不止一千,甚至于不止三千——它们的因果可以拖到世界的末日。仆人的三个孩子死了,因此这些孩子们的孩子也死了,以及他们的曾孙玄孙们,他们也许会在人类的生活中成为一个角色呢。你要问了:“那么著者在其中见到了什么可笑的呢?”
哦!在其中我见到了许多可笑的事情。
为了房东的女儿,爸爸要带她到世间来,为了他的儿子,必须旅行到外国留学去——住在这城里别处的,全不认识他们的女裁缝们就要不息地工作着。为了他们——学徒们有了更坏的饮食,商店佣人的孩子们没有了圣诞树,教师没有了暖和的皮外套。为了他们,杂志失去了订阅者,慈善会失去了一个会员,戏院失了一位歌剧的看客。商场的女店员们少去一部分的利润,寡妇的儿子失了职务。为了他们死去了三个孩子,又有一个孩子被送到了跳舞场,为了他们,住在那蚀本的小店里的买客去买和坏的粉和掺水的牛乳了。他们竟使诚实的面包师和肉店失掉了顾客。难道这样一切的事还不可笑吗?
为了引进一位小姐到世间来,以及为了送一位青年到外国留学去,大部分的人们失掉了全部或一部分的工作上的利润——失掉了诚实,科学,和滋补的饮食,甚至于生命。为了他们人家将一个姑娘带出了学校,又将她送进了跳舞场。可笑的是:房东既不知道这个,他的孩子们也不知道这个;假如有人去告诉他们说,某处有一个穷的女裁缝,住在我们本城的一端的,为了他们而牺牲了自己,他们还要大以为奇哩。
那是那么难以置信地可笑,就是幽默家,也会真心一笑,然而幽默家的眼泪也许正是可笑孰甚的,是吗?
编后附记:以上,因李又然选的这两篇作为教材的作品,由徐刚一次总结引起风波,竟形成中央文学研究所教务处与教学研究组的意见相左,丁玲为此设家宴协调。之后,被人以反胡风和肃反为借口,将其升级为意识形态、思想斗争的整风问题甚至已趋向破坏团结、分裂队伍的政治事件,欲打成李又然反党小集团(玛金、蔡其矫);而李又然与丁玲关于师生、教学、左右的认识,是以英雄主义统领、还是以现实主义主导,泾渭分明,也源于此:
㈠《要区别开来——对阿垅“论倾向性”的初步认识和感想》全文载《文艺学习》(第1卷第3期),初收于《鲁藜诗文集/第一卷/诗歌(上)》(作家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
㈡《可笑孰甚》全文载《春天的歌》(中华书局按现代文学丛刊印行1931年)-戈尔札克作、孙用译。复制品购于“孔夫子旧书网”订单号:49684593 购买时间:2017/6/18 11:36:05 店铺名称:書林書局-民国不详刊本(复印本)1件59.00元/件-订单总额(元)67.00(快递:8.00)。
中央文学研究所暨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印鉴特别推荐:《中央文学研究所第一期第一班课程表(不全)/游国恩、李何林、李又然、丁玲、郑振铎、杨宪益、冯至、曹禺、孙家琇等老师的课较受欢迎》【按】《我们是永远永远不能忘记的》节选自丁玲在《中国文学》(后称《中国》)创刊招待会上的讲话,原标题为《五世同堂 团结兴旺》(本文标题为本书辑注者拟),全文原载于《光明日报》(1984年12月13日第三版)。
《中国文学》欢迎大家在这里团聚,促膝谈心。室外是冬天的寒风,大家冒着寒风来到这里。但,这不是寒风,是春风,是春风送来的暖意。
在这喜庆的时刻,我们自然要缅怀我们的前辈,我们的战友。他们过早地离开了我们。我们永远怀念他们。
为了表示对他们的敬仰和怀念,我们邀请了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周立波等同志的亲属周海婴同志、张澄寰同志、韦韬同志、胡潔青同志、老作家林兰同志。
我们追悼柯仲平、萧三、冯雪峰、邵荃麟、田汉、赵树理、柳青、杨朔、郭小川、李季、吴伯箫、靳以、郑振铎以及刚刚去世的魏伯、李又然同志。
他们已经不能同我们一起战斗了,但他们的功绩,我们是永远永远不能忘记的。
《中央文学研究所第一期第一班课程表(不全)》1.中国古典文学课程
裴文中:史前的文化
郑振铎:中国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
郭沫若:屈原
俞平伯:古诗十九首、孔雀东南飞
郑振铎:三国六朝文集
余冠英:南北朝乐府诗、乐府词
郑振铎:唐代的骈文和传奇
游国恩:白居易和讽刺诗
叶圣陶:古文
郑振铎:词与词话
叶圣陶:辛家轩词
叶圣陶:元朝时代的文学
张 庚:元曲
聂绀弩:水浒传
郑振铎:明代的小说与戏曲
郑振铎:《桃花扇》与《红楼梦》
郑振铎:清朝末年的小说
钟敬文:人民的口头文学
2.五四以来的新文学
蔡 仪:五四新文学史
李何林:左联成立前后十年
李何林:抗日统一战线前期的新文学
李伯钊:苏维埃时期文艺史料
杨 晦: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以后
李又然:鲁迅先生思想的发展
吴祖湘:茅盾的小说
陈企霞:丁玲的作品
丁 玲:漫谈“左联”点滴
老 舍:抗战时期的文协
郑振铎:文学研究会
黄药眠:郭沫若的诗
3.文学理论课程
李广田:《实践论》与文艺工作
黄药眠:主题与题材
萧 殷:文学与语言
叶圣陶:语文问题
艾 青:谈诗
田 间:“诗”的报告
丁 玲:读书问题及其他
胡 风:怎样阅读文学名著
4.文艺思想与文艺政策
周 扬:毛主席“讲话”的历史意义
严文井:文艺批评
冯雪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几个问题
艾 青:文艺的阶级性与党性
周 扬:文艺统一战线与思想斗争
陈企霞:为文艺的新现实主义而斗争
胡 华:关于党史
徐 刚:中国共产党党史
5.苏联文学
周立波:契诃夫的小说
冯雪峰:关于《毁灭》
陈企霞:苏联短小说
光未然:苏联独幕剧
众多学员事后的回忆文章可以弥补这份课程表的不足。第二期学员赵郁秀的听课记录保留得比较完整,她在《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的回忆文章中说——
中国古典文学
除郑振铎讲授文学史之外,还有,
李又然:讲《诗经》
游国恩:讲《楚辞》和白居易
冯 至:讲杜甫
宋之的:讲《西厢记》
冯雪峰:主持《水浒传》的课后讨论
中国现代文学
李何林:讲五四以来的新文学(现代文学史)
吴祖湘:讲茅盾的小说
黄药眠:讲郭沫若的诗歌
陈荒煤:讲电影创作
柯仲平:讲解放区文艺
康 濯:讲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冯雪峰:讲鲁迅的小说
胡 风:讲鲁迅的杂文
孙伏园:讲鲁迅生平
西方文学
杨宪益:讲古希腊神话、史诗、戏剧
吴兴华:讲文艺复兴文学和《神曲》
冯 至:讲歌德的《浮士德》
叶君健:讲《唐吉·诃德》
蔡其矫:讲惠特曼
陈占元:讲巴尔扎克
高铭凯:讲《欧也尼·葛朗台》
张道真:讲《约翰·克里斯多夫》
孙家琇:讲莎士比亚
曹 禺:讲《罗米欧与朱丽叶》
卞之琳:讲《哈姆雷特》
吕 荧:讲《仲夏夜之梦》
吴兴华:讲《威尼斯商人》
俄苏文学
李何林、彭 慧:讲俄罗斯和苏联文学概
方 纪:讲托尔斯泰
张光年:讲《大雷雨》
潘之汀:讲契诃夫
冯雪峰:讲萧洛霍夫
授课较多的老师是郑振铎、李何林。在学员的回忆中,游国恩、李何林、李又然、丁玲、郑振铎、杨宪益、冯至、曹禺、孙家琇等老师的课较受欢迎。红楼梦中的箕裘颓堕皆从敬?
看了几个回答,各有依据,但我还是另有所思。
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里面大致介绍了贾敬的前后:
宁公居长,生了四个儿子。【甲戌侧批:贾蔷、贾菌之祖,不言可知矣。】宁公死后,贾代化袭了官,【甲戌侧批:第二代。】也养了两个儿子。长名贾敷,至八九岁上便死了,只剩了次子贾敬袭了官,【甲戌侧批:第三代。】如今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甲戌侧批:亦是大族末世常有之事。叹叹!】余者一概不在心上。幸而早年留下一子,名唤贾珍,【甲戌侧批:第四代。】因他父亲一心想作神仙,把官倒让他袭了。他父亲又不肯回原籍来,只在都中城外和道士们胡羼。这位珍爷倒生了一个儿子,今年才十六岁,名叫贾蓉。【甲戌侧批:至蓉五代。】如今敬老爹一概不管。这珍爷那里肯读书,只一味高乐不了,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没有人敢来管他。【甲戌侧批:伏后文。】题主所说的这句“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出自第五回秦可卿的判曲:
[好事终]画梁春尽落香尘。【甲戌侧批:六朝妙句。】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甲戌侧批:深意他人不解。】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甲戌双行夹批:是作者具菩萨之心,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按着一般小说逻辑,这句解读出来,便是所谓的败家之根源:
贾敬烧丹炼药,求仙问道,不管宗族大小事,放任子孙胡作非为,从此导致家族最终的衰败。
焦大醉骂一段也阐述的是这个道理:
“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连焦大都看得出这是衰败之兆,贾敬又怎么不知道呢?
贾敬自己也是知道的:
话说是日贾敬的寿辰,贾珍先将上等可吃的东西,稀奇些的果品,装了十六大捧盒,着贾蓉带领家下人等与贾敬送去,向贾蓉说道:“你留神看太爷喜欢不喜欢,你就行了礼来。你说:‘我父亲遵太爷的话不敢来,在家里率领合家都朝上行了礼了。’”贾蓉听罢,即率领家人去了。里面贾珍那一句遵太爷的话不敢来。他为什么不敢?他怕贾敬,为什么怕?因为贾敬完全知晓他的胡作非为!
贾蓉面见贾敬没有详细描写,只有贾蓉的口述:
方才我去给太爷送吃食去,并回说我父亲在家中伺候老爷们,款待一家子的爷们,遵太爷的话未敢来。太爷听了甚喜欢,说:‘这才是。’叫告诉父亲母亲好生伺候太爷太太们,叫我好生伺候叔叔婶子们并哥哥们。还说那《阴骘文》,叫急急的刻出来,印一万张散人。《阴骘文》全称《文昌帝君阴骘文》,全篇都在各种举例告诉人们多积阴德,多做善事。里面有一句: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
这里有一个冲突,贾敬喜欢的是烧丹炼汞,为什么对文昌帝君这种重点不在道术而是劝人积阴德的神仙突然感兴趣呢?
而且要将《阴骘文》急急刻出来,印一万份散人。
我们知道贾敬生日的时候秦可卿就已经病重了,这像是一个莫名的信号。秦可卿9月病重,入冬之后就死了。而贾敬听到秦可卿死掉的时候反应很奇特:
那贾敬闻得长孙媳妇死了,因自为早晚就要飞升,【蒙侧批:“就要飞升”的“要”,用得得当。凡“要”者,则身心急切;急切之者,百事无成。正为后文作引线。】如何肯又回家染了红尘,将前功尽弃呢,因此并不在意,只凭贾珍料理。并不在意这四个字和《阴骘文》的重点远报在儿孙实在是让人很难理解。如果贾敬不肯涉足红尘,为什么对贾珍款待家里人感到欢喜,还指点贾珍贾蓉待客,甚至急切叫人印《阴骘文》并散发。
这太矛盾了。贾敬的态度为什么突然转了180度。9月贾敬生日的时候,他本来是准备回府的,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他又不回来了。
家人答道:“我们爷原算计请太爷今日来家来,所以未敢预备顽意儿。前日听见太爷又不来了,现叫奴才们找了一班小戏儿并一档子打十番的,都在园子里戏台上预备着呢。”贾敬出于某种原因不肯回家,还让贾蓉去准备《阴骘文》,可见是他得知了某种并不太好的消息,或者说他预见了某种状况。如果把《阴骘文》和秦可卿之死联系起来,那么贾敬态度转变就合理了。
贾敬吩咐贾蓉,让贾珍尤氏伺候老爷太太辈,按说后面该说贾蓉和可卿伺候哥哥婶婶辈,但贾敬只吩咐了贾蓉,根本没有把可卿算进去。贾敬已经知道秦可卿情况不妙了,于是后文秦可卿死了,贾敬才那么从容,他一早就料到这种结局了,这个结局显然并不是好事,所以贾敬表现出的就是与宁国府隔绝。
这种情况和一个人非常相似:贾惜春!
贾惜春曾经和尤氏说过这么一段话:
我一个姑娘家,只有躲是非的,我反去寻是非,成个什么人了!还有一句话:我不怕你恼,好歹自有公论,又何必去问人。古人说得好,‘善恶生死,父子不能有所勖助’,何况你我二人之间。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够了,不管你们。从此以后,你们有事别累我。贾敬在玄真观做道士,求丹问药,不管家族是非,和惜春先与宁国府划清界限后又出家何其相似!
或者说,惜春从自己亲爹身上看到了一条路,这条路能够指导她活下去。惜春选择走这条路,必然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那么贾敬又是因为什么?
可仔细想贾敬所为,与惜春的自保又不大一样。他自认为早晚要飞升,飞升其实就是死,现实中没有几个人真的成仙,所以贾敬是知道自己早晚要死,还是在求死,所以他坚决不回家,和家里断绝联系,他一回家就是前功尽弃。
想一想秦可卿死后,两府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何等富贵热闹,这种热闹到底是贾敬想远离,还是他不得不远离?
而贾敬的死则是与宫廷事件隐隐联系。宫里有个老太妃薨了,有爵位的诰命每日要入朝随祭,脂批:将皇宫赫赫写得令人不敢坐阅。也就是这个节骨眼上,贾敬死了,死亡原因未知:
大夫们见人已死,何处诊脉来,素知贾敬导气之术总属虚诞,更至参星礼斗,守庚申,服灵砂,妄作虚为,过于劳神费力,反因此伤了性命的。如今虽死,肚中坚硬似铁,面皮嘴唇烧的紫绛皱裂。便向媳妇回说:“系玄教中吞金服砂,烧胀而殁。”众道士慌的回说:“原是老爷秘法新制的丹砂吃坏事,小道们也曾劝说‘功行未到且服不得’,不承望老爷于今夜守庚申时悄悄的服了下去,便升仙了。这恐是虔心得道,已出苦海,脱去皮囊,自了去也。”大夫没有诊断,只是根据贾敬的死亡症状,判断他是死于丹药。玄真观的道士马上就附和大夫的话,说贾敬是吃丹药死的。
没有人深究贾敬的死因,但贾敬一死,获益者突然多了起来。
皇上听说后下了一道圣旨:
“贾敬虽白衣无功于国,念彼祖父之功,追赐五品之职。令其子孙扶柩,由北下之门进都,入彼私第殡殓。任子孙尽丧礼毕,扶柩归籍外,着光禄寺按上例赐祭。朝中自王公以下,准其祭吊。钦此。”此旨一下,不但贾府中人谢恩,连朝中所有大臣,皆嵩呼称颂不绝。贾敬的死亡,使得贾府再度耀眼京中,皇帝也趁机收买了满朝文武的人心。
对贾府来说,皇帝到底是捧杀?是安抚?是收买?
因为没有贾府的衰败后文,所以情况未知。
贾敬两次重要事件,第一次是诞辰,第二次是死期,都和贾府运势息息相关,这绝不是作者偶然之笔。
这时候回头看秦可卿判曲里这一句: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
又岂是一句贾敬放任贾珍胡作非为,从而导致家破人亡那么简单。
脂砚斋在箕裘颓堕皆从敬这一句后面批道:深意他人不解。
我想,这里面曹雪芹隐藏了一部分,脂砚斋看出隐藏的东西,但他继续隐藏下去了,他不想说,或者不能说,又或者不敢说。
这个被隐藏的事情,就是家事消亡的真正原因,这个原因与贾敬息息相关,也与秦可卿有联系,所以家事消亡首罪宁!
刘心武先生提出的秦学观点,认为秦可卿原型是废太子之女,而宁国府收养她是一种政治投资,这种投资风险很大,如果废太子成功上位,贾府鸡犬升天,如果废太子失败,贾府则面临灭顶之灾。
如果刘心武这个说法成立,放在我上文推演的情况,就是贾敬收养秦可卿做政治投资,消息走漏,在皇帝没出声之前秦可卿已死(悬梁自尽),贾敬与贾府切断关系,撇清贾府,远离政治中心,因为秦可卿已死,贾府势力又盘根错节,所以皇帝没动贾家,封贾元春为妃以示拉拢。这种平衡维持了一段时间,在宫中又出了某种状况时,这个平衡被打破,贾敬必死。贾敬的死换来贾府短暂的安宁,等贰臣贼子一一清除,元春去世,贾府失去依凭,当年贾敬做政治投资的事情就会被搬出来,贾府数罪并罚(张华案、张金哥案、石呆子案等),却只因为贾敬这最严重的一条而家破人亡。
再回头看可卿判词: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严丝合缝。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点猜测,一点思考,关于秦可卿与贾珍的不伦之事,并不足以毁掉整个家族,但这件丑闻一定是导火索,所以秦可卿判词判曲始终在围绕着贾家,围绕着淫与情,她是十二钗里第一个去世的女子,也是第一个预见结局的人物,她背后有着重重的谜团,等待我们去解开。
-------丸-------
文:祁门小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