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师请布阵,诸葛亮临死最后一计让自己万劫不复?
诸葛亮识天文,知地理,懂阴阳,精玄机。当他知道自己阳寿将尽,生命无法挽回时,便考虑起自己的下世之事。关于他为自己死后的绸缪,一共有三件事。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人送雅号卧龙先生。他出生于汉灵帝时期,是琅琊郡的人。诸葛家族是当地的官宦望族,祖父和父亲都曾为朝廷效力,然而诸葛亮3岁丧母,8岁丧父,幼年早孤的经历养成了他孤傲的性格。
成年后又逢天下三分,时局动乱,不屑于谋官职,便在隆中隐居,每日种种菜,养养花,吃吃喝喝,朝看日出,暮看霞,日子过得悠哉悠哉的。
那隐居山林为何还能知晓天下之事呢?当然,我们也不用把诸葛亮想的太玄,毕竟不是开了天眼有预知能力。他也有好朋友,这些好友各个都是人中龙凤,在一方领域混得风生水起。因为诸葛亮有才华,自然吸引了这些人常来常往,几个人喝喝茶聊聊天,畅谈下天下大事。
在这个言谈中,诸葛亮就对局势有了一定的掌握,再加上自己的天赋,于是就有了后来的隆中对。
建安六年(201年),刘备为曹操所败,投奔荆州刘表。为了一雪前耻,刘备厉兵秣马积极招揽人才,当时司马徽就告诉刘备,你现在身边的这些儒者都没什么见识,要是真想招揽人才,不妨认识认识卧龙诸葛亮和凤雏庞统。
当时刘备听后一笑,待到建安十二年,徐庶再次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当时刘备想让诸葛亮来见他,徐庶认为:将军宜屈尊以相访。因此刘备慕名来顾,一顾不遇,二顾不遇,三顾草庐,才得听“隆中对”,才得将诸葛亮先生请出山。
这一年诸葛孔明27岁,意气风发,为报答刘备知遇之恩,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让曹军闻风丧胆,让刘备军心大振。这一把火不仅让诸葛亮威名远播,还让关羽和张飞心服口服,心甘情愿奉其为军师。
诸葛亮为刘备只身入东吴,我们在三国时期熟知的那几件大事都是他干的,什么舌战群儒,激将周瑜,草船借箭,巧借东风等等。诸葛亮帮助刘备合兵抗曹,打下赤壁之战,可以说他立下了不世之功。
诸葛亮和刘备是如鱼得水,诸葛亮是水,刘备是鱼,这条鱼跃龙门登上了皇帝宝座,诸葛亮则在蜀汉位极人臣,权盖朝廷。
然而,刘备死后,临终托孤,诸葛亮也再难创佳绩了。
一个人想要建功立业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诸葛亮之所以能够名动天下,也得益于刘备的能力,不然,诸葛亮就是未卜先知有经天纬地的谋略,也带不动一群猪队友。
这个猪队友咱说就是后主,扶不起的阿斗刘禅。
诸葛亮为了辅佐他殚精竭虑,最终因积劳成疾病倒在了五丈原。
在临死之前,诸葛亮特意安排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祈禳大法孔明曰:“我自于帐中祈禳北斗。若七日内主灯不灭,吾寿可增一纪。”
这个大法就是诸葛亮用尽毕生所学,向天再借12年寿命,好帮刘禅把江山稳固一下。而且,此时他的儿子才6岁,再等12年,他将儿子抚养成才,既能为国效力,还能好好安葬自己。
与此同时,司马懿在远处虎视眈眈,就等诸葛亮倒下,他趁虚而入,无论如何,诸葛亮都必须再活一段时间。
然而,诸葛亮会夜观天象,司马懿也会看星星。这天晚上,就在诸葛亮施法的之日,司马懿远望星空,发现一颗星星忽明忽暗,心生疑惑。便叫来随从打听诸葛亮近日来的饮食起居等等情况,探子报告司马懿:诸葛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
司马懿叹口气道,若是如此殚精竭虑,只怕命不久矣。果然,再看那远处的星星光芒逐渐黯淡下去。
七日将近,司马懿突然发兵,想要一探虚实。
诸葛亮披发仗剑,踏罡步斗,压镇将星,命代姜维守住大帐门口。原来他这阵法需要用七星灯,这是上古时期流传下来的续命之法,中间一个主灯,外面七盏大灯,最外围四十九盏小灯。只要主灯保持七日不灭,便可续命十二年。
这个续命方法,传说中只有两个人使用过,一个是诸葛亮,失败了,另外一个就是与之齐名的刘伯温,他成功了。续命后的刘伯温帮助朱元璋夺得了天下,只不过最后死于人心罢了。
眼看续命将成,千钧一发之际,魏延听说司马懿突然起兵风风火火的就闯进来,姜维一时没拦住。
一阵大风扑灭了主灯,姜维气的揪住魏延就要算账。诸葛亮扬扬手,垂头丧气道:罢了,生死有命,不可得而禳也!
那么接下来就是诸葛亮做的第二件事:“吾死之后,不可发丧。可作一大龛,将吾尸坐于龛中;以米七粒,放吾口内;脚下用明灯一盏;军中安静如常,切勿举哀:则将星不坠。吾阴魂更自起镇之。
诸葛亮担心司马懿知道自己死了,更加无所忌惮,便命人秘不发丧,伪装成自己还在世的样子。但是,司马懿也会看星星,他见远方那个星星由明到暗,不一会就坠落天际,猜测诸葛孔明已经去世。
军中士兵依照诸葛亮的托付,将七粒米放进诸葛口中,就在司马懿水率军出击之时,那颗坠落的星星忽然又忽明忽暗的闪烁起来,他便疑心是诸葛亮设的埋伏,故意诱敌深入,开始犹豫不前。
他几次派人去打探诸葛亮情况,对方都回复军师尚在。
司马懿只好放弃追赶,于是蜀军从容退去,进入斜谷后,才讣告发丧。司马懿听说诸葛亮死了,一拍大腿知道自己终究还是中计,错失了好良机自嘲道:“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
然后,就是诸葛亮做的第三件事:后主刘禅和刘备完全不是一路人,诸葛孔明带孩子带的心力俱疲。刘禅不听劝,诸葛亮让追狗,他撵鸡,诸葛指东,他打西。诸葛也料到,自己活着都拿捏不住刘禅,自己死后他必然不会再听话。
当时,蜀地流传人要是转世投胎,必须要头枕烂掉才到时间。诸葛孔明想要早早投生为人,便想放弃王侯将相用的玉枕、石枕等做陪葬,因为身份高贵又不可用平民百姓的木枕,就打算用铁枕,这样烂的快,他也好早登极乐。
但是,他就总担心刘禅这小子跟他唱反调。诸葛亮想来想去,决定和刘禅玩一把心计。
他来到刘禅寝殿,一再跪拜恳求到:“求皇上怜悯,允许臣死后务必睡上石枕,不要睡铁枕!”看着刘禅得意洋洋偏不让自己如意的神情,诸葛亮认为终于可以安心了。
可谁知,诸葛亮的死讯真的传入刘禅耳朵里时,这个混小子突然开窍,失声痛哭。顾念诸葛生前为刘家做的贡献,也害怕死后他去跟自己父亲告状,对手下人说:“诸葛先生生前我一直逆着他,这次便顺了他吧。”
结果,诸葛孔明陪葬的枕头是千年不烂的石枕,这一下,他便永不超生,成了孤魂野鬼了。
不过,以上这些故事都来自民间野史杂谈,并不是正史记载。所以,真正的诸葛亮也没有万劫不复。
智多星吴用和神机军师朱武?
一群水洼草寇,还敢在我军阵前狺狺狂吠,谈论智谋?在逻辑文史姨看来,吴用和朱武虽然各有特点,但二人在书中丝毫没有什么智谋可言,更配不上“军师”之称了。
先对比下二人的赞诗。朱武出场很早,作为少华山老大的他架子并没有多高,施公说他颇有谋略精通阵法,并加上了一首逼格突破天际的赞诗:
道服裁棕叶,云冠剪鹿皮。脸红双眼俊,面白细髯垂。 阵法方诸葛,阴谋胜范蠡。华山谁第一,朱武号神机。也就是说,单从评价来看朱武确实配得上这神机军师的称号,但真正突显他能力的时机已经到了芒砀山剿匪的时候了。樊瑞带着哪吒和大圣扬言要荡平梁山,龙蛇虎先去探路不幸被击败,接着公孙胜用法术配合朱武的阵法生擒项充和李衮,二人又去说服樊瑞入伙,自此少华山和芒砀山团伙全体归并梁山。
大排位后朱武高居地煞星第一位,并且作为副军师一起跟在卢俊义身旁。说实在的朱武在南征北战期间并没有展现出他多少谋略,但在布阵破阵这一方面朱武称第二怕是没人敢称第一了,拜倒在朱武“石榴裙”下的就有耶律得重、兀颜延寿、兀颜光、奚胜,可以说如果卢先锋身旁没有朱武这等阵法高手存在的话,那他早就被团灭了好几回了。
但是朱武的能力更多时候只存在于阵法方面了,除了基本的人情事故与大局观外,在处理一些细节问题上他其实没比卢俊义高明多少。最直接的就是梁山攻打昱岭关时,卢俊义派了3000兵马浩浩荡荡的去探路,我想如此大的阵势除非庞万春是聋哑人,否则不可能不会发觉吧。这样做的结局只是白白的送了六位头领的性命,人死之后朱武才反应过来,决定让时迁低调的探路找密道,最终拿下了昱岭关。
吴用提着“大金链子”出场也是很拉风了,其赞诗《临江仙》更是把他捧上了天:
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字称吴学究,人号智多星。所以你看,人家吴用光看描述也是很厉害的人物,但吴用虽有智多星之名,好谋略没几个,馊主意却是一大堆。刚出场为了抢生辰纲,不仅出了一个毫不考虑善后工作的把戏,还煽动情绪让良民三阮走上了不归路。如果火并王伦算得上是很巧妙的话,那么假书诈蔡九简直就是小儿科了。祝家庄的双掌连环计可能是吴用发挥最好的一次,但之后无论是赚朱仝还是赚卢俊义,吴用把他狠毒的一面赤裸裸的展现了出来。
在宋江得到九天玄女的指点之后,吴用就抛弃晁盖开始倒向宋江阵营,因此对于公明哥哥的号令,吴用表示了绝对的服从。身为梁山的军师,吴用并没有对众兄弟的未来做很好的规划,并且在征辽时还出现过投敌的思想,这样的角色,他没有临时倒戈就已经不错了,还期望他出什么谋略?
总之从军事角度而言,二人都不是合格的军师,但从功能方面考虑,朱武还是比吴用用处大得多~
文/逻辑文史游
梁山上最好的军师其实是关胜。
陆逊的才能和周瑜比如何?
毫无疑问,陆逊很牛,一代儒将,白衣飘飘。于襄樊之战中腹黑崛起,一封密信,弄死了老将军关羽。而后夷陵之战,正式上线,一把火又烧掉了刘备大半条命。此后陆逊在东吴出将入相数十年,为江东之中流砥柱。
这样的人才,这样的战绩,遍观三国也找不出来几个。
但周瑜更牛,这个人就是完美之人,论长相、论才华、论家世、论谋略、论武功,你无法从他身上找到缺点,除了命短。三国的谋臣帅将之中,唯有周公瑾可称之为“全才”也。
陆逊是一位“治世之才”,却不是一位“创世之才”,而周瑜肯定是。
所谓“治世之才”,一定要心怀“治世之谋”。
陆逊不仅军事能力出众,而且将吴国的经济、政治、民生管理的井井有条,足见陆逊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治世之才。
陆逊的确是一位合格、称职的丞相,但他却无法被称之为吴国的“肱骨之臣”,因为陆逊从未有过帮助孙权一统江山的打算。
陆逊出身于东吴四大豪族的陆家,陆逊入朝为官的目的非常明确,一是稳固四大豪族在江东的地位,二是守护江东不被外部势力所侵略,从而保护四大豪族的安全。
在陆逊的心中,只要东吴的土地不被曹操、刘备所霸占,只要江东四大豪族的地位不会受到动摇,他便心满意足了。至于帮助孙权打天下这种事情,陆逊压根没兴趣。
为什么这样说呢?
陆逊所指挥的战役中,最著名的当属“夷陵之战”。
苦大仇深的刘备率领数万蜀军讨伐孙权,孙权除了赤壁之战以外根本没有打过什么硬仗,面对刘备率领的数十万水陆大军,渣权当时就慌了。
这个时候,陆逊站了出来,陆逊率领吴国军队大胜刘备。
“夷陵大战”之后,陆逊又在石亭之战中大败曹休,陆逊的军事才华可谓不下于周瑜。
但陆逊打的都是“国土防御战”,从未像周瑜、吕蒙时时刻刻计划着为东吴谋取地盘,换言之,陆逊只会保卫国土,不会开拓国土。
周瑜则不同,周瑜从始至终都是孙家政权的铁杆支持者,周瑜的眼中没有“家族”、没有“利益”只有孙家。
孙策创业之初,周瑜出钱出兵,近乎倾尽全力支持孙策打天下。
孙策死后,周瑜极力扶持孙权上位之后,又和张昭共同执掌吴国的军政大事,在发展江东的同时,周瑜团结内部势力,威压江东四大豪族,横扫江东地区反抗孙家政权的军阀势力。当然,周瑜和孙权有矛盾,但大问题上还是比较统一。
赤壁之战就不用多言了吧?
《三国志》中赤壁之战的主要指挥官是周瑜而不是诸葛亮,火烧连船、挑拨离间的计谋都是周瑜一手策划的,倘若不是罗贯中先生在《三国演义》中无下限的黑周瑜,周瑜的民间声誉未必会那么差。
赤壁之战后,周瑜迅速的将枪口对准了刘备。周瑜夺南郡、战江陵,计划抢在刘备的前面入侵川蜀,从而将刘备包围在长江下游,然后消灭刘备集团,实现自己“二分天下、划江而治”的政治设想,只可惜周郎突然暴毙,“二分天下”的政治设想成为“绝笔”。
通过分析周瑜和陆逊的生平事迹和内心想法,我们不难发现一个问题。
陆逊只具备守土一方的才华,却不具备开疆拓土的能力。
而周瑜则不同,周瑜即能保卫东吴的领土完整,又能替孙权谋划开疆扩土的战略,倘若周瑜在世的话,东吴不可能会成为三国时期“最没有存在感”的国家,周瑜会辅佐孙权北伐或者南征,而不是像陆逊一样作一个“守土之臣”。
结合前文:
周瑜是一位退可守的“治世之才”也是一位进可攻“创世之才”,而陆逊只能治国安邦却无法开疆扩土,所以周瑜之才高于陆逊。
水浒传蒋敬出现在第几集?
答:98版没有出场,绰号神算子的蒋敬。
算子,其实就是算盘。《水浒传》第四十一回蒋敬登场亮相时,有一段赞辞是这样描述的:“(蒋敬)颇有谋略,精通书算,积万累千,纤毫不差,亦能刺枪使棒,布阵排兵。”与这段赞辞相比较,蒋敬“神算子”这个绰号有两层意思,一是善于珠算,且准确无误;第二层意思则是指他善于用兵,谋略出众。
在这段赞辞中还有一个地方值得注意:蒋敬善于排名布阵。这样的能力除了蒋敬之外,在梁山一百零八将当中还有一位——神机军师朱武。
陈宫为什么会选择吕布?
《三国演义》中陈宫首次出场是“捉放曹”,识破了曹操的身份,但还是毅然决然的与曹操一同出走去建立盖世之功;等曹操屠杀吕伯奢一家,陈宫看透了曹操多疑、暴虐、自私的阴暗面,又毅然与曹操划地绝交;后曹操为父报仇攻打徐州,徐州百姓无辜被大肆杀戮,陈宫劝说无效,于是说动吕布在曹操背后“插刀”;最后曹操大举进攻徐州,陈宫在下邳被俘,慷慨赴死。
演义毕竟是演义,编故事的情节居多。真实的陈宫并没有一生为了黎明苍生而奋斗那么“浪漫”,他的一生充满了矛盾,在矛盾中寻不到希望,看不到曙光,最终不得不选择了却残生。
图1 陈宫(?-199年2月7日),字公台
一、助曹与叛曹初平二年,曹操因平定黑山贼有功被任命为东郡太守,官不大、地盘小、兵将不多,只是个小地方军阀。转过年,青州黄巾军攻打兖州,刺史刘岱兵败被杀,兖州无主,为曹操增强实力提供了机遇。
按照曹操的想法,直接出兵占领就完了,但陈宫说不用那么麻烦,我过去靠一张嘴就能说得他们来主动迎接你。陈宫到了兖州,对还健在的别驾、治中等官员晓以利害,成功的让曹操不费一兵一卒占有了兖州。当年冬天,曹操大破青州黄巾军,俘虏降卒三十余万,人口百余万,并组建了精锐部队青州兵,成为曹操的主力部队。
早期曹操扩大地盘、增强军力,陈宫可谓居功至伟。曹操对陈宫也是信任有加,连吕布的妻子都认为曹操对待陈宫犹如父母对待怀抱中的幼儿。但没过多久,曹操与陈宫的蜜月期就到头了。
图2 东汉十三州地图
在这里说一下历史的大背景,东汉的建立者光武帝刘秀是依赖豪强地主起家,当皇帝后对原来的支持者也是百般照顾。东汉一朝直到末年,世家大族兴起并走上了政治的最前沿,代表人物就是四世三公的袁绍、袁术兄弟。曹操的祖父曹腾是宦官,曹操属于寒族,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就需要培养扩大同是寒族的政治力量,对于世家大族一边笼络,一边打压。陈宫年少时与海内知名之士相互结交,陈宫与这些人应该都是属于世家大族。曹操占据兖州后下令处死兖州名士边让等人,看到好友被杀,陈宫不忿;曹操随后征讨徐州大肆杀戮无辜百姓,也与陈宫的理念相悖,于是陈宫决定背叛曹操。
兴平元年,留守东郡的陈宫与陈留太守张邈等人同谋叛乱,引领吕布进入兖州为主,兖州数郡响应起事。曹操后院起火只能退兵,仅有荀彧、程昱等人把守的鄄城、范城、东阿三座县城尚在。曹操几乎是“辛辛苦苦二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图3 兖州、青州、徐州、豫州刺史部
二、助吕与叛吕李傕、郭汜祸乱长安,吕布败走之后先后投靠过袁术、袁绍,途径陈留时被陈宫、张邈等人迎入兖州。能够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广大根据地,吕布对陈宫自然是感恩戴德。
吕布领兵作战“骁勇无敌”,但有勇无谋,几经摸爬滚打却毫无建树。这些年,吕布也明白自己需要有高智商人才来出谋划策,而陈宫多智,两人更是一见如故。在陈宫谋划下,吕布与曹操作战确实打了不少漂亮仗,但曹操毕竟用兵如神,几经征战吕布集团最终败走兖州,辗转到了徐州。
按理说一个出谋、一个出力,两人为了共同的目标应该会一直亲密无间,但结果却不是这样。吕布占领徐州后,本地谋士陈珪、陈登父子进入到了账下。这二人名为效忠吕布,实为效忠曹操,花言巧语离间了吕布、陈宫的关系。同时陈宫也渐渐发现“客居”徐州的自己没有多少嫡系军马,对吕布来说也没有那么重要了。陈宫还是那个陈宫,吕布已经不是原来的吕布了。这时陈宫也需要思考自己的退路了——和吕布一伙早晚会失败,曹操那边也回不去了,投靠距离最近的袁术或许是不错的选择,但袁术称帝早已人神共愤。
图4 东汉时的下邳郡
不久吕布部将郝萌在袁术的怂恿下发动叛乱,率部攻打吕布治所下邳。高顺率部到下邳平叛,郝萌的部将曹性反正,斩断郝萌一臂,高顺乘势斩下郝萌的首级。吕布问曹性此事起源,曹性回答:郝萌受到袁术的鼓动而造反。吕布又问:同谋的都有谁?曹性回答说陈宫同谋。当时陈宫坐在吕布旁白,脸发红,旁人都察觉到了。吕布因为陈宫是大将,并不追究,但二人的关系基本上降低到了冰点。
后来曹操亲率大军征讨,陈宫献计让吕布引一支军马驻扎城外,自己和高顺守城,两方成掎角之势,互相援助,吕布不听,决定固守。最后曹操引沂水、泗水灌城,魏续、宋宪等人在绝望中叛变,绑住吕布、陈宫等投降曹操。
图5 吕布(?-198),字奉先
三、希望与绝望希望是黎明前黑暗中的一束光,让人找到前进的方向;绝望则是黑漆漆的子夜,让人在摸索中坠入深渊。
陈宫投靠曹操是因为看到了希望,所以尽心竭力,凭三寸不烂之舌为曹操轻取兖州。但曹操对于士族的打压他接受不了,征讨徐州时对无辜百姓的杀戮他忍受不得,他对曹操彻底绝望。
此时吕布途径陈留,又给他带来了新的希望——吕布骁勇善战,自己谋划超群,二人配合定能建功立业,于是陈宫叛曹迎吕。吕布兵败之后侥幸占有徐州,对陈宫越来越疏远,越来越不信任,陈宫的希望也越来越渺茫。曹操大举征讨吕布,陈宫仍然提出了分兵驻守下邳的妙计,希望要么吕布采用、要么曹操知难而退。无奈吕布不听计谋,曹操决定一举根除吕布,陈宫彻底绝望。
图6 曹操(155年-220年)
陈宫被俘,摆在眼前有两条路可选,一条是拒绝投降被杀,一条是投降曹操,继续为曹操出谋划策。此时的陈宫已然明白,自己已经彻底没有了翻盘的希望,未来的道路也完全看不清,与其辛苦地活着,不如轻松地赴死。
据传陈宫受刑前,曹操恋恋不舍的问陈宫:“公台,你死了你的儿子怎么办啊?”陈宫答:“我听说以仁治天下的明君,是不会杀别人的儿子的。”曹操又问:“公台,那你死了后你的母亲又怎么办呢?”陈宫又答:“我听说以孝治天下的人,是不会杀别人的母亲的。”曹操只好杀了陈宫并供养陈宫的家人。陈宫其实还是知曹操、懂曹操、相信曹操的。
谋士陈宫的一生是悲哀的,因为他对自己的人生没有一个清晰地定位。他不像荀彧、诸葛亮、周瑜那样或选择“兴复汉室”,或选择辅佐明主割据一方,于是只能在不断地矛盾中失去各种成就大事的机会。一句话,他有智慧,但他缺少大格局。
文:辽逸
参考文献:《三国志》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诸葛亮司马懿郭嘉庞统周瑜?
东汉末年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更是一个英雄崛起的时代,出现了很多了不起的人物,然而武将易得,军师难求。往往身为一个杰出的人,身边都少不了一位甚至几位谋略过人的聪慧之士,就好比奸雄曹操身边有鬼才郭嘉和冢虎司马懿,枭雄刘备身边有卧龙诸葛亮和凤雏庞统,英雄身边有周郎周瑜周公瑾。
然而这五位在乱世中绝顶聪明的人物中,唯有司马懿活到了最后,活出了精彩,让司马氏一族统一天下,建立了全新的朝代西晋。那么司马懿在这五个人中可以说是实力最强大的人么?事实证明他虽然成功的站在了巅峰之上,但是论排兵布阵讲计谋,他也仅仅能够排在末尾,所以他应该是实力最弱的一个人,故此他才会忍辱负重,一直选择忍耐,暗中积累经验教训,方能最终成功!
诸葛亮就比司马懿高明的多,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的小伙伴们都知道,司马懿一生中最佩服的敌人就是诸葛亮,两个人打了半辈子的仗,彼此都非常熟悉,也都十分彼此尊重,而司马懿曾经自己说过在打仗方面不如诸葛亮,所以诸葛亮应该胜过他几许!
诸葛亮胸怀大志,定下隆中对三分天下,帮助刘备奠定了西蜀的政权,一直想着有朝一日能够踏平曹魏统一全国,这是诸葛亮至始至终的梦想!那么蜀国的人才不仅仅只有他,他的同窗好友庞统跟他一样出山辅佐刘备,那么在军事造诣上,庞统跟诸葛亮谁又更胜一筹呢?
大家还记得赤壁之战吧,功劳全都归属于诸葛亮跟周瑜,有谁还记得庞统劝说曹操将战船首尾相连,才会有后来火烧赤壁,使得曹操落荒而逃!所以庞统的功绩也是不可小觑的!周公瑾刚刚死去,鲁肃曾跟诸葛亮分别对庞统拉拢一番!然而庞统最终选择了刘备,也为刘备制定了夺取天下的计划,在夺取西川的过程中庞统拿出上中下三个计策,刘备偏偏选择下策,结果用庞统一命换取了攻打西川的一个理由!如果拿庞统对比诸葛亮,我更觉得庞统更善于使用计谋!
记得三国里流传着一句话,郭嘉不死,孔明不出。郭嘉作为曹操的军师,为曹操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死直接影响了曹操统一天下的大业!他的主要功绩就是帮助曹操统一北方,不过英年早逝,对于郭嘉的奇谋妙计,都可以称得上是郭嘉睿智的表现!只可惜他死的太早,没能跟周瑜诸葛亮一决雌雄,但以他的谋略应该略胜于诸葛亮,应该跟庞统不分伯仲!介于他年纪比庞统大上很多,相对的阅历也是更加丰富,所以他应该排在庞统前面!
最后再来看看周瑜,作为《三国》里最帅气的人物,有着他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娶到小乔这样的美女,让曹操都羡慕不已!周瑜的睿智表现在帮助孙策在江东打下一片天地,而最著名的战役还是当属赤壁之战!然而他的英年早逝也是东吴的一大悲剧,但是对于孙权来说可能是一件好事,毕竟周瑜威望太高!然而电视剧中对周瑜的描述则是通过跟诸葛亮之间的博弈,虽然跟历史上有些不符,但是确实败给了诸葛亮的智慧,多次想要置诸葛亮于死地,恰恰都被诸葛亮一一化解,而诸葛亮三气周瑜竟然让周公瑾一命呜呼,那么不得不说周瑜对比诸葛亮还是要略逊一筹!
那么周瑜对比司马懿,两者应该没有交手记录,那么就只能总年龄来判断他们谁更厉害一些,周瑜要比司马懿大上四五岁,那么换句话讲他走的路就多四五年,自然而然要比司马懿厉害,当然这只是就事论事,不涉及司马懿晚年!
因此结果就有了,郭嘉第一,庞统第二,诸葛亮第三,周瑜第四,司马懿第五。或许是聪明人造孽造的太多,郭嘉、庞统和周瑜都是英年早逝,怪让人感到同情可惜的,而司马懿和诸葛亮算是老有所终,也是带给大家故事最多的两个人,如果有来生,希望他们能够再去较量一番!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